『壹』 如何界定翻唱歌曲是否侵权
翻唱歌曲是否构成侵权,关键在于翻唱行为是否用于商业用途。如果翻唱行为仅限于一般性的公益表演,不向公众收费,也不向表演者支付报酬,那么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这种情况下并不需要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也不必支付报酬。然而,一旦翻唱行为转变为商业性质,比如参加商业比赛、进行电视直播、拍摄MV,或者在酒吧内演唱、歌手翻唱视频在网络上传播等,这就可能涉及到侵权问题。
根据中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作品的范畴广泛,包括但不限于文字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等。著作权不仅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具体包括发表权、署名权、修改权、保护作品完整权、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摄制权、改编权、翻译权、汇编权以及应当由著作权人享有的其他权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使用他人作品进行演出时,无论是演员还是演出单位,都必须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相应的报酬。演出组织者有责任取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报酬。如果使用的是改编、翻译、注释或整理已有作品产生的新作品进行演出,则需要同时获得改编、翻译、注释、整理作品的著作权人和原作品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相应的报酬。
因此,翻唱歌曲是否构成侵权,取决于翻唱行为的具体性质和用途。如果翻唱行为是出于非商业目的,不涉及公众收费和报酬支付,那么通常不会构成侵权。然而,一旦翻唱行为转变为商业用途,就必须确保已获得著作权人的许可,并支付相应的报酬,以避免侵权。
『贰』 王某和张某合作创作了一部小说,王某先死,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对该作品的保护期表述是什么
王某和张某合作创作了一部小说,王某先死,根据著作权法的规定,对该作品的保护期表述是:对该作品的发表权和财产权利的保护期为张某死亡后的第50年的12月31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十一条规定:
公民的作品,其发表权、本法第十条第一款第(五)项至第(十七)项规定的权利的保护期为作者终生及其死亡后五十年,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如果是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五十年的12月31日。
(2)根据著作权的规定扩展阅读
关于著作权的保护期限,各国一般根据其本国经济和文化发展的情况确定。
从著作权立法的历史来看,通常早期的著作权立法保护期较短,20世纪后的保护期较长;发展中国家保护期较短,发达国家保护期较长;一般的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保护期较长,摄影、实用美术作品、录音录像作品和电影作品的保护期较短。
根据《伯尔尼公约》的第7条的规定,各公约成员国对一般作品的财产权的保护期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50年;对电影作品的保护期为作品公之于众后的50年或者作品完成后的50年;对摄影作品和实用艺术品的保护期不低于作品完成后的25年。欧盟成员国的著作权法和美国版权法规定的著作权保护期限现为作者有生之年及其死后70年。
由于著作人身权和著作财产权的性质不同,各国著作权法和国际公约对著作人身权的保护期限的规定也不尽相同。
一般来说,大多数大陆法系国家强调保护作者的人身权,因而规定作者人身权的保护期是无限制的、永久的;英美法系国家和少数大陆法系国家规定著作人身权的保护也是有期限的,或为延长至作者死亡后一段时间或与著作权财产权保护期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