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是怎么的
宅基地使用权 范围一般包括居住生活用地;四旁绿化用地;其他生活服务设施用地。即一家一户的农户居住生活的庭院用地。 宅基地使用权具有如下特征: (1)宅基地使用权的主体只能是农村 集体经济组织 的成员。 (2)宅基地使用权的用途仅限于村民建造个人住宅。个人住宅包括住房以及与村民居住生活有关的附属设施,如厨房、院墙等。 (3)宅基地使用权实行严格的“一户一宅”制。根据 土地管理法 的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但如果涉及占用农用地的,应依照土地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 申请宅基地 的,不予批准。 (4)福利性:宅基地的初始取得是无偿的 1、宅基地问题是怎么来的一般而言,住宅与土地是不可分割的,作为公民的私财,可以继承、转让和买卖。“宅基地”则是一个“中国特色”问题。 2、经过“土改”,建立了农民私人所有的土地制度,大部分地区的农民领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房地权证书》。 3、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农村土地依然是农民私有,但由集体统一经营,农民的宅基地则依然由农民 保留所有权 和处分权。 4、经过“人民公社”运动,确立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农民宅基地也归集体所有,农民只对宅基地享有使用权,并且不能出租、买卖等。 5、改革开放以后,继续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仅允许宅基地使用权人出租、出卖地上建筑物。可见宅基地并不只是一个单纯的财产问题,本质上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反映。 6、宅基地使用权是不可继承的。
『贰』 怎样认定宅基地及宅基地上房屋的产权归属问题
农村宅基地属村民集体所有,宅基地使用权只能分配给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使用,宅基地使用权以户的名义共有。
法律分析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主要根据家庭成员数确定使用面积。用地审批表确定的拥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户籍的家庭成员应为户内成员,因婚姻、生老病死等原因,宅基地使用权共有人应随着户内家庭成员的增减而增减,但这不影响以户的名义共有。依据房地一体原则,家庭成员变动后所建房屋应属变动的宅基地使用权人所有。公民对宅基地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不可以作为遗产继承,但建造在宅基地上的房屋产权属于公民自有,是可以继承的。宅基地遵循一户一宅原则,且面积不得超过规定标准。在申请宅基地时,集体经济组织会对农户的家庭成员进行核定,根据成员数确定使用面积,并将审核通过拥有本集体经济组织户籍的成员登记在册,记录在用地审批表中。凡登记在册的成员共同享有宅基地使用权,一般情况下共有房屋所有权。由于宅基地使用以户为单位,而户内成员因婚丧嫁娶等因素会有增减,则宅基地使用权共有人随户内成员增减而变化,仍以户为前提共有。房地一体,房屋所有权人也伴随户内成员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比如,子女与原来的大家庭分开,单独申请宅基地并建房。另立门户后,不再对原来宅基地享有使用权,不被认定为原来房屋的所有权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三百六十二条 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第三百六十三条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行使和转让,适用土地管理的法律和国家有关规定。
『叁』 宅基地外多少米有使用权
宅基地外的合法使用权距离如下:
1、房前屋后的合法使用权距离不小于十米;
2、具体范围应根据宅基地证、土地证划定的四至界限为准;
3、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占有和使用的权利;
4、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宅基地的规划与管理:
1、宅基地的定义: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法取得的,用于建造住宅和附属设施的土地;
2、宅基地的申请条件:申请人需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且符合当地宅基地分配的具体规定;
3、宅基地的分配原则:一般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考虑家庭人口、住房需求等因素;
4、宅基地的使用限制:宅基地不能用于非农业建设,且不得擅自改变用途或者转让;
5、宅基地的继承权:宅基地使用权可以依法继承,但必须符合相关法律规定;
6、宅基地的监管机构:由当地乡镇政府或者村委会负责宅基地的管理和监督工作。
综上所述,宅基地外的合法使用权距离应不小于十米,具体范围以宅基地证、土地证划定的四至界限为准。宅基地使用权人依法享有对集体所有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权利,并有权依法利用该土地建造住宅及其附属设施。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第六十二条
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其宅基地的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经乡人民政府审核,由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本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住房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