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17年金砖五国峰会的主题是什么
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主题是:“深化金砖伙伴关系,开辟更加光明未来”
金砖国家峰会会议背景是从2006年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四国外长在联合国大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到2010年南非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金砖国家扩大为五国。同为20国集团成员,十年来,金砖国家经济总量在全球经济中的占比从12%提升到23%,贸易总额的占比从11%升至16%,对外投资比重从7%上升到12%,对世界经济增长率贡献达到50%。金砖国家在贸易和投资领域具有广阔的合作前景。
(1)金砖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峰会扩展阅读:
金砖五国发展前景:
1、2017年8月,第七届金砖国家经贸部长会议达成了包括《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纲要》在内的8项成果,经济技术合作将首次纳入金砖经贸合作议程。
2、这8项成果包括:批准建立金砖国家示范电子口岸网络;批准《金砖国家服务贸易合作路线图》;批准《金砖国家电子商务合作倡议》;批准《金砖国家知识产权合作指导原则》;批准《金砖国家投资便利化合作纲要》;批准《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框架》;达成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的行动共识;各方欢迎中国明年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果被纳入《金砖国家第七次经贸部长会议声明》。
3、《金砖国家经济技术合作框架》指出,金砖国家将根据成员国的合作意愿和具体需求,围绕贸易投资便利化、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领域,有重点地开展能力建设,分享金砖国家经济发展模式和合作理念,推动金砖国家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共同落实好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金砖国家协作履行“2030年可持续发展”计划将会发挥催化作用,巩固国际发展合作的势头,推动再创金砖合作“金色十年”。
4、在金砖合作的下一个10年,基础设施建设仍将是推动“金砖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同时也是延续“金砖国家”经济长期发展的基础
资料链接:网络--2017年金砖国家峰会
『贰』 中国的贸易发展史!
以下是1949年之后的中国的贸易发展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交流,但受到当时国际政治环境和国内计划经济体制等因素制约,对外贸易发展相对缓慢。
1978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加快现代化建设、改变落后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综合国力的重要途径。
30多年来,中国利用世界经济较长时期繁荣、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利用外商投资,引进先进技术,改造提升国内产业,在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和竞争中,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货物贸易总量跻身世界前列。
1978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只有206亿美元,在世界货物贸易中排名第32位,所占比重不足1%。2010年,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达到29740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143倍,年均增长16.8%。其中,出口总额15778亿美元,年均增长17.2%;进口总额13962亿美元,年均增长16.4%。
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了由初级产品为主向工业制成品为主的转变,到90年代实现了由轻纺产品为主向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进入新世纪以来,以电子和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不断扩大。
20世纪80年代至本世纪初,中国加工贸易蓬勃发展,成为外贸的半壁江山。在中国外贸发展中,外商投资企业和加工贸易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形成全方位和多元化进出口市场格局。
改革开放后,中国全方位发展对外贸易,与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关系。贸易伙伴已经由1978年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发展到目前的231个国家和地区。欧盟、美国、东盟、日本、金砖国家等成为中国主要贸易伙伴。
2005年至2010年,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占中国货物贸易比重由9.2%提高到9.8%,与其他金砖国家货物贸易所占比重由4.9%提高到6.9%,与拉丁美洲和非洲货物贸易所占比重分别由3.5%和2.8%提高到6.2%和4.3%。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
2001年至2010年,中国服务贸易总额(不含政府服务)从719亿美元增加到3624亿美元,增长了4倍多。
中国服务贸易出口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中的比重从2.4%提高到4.6%,2010年达1702亿美元,从世界第12位上升到第4位;服务贸易进口比重从2.6%提高到5.5%,2010年达1922亿美元,从世界第10位上升到第3位。
对外贸易发展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国成长为一个开放的经济体。参与国际分工与竞争,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极大促进了中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加工贸易迅速发展壮大使中国劳动力充裕的比较优势得以发挥,加快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对外贸易直接带动就业人口超过8000万,其中60%以上来自农村,就业者的收入和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对外贸易与国内投资、消费一起,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大引擎。
中国对外贸易的历史性进步是与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20世纪80年代前后,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推进,资金、技术、产品、市场、资源、劳动力等要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流动和配置更加活跃。
中国政府顺应时代潮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发展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合作,积极合理有效利用外资,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促进了国际产业链分工的深化,为对外贸易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在这个进程中,外国企业尤其是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中国获得大量投资机会,其拥有的资本、技术、管理经验和销售渠道等要素实现增值,分享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得益于经济全球化,得益于坚持走互利合作共赢道路。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稳定也离不开中国。
1、努力培育外贸发展的综合竞争优势。
面对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资源和能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大幅上涨、出口产业传统的低成本优势大大弱化的新情况,中国政府提出了外贸由粗放型发展向集约型发展转变的战略目标。
继续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推动服务外包发展,努力扩大新兴服务出口。财政税收、金融保险、外汇管理、海关通关、检验检疫、物流和运输等领域都将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国家相关政策,加快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努力推动对外贸易的稳定健康发展。
2、加快推进外贸发展中的节能减排。
早在1994年,中国政府就制定并发表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将节能减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都把降低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
大部分达到一定规模的进出口生产企业都已经获得ISO14000等与环保有关的标准认证。中国将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加快先进节能环保技术的应用,促进对外贸易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更加协调发展。
3、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
2008年,中国制定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把保护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推进。2006年至2011年,中国连续6年颁布《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实施了包括立法、执法、教育培训、文化宣传和对外交流等多个领域的1000多项具体措施。
当前,加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挑战,加强对话与合作成为世界知识产权保护的潮流。中国政府将在有关国际公约和各自法律框架下,与世界各国和地区加强知识产权交流与合作,共同推进知识产权事业的健康发展。
『叁』 厦门正式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工作
近日, 厦门市 人民政府印发《厦门市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工作方案(2022-2025年)》(以下简称《工作方案》),正式启动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工作。
《工作方案》明确,我市将建立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实现高效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形成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环境,深化高水平知识产权协同发展,构建支撑城市创新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知识产权“大保护、大运用、大服务”运行机制,全面建成“对标国际、引领全国、支撑区域”的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
在我市贯彻《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年)》实施方案框架下,《工作方案》立足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造运用、服务环境、协同发展等四大板块,紧密结合我市知识产权“十四五”专项规划及2021年主要工作成效,提出四大主要任务。
此外,《工作方案》还设定了涵盖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服务等方面的多项预期性指标。
今年8月初,国家知识产权局印发《关于确定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示范城市的通知》,我市成功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示范城市”,试点示范时限自2022年7月至2025年6月。
四大主要任务
构建高标准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互联网+”知识产权保护平台等,完善“司法+行政+X”协同运作机制,争创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策划推动知识产权主题“3+1(电影、电视、动漫+游戏)”大片拍摄制作。
促进高效益知识产权创造运用
打造升级版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电子商务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暨厦门知识产权商城试点,建设集专利应用场景、知识产权会展、交易为一体的“永不落幕”的知识产权展示交易中心,探索创建两岸知识产权金融机构,培育高价值知识产权,强化知识产权转移转化,深化知识产权产业赋能。
营造高质量知识产权服务环境
深化知识产权要素供给侧改革,充分发挥“知识产权CBD”服务资源集聚功能,集聚知识产权要素供给链群,完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体系,构建金砖创新基地服务体系,推动国家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基地建设。
深化高水平知识产权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