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郑成思的介绍
郑成思(1944~2006),著名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出生于昆明,1967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1979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参加了我国版权法、民法典等法律的起草;著作权法、专利法和商标法等法律的各次修订。参加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民间文学保护条例、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曾任第九届、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第一人”。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汉东教授合称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的“南吴北郑”。2006年9月10日22时10分在北京逝世,终年62岁。
2. 郑成思的主要著作介绍
每本文集开篇为学术小传。学术小传由作者撰写或委托他人撰写。各篇学术小传体例各异,繁简有别,但都反映了作者的科研经历和心路历程,反映了作者为学为人的风格。自选文集的主体部分,是作者在不同时期的作品。在与作者商定出版文集时,他们曾担心将已发表的论文再结集出版会对读者有所不敬。我们则认为,作者在自选论文时,自有其审慎的学术判断。通过作者审慎地自选,再结合学术小传所传达的作者心境和时代语境,我们会对文集中各篇论文的内容与价值有更深一层次的理解。通过对本书的阅读,您所了解到的不仅仅是郑成思先生的学术思想、学术历程,在阅读本书的同时,您也会跟随郑成思先生一起回顾那曾经走过的艰难的抑或喜悦的学术之路。它教给你知识与思想,并教会你成长和思考。
3. 郑成思的法学论文
《合同法》与知识产权法的相互作用 /郑成思
《民法草案与知识产权篇的专家建议稿》郑成思,《政法论坛》2003年第1期。
《我是怎样走上知识产权研究之路的?》,郑成思,《中华商标》2003年第1期。
《《商标法》的发展及其在我国民法理论上的贡献》,郑成思,《中华商标》2003年第1期。
《有关中国民法典中知识产权篇(专家建议稿)的几个问题》,《中国专利与商标》郑成思,2003年第1期。
《中国民法典知识产权编条文(专家建议稿)与讲解》,郑成思,《厦门大学法律评论》2003年第1期。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市场信息安全与信用制度的前提》,郑成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第2期。
《信息传播与版权历史》,郑成思,《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2期。
《民法草案中知识产权篇(总则)的专家建议稿及说明(上)》,郑成思,《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第4期。
《民法草案中知识产权篇(总则)的专家建议稿及说明(中)》,郑成思,《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第5期。
《民法草案中知识产权篇(总则)的专家建议稿及说明(下)》,郑成思,《电子知识产权》2003年第6期。
《反不正当竞争——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郑成思,《知识产权》2003年第5期。
《论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郑成思,《法学》2003年第11期。
《知识产权法的完善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修改》,郑成思,《工商行政管理》2003年第23期。
《侵权责任、损害赔偿责任与知识产权保护》,郑成思,《中国专利与商标》2004年第1期。
《反不正当竞争 知识产权的附加保护》,郑成思,《法律适用》2004年第1期。
《牵动知识产权这个“牛鼻子”》,郑成思,《人民论坛》2004年第2期。
《从宪法修正案谈知识产权保护》,郑成思,《中国发明与专利》2004年第4期。
《中国需要怎样的知识产权战略》,郑成思,《经济参考报》2004年4月17日版。
《信息与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郑成思、朱谢群,《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4年第5期。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的知识产权战略》,郑成思,《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6期。
《中国需要怎样的知识产权战略》,郑成思,《航天工业管理》2004年第6期。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郑成思,《法律适用》2004年第7期。
《“权利冲突”与外观设计保护》,郑成思,《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7月24日版。
《私权、知识产权与物权的权利限制》,郑成思,《法学》2004年第9期。
《知识产权与物权的权利限制》,郑成思,《法制日报》2004年9月2日版。
《创新者成大业———知识产权与企业发展》,郑成思,《中国工商报》2004年11月11日版。
《利益如何平衡——从“侵权手段”与“授权方式”的区别说起》,郑成思,《中国知识产权报》2004年12月4日版。
《网上盗版不容忽视》,郑成思,《计算机世界》2004年12月6日版。
《网络盗版与公众利益》,郑成思,《人民法院报》2004年12月10日版。
《网络盗版与“利益平衡”》,郑成思,《中国信息界》2004年第24期。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与定位问题》,郑成思,《今日中国论坛》2005年第1期。
《“侵权即是获得授权”吗》,郑成思,《北京日报》2005年2月21日版。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如何定位》,郑成思,《人民法院报》2005年2月28日版。
《网络盗版与利益平衡》,郑成思,《韶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第2期。
《图书馆、网络服务商、网络盗版与“利益平衡”——中国社科院七位学者维权实践的理论贡献》,郑成思,《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5年第3期。
《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尚在十字路口》,郑成思,《WTO经济导刊》2005年第3期。
《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与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郑成思,《中华商标》2005年第4期。
《中国需要怎样的知识产权战略》,郑成思,《中国汽车报》2005年5月30日版。
《“数字图书馆”还是“数字公司”》,郑成思,《人民法院报》2005年7月11日版。
《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定位与路径》,郑成思,《检察日报》2005年7月18日版。
《有形资产积累要靠无形知识产权推动》,郑成思,《检察日报》2005年8月8日版。
《“似我者死”:反思傍名牌》,郑成思,《北京日报》2005年11月21日版。
《“公众利益”不是网上盗版理由》,郑成思,《经济参考报》2005年12月24日版。
《信息与知识产权》,郑成思、朱谢群,《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1期。
《信息、知识产权与中国知识产权战略若干问题》,郑成思,《环球法律评论》2006年第3期。
《知识产权法学与民法学》,郑成思,《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第4期。
《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战略与策略》,郑成思,《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6年第6期。
《我的知识产权研究之路》,郑成思,《上海人大月刊》2006年第6期。
《国际知识产权保护和我国面临的挑战》,郑成思,《法制与社会发展》2006年第6期。
《观望的企业将往何处去?》,郑成思,《人民日报》2006年6月28日版。
《经济全球化国际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战略与策略》,郑成思,《中国经贸导刊》2006年第9期。
《知识产权:弱保护还是强保护?》,郑成思,《人民论坛》2006年第11期。
《知识产权视野中的民间文艺保护》,郑成思,《人民法院报》2006年12月18日版。
4. 郑成思的人物简介
郑成思(1944~2006),著名法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44年出生于昆明,1967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1981至1983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研究生院学习。 1979年开始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工作。是新中国版权理论的重要开拓者及改革开放后中国版权制度建设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的吴汉东教授合称为我国知识产权法学界的“南吴北郑”。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第一人”。
1986被授予“国家级专家”称号。1988年被国际版权学会(INTERGU)聘为顾问。1989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被英国牛津《欧洲知识产权》杂志聘为编委,被伦敦《世界版权》杂志聘为国际编委,被《中国法学》等杂志聘为编委。同年被北京大学聘为教授。1992年被香港学术评审局列为专家组成员。1993年被中国版权研究会推选为副理事长。同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聘为学位委员会委员,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聘为高级职称评委委员,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指定为博士生导师。1994年被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聘为该组织仲裁中心仲裁员。同年被任命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1995年被国际知识产权教学与研究促进协会推选为执行委员,是执行委员会中唯一的亚洲国家委员,1997年连选连任。当选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2004-2006年,郑成思连续三年被英国《知识产权》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50位知识产权界人物”之一。
参加过我国版权法等法律起草的全过程,并被列为起草小组成员;参加过专利法和商标法等法律的修订;是商业秘密法等法律的起草小组顾问;此外,还参加过反不正当竞争法,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民间文学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以法律顾问及专家的身份参加过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等对外谈判,在中国大陆及香港、台湾、英国、澳大利亚、德国、美国、日本等国出版过24部中英文著作,发表过上百篇论文。 2001年7月和2006年5月两次受邀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作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