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哪些权利特征出现了淡化或弱化现象
您好,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以下权利特征出现了淡化或弱化:
知识产权的专有性,地域性、以及时间性特征出现了淡化或弱化。
如能给出详细信息,则可作出更为周详的回答。
Ⅱ 远程教育 农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各单元自测题答案 《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第三章自测题答案 跪求!
单选题
1.D 2.D 3.A 4.B 5.D 6.C
多选题
1.ACD 2.BD 3.ABCD 4.ABD
Ⅲ 知识产权保护--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求正解
B
D
C
C
C
B
AC
ABC
ABCD
ABCD
个人观点
Ⅳ 网络知识产权的产权保护
“创意经济将成为21世纪的黄金产业,政策制定者应重视知识产权的保护,尤其是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英国创意产业之父、创意集团和创意商学院的主席约翰·霍金斯在2005上海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接受《第一财经日报》专访时说。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新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系统还很不完善,法律确认,保护的范围等还有争议,取证难等问题,也是受网络技术制约的,以及实现社会与网络社会道德规范的矛盾与冲突,导致了网络共建整体行为的失范,使不少现实社会中遵纪守法的网民成为网上目无法纪的匿名侵权人。
首先,网络时代的到来使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收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网络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传统知识产权的无形性,专有性,地域性,时间性等特点,但在网络环境中基本已经都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网络环境下的作品数字化,公开公共化,无国界化等新的特征。传播形式发生很大变化,速度更加迅捷,而且作品一旦在网上被公开,其传播,下载,复制等一系列的行为就很难被权利人所掌握,即使发生侵权,也很难向法院举证。网络传输的普及和应用,为权利人实现自己的权利带来了困难。权利人无法知道自己的作品被谁使用了,如果使用了,使用了多少次,很难主张自己的权利。
其次,随着网络的迅猛发展,大量的作品正在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快地从传统形式(主要是纸介的形式,还包括录音、录像等形式)转换为网络形式,并上网传播,在这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作品的权利人以及传统形式的邻接权人与网络形式的传播者之间的权利冲突乃至纠纷。但是我国目前的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尚未完善,虽然已经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网民的行为,但由于法律的滞后性和保守性,立法还远远不能适应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网络侵权行为具有涉及地域广,证据易删除、难保留,侵权数量大、隐蔽性强等诸多特点,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网络技术的发展。而且对于网络技术的立法,还面临着确认难,取证难,侵权责任分担复杂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难题。
再次,人们在传统的社会现实与网络社会中的道德观念存在很大差异。传统的社会,依靠法律法规,社会道德以及社会舆论等的监督,以及周围人们的提醒或者注视下,传统的法律和道德都会相对很好的被维护。而网络社会是一个相对非常自由的空间,既没有中心,也没有明确的国界和地区的界限,人们受到的时间空间的束缚大大缩小。每个人上传到网上的信息都是以文字,图片,声音等显示出来,没有真实的署名,因此很难对网民的身份加以确认,所以任何人通过匿名的方式,都可以逃过道德,舆论的监督,从而是网络的监管很难得到切实的落实。
也正是由于网络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不完善,网络道德与社会道德的矛盾冲突,使得网络知识产权的侵权行为大量发生。北京市一中院是全国法院系统受理网络知识产权纠纷案件比较多的法院之一,1999年,北京一中院受理了此类案件12件,而2006年上升到了95件。该院提供给记者的资料还显示,随着网络纠纷案件数量的不断递增,案件类型也在不断变化。①
国家版权局2007年1号公告,向社会发布了《要求删除或断开链接侵权网络内容的通知》及《要求恢复被删除或断开链接的网络内容的说明》的示范格式。此举是国家版权局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14条、第16条的规定,逐步细化“书面通知” 和“书面说明” 的内容,经过深入研究和广泛征求意见后制订的指导性格式范本。它们的发布,对切实维护权利人法定权利及便利网络服务提供者履行法律义务,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将对规范我国网络环境下的版权保护秩序,促进我国互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国家版权局局长柳斌杰随后也表示:“保护知识产权不是应付国际压力,而是我们民族兴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柳斌杰说,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盗版是“扫黄打非”重点任务之一,*、国务院对保护知识产权如此重视,首先是因为打击侵权盗版就是保护民族的创新能力,为全民族创造力的提升、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服务。其次,高举保护知识产权的旗帜,履行我们的国际承诺,树立中国政府讲信誉、负责任的良好形象,为中国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第三是依法规范文化市场,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中国版权业健康发展,维护知识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网络知识产权保护是必需的,也是必须的。
Ⅳ 知识产权的习题(一)谁能帮忙做下吗
知识产权法综合练习与测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1.知识产权需要由主管机关依法授予或者确认而产生,这是由于( )决定的。(1)主体的专有性 (2)客体的非物质性(3)地域的限制性 (4)保护的时效性2.不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是( )。(1)音乐作品 (2)戏剧作品(3)美术作品 (4)所有摄影作品3.既是作品传播的方式,也是实现作品经济价值途径的著作权是( )。 (1)制片权 (2)展览权 (3)发行权 (4)播放权4.我国著作权的取得,采用( )原则。(1)自动取得 (2)注册取得(3)加标记取得 (4)有形物固定取得5.表演者权不包括( )。(1)表明表演者身份 (2)保护表演形象不受歪曲(3)许可他人从现场直播 (4)直接使用他人作品6.歪曲、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须以( )为构成要件。(1)故意 (2)过失(3)故意或者过失 (4)理解的偏差7.某教师在某大学进修时候,获得该大学教授已编制的试卷后,自行将该试卷收入其编写的《复习指南》中,并将《指南》出版。为此,某教师( )。(1)不侵权,试卷不属于著作权法的适用对(2)不侵权,试卷经首次考试后进入公有领域(3)侵权,试卷属于保护对象 (4)是否侵权,依具体情况而定8、著作权保护期限为作者终身加死后50年的作品是( )。(1)电影、电视、摄影作品 (2)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3)作者死后首次与公众见面的遗作 (4)作者身份不明的作品9.李某购买了一支英雄牌钢笔,该钢笔中包含了一项实用新型专利,李某享有( )(1)该钢笔的商标专用权(2)该钢笔的所有权(3)该钢笔的实用新型权(4)上述三项权利 10.某软件公司开发的《财务之星》管理软件,在我国受到保护的依据是( )(1)《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11.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文件不包括( )。(1)请求书 (2)说明书及其摘要(3)权利要求 (4)实物12.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初步审查,不包括( )。(1)形式审查 (2)实质审查(3)合法性审查 (4)明显缺陷审查13.在专利权的许可使用中,被许可人支付使用费最高的是( )。(1)独家许可 (2)独占许可(3)普通许可 (4)分许可14.在我国商标的构成要素中,不包括( )。(1)文字 (2)字母(3)图形 (4)气味 15.我国《专利法》规定发明专利的有效期为( )。(1)5年 (2)10年(3)15年 (4)20年16、申请注册商标必须具备( )。(1)创造性 (2)实用性(3)美感性 (4)显著性17.杭州娃哈哈股份公司注册了“娃哈哈” “娃娃哈”“娃哈娃” “哈哈娃”等商标,有利于“娃哈哈”商标的保护。此四件商标构成( )(1)防御商标 (2)集体商标(3)联合商标 (4)组合商标18.某皮革厂拟使用在其生产的皮制品上的商标,不合法律规定的是( )(1)千里牌 (2)江河牌(3)羊皮牌 (4)耐斯牌19.某企业在未获得《虎》图著作权人的许可下,擅自将其作为商标申请注册在白酒上使用,该企业的行为属于( )(1)模仿他人的作品作为商标注册 (2)侵犯他人的著作权进行注册(3)虚构事实真相伪造申请进行注册 (4)使用商标法禁止使用的图形进行注册20.世界上第一个著作权国际公约是( )。(1)巴黎公约 (2)伯尔尼公约(3)日内瓦公约 (4)知识产权协定二、多项选择题1.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有( )。(1)国家授权性 (2)专有性(3)地域性 (4)时间性2.演绎作品是指( )已有作品而产生的作品。(1)改编 (2)翻译 (3)注释 (4)整理3.我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人身权的内容包括()。(1)署名权 (2)发表权(3)修改权 (4)保护作品完整权4、下列那些主体可以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以相应的方式传播,可以不经过著作权人许可,但是要按照规定支付报酬( )(1)表演者 (2)录音制作者、录象制作者 (3)广播电台电视台 (4)报刊社5、某甲获得一项汽车节油装置的专利权,后来乙又对该装置进行改进,并且希望获得专利。在此情况下( )。(1)乙可以请求甲的专利实施许可 (2)乙可以申请强制实施甲的专利许可(3)甲可以申请强制实施乙的专利许可 (4)乙必须支付专利许可费用6、属于无效的商标是( )。(1)“银芬”蓄电池 (2)“金花”牛奶(3)“明亮”台灯 (4)“防偷”防盗门7、下列选项有关商标保护的国际条约是( )。(1)巴黎公约 (2)泊尔尼公约(3)罗马公约 (4)马德里协定8、下列选项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对象是( )。(1)厂商名称 (2)商品名称(3)原产地名称 (4)技术秘密9、下列选项中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是( )。(1)商标假冒行为 (2)虚假宣传行为(3)垄断行为 (4)侵犯商业秘密行为10、发明和实用新型获得专利的实质条件是()。(1)新颖性 (2)创造性(3)美观性 (4)实用性11、专利许可的种类有( )。(1)独占许可 (2)独家许可(3)普通许可 (4)分许可12、商标的构成要素包括( )。(1)文字 (2)图形(3)三维标志 (4)颜色的组合13、根据商标法的规定,下列可以注册成商标使用的是( )。(1)蜘蛛牌墨水 (2)英雄牌铅笔(3)酒花牌啤酒 (4)红旗牌电池14、我国实行强制注册的商品主要是( )。(1)食品 (2)人用药品(3)烟草制品 (4)汽车15、《巴黎公约》的基本原则是( )。(1)国民待遇原则 (2)优先权原则(3)独立性原则 (4)强制许可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何某是一位有名的青年画家,他在日本举办个人画展时,吸引了许多日本观众。画展中有一幅名为《落叶》的作品被一位日本商人看中,日本商人欲购买此画,何某也同意在画展结束后将此画卖给日本商人,双方商定了价格,准备签约。但是,对于该画出卖后的著作权如何处理,何某有疑问。分析:1、假设何某只打算卖画,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日本商人得到的是《落叶》这幅画的什么权利?为什么?2、假设何某打算在卖画的同时将著作权一并转让,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规定,何某是否可以将著作权中的所有权利都转让给日本商人?为什么?
Ⅵ 网络环境下如何保护著作权
我国《著作权》第9条规定:“著作权人包括:①作者;②其他依照本法享有著作权的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根据这一规定,网络作品著作权的主体包括两类:作者和网站管理者。作为作者,对其作品享有著作权不必多言,而网站管理者对其网页的整体享有著作权。网页从文字、颜色到图形,都是以数字化形式加以特定的排列组合,而且网页也可以以有形形式复制,如存储在电脑硬盘上,打印到纸张上,具有可传播性。网页在很大程度上构成了对网民的吸引,因而网站管理者都非常重视网页的设计,而且经常性地对网页进行改进,并对于大量来自传统媒体和网络上的信息,网络管理者必须根据需要对其进行分门别类,加以编辑。在这些过程中,网站管理者在智力上、精力上和物质上都有较大的投入。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的规定,它应该属于《著作权法》所保护的“作品”,而网站管理者则应视为作者,享有著作权。
⒉ 网络作品著作权的客体
著作权客体即指著作权所保护的作品,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本法所称的作品,包括以下形式创作的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工程技术等作品:⑴文字作品;⑵口述作品;⑶音乐、戏剧、曲艺、舞蹈作品;⑷美术、摄影作品;⑸电影、电视、录像作品;⑹工程设计、产品设计图纸及其说明;⑺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⑻计算机软件;⑼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另外第5条还规定了一些不受著作权保护的作品形式:“本法不适用于:①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其官方正式译文;②时事新闻;③历法、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2条进一步明确了作品的定义:“著作权法所称作品,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构成基础是作品的数字化,因为作品(包括录音制品)进入网络环境的首要条件是将其数字化,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传播的也是作品的数字化信息,在网络环境下对作品的利用也离不开数字化的操作。传统作品的数字化,实质上是将该作品以数字代码的形式固定在磁盘或光盘等有形载体上,改变的只是作品的表现和固定形式,对作品的独创性和可复制性等法定要件不产生任何影响,因此作品的表现形式应包括其数字形式。由于我国著作权法未对作品的数字化形式作出明文规定,因此数字化问题是互联网的应用给我国著作权法司法实践所引发的重要法律问题之一。2000年11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通过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明确规定,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3条规定的各类作品的数字化形式。即明确了作品的数字化形式仍属于著作权法客体范围,从而为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保护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另外由于网络环境下还存在着大量同样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作成果,例如网页设计、数据库结构设计、数据库内容等均具备著作权法对作品所要求的基本要件,但因无法归类于著作权法第3条所规定的作品类型而无法对其实施司法保护。对此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也作出明确规定,在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作品范围,但在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其他智力创作成果,人民法院应当予以保护。该司法解释实质上结合网络环境下作品的特点而扩大了著作权客体的范围,将对网络环境下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但未被著作权法第3条列举的作品形式同样予以著作权法保护。但对于此类作品的认定,该司法解释中未加规定,显然还需进一步明确。
⒊ 网络作品的著作权权利内容
著作权第10条对著作权各项权利的规定同样适用于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仍归作品的作者所有。但在网络环境下,数字化作品被使用的方式主要体现为现行法律所未加以规定的网络传播方式。因此,1996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公约》(WCT)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演和录音制品公约》(WPPT)增加了“向公众传播权”(Right of communication to the public)。WCT第8条规定,文学和艺术作品的作者所享有的以授权将其作品以有线或无线的方式向公众传播,包括将其作品向公众提供,使公众的成员在其个人选定的地点和时间可以获得这些作品的专有权利。WPPT第15条规定,表演者和录音制品制作者对其享有版权邻接权的录音制品授以“因广播和向公众传播获得报酬的权利”,这种权利是“一次性合理报酬的权利”。这两个国际公约的规定,基本上代表了国际上解决此问题的主导意见和办法。国内各界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探讨和争议,目前也基本趋向于认同将网络传播理解为作品使用的一种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此种方式使用、许可他人使用,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向公众传播权的确认,为著作权人对其作品、表演者和录音制品作者对其录音制品增加了一项专有权,即未经版权所有人、表演者或录音制品制作者的许可,不得将其作品或录音制品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条第2款规定,将作品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属于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作品的方式,著作权人享有以该种方式使用或者许可他人使用作品,并由此获得报酬的权利。网络传播权的内容应包括:许可权、获得报酬权和禁止权。许可权是指著作权人有权决定他人能否在网上传输其发表、未发表的作品;获得报酬权是指著作权人对经其同意或授权而传输其作品有权获得报酬;禁止权是指著作权人有权声明未经其许可不得传输其作品。一旦他人侵犯了作者的网络传播权,应根据《著作权法》第45条之规定,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世界知识产权著作权条约》还规定了“权利标识权”和“反解密权”这两种著作权人可以享有的权利。权利标识权即:著作权人有权禁止他人删除或更换由著作权人合法施加于其作品之上的有关作品名称、作者、“著作权保留”等事项的标识的权利。这一规定可以有效地弥补网络作品著作权人身性权利保护上的脆弱性。反解密权即:数字化作品的著作权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而对其加密的作品进行解密的权利。未经许可的解密人以及提供或从事解密的服务者,均为侵权人。
此外,在著作权的使用权的几种传统形式方式中,如出版、发行、复制等行为,在网络环境下其传统概念也受到了冲击。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5条对使用作品的方式的含义的规定,复制,指以印刷、复印、临摹、拓印、录音、录像、翻录、翻拍等方式将作品制作一份或者多份的行为;发行,指为满足公众的合理需求,通过出售、出租等方式向公众提供一定数量的作品复制件;出版,指将作品编辑加工后,经过复制向公众发行。在网络环境下,当作品一旦转换成为电子数据或电子出版物上网,即可为公众所阅读浏览,从而满足了网上社会公众的合理需要。然而这种形式并不符合法律对“复制”、“发行”的概念规定,因而不属于向公众发行。事实上只要通过某种形式满足了公众阅读、了解作品内容的合理需求并收取相应的费用,均可被视为发行。[④]互联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作品转播媒体的出现,从实际上已大大拓展了作品的出版与发行方式。在网络环境下,对某项作品只需制备一份即可满足网上用户购买、租赁、阅览的需求。网络的应用使得传统复制发行手段所需内容载体如书、纸张、印刷、包装等环节的成本已不复存在或降到极低,因而从根本上改变了网络下的出版、发行的工作与服务方式。以网上订阅为例,读者仅需在网上办理订阅手续后即可通过电子信箱定期收到杂志社以电子邮件形式发出的杂志。网上杂志社作为杂志的出版发行者,无须实施任何形式的印刷、复制,只需通过发送电子邮件即可完成发行。因此为适应网络环境的特点,应对传统法律上的出版、发行、复制等作品的使用行为的概念予以扩充,以对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的保护更为周延。
三、网络著作权的法律特征
网络著作权是指著作权人对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在网络环境下所享有的著作权权利。网络著作权相对于传统著作权而言,在法定性、专有性和地域性等方面有其独特的特征。
⒈ 法定性方面,法律对网络著作权的确定滞后于相关的司法实践。在法律确认网著作权的地位之前,司法实践已经援用以往的著作权理论做出了大量判例。
⒉ 在专有性方面,作品的专有性受到冲击,由于网络具有方便、高效、普及的特点,作品“上网”后,将极大地削弱网络作品的专有性,著作权人无法控制其他人对其作品的使用,需要指定新的许可制度。
⒊ 在地域性方面,著作权的地域性产生动摇。由于互联网本身的跨国性特点,网络作品的传播不受地域的限制,无法判断一件网络作品的著作权应当依从哪国法律,在哪个国家地域内有效。专家认为,网络作品著作权地域性的消失是“计算机网络的全球性与传统知识产权的地域性之间的总冲突”。
相对于技术进步和网络经济的发展而言,我国目前的法律、法规相对滞后。在这种形势下,如何既能保护著作权人的权益,又能促进网络作品的快速发展,就成为立法界和司法界极为关注的问题。
四、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及侵权形式
⒈ 网络著作权侵权行为的构成
网络传输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构成要件:
⑴ 对著作权人享有权利的作品进行数字化传输的行为未获得著作权人的授权。网络传输是属于著作权人的专有权利,未经授权是指行为人使用他人作品没有征得著作权人或邻接权人的同意,包括没有取得任何著作权使用许可、超越著作权许可使用范围。
⑵ 侵权行为人主观存在过错。我国民法通则第106条第2款规定,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包括网络传输的著作权侵权行为在内的一切侵犯著作权的行为均适用过错责任原则。
⑶ 网络作品的著作权人权利受到侵害。因网络传输而侵犯他人著作权的,权利人受到的侵害主要是著作财产损失,包括权利人现有财产的减少、应得的许可使用费的灭失、使用人通过使用获得的利益等。
⑷ 行为人的网络传输行为与权利人受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只有通过网络传输他人作品的行为是导致著作权人受损害的原因时,行为人的网络传输行为才能构成对著作权的侵害。
⒉ 网络著作权的侵权形式
⑴ 传统媒体侵犯网络著作权引发的纠纷
1999年,中国第一例网上版权官司陈卫华诉成都电脑商情报社侵犯著作权案开庭审理,法庭做出侵权认定和一审判决:被告未经许可,在其报纸上刊登了原告发表在网上署名为“无方”的作品《戏说MAYA》一文,侵犯了原告的作品使用权和获得报酬权,依照著作权法第46条第2款规定,被告应停止侵权,刊登致歉声明,支付报酬和赔偿损失924元。
⑵ 网络侵犯媒体著作权引发的纠纷
1999年9月18日,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公开审理了“王蒙等六位作家诉世纪互联通讯技术有限公司侵犯其作品版权案”。法庭认定被告未经许可传播原告享有著作权的作品构成侵权,判决被告停止在其网站上使用原告的作品、在其网站的主页上刊登声明向原告公开致歉、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万余元。
⑶ 网络侵犯网络著作权引发的纠纷
2001年,中国著名的门户网站新浪网和搜狐网互相指责称对方大量抄袭自己的体育、财经等频道的内容,双方为此三次对簿公堂,直至2003年12月,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做出重审判决:法院判决搜狐网败诉,搜狐网应当赔偿新浪人民币21万元。
从国外和国内实践中已经发生的实际情况来看,网络上常见的著作权侵权行为通常表现为以下几种形式:
① 网络使用者或网络服务商在自己设立的网页、电子布告栏等论坛区非法复制、传播、转贴他人享有著作权的作品;
② 将在网络上传输的他人作品下载并复制成光盘,例如将在学术网络上的电子布告栏中发表的文章,下载并烧制到随书附赠的光盘中,同杂志一并出卖,获取利润;
③ 行为人将他人享有著作权的文件上载到网络或从网络上下载进行非法使用;超越授权范围的使用共享软件,使用期满不进行注册而继续使用等;
④ 未经许可将他人作品的原件或复制品提供到网络上进行公众交易或传播,或者明知是侵害权利人著作权的复制品,仍然将其在网上散布。
⑤ 侵害网络作品著作人身权的行为,包括侵害作者的发表权、署名权和保护作品完整权等,如将电子邮件转贴到新闻论坛或BBS站上进行发表;整理编辑网络信息时,删除作者签名档案或在他人作品上签署自己的姓名;在网络上使用他人作品时,擅自进行修改、删节,侵害作者的修改权;
⑥ 擅自破解著作权人对作品所采取的技术措施,例如对作品进行解密、对电子水印进行破坏,或专门生产和提供破解设备、技术以方便他人侵权等。
在技术领域,可以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以上仅是几种较为常见的版权侵权行为。随着技术的进步,侵权方式也会日益增多,这一点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以便及时制定有效的对策,对侵权行为进行预防和制止。
Ⅶ 我国现在有哪些法律对于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进行了明文规定
2006年11月22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该案件时涉及著作权纠纷电脑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决定(二)
</ (2006年11月20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06次会议通过)
根据人民中华民国著作权法第58条,“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在第一个1406会议的司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决定的适用法律,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情况下解释涉及对计算机的某些问题著作权纠纷”进行修订如下:
删去“最高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涉及计算机应用法律解释的著作权纠纷。
相应的调整,按照规定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在审理该案件时所适用的法律的决定涉及著作权纠纷的电脑”命令,重新发布。
BR />最高人民法院对案件的审理涉及计算机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著作权纠纷解释
司法解释第11号[2006]
(2000年司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于11月22日,1144会议在适用法律下的1302次会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委员会于2003年12月23日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情况下涉及著作权纠纷以上的计算机解释的决定“的第一个1406会议的司法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年11月20,2006年”上,最高人民法院审判的情况下涉及著作权纠纷案件超过计算机应用法律的第一修正案的解释决定(b)第二次修订本)
为了正确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根据公务员法“,”著作权法“和”民事诉讼法“,该法的一般原则这种情况下,一定适用法律的解释如下:
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件的人民法院管辖下的由侵权行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实施侵权起诉侵犯网络服务器,计算机终端等设备所在地。难以确定侵权和被告住所地的,原告发现侵权内容的计算机终端设备的位置可以被视为侵权。
受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包括著作权法第三类型的作品的数字化形式。网络环境下无法归于第三条著作权法所列举的作品范围,但中的原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和可以被复制在一些有形形式其他知识产权的创造,人民法院应当是保护。
网络服务提供者通过网络参与侵犯版权的行为,或者通过网络教唆他人实施侵犯版权的行为,人民法院应当根据通则“第130条的规定,民法,进行调查和其他演员,或者直接实施侵权行为人的共同侵权责任。
文章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网络用户通过网络实施侵犯版权的行为,或确实有证据版权拥有者的警告,但不采取删除的侵权内容的措施以消除侵权后果,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条130的一般原则民法的规定,举行他们的共同侵权责任的网络用户。
第五条提供内容服务的网络服务提供商,版权持有人提供侵权行为人在其网络注册资料以追究行为人的侵权责任,如果他拒绝提供的,人民法院应当按照民法第106条的一般原则,依法追究相应的侵权责任。
第六的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专门用于故意避开或者破坏任何版权技术保护措施,设备或材料,上载,传播,提供,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具体的法院,按照“著作权法”第47条(f)款的规定,被调查的网络服务提供商侵权责任。
文章著作权人发现侵权信息向网络服务提供者发出警告,要求侵权行为人网络注册信息,不能出示身份证明文件,证明侵犯版权的所有权证明,应视为未发出警告或提出请求请求
版权的网络服务供应商产生的证明,不采取措施的,著作权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按照“著作权法”第49条规定,第50条的规定,在诉讼前作出停止有关行为和财产保全的证据确定,保存也可以申请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第一裁定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影响,人民法院应当允许。
第八网络服务供应商,版权拥有人的证据的警告,并采取措施删除涉嫌侵权的内容,被控侵权人要求网络服务供应商承担违约责任的,人民法院不得支持。
版权拥有者被控侵权虚假的指控侵权人请求补偿的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措施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的法令,警告人们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Ⅷ 知识产权知识竞赛试题 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知识产权知识竞赛试题
1. “十一五”期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
2. 《专利法》的主法宗旨:保护发明创造专利权、鼓励发明创造。
3. 《著作权法》中规定,“著作权”和“版权”为同义,是一种知识产权,包括财产权和精神权利。
4. 发明是一项新的技术方案,分为产品发明和方法发明两大类
5. 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的特点:知识产权在市场经济中具有财富和商品的属性,具有高附加值属性,知识产权是市场竞争的必要手段,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础和衡量指标。
6. 节能减排就是节约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减少污染物排放。
7. 1709年,英国女王安娜颁布《安娜法令》,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版权法
8. 在能源为王的时代,太阳能、风能、水能等能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绿色能源。
9. 创新是知识产权的源泉,知识产权是创新的源动力。
10. 1972年联合国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环境会议”,会后发布了“人类环境宣言”,由此拉开了世界环境保护的序幕。
11. 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12. 多选:行为节约通过下面几种方式可以获得? ( ABCD )
A.行为节能 B.行为节水 C.行为节材 D.行为节粮
13. 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14. 单选“低碳经济”的理想形态是充分发展“风能经济”、“氢能经济”、“生物质能经济”及_______? (A )
A. 阳光经济 B.水力经济 C.科技经济 D.节约经济
15.单选:知识产权的基本特点不包括下面哪项? ( B )
A.专有性、地域性 B.时间性、实践性
C.无形性、地域性 D.专有性、地域性
16.简单题:(二选一)
以下问答题请选择一个回答:
(1)请举例简述节能减排生活实例。
答:
(2)简述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的区别。
答:
Ⅸ 根据网络环境下知识产权的特征,谈谈你对知识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加入世贸组织的后过渡期,对外开放面临更加复杂的国际环境,知识产权的矛盾和纠纷还会继续出现。
中国驰名商标 司法《判决书》行政 审批,速度快办效高,手机号187滕632文98453为此,
党中央及时地提出要全面具体地落实科学发展观,强调自主创新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
Ⅹ 求中国知识产权远程教育《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自测题二,三章答案 [email protected]
网络文库去看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