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的主要活动
第五届版博会将设立国际/国家展区、国内展区、产业展区三大展区,充分展示近年国内外版权业发展相关成果,促进交流合作。版博会展场规划、招展、组织布展等工作由执行机构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组织实施。
1. 国际/国家展区(1号馆)
本展区旨在推动中国与国际版权的全方位合作,增进中外版权文化产品的交流,加快“走出去”的战略步伐。届时将邀请有关使领馆文化机构、海外协会、国际组织、在华企业代表处等参加,将有有关国家图书、音乐、戏剧、影视、动漫、软件等优秀版权作品展示。
(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展区
本展区将展示WIPO的发展历程、国际合作、知识产权战略与政策。展区还将展示WIPO自2013年来的项目进程与研究成果。
(2)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版权局)展区
本展区将展示近年来中国版权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成果。
(3)国际展区
A.主宾国展区
B.国际组织及协会展区
2.国内展区(1号馆)
本展区将联合国家版权局及各省新闻出版局和各示范城市,以版权示范城市携该地区与版权产业相关的企业组团展出。
(1)版权示范城市展区
展示城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文创企业产品和运用经验,促进城市国际化资源整合。
(2)集体管理组织展区
3. 产业展区
(1)数字出版互动交易展区(2号馆)
主要展示全国数字出版领域产业园区、龙头企业的新技术、新产品和新成果。让群众共享数字出版新成果,体验数字阅读新方式,探索产业赢利新模式,推动数字出版大发展。
展区以“数字中国、精彩生活”为主题,以“简洁、时尚、互动、体验”的形式为布局,以“新技术+新产品+新探索+新体验”为特点,从网络发行、互动创意、技术创新等三方面,全方位展示中国各大数字出版基地建设成果。
展区将重点推出电子书、电子书包、网络教材、阅读器、手机书城等智能服务;推出跨越传统媒体界限的多终端、全媒体、互动式数字新传媒为核心;展出体现传统平面媒体与数字新媒体优势互补的高科技发布平台;围绕“三网融合,传播正版”的网站、E刊、在线频道、手机杂志等数字出版服务。
(2)版权产业与科技创新新技术应用展区(2号馆)
本次展览旨在文化创意产业中信息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应用展,重点在云计算、数字版权保护、多媒体阅读/销售终端技术等重点领域进行集中展示。
本次展览加强数字、网络、移动、虚拟、新材料等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的集成转化应用。本次展览将邀请国内外出版印刷、影视制作、报业传媒、演出会展业、艺术品、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新机构与企业,通过与数字化技术、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结合,展现数字版权保护、高科技防伪、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等诸多高新技术将在本次博览会期间展出。
(3)中国原创动漫软件游戏成果展区(2号馆)
原创动漫游戏企业成果展示平台:汇集国内原创ACG作品,全新的互动体验展示方式,为中国本土动漫游戏企业和社团提供展示机会,推动中国动漫行业的创新型发展模式。提供专业的展示和交流合作平台和服务。
以互动体验为主要展示方式,加强动漫行业以及相关行业间的活动交流,爱好者与动漫企业间的互动交流、动漫爱好者与动漫企业间的互动交流;汇聚全国知名优秀同人社团的原创同人绘本和各种原创作品交易;汇集众多优秀动漫游戏企业,展示最新最酷的原创动漫和游戏作品,新型、大型游戏设备体验。
(4)中国民间艺术品(版权)交易展区(3号馆)
参展中国各大省市特色工艺品有:北京的象牙雕、古典家具、景泰蓝、玉雕品等;上海的老凤祥珠宝首饰、玉雕等;浙江的龙泉宝剑、青瓷、石雕、木雕等;杭州的刺绣、石雕、红木家私等;江苏的苏绣、水晶饰品、扬州玉器及漆器等;河北的唐山陶瓷、定瓷等;安徽的歙砚、竹刻等;江西的景德镇陶瓷等;山东的黑陶、内画、陶瓷、石砚等;广西的坭兴陶、根雕等;广东的牙雕、珠宝等;河南的禹州瓷、泥塑等;湖南的醴陵瓷、湘绣、竹刻、菊花石雕;四川的蜀锦、蜀绣、绵竹年画、成都漆器、糖画、青神竹编、藏羌织绣、江阳油纸伞等等;还有其他省市别具风情的工艺品等。预计将会有数以万计的观众和专业买家到会参观订货。
(5)中国创意设计版权交易展区(3号馆)
拟参展机构:中国(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
中国(北京)国际设计周是由教育部、科技部等共同主办,已成功举办四届,每年吸引现场参会设计师以及机构代表、学术专家超过2000人,原创设计作品超过20万件,本次展览将展出历届原创设计精品近千件,涵盖服装服饰、珠宝、建筑、家居等行业领域。 1. 主论坛:国际版权论坛
时 间:9月15日 10:00-11:30 14:00-16:30
9月16日 10:00-11:30 14:00-16:30
9月17日 10:00-11:30 14:00-16:30
主办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国家版权局
规 模:150人。其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其有关成员国代表30人左右,国家版权局领导以及版权相关行业代表120人左右。
地 点: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蜀都厅
主论坛也即国际版权论坛,是版博会的重要组成内容,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国家版权局主办的世界性版权论坛活动。国际版权论坛主题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和国家版权局共同商定。
2. 省、市政府欢迎交流会
时 间:9月16日 17:30-19:30
(17:30-18:00省市领导会见主要外宾、嘉宾)
主办方:省、市人民政府
规 模:260人。主要由参加主论坛的外宾、嘉宾以及省市领导、有关部门负责人等组成。
地 点: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
3.全国版权社会服务工作交流会
时 间:9月17日 14:00-16:30
主办方:国家版权局
规 模:100人。主要由相关省、市版权局及版权示范单位、相关行业企业代表等组成。
地 点: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蜀汉厅
国家版权局对全国版权示范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和交流,通报推进版权示范工作的思路和政策取向,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研究部署。
4. CICE开幕式暨WIPO版权金奖颁奖典礼
时 间:9月17日 9:30-10:00
主办方: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国家版权局
CICE组委会
规 模:200人。其中,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及其有关成员国代表30人左右,国家版权局领导以及版权相关行业代表170人左右。
地 点: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
第五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开幕式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颁奖仪式。在展会现场举办简洁庄重的版博会开幕式暨版权金奖颁奖仪式。
5. 版权产业与科技创新交流会(互联网)
时 间:9月17日 10:30-12:00 14:00-16:30
组织方: CICE组委会
四川省电子商务协会
规 模:100人。主要由受邀单位相关负责人及版权相关行业代表组成。
地 点: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
本次会议领域涉及出版印刷、影视制作、报业传媒、演出会展业、艺术品、工业设计等文化创新行业。通过与数字化技术、互联网云计算技术、移动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高新技术的结合,探讨数字版权保护、高科技防伪、数字影像、声光多媒体、LED显示等诸多高新技术将为版权产业带来的变革。
倡导版权保护与科技相结合,将高科技保护产品向文化创意企业、艺术品机构、设计师等做推介。同时,在文化创意产品与电子商务技术研讨环节中,电子商务运营专家、文创企业将探讨版权交易与电子商务的有效结合。
6. 中国音乐版权保护论坛
时 间:9月17日 10:30-12:00 14:00-16:30
组织方:CICE组委会
规 模:100人。主要由受邀单位相关负责人及版权相关行业代表组成。
地 点: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
邀请国内音乐创作、运营,音乐版权交易等领域的知名人士和机构,着力探讨数字音乐版权保护和运营等问题,共同探寻促进音乐产业健康发展的有效模式。
7. 中国数字版权交易会
时 间:9月18日 09:30-12:00 14:00-16:30
组织方:CICE组委会
国家动漫游戏产业振兴基地
规 模: 150人。主要由受邀单位相关负责人及版权相关行业代表组成。
地 点: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2号馆
本次交易活动将包括数字出版、音乐、影视动漫、软件游戏等领域的版权交流与交易。其中包括相关领域的主旨报告,产业报告,运营报告发布;以及各省政府、企业在数字版权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方案推广及合作交流。
届时将举办产品演示会以及各参展商组织各项交流演示活动,并进行国内外重大项目的签约仪式。
8. 第三届“CICE-MPA好莱坞电影大师班”
时 间:9月16日 09:30-11:30 14:00-17:00
9月17日 09:30-11:30 14:30-16:00
组织方:CICE组委会
美国电影协会
规 模:200人。主要由美国电影协会、受邀单位相关负责人以及影视学院师生、电影工作从业者等组成。
地 点: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
“好莱坞电影大师班”是由美国电影协会组织的国际电影版权产业发展与教育领域高端交流活动。大师班作为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的配套活动已成功举办两届。
来自亚洲各国的电影工作者优秀电影剧本的征集、评选,将有超过40部优秀原创剧本入围,最终评选出优秀剧本及优秀青年电影工作者,由美国电影协会送到好莱坞进行深造并对优秀电影剧本进行投资拍摄。
9. 版权产业与金融创新高峰论坛
时 间:9月18日 09:30-11:30 14:00-16:30
主办方:CICE组委会
中国金融协会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
规 模:100人。主要由受邀单位相关负责人、具有投融资项目的单位负责人以及版权相关行业代表组成。
地 点: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1号馆
本次博览会带来多个中外文化产业招商项目,将组织近100家银行、投行、风投等各类资本机构,连续举办版权产业化与金融资本高峰论坛、“投融资成交签约仪式暨文化项目路演推介会”、“文化资本对接会”、“国际新媒体交易推荐会”、原创动漫游戏企业参与的“动漫游戏产业与资本运营”等主题活动。
全力推动有关银行、担保机构、风险投资机构支持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场将举行获得了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机构投资的一批有前景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签约仪式。
10. 中国民间艺术品版权保护与授权交易会
时 间:9月17日 10:30-11:30 14:00-16:30
组织方:CICE组委会
四川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规 模:150人。主要由受邀单位相关负责人、民间艺术品有关人士及版权相关行业代表组成。
地 点: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
本次民间艺术品交易会的与会专家和民间艺术家将参与中国民间艺术的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版权保护与授权、原创艺术品版权保护和衍生品的繁荣等主题研讨,并进行现场艺术品版权保护与授权签约仪式。
与交易会配套的中国特色地区民间艺术以及西南非遗文化综合展,通过在美术、舞蹈、戏曲、音乐、剪纸、绣花、陶瓷、丝绸等艺术发展中具有优异贡献的年度事例中评选出2014年度中国传统艺术贡献人物进行宣传。
同时,将邀请全国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艺术精品参展。博览会中业内专家现场鉴宝,提供专业收藏意见,权威采购平台。同时,举办多场高峰论坛、专题讲座。
11.中国创意设计版权保护论坛
时 间:9月18日 10:30-11:30
主办方:CICE组委会
支持方:北京国际设计周组委会
承办方: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
地 点:成都世纪新城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
本次活动将利用设计周的专业平台优势,汇聚中国以及国际优秀设计师、专家、设计机构资源,就中国在设计领域的版权保护及设计版权交易的成功案例进行分享。同时,现场将对优秀作品进行设计版权认证服务,并为已认证设计作品举行签约授权仪式。
除此之外,展区将举行设计版权拍卖会,通过拍卖推介优秀设计作品,以达成国内外设计版权交易。
12. 闭幕式(接旗仪式)暨“金慧奖”颁奖仪式
时 间:9月18日 19:00-21:00
主办方:CICE组委会
下一届主办城市人民政府
参与方:各获奖企业、机构等
地 点:成都世纪城国际会议中心
拟以酒会等形式举办本届版博会闭幕式暨金慧奖颁奖仪式,仪式中将颁布“最佳组织奖”“版权名企奖”“创意作品奖”等奖项,以鼓励在2014年度版权领域的优秀文化创意企业、机构,以及本次博览会中的优秀参展企业及个人。
同时,将举行版博会交接旗仪式,既为本届版博会画上圆满句号,又为下届版博会的举办做好铺垫。
Ⅱ 如何保护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的版权
为加强对出版或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和计算机软件的著作权管理,防止侵权盗版电子出版物和计算机软件的非法出版或复制,保证电子出版和计算机软件行业的健康发展,国家版权局决定对出版或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和计算机软件进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和认证。那么如何保护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的版权?如何保护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的版权?一、事项名称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二、申办主体法人√个人□其它□三、法定依据《关于对出版和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和计算机软件进行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和认证的通知》(国权28号)第二条。四、申报条件1、我省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2、接受境外委托复制电子出版物和计算机软件;3、应在复制前报登记、认证,经过登记以及认证取得著作权合同登记批复后方可复制。五、申报材料1、著作权授权合同登记表;2、授权合同(一式两份);3、样品。六、办理期限法定时限:承诺时限:3个工作日(国家版权局认证不计入办理时限)。七、办事流程申请人要向省政务中心文体厅窗口提交申请→受理、登记→报国家版权局认证→文体厅窗口送达著作权合同登记批复。关于如何保护复制境外电子出版物的版权?这一问题我们就给大家解答到这里了,如果有更多关于版权保护的问题,大家可以继续关注八戒知识产权,或电话联系我们。
Ⅲ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组织机构
国家版权局的实质下属机构为版权管理司,版权管理司内设4个处(室) :
(一)综合处
(二)社会服务处
(三)执法监管处
(四)国际事务处
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是个什么部门
根据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批准的《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和《国务院关于机构设置的通知》(国发〔2013〕14号),设立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正部级),为国务院直属机构。
一、职能转变
(一)取消的职责。
1.取消举办全国性出版物订货、展销活动审批。
2.取消在境外展示、展销国内出版物审批。
3.取消设立出版物全国连锁经营单位审批。
4.取消从事出版物全国连锁经营业务的单位变更《出版物经营许可证》登记事项,或者兼并、合并、分立审批。
5.取消只读类光盘生产设备引进、增加与更新审批。
6.取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章程修改审批。
7.取消出版物总发行单位设立从事发行业务的分支机构审批。
8.取消期刊变更登记地审批。
9.取消影视互济专项资金使用审批。
10.取消军队协助拍摄电影片军事预算审批。
11.取消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公司股权性融资审批。
12.取消中外合作摄制电影片所需进口设备、器材、胶片、道具审批。
13.取消电影洗印单位接受委托洗印加工境外电影底片、样片和电影片拷贝审批,同时强化政策导向和管理措施。
14.取消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实行梗概公示。
15.取消出版物发行员职业技能鉴定职责,工作由相关协会、学会承担。
16.取消图书出版单位等级评估职责,工作由中国出版协会承担。
17.取消报纸、期刊综合质量评估职责,工作分别由中国报业协会和中国期刊协会承担。
18.取消涉外著作权登记服务职责,工作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承担。
19.取消调控书号总量的职责。创新书号管理方式,规范书号使用,遏制违规行为。
20.取消管理广播剧的职责。
21.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需要取消的其他职责。
(二)下放的职责。
1.将音像复制单位、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设立审批职责下放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2.将音像复制单位、电子出版物复制单位变更业务范围或兼并、合并、分立审批职责下放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3.将地方对等交流互办单一国家电影展映活动审批职责下放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4.将国外人员参与制作的国产电视剧审查职责下放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5.将地市级、县级广播电台、电视台变更台标审批职责下放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6.将设置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审批职责下放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7.将只读类光盘设备投产验收工作职责下放省级新闻出版广电行政部门。
8.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需要下放的其他职责。
(三)加强的职责。
1.加强组织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公共服务,大力促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繁荣发展。
2.加强指导、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优化配置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资源,加强业态整合,促进综合集成发展。
3.加强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体制机制改革。
4.加强对数字出版以及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广播影视节目的规划指导和监督管理,推动协调其健康发展。
5.加强著作权保护管理、公共服务和国际应对,加大反侵权盗版工作力度。
6.加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走出去”工作。
7.加强管理理念和方式的创新转变,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
二、主要职责
(一)负责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宣传的方针政策,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创作导向。
(二)负责起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著作权管理的法律法规草案,制定部门规章、政策、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三)负责制定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事业发展政策和规划,组织实施重大公益工程和公益活动,扶助老少边穷地区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建设和发展。负责制定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并组织实施。
(四)负责统筹规划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产业发展,制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并组织实施,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依法负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统计工作。
(五)负责监督管理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和业务以及出版物、广播影视节目的内容和质量,实施依法设定的行政许可并承担相应责任,指导对市场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查处重大违法违规行为。指导监管广播电视广告播放。负责全国新闻记者证的监制管理。
(六)负责对互联网出版和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等数字出版内容和活动进行监管。负责对网络视听节目、公共视听载体播放的广播影视节目进行监管,审查其内容和质量。
(七)负责推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与科技融合,依法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技发展规划、政策和行业技术标准,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负责对广播电视节目传输覆盖、监测和安全播出进行监管,推进广电网与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推进应急广播建设。负责指导、协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安全保卫工作。
(八)负责印刷业的监督管理。
(九)负责出版物的进口管理和广播影视节目的进口、收录管理,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走出去”工作。负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著作权管理领域对外及对港澳台的交流与合作。
(十)负责著作权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查处有重大影响和涉外的著作权侵权盗版案件,负责处理涉外著作权关系和有关著作权国际条约应对事务。
(十一)负责组织、指导、协调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组织查处大案要案,承担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日常工作。
(十二)领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对其宣传、发展、传输覆盖等重大事项进行指导、协调和管理。
(十三)承办党中央、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设22个内设机构:
(一)办公厅。
负责文电、会务、应急值班、机要、档案、督查等机关日常运转工作,承担政务公开、新闻发布、安全保密、信访、建议提案办理和机关财务等工作,指导机关后勤服务管理和政务信息化工作。
(二)政策法制司。
研究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管理重大政策。组织起草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著作权管理法律法规草案和规章,承担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核工作。承担重大行政处罚听证、行政复议、行政应诉、涉外法律事务等工作。
(三)规划发展司(改革办公室)。
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规划、政策和调控目标并组织实施,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产业发展。研究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领域重大改革措施,指导、协调推进有关体制机制改革工作。依法承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统计工作。
(四)公共服务司。
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基本公共服务政策和保障标准,协调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组织实施重大公益工程,对老少边穷地区进行扶助,指导监督相关重点基础设施建设。
(五)综合业务司。
指导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组织、协调行政审批工作。拟订行政许可的实施办法,承办相关行政许可事项。
(六)宣传司。
承担广播电视宣传和播出的指导、监管工作。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广播电视活动。指导、监管理论文献片、纪录片、电视动画片的制作和播出。具体指导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电视台的重大宣传工作。
(七)新闻报刊司。
承担报纸(报社)和期刊(刊社)出版活动,国内报刊社、通讯社分支机构和记者站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对报纸、期刊内容的审读和舆情分析工作。承担全国新闻单位记者证的监制审核、发放、备案和管理工作。组织查处重大新闻违法活动。
(八)电影局。
承担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单位和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电影活动。指导电影档案管理、技术研发和电影专项资金管理。承办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的国际合作与交流事项。
(九)出版管理司(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办公室)。
承担图书、音像、电子出版单位和出版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对图书、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内容和质量进行监管。组织指导涉及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教科书的出版工作,组织实施全民阅读推广活动。承担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的组织协调工作。承担书号、版号管理工作。
(十)电视剧司。
承担电视剧制作的指导、监管工作,组织对国产电视剧、引进电视剧和对外合拍电视剧(含动画片)的内容进行审查。指导、调控电视剧的播出。
(十一)印刷发行司。
承担印刷、复制、出版物发行单位和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组织查处、纠正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组织指导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教科书的印制发行工作。指导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印刷管理工作。推动印刷业转型升级及新兴印刷业发展。
(十二)传媒机构管理司。
承担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和业务、广播电视节目制作机构、广播电视节目传送、有线电视付费频道、移动电视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和监督管理广播电视广告播放。
(十三)数字出版司。
承担数字出版内容和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对网络文学、网络书刊和开办手机书刊、手机文学业务进行监督管理。
(十四)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
承担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广播电视视频点播、公共视听载体播放广播影视节目内容和业务的监督管理工作。指导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的发展和宣传。
(十五)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司(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办公室)。
拟订“扫黄打非”方针政策和行动方案并组织实施,组织、指导、协调全国“扫黄打非”工作,组织查处非法和违禁出版传播活动的大案要案。承担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日常工作。
(十六)版权管理司。
拟订国家版权战略纲要和著作权保护管理使用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承担国家享有著作权作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对作品的著作权登记和法定许可使用进行管理。承担著作权涉外条约有关事宜,处理涉外及港澳台的著作权关系。组织查处著作权领域重大及涉外违法违规行为。组织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十七)进口管理司。
承担出版物、广播电视节目的进口管理。依法管理境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机构在华设立办事机构。对境外广播电视节目的引进、播出和中外广播电视节目合作的制作、播出,以及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境外卫星电视节目的落地和接收进行监督管理。
(十八)科技司。
拟订新闻出版及印刷业、广播影视及视听类新媒体科技发展规划、政策、行业标准并组织实施。拟订广播影视传输覆盖网和监测监管网的规划,推进三网融合。承担广播影视安全播出的监督管理和技术保障工作,承担广播影视质量技术监督、监测和计量检测工作。
(十九)财务司。
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财务管理工作,负责预决算、国有资产管理、基本建设项目、政府采购及内部审计工作。
(二十)国际合作司(港澳台办公室)。
组织开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和著作权的对外及港澳台交流与合作。协调推动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走出去”工作。承担国际文化协定中有关项目的执行工作。
(二十一)人事司。
承担新闻出版广播影视行业队伍建设和教育培训工作。承担机关和直属单位的人事管理、机构编制、劳动工资等工作。
(二十二)保卫司。
拟订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有关安全制度和处置重大突发事件预案并组织实施,指导、协调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系统安全保卫工作。指导、管理机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等重点单位和核心机密、要害部位的安全保卫工作。
机关党委。负责机关和在京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
离退休干部局。负责机关离退休干部工作,指导直属单位的离退休干部工作。
四、人员编制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机关行政编制为508名(含两委人员编制11名、援派机动编制5名、离退休干部工作人员编制39名)。其中:局长(兼国家版权局局长)1名、副局长4名、国家版权局专职副局长1名(副部长级);司局领导职数77名(含总工程师1名、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1名、离退休干部局领导职数3名)。
五、其他事项
(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加挂国家版权局牌子,在著作权管理上,以国家版权局名义行使职权。
(二)关于动漫和网络游戏管理,与文化部的职责分工维持不变。
(三)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项另行规定。
六、附则
本规定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其调整由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按规定程序办理。
Ⅳ 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的共建单位介绍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直属事业单位,成立于1998年9月。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批复及机构设置改革发展的需要, 中华版权代理中心 (独立事业法人)、 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 (独立企业法人)划归中心管理。计算机软件和其他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涉外音像制品合同登记、涉外录音录像作品著作权认证、侵权作品的鉴定、著作权法律咨询服务等工作,成为中心基本职责。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作为国家设立的版权公共服务机构 ,在贯彻实施著作权法律,实施著作权行政管理制度,实施国家版权战略,发展并完善我国版权公共服务体系,保护著作权人合法权利,促进作品的创作与传播,服务相关版权产业的健康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北京产权交易所是经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综合性产权交易机构,是以企业产权交易为基础,集各类权益交易服务为一体的专业化市场平台。
1994年成立北京产权交易中心
2003年成立中关村技术产权交易所
2004年2月14日二机构合并重组为北京产权交易所
北京市国资委指定的市属企业国有产权交易场所
国务院国资委选定的为中央企业国有产权转让服务的首批试点产权交易机构之一
国家知识产权局选定的“国家专利技术展示交易中心”试点单位
北京东方文化资产经营公司成立于2005年8月1日,是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辖的国有独资企业,公司注册资金3.6亿元人民币,其前身为北京东方文化经济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公司立足于东城区位资源,大力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致力于成为以房地产为基础、文化产业为核心、高科技为动力、资本运营为纽带的综合性资产经营公司。公司直接控股9家公司,行业涉及地产开发、工程建设、物业管理、汽车贸易、旅游酒店、餐饮服务、影视娱乐、数字化建设和轨道交通等领域。公司共有员工2800余人。
公司坚持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强化企业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通过创建并推广独具企业特色、以“三心”精神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有效激发广大员工不断创新、进取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企业凝聚力和向心力不断增强。
公司将借助东城区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和人才优势,强化资本运作,盘活存量资产,突出核心业务,拓展经营空间,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努力打造国内文化产业的一流品牌。
Ⅵ 国家版权局是干什么的
(一)划入的职能
1.承办参加国际著作权的双边或多边条约、协议的谈判、签约的有关工作。
Ⅶ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的主要职能
面向全国开展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及合同备案
1、 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包括:软件著作权登记、软件源程序封存保管、软件著作权转让或专有许可合同登记、软件著作权质权登记等。
2、 软件以外其它各类作品著作权登记及合同备案,包括:文字作品,口述作品,音乐、戏剧、曲艺、舞蹈、杂技艺术作品,美术、建筑作品,摄影作品,电影作品和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工程设计图、产品设计图、地图、示意图等图形作品,模型作品以及法律和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的著作权登记及合同备案;涉外音像制品授权合同登记和认证;著作权质权登记等。
提供全方位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1、 以DCI体系(数字版权唯一标识符)为核心,开展数字作品版权登记及费用结算等服务。面向海量使用作品的各类网络播放平台和电信运营商,以DCI技术体系为支撑,提供数字作品版权登记、版权和内容审核、费用结算等综合性服务。
2、 开展网络视频音频作品及其它作品的版权监测及调查取证服务。针对互联网版权纠纷日益增多以及互联网技术给版权维权带来的困难,利用技术手段以及版权公共服务机构的公信力,提供音视频作品的网络监测、调查取证、发送删除通知函、跟踪删除结果等服务。截至2011年11月,经中心监测发函已删除的盗版链接超过41万条,有效删除率达到97%
作品保管服务
权利人将自己正在创作或已创作完成的作品提交给登记机构,由登记机构予以保管并出具保管凭证的业务。按照作品保管业务模式,作品保管实行实名制;创作完成的各类作品以及作品的部分均可申请作品保管;申请并获得保管凭证之后,相关作品信息可以取得真实有效的证明效力。
联系方式:作品保管部
提供最专业的版权法律服务1、 版权鉴定:根据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的批复,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版权鉴定委员会作为专门从事版权鉴定的专业机构,具有我国最高人民法院认可的鉴定资质,负责组织专家力量,对作品的异同性进行鉴定,为司法机关、行政管理机关的司法审判和行政执法提供科学依据。
2、 网络游戏侵权鉴定:根据新闻出版总署的文件,公安、司法机关要求就网络游戏“私服”、“外挂”等侵权行为进行鉴定,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负责办理。
3、 版权咨询:通过信函、电话、电子邮件等方式向公众提供版权法律咨询。
4、 纠纷调解:依靠长期从事版权维权和纠纷调处的资源优势,为著作权纠纷当事人提供高效、公正、经济的纠纷处理方式,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宣传诚信、理性解决纠纷的理念,推动版权产业健康发展,促进著作权法的贯彻实施。
提供区域版权产业研究和版权价值评估等高端的专业咨询服务1、 开展区域版权相关产业经济贡献调查分析体系的研究和实践,为各地区的版权产业发展提供权威情报和基础数据,为政府机构、大型版权相关企业及海外机构提供专项或综合性经济贡献调查分析报告和咨询报告。
2、 以服务企业投融资活动和文化金融服务创新为目标,开展版权价值评估专业咨询,推进版权价值评估体系和标准的制订。
建设和管理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中心(中国ISRC中心)2011年1月18日,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ISRC)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由中国版权保护中心筹备成立。作为2009年9月30日新修订发布的中国标准录音制品编码(GB/T13396-2009)的执行机构,负责中国ISRC编码的分配、管理与维护以及相关数据库的建立和运维;作为国际ISRC中心承认的中国国家注册中心,遵守国际ISRC中心章程,履行相应职责。 中国ISRC中心作为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批准成立的国家标准执行机构,在保护相关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录音制品和音乐录像制品的传播,推动推动音乐相关制品的输出和引进,实现与国际音乐产业界良好的衔接和交流,提高国产音乐的国际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版权局的职能范围
国家版权局的主要职能是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律、法规。并且接受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委托,负责起草著作权的法律;同时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委托,起草与著作权有关的行政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47条,国家版权局还负责查处“在全国有重大影响的著作权案件;涉外侵权案件;认为应当由国家版权局查处的侵权案件。”国家版权局负责批准设立、监督指导著作权集体管理机构(例如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和涉外代理机构(例如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
以及负责一切与涉外有关的著作权活动。此外,国家版权局还负责管理国家享有的著作权以及根据著作权法由国家享有或代为管理的著作权。国家版权局和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之间没有行政隶属关系,但是国家版权局对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负有业务上的指导责任
并且监督地方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执行著作权法的情况。
国家版权局是国务院著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主管全国的著作权管理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
(一)拟订国家版权战略纲要和著作权保护管理使用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承担国家享有著作权作品的管理和使用工作,对作品的著作权登记和法定许可使用进行管理;
(二)承担著作权涉外条约有关事宜,处理涉外及港澳台的著作权关系;
(三)组织查处著作权领域重大及涉外违法违规行为;
(四)组织推进软件正版化工作。
版权管理司主要职责 :
(一)参与起草版权法律、法规,拟订版权管理、保护、使用的规章、政策并组织实施;
(二)拟订国家版权规划并组织实施,承担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实施的有关工作;
(三)监督版权法律、法规的实施,部署、组织、指导全国版权行政管理与执法工作;
(四)组织查处版权领域重大及涉外违法违规行为,组织协调开展打击侵权盗版专项行动,承办打击侵权盗版有功单位和人员的奖励工作;
(五)负责网络版权监管,维护网络版权秩序,组织查处重大及涉外网络侵权盗版案件;
(六)组织推进全国软件正版化工作,承担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有关工作,组织、协调软件正版化长效机制建设;
(七)承担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关工作,监督管理作品登记、质权和版权合同登记、备案、认证等工作;
(八)推进版权产业发展,监督管理版权评估、交易、代理等事宜,指导国有版权资产管理,负责开展全国版权示范工作;
(九)承办版权涉外事务和国际应对工作,负责联系国际版权组织,承办版权多边、双边条约、协议的谈判、签订和实施工作;
(十)承办涉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的版权事务;
(十一)监督管理国(境)外作品版权认证工作,对国(境)外版权认证机关、外国和国际版权组织在华代表机构实施监督管理;
(十二)承办设立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审批工作,监督管理其依法开展活动,指导版权行业协会和社会团体工作;
(十三)监督管理作品法定许可使用,负责国家享有版权作品的使用与管理工作;
(十四)组织开展全国版权宣传教育活动;
(十五)承办总局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Ⅸ 数字出版的完善法律制度
(一)完善数字出版基本法律制度
目前,我国尚未出台专门针对数字出版的法律和行政法规,《著作权法》中也未对数字出版行为进行规制,实践中需要借助《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出版领域基础性的法律法规对数字出版行为予以规制。因此,在数字出版日新月异的当下,有必要在法律制度构建层面完善对数字出版行为的规制。一方面,以我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为契机,在法律条文中明确数字出版物的作品属性、明确数字出版保护的方式;另一方面推动数字出版专门性法律的出台,对数字出版行为的含义、数字出版权利人的权利范围、数字出版涉及的特殊问题等作出更为细致、妥善的安排。
1.明确“数字出版”的含义
数字出版与传统出版的差异最终体现在价值增值方式的变革。传统出版价值的实现需借助于传统物质生产方式;而数字出版价值的实现则直接体现在数字化、网络化流程中。
这种逐步摆脱了物质载体和物理空间的数字出版方式,引发了出版行为在获取、制作、发行方式上的变革,这种改变也直接突破了传统出版的概念。在法律上界定“数字出版”的概念,应当关注如下几个要素:首先,数字出版应当是一种合法的出版行为,即数字出版的本质还应当是出版,应当遵守我国出版领域的法律规制,包括出版主体的资质要求、出版物的审查要求和出版内容的限制性规定;其次,数字出版形成的数字出版物应当是经过编辑的、具有特定形态的作品,即数字出版行为区别于一般的互联网服务行为,必须产生为著作权法肯认和保护的作品;最后,数字出版的概念必须突出数字技术和数字化传播手段的特点,尤其是需要强调内容形式、内容制作和内容传播的数字化特点。因此,笔者认为,参考新闻出版总署在《关于加快我国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所给出的概念,我们可以将“数字出版”界定为“数字出版是指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内容编辑加工形成数字化作品,并通过数字化手段传播的一种新型出版方式。”
2.明确“数字出版物”的属性
当前数字出版的发展方向是由单纯的作品数字化向数字化复合出版发展,多媒体的表现手段成为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然而,多媒体的法律属性一直没有明确,著作权保护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所谓多媒体,“是指以计算机系统为核心,融合了数据、文字和图形处理以及音频、通信等技术,从而具有将文字、数据、图形、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同时或交替表达、交流以及分析处理能力的结合体。”
简而言之,多媒体应当具备多元素结合、信息技术辅助和交互式使用的特点,其包含的文本、图片、声音等元素本身可以成为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类型,但是对于这些元素的结合所形成的综合体,著作权法没有明确其应属的范畴,对于一部分运用多媒体方式进行数字出版的出版物,一时在著作权法上难以找到恰当的所属类型。有相当一部分的学者认为应当将多媒体作为一项新的作品类型加以规定和保护。这已经在一些国家或地区的立法中得到了体现,诸如日本的《量子媒介法》、德国的《信息和通信服务法》等。
在我国著作权法修改推进过程中,宜增设“多媒体作品”为一项全新的作品形式。在法律修改之前,可通过发布行政法规的方式,明确多媒体作品的定义和保护方式,并将符合多媒体性质的数字出版物纳入到“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作品”的范围。在法律尚未修改、行政法规尚未出台之前,对于多媒体类数字出版物可以参照著作权法中有关“汇编作品”的规定进行初步保护。
3.明晰“数字出版者”的权利
数字出版者是数字内容的传播者,其主体包括传统的出版商、技术提供商和平台提供商等,其对数字内容的形成和传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到数字时代的到来,传播者从来没有在著作权价值和功能实现过程中介入如此之深,发挥作用如此之大。正如上文提到,作为资金、渠道和技术的投入方,数字出版者作为数字出版过程中举足轻重的一方介入到数字出版物的产生、数字出版物的传播以及数字出版物的价值实现过程中。但是,与数字出版者在数字作品形成过程中所起作用不相符的是,我国在专门保护传播者的邻接权制度中,并没有提出对于数字出版者的保护,甚至对于传统出版者的保护也较为有限——仅规定了出版者的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而且在我国的立法实践和大多数学者的观念中,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应该限于保护印刷版本整体,而不涉及原版的图形标识。
在数字出版条件下,对于数字出版物中特定元素的使用相对较为便捷,数字流媒体成为出版的主流,数字出版物往往加入了互动性,在数字出版物进入使用者的终端时,会自动根据终端的情况(如,终端屏幕的大小、分辨率、形状)调整数字出版物的版式,使用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习惯调整数字出版物的布局,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仅仅对数字出版者提供“整体版式设计”的专有使用权,将不能有效反映对邻接权人经济投入的回报。因此,在著作权法进行修改过程中,我们应当将数字出版者的权利范围予以扩大,在整体的“版式设计专有使用权”之外,赋予数字出版者以下一些权利:一是复合出版权,即数字出版者有权禁止他人以其数字出版物为蓝本制作生成其他数字格式下的出版物的权利;二是内容再提取权,即数字出版者有权禁止他人以任何方式将数字出版物中的素材内容全部或核心部分实质性地、再现性运用于其他出版物中;三是反复利用权,即数字出版人有权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复制、传播数字出版物的全部或核心部分内容。
(二)完善数字版权许可制度
1.完善准法定许可制度
法定许可制度是一种非自愿的许可制度,是著作权取得过程中对授权许可制度的重要补充,其更多地体现为经济上、效率上的考量。正如波斯纳所言,在一般情况下,市场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最为有效地手段,但是在市场决策成本高于法律决策成本的情况下,资源配置问题应由法律制度来解决。
法定许可制度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版权保护和版权价值实现之间的不匹配,通过国家法律强制性的介入来实现利益最大化。我国著作权法定许可制度在著作权法中有明确的规定。
著作权法第23条、第33条第2款、第40条第3款、第43条第2款、第44条对为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教科书、出版者权的法定许可、表演者权的法定许可、录音录像制作者权的法定许可和播放者权的法定许可等情形进行了规范,授予了相关的传播者无需经权利人授权而享有使用作品的权利,但需要其支付相应的报酬。在这五种法定许可中,有一种显得比较特殊,即对于出版权的法定许可,在作者通过事先声明保留的情况下,法定许可制度将不可适用,对于这种不是很彻底的法定许可制度,有学者称之为“准法定许可制度”,也有学者认为应当被认作“默示许可制度”,在本文中笔者将其称为“准法定许可制度”以便于论述。
根据数字出版海量授权需求以及价值实现特性,应当拓宽数字出版权的“准法定许可制度”适用的情形、适用作品的类型,同时改良授权条件的形成方式和适用条件。首先,应当拓宽“准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范围,其不应仅仅限于纸质这种有类型,应当实现纸质与数字化样态之间的双向互通,实现纸质媒介与数字化媒介的相互转载、摘编许可。即数字出版条件下的“准法定许可制度”应当适用于纸质媒介之间、数字化媒介之间和纸质媒介于数字化媒介之间相互转化的各种情形。其次,应当扩大“准法定许可制度”适用作品的类型,现有制度仅仅适用于文字作品等平面作品表现形式,对于多媒体集合形式的数字出版物而言,将这种转载、摘编行为拓宽到录音制品、录像制品、摄影作品、计算机软件等作品形式将是真正发挥“准法定许可制度”价值的必然要求。再次,应当借鉴“出版公告制度”,将授权条件的确定更加公开化、公平化,即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数字出版商“应当在提供前公告拟提供的作品及其作者、拟支付报酬的标准。自公告之日起30日内,著作权人不同意提供的,数字出版商不得提供其作品;自公告之日起满30日,著作权人没有异议的,数字出版商可以提供其作品,并按照公告的标准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数字出版商提供著作权人的作品后,著作权人不同意提供的,数字出版商应当立即删除著作权人的作品,并按照公告的标准向著作权人支付提供作品期间的报酬。如果无法找到作品的著作权人的,可以将报酬支付给相关的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最后,限制“准法定许可制度”的适用条件,尤其是应当明确所使用作品应在超过第一次出版的盈利周期之后才能适用法定许可制度,这样才能保证前一次出版行为的经济利益得到充分保障,也能确保法定许可制度这种非自愿许可行为不会过度侵犯授权许可这种自愿许可行为的利益边界。但是,具体时间限制性条件的确定,应当经过充分的论证,有学者认为这个时间规定为半年为宜,但笔者认为可以更短。
2.倡导知识共享许可协议
权利人取得权利的途径往往有两条,一条是通过授权许可这种自愿许可方式获得,另一条是通过法定许可、强制许可等非自愿许可方式获得。目前,我国数字出版非自愿许可制度较为滞后、适用条件较为严苛,如何拓宽授权许可的通道和途径、创新授权许可的方式将成为现阶段解决数字出版商内容需求旺盛和授权效率低下的矛盾的必由之路。考察现有的权利授权模式,主要有直接授权、间接授权和默示许可这三种类型,这些授权形式大多是封闭式的授权模式,造成权利拥有者长期处于待价而沽的状态,而权利需求者则面临着无米下锅的信息不对称状态。权利拥有者和需求者之间的上述关系不利于授权许可活动的开展和版权交易的繁荣。
为解决上述难题,一种被称为知识共享许可协议(Creative Commons协议,简称“CC协议”)出现在人们视野中,这为数字时代知识共享和传播带来了福音,同时也为数字出版的授权模式探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借鉴。广义上讲,CC协议是授权要约模式的一种,是由知识共享组织于2002年12月发布的一系列著作权许可协议构成,供广大社会公众免费自由使用。该协议目的在于帮助文学创作者、艺术家、曲作者等创作者在自己创作的作品上标识自己作品的权利状态,并向其他使用者提示自有使用的范围。该协议由“署名”、“非商业性使用”、“禁止演绎”和“相同方式共享”等元素构成,根据特定的规则组合后CC协议主要有六类核心许可协议,分别是:“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by-nc-nd)、署名—非商业使用—相同方式共享(by-nc-sa)、署名—非商业使用(by-nc)、署名—禁止演绎(by-nd)、署名—相同方式共享(by-sa)和署名(by)。”
以“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by-nc-nd)”协议为例,其是指他人只要注明作者的姓名并与作者建立链接,就能合法使用并与他人共享该作品,但是使用者不能对作品做出任何形式的修改或者商业性质的使用。在作者创作完作品后,可以选择 CC 协议所提供的任何一种范本,在完成选择之后系统将会生成三种表述方式的许可协议,分别是普通文本、法律文本和元数据,提供给作者在不同情况下进行使用。
自2002年以来发布,CC许可协议以来,知识共享组织已对其进行了三次版本修订,目前最新的版本(CC协议3.0版本)更新于2007年初,4.0版本的公开讨论正式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CC协议的本地化工作也在不断的推进,2006年3月29日,中国大陆版2.5版CC系列许可协议在北京发布,CC中国大陆项目官方网站也开通运营。
如今,网易、搜狐、腾讯等门户网站以及专业视频网站在网页终端或者手机终端上陆续开辟了“公开课”平台,这些公开课平台提供了大量包括耶鲁、牛津、斯坦福在内的多所著名高校提供的免费教育资源,极大地便利了公众对于高质量、低成本学习资源的获取。这些公开课平台所使用的资源就是国外采取CC协议发布的开放教育资源(Open Ecational Resources, OER)。可以说,CC协议引入中国后已经影响着中国人文化消费生活,并将有助于繁荣我国的文化产业。实践证明,在数字出版过程中倡导开放式的版权自助服务协议,采用CC协议这种知识共享型的许可协议,将能够有效保障作者版权的保护和价值的实现。
3.赋予集体管理组织延伸管理权
数字出版带来大量频繁的版权贸易需求,这种高频率的海量版权授权需求催热了人们对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的追捧,寻求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的突破成为了人们解决数字出版授权困境的主要途径。“著作权集体管理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对著作权人不便自己行使或难于事先的权利进行的统一管理。它是通过代表著作权人的集体管理组织,授权作品的使用者使用该组织成员的作品,并收取著作权使用费分配给著作权人的一种社会行为。”
各国著作权法中对集体管理的权利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权利人将权利授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二是著作权法规定某些权利强制由集体管理组织行使;三是延伸性集体管理。
在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条例》赋予了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行使代为签订许可使用合同、收取并转付使用费以及代为进行诉讼的权利,这些以授权为基础而衍生的著作权集体管理职能在数字出版条件下将很难适应现实需要,引入延伸性集体管理已经成为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进一步完善自身职能、权利人更加充分地实现作品价值、出版商更加高效地实现获权的必由之路。
“延伸集体管理,即集体管理组织在向使用者授权许可使用时,不仅有权许可会员的权利,还可以许可非会员的、但法律规定适于集体管理的权利。非会员可以事后不同意集体管理组织的授权,从而禁止使用者进行相关的利用。”
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的建立能够赋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未得到非会员的授权的情况下,有权与使用者签订的一揽子有效的许可合同,但是应当向非会员分配报酬,同时在非会员事后明确拒绝该种延伸管理的情况下这种管理将无效。这种延伸管理制度是一种受到严格约束的制度,权利人具有较为通畅的“退出机制”,不必担心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权利人权利造成损害或者使集体管理组织形成不合理的垄断地位。在数字出版条件下,面对海量的信息传播、瞬息的传播速度、广域的传播空间,内容授权工作开展若仍然依赖一对一事先授权模式,集体管理制度的优势将荡然无存。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面对井喷式的作品创作环境,要做到全面的事先获权自然不可能,但是使用者在数字出版条件下仍需要拥有一条无风险、能够签订一揽子协议的授权通道,退一步讲能够找到一个通过向特定主体缴付许可使用费从而得以合法使用作品的渠道,以降低出版的侵权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赋予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对于非会员权利的延伸管理权显得格外重要。而且作为全国性的、特定领域内唯一的非营利性著作权管理组织,理应承担起非会员报酬的收取和转付这项工作。当然,延伸管理制度的建立是有条件的,必须建立在较为完善的集体管理制度基础上,一方面集体管理组织必须具有充分的代表性且运作成熟良好,另一方面集体管理机制较为完善,如建立了成熟的许可费收集分配机制、完善的数字处理技术、高水平的国际协调能力等。
因此,在酝酿建立延伸性集体管理制度之初,我国必须出台更为详细的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对版权的授权、版税的收取以及版税的分配等内容予以更为具体的规定,以建立起更为完善的集体管理制度。
(三)完善数字版权转让制度
数字出版的出现,完美地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结合,也为两者的聚变提供了能量释放的平台,使得传统出版内容获得了价值增值的全新通道。“著作财产权的财富性和商品性意味着利益分配和交易的必然性;而著作财产权的传播性和实用性则体现了交易的可行性。”
数字出版本身借助了数字技术、利用数字平台,从而繁荣了数字版权转让市场。在实现数字版权价值增值的过程中,数字版权转让是一种重要的实现方式,完善出版物版权转让,促进版权转让市场的繁荣,将成为构建新时期数字出版法律制度必须关注的问题。
1.推进版权转让公共服务市场化、信息化
一般认为,“版权公共服务是以维护公共利益为目的,依据法律规定由版权行政管理机构或政府授权的其他组织在公共领域内围绕版权在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过程中产生的经济关系所提供的各种服务”,提供上述服务的机构就是版权公共服务机构,一般包括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版权协会、作品登记机构、版权代理机构、版权保护中心、版权交易中心等。版权公共服务可以包括贸易辅助、纠纷解决、信息支持、教育宣传等内容。我国版权公共服务起步较晚,专门针对数字出版版权转让的公共服务更是寥寥无几。完善的版权公共服务能够极大地提高版权转让的效率、降低版权转让的风险,进而大大促进版权交易市场的繁荣。
因此,高质量的版权公共服务、健全的版权中介服务机构、完善的版权公共服务体系将能有效实现版权交易环境的优化。完善版权公共服务,我们需要根据数字出版的特性作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完善市场化运营机制。“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要“坚持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在宏观上,通过将一部分竞争性、经营性强的数字版权公共服务项目推向社会,节约资金投入到其他基础性数字版权公共服务中去,在坚持非营利性的基础上,引入多主体的竞争机制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以提高服务的质量、创新服务的内容、扩大服务对象。在微观上,在版权公共服务机构内部引入现代化的管理理念和市场化管理模式,“将董事会制度引入其治理机制。董事会的成立,改变了传统由政府全盘管理和运作公共服务机构的做法,使政府从繁忙的日常工作中解脱,也使公共服务机构的管理向更加专业化、更具效率的方向发展,大大改善了公共服务机构的组织治理机制和管理效率。”
另一方面,完善信息化运作机制。数字出版条件下,版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版权服务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首先,版权服务需求产生变革。面对数字出版需求的海量信息和快速传播,版权的权利类型复杂化、权利主体扩大、侵权几率增大、网络取证困难。版权公共服务机构承担的基础性版权服务将极大延伸,全新的版权服务内容将大量涌现,只有利用版权信息化运作机制才能有效面对信息化对版权服务带来的冲击。另一方面,版权服务提供方式产生变革。依靠网络进行版权宣传教育、交易平台建设、信息披露传递,不仅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而且方便了权利人的参与和社会的监督。所以,在具体建立版权公共服务机构的过程中,要以国家推动电子政务发展为契机,积极将信息上网,推动无纸化、电子化、信息化运作,以便于数字版权贸易的开展。
2.搭建转让平台,延伸服务的环节和层次
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巨大交易风险已经极大地限制了版权转让市场的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对于数字版权转让而言,我们需要为其搭建一个更为透明、更为可靠的版权转让平台,为转让双方提供更加全面的版权信息、更加安全的交易环境,从而降低交易风险、提升交易效率。版权转让平台应当能提供“四个环节两个层次”的服务来满足社会的需求。
版权转让平台提供的服务贯穿版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四个环节,在创造环节,服务内容主要集中于鼓励创作,通过营造全社会崇尚知识、保护知识产权的氛围来激发作者创作的热情;在运用环节,主要通过交易平台运作、版权评估等方式为版权运用提供便利,通过集体管理组织实现权利的全面保护;在保护环节,主要通过集体维权、纠纷解决等方式提供支持;在管理环节,指导企业进行版权经营管理,制定企业版权战略,提供版权知识培训等服务。上述“四个环节”的服务应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总的来说,以版权交易中心为主体构建起版权转让平台,并提供相应的版权转让服务,将进一步满足数字出版对于版权授权的需求。版权转让平台在数字出版过程中提供的服务可分为基础性版权服务和其他版权服务两个层面,基础性版权服务主要属于保障性的基本服务,市场化能力较弱,不宜推向市场,基本上靠政府财政支持,如版权交易平台搭建、版权纠纷调解;其他版权服务,如版权诉讼代理,可以引入市场化机制减少政府财政在此领域的支出。这种不同层次的划分,有助于我们在优化交易环境过程中,更加有效地利用国家资金,并引导社会对数字版权转让的投资热情。同时,版权转让平台的服务功能应当加强,建立以作品的创作、传播和使用全过程的版权转让平台,并且提供多功能、多范围的版权综合服务技术支持将能够极大推进版权转让的实现,有助于版权转让市场的健全。
近年来,我国版权交易中心发展迅猛,版权转让平台发展势头强劲,但是在数量增加的基础上,应当更加注重质的提升,尤其是自身重点区域、重点行业的优势的培养。目前,仅北京一个地区就已经出现三家版权交易中心:北京国家版权交易中心、中国人民大学版权交易中心和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
因此,当前亟需对于同质性、业务相近的版权交易中心进行整合,力争在全国范围内建成若干个区域性、行业集聚、实力雄厚的版权交易中心。“一个权威的、在线的版权交易平台,将会极大地方便数字版权交易。到时候作为版权买卖双方只需要在这个平台上选取版权然后付费就可以了,让这个平台承担版权审查和信息明确的工作,这样就会使得版权交易规范化。”
由行业内较有影响力的组织牵头搭建数字版权交易平台成为一种有益的探索。如为了帮助报纸和广播公司等媒体从手机及其他无线设备的新闻服务中获得更多利润,美联社决定成立一家数字版权交易中心。该版权交易中心将代理会员媒体的报道、照片及视频的许可谈判事宜。除抽取大约20%的管理费外,其他一切版权收益均归会员媒体所有。
Ⅹ 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的机构设置
办公厅
财务司
法规司
综合业务司
出版产业发展司
新闻报刊司出版管理司
印刷发行管理司
科技与数字出版司
反非法和违禁出版物司
版权管理司
对外交流与合作司
人事司
机关党委
离退休干部工作办公室
纪检组监察局 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版权局)直属机构及职能
1、人民出版社
出版社科图书,促进社科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原著出版,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著作出版,党和国家重要文件文献出版,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和经验著作出版,中共党史和党建著作出版,中外哲学、经济、科学社会主义、历史学术著作教材出版,国际问题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重要文献专著出版,台港澳版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出版,相关发行与咨询服务,《新华月报》、《新华文摘》和《人物》出版。
2、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
开展新闻出版科学研究,促进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新闻出版基础理论研究、新闻出版应用理论研究、新闻出版经济理论研究、外国新闻出版研究、新闻出版高科技研究、相关专业培训。《出版发行研究》、《出版参考》和《传媒》等杂志和图书出版。
3、新闻出版报社
《新闻出版报》、《中国出版》等报刊出版
4、新闻出版总署信息中心
为新闻出版事业发展提供信息服务和互联网监测服务。总署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和相关网站运行、维护服务,推动行业信息化、标准化建设。对于互联网出版内容进行监测分析。
5、中国版权保护中心
为保护知识产权提供版权服务。软件著作权登记、版权代理、版权鉴定、版权法律服务,法定许可著作权使用报酬收转,文学、美术、摄影版权集体管理,涉外作品登记、涉外作品质押合同登记、版权知识宣传与信息服务。
6、新闻出版总署教育培训中心
职工岗位培训与继续教育、出版单位负责人岗位培训的组织实施、地方新闻出版培训机构业务指导、承办对高级职称评审相关工作、新闻出版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等。
7、新闻出版总署机关服务局
为总署机关办公与职工生活提供后勤服务。机关办公服务、机关职工生活服务、承办机关委托事项。
8、中国版本图书馆
保存版本图书资料,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书报、期刊、音像制品和电子出版物样本征集保管,图片、碑拓、拓片、乐谱、歌片、地图、中小学课本、明信片、画册、卷轴、连环画、年历、挂历、教学挂图、低幼读物、技术标准读物、影印古籍、盲人读物收藏管理,出版物标识标准的贯彻实施。
9、新闻出版总署出版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出版物质量检测和鉴定、出版物内容审读。
10、国家出版基金管理规划办公室
规划管理国家出版基金,促进出版事业繁荣发展。国家出版基金规划管理相关出版项目评审、验收与考核。
11、中国印刷博物馆
收藏展览印刷文物,弘扬中华民族文化。印刷文物征集、鉴定、登编与保管。印刷文物复制与修复。印刷文物与资料展览。相关研究与印刷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