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不死鸟三国志版权虎扑

不死鸟三国志版权虎扑

发布时间:2022-07-20 03:53:01

❶ 三国中的人物,你最崇拜谁,为什么

因为种种原因,历史上有很多被冤枉被埋没被误解的人物。东汉末年的周瑜就是其中一个。因为一部被章学诚称作“三分虚构、七分真实”但实际是“七分虚构、三分真实”的《三国演义》,周瑜在中国家喻户哓。但人们所知哓的这个周瑜与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判若两人。《三国演义》中的周瑜也即广为人知的周瑜是一个风流倜傥、有些才干,但心胸狭窄,总想算计诸葛亮却总是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的大都督,是一个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人,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人,是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样一些典故相联系着的。而历史上真实的周瑜却是是东汉末年最为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之一,是一个品行高洁、忠勇侠义、智勇双全、雄烈过人、才华横溢、忠于友情、忠于爱情、“性度恢廓”、仪表堂堂、风流倜傥的大英雄!是凝聚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中国古代完美男人、伟丈夫。

首先,他是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他的政治才能远在诸葛亮之上,主要表现在在以下方面:一是劝孙策取江东,开创基业。其时,北方豪杰林立,荆州刘表势大,只有江东土地肥沃,又有长江之天险,可以创业。事实证明,取江东成就了孙策的事业。二是取江东后为孙策策划了取庐江,再取荆州,再取益州,从而与北方划江而治,再一统中国的建议。从后来发展局势看,这观点无疑是英明而有远见的!而东吴的战略方针基本是符合这一走向。三是赤壁之战后,周瑜不同意借荆州江南四郡地给刘备,而主张一举趁势殄灭刘备。当时,刘备借周瑜赤壁一战得以生存,之后,趁周瑜与曹仁在江陵对峙,趁机抢占了荆州江南长沙等四郡,对孙权称之为借。周瑜知道借地给刘备有如养虎,也自信此时对刘备一战,足可消灭刘备,而曹操也无暇南顾。可惜,这一主张遭到鲁肃及孙权的反对,他们担心与刘备开战,曹操会趁机南下。事实证明,周瑜的主张是正确的,曹操其时根本已无力南下。而孙权在称帝后也对此事有过反省,认为借地给刘备,是鲁肃的失误及短处。如当时照周瑜的主张实施,便没有后来的三分天下了,很有可能便是南北对峙。周瑜的政治才能第四个表现则是攻占江陵后,规划了取益州大业。攻占南郡首县江陵后,他对孙权建议领兵取益州,然后兵分两路,一支从益州出发向长安,一支从江陵而至襄阳,如此北方可图了。这与诸葛亮的《隆中对》是不谋而合的,但比《隆中对》切实可行。因为诸葛亮隆中对时,刘备正寄寓他人之下,兵不满二千,根本没有实现隆中对的任何能力与基础,纯是纸上谈兵、自我安慰而已。后来曹操南下,刘备被打得丢盔弃甲,一路南奔,一心要跑到广西去投奔苍梧太守吴巨,脑里哪里还有什么取荆州、定益州的“隆中对”?能活命就不错了!若不是周瑜赤壁一战,大破曹操,鲁肃坚持借荆州给刘备,刘备也得不了荆州。又若周瑜不在取益州前病逝,刘备又得不了益州。所以说,诸葛亮的《隆中对》其实只是个不成熟的泛泛而谈的对局势的见解,要付诸成形,根本就没有基础与能力。这种见解稍有识见的人都谈得出来。比如东吴战将甘宁就对孙权提出过取荆州、定益州的见解。相比之下,周瑜的取荆州、定益州主张却是在切实可行的基础上提出的!可惜,最终因周瑜的早逝而未能付诸实施,反让刘备取了益州。对此只能以刘备耳大有福来调侃了。周瑜政治才能第五点表现,也是表现得最充分的一点,就是赤壁之战前,他力排众议,力主抗击号称有八十万大军的曹操!关于这,人们多很熟悉,这里就不多言了。当然,周瑜还有极高的治理国家的政治才能,大到治理东吴,小到治理一个县,在本书里均有真实的反映。

其次,周瑜是东汉末年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也远非诸葛亮可望其项背。上面所说的政治才能,其实也是军事战略才华。政治与军事才能有时是不可分的。此外,他的军事才能还主要表现在以下诸方面:一是长期担任东吴主要统帅,表现出杰出的统帅才能。二是著名的以少胜多的赤壁大战足以表现其军事才华。三是赤壁之战后的围攻江陵之战。曹操兵败赤壁后,留两员名将曹仁、徐晃领八千精兵镇守荆州重镇、南郡首县江陵。周瑜领二万兵围攻。攻坚战历来不好打,而况江陵城高沟深、粮食充足。但周瑜与之对峙近一年后,在伤亡很小的情况下,终将曹仁击退,占领江陵。由此可以对比的一个例子是:十多年后,关羽领数万大军围攻曹仁五千人镇守的襄阳,又利用大水之便围城,但攻打了好几个月仍未攻下。最后反被徐晃从外面打破。四是在东吴开拓疆土的一系列战争中,周瑜作为仅次于孙策和孙权的统帅,南征北战、所向披麾,帮助打下东吴的半壁江山。定江东、征庐江、征黄祖,他都是主要指挥者,几乎是每战必胜,无坚不摧,充分展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东吴的半壁江山,有一大半是周瑜的征战之功。无怪乎孙权称帝后曾多次流泪对众公卿道:“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这里就不能不说到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政治军事才能是被表现得出神入化的!且看《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火烧博望坡,数败曹军,出使东吴,舌战群儒,激怒周瑜,诱其出兵抗曹。只身在周营,草船借箭,巧借东风,指挥刘家军赤壁大战,指挥关羽等数面埋伏截击曹操,三气周瑜,巧夺荆州,使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等等。真是写得多彩多姿、出神入化。其实,这都是子虚乌的的事!真实的历史:赤壁之战前后,诸葛亮除了出使东吴恳求孙权出兵救刘备外,并无其它建树,也没有被授予职务,只是刘备的一个宾客而已。出使东吴也没有舌战群儒,更没有用“铜雀深宫锁二乔”来激怒周瑜,因为那时曹操的铜雀宫还未建成,建成后作的《铜雀赋》中的二桥也非寓指江南二乔。孙权出兵也与诸葛亮关系不大,而是雄烈过人的周瑜力主抗曹,以军事政治优势说服了孙权。而且,以当时诸葛亮微不足道的资历和地位,也没有机会去激怒在江东地位仅次于孙权的周瑜。赤壁大战全是周瑜运筹帷幄、指挥若定之功,与刘备、诸葛亮全无干系。诸葛亮也没有单独驻在周瑜营中与周瑜斗智,草船借箭、借东风。后来三气周瑜的事也是没有的事。刘备也未到东吴娶亲,而是东吴自将孙尚香送到公安。因为赤壁之战没有建树,诸葛亮只是在刘备占了江南四郡后才被封了个军师中郎将,这是介于偏将军与校尉之间的军衔,远在关羽、张飞、赵云之下,工作是“调节粮税,以充军资”,大约相当于现在的财政局长或税务局长。在周瑜生前,诸葛亮无法与周瑜相提并论,就是在周瑜死后,诸葛亮也没有表现出多少军事才能。刘备定益州及夺汉中也非诸葛亮所指挥。六出祈山是无功而返,有些小胜仗被艺术性地夸大了。历史上真实的诸葛亮的主要才能是“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三国志》的作者陈寿说得很明确:“亮才于治戎为长,奇谋为短,理民之干,优于将略”,“应变将略,非其所长。”而周瑜却正相反,长期统兵一方,担任东吴主要统帅或副帅,亲身参与指挥了几乎所有大的战役,军事政治才能不仅令对手折服,就是同样出类拔萃的江东领袖孙策、孙权等人也是十分敬服。孙权屡屡感叹周瑜是“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在当时的历史舞台上,周瑜可渭光芒四射,与当时的诸葛亮相比,就象现在的周润发、梁朝伟这样的大明星比之于一个刚入影视圈只做些跑龙套活儿的小伙计。无论是资历、地位、才能、经验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这才是历史的真实。但很显然,《三国演义》中,一切给弄反了,不仅神化了诸葛亮,而且要周瑜来陪衬诸葛亮,从而制造了一起大“冤案”:千百年来,人们所知的周瑜便是那个被诸葛亮活活气死,总是比诸葛亮矮了一截的心胸狭窄的人,而诸葛亮便成了无所不能的神。文学力量的强大在此得到了鲜明的体现。

其三,周瑜是一个无论外表还是内在品质都十分完美出众的人物。他不仅仪表非凡,风流倜傥,雄烈过人,才气横溢,而且为人又非常谦逊豁达、坦诚忠义、正直高尚,有十分出众的性格魅力和人格魅力。史书上称他“长壮有姿貌”,“恩信著于庐江”,“雄烈过人”。他十多岁时,听说与他同年的孙策是少年英才,就亲自跋涉数百里,前往拜访,并与孙策结为兄弟,又邀孙策一家搬到自已家里来住,将自已家一半房腾出给孙策一家住。由此也可以看出他的“英气过人”。他的口才也十分出众,尤其阐述重要观点时,总是侃侃而谈、意气风发、见解独到,气势生动,给人以雄姿英发的感觉。孙权评价周瑜之后的袭取荆州的东吴名将吕蒙时说“(吕蒙)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于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之耳!”由此可以看出周瑜“言议英发”的形象。更重要的是,真实的周瑜是一个心胸非常宽广的人,与《三国演义》中的气量狭小,最后大叫三声“既生亮,何生瑜”然后被诸葛亮活活气死的周瑜正好是相反的两个人。史载,周瑜“性度恢廓”,又大公无私。东吴很多杰出的人才如张昭、鲁肃都是他竭力推荐出来的。每推荐一个人,他都说该人才学胜过他十倍。东吴老将程普因为资历老而位在他之下,一直不服他,经常当众侮辱他,但他从来“折节容下,终不与较”。最后感动了程普,程普对人感叹:与公瑾交往,如饮醇醪,不觉自醉。此外,周瑜还是一个风流倜傥、儒雅超群的优秀的音乐家。他精通音律,善作词谱曲,少年时就有“曲有误,周郎顾”一说,在当地十分有名气。称之为古代优秀音乐家毫不过分。

他又是个忠义之人、重情重义之人、痴情之人,对友情十分忠诚,对爱情十分专一。前后四百年的两汉时代是中国传统文化形成的重要时代。传统的重义轻利、崇尚忠义的文化内涵在汉代发展到了极致,并深刻地融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形成了所谓的汉代风骨。与他同时代的关羽也是拥有汉代风骨的典范之一,并因此受到后人推崇。当然,刚腹自用、自负武断的关羽无论从军事才能还是政治才能,或是在当时的名气地位,都是无法与周瑜相提并论的。周瑜作为一个官宦之家的公子,自小受儒家文化熏陶、读汉书、食汉谷,那种慷慨激昂、重义轻利、知恩必报、崇尚忠义的汉代风骨是融入在血液里了的。他与孙策是一见如故、志趣相投,从此结为知已。此后,他的一生就奉献给这位知已了。其间,有很多利益的诱惑都被他拒绝了,包括曹操对他的劝降。在孙策起兵之时,兵只二千,而周瑜手头却有三千兵。以周瑜文武兼备的才华和实力,他是可以独树一帜的,但他没有,而是将自已的兵全借给了孙策,又为孙策弄来粮食、战船,然后一同过江东,协助孙策打下江东。“义”与“利”间,他更看重义。这个义,也是友情。为此,孙权曾感叹: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如果不是器量大,是不会久为人下的!其实,周瑜之为人下,不仅是因为器量大,更因为他与孙策的“友情”及“义气”,因为他是忠义之士,他要报孙策的知已之恩,所以他心甘情愿为孙氏兄弟打天下。此外,他对爱情也很执着专一。古代三妻四妾是很寻常的,更何况象周瑜这种相貌出众、才华出众、智勇双全、风流倜傥又权高位重的男人?但他终身只娶了小乔一个人。他和孙策到二十五岁时才结婚,在那时已是太晚婚了,原因就是他没有遇上意中之人。他不愿苟合。而一旦遇上小乔,就执着专一,终身不再娶妾。这是很浪漫也是很感人的。在古代,这样的故事并不多见。

总之,历史上的周瑜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优秀的汲取着中国古代忠义之士精华的历史人物,是一个典型的集中着中国古代传统英雄之优点的人物,是一个完美的有着汉代风骨的中国汉代男人,是一位不折不扣的三国大英雄,自然也是我心目中的英雄。这样的人物和他身上展示出的品格是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有些方面对后人也是很有激励作用的。

但令人啼笑皆非的是:这样一位优秀人物,在《三国演义》中,出于作者存心“扬刘(备)”的原因,竟将周瑜整治得不成样子,特别是“三气周瑜”到他死的那几章,为了烘托诸葛亮的完美、高大、智慧与刘备的“德”,把个周瑜写得如同一个拙劣的小丑:度量狭窄、性格暴躁、容不得孔明(不仅仅是因为各为其主而容不得孔明,还因为嫉妒孔明智谋在他之上)总想算计孔明,却总被孔明反算计。为了贬损周瑜,连刘备、孔明耍无赖的情节也要加以美化。且以《三国演义》五十一回“曹仁大战东吴兵,孔明一气周公瑾”为例说明。这一回主要内容是:周瑜与曹仁浴血苦战,身中箭矢,终于以诈死计将曹仁赚出城外打跑,然后去占南郡空城,可赶到南郡城下却发现南郡城楼上已立了刘备的部将赵子龙。跟着,部下来报:因曹仁退兵,襄阳、荆州也被刘备夺去了。周瑜想到自已费了钱粮心血好不容易打下南郡,却被诸葛亮捡了便宜,大叫一声,晕倒在地。这就是一气周瑜。这一情节和“二气”、“三气”一样,都是虚构的:历史上的襄阳城一直在曹操的控制之中,南郡也不是一个城,而是一个郡的名称,其治所在江陵,下管众多县。是无法让赵子龙等人“立在城楼上”等着周瑜来的。荆州也是一个州,而非一个城,治所当时在襄阳。虚构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为了突出诸葛亮的智,而表现周瑜的量窄及智短。但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一情节有些弄巧成拙!因为这一情节固然突出了诸葛亮的智,但也让人看到了刘备、诸葛亮的无赖:明明是两家抗曹,口口声声也是“联吴抗曹”,人家前方浴血奋战,他们却作壁上观,等人家打退了敌人,却在后面去摘人家桃子、抢占人家胜利果实!这无疑是很无赖的行为!也是典型的破坏团结!搁谁撞上都会气愤。可是,就是这样一个近乎无赖的军事行动,作者罗贯中都还洋洋得意地以捧诸葛亮的语气将此事写成“孔明一气周公瑾”,还将破坏团结的罪名扣在周瑜身上,说人家“量窄”!真是暗无天理!就连周瑜死后也被诸葛亮以吊丧之名在灵前调侃、戏弄了一把。一篇洋洋洒洒玩世不恭的祭文和虚情假意的痛哭不仅使周瑜部将去了杀诸葛亮之心,而且令他们都自思“孔明自是多情,乃公瑾量窄,自取死耳!”每每看到这些近乎哗众取宠、歪曲史实、借贬损一方来抬高另一方的情节,我都忍不住抚卷长叹,深为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堪为汉民族男人楷模的英雄抱打不平!

❷ 凤体是什么意思

凤体是指古代身份贵重身份贵重的女子的身体,一般是指皇后。

凤凰,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所以一般认为皇后为凤,其身体为凤体,如“凤体安康”。

(2)不死鸟三国志版权虎扑扩展阅读:

皇后的发展历史:

皇后,皇帝的正妻。

在甲骨文里,“后”人在左下方是一口字,右上方是一拢起的手,但自金文将字型成镜像般翻转,拢起的手移到左上方,便一直沿用至今。

《说文解字》上载: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因为在上古氏族部落中,一般发号施令者为女性的权威,所以“后”的意思为有权威的女性长辈。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后”还经常被用来代指氏族中的女性首领。所以,也因而引申为帝王的正妻等涵义。

“后”原为君主之意。在《诗经》上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各项笺曰:“后,君也。”如大禹的儿子启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

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如《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但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

《汉书·高帝纪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还有《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有:“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

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如《周礼·天宫内宰》曰:“王后帅六宫之人。”

古代时中国的皇后被嫔妃、侍女等称为娘娘(殿下) 。在西方称呼为陛下。

少数民族建立的王朝中,出现有多位皇后并立的现象。但其中只有中宫才有真正后宫之主的权利,换言之少数民族的其他皇后实际等于妃嫔的意思,只是叫法不同。

❸ 中国图腾之一的凤凰到底怎么产生的

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盘”。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1.2凤凰崇拜的起源与演变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鸟纹的雕刻形象,这双鸟纹应是古代凤凰的最早记载。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皇。”郑玄注:“仪,言其相乘匹。”我们注意的是,在这里,凤凰被古代住家视作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所谓“来仪’,郑玄释作“乘匹”。
[注:“仪”古音“俄”,与“偶”音近通。所以,郑玄释仪为“偶”,即所谓“成(乘)匹”,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但是,根据《尚书》文义,我却以为,这个“仪”字实当读作“舞”字(仪、舞古音亦相通。)凤凰来仪,即凤凰来跳舞。故下文中夔高兴地说:“于!予击石搏石,百兽率舞!”]
实际上,凤凰在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正是作为一种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现的。《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形如鹤……名曰凤凰。……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大荒西经)“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大荒西经)《诗·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翙翙,羽声也。亦,与众鸟也。众鸟慕凤皇而来。传凤皇至众多,是凤与群飞。《白虎通》云:黄帝之时,凤凰蔽日而至,是来必众多也。”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关于凤凰的这种种传说,究竟只是一种神话,还是一种可能的历史真实?换句话说也就是,凤凰,在历史中是否确曾有过一种真实的动物原形?对这个问题,正如对于龙的问题一样,学术界过去的观点多倾向于否定。但是我们却不能注意到,在商代殷墟(今安阳小屯一带)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甲3112)。
(释文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324页)
据于省吾说,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由此看来,在商代,中国确曾有过凤鸟。那么这条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刚孤证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如下一则记载:
“……归生凤于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凤”一词,郭沫若亦曾断定正是指活凤凰(《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鼎”)。据此,则无论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
战国秦汉以后,凤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之鸟。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汉史籍中,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例如《左传昭17年》:
“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又据《汉书》记,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
《后汉书·光武纪》记:建武十七年,有五凤皇见于颍川之陕县。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而据《京房易传》:“凤皇高丈二。”
两汉是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史籍中所记许多祥瑞奇异之事往往不足征信。但恐怕我们也不能认为,其中完全不会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汉人所描绘的形体特征,有一个极可注意的共同之处,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们再来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关于凤凰形态的记载。
《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凤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尔雅翼》解释:“鸿前者,轩也。麟后者,丰也。蛇颈者,宛也。鱼尾者,岐也。鹳嗓声,椎也。鸳思者,张也。龙纹者,文也。龟背者,隆也。燕颌者,方也。”
《韩诗外传》:“凤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鸣,昼鸣曰保章,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太平御览》引)
汉李陵诗:“凤凰鸣高冈,有翼不好飞”。
《瑞应图》:“凤不啄生虫,不折生草。”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
‘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这个传说中显然有不少荒诞成分。但可注意的是天老所描绘的凤凰形态,与《说文》所引述的“天老说”显然同出一源。关于凤凰所谓“戴德、负仁、报忠、挟义”之说,乍看颇令人不解(然而此说在古代流传颇广)。
对此,《抱朴子》中却有一种解释:
“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
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
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据此,汉代经学家的那些神秘说法,就不过是以儒家的五行符号,对凤鸟身体各部不同颜色的一种描写罢了。即:
——头部呈青色,
——颈部呈白色,
——喙部呈赤色,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黄色。
综观以上这些记载,都是秦汉以后没有见过真凤的人,所采辑的前人关于凤的各种传说。其中颇不乏荒谬虚妄的成分。例如《说文》中所谓“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翱翔四海之外”的说法,显然来自《庄子·消遥游》篇中关于“鲲鹏”的著名哲学寓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说似乎指出凤凰是一种自西北而东南往返流迁的动物。针对《韩诗外传》中关于凤凰鸣叫的一系列奇怪说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曾指出:
“一鸟之鸣,既以节足为异,又复数更其响,乃至应候而殊声,成文以协韵。语由增饰,事涉虚诬,识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传说中那些神奇妄诞不可置信的成分,我们从古人对于凤凰的形态描述中,却可以筛选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凤鸟形体甚高,约六尺至一丈。
2、凤鸟具有柔而细长的脖颈(蛇颈)
3、凤鸟背部隆起(“龟背者,隆也”)
4、凤鸟喙如鸡,颌如燕。
5、凤鸟羽毛上有花纹。
6、凤鸟尾毛分叉如鱼。
7、凤鸟以植物为食(竹根)。
8、凤鸟雌雄鸣叫不同声。(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凤鸟好结集为群,来则成百。
10、凤鸟不善飞行。
11、凤鸟穴居。(居“丹穴”、“风穴”)
12、凤鸟足脚甚高(体态如鹤),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凤鸟别名“ ”,字从“ ”,徐锴注:“ ,行步舒迟也。”)
由此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从古生物学观点看,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过具有以上特征,而又为先民所崇拜的一种鸟类呢?
回答是,的确曾存在。
——这种鸟类,就是大鸵鸟。
但是,关于鸵鸟与凤凰关系更加重要的证据,是在考古学中发现的。1987年4月1日新华社消息:
“继内蒙古阴山岩画之后,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发现。其中有一幅鸵鸟岩画(地点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内蒙古阴山—狼山地区曾发现大批史前原始岩画。位于狼山南麓格尔敖包沟(汉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组古岩画群。其中编号第13组中有一幅引人注意的岩画(高1.28米,宽0.60米)。据岩画发现者盖山林教授报道:
“这幅画的画面上方有两只鸵鸟(Struthio)。其前有一无头轮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只鸵鸟……右旁还有—人面,头饰长羽。其下,有一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鸵鸟及一只动物。其间似有两条被肢解的肢体。最下方,有一轮形,似抽象人面。”
盖山林教授指出:
“凿刻如此众多的鸵鸟、人面,还有鹿、肢体等等,只能作一种解释,就是这是一个娱神、媚神的场面。”
那么我们要问,这里所祭礼的是什么神呢?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另一幅岩画对于这个问题提供了解释。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图画。
“图高042米,宽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诚地站立在大地上,双臂上举,双手合十过顶,朝拜太阳。被朝拜的圆圆太阳,高悬于天际。”
除此之外,同一地点的岩画中,尚有大量关于太阳神和羽人的形象。我们知道,凤凰乃是中国的太阳之鸟。而《周礼》中记祭祀太阳的舞蹈,正是一种戴羽舞和执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画中同时出现鸵鸟、太阳、羽人以及拜日者,绝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鸵鸟实际上正是作为太阳神之鸟而受到崇拜的。
鸵鸟在中国濒于绝灭的时间,大致可推定约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这正是传说中的黄、炎帝时期。这一时期以后,关于凤鸟出现的报告,愈来愈趋于稀少。偶或出现,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义的珍异。(参看前引《韩诗外传》)
实际上,从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见关于“生凤(中鼎)”的最后记载,到汉代谶纬家关于重新发现凤鸟的传说之间,有着将近两、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凤凰的传说,由上古以一种真实鸟类为原型的动物图腾,演变为既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灵鸟神话。
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但其中比较著名者有四:
1. 鸾鸟 2. 翳鸟
3. 鵕鸃 4. 鸑鷟
鸾鸟,在凤凰的诸种异名中,可能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从语音上来说,“鸾鸟”与“玄鸟”具有共同语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鸾鸟形态,更是诸家说异。汉、晋小说中流行的说法,是把鸾鸟——玄鸟——青鸟视为春神之使者,以及东王公与西王母的象征。
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凤凰,青黑者鸾鸟。”但另一种相反的说法,却认为鸾鸟的形态是“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艺文类聚·鸟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归纳者说认为:
“赤为鸾之正色,而诸说各异。《禽经》:黄凤谓之鸾。《春秋谶纬》引汉太史令蔡衡: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黄者鵷鶵,多青者鸾,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鹄。”
以赤色为鸾鸟的正色,实际上是把“鸾”训作“丹”(二字叠韵,古音相近通),从而认为鸾鸟就是丹鸟。
丹鸟,又称丹朱、朱鸟、离朱,也都是凤凰的别名。
《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一般认为,《山海经》一书结集于战国之际,则《南山经》关于凤凰的这种看法,似乎代表战国时期人们的看法。
据记载,被认为是“凤凰”化身的鸡,名叫“金鸡”,又叫“锦鸡”,“赤雉”,乃是中国所特有,出产于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种美丽禽鸟。
《水经注》“浪水”引《南越志》,认为这种鸡就是鵕鸃:
“鵕鸃,山鸡也。光彩鲜明,王色炫耀,利踞善斗。”
这种金鸡在古代还有一个名称叫“鳖”。《说文》:“鳖,赤雉也。”桂馥《义证》引《汉书》注:“其尾毛红赤,光彩鲜明。”《山海经》:“少华之山,其鸟多赤鳖,可以御火。”《昭17年左传》:“丹鸟氏,司闭者也。”注云:“丹鸟,鳖雉也。”
这种鳖雉,实际也就是五方兽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鳖雉,又别名“华虫”,在《尚书》种与龙对称。(《尚书》:“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华虫,鳖雉也。五彩,故谓之华虫。”)由此看来,与古人所谓“凤凰”关系密切的禽类,并不是许多人所乐于想象的孔雀,却是黑色的燕子与生存于中国中南部的这种野鸡。
李时珍林草纲目增详细考察这种野鸡云:“鳖,《逸周书》谓之彩鸡。又名锦鸡、金鸡。锦鸡小于鳖,而背文扬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尔雅》所谓天鸡者也。二种大抵同类,而锦鸡文尤灿烂如锦。或云锦鸡乃其雄者。”
《渊鉴类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条极可注意的记载:“黄帝时代以凤为鸡。”此一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鸵鸟——真风已不多见。可能正是在此时,鸡成为凤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实际上,唐宋以后的凤凰图,就是以锦(金)鸡的形象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饰而产生的。
《说文》有所谓“凤出东方君子之国”的说法,实际这也是指鸡。所谓东方君子之国,古代指东夷——朝鲜。而《本草纲目》引《别录》:“鸡生朝鲜平泽。”这表明古人认为,朝鲜是家鸡的起源地。《本草纲目》又记载:
“朝鲜一种长尾鸣,尾长三、四尺。”“其鸡也知时刻,栖也知晴阴。”“其羽焚之,可以致风。”“古人言鸡能解邪,则鸡亦灵禽也。”
参照《三国志·魏志》:
“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余。”
我们可以知道,产于东方的长尾鸡是汉代以后凤凰的又一原型。
鸡之所以成为凤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于它与太阳的关系——鸡鸣日升。古代传说,太阳所居扶桑树上有天鸡报时,其一呼鸣则天下鸡皆鸣,从而破晓日出,因此鸡成为太阳神的象征。
《易·说卦》:“离为目、为雉。”
凤皇,鸾鸟又名离朱。离朱即丹朱,而鸡之古名亦叫“朱”。
I2

❹ 三国志11里的“驱虎扑狼”和“二虎竞食”怎么用

驱虎吞狼即是离间某个势力手下的某太守独立;二虎竞食则是挑拨两个势力之间的关系,使他们之间友好度下降。不过驱虎吞狼的成功度极其低,一般太守的忠诚不会很低,不大会中计背叛。而二虎吞狼的成功率比驱虎吞狼要高,也比较好用。

❺ 凤凰的传说

传说中的神物 1.1凤凰的简介
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因此凤凰一词为合成词结构。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外形】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鸣】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1.2凤凰崇拜的起源与演变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7400年的湖南洪江高庙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件白色陶罐,其颈部和肩部各戳印有东方神鸟(包括兽面、太阳)图案,一只朝向正面,一只侧面回首。据考古专家鉴定,这件陶器上的神鸟图案即凤凰,要比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中发现的凤凰图案至少要早400年,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凤凰图案。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皇。”郑玄注:“仪,言其相乘匹。”我们注意的是,在这里,凤凰被古代住家视作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所谓“来仪”,郑玄释作“乘匹”。
[注:“仪”古音“俄”,与“偶”音近通。所以,郑玄释仪为“偶”,即所谓“成(乘)匹”,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但是,根据《尚书》文义,我却以为,这个“仪”字实当读作“舞”字(仪、舞古音亦相通。)凤凰来仪,即凤凰来跳舞。故下文中夔高兴地说:“于!予击石搏石,百兽率舞!”]
实际上,凤凰在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正是作为一种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现的。《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形如鹤……名曰凤凰。……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大荒西经)“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大荒西经)《诗·卷阿》:“凤凰于飞,翙翙其羽,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翙翙,羽声也。亦,与众鸟也。众鸟慕凤皇而来。传凤皇至众多,是凤与群飞。《白虎通》云:黄帝之时,凤凰蔽日而至,是来必众多也。”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关于凤凰的这种种传说,究竟只是一种神话,还是一种可能的历史真实?换句话说也就是,凤凰,在历史中是否确曾有过一种真实的动物原形?对这个问题,正如对于龙的问题一样,学术界过去的观点多倾向于否定。但是我们却不能注意到,在商代殷墟(今安阳小屯一带)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甲3112)。
(释文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324页)
据于省吾说,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由此看来,在商代,中国确曾有过凤鸟。那么这条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刚孤证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如下一则记载:
“……归生凤于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凤”一词,郭沫若亦曾断定正是指活凤凰(《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鼎”)。据此,则无论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
战国秦汉以后,凤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之鸟。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汉史籍中,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例如《左传昭17年》:
“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又据《汉书》记,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
《后汉书·光武纪》记:建武十七年,有五凤皇见于颍川之陕县。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而据《京房易传》:“凤皇高丈二。”
两汉是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史籍中所记许多祥瑞奇异之事往往不足征信。但恐怕我们也不能认为,其中完全不会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汉人所描绘的形体特征,有一个极可注意的共同之处,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们再来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关于凤凰形态的记载。
《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凤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尔雅翼》解释:“鸿前者,轩也。麟后者,丰也。蛇颈者,宛也。鱼尾者,岐也。鹳嗓声,椎也。鸳思者,张也。龙纹者,文也。龟背者,隆也。燕颌者,方也。”
《韩诗外传》:“凤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鸣,昼鸣曰保章,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太平御览》引)
汉李陵诗:“凤凰鸣高冈,有翼不好飞。”
《瑞应图》:“凤不啄生虫,不折生草。”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
‘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这个传说中显然有不少荒诞成分。但可注意的是天老所描绘的凤凰形态,与《说文》所引述的“天老说”显然同出一源。关于凤凰所谓“戴德、负仁、报忠、挟义”之说,乍看颇令人不解(然而此说在古代流传颇广)。
对此,《抱朴子》中却有一种解释:
“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
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
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据此,汉代经学家的那些神秘说法,就不过是以儒家的五行符号,对凤鸟身体各部不同颜色的一种描写罢了。即:
——头部呈青色,
——颈部呈白色,
——喙部呈赤色,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黄色。
综观以上这些记载,都是秦汉以后没有见过真凤的人,所采辑的前人关于凤的各种传说。其中颇不乏荒谬虚妄的成分。例如《说文》中所谓“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翱翔四海之外”的说法,显然来自《庄子·消遥游》篇中关于“鲲鹏”的著名哲学寓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说似乎指出凤凰是一种自西北而东南往返流迁的动物。针对《韩诗外传》中关于凤凰鸣叫的一系列奇怪说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曾指出:
“一鸟之鸣,既以节足为异,又复数更其响,乃至应候而殊声,成文以协韵。语由增饰,事涉虚诬,识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传说中那些神奇妄诞不可置信的成分,我们从古人对于凤凰的形态描述中,却可以筛选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凤鸟形体甚高,约六尺至一丈。
2、凤鸟具有柔而细长的脖颈(蛇颈)
3、凤鸟背部隆起(“龟背者,隆也”)
4、凤鸟喙如鸡,颌如燕。
5、凤鸟羽毛上有花纹。
6、凤鸟尾毛分叉如鱼。
7、凤鸟以植物为食(竹根)。
8、凤鸟雌雄鸣叫不同声。(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凤鸟好结集为群,来则成百。
10、凤鸟不善飞行。
11、凤鸟穴居。(居“丹穴”、“风穴”)
12、凤鸟足脚甚高(体态如鹤),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凤鸟别名“”,字从“”,徐锴注:,行步舒迟也。”)
由此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从古生物学观点看,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过具有以上特征,而又为先民所崇拜的一种鸟类呢?
回答是,的确曾存在。
——这种鸟类,就是大鸵鸟。
但是,关于鸵鸟与凤凰关系更加重要的证据,是在考古学中发现的。1987年4月1日新华社消息:
“继内蒙古阴山岩画之后,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发现。其中有一幅鸵鸟岩画(地点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内蒙古阴山—狼山地区曾发现大批史前原始岩画。位于狼山南麓格尔敖包沟(汉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组古岩画群。其中编号第13组中有一幅引人注意的岩画(高1.28米,宽0.60米)。据岩画发现者盖山林教授报道:
“这幅画的画面上方有两只鸵鸟(Struthio)。其前有一无头轮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只鸵鸟……右旁还有—人面,头饰长羽。其下,有一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鸵鸟及一只动物。其间似有两条被肢解的肢体。最下方,有一轮形,似抽象人面。”
盖山林教授指出:
“凿刻如此众多的鸵鸟、人面,还有鹿、肢体等等,只能作一种解释,就是这是一个娱神、媚神的场面。”
那么我们要问,这里所祭礼的是什么神呢?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另一幅岩画对于这个问题提供了解释。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图画。
“图高042米,宽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诚地站立在大地上,双臂上举,双手合十过顶,朝拜太阳。被朝拜的圆圆太阳,高悬于天际。”
除此之外,同一地点的岩画中,尚有大量关于太阳神和羽人的形象。我们知道,凤凰乃是中国的太阳之鸟。而《周礼》中记祭祀太阳的舞蹈,正是一种戴羽舞和执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画中同时出现鸵鸟、太阳、羽人以及拜日者,绝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鸵鸟实际上正是作为太阳神之鸟而受到崇拜的。
鸵鸟在中国濒于绝灭的时间,大致可推定约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这正是传说中的黄、炎帝时期。这一时期以后,关于凤鸟出现的报告,愈来愈趋于稀少。偶或出现,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义的珍异。(参看前引《韩诗外传》)
实际上,从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见关于“生凤(中鼎)”的最后记载,到汉代谶纬家关于重新发现凤鸟的传说之间,有着将近两、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凤凰的传说,由上古以一种真实鸟类为原型的动物图腾,演变为既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灵鸟神话。
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但其中比较著名者有四:
1. 鸾鸟2. 翳鸟
3. 鵕鸃 4. 鸑鷟
鸾鸟,在凤凰的诸种异名中,可能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从语音上来说,“鸾鸟”与“玄鸟”具有共同语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鸾鸟形态,更是诸家说异。汉、晋小说中流行的说法,是把鸾鸟——玄鸟——青鸟视为春神之使者,以及东王公与西王母的象征。
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凤凰,青黑者鸾鸟。”但另一种相反的说法,却认为鸾鸟的形态是“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艺文类聚·鸟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归纳者说认为:
“赤为鸾之正色,而诸说各异。《禽经》:黄凤谓之鸾。《春秋谶纬》引汉太史令蔡衡: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黄者鵷鶵,多青者鸾,多紫者鸑鷟,多白者鹄。”
以赤色为鸾鸟的正色,实际上是把“鸾”训作“丹”(二字叠韵,古音相近通),从而认为鸾鸟就是丹鸟。
丹鸟,又称丹朱、朱鸟、离朱,也都是凤凰的别名。
《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一般认为,《山海经》一书结集于战国之际,则《南山经》关于凤凰的这种看法,似乎代表战国时期人们的看法。
据记载,被认为是“凤凰”化身的鸡,名叫“金鸡”,又叫“锦鸡”,“赤雉”,乃是中国所特有,出产于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种美丽禽鸟。
《水经注》“浪水”引《南越志》,认为这种鸡就是鵕鸃:
“鵕鸃,山鸡也。光彩鲜明,王色炫耀,利踞善斗。”
这种金鸡在古代还有一个名称叫“鳖”。《说文》:“鳖,赤雉也。”桂馥《义证》引《汉书》注:“其尾毛红赤,光彩鲜明。”《山海经》:“少华之山,其鸟多赤鳖,可以御火。”《昭17年左传》:“丹鸟氏,司闭者也。”注云:“丹鸟,鳖雉也。”
这种鳖雉,实际也就是五方兽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鳖雉,又别名“华虫”,在《尚书》种与龙对称。(《尚书》:“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华虫,鳖雉也。五彩,故谓之华虫。”)由此看来,与古人所谓“凤凰”关系密切的禽类,并不是许多人所乐于想象的孔雀,却是黑色的燕子与生存于中国中南部的这种野鸡。
李时珍林草纲目增详细考察这种野鸡云:“鳖,《逸周书》谓之彩鸡。又名锦鸡、金鸡。锦鸡小于鳖,而背文扬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尔雅》所谓天鸡者也。二种大抵同类,而锦鸡文尤灿烂如锦。或云锦鸡乃其雄者。”
《渊鉴类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条极可注意的记载:“黄帝时代以凤为鸡。”此一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鸵鸟——真风已不多见。可能正是在此时,鸡成为凤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实际上,唐宋以后的凤凰图,就是以锦(金)鸡的形象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饰而产生的。
《说文》有所谓“凤出东方君子之国”的说法,实际这也是指鸡。所谓东方君子之国,古代指东夷——朝鲜。而《本草纲目》引《别录》:“鸡生朝鲜平泽。”这表明古人认为,朝鲜是家鸡的起源地。《本草纲目》又记载:
“朝鲜一种长尾鸣,尾长三、四尺。”“其鸡也知时刻,栖也知晴阴。”“其羽焚之,可以致风。”“古人言鸡能解邪,则鸡亦灵禽也。”
参照《三国志·魏志》:
“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余。”
我们可以知道,产于东方的长尾鸡是汉代以后凤凰的又一原型。
鸡之所以成为凤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于它与太阳的关系——鸡鸣日升。古代传说,太阳所居扶桑树上有天鸡报时,其一呼鸣则天下鸡皆鸣,从而破晓日出,因此鸡成为太阳神的象征。
《易·说卦》:“离为目、为雉。”
凤皇,鸾鸟又名离朱。离朱即丹朱,而鸡之古名亦叫“朱”。
《尔雅》:“鸡大者蜀。”蜀,又记作“朱”。
《风俗通》:“呼鸡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鸡祝祝。”另一方面,传说山鸡善舞,因而与鸵鸟一样也是一种舞鸟:
“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于仓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异苑》卷三)
更有趣的是,鸵鸟在古代语言中亦有鸡名,称“鸵鸡”:
“鸵鸡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鲁莫斯国。长尾鸡尾细而长,长六尺者出朝鲜。长五尺余者出马韩国。”(《渊鉴类函》引《交广志》)。
了解鸳鸯与凤凰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人在禽类中之所以特别钟爱鸳鸯——常以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这与把燕子看作青鸟——高媒鸟,亦即报春和爱情之鸟的风俗,实际上具有共同的神话与文化渊源。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凤”字字形。在甲骨文中,凤字盖有两个系统。第一系统为古文“朋”字,另一系统音符从于“凡”字。根据《说文》,第一系统凤字,显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系统凤字,显然是形声字。
我们可以注意到,此两系统凤字中,多数字体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写了风鸟那两只很长的足脚。这一点,与鸵鸟的体型特征是吻合的。而与突出描写翅羽的鸟字和隹字,则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我还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凤凰”一辞的本来语义,似乎就是美大之鸟。犹如动物中马龙、龙马是体大雄伟者的通用。
综上所述,凤凰崇拜本来起源于上古石器时代的鸵鸟——太阳神图腾。
但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由于鸵鸟的灭绝和凤凰的非图腾化,关于凤凰的传说遂愈演而愈复杂。商周秦牧之际,燕子和金(锦)鸡,曾先后成为凤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后,鸳鸯、鹤、天鹅、鹰雕、孔雀,都曾与凤凰发生或深或浅的关系。因之在同一语词记号下,注入了语义不同的动物学意象。这种演变,也反映在历代凤凰图的演变中。我们看先秦的凤凰图,多为蛇颈高足,尚保留着鸵鸟的特征。而汉唐特别是明清以后,就逐渐发展为以锦(金)鸡的形态为主体,饰有孔雀式羽毛的综合形相了。
最后,还应当指出,先秦出土的凤鸟文物中,常见到一种形制极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鸟。这种鸟在自然界中不会存在,其由来为考古学界所不解。但如果我们注意到鸵鸟群队中常温伴有食草动物(鹿类)的习性,那么这个鹿鸟合体的谜也就不揭自明。现代人常以为我们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话编造者。而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却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话也一定有其现实性的基础,只看我们能不能通过理性的分析破译之。在这个意义,神话不过只是远古人类经验的一种升华物。
1.3凤凰的象征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在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里,“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
1.4凤凰的考古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后来与"龙"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它的产生却一直是个谜。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距今有78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揭开凤凰"诞生"之谜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实物资料,震惊了考古界。
在湖南发现中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并非偶然,湖南是我国稻作文化的故乡,而凤凰的诞生与远古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产物。长沙大塘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凤凰图案,其凤鸟口中即衔着禾苗。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以"鸟"为图腾。这已为学界所共识。去年我在湘中发现一张明代万历四十四年的图卷,上面绘的裸体五猖、雷神,就是鸟首人身,手里还握着一只鸟。这种人鸟合一的形象即为典型的鸟图腾崇拜产物--这说明在390年前,鸟图腾崇拜观念在湖南民间还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雨桥上,还雕塑着鸟,这也可以看成是鸟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
这种被原始人类视为图腾的鸟,古称“丹雀”,又称“阳鸟”、“鸾鸟”,与稻作文化起源关系密切。《拾遗记》卷一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谓“丹雀”、“阳鸟”、“鸾鸟”,就是凤凰神鸟的原型。《广雅》云:“鸾鸟,凤皇属也。”
由于凤凰文化深深植根于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凤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所以,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
“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说文》就这样描绘凤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征:“凤之象也,鸿前麟后,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五色备举。”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如《山海经·南山经》说:“(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经·海内经》也说:“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在古代,凤凰还用来指有德之人。主张“和为贵”的大圣人孔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庄子》记载:“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可以说,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凤凰形象的这种"和"的特性,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湖湘远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国民间如此完美的和谐文化象征物,这是湖湘文化的和谐魅力之三。
1.5楚文化的图腾
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汉代《白虎通》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由此开启了我国传说文化中“龙凤呈祥”文化渊源的滥觞。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便是必然的事了。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便透到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❻ 传说中的凤凰分几种

凤凰的简介

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外形】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鸣】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凤凰崇拜的起源与演变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鸟纹的雕刻形象,这双鸟纹应是古代凤凰的最早记载。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珍爱的动物。在历史上,早期人类文明中似乎普遍地盛行过对某些动物的崇拜。例如,欧洲和亚洲的许多民族都喜爱狮子与鹰,以之为徽记——因为它们是力量和敏捷的象征。在古华夏,中国人所崇拜的动物是龙与凤。然而千百年来,龙与凤的真相却一直是个谜。关于龙的问题,我已经作过一组专题性的研究。在本文中,我想进一步研讨关于凤的问题,以求解开古动物学与考古文学中的这又一个谜。

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皇。”郑玄注:“仪,言其相乘匹。”我们注意的是,在这里,凤凰被古代住家视作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所谓“来仪’,郑玄释作“乘匹”。
[注:“仪”古音“俄”,与“偶”音近通。所以,郑玄释仪为“偶”,即所谓“成(乘)匹”,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但是,根据《尚书》文义,我却以为,这个“仪”字实当读作“舞”字(仪、舞古音亦相通。)凤凰来仪,即凤凰来跳舞。故下文中夔高兴地说:“于!予击石搏石,百兽率舞!”]
实际上,凤凰在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正是作为一种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现的。《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形如鹤……名曰凤凰。……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大荒西经)“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大荒西经)《诗·卷阿》:“凤凰于飞,口口其羽(此为古体字,又“口”符代替。),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口口(此为古体字,又“口”符代替。),羽声也。亦,与众鸟也。众鸟慕凤皇而来。传凤皇至众多,是凤与群飞。《白虎通》云:黄帝之时,凤凰蔽日而至,是来必众多也。”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关于凤凰的这种种传说,究竟只是一种神话,还是一种可能的历史真实?换句话说也就是,凤凰,在历史中是否确曾有过一种真实的动物原形?对这个问题,正如对于龙的问题一样,学术界过去的观点多倾向于否定。但是我们却不能注意到,在商代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甲3112)。
(释文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324页)
据于省吾说,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由此看来,在商代,中国确曾有过凤鸟。那么这条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刚孤证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如下一则记载:
“……归生凤于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凤”一词,郭沫若亦曾断定正是指活凤凰(《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鼎”)。据此,则无论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
战国秦汉以后,凤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之鸟。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汉史籍中,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例如《左传昭17年》:
“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又据《汉书》记,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
《后汉书·光武纪》记:建武十七年,有五凤皇见于颖川之陕县。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而据《京房易传》:“凤皇高丈二。”
两汉是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史籍中所记许多祥瑞奇异之事往往不足征信。但恐怕我们也不能认为,其中完全不会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汉人所描绘的形体特征,有一个极可注意的共同之处,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们再来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关于凤凰形态的记载。
《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凤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尔雅翼》解释:“鸿前者,轩也。麟后者,丰也。蛇颈者,宛也。鱼尾者,岐也。鹳嗓声,椎也。鸳思者,张也。龙纹者,文也。龟背者,隆也。燕颌者,方也。”
《韩诗外传》:“凤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鸣,昼鸣曰保章,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太平御览》引)
汉李陵诗:“凤凰鸣高冈,有翼不好飞”。
《瑞应图》:“凤不啄生虫,不折生草。”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
‘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这个传说中显然有不少荒诞成分。但可注意的是天老所描绘的凤凰形态,与《说文》所引述的“天老说”显然同出一源。关于凤凰所谓“戴德、负仁、报忠、挟义”之说,乍看颇令人不解(然而此说在古代流传颇广)。
对此,《抱朴子》中却有一种解释:
“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
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
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据此,汉代经学家的那些神秘说法,就不过是以儒家的五行符号,对凤鸟身体各部不同颜色的一种描写罢了。即:
——头部呈青色,
——颈部呈白色,
——喙部呈赤色,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黄色。
综观以上这些记载,都是秦汉以后没有见过真凤的人,所采辑的前人关于凤的各种传说。其中颇不乏荒谬虚妄的成分。例如《说文》中所谓“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翱翔四海之外”的说法,显然来自《庄子·消遥游》篇中关于“鲲鹏”的著名哲学寓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说似乎指出凤凰是一种自西北而东南往返流迁的动物。针对《韩诗外传》中关于凤凰鸣叫的一系列奇怪说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曾指出:
“一鸟之鸣,既以节足为异,又复数更其响,乃至应候而殊声,成文以协韵。语由增饰,事涉虚诬,识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传说中那些神奇妄诞不可置信的成分,我们从古人对于凤凰的形态描述中,却可以筛选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凤鸟形体甚高,约六尺至一丈。
2、凤鸟具有柔而细长的脖颈(蛇颈)
3、凤鸟背部隆起(“龟背者,隆也”)
4、凤鸟喙如鸡,颌如燕。
5、凤鸟羽毛上有花纹。
6、凤鸟尾毛分叉如鱼。
7、凤鸟以植物为食(竹根)。
8、凤鸟雌雄鸣叫不同声。(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凤鸟好结集为群,来则成百。
10、凤鸟不善飞行。
11、凤鸟穴居。(居“丹穴”、“风穴”)
12、凤鸟足脚甚高(体态如鹤),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凤鸟别名“ ”,字从“ ”,徐锴注:“ ,行步舒迟也。”)
由此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从古生物学观点看,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过具有以上特征,而又为先民所崇拜的一种鸟类呢?
回答是,确曾存在。
——这种鸟类,就是大鸵鸟。

但是,关于鸵鸟与凤凰关系更加重要的证据,是在考古学中发现的。1987年4月1日新华社消息:
“继内蒙古阴山岩画之后,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发现。其中有一幅鸵鸟岩画(地点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内蒙古阴山—狼山地区曾发现大批史前原始岩画。位于狼山南麓格尔敖包沟(汉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组古岩画群。其中编号第13组中有一幅引人注意的岩画(高1.28米,宽0.60米)。据岩画发现者盖山林教授报道:
“这幅画的画面上方有两只鸵鸟(Struthio)。其前有一无头轮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只鸵鸟……右旁还有—人面,头饰长羽。其下,有一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鸵鸟及一只动物。其间似有两条被肢解的肢体。最下方,有一轮形,似抽象人面。”
盖山林教授指出:
“凿刻如此众多的鸵鸟、人面,还有鹿、肢体等等,只能作一种解释,就是这是一个娱神、媚神的场面。”
那么我们要问,这里所祭礼的是什么神呢?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另一幅岩画对于这个问题提供了解释。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图画。
“图高042米,宽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诚地站立在大地上,双臂上举,双手合十过顶,朝拜太阳。被朝拜的圆圆太阳,高悬于天际。”
除此之外,同一地点的岩画中,尚有大量关于太阳神和羽人的形象。我们知道,凤凰乃是中国的太阳之鸟。而《周礼》中记祭祀太阳的舞蹈,正是一种戴羽舞和执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画中同时出现鸵鸟、太阳、羽人以及拜日者,绝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鸵鸟实际上正是作为太阳神之鸟而受到崇拜的。

鸵鸟在中国濒于绝灭的时间,大致可推定约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这正是传说中的黄、炎帝时期。这一时期以后,关于凤鸟出现的报告,愈来愈趋于稀少。偶或出现,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义的珍异。(参看前引《韩诗外传》)
实际上,从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见关于“生凤(中鼎)”的最后记载,到汉代谶纬家关于重新发现凤鸟的传说之间,有着将近两、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凤凰的传说,由上古以一种真实鸟类为原型的动物图腾,演变为既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灵鸟神话。
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但其中比较著名者有四:
1. 鸾鸟 2. 翳鸟
3. 口口(此字为古字) 4. 狱族
鸾鸟,在凤凰的诸种异名中,可能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从语音上来说,“鸾鸟”与“玄鸟”具有共同语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鸾鸟形态,更是诸家说异。汉、晋小说中流行的说法,是把鸾鸟——玄鸟——青鸟视为春神之使者,以及东王公与西王母的象征。
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凤凰,青黑者鸾鸟。”但另一种相反的说法,却认为鸾鸟的形态是“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艺文类聚·鸟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归纳者说认为:
“赤为鸾之正色,而诸说各异。《禽经》:黄凤谓之鸾。《春秋谶纬》引汉太史令蔡衡: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多黄色者口(此字为古字)雏,多紫色者狱族。多白色者鹄。”
以赤色为鸾鸟的正色,实际上是把“鸾”训作“丹”(二字叠韵,古音相近通),从而认为鸾鸟就是丹鸟。
丹鸟,又称丹朱、朱鸟、离朱,也都是凤凰的别名。
《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一般认为,《山海经》一书结集于战国之际,则《南山经》关于凤凰的这种看法,似乎代表战国时期人们的看法。
据记载,被认为是“凤凰”化身的鸡,名叫“金鸡”,又叫“锦鸡”,“赤雉”,乃是中国所特有,出产于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种美丽禽鸟。
《水经注》“浪水”引《南越志》,认为这种鸡就是口口(此字为古字):
“口口(此字为古字),山鸡也。光彩鲜明,王色炫耀,利踞善斗。”
这种金鸡在古代还有一个名称叫“鳖”。《说文》:“鳖,赤雉也。”桂馥《义证》引《汉书》注:“其尾毛红赤,光彩鲜明。”《山海经》:“少华之山,其鸟多赤鳖,可以御火。”《昭17年左传》:“丹鸟氏,司闭者也。”注云:“丹鸟,鳖雉也。”
这种鳖雉,实际也就是五方兽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鳖雉,又别名“华虫”,在《尚书》种与龙对称。(《尚书》:“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华虫,鳖雉也。五彩,故谓之华虫。”)由此看来,与古人所谓“凤凰”关系密切的禽类,并不是许多人所乐于想象的孔雀,却是黑色的燕子与生存于中国中南部的这种野鸡。
李时珍林草纲目增详细考察这种野鸡云:“鳖,《逸周书》谓之彩鸡。又名锦鸡、金鸡。锦鸡小于鳖,而背文扬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尔雅》所谓天鸡者也。二种大抵同类,而锦鸡文尤灿烂如锦。或云锦鸡乃其雄者。”
《渊鉴类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条极可注意的记载:“黄帝时代以凤为鸡。”此一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鸵鸟——真风已不多见。可能正是在此时,鸡成为凤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实际上,唐宋以后的凤凰图,就是以锦(金)鸡的形象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饰而产生的。
《说文》有所谓“凤出东方君子之国”的说法,实际这也是指鸡。所谓东方君子之国,古代指东夷——朝鲜。而《本草纲目》引《别录》:“鸡生朝鲜平泽。”这表明古人认为,朝鲜是家鸡的起源地。《本草纲目》又记载:
“朝鲜一种长尾鸣,尾长三、四尺。”“其鸡也知时刻,栖也知晴阴。”“其羽焚之,可以致风。”“古人言鸡能解邪,则鸡亦灵禽也。”
参照《三国志·魏志》:
“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余。”
我们可以知道,产于东方的长尾鸡是汉代以后凤凰的又一原型。
鸡之所以成为凤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于它与太阳的关系——鸡鸣日升。古代传说,太阳所居扶桑树上有天鸡报时,其一呼鸣则天下鸡皆鸣,从而破晓日出,因此鸡成为太阳神的象征。
《易·说卦》:“离为目、为雉。”
凤皇,鸾鸟又名离朱。离朱即丹朱,而鸡之古名亦叫“朱”。
《尔雅》:“鸡大者蜀。”蜀,又记作“朱”。
《风俗通》:“呼鸡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鸡祝祝。”另一方面,传说山鸡善舞,因而与鸵鸟一样也是一种舞鸟:
“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于仓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异苑》卷三)
更有趣的是,鸵鸟在古代语言中亦有鸡名,称“鸵鸡”:
“鸵鸡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鲁莫斯国。长尾鸡尾细而长,长六尺者出朝鲜。长五尺余者出马韩国。”(《渊鉴类函》引《交广志》)。
了解鸳鸯与凤凰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人在禽类中之所以特别钟爱鸳鸯——常以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这与把燕子看作青鸟——高媒鸟,亦即报春和爱情之鸟的风俗,实际上具有共同的神话与文化渊源。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凤”字字形。在甲骨文中,凤字盖有两个系统。第一系统为古文“朋”字,另一系统音符从于“凡”字。根据《说文》,第一系统凤字,显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系统凤字,显然是形声字。
我们可以注意到,此两系统凤字中,多数字体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写了风鸟那两只很长的足脚。这一点,与鸵鸟的体型特征是吻合的。而与突出描写翅羽的鸟字和隹字,则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我还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凤凰”一辞的本来语义,似乎就是美大之鸟。犹如动物中马龙、龙马是体大雄伟者的通用。
综上所述,凤凰崇拜本来起源于上古石器时代的鸵鸟——太阳神图腾。
但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由于鸵鸟的灭绝和凤凰的非图腾化,关于凤凰的传说遂愈演而愈复杂。商周秦牧之际,燕子和金(锦)鸡,曾先后成为凤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后,鸳鸯、鹤、天鹅、鹰雕、孔雀,都曾与凤凰发生或深或浅的关系。因之在同一语词记号下,注入了语义不同的动物学意象。这种演变,也反映在历代凤凰图的演变中。我们看先秦的凤凰图,多为蛇颈高足,尚保留着鸵鸟的特征。而汉唐特别是明清以后,就逐渐发展为以锦(金)鸡的形态为主体,饰有孔雀式羽毛的综合形相了。
最后,还应当指出,先秦出土的凤鸟文物中,常见到一种形制极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鸟。这种鸟在自然界中不会存在,其由来为考古学界所不解。但如果我们注意到鸵鸟群队中常温伴有食草动物(鹿类)的习性,那么这个鹿鸟合体的谜也就不揭自明。现代人常以为我们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话编造者。而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却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话也一定有其现实性的基础,只看我们能不能通过理性的分析破译之。在这个意义,神话不过只是远古人类经验的一种升华物。

❼ 详细介绍下凤凰这种鸟

凤凰,亦作“凤皇”,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的叫“凤”,雌的叫“凰”,总称为凤凰,亦称为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常用来象征祥瑞,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自古就是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

凤凰和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最初在《山海经》中的记载仅仅是“有鸟焉,其状如鸡,五采而文,名曰凤皇”,甚至还有食用的记载,《大荒西经》:“沃之野,凤鸟之卵是食, 甘露是饮”,《证类本草》云“诸天国食凤卵,如此土人食鸡卵也”, 宋代凤髓被列为八珍之一。

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称凤比凤,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

凤凰共有五种,即五凤,《小学绀珠》卷十:“凤象者五,五色而赤者凤;黄者鹓鶵;青者鸾;紫者鸑鷟,白者鸿鹄”,现代网络有为今人谎造、讹传的版本,以朱雀为凤凰中赤者,实为大错。[5]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外形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说文解字》载:“凤之象也,麟前鹿后,蛇头鱼尾,龙文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

(7)不死鸟三国志版权虎扑扩展阅读

凤凰的象征意义

1、凤凰是“华贵、伟岸、进取、太平”的象征。凤凰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风的甲骨文字和凤的甲骨文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和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上之意。

2、凤凰是爱情的象征凤能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吉祥,自然也包含了爱情的幸福。于是,凤有了象征爱情的涵义。后来就被人们用来祝贺婚姻美满,比喻夫妻和谐。在唐代,铜镜有《美凤衔同心结图》,即凤嘴上衔同心结象征幸福的爱情,以示夫妻同心相爱。

3、凤凰有“和”的象征意义。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其次,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

4、凤凰是“权力”的象征。在先秦时期,凤凰的图案出现在权力的象征玉器和青铜器上,后世又逐步成为皇家独占御用的纹饰,出现在各种皇宫建筑,使用器物之上,并以礼制和法律的形式予以维护。

❽ 有关凤凰的资料(传说,外貌,性别等)

凤是雄鸟,凰是雌鸟..
似乎传说他们双宿双息 永不分离
总之都很美

❾ 凤凰不是中国神话里特有的鸟吗,怎么外国的故事里也有

凤凰的简介

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外形】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鸣】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凤凰崇拜的起源与演变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鸟纹的雕刻形象,这双鸟纹应是古代凤凰的最早记载。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自己特别珍爱的动物。在历史上,早期人类文明中似乎普遍地盛行过对某些动物的崇拜。例如,欧洲和亚洲的许多民族都喜爱狮子与鹰,以之为徽记——因为它们是力量和敏捷的象征。在古华夏,中国人所崇拜的动物是龙与凤。然而千百年来,龙与凤的真相却一直是个谜。关于龙的问题,我已经作过一组专题性的研究。在本文中,我想进一步研讨关于凤的问题,以求解开古动物学与考古文学中的这又一个谜。

今日所见关于凤的最早记录,可能是在《尚书·益稷》篇中。书中叙述大禹治水后,举行庆祝盛典。由夔龙主持音乐,群鸟群兽在仪式上载歌载舞。最后,一凤凰也来了——“萧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灵鸟也,雄曰为凤,雌曰皇。”郑玄注:“仪,言其相乘匹。”我们注意的是,在这里,凤凰被古代住家视作一种象征吉庆的神鸟。所谓“来仪’,郑玄释作“乘匹”。
[注:“仪”古音“俄”,与“偶”音近通。所以,郑玄释仪为“偶”,即所谓“成(乘)匹”,也就是成双成对的意思。但是,根据《尚书》文义,我却以为,这个“仪”字实当读作“舞”字(仪、舞古音亦相通。)凤凰来仪,即凤凰来跳舞。故下文中夔高兴地说:“于!予击石搏石,百兽率舞!”]
实际上,凤凰在较早的先秦文献中,正是作为一种祥瑞和一位舞神出现的。《山海经·南山经》:“有鸟焉,其形如鹤……名曰凤凰。……是鸟也,自饮自食,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大荒西经)“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大荒西经)《诗·卷阿》:“凤凰于飞,口口其羽(此为古体字,又“口”符代替。),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梧桐生矣,于彼朝阳。”毛传:“口口(此为古体字,又“口”符代替。),羽声也。亦,与众鸟也。众鸟慕凤皇而来。传凤皇至众多,是凤与群飞。《白虎通》云:黄帝之时,凤凰蔽日而至,是来必众多也。”

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是,关于凤凰的这种种传说,究竟只是一种神话,还是一种可能的历史真实?换句话说也就是,凤凰,在历史中是否确曾有过一种真实的动物原形?对这个问题,正如对于龙的问题一样,学术界过去的观点多倾向于否定。但是我们却不能注意到,在商代甲骨文中曾发现过如下一条记载:
“甲寅卜,呼鸣网,获凤。丙辰,获五。”(甲3112)。
(释文参看于省吾《甲骨文字释林》第324页)
据于省吾说,这条甲骨文的意思是:商王指令臣鸣用网捕鸟,于丙辰这天捕了五只凤。“由于系用网埔之,故所获自是生凤。”
由此看来,在商代,中国确曾有过凤鸟。那么这条甲骨文是否只是一刚孤证呢?否。在早期金文《中鼎》铭辞中,我们还可以读到如下一则记载:
“……归生凤于王。”
文中所提到的“生凤”一词,郭沫若亦曾断定正是指活凤凰(《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中鼎”)。据此,则无论甲骨文、金文、都有材料确切无误地表明,直到商周之际,凤凰还是一种虽然稀见、但却并非不存在的鸟类。
战国秦汉以后,凤凰方完全被神化成一种灵异之鸟。但值得注意的是,秦汉史籍中,关于凤凰出现的记载却仍然时有所见。例如《左传昭17年》:
“我商祖少吴挚之立地,凤鸟适至,故纪于鸟师而鸟名。”
又据《汉书》记,汉时凤凰数至,鸟身“高五、六尺”。
《后汉书·光武纪》记:建武十七年,有五凤皇见于颖川之陕县。注引《东观汉记》曰:“凤高八尺”。而据《京房易传》:“凤皇高丈二。”
两汉是谶纬迷信盛行的时代,史籍中所记许多祥瑞奇异之事往往不足征信。但恐怕我们也不能认为,其中完全不会有某些可信成分。至少秦汉人所描绘的形体特征,有一个极可注意的共同之处,这就是凤凰体型的奇大——由身高五、六尺直到一丈以上。

我们再来更全面地考察一下古代关于凤凰形态的记载。
《尔雅·释鸟》:“凤,其雌皇。”郭璞注:“凤,瑞应鸟。鸡头,蛇颈,燕颌,龟背,五彩色,其高六尺许。”
《说文》:“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鳞后、蛇颈、鱼尾、鹳嗓鸳思,龙纹、龟背、燕颌、鸡喙。五色备举,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宁。从鸟,凡声。凤群鸟从以万数,故以为朋党字。”《尔雅翼》解释:“鸿前者,轩也。麟后者,丰也。蛇颈者,宛也。鱼尾者,岐也。鹳嗓声,椎也。鸳思者,张也。龙纹者,文也。龟背者,隆也。燕颌者,方也。”
《韩诗外传》:“凤鸣雄曰即即,雌曰足足。昏鸣曰固常,晨鸣曰发鸣,昼鸣曰保章,举鸣曰上翔,集鸣曰归昌。”(《太平御览》引)
汉李陵诗:“凤凰鸣高冈,有翼不好飞”。
《瑞应图》:“凤不啄生虫,不折生草。”
《韩诗外传》中还记录了关于凤凰的这样一个传说:
“黄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纡,宇内和平,未见凤皇。唯思其象,夙
昧晨兴,乃招天老而问之曰:‘凤象如何?’天老对曰:
‘夫凤,鸿前,鳞后,蛇颈而鱼尾,龙纹而龟身。燕颌而鸡喙。戴德、负仁、抱忠、挟义,小音金,大音鼓。延颈、奋翼、五彩备举,鸣动八风,气应时雨。食有质,饮有仪。往即文始,来即嘉成。唯凤为能通天祉、应地灵,律五音、览九德。天下有道,得凤象之一则凤过之。得凤象之二则凤翔之,得凤象之三则凤集之。得凤象之四则凤春秋下之。得凤象之五,则凤没身居之。
黄帝曰:‘于戏,允哉!朕何敢与焉?’于是黄帝乃服黄衣、戴黄冕,致斋于宫,凤乃蔽日而至。黄帝降于东阶,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凤乃止帝东园,集帝梧桐,食帝竹实,没身不去。”
这个传说中显然有不少荒诞成分。但可注意的是天老所描绘的凤凰形态,与《说文》所引述的“天老说”显然同出一源。关于凤凰所谓“戴德、负仁、报忠、挟义”之说,乍看颇令人不解(然而此说在古代流传颇广)。
对此,《抱朴子》中却有一种解释:
“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
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
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
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尚知也。
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
据此,汉代经学家的那些神秘说法,就不过是以儒家的五行符号,对凤鸟身体各部不同颜色的一种描写罢了。即:
——头部呈青色,
——颈部呈白色,
——喙部呈赤色,
——胸、背部呈黑色,
——趾、爪呈黄色。
综观以上这些记载,都是秦汉以后没有见过真凤的人,所采辑的前人关于凤的各种传说。其中颇不乏荒谬虚妄的成分。例如《说文》中所谓“过昆仑,饮砥柱,濯羽弱水”、“翱翔四海之外”的说法,显然来自《庄子·消遥游》篇中关于“鲲鹏”的著名哲学寓言。但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传说似乎指出凤凰是一种自西北而东南往返流迁的动物。针对《韩诗外传》中关于凤凰鸣叫的一系列奇怪说法,清代著名学者王念孙曾指出:
“一鸟之鸣,既以节足为异,又复数更其响,乃至应候而殊声,成文以协韵。语由增饰,事涉虚诬,识者所不取也。”
但是,如果剔除掉传说中那些神奇妄诞不可置信的成分,我们从古人对于凤凰的形态描述中,却可以筛选整理出如下一些印象:
1、凤鸟形体甚高,约六尺至一丈。
2、凤鸟具有柔而细长的脖颈(蛇颈)
3、凤鸟背部隆起(“龟背者,隆也”)
4、凤鸟喙如鸡,颌如燕。
5、凤鸟羽毛上有花纹。
6、凤鸟尾毛分叉如鱼。
7、凤鸟以植物为食(竹根)。
8、凤鸟雌雄鸣叫不同声。(雄曰“即即”,雌曰“足足”。)
9、凤鸟好结集为群,来则成百。
10、凤鸟不善飞行。
11、凤鸟穴居。(居“丹穴”、“风穴”)
12、凤鸟足脚甚高(体态如鹤),行走步态倨傲而善于舞蹈。(凤鸟别名“ ”,字从“ ”,徐锴注:“ ,行步舒迟也。”)
由此我们就可以提出一个问题——从古生物学观点看,中国古代是否存在过具有以上特征,而又为先民所崇拜的一种鸟类呢?
回答是,确曾存在。
——这种鸟类,就是大鸵鸟。

但是,关于鸵鸟与凤凰关系更加重要的证据,是在考古学中发现的。1987年4月1日新华社消息:
“继内蒙古阴山岩画之后,最近在阿拉善旗有新的发现。其中有一幅鸵鸟岩画(地点在阿拉善右旗曼佐拉山中)”。
在此之前(1976—1980),内蒙古阴山—狼山地区曾发现大批史前原始岩画。位于狼山南麓格尔敖包沟(汉代逆方郡所在地)有一组古岩画群。其中编号第13组中有一幅引人注意的岩画(高1.28米,宽0.60米)。据岩画发现者盖山林教授报道:
“这幅画的画面上方有两只鸵鸟(Struthio)。其前有一无头轮廓的人面像,下又有五只鸵鸟……右旁还有—人面,头饰长羽。其下,有一马鹿,尾上翅。鹿前足下又是一鸵鸟及一只动物。其间似有两条被肢解的肢体。最下方,有一轮形,似抽象人面。”
盖山林教授指出:
“凿刻如此众多的鸵鸟、人面,还有鹿、肢体等等,只能作一种解释,就是这是一个娱神、媚神的场面。”
那么我们要问,这里所祭礼的是什么神呢?在同一地点发现的另一幅岩画对于这个问题提供了解释。那是一幅先民拜日的图画。
“图高042米,宽016米,在半山腰上。拜日者虔诚地站立在大地上,双臂上举,双手合十过顶,朝拜太阳。被朝拜的圆圆太阳,高悬于天际。”
除此之外,同一地点的岩画中,尚有大量关于太阳神和羽人的形象。我们知道,凤凰乃是中国的太阳之鸟。而《周礼》中记祭祀太阳的舞蹈,正是一种戴羽舞和执羽舞。由此可似看出,上述岩画中同时出现鸵鸟、太阳、羽人以及拜日者,绝不是偶然的。在上古,鸵鸟实际上正是作为太阳神之鸟而受到崇拜的。

鸵鸟在中国濒于绝灭的时间,大致可推定约在距今四千一六千年左右——这正是传说中的黄、炎帝时期。这一时期以后,关于凤鸟出现的报告,愈来愈趋于稀少。偶或出现,即被看作具有吉祥涵义的珍异。(参看前引《韩诗外传》)
实际上,从早期西周金文中所见关于“生凤(中鼎)”的最后记载,到汉代谶纬家关于重新发现凤鸟的传说之间,有着将近两、三千年的一段空白。
也正是在这个时期内,凤凰的传说,由上古以一种真实鸟类为原型的动物图腾,演变为既有宗教意义、又具有政治意义的一种灵鸟神话。
据古人记载,凤凰有许多不同的品类。诸说不一,其中不少属于秦汉后人的增饰附会之谈。但其中比较著名者有四:
1. 鸾鸟 2. 翳鸟
3. 口口(此字为古字) 4. 狱族
鸾鸟,在凤凰的诸种异名中,可能是最为人们熟知的一种。从语音上来说,“鸾鸟”与“玄鸟”具有共同语源。而古人所描述的鸾鸟形态,更是诸家说异。汉、晋小说中流行的说法,是把鸾鸟——玄鸟——青鸟视为春神之使者,以及东王公与西王母的象征。
又有一种说法认为“凤凰,青黑者鸾鸟。”但另一种相反的说法,却认为鸾鸟的形态是“赤色,五彩,鸡形,鸣中五音。”(《艺文类聚·鸟部》)桂馥《说文解字义证》归纳者说认为:
“赤为鸾之正色,而诸说各异。《禽经》:黄凤谓之鸾。《春秋谶纬》引汉太史令蔡衡:凡象凤者有五。多赤色者凤,多青色者鸾,多黄色者口(此字为古字)雏,多紫色者狱族。多白色者鹄。”
以赤色为鸾鸟的正色,实际上是把“鸾”训作“丹”(二字叠韵,古音相近通),从而认为鸾鸟就是丹鸟。
丹鸟,又称丹朱、朱鸟、离朱,也都是凤凰的别名。
《山海经·南山经》:
“丹穴之山……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则天下安宁。”
一般认为,《山海经》一书结集于战国之际,则《南山经》关于凤凰的这种看法,似乎代表战国时期人们的看法。
据记载,被认为是“凤凰”化身的鸡,名叫“金鸡”,又叫“锦鸡”,“赤雉”,乃是中国所特有,出产于湖南、四川、青海的一种美丽禽鸟。
《水经注》“浪水”引《南越志》,认为这种鸡就是口口(此字为古字):
“口口(此字为古字),山鸡也。光彩鲜明,王色炫耀,利踞善斗。”
这种金鸡在古代还有一个名称叫“鳖”。《说文》:“鳖,赤雉也。”桂馥《义证》引《汉书》注:“其尾毛红赤,光彩鲜明。”《山海经》:“少华之山,其鸟多赤鳖,可以御火。”《昭17年左传》:“丹鸟氏,司闭者也。”注云:“丹鸟,鳖雉也。”
这种鳖雉,实际也就是五方兽中南方“朱雀”的原型。
鳖雉,又别名“华虫”,在《尚书》种与龙对称。(《尚书》:“日、月、星、辰,山龙华虫。”注:‘华虫,鳖雉也。五彩,故谓之华虫。”)由此看来,与古人所谓“凤凰”关系密切的禽类,并不是许多人所乐于想象的孔雀,却是黑色的燕子与生存于中国中南部的这种野鸡。
李时珍林草纲目增详细考察这种野鸡云:“鳖,《逸周书》谓之彩鸡。又名锦鸡、金鸡。锦鸡小于鳖,而背文扬赤,膺前五色炫耀如孔雀羽。此乃《尔雅》所谓天鸡者也。二种大抵同类,而锦鸡文尤灿烂如锦。或云锦鸡乃其雄者。”
《渊鉴类函》引徐整《正律》中有一条极可注意的记载:“黄帝时代以凤为鸡。”此一记载有一定的可信性。传说中的黄帝时代,鸵鸟——真风已不多见。可能正是在此时,鸡成为凤凰的主要替身之一。
实际上,唐宋以后的凤凰图,就是以锦(金)鸡的形象为原型,加以放大和增饰而产生的。
《说文》有所谓“凤出东方君子之国”的说法,实际这也是指鸡。所谓东方君子之国,古代指东夷——朝鲜。而《本草纲目》引《别录》:“鸡生朝鲜平泽。”这表明古人认为,朝鲜是家鸡的起源地。《本草纲目》又记载:
“朝鲜一种长尾鸣,尾长三、四尺。”“其鸡也知时刻,栖也知晴阴。”“其羽焚之,可以致风。”“古人言鸡能解邪,则鸡亦灵禽也。”
参照《三国志·魏志》:
“马韩国出细尾鸡,其尾长五尺余。”
我们可以知道,产于东方的长尾鸡是汉代以后凤凰的又一原型。
鸡之所以成为凤的替身,可能主要是由于它与太阳的关系——鸡鸣日升。古代传说,太阳所居扶桑树上有天鸡报时,其一呼鸣则天下鸡皆鸣,从而破晓日出,因此鸡成为太阳神的象征。
《易·说卦》:“离为目、为雉。”
凤皇,鸾鸟又名离朱。离朱即丹朱,而鸡之古名亦叫“朱”。
《尔雅》:“鸡大者蜀。”蜀,又记作“朱”。
《风俗通》:“呼鸡曰朱朱。”《博物志》:“今世人呼鸡祝祝。”另一方面,传说山鸡善舞,因而与鸵鸟一样也是一种舞鸟:
“山鸡爱其毛羽,映水则舞。魏武时,南方献之,帝欲其鸣舞而无由。公于仓舒令置大镜其前,鸡鉴形而舞不知止。”(《异苑》卷三)
更有趣的是,鸵鸟在古代语言中亦有鸡名,称“鸵鸡”:
“鸵鸡昂首高可七尺,出忽鲁莫斯国。长尾鸡尾细而长,长六尺者出朝鲜。长五尺余者出马韩国。”(《渊鉴类函》引《交广志》)。
了解鸳鸯与凤凰的关系,我们就可以知道,中国人在禽类中之所以特别钟爱鸳鸯——常以其作为爱情的象征,这与把燕子看作青鸟——高媒鸟,亦即报春和爱情之鸟的风俗,实际上具有共同的神话与文化渊源。

我们再来考察一下甲骨文中的“凤”字字形。在甲骨文中,凤字盖有两个系统。第一系统为古文“朋”字,另一系统音符从于“凡”字。根据《说文》,第一系统凤字,显然是象形文字。而第二系统凤字,显然是形声字。
我们可以注意到,此两系统凤字中,多数字体在形象上似乎都突出地描写了风鸟那两只很长的足脚。这一点,与鸵鸟的体型特征是吻合的。而与突出描写翅羽的鸟字和隹字,则形成强烈对比。
最后我还需要补充说明的一点是,“凤凰”一辞的本来语义,似乎就是美大之鸟。犹如动物中马龙、龙马是体大雄伟者的通用
综上所述,凤凰崇拜本来起源于上古石器时代的鸵鸟——太阳神图腾。
但在进入历史时期以后,由于鸵鸟的灭绝和凤凰的非图腾化,关于凤凰的传说遂愈演而愈复杂。商周秦牧之际,燕子和金(锦)鸡,曾先后成为凤凰的替身。但唐宋以后,鸳鸯、鹤、天鹅、鹰雕、孔雀,都曾与凤凰发生或深或浅的关系。因之在同一语词记号下,注入了语义不同的动物学意象。这种演变,也反映在历代凤凰图的演变中。我们看先秦的凤凰图,多为蛇颈高足,尚保留着鸵鸟的特征。而汉唐特别是明清以后,就逐渐发展为以锦(金)鸡的形态为主体,饰有孔雀式羽毛的综合形相了。
最后,还应当指出,先秦出土的凤鸟文物中,常见到一种形制极奇特的、背部有巨大鹿角的鸟。这种鸟在自然界中不会存在,其由来为考古学界所不解。但如果我们注意到鸵鸟群队中常温伴有食草动物(鹿类)的习性,那么这个鹿鸟合体的谜也就不揭自明。现代人常以为我们的祖先是有幻想狂的神话编造者。而我对中国古代神话的研究却日益使我深信,最高奇的神话也一定有其现实性的基础,只看我们能不能通过理性的分析破译之。在这个意义,神话不过只是远古人类经验的一种升华物。

凤凰的象征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在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里,“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

关于凤凰的典故

❿ 凤凰是怎么回事有人见过吗有图片吗

【凤凰的简介】

凤凰(Chinese phoenix/phoenix),亦称为朱鸟、丹鸟、火鸟、鹍鸡等,在西方神话里又叫火鸟、不死鸟,形象一般为尾巴比较长的火烈鸟,并周身是火,估计是人们对火烈鸟加以神话加工,演化而来的。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磐”。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鸟”的名称。是传说中的一种瑞鸟,是四灵之一,百禽之王。《大戴礼 易本命》云:“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长。”《毛诗陆疏广要》释之云:“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它和龙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凤凰和麒麟一样,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其总称为凤凰。凤凰齐飞,是吉祥和谐的象征。 它跟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有了鸿头、麟臀、蛇颈、鱼尾、龙纹、龟躯、燕子的下巴、鸡的嘴。自古以来凤凰就成了中华民族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凤凰外形】

据《尔雅·释鸟》郭璞注,凤凰特征是:「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出于东方君子之国,翱翔四海之外,过昆伦,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安宁。」。《山海经·图赞》说有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鸣】

据现存文献推断:凤鸣如箫笙,音如钟鼓。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雌雄和鸣曰锵锵。

【凤凰的起源概述】

凤凰的起源约在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彩陶上的很多鸟纹是凤凰的雏形,距今约67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出土,在象牙骨器上就有双鸟纹的雕刻形象,这双鸟纹应是古代凤凰的最早记载。
根据神话传说,凤是从东方殷族的鸟图腾演化而成。

《山海经·大荒西经》提到有一种五彩鸟,有三种名称,叫皇鸟、鸾鸟及凤鸟。

《山海经·南次三经》记载一种鸟,样子像鸡,有五彩的花纹,叫凤凰,说明凤凰的形象一开始便是很美丽的。

《诗经·大雅·卷阿》:“非梧桐不栖息,非竹实不吃。”

《大戴礼·易本命》:“有羽之虫三百六十而凤凰为长。”

《毛诗陆疏广要》:“龙乘云,凤乘风,……众鸟偃服也。”

【凤凰的象征】

凤是人们心目中的瑞鸟,天下太平的象征。古人认为时逢太平盛世,便有凤凰飞来。凤其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凤凰也是中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风从属于龙,用于皇后嫔妃,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凤也代表阴,尽管凤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将其看作阴性。「凤」、「凰」常见于女性名。

凤凰被认为是百鸟中最尊贵者,为鸟中之王(尽管她是虚构的),有「百鸟朝凤」之说。

按阴阳五行之说,凤色赤,五行属火,是南方七宿朱鸟之象。另也为中国民间指的四灵之一(《礼运》,龙、凤凰、麒麟、龟)。

在中国人的思想形态里,“凤凰”自古以来就是传说中最重要的的吉祥神奇之物,据说凤凰能火中再生,象征美好、才智和吉祥。

●凤凰很早就出现在图腾之中,是殷民族的标志。《诗经》中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殷始祖契的母亲简狄一次在河中沐浴,忽有玄鸟飞过,坠落一卵,被简狄吞食,因此怀孕生了契。契长大后协助禹治水有功,被封于商地,赐姓子氏,尊为玄王。从此有了商民族,殷人以后就把玄鸟作为自己氏族的图腾。玄鸟的形象类似燕子,后来随氏族部落的不断发展和融合,玄鸟逐渐演变成了有鸡冠,鹤足和孔雀尾巴的凤凰了。

●今天展现在人们眼前的凤凰的形象,已是数千年来逐步演化的结晶.它高度概括了中华民族形成、融合、发展的历史,对塑造,陶冶民族性格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本身浓缩和寄寓了中华民族奋发向上、,刚强坚韧的伟大精神。

●儒家始祖孔子南游楚国时,楚国的隐士接舆路见孔子,曾以“凤德”来比喻世风不古,留下了“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感叹;在楚国诗人屈原的诗作中,凤凰作为一种频繁使用的象征意象,用以指代贤能之人。“以凤比德”、“以凤比才”的思维方式亦体现了华夏民族对德行与才能的重视与培养。在楚国的出土文物中,无论是丝织品上刺绣的凤凰,还是漆木器上彩绘的凤凰,以及雕刻造型中的凤凰,其基本特征都是引颈长鸣,振翅冲天,体现出一种向上升腾的动感和积极进取的价值取向。

●西方有凤凰涅磐的神话,中国也有火凤凰的传说,中西方的神话传说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以凤凰象征着生命、活力与激情。

【凤凰的传说】

1、 相关的神话传说最早是流传于东方,因此有东方神鸟、长生鸟之称。

西方神话传说中亦有关于神鸟的叙述。郭沫若所作诗歌《凤凰涅盘》中的凤凰,即指西方传说中的phoenix。

古埃及传说认为,凤凰和鹰一般大小,全身长有金色的羽毛,闪闪发光光的翅膀、斑斓的外表、鸣声悦耳,能给人降福添寿;同时认为世界上只有一只凤凰,而寿命为五百年。在临死之时,凤凰会采集芳香植物的树枝、香草筑成一个巢,然后点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只幼凤凰诞生了。新生的幼凤凰就将老凤凰的骨灰装进药蛋中,在蛋上涂上防腐的香料油,带著它飞到太阳神那里,由太阳神将它放在太阳庙的神坛上。

以上所指的“凤凰”,与中国传说中凤凰有一定差别。西方传说中的凤凰与鹰相象,而中国传说中的凤凰更近似于孔雀的形象。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似无凤凰自焚之提法。

2、 要谈凤凰的起缘离不开龙,从出土的各种动物化石中,从未发现过龙和凤的化石标本。那么,龙凤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相传,轩辕黄帝统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个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有共主的国家。黄帝打算制定一个统一的图腾(类似现在的国旗,或者说是国家的标志)。在原来各大小部落使用过的图腾基础上,创造了一个新的图腾——龙。

那么凤凰又是怎么来的呢?“龙”的图腾组成后,还剩下一些部落图腾没有用上,这又如何是好呢?黄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绝顶聪明的女人,她发明了养蚕,给黄帝制作了衣冠,发明创造了许多东西。嫘祖受到黄帝制定的新图腾的启示后,她把剩余下来各部落的图腾,经过精心挑选,细心端详,也仿照黄帝制定的龙的图腾的方法:孔雀头,天鹅身,金鸡翅,金山鸡羽毛,金色雀颜色……组成了一只漂亮华丽的大鸟,嫘祖叫来黄帝另外三位妻室征求她们的意见,方雷氏是个有心计的女人,她对嫘祖说:“姐姐,你组成的这只大鸟像只美丽的大公鸡,可就是个单身汉,水中的鸳鸯还是成双成对呢?”一席话提醒了嫘祖。当时,彤鱼氏,嫫母也齐声叫好,都说方雷氏说的有道理。她们姐妹四人,一齐动手,把剩余下来的,没有用到‘龙’图腾上的其它小图腾,很快地组成了另一只华丽的大鸟。正好和嫘母组成的大鸟配成一对。可是,把它们叫什么名字呢?这下可把黄帝四位妻室都难住了。最后,她们还是请来老谋深算的风后、造字的仓颉。叫他俩给这两只大鸟取个名字。风后看罢,哈哈大笑说:“黄帝制作了一条‘龙’,世界上各种飞禽走兽中找不到它,你们四人又制作了两只大鸟,空中飞翔的鸟群中也找不到它。这就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吉祥物”。仓颉全神贯注,一直在详细地观看这两只鸟,一句话也没有说。直到嫘祖问他时,仓颉把早已在脑子想好的名子脱口而出地说:我看就叫‘凤’和‘凰’。凤代表雄,凰,代表雌,连起来就叫凤凰”。

“好!我赞成,就叫凤凰”。

原来,谁也没注意到黄帝早已站在他们身后,倾听着他们各种议论。现在黄帝既然赞成叫凤凰,就请黄帝最后作决定,黄帝沉思了半天,才说:“龙凤在世界上生存的飞禽走兽中没有它们,谁也找不到,它的高贵处就在这里。我看,还是风后说的对:这两种图腾谁也不会伪造,给后世的子孙万代也立下规范。我同意,‘龙凤’就正式定下来,作为新部落统一联盟后的新图腾”。这就是“凤凰”的来历。

五千年来,中华民族都接受了龙凤的神话传说,龙凤成为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物,成为每个中国人的精神支柱。广大人民也把龙凤作为吉祥物。所以,中国人走到哪里就把龙凤带到哪里,在世界各地只要发现龙凤,就有中国人。

【凤凰的考古】

凤凰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鸟,后来与"龙"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但它的产生却一直是个谜。近年在湖南洪江市高庙文化遗址出土的一个白色陶罐上,戳印有我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距今有7800年的历史。这一发现为揭开凤凰"诞生"之谜提供了异常珍贵的实物资料,震惊了考古界。

在湖南发现中国最古老的凤凰图案并非偶然,湖南是我国稻作文化的故乡,而凤凰的诞生与远古稻作文化密切相关,可以说,它原本就是稻作文化的产物。长沙大塘遗址出土的7000年前的凤凰图案,其凤鸟口中即衔着禾苗。

大量的文献资料表明,在原始时代,中国南方稻作民族以"鸟"为图腾。这已为学界所共识。去年我在湘中发现一张明代万历四十四年的图卷,上面绘的裸体五猖、雷神,就是鸟首人身,手里还握着一只鸟。这种人鸟合一的形象即为典型的鸟图腾崇拜产物--这说明在390年前,鸟图腾崇拜观念在湖南民间还很突出。至今湖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雨桥上,还雕塑着鸟,这也可以看成是鸟图腾崇拜的文化遗存。

这种被原始人类视为图腾的鸟,古称"丹雀",又称"阳鸟"、"鸾鸟",与稻作文化起源关系密切。《拾遗记》卷一说:"(炎帝)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所谓"丹雀"、"阳鸟"、"鸾鸟",就是凤凰神鸟的原型。《广雅》云:"鸾鸟,凤皇属也。"

由于凤凰文化深深植根于稻作文化之中,"和"也就成了凤凰形象的基本特性,《山海经·南山经》云:"是鸟也,饮食自然,自歌自舞,见者天下安宁。"所以,凤凰在民间自古就代表着和美、和谐与吉祥。

"凤凰"形象本身就是和谐观念的产物。一方面,它是一个"二合一"的对立统一体,雄为凤、雌为凰,表示阴阳调和、合和祥瑞;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多元和合体,是在鸟图腾的基础上,融合原始时代多个不同氏族所崇拜的自然物的特征,集大成之美而成的。如《说文》就这样描绘凤凰形象的多元和合特征:"凤之象也,鸿前麟后,鹳颡鸳腮,龙文龟背,燕颔鸡啄,五色备举。"

在中国文化中,凤凰形象不仅表示自然物之"和",也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后来就被看成是维系古代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的象征。如《山海经·南山经》说:"(凤凰)首文曰德,翼文曰义,背文曰礼,膺文曰仁,腹文曰信"。《山海经·海内经》也说:"有鸾鸟自歌,凤鸟自舞。凤鸟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膺文曰仁,背文曰义,见则天下和。"

在古代,凤凰还用来指有德之人。主张"和为贵"的大圣人孔子,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尊称为"凤"的人。古代思想家老子曾以凤凰来比喻孔子,据《庄子》记载:"老子见孔子从弟子五人,问曰:'前为谁?'对曰:'子路为勇。其次子贡为智,曾子为孝,颜回为仁,子张为武。'老子叹曰:'吾闻南方有鸟,其名为凤,......凤鸟之文,戴圣婴仁,右智左贤。'"可以说,凤凰文化的和谐理念涵盖了自然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凤凰形象的这种"和"的特性,在有关凤凰的成语中也被经常运用。如:

1、"鸾凤和鸣"。"鸾凤和鸣"既表示自然界鸾鸟与凤凰相应鸣叫,声音和悦;也常被人们用来表示夫妻关系和谐。
2、"百鸟朝凤"。"百鸟朝凤"既象征自然界的和谐秩序;旧时也喻指君主圣明而天下依附,比喻德高望重者众望所归,象征全社会的和谐。
3、"丹凤朝阳"。"丹凤朝阳"既形象地反映了原始农业时代阳鸟与太阳的和谐关系;在古代也被用来表示君臣之间的和睦协调状态。如王世贞《鸣凤记》:"前后同心八谏臣,朝阳丹凤一齐鸣。"
湖湘远古稻作文化孕育出了中国民间如此完美的和谐文化象征物,这是湖湘文化的和谐魅力之三。

【楚文化的图腾】

楚人尊凤是由其远祖拜日、尊凤的原始信仰衍化而来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历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汉代《白虎通》说,祝融“其精为鸟,离为鸾。”《卞鸦·绛鸟》注曰:“凤凰属也”。可见,祝融也是凤的化身。楚文化遗存中大量存在人首蛇身和人首鸟身的图案表明,正是楚国的先民们以“人心营构之象”经历了对鸟的崇拜,由此开启了我国传说文化中“龙凤呈祥”文化渊源的滥觞。从图腾崇拜在氏族制时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点来看,凤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加以崇拜、尊爱便是必然的事了。

凤不仅是神鸟,而且还是楚族、楚国尊严的象征。楚人尊凤的影响便透到各个领域。如在楚国的文物中,凤的图像、绣像和雕像不胜枚举,楚人衣服上的刺绣图案也是以凤为主要内容。此外,还有“凤鸟双连环”、“虎座凤架鼓”、“凤龙虎绣罗禅衣”等,楚国的凤纹彩绘可谓千姿百态,无奇不有。

【凤凰华韵】

在古代,凤凰是尊贵、崇高、贤德的象征,含有美好而又不同凡俗之意,人们出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把一些山川城邑以“凤凰”命名。

据有关的资料记载,在我国大陆上,当今有42座山叫做凤凰山。它们的名称由来,或者因其状似腾飞、似蹲伏的大鸟;或者因古代神话、民间传说而得名。这种重名之广,是很少见的,可谓是“九州凤凰多”,这些凤凰山分布近二十个省,遍及全国各地区:

辽宁省朝阳市、凤城满族自治县
浙江省杭州市、瑞安县
湖南省衡东县、凤凰县、祁阳县、平江县
陕西省延安县、潼关县、安康县
广东省潮州市、增城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丹天峨、河池、宜山四县市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自治县、秀山土家苗族自治县
四川省成都市、西充县、达州
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唐山县
湖北省京山县、嘉鱼县、大冶县、宣化市
上海市松江区
江苏省武进县、江宁县
福建省沙县
河南省新野县
云南省兰坪白族普米自治县
安徽省凤阳县
黑龙江省萝北县
江西省丰城市、修水县、玉山县
贵州省凤冈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隆德县等等。

【凤凰的文化定位】

中国人民的吉祥观念源远流长,表达了人们追求幸福快乐,向往和谐美好的情感愿望。中国人民赋予吉祥物以道德、审美的涵义,通过艺术加工,使之深深打上民族文化的印迹。具体来说,中国的崇拜文化,影响最大的为动物四灵龙、凤、龟、麟。 凤,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和百鸟之王,能在火中再生,它与龙一起构成了龙凤文化。如同龙是封建帝王的象征一样,凤也成为后妃的符瑞。凤的形象广泛出现在中国文化之中,经过艺术加工,更使凤蕴含了很多浪漫主义的色彩。凤为中国古代动物四灵之一,在中国文化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影响。

【凤凰的原型】

凤凰的动物学原型,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个混合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发表的「谈龙说风」一书所列举的证据和论证表明:龙的原型动物是大型爬行类,主要是鳄鱼及巨蜥,凤凰的原型动物是大型鸟类,主要是大鸵鸟。 上古三代以前,中国古陆气候暖湿,此二类动物在中国大陆多所存在,旧石器新石器遗址都有鳄鱼及鸵鸟化石鸵鸟蛋壳化石的发现。

【关于凤凰的典故】

1.梧桐栖凤

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闻见录》:“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身怀宇宙,非梧桐不栖。《魏书·王勰传》“凤凰非梧桐不栖”凤凰择木而栖,后比喻贤才择主而恃;凤凰的这种君子风范在姜子牙、诸葛亮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他们在没有遇到“梧桐树”前宁愿做一个平凡的钓者耕者。

2.得凤之象

传说中凤凰死后还会再生,相传能知天下治乱兴衰,是我国历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体现,是乱世兴衰的晴雨表,成为神学政治的“形象大使”,古人曾分出五个等级,以凤凰的五种行止标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于是历代帝王都把“凤鸣朝阳”“百鸟朝凤”当成盛世太平的象征。南齐·谢兆《永明乐十首》:“彩凤鸣朝阳,元鹤舞清商;瑞此永明曲,千载为全皇。”

3.凤求凰

西汉辞赋作家司马相如贫困之时,到四川临邛寻访好友县令王吉,时有当地首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新寡,司马在卓王宴会上当众弹奏琴曲《凤求凰》,以此挑动文君。卓文君在宴会厅窗外偷窥,见司马相如容貌英俊,才华洋溢,当夜随其私奔。后比喻男女相爱男子追求女子,也象征对美满幸福的姻缘向往和歌颂。

4.凤还巢

《凤还巢》里"错中错"兵部侍郎程浦告老还乡,元配夫人所生之女雪雁,貌 丑陋;妾生女雪娥,美丽聪慧。程浦喜爱少年英俊的穆居 易,欲将雪娥嫁与他,夫人却要先嫁亲生女雪雁。程寿诞 之日,穆居易前来拜寿,被留宿书馆。深夜雪雁冒雪娥名 去书馆,穆居易见其貌丑,行为不端,误以为受骗,连夜 愤然出走。

程浦被朝廷起用,离家赴任。皇族朱焕然早就垂涎雪娥,乘机冒穆居易名来程家迎娶,夫人暗用掉包计以雪雁 嫁之。洞房之夜真相大白,二人好比哑子吃黄连--有苦难言。程浦平定贼寇,接雪娥到军中,穆居易从军也在此, 程浦又重提婚姻。穆记前事,坚决拒婚,但元帅与监军强制主婚。洞房中,穆见雪娥貌美,惊喜异常,连连赔罪, 误会消除,花好月圆。 该剧是一出喜剧,由于误会和"错中错"生发出一系 列妙趣横生的情节。在情节结构上"留扣子"、"抖包 袱"等技巧的运用是相当成功的。"书房"一场,雪雁冒 雪娥之名深夜去纠缠穆居易,穆便认定雪娥是个丑女子, 这就"留扣子"埋下了伏笔。"洞房"一场,新娘子明明 是美如天仙的雪娥,穆居易却执拗地认为她是丑女子,不肯人洞房,厌恶而烦躁不安;主婚的洪公公等人则不知原因,疑神疑鬼。这种主观和客观的不谐调使产生了喜剧性,引起观众的笑声,笑声中椰榆穆居易正在"搬砖砸 脚"。等到"包袱"一抖露,帐帘揭开,误会消除,意外 的发现使情节突转,欣喜若狂的穆居易又急忙向受了委屈的雪娥赔礼,也引来观众的哄笑。正是"扣子"留得好, "包袱"抖得妙,喜剧性悬念才能紧紧抓住观众。 《凤还剿》原名《阴阳树》,又名《丑配》,最早由梅兰芳编演。

5.凤鸣铿锵

春秋战国时期,陈国大夫懿氏占卜把女儿嫁给陈历公之子陈敬仲,他的妻子占卦 ,曰:“吉,是谓‘凤皇于飞,和鸣锵锵,……五世其昌,并于正卿。八世之后,莫之与京’”(见《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和鸣,即雄雌声音相和,响亮和谐,在此言夫妻必能和洽,后世强大无比。

6.百鸟朝凤

黄帝即位,自觉天下太平,想亲眼看看传说中的凤凰。为此,他请教天老。天老回答:凤凰显形,乃是祥瑞的预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现。见到它一掠而过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鸟群里飞舞那就是千载难逢的祥瑞了。黄帝听后很不高兴,他说:我即位以来,天下太平,为什么连凤凰的影子都没有看见?天老说:东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颛顼,四方强敌虎视眈眈,何来太平?黄帝听罢便率兵讨伐,于是天下一统。他看见一只带有五彩翎毛的大鸟在天空翱翔,而数不清的奇珍异鸟围着它翩翩起舞。黄帝知道,这只大鸟就是凤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鸟朝凤(《韩诗外传》)。

7.凤鸣岐山

《国语·周语上》上就有周朝兴起之时,有凤凰一类的鸟在陕西岐山上鸣叫的记载。而西周晚期的《诗经·大雅·卷阿》也有句曰:“凤凰于飞,亦傅于天……凤凰鸣矣,于彼高岗。”也是讲凤鸣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时将凤鸟视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颇重凤鸟纹。

8.凤凰涅盘 浴火重生

《广雅》:“凤凰,雄鸣曰即即,雌鸣曰足足”。飞翔五百年后,负香木飞入太阳神庙中,于神坛上自焚,翌日雏生,已着毛羽,第三日羽翼已丰满,辞庙主而飞去。《淮南子》天文训云:“火气之精者为日”凤凰为火精,是则凤凰此鸟,在古时为日之征象,原即所谓“金鸟”。在诗《女神》指一个新中国的诞生。

《涅磐无名论》中的记载如下:“ 无名曰:夫至人空洞无象,而万物无非我造。会万物以成己者,其唯圣人乎!何则? 非理不圣,非圣不理,理而为圣者,圣人不异理也。故天帝曰:般若当于何求?善吉曰:般若不可于色中求,亦不离于色中求。又曰:见缘起为见法,见法为见佛,斯则物我不异之效也。所以至人戢玄机于未兆,藏冥运于即化,总六合以镜心,一去来以成体。古今通,始终通,穷本极末,莫之与二。浩然大均,乃曰涅磐。经曰:不离诸法而得涅磐。又曰:诸法无边,故菩提无边,以知涅磐之道,存乎妙契。妙契之致,本乎冥一,然则物不异我,我不异物,物我玄会,归乎无极,进之弗先,退之弗后,岂容终始于其间哉!天女曰:耆年解脱,亦如何久。”

翻译成我们现在的语言:无名者说,达到一定境界的人必有空寂灵昧的体验,体验到空境,就不会在意世界万象的事物,万物由我心流出,执万物与我合一,只有圣人能做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不掌握这个真理就不能成为圣人,反之,不是圣人也不能知道这个真理,正因为掌握了这个真理才成为圣人,所以圣人与真理契合无间,凡是圣人都不能离开这个真理!这正如般若观照所说的色心不二,相即相离,空即是色,色即是空的不二之理。从缘起法的角度来看,万法为空,空为万法,见佛即见法,见法即见空,诸法性空,即成见佛,物我两忘,不一不异。所以通达空境的圣人总是勘玄机于先兆,隐未来于变化,将东南西北上下六合统摄一心,过去未来同成一体。古来今往都是一样,穷本极末,没有二致。将浩浩然物我一心,就是涅磐。这就是佛经里说的“不离诸法而得涅磐”。又因为诸法无边,故求得解脱也无尽,由是推知,涅磐之道在于保持契会妙理之“妙契”,有了“妙契”,乃知万法冥然一体的真理。万物与我没有本质的差别,我与万物实质一样,物与我玄妙会通,无极是它们最后归宿。涅磐就是进而不前,退而不后,无始无终,终始不在其间!天女说:耆年(舍利弗——引者注)的解脱也无终始。

9.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常用不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南朝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东晋将军桓温也以“凤毛”一语称赞丞相王导的第五子王敬伦:“敬伦风姿似父。桓公望之曰:‘大奴固有凤毛。’”麟,麒麟,传说中的神兽。“麟角”,和凤毛一样,也形容少而珍贵。“北史·文苑传序”:“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现常用来比喻难得的杰出人才或其他稀世珍宝。

10.凤凰来仪

凤凰飞来起舞,仪态优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征兆和祥瑞的感应。《汉书·王莽传上》:“甘露从天下,醴泉自地出,凤凰来仪,神爵降集。”《尚书·益稷》:“《萧韶》九成,凤凰来仪”《三国演义》第八十回:“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

11.吹箫引凤

春秋时代,秦穆公费尽心思为女儿弄玉物色足以匹配的如意郎君,某日弄玉梦见一少年骑凤吹箫,秦穆公乃派人寻找吹箫少年,知吹箫少年名叫萧史。秦穆公非常欣赏萧史的才华,便把弄玉许配给他。萧史和弄玉婚后幸福美满,因萧史是天上神仙,不能长留人间,于是萧史乘龙,弄玉跨凤,双双飞上天去。

凤凰有个传说:浴火重生。相传在五百年前,有一种神鸟,集香木自焚,然后从死灰中复活,美艳非常不再死,是以,称为不死鸟,也就是凤凰。关于凤凰还有一说,说凤凰是死神的使者,负责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坏人如地。

【年号凤凰】

1、凤凰 (孙皓)

凤凰(272年-274年)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君主吴末帝孙皓的第五个年号,共计3年。《三国志·吴书三》:“西苑言凤凰集,改明年元”。

2、凤凰 (李金银)

凤凰(370年八月-九月)是东晋晋废帝太和年间四川地区农民起义首领李金银、李弘自立的年号,共计2个月。《晋书·废帝纪》作九月反;《资治通鉴》作八月反,九月平。

3、凤凰 (张大豫)

凤凰(386年二月-十一月)是东晋时期张大豫在凉州自号抚军将军,凉州牧所自立的年号,共计10个月。

如图:http://ke..com/pic/2/1176702957942355_small.jpg

阅读全文

与不死鸟三国志版权虎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安徽职称计算机证书查询 浏览:680
卫生院公共卫生服务会议记录 浏览:104
泉州文博知识产权 浏览:348
公共卫生服务培训会议小结 浏览:159
马鞍山揽山别院价格 浏览:56
施工索赔有效期 浏览:153
矛盾纠纷交办单 浏览:447
2010年公需课知识产权法基础与实务答案 浏览:391
侵权责任法第5556条 浏览:369
创造者对吉阿赫利直播 浏览:786
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 浏览:846
深圳市润之行商标制作有限公司 浏览:62
江莉马鞍山 浏览:417
马鞍山大事件 浏览:759
机动车销售统一发票抵扣期限 浏览:451
马鞍山防汛抗旱指挥部通告 浏览:811
公司间商标授权书模板 浏览:115
上海市医患纠纷预防与调解办法 浏览:970
转让翻转犁 浏览:705
门头广告牌使用费合同 浏览: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