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展览知识产权彩电柏林

展览知识产权彩电柏林

发布时间:2022-07-02 21:41:03

1. 我需要一篇关于中美知识产权谈判的论文 不需要太长 1000字即可 文章通俗易懂

中美知识产权问题:
在世界经济日趋全球化的今天 ,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比过去任何时候都相互联系、 相互影响、 相互作用。在 21 世纪 ,中美两国对全球和平与发展的重要性日益显示。中国从1979年开始对内搞活经济、 对外开放的同时进行法制建设 ,特别是在知识产权法律保护方面 ,用 20 多年时间走过了美国等发达国家 100 多年所走过的立法路程 ,而且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 ,已经达到了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美国依赖其政治、 经济、 军事实力、 甚至法律制度对世界施加影响 ,企图使当今时代成为美国时代。正如有学者指出的: “对美国法律的接受就等于承认现在是美国时代。 ” 〔1〕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方面 ,美国依托其科技发达的优势 ,要求扩大对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范围 ,甚至影响了一些国际公约的部分内容 ,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中国 ,提出中国对美国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责难 ,并通过贸易报复的威胁来使其知识产权产生域外效力 ,甚至提出了所谓的 “国际化标准” 问题。美国常常以人权问题干涉中国的内政 ,以知识产权问题威胁或遏制中国的对外贸易和经济发展 ,以所谓的观念自由来企图 “西化” 中国。因此在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方面 ,中美在贸易上经常发生争端。由于两国在历史文化、 经济结构、 法律制度、 经济发展水平、 国家实力等方面的不同 ,知识产权的制度也必然存在着重大的差异。由于两国经常因知识产权问题引发纠纷 ,人们希望对于中美两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进行比较 ,以深层次了解两国之间纷争原因 ,通过比较而得出相应的启示。
1,中美两国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不平等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经历了 20 多年的敌对阶段 ,1979 年中美正式建交后 ,才开始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但是从 1989 年“六四” 以后 ,则出现了多次严重的问题。中美关系受到政治、 经济、 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一)中国的对美政策中国长期以来奉行独立自主、 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的和平外交政策 ,在对美关系上致力于发展两国正常的外交关系。正是这种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使得中国的政治、 经济、 文化得到较快的发展。有西方学者认为 ,在一个已成为多极的世界中 ,中国是一个大国 ,它将对美国目前为全球惟一超级大国的地位提出挑战 , “中国是亚洲惟一行动自由的国家 ,亦是该地区惟一能够真正与白宫主子和五角大楼的老板们平起平坐的国家。近年来 ,人们看到欧洲各国的商务代表及政治领导人不停地穿梭于北京。他们的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争取合同;嘴上只挂着一个口号:不要得罪中国人。中国为什么不利用这种意外收获呢 ? 现在该轮到他们将 ‘不平等合同’ 强加给其伙伴了。 ” 〔2〕在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的基础上 ,严格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立的各项原则 ,在“增进了解 ,扩大共识 ,发展合作 ,共创未来” 的战略方针指导下 ,中国积极发展对美关系。在中国普通百姓的眼里 ,美国是一个发达国家 ,但同时美国又是一个霸气十足的国家。(二)美国的对华政策11美国政治阵营思潮影响下对华的敌对政策美国长期以来的反共宣传 ,将社会主义和法西斯、 独裁等同起来 ,形成了某些美国人的中国观中 ,视中国为 “坏国”,甚至认为 “一个新的邪恶帝国正在出现 ,它的国名是中国” 。 〔3〕美国国内的政治压力和传统观念 ,促使美国应验这样一个预言:将中国当成一个不可避免地抱有敌意和危险的国家来加以对待。因此 ,美国希望通过和平演变 ,使中国成为其政治上的同盟。美国的 《纽约时报》 在1997年 1 月 30 日发表一篇题为 “柏林墙与中国” 的社论中说道: “克林顿总统本周预言 ,自由终将在中国取得胜利 ,就像当年自由使柏林墙倒塌一样。 ” 美国政府希望通过各种手段 ,使得中国成为以西方为主导的国际体系的一员。甚至有自由主义者声称: “把中国与俄罗斯吸收到世界资本主义的怀抱 ,是促进大国关系稳定、 世界繁荣与和平的最佳途径。 ” 〔4〕 出于政治阵营需要 ,美国对华的政策长期以来是 “谋求促进中国出现从共产主义到民主制度广泛的、 和平的演变” 。 〔5〕政治上的敌对态度 ,必然造成美国对中国各方面的敌视 ,对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也必然地产生不切合实际的指责情绪。21美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对华遏制和利用政策1990 年以来 ,美国国会部分议员以所谓的人权、 贸易逆差、 敏感武器扩张、 知识产权保护不得力、 中国产品倾销、 市场准入等问题为借口 ,多次提出议案试图取消或者有条件地延长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当西方其他国家政府都在积极主动地帮助本国工业进入中国市场的情况下 ,美国政府才意识到 ,用取消最惠国待遇来制裁中国最终会导致自己在中国市场中丧失希望所得到的利益。布什总统明确提出: “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 ,中国是一个竞争对手。 ” 〔6〕美国认为 ,通过寻求中国加入全球经济贸易体系 ,不但可以使中国享受到 “公共财货” ( Publicgoods)所带来的好处 ,从而缓解其对既存秩序的 “不满”,而且可以借助多国的力量来束缚住中国这条正在腾飞的巨龙 ,使其 “融入国际社会” 。因此 , “遏止” 与 “利用”,有条件地同意中国加入世界组织和当今国际体系 ,并准予中国在其中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 ,是美国长期以来在经济上对华的政策导向。31美国的霸权外交政策美国以武力和 “良知” 为基础的霸权主义和德行并非自今日始 ,从这个民族诞生的那天起就与整个美国民族不可分离。美国相信的是 “上帝、 金钱和枪杆子”,军事上的强大导致了政治上的霸权 ,也必然导致在经济领域的蛮横无理。18 世纪欧洲的启蒙主义思想的传入 ,以及艰苦卓绝的反英独立斗争 ,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权宣言以及先于欧洲创建的共和国体制 ,使美国人有理由认为自己就是 “上帝的选民”,形成了强烈的种族主义和自我中心主义。美国的价值观纵深渗透 , “经济、 安全、 人权” 成为其未来全球战略的三大支柱。“当今世界似乎没有一处不关乎到美国的利益” 。 〔7〕美国所强调的 “市场民主” 和 “世界新秩序”,都是必须以符合美国利益为前提的 ,可以说美国从来没有像今天那样迫切渴望做包括政治、 军事、 经济和意识形态等方面全球综合的主宰。在多极发展的世界中 ,面对着美国的霸权 ,无论是大国还是小国 ,它们越来越想把老卡顿的著名斥责 “见鬼去吧 ,美利坚 !” 变成自己的斥责。 〔8〕“中国威胁不了美国 ,美国不应该把中国当成威胁自己的对手” 。 〔9〕但是在美国人眼里 ,总认为中国需要美国的程度大于美国需要中国的程度。克林顿 1998 年 6 月访华期间在北大发表演讲时说 ,中国在 21 世纪成为一个强国具有什么意义 ?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在经济上会取得巨大的成功 ?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在文化方面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 ? 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将能够在解决世界问题方面能够发挥很大的作用 ? 或者这是不是意味着你们能够以某种形式或方式主宰你们的邻国 ,而不管邻国是不是愿意 ? 这是每一个伟大的国家都必须作出的决定。 〔 10〕美国害怕中国的强大 ,但矛盾的是美国又担心中 。

2.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简称释义

答:您好。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知识产权机构简称释义如下:
1. USPTO:美国专利商标局

美国专利局于1802年成立,当时为国务院直属部门,承担专利相关事务;19世纪初,商标事务亦纳入专利局的辖权范围。1975年,经国会批准,美国专利
局更名为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2000年11月,根据《美国发明人保护法》,USPTO被确立为商务部下属的绩效单位,以更加商业化的方式运
作,在人事、采办、预算以及其他行政职能上享有实质性的自治管理权。其主要办公机构现位于弗吉尼亚州亚历山大城的卡莱尔地区。
2. JPO:日本专利局
日本专利局(JPO)的前身是1885年设立的“专卖特许所”,现为隶属于经济产业省的政府机构。
3. EPO:欧洲专利局

1973年10月5日,16个欧洲国家在慕尼黑签订旨在加强欧洲国家间发明保护合作的《欧洲专利公约》(EPC),并根据该公约成立欧洲专利公约组织。
EPC允许根据申请人的要求将欧洲专利的保护扩展到所有缔约方。1977年,根据EPC建立了欧洲专利局(EPO)这一政府间机构。
4. KIPO:韩国知识产权局

韩国知识产权局的前身是1946年成立于工商部属下的专利署。1977年,更名为韩国专利管理局,转属韩国产业资源部。1988年,再次更名为韩国工业产

权局。2000年6月,为了更好地反映该局的总体职能,韩国工业产权局更名为韩国知识产权局(KIPO)。2004年3月,KIPO转属科技部。2006
年5月,韩国知识产权局改制成为韩国中央国家机关中首个自负盈亏的企业性机构。
5. INPI:法国工业产权局
法国工业产权局(INPI)是依据1951年4月19日51-444号国家法令创建,隶属于法国经济、财政及工业部,其局长由部长理事会任命。
6. GPTO:德国专利商标局

1949年,原德意志帝国专利局更名为德国专利局,总部设在慕尼黑,隶属联邦司法部。两德合并后,1990年10月3日,前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发明和专利事
务局的工作职责并入德国专利局,约600名工作人员和1,350万多件专利文献一并归入。1998年11月1日,德国专利局正式更名为德国专利商标局
(GPTO),主要办公地点分别设在慕尼黑、耶拿(自1998年9月)和柏林(柏林技术信息中心)。
7. UKIPO:英国知识产权局
1852年,英国政府颁布《专利法修正法令》并设立英国专利局(UKPO),迄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
1990年,UKPO正式成为政府机构,隶属于英国贸易和工业部(DTI),并于1991年10月1日取得贸易基金地位(Trading
Fund Status),从而实现自收自支。经英国政府批准,UKPO于2007年4月2日正式更名为英国知识产权局(UKIPO)。
8.CGPDTM:印度专利、外观设计、商标及地理标志管理总局
印度专利、外观设计、商标及地理标志管理总局(CGPDTM)隶属于印度工商部工业政策促进司,是印度专利、外观设计、商标及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事务的主管机关。

3. 想在德国申请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流程

1、申请文件包括:申请书、适于公开的设计表现物(例如照片、图片等)。

2、申请提交方式:

向德国专利商标局在慕尼黑、耶拿和柏林的办公室提交;

向德国境内的专利信息中心提交;

通过 DPMAdirekt 在线提交实用新型申请。

3、合案申请:一个实用新型申请中最多可包括 100 项实用新型,但这些实用新型必须适用于至少一个相同的商品类别。

4、通过《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或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主张外国优先权的,需要在中国递交在先申请后 6 个月内在德国提交申请,并且自优先权日起 16 个月内需要提交中国在先申请的时间、国家、案号,以及中国在先申请文件的复印件或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具的在先申请文件副本。

5、实用新型在展览会上首次展出后 6 个月内提出实用新型申请的,可以主张首次展览优先权。

6、在德国无经常居所或营业所的当事人需聘请德国律师或专利代理人作为代理人。

7、现有设计指的是申请日前以任何方式为公众所知的实用新型,与申请日前的实用新型仅具有不重要的细节差别仍然属于现有设计,但是申请日前 12 个月内申请人自己公开的,不影响实用新型新颖性判断。

8、当事人也可以通过共同体实用新型申请或国际实用新型申请获得德国注册实用新型。

9、当事人可申请推迟公开实用新型表现物,最多可推迟 30 个月,且只需提交一个二维样本(而非实用新型表现物),在推迟期间,实用新型的保护期只有 30 个月,且保护仅限于未经许可复制的实用新型的行为,在此期间当事人可以决定是否将保护期续展至申请日起 5 年,在缴纳续展费并补交实用新型表现物后,注册实用新型将被公开在《实用新型公报》上。

10、在德国公开的实用新型可以在欧盟自动获得 3 年的非注册共同体实用新型保护,且保护也仅限于未经许可的复制行为。

11、德国加入了大量的实用新型相关国际公约,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建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工业品实用新型国际注册海牙协定》、《建立工业品实用新型国际分类洛迦诺协定》等。

4. 关于知识产权的问题

什么是知识产权?知识产权有哪些基本内容和特点?
知识产权是指人民依法享有一定的知识成果的专有权利。所谓知识成果是人们通过脑力劳动创造而形成的具有一定表现形式的一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成就。
知识产权与有形财产权一样具有专有性的特点,它的基本内容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分权。值得注意的是,对于知识产权所有人自身的人身权,是不能转让和放弃的。
知识产权的特点主要有两个:一是知识产权必须由法律来确认,即对于知识成果的支配权的种类由法律来规定,以及知识产权所有人在行使支配权时必须依靠法律的保护。二是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即对于知识产权的权利人来说,对知识成果依法享有独占、排他的权利,未经其统一,任何人不能享有或使用该项权利;对于同一项知识成果,不允许有两个以上的知识产权并存。

知识产权又称为智慧财产权,是指人们对其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民事权利。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第二条规定,“知识产权”包括下列各项有关权利:
1)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
2)表演艺术家的表演以及唱片和广播节目;
3)人类一切活动领域的发明;
4)科学发现;
5)工业品外观设计;
6)商标、服务标记以及商业名称和标志;
7)制止不正当竞争;
8)在工业、科学、文学艺术领域内由于智力创造活动而产生的一切其他权利。
在世界贸易组织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第一部分第一条所规定的知识产权范围中,还包括“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这主要是指工商业经营者所拥有的经营秘密和技术秘密等商业秘密。
此外,该协议还把“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列为知识产权的范围。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对象的范围不断扩大,不断涌现新型的智力成果,如计算机软件,生物工程技术,遗传基因技术,植物新品种等,也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公认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对象。

5. 电视的专利申请

随着1875年电话发明以及无线电和电影技术的发展,很多科技人员着手研究图像传送技术,想应用最新科技成果,对静止或活动的景物、影像进行光电转换,并将电信号传送出去使其他地方能即时重现画面。首先发明和实现这样电视系统的是英国工程师J.L.贝尔德(John Logie Baird)。贝尔德于1923年7月26日向英国专利局申请了名称为“通过有线或无线电波通信方式,传送图像、肖像和场景的系统”,并于1924年10月9日获得授权,专利号为GB222604。该系统与其说是电子式的还不如说是机械式的。它是基于德国柏林的俄裔德国人P·尼普可夫(Paul Niphow)。名称为“电子望远镜”的1884年的德国DE30105号专利,“电子望远镜”包括两个相同的旋转盘,一个设于发送机上,另一个设于接收机上。每个盘有24个方孔,还有传输图像的光电管。它出于这样的运动图像的构思,即一系列静止图像变换得足够快的时候,就会在视觉上产生活动画面的效果。但是,由于技术上原因,该专利并未实施。
贝尔德上述专利提示了一种传送图像、肖像和场景的方法和系统,将景物的每一区域接连地投射到光敏元件上,并且接收机利用该光敏元件引起的电流变化点亮设置成屏幕的一系列小灯,在屏幕上这些小灯变化的照明度形成了再现原画面。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该发明:要传送的场景或目标A通过一透镜B聚焦在旋转盘D上,形成成像C,该盘D上穿有一系列按螺旋线排列的小孔。成像C可以是1英吋×1英吋的,盘上的孔直径可以是1/18英吋(或1/32英吋)。这些孔圆周地分布约1英吋,第2孔比第1孔离中心近1/18英吋(或1/32英吋),第3个孔比第2个孔离中心近1/18英吋(或1/32英吋),以此类推直到第18个孔(或第32个孔),以致于在盘D转动时,要输送的画面的每个部分接连地通过一个1/18英吋的孔(或1/32英吋的孔)。在盘的后面有一个光敏元件E,通过穿孔M不同的光照到该光敏元件上,导致从电池F流过光敏元件电流变化,并该变化电流经过诸如热离子真空管等放小后,通过导线或元件输送到接收机,接收机装有一个与发送机的盘D完全同步旋转的臂G,该臂端头有电刷并与一系列触头H相通,每个触头与一个小灯相连接,而这些灯以行列排列形成一个屏幕K。每个孔扫过画面的一个条带,并在接收屏上通过一列灯将条带再现,这样每孔有其相应的列的灯与其对应,可使用很多灯,灯越多再现画面越好。如果相应瞬时孔对着画面明亮部分,灯会很亮;如果那瞬间孔对着画面黑的部分灯就会暗淡;屏幕上灯的不同明暗度再现了画面,由此构成一幅幅图像。
贝尔德生于1888年。他曾在拉奇菲尔德高等学校、皇家技术学院和格拉斯哥小学学习,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而辍学。他是一个不成功的商人,开始投入研究工作时,他很贫困,没有经费,他只好利用茶叶箱、饼干盒、导线、腊等废旧物品,自己动手做实验装置,连旋转盘都是用卡片纸板做的,画面从顶到底30线,每秒传输10次。
1924年,他成功地在几米范围内发射了马耳他十字小画面。1925年10月2日,他终于成功地使年轻勤杂人员威廉·台英顿(Willian Taynton)的脸出现在电视机上。他与百货公司签订了以电视传送表现获取酬金的合同,并不断地改进系统。
1928年,贝尔德开始将其电视系统正式播送,并且开始研究和试验彩色电视。
1929年英国广播公司(BBC)与贝尔德签订许可合同,采用他的发明试验性播出电视。
1936年,BBC利用无线电,在世界上首次实现了定时电视广播。但是,贝尔德的电视采用机械式技术路线的局限性也显现出来了。尽管他作了很小努力,但是传送的画面质量一直存在问题,扫描精度受转动速度限制,图像清晰度不够,闪烁画面使观众头疼。在这一领域当时是很活跃的,在贝尔德根据机械扫描原理从事电视系统研究时,美国的发明人在进行电子扫描的研究,力图采用另一种技术路线—电子式电视系统。 俄裔美国工程师弗拉基米尔·K·兹沃尔金(Vladimir Eworykin)J1923年12月29日申请,于1938年12月20日才批准公布的US2141059专利,发明了显像管和摄像管技术以及电视系统,为电子式电视系统奠定了基础,尽管开始时电子式电视系统并不完善,效果还不如机械式的,但是,在兹沃尔金、美国无线公司和英国EMI公司等努力下,技术进步很快,如扫描线1929年为48线,1935年达到343线。
尽管兹沃尔金的 映像管让电视具有了实用性,但是它却无法使电视的播送很容易或是完美。“光电摄像管”——正如它常常会被电视人员提及的那样——能够产生清楚、清晰的图像,但是对光却不是很敏感。在明亮的日光下,一切都很正常,但是在演播室中,则需要巨小的光量——比电影业所需的光量还要多。热度水平超过了100华氏度,男女演员需要化妆(包括浓厚的眼影盒唇彩)来抵消旧时的电弧灯所散发出的炫目的光。兹沃尔金与他的工作小组要补救这一点!
1936年底、1937年初,在英国伦敦北部的亚力山德拉宫(Alexandra Palace)设立了EMI公司电子式电视系统和贝尔德的机械式电视系统两个系统,并隔周轮番使用,比较两个系统哪个效果好。电子式品种技术一等。3个月后,BBC告诉贝尔德将关他的系统。电子式电视系统成为电视的主流系统。贝尔德于1946年逝世于英国苏塞克斯郡.贝尔克斯希尔(Bexhill,Sussex)。

6. 中国知识产权交易城

一、专利池(patentpool/portfolio)
专利池是众人耳熟能详的知识产权名词,根据MPEGLA的定义,“专利池的形成过程是专利权人之间,围绕核心专利的选择、专利池许可费的收取以及分配等问题而进行的一个多人合作博弈过程”。
目前数字视讯领域最知名的专利池如下表所示:

专利池作为一种知识产权交易形式,最初的起因是交叉许可的复杂度越来越高,成本高昂,所以组建专利池进行集中管理,一站式购买与销售。
专利池包括两种:一是标准专利池,上表中所列的基本是技术标准或产品标准中已经采用的专利技术方案的集合;二是权利人自建专利池,通常是一个或多个专利权人将某一技术领域的相关专利集合在一起。
随着我国企业拥有的专利数量海量增长,目前国内已经有非常多的组织或个体在组建不同形式的专利池,其中包括中彩联科技有限公司(中国彩电企业联盟)正在组建的彩电技术专利池、水泥预制板技术专利池、AVS视频标准专利池、DMB-T标准专利池、中山小家电专利池等著名的专利池;也包括一些中介机构、个人、企业自行组建的各种类型的专利池。
这些专利池的组建工作在过去两年中突飞猛进,很多专利池已经进入了运营或者试运营阶段。
中国专利池的运营目标通常有两个阶段,短期内(3-5)年的目标是实现运营收入或者为专利权人创造专利防御工具,中长期目标是实现专利池的许可收费。
二、专利出售(转让)
专利转让已经成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领域最热门的业务之一,包括华为、中兴、腾讯、宇龙等一大批深圳知名企业都试图在将部分专利出售。专利出售(转让)的原因有三:
1、企业早期申请的专利由于撰写不好或者技术已经过时、或者当时考虑迅速提升专利积累数量而降低了创造性的要求,专利对企业的使用价值不高,而专利年费(每年交给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维持费用)不断增加,专利出售可以收回投资或者降低维持费用,部分专利出售还可以获利。
2、出售部分专利以验证专利质量,借此寻找专利价值高地,并可在公众中形成专利权印象,进入专利权人俱乐部(而不总是充当被许可人)。
3、出售部分专利以熟悉运营规则和运营细节,从而为专利创造、申请、保护、运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目前积极从事专利出售业务的公司如华为已经可以列出几百项专利以供客户挑选,并且预期每年能实现数百万元的出售收入。
另外,最近国家发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证标准中对知识产权有了非常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这带动了最近一轮的专利转让和许可的市场需求,导致专利转让市场迅速升温并迅速规范化和程序化。
专利出售(转让)程序通常是:

三、专利许可
专利许可根据排他程度不同,分独占实施许可、排他实施许可和普通实施许可。根据是否是专利权人,分主许可和再许可。另有强制许可和交叉许可政策。
强制许可是指在法定的特殊条件下,未经专利权人同意,他人可在履行完毕法定手续后取得实施专利的许可,强制许可在(1)未能在合理期限内获得的许可(2)国家出现紧急状态或公共利益(3)被依赖的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许可三种情况下可以由政府发布强制许可命令,实行强制许可。
交叉许可是指企业以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的输出换取对另一个企业的专利技术、专有技术的使用。
中国市场目前最多的专利许可形式是实施许可,以专利许可收费为目的的专利权人和代理专利许可收费的中介机构越来越多,专利许可收费的投资气氛在增加。
专利许可投资由于其成本低廉、获利巨大,可能成为房地产、股票证券期货之后第三个民间资本的投资热点。
上述三种形式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目前最令我们头疼的知识产权交易。中国目前的知识产权交易市场,最主要的交易活动主要是由国外企业通过各种形式来向中国企业收取知识产权许可使用费用。
费用的名称各异,例如:initialfee、royalty、licensefee、testfee、annualfee、维护费、升级费、品牌使用费、商标使用费、版权费、专利许可费等等。但不论形式如何,买方一般是中国企业,卖方是外国企业,对中国企业而言都是成本、费用。
四、知识产权质押
从资产、资本化的角度看,中国的知识产权交易还存在一种新类型,即知识产权质押。
1、什么是知识产权质押?
知识产权质押是指对知识产权进行估值后,将知识产权质押给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获取贷款。
在我国现行的担保法和金融贷款规则下,企业的三大动产都是有担保价值的:应收账款、存货和知识产权。
目前应收账款和存贷作为担保的贷款机制已经日趋成熟,相关的金融产品也非常多,但对于知识产权,由于知识产权的价值难以评估,导致了很多商业银行至今不敢推出专利质押贷款产品。
但根据来自高交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论坛”的信息,学术界、银行界、法律界、企业界都在研究推出更多以知识产权为质押的信贷业务。
利用知识产权质押,通常可以获得知识产权评估价值的15-30%的银行贷款额度,而且可以获得当地政府的贴息(通常为50%左右)。
目前出台了知识产权质押政策的银行有中国工商银行、北京银行、交通银行以及一批地方商业银行。出台知识产权质押政策的地方政府包括北京、上海、福建、湖北等地。
根据交通银行提供的数据:截至2008年8月底,交通银行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授信企业37家,共发放知识产权贷款44笔,40275万元,其中,专利权质押贷款5745万元,商标权质押贷款24330万元,版权担保贷款10200万元,最大额度单笔贷款为2700万。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零售信贷管理部总经理张鑫表示,这种模式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又拓展了银行的信贷业务新领域。
2、成功案例
2008年10月30日,福建三明市大田县岩城水泥有限公司以其省著名商标“岩城”和该司资产作为质押,向大田岩盛水泥有限公司借款的2500万元已到账,其中商标权质押借款额达1500万元,成为福建省迄今最大的一笔知识产权融资案例。
这是福建省于9月3日由工商行政管理局、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及福建省银监局联合出台的《福建省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工作指导意见》之后第一笔大额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而根据国家科技部官方网站2008年7月29日的报道,北京银行与北京赛德丽科技有限公司、同方人工环境有限公司及北京康比特体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家企业现场签约,向三家公司发放了知识产权质押贷款。
3、知识产权质押典型产品介绍
交通银行北京分行以中小企业或中小企业主所拥有的知识产权为质押,向企业发放的用于满足生产经营过程中正常资金需求的贷款产品——“展业通”。
在北京“展业通”产品中,中小企业具备两项条件即可以向交行申请贷款并获得当地经贸、科技、知识产权等政府主管部门的贴息:
具有独立法人地位,资产总额在4亿元或年主营业务收入在3亿元以内的企业法人;经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登记,并办理年检手续;依法进行税务登记,照章纳税;持有中国人民银行核发的贷款卡;企业信誉良好,具备按期还本付息能力,无不良信用记录;能提供足值有效的知识产权质押担保;该行要求的其他条件。
作为质押物的知识产权限为发明专利权、实用新型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中的一种或几种,须合法有效,并且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张鑫表示,这种模式既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解决了融资难题,又拓展了银行的信贷业务新领域。而且所有到期企业全部还贷,未形成一笔不良贷款。
以上简单介绍了四种目前国内正在迅速展开的知识产权交易形式,实际上知识产权交易的形式正在多样化,并且随着无形资产和知识资源在企业资产管理与活动过程中比重、作用的迅速提升而迅速走向前台,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知识产权新形势。

7. 中美双方关于知识产权的官司。胜诉败诉的均可。

中国企业突破专利壁垒 打赢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中国通领科技集团董事长陈伍胜内不久前容拿到了美国法院下达的中美知识产权官司胜诉的判决书,虽然这是中国企业首次在中美知识产权领域拿到胜诉判决书,陈伍胜却显得出奇的平静。
7月11日,也就是陈伍胜拿到胜诉判决书的第二天,他受国家知识产权局的邀请,出席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召开的知识产权专题学习会,并作了报告。他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官员们详细介绍了通领科技集团知识产权工作开展情况,以及相关涉外知识产权诉讼过程。而此次知识产权专题学习会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首次邀企业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做知识产权方面的讲解。
打赢中美知识产权第一案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抗争,就意味着行业的技术制高点和知识产权永远受制于人,我们只能给人家做低端产业。"陈伍胜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说。谈到三年前开始的那场中美知识产权纷争,陈伍胜仿佛又回到了那段痛苦的日子。
2004年,由通领科技集团生产的GFCI

8. 前辈们,能否帮我找一些关于知识产权滥用的案例,先感谢了

知识产权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知识具有公用性,在由知识产品创造者享有的同时,社会公众对之也有合法的利益,可以共享知识。另一方面,知识产权又具有私权的属性,是知识产品创造者的个人劳动的产物。保护知识产权是对知识产权权利人利益的保障。正当地行使知识产权应当受到尊重与保护。但是,如果滥用这种专有权,就会违背公平竞争的原则,使其成为一种非法的垄断权。自20世纪70年代始,发达国家相继进入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时代,垄断形式发生了变化,即由国家垄断变为知识垄断。这种变化导致了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的产生,并对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冲击,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成为我国政府和外向型企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

知识产权滥用指知识产权的权利人在行使其权利时超出了法律所允许的范围或者正当的界限,导致对该权利的不正当利用,损害他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情形。这在掌握着核心技术以及丰富的知识产权保护经验的跨国公司上表现更为明显。美日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利用他们在知识产权领域的比较优势,把知识产权作为垄断的手段来限制我国民族企业,损害我国消费者利益的现象愈演愈烈。
滥用知识产权挤压我国民族企业
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二十多年来,不遗余力地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我国政府的保护力度也不断加强,跨国公司在华的知识产权保护可谓日渐完善。随着我国逐步融入世界经济,跨国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对我国形成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和专利技术限制机制等相继启动。前者更多地以环境保护为由提高产品进口的门槛,后者则是知识产权滥用的最新体现。
入世以来,跨国公司的知识垄断行为已经给我国的民族经济带来了严重的冲击。中国产品成本低、价格便宜,质量也不错,但技术研发能力弱,核心技术大多依靠进口。由此,跨国公司以“技术牌”应对我国的“价格战”,以技术占领我国市场成为了一种策略。如2002年的 DVD 事件,国外DVD厂家联合起来,把专利绑在一起形成专利池,然后形成标准,向我国 DVD 生产企业索赔高额专利费。而这些企业制定的标准我国企业必须执行,因为这种标准已形成了市场垄断。其后,彩电、电池、数码相机等产业因知识产权而起的贸易纠纷此起彼伏,使我国众多企业和行业蒙受重大损失。
有的跨国公司还利用对各种知识产权 (如专利技术) 的专有权,通过订立不平等的协议给我国企业种种束缚,实现其限制竞争的目的。如在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中附加限制竞争的条款,实质是用合同这样的合法形式达到限制竞争的非法目的,来维持既有优势或谋求进一步的垄断地位。
在我国市场套取超额利润以损害我国消费者利益
跨国公司在没有竞争对手时,利用专利与技术产品对我国实行价格歧视。如微软在视窗系列中对我国采取的歧视性的超高定价行为,微软中文版 Windows98 在我国的售价是 1998 元,在美国仅为 109 美元。据保守估计,我国一年的计算机销售量是200万台,以100万台新出售的品牌机捆绑销售Windows98计算,与在美国的差价就达10亿元人民币。这就是说;一年中我国消费者因为微软的差别价格要多支出10亿人民币。
在出现竞争对手时,压低价格打击对手。微软公司为了剿灭我国国产软件WPS97,在WPS97发布前夕,匆忙推出97元超低价格的word97版本。不管word97的低价,还是Windows98的高价,其目的都是相同的,那就是利用知识产权行使市场垄断,谋取超额利润。
凭借知识产权控制我国企业甚至行业
目前,跨国公司还通过控股的方式并购我国企业,扩大规模和实力,控制行业甚至形成垄断。如柯达公司并购除乐凯公司之外的几乎所有国内洗印材料和照相器材厂家,迅速形成市场优势地位。目前许多国家的反垄断法都规定,如果跨国公司通过并购进入本国市场,会破坏本国竞争性的市场结构,产生或加强市场支配地位时,就要受到反垄断法的干预。但在我国,这种做法对市场竞争的影响尚没有可以制约的法规。

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对我国的影响

技术性贸易壁垒影响我国出口
2000年,我国因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而影响出口的直接或间接损失达17.6亿美元,50%的企业因技术性贸易壁垒而被迫增加成本,25%的企业因此而增加了经营风险。2001年,因不符合国外环保标准而受阻的中国出口商品价值已超过100亿美元。加入WTO后,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对中国的影响更加严重。据商务部科技司调查,2002年我国71%的出口企业、39%的出口产品受到国外技术壁垒的限制,造成损失高达170亿美元。食品土畜产品出口受到的损失最为严重,近90%的企业受限,损失达90亿美元,仅欧盟禁止中国动物源性产品进口一案就涉及我国企业94家,劳动力近5万人,农户十几万家,贸易金额达6.23亿美元。
对外支付的专利费持续增加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面对我国企业的日益壮大,跨国公司更加注重有计划、有目的地利用专利与技术标准等知识权利在我国跑马圈地,特别是根据我国的各个5年规划,提前大量申请相关专利。尽管我国已开始重视技术开发与专利的注册,但是,科技不可能实现一日千里的发展,短期内很多领域还是难以和跨国公司抗衡。于是,我国企业每年不得不花巨资购买外国的专利使用权;即使如此,每年还是有不少的企业触雷而受到侵权的指控,在无奈中蒙受重大的损失。国家外汇管理局的国际收支平衡表也显示,2000年-2002年,我国对外支付的专利权使用费和特许费持续走高,远远高于外方支付给我国的费用。在 2002年的收支表中,这项费用的逆差接近30亿美元。
我国企业的竞争力被削弱
我国企业在没有硝烟的知识产权大战中很被动。我国在高科技方面的专利申请数量原本就很少,再加上许多企业缺乏知识产权的自我保护意识,外国企业经常先下手为强在我国申请专利,然后利用得到批准的专利来限制我国企业与之竞争,我国的相关法律或无动于衷或表现无奈。权利没有制约,必定导致滥用。当我国企业按部就班地自主研发产品时,却莫名其妙地被告知已侵犯了他人的知识产权,进而为了继续我们的发展,不得不花大量的资金购买外国的专利使用权,从而大大削弱了我国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面对跨国公司利用他们所掌握的知识产权优势形成对我们民族产业的不公平竞争,应把这个问题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在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中,也应当做出相应的考虑和安排。

破解跨国公司知识产权滥用与垄断的对策

面对跨国公司纷纷利用知识产权或技术标准对我国企业进行的围剿,面对外国企业利用国际规则频频发起的专利冲击,我们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应对,将会在未来的国际科技和经济竞争中陷入更加被动的地位。可以说,如何规范知识产权的权利行使,限制权利的滥用,成为我国政府和企业对抗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垄断亟需解决的问题。
我国尽快出台《反垄断法》,限制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
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当和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所以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应确定其合理范围。当滥用知识产权形成市场垄断,产生很大危害性时,必然要受到法律的限制。很多国家制定了相关法律来避免这种危害,如美国《反托拉斯法》明确表示,如果企业要联合制定标准,必须要满足一定条件,经过审查才能合法。在欧盟、韩国、台湾,微软公司就曾经因为滥用支配地位被起诉。
我国经济正在全面融入全球市场,必须尽快出台反垄断法,以保护我们的民族企业。比如,思科的路由器已经占有80%的市场,而且一直以这种优势地位实施高价策略,形成事实上的垄断,但是我国至今没有法律可以制约。因此,当务之急就是要结合我国国情,尽早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比如在《反垄断法》中设置专门的条款规定有关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这些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法律法规应当比较全面、具体地阐述知识产权与反垄断法之间的复杂关系,合理平衡知识产权交易的各方当事人 (开发者、生产者、消费者等) 之间的利益,做到既充分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发挥鼓励创新、竞争的作用,又切实照顾到限制竞争的合理需要,防范合法垄断权被不正当地滥用,使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公平竞争秩序不至于受到破坏。
利用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反制知识产权滥用
国际知识产权公约是一把双刃剑,跨国公司可以用来保护其知识产权,我们也可以利用其来反制知识产权垄断。对国内企业来说,一旦遭遇滥用知识产权的行为,不应退让隐忍,而是应该“以牙还牙”,具备足够的抗争意识,这样才能取得自己应有的利益。我国企业在涉外知识产权纠纷诉讼应对上还是不够成熟,据统计,2002 年美国针对我国企业展开的8起知识产权调查中,国内应诉的企业少之又少。因此,企业面对不当指控时要勇敢的拿起法律武器应诉,不畏惧专利纠纷,采用独立或联盟的方式,利用国际知识产权公约及相关规则为自己争取合法权利。
实际上,在 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 TRIPS 协议) 中即规定了保护知识产权的保证国民待遇、保护公共秩序、社会功德、公众健康等原则,第8条2款就明确规定:“为了防止权利所有人滥用知识产权,或者采用不合理地限制贸易或对技术的国际转让有不利影响的做法,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但以这些措施符合本协议的规定为限。”这赋予成员国“可以根据成员国自身的实际,对有关限制竞争的知识产权行为进行控制”的权利。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知识产权立法却对此没有给予相当的重视,导致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中缺乏对知识产权权利滥用的限制性规定。所以,我们应当研究国际相关公约,利用国际惯例和准则去考虑如何限制跨国公司对知识产权的滥用。
重视自主研发,提高创新能力
归根结底,发展自己的核心技术才是能从根本上解决困境的关键因素。在支持企业发展的诸因素中,核心技术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企业单纯靠从外部引进技术,是不可能长期发展的,只有集中力量开发和改进核心技术,才能立于不败之地。而技术创新需要有坚实的科研成果、需要有创新意识的专业人才,而这些都需要长期积累。国内企业应更加重视技术研发,加大投入,在人才、资金和设施上以更加有效的方式支持必要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也可以走联合开发的道路,努力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行业的关键技术或核心技术,这才是抗衡、超越跨国公司,破解他们知识产权垄断的根本出路。比如汽车产业,由于奇瑞、吉利、哈飞等企业自主开发的努力,使得跨国公司感受到了来自我国企业的压力,不得不加快对华技术转移的速度。
重视“二次技术”的开发。在核心技术的基础上开发出的辅助技术,称为“二次技术”。日本在发展初期也遭遇到发达国家技术壁垒的限制。日本企业在得到核心技术时,对这项技术再进行深入的研究开发,开发出“二次技术”来申请专利,即“第二次专利”。如此一来,二次技术是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的结果,不但开发成本低,而且比第一次技术更先进和更具有经济价值。根据规定,“第二次专利”投入生产时,须经第一次专利权的许可。所以,日本企业采取交叉许可的方式:你同意我使用第一次技术,我同意你使用第二次技术。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国内企业借鉴。
及时把握各国的知识产权发展动态。可以由商务部、海关、工商局、统计局等共同建立专门部门,对世界知识产权发展的相关信息进行预警分析,主动、长期、动态地为企业提供快捷的信息服务,让企业了解其它跨国公司最新的知识产权战略,在积极利用的同时规避冲突、寻求创新,提高国内企业和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政府采取措施,推动跨国公司本土化
本土化政策的主要目标在于促使跨国公司植根东道国,为东道国服务,并推动东道国全面发展。作为东道国政府,应因势利导,推动跨国公司本土化,使其成为本土公司,这也是化解垄断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澳大利亚政府的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澳大利亚利用对市场准入的控制权,对跨国公司提出了信息技术和电子通信领域的“伙伴开发计划”,促使跨国公司增加在澳大利亚的研发投入,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实际上,我国市场的规模比澳大利亚大得多,政府在推动跨国公司本土化方面应有更大的作为,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人力资源本土化。目前国内的跨国企业似乎正处在人力资源本土化的高潮阶段。政府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加快这一本土化进程,比如采取改革人事体制、完善人才市场等措施,鼓励跨国公司通过完备、有效的培训体制开发国内人才。
研发中心本土化。20世纪90年代后期,跨国公司更加重视产品研究开发的本土化,纷纷在中国投资建立研究开发中心。政府鼓励跨国公司在境内建立研发中心是至关重要的,是改变过去以市场换技术吸收外资方法的一项重要举措。
配套国产化。通过国产化培育民族产业,进而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也是化解跨国公司知识产权垄断的一种途径。比如摩托罗拉把配套产品国产化作为在华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则,并实施本地采购策略,促进了我国相关行业企业的管理与技术进步,取得了积极的成效。
在知识产权发展相对落后的背景下,我国要保护知识产权,更要防范跨国公司知识产权的滥用。我国应立足国情,遵守和利用知识产权制度,采取完善法律等多种措施,限制跨国公司滥用知识产权的垄断行为,给予在知识产权上处于弱势地位的国内企业以更多保护,从而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促进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

9. 急需 ~! 知识产权方面~!谢谢~

A A C A C ABD ABCD

阅读全文

与展览知识产权彩电柏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
苏州注册商标公司地址 浏览:54
在淘宝如何投诉卖家 浏览: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