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会被迪士尼打包买走吗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会被迪士尼打包买走吗?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几个电影厂之一。之前我们落后的时候,都没有被他买走,现在我们越来越发达了,这是更不可能的现象,想要更好的发展,我们是可以共同去努力取长补短,一起共同发展。
㈡ 国产动画片《黑猫警长》的版权在谁手里面
先有了诸志祥的《黑猫警长》连环画创作;在此基础上诞生了《黑猫警长》动画片;之后,又有了戴铁郎的一系列《黑猫警长》连环画创作。
1983年下半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决定将诸志祥所著《黑猫警长》小说改编成美术动画片时,领导指定自己为编导,另有一位同事范某为副导演,片中黑猫警长等动物和场景等造型设计,均系自己另外的新创作。厂方已按规定向诸志祥支付了稿酬,并在动画片《黑猫警长》1~5集片首上,都署名有“根据诸志祥同名科学童话改编”字样。按照《版权法》和《图书、期刊版权保护试行条例》的规定,电影版权归制片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所有,电影改编剧本的版权归他本人所有,声称不构成侵犯诸志祥原著版权。
㈢ 王祖蓝方回应cos葫芦娃被判侵权,他说了什么
近日,“王祖蓝cos葫芦娃被判侵权”的话题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引起了网友的热烈讨论。7月14日深夜,王祖蓝工作室在微博发布声明,回应了关于“cos葫芦娃被判侵权”的报道,声明称王祖蓝先生2016年参加了一档综艺节目录制,但是并未以“葫芦娃”形象进行cosplay表演,网上转发所配的葫芦娃图片也并非王祖蓝本人在节目中的演出内容,因此网络上的葫芦娃配图所引发的相关纠纷及争议均与其工作室和王祖蓝无关。
真是成也葫芦娃,败也葫芦娃,王祖蓝之前在湖南卫视的《百变大咖秀》cos过葫芦娃,很受网友的喜爱。这些年不少综艺节目由于知识产权意识不高,还有缺少这方面的知识产权审查机制,所以经常引发侵权纠纷,所以节目组应当提高知识产权意识,若未取得授权,那便是侵权了。
㈣ 你觉得十万个冷笑话侵权葫芦兄弟一案的判决结果合理吗
相信喜欢动漫的朋友都看过《十万个冷笑话》,作为国漫中少有的优质动漫,目前热度仍在上升,点评分也很高,也是为数不多受到动漫迷们认可的作品。因为在动漫中葫有葫芦娃影像导致十万个冷笑话动漫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告上法庭,我认为是合理的。
记得国产动漫《十万个冷笑话》刚上映的那几年可谓是异常火爆,作为动漫剧情却显得有点毫无逻辑可言。在当时《十万个冷笑话》并不是高质量之作,但从创新度和内容方面可以称为一部优秀的作品,我初中的时候每天都盼望着更新,更好奇往后的剧情。每天都要和同学或者朋友一起来讨论这部动漫。这也是我必追的动漫之一。也是我青春时代不可忘记的一角。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优秀动漫上市,也导致这个动漫慢慢的淡出了大众视线,但作为粉丝,我还在持续关注。
如果对《十万个冷笑话》有什么其他观点。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言。
㈤ 转载一篇文章被葫芦娃的著作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起诉了怎么办
文字作品侵权赔偿可以参考《使用文字作品支付稿酬办法》第十三条,报刊依照《中华人专民共和国著作权属法》的相关规定转载、摘编其他报刊已发表的作品,应当自报刊出版之日起2个月内,按每千字100元的付酬标准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不足五百字的按千字作半计算,超过五百字不足千字的按千字计算。另外还要承担对方所支付的维权合理费用包括律师费、调查取证费等。
㈥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与咪咕签约,之前是有过合作吗
在2017年11月的文化节上,双方就签署了合作协议,上美影的450部影片及相关形象、音乐、剧照等展开了全版权合作。基于合作权益,2018年,双方联合推出了动画电影《阿凡提之奇缘历险》,并围绕该片展开了全场景营销布局:以合作方影院及视频线 上活动为核心,音乐、善跑、动漫多个平台活动聚拢人气,同时进行近50场线下电影包场活动,实现多重购票优惠,强势拉动票房转化,最终帮助影片取得了耀眼的票房成绩。今年,双方联合打造的动画电影《天书奇谭》同名手游在CJ展上亮相并火速出圈。此外还有《葫芦兄弟》“六一”主题视频彩铃、歌曲、听书产品以及近百集1080p高清介质等数字衍生品。
㈦ 十万个冷笑话侵权葫芦兄弟,法庭的判决结果是什么
延伸阅读:
著作权侵权
著作权侵权是指一切违反著作权法侵害著作权人享有的著作人身权、著作财产权的行为。具体说来,凡行为人实施了《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和第四十八条所规定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著作权造成财产或非财产损失,都属于对著作权的侵权。
有侵权的事实即行为人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不按著作权法规定的使用条件,擅自使用著作权人的作品,以及表演、音像制品和广播电视节目。著作权侵权行为,既没有征得作者和其他著作权人同意,也不属于合理使用和法定使用的情形,这是对作品的擅自使用,因而是一种违反著作权法的行为。这种侵权行为既可能是对他人的著作人身权造成了损害,也可能对他人的著作财产权造成损害,还可能同时损害他人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如非法复制他人作品可能只侵害了他人的著作财产权,而假冒他人作品,则往往同时侵害了他人的著作人身权和财产权。
㈧ 请问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现状和为什么会这样
这问题众说纷纭。。。记得以前吧里开贴讨论过。。太久了记不清。。就捡还能记住的说吧。。不过人多口杂。。也不一定都是对的
1.组成 老一辈的人员从差不多都是国家级,技术上换位举例 让RNG拿你的号帮你打排位
2.政c 当时上面大力扶持,就像早些年的主旋律电影一样,票房怎样不重要(当然能赚更好),目的是完成zz任务,文化输出,铁扇公主还是大闹天宫就单从动画帧数来讲 就高过现在日本的大部分作品(而且那年代还都是纯手绘啊。。还是水墨画。。。亏本能亏爆好吧)
3.资金链 上面后来减少投入后,赚钱回本就不得不考虑了。借鉴彼岸那国,贴吧大手子说单纯动画片回本别人就没这样指望过。最近版权抓得紧,日方抓了一批汉化组的 但制作方十个有八个选择不上诉 理由除了跨国打官司的种种得失 主要还是别人市场压根不止国内。。而和国内有合作的企划那些汉化组也没去翻 所以与其告他们 还不如让他们多拉些粉丝 指不定还有些入了坑 能买几套BD或者手办。所以别人是靠周边 BD这些赚钱,这套放在当时的上美。。。不说别人愿不愿意买 就算有这模式了盗版先糊你一脸
4.后来上美改组。。水墨 剪纸 泥偶为主的民族动画学派(对,就是学派)告别舞台,特色的中国动画。。唉。。听说以前是上美粉丝的宫崎骏还是手冢曾来华专门去拜访了上美 只表示很失望。。。。现在听说上美已经人去楼空(当然现在这环境还抱着艺术品的规格做商品不现实,但转型到底该如何我也答不上来)
5.动荡。。。⑩年,因为这档子事儿大闹天宫的一把手和部分人员被审查隔离,然后下放。。上美开始出样板戏主题的zz作品。。。后来开放后。。大堆国外作品及民间作品冲击。。就一蹶不振了
就记得这么多了。。不打了想睡觉。。后来我也慢慢退坑不怎么看动画了。。所以你后面的问题不了解 答不上来
㈨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是不是名存实亡了
我感觉有多少80后,90后,曾坐在电视前苦苦的等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这行字的出现,这个代表了中国、甚至亚洲动画希望的一行字,在今天成为了中国动画难以逾越的巅峰。
而提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巅峰之作,相信《大闹天宫》绝对是很多人心目中当之无愧的作品。这部被无数人奉为经典的动画电影,凭借出色的美术风格和跃然于纸上的齐天大圣,满足了几乎全世界观众对于中国动画的所有想象。
由于身体健康问题,张光宇只画了三个版本的孙悟空,然后放下大师的身份,表示万籁鸣可以根据需要,做出修改。最后,美猴王的形象经严定宪指导定稿,而他参与过《哪吒闹海》、《金猴降妖》的制作,被称为美猴王之父。
最终,《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身穿鹅黄色上衣,腰束虎皮短裙,大红的裤子下,配一双黑靴。
看到定稿形象后,万籁鸣用“神采奕奕、勇猛矫健”表达了激动之情。
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全场人员以及特邀美术设计张光宇先生的通力协作下,1964年,《大闹天宫》全本首映,因政策原因,于1978年全本公映,为美影厂、为中国动画带来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深远影响。
㈩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在以前的时候算作是中国的迪士尼,但是怎么现在沦落成这样 是不进取被社会淘汰吗
1957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建立,使中国有了第一家独立摄制美术片的专业工厂。一大批艺术家和文学家加入到这一行业中。从此中国动画片进入第一个繁荣时期。在毛泽东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和 “探民族风格之路”口号的感召下,艺术家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艺术家从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当中汲取营养,力求表现出中国独有的风格特征,这使中国动画片生产进入繁荣昌盛的发展时期。动画产量上升,在艺术上和技术质量上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于是不少影片在国际电影节获奖,形成了被世界公认的中国动画学派。
此后,中国动画的种类也在增多。1958年第一部中国风格的剪纸片《猪八戒吃西瓜》的试制成功,1960年第一部折纸片《聪明的鸭子》的制作完成,以及1961年,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的诞生,都为中国乃至世界动画影坛增添了最能代表华夏风范的新片种。其中《小蝌蚪找妈妈》将齐白石的水墨画赋予了鲜活的“生命”。本来只是一组墨点的小蝌蚪,现在却在它们富有节奏的运动变化之中,游出了中国山水画的韵味。
1961年享誉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上集:1961,下集:1964)诞生。1963年,又拍出水墨动画片《牧笛》,用水墨表现人物、家畜和山水,扩大了水墨动画片的表现领域。这两部动画享誉世界,并将中国动画推向一个顶峰。
《大闹天宫》、《小蝌蚪找妈妈》、《孔雀公主》、《猪八戒吃西瓜》、《金色的海螺》等作品,虽然没有美国、苏联的动画片质量高,但是它们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文化和自己的特点。
其中的《大闹天宫》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它轰动了欧美各国,在40多个国家和地区发行,创下了中国美术片输出的最高纪录。几乎成为外国人心目中中国动画片的代名词。虽然当时条件简陋,但是它无论是形象、背景、动作还是情节,都堪称一流。其中加入了不少京剧元素,如脸谱等。动作更是典型的京剧程式。整个《大闹天宫》简直是一个国粹大作。
1957年~1965年是中国动画的黄金时代。这一时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作为国内唯一的动画制片厂,共摄制了105部影片,其中动画片40部,木偶片37部,剪纸片16部,折纸片3部,木偶纪录片等9部,从业人员也达到380多人,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动画原创人才。
1966~1976 年,我国进入文化大革命时期。由于全国的动画片生产厂家都不间断地“停产闹革命”,使得中国动画发展滞后。1972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率先恢复生产,到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为止,共摄制动画片17部。这一时期的动画片都以描写建国前的革命战争,描写社会主义社会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思想斗争,歌颂工农兵为内容,如1973年的《小号手》、《小八路》和《东海小哨兵》)等;而在表现手法上,遵循写实主义,如1976年摄制的水墨剪纸片《长在屋里的竹笋》,将中国的水墨画与民间剪纸巧妙结合,为世界动画片的百花园地又增添了一棵新苗。
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计划经济给中国的动画创作带来了规模和较好的工作条件的同时,也毫不犹豫地清洗了动画家脑海中日益培养起来的市场概念。经营者不但不可能利用规模优势走上整体开发的路子,更不可能考虑如何从产品结构上经营动画业。动画作品不再是一种商品,而是一种政治需要。观众不再是上帝,而是他们所要教育的对象。服从领导意图教育观众,成为中国古老传统??文艺教化作用在中国动画身上的自然延续。
十年文革也几乎使中国动画遭受毁灭性的打击。虽然一批有才华的中国动画家还是制作出具有国际顶尖水平的动画短片,并在国际上屡屡获奖,但在光芒的背后,中国动画并没有被引导向正轨,反而使这些艺术家认为获奖才是第一要义,至于有没有观众并无大关系。
中国动画的第二颠峰时期(1978~1989):
从1978年底开始,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年代。动画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再次高涨起来。这一时期,是20世纪中国动画片最繁荣的年代。
这10年间,涌现出多家新的动画片生产部门,改变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枝独秀的局面。
全国共生产电影动画片219部,产生了批代表中国动画片最高水平的优秀影片,如1979年的《哪吒闹海》、1983年的《天书奇谭》、1982年的《鹿铃》、1988年的《山水情》、1978年的《狐狸打猎人》、1980年的《我的朋友小海豚》和《雪孩子》、1981年《猴子捞月》和《南郭先生》、1983年的《鹬蚌相争》和《蝴蝶泉》、1983年的《火童》、1948~1985年的《金猴降妖》、1985年的《草人》、《夹子救鹿》和《女娲补天》、1988年的《鱼盘》和《不射之射》等。
随着电视机的普及,系列动画短片很适应电视的要求,于是首次生产电视动画片和动画系列片,其中不乏一批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优秀的作品,如1981~1988年《阿凡提的故事》、1984~1087年的《黑猫警长》、1987年的《葫芦兄弟》和《邋遢大王历险记》等;
动画题材更为广阔,出现多部内容深刻、讽喻尖锐、针砭时弊的艺术动画片,如1080年的《三个和尚》、1986年的《超级肥皂》和《新装的门铃》、1989年的《牛冤》等。这对纠正“动画片即儿童片”的偏见,扩大动画片的受众群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中国动画片的社会影响和国际声誉也大幅度跃升,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其中《哪吒闹海》可谓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影片从《封神榜》中取材,除去了含有迷信部分的糟粕,着重描写哪吒和龙王的矛盾,塑造了哪吒这一为民除害、勇于自我牺牲的英雄形象。此时的拍摄技术比《大闹天宫》时已经进步不少,而且一脉相传的民族传统风格和特点也没有减少。例如其中的一百多个海浪的镜头,都是采用中国国画中海浪的画法,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中国的海。
中国动画的新生时期(1990~现在):
20世纪90年是中国动画业陆续扩大规模的时期。与国外动画片生产厂家的经验交流,数字生产手段的大量介入,各种体制的制作单位的多元发展,一专多能动画人才的不断成长等等,使得中国动画片的生产在数量和质量上出现了飞跃。尤其是从1995年起,中国电影放映公司对动画片不再实行统购统销的计划经济政策,将动画业推向市场,改变了动画片生产状态和经营方式,逐步确立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观念。这些无疑给传统动画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推动了动画业。
同时中国动画开始转向大型动画连续片系列片,转入电视动画片大型化、连续化、系列化的国际潮流。这一时期的动画作品除如1999年的《宝莲灯》等几部动画长片以及1992年的《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等的一些动画短片外,多数为动画连续片,如1989~1992年的《舒克和贝塔》 、1993~1994年的《蓝皮鼠与大脸猫》、1995年的《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1998年的《海尔兄弟》等。
在制作上,电脑技术在动画中得到普及和发展,二维和三维电脑动画发展尤为迅猛。中国动画开始形成了从策划、创作、传播到系列产品开发的“大动画体系”新概念。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动画公司、动画制作企业和动画片产量持续增长。艺术性动画电影短片有抬头之势。电脑动画和网络媒体动画飞速发展。如《蓝猫淘气3000问》全部通过电脑完成制作,网络之中Flash动画等,更是被青年人所喜爱。而这一时期的动画依旧是以动画系列片为主,如《小虎还乡》、《哪吒传奇》、《小将狄青》、《我为歌狂》等。
与此同时,设有动画专业的大专院校逐渐增多。动画的节目与频道也在提升,并受到政府重视和扶持。中国杭州还于2005年开始举办首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动漫。
但是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中国动画业的问题同样突出。这一时期可以与《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动画相提并论的经典之作明显减少。大多动画的人设粗糙,剧情平淡。而且由于十年“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当代的高水平动画人才出现断层。而新一代动画人虽然很多,但也缺少真正的成功人士。又由于私人投资制作动画回收慢,收益小,至使国内依然是国家制作的动画居多。
再加上制作精良、妙趣横生外国动画片的冲击,使得中国动画在国际市场上黯然失色。国内很多动画人从事动画加工产业,所以中国动画制作的原动力中的一支生力军流失。
可见,在这个中国动画的新生时期,中国动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中国的动漫也是有其影响力的,例如:中国动画的萌芽时期(1922~1947):让我们聚焦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中国,那个正饱受列强瓜分的中国。那时的中国无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着外国的冲击。而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也正在让国人睁眼看世界。于是,就在这时,动画开始跳入中国人的眼睛中。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大力水手》等一批美国动画登陆中国。这些会动的画面,让中国人眼前一亮,尤其是一家万氏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和万涤寰。在受到美国动画的影响后,万氏兄弟抱着创作中国自己的动画的信念,为中国动画立下了第一座里程碑。
1922年,万氏兄弟借助一台由破旧照相机改装的逐格摄影机,经过艰苦的探索与研制,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随后又摄制《益利汽水》、《味精》等动画广告片。虽然是动画广告,但是这给第一次摄制动画的万氏兄弟积累了大量经验。随后,1924年中华影片公司摄制了动画片《狗请客》,上海烟草公司摄制了动画片《过年》。虽然这两部影片是中国最早的动画片,但它们都没有产生影响,直到万氏兄弟于1926年绘制出第一部动画短片《大闹画室》。1935年,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也诞生在万氏兄弟的手下。
但是这些并不是万氏兄弟的事业顶峰,于是1942年9月,万氏兄弟在上海新华联合影业公司摄制完成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横空出世。《铁扇公主》可谓是让中国动画第一次走出中国,成为当时继美国迪士尼的《白雪公主》之后世界上第二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故事“三借芭蕉扇”,在中国,乃至在东南亚及日本都受到热烈欢迎。值得一提的是《铁扇公主》与日本动画鼻祖手冢治虫的故事。当时的手冢治虫非常热爱动画,但是美国动画的强势以及自己国家动画事业的空缺,使的手冢治虫一度放弃了自己的梦想。但是当他看到《铁扇公主》的时候,《铁扇公主》仿佛是一针强心剂一样,坚定了手冢治虫的动画梦想。于是《铁臂阿童木》之父手冢治虫诞生了。手冢治虫曾表示万氏兄弟称得上是自己的启蒙老师,可见《铁扇公主》在当时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
(不过可惜的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万氏兄弟被迫中断了动画创作,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萌芽时期也随之结束。
而且当时中国社会动荡,交通不便,动画只有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才能见到。中国当时的动画人也大多是因为个人爱好而走上这条路。这样的社会条件就注定中国动画早期不会出现像迪斯尼那样的动画企业。所以虽然万氏动画在当时可谓强中之手,但是中国动画的整个行业没有发展,动画质量在这些年中也没有明显提高。)
由此可见: 日本动画和漫画产业现在能够如此如日中天,中国对它的影响功不可没!而日本动画从手冢治虫开始,日本动漫就进入辉煌时期,一直辉煌到现在啊。
由此我们要相信中国式有好的动画作品的,中国动画力量的也在逐渐壮大。当我们回顾:从中国动画的开始到现在的今天一路,我们就有理由相信中国动画,因为中国动画的根早在80年前就深深地扎在这孕育中华民族的华夏大地之上。中国动画如其人民一样,是打不垮,压不倒的。只要有我们这样热爱动画的人在,只要有志立于中国动画的人在,中国动画一定可以再次迎来它的辉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