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赫斯特版权

赫斯特版权

发布时间:2022-06-23 01:57:03

『壹』 读后感,只要不超过1500字就可以,最好是名著,不能侵犯他人版权

翻开语文书,除了看到一篇篇的有趣的课文和一幅幅精彩的图画,我们还能看见藏在语文书里的故事.它们有的藏在成语中,如“立雪求道”、“叶公好龙”的故事;有的藏在课文里如《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故事,发生在《林冲棒打洪教头》前后的故事。而当我学了课文《轮椅上的霍金》之后,我对霍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我也是像那位记者一样认为,霍金实在是失去得太多了,他一生,一刻也不能离开轮椅了,全身也只有三根手指能动,交流也无比的困难。命运对霍金来是是不公平的。我也是像那位记者一样认为,霍金实在是失去得太多了,他一生,一刻也不能离开轮椅了,全身也只有三跟手指能动,交流也无比的困难。命运对霍金来是是不公的。但是霍金的回答却令我非常吃惊。霍金用他那一颗感恩的心,打动了所有人。他回答:“我的手指还能活动,我大大脑还能思维。有我一生追求的理想,有我爱和爱我的亲人和朋友。对了,我还有一颗感恩的心``````”

他正视自己的命运,他并不觉得自己失去了很多。却觉得自己还拥有许多。

我读了之后非常感动,在心灵震颤之后。我还深思了许久。突然,我大脑海里闪过一段文字:活着的人最重要的是要有灵魂、要有思想,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要一个人拥有这些,他便不是无用之人。一个人拥有这些,他便不是无用之人。一个人拥有这些,便是拥有的,是快乐的,是幸福的``````
霍金,一个身患绝症的人,他都能用乐观的心态去看待人生、命运。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对待身边的人与物。而我们,一个正常的人,难道就做不到吗?

不,不是的。只要我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一个会用脑思考的人,我们便可以使自己崇高。有一句话说得好啊:“人不一定能是人伟大,但一定可以使自己崇高。”
人生是由酸、甜、苦、辣多个部分组成的,让我们带着微笑一一来品味它们!
当你遇到困难、挫折、痛苦、伤感、悲哀的时候,不应该一个人躲到角落里暗暗哭泣,而应该笑着面对它们。它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没有那种坦然以对的心态。相信只要充满自信,任何问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运动员桑兰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一次,她在参加跳马的比赛中,为了避开前面的人,不小心撞到了木箱,造成了骨折。更可怕的是,她的下半生将在轮椅上度过。普通人面对老天对自己的不公,只会埋怨命运,而桑兰却靠着顽强的意志挺了过来,还面带微笑地询问队员们的比赛情况,微笑着配合医生的治疗。桑兰是个女强人,她知道自己将在轮椅上度过余生的事实,没有哭泣退缩,而是微笑着面对这一切!
试想,假如美丽的世界没有微笑,世界将变得很冷漠;假如幸福的人们没有微笑,其他的人就感受不到你的快乐;假如痛苦的人们没有微笑,痛苦也将会永远延续……人生苦短,韶华易逝,何必让那一件件愁事、琐事、难事侵扰自己,让这些无形的刀来伤害自己呢?
能够笑对困难,需要一份勇气;能够笑对失败,需要一份锐气;能够笑对成功,需要一份淡泊;能够笑对人生,则需要一份智慧。能够笑对人生,就是一种至高的境界。 我佩服霍金,他用一个常人不能想象的毅力和感恩的心战胜病魔。他不断求索的精神折服了我。

这位生活强者、科学巨匠,永远是我敬佩的人,是我奋斗的目标

『贰』 你知道连明星都赞叹的“世界五大时尚杂志”吗

各大时尚杂志一直以来都是整个时尚圈的风向标,甚至明星也得时不时的拍一拍杂志的马屁,可见地位之高。那么今天就为大家盘点一下被称为‘五大刊’世界五大时尚杂志。

的赫斯特出版集团。在1929年的11月刊中,杂志正式更名为萨尔,并一直沿用至今。但是很迷的是关于这次革命官方一直没有做过解释,坊间的说法很多,但我认为比较靠谱的解释认为这么做还是为了和最初薄利那本杂志做出区别。2001年,芭莎被正式引进中国,由中国中纺集团主管主办,由时尚传媒集团协办,并与美国赫斯特出版集团进行版权合作,杂志创开始叫中国时装,然后再有褐色版权合作,之后于2005年正式更名为时尚芭莎。时尚芭莎在明星时尚和慈善事业资产快上可以说做最优秀的那一位。曾经破天荒的在时尚女刊的封面上采用霍建华和胡歌这对纯男士的组合,轰动一时。

2003年,在时任主编苏芒主持下,时尚芭莎举办了首届芭莎明星慈善夜,并提出了利用媒体力量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资助以及让慈善成为时尚的口号。虽然我没有查到这些年来的具体数据,但如今已经成功举办了近20年的芭莎明星慈善夜已然成为了国内每年最重要的时尚盛事之一。

『叁』 为什么管色情的东西叫做”黄色”

我们今天经常用“黄色”来指称带有明显色情意味的的东西,对此大家已经约定俗成。一样事物只要被冠以“黄色”二字,往往就是“扫”和“打”的对象。而在中国古代,黄色却是极其高贵的色彩,是皇家御用的,平民百姓还不准用呢。这中间的变化转换,主要是受了西方的影响。

1894年,英国创刊了一家杂志,名字就叫《黄杂志》,一批有世纪末文艺倾向的小说家、诗人、散文家、画家等,围绕该杂志形成一个被称为“颓废派”的文艺集团。他们的作品,有时带有一点色情意味,但不能算淫秽。

然而第二年4月3日,当时极负盛名的英国剧作家王尔德(O.Wilde),因同性恋的罪名遭到逮捕。而逮捕他时的一个小插曲,使得《黄杂志》名声大受损害。当时报纸上说,王尔德在被捕时胁下还夹了一本《黄杂志》,于是人们想当然地认为这杂志和王尔德同样是不名誉的,第二天就有人到《黄杂志》的出版商门前示威,用石头将橱窗玻璃砸得粉碎。

其实王尔德被捕那天,胁下夹的书是法国作家比尔·路易的小说《爱神》,碰巧这本小说和当时法国的许多廉价小说一样,也是黄封面的。这种小说称为“yellow book”,也被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黄杂志》也好,“yellow book”也好,都使得“黄色”与性、色情、恶俗等等概念发生了联系。但就在同时,大洋彼岸的美国报业,则另有一番“黄色”景象。

当时纽约的《世界报》和《日报》,为了发行量而展开疯狂竞争。先是J.普利策买下了《世界报》,用绘声绘色、耸人听闻的报道和对政治腐败的攻击,赢得了全美报纸的最大发行量。1895年矿业巨头之子W.R.赫斯特买下了《世界报》的对手《日报》,他所采用的手段更是变本加厉,甚至把专为《星期日世界报》画极受读者欢迎的连环漫画《黄色小子》的画家也挖了过来。当时两报广泛采用通栏大字标题、彩色连环画、大量图片等等手法,竭力迎合读者。这段时期被称为“黄色新闻”时期。

这就是西方的“黄色”——色情也好,媚俗也好,都被认为是低级的东西

『肆』 时尚芭莎杂志一本多少钱

时尚芭莎杂志一个月是20元一本,港币30元。

主办单位:中国纺织品进出口总公司

《时尚芭莎》杂志封面出版社:中国时装杂志社

杂志重量:约1220 G

订阅全年:240元/年

《时尚芭莎》(英语:Harper's Bazaar)是本美国时尚杂志,最早于1867年出版。

其定位为“第一次采买时装的女人,从休闲到时尚”的风格首选杂志,目标客群为上层阶级与上中层阶级成员。《时尚芭莎》中国版在2002年3月正式发行,由美国赫斯特国际集团授权中国时尚集团(Trends Group)出版。

读者一般是25岁以上,高收入,高品位,阅历丰富,热爱时尚,追求完美的成功女性。

时尚芭莎杂志封面人物:

2019年时尚芭莎杂志封面人物:

女刊: VOGUE,ELLE,嘉人,时尚芭莎,时尚cosmo,时装,费加罗,T,大都市。

男刊: 智族GQ,时尚先生,睿士ELLEMEN,芭莎男士,时装男士。

2020年时尚芭莎杂志封面人物:

《时尚芭莎》2020年8月刊

封面人物:王雯琴、张丽娜、赵佳丽,三位国际时装周上不同时期的国模、时代超模。

『伍』 时尚cosmo杂志是哪个国家的

《时尚COSMOPOLITAN》创刊于1998年,是中国内地杂志《时尚》和美国赫斯特出版集团《COSMOPOLITAN》版权合作的时尚类杂志,在中国内地出版发行。

1993年8月8日,《时尚》杂志在中国内地创刊,设置两个大板块共100页,彩印部分36页,黑白64页。

1994年6月,《时尚》杂志改为全彩,成为中国第一本全彩印杂志 。

1995年,《时尚》杂志社寻求国际版权合作,并先后与瑞士、日本、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际出版集团开始接触。

1998年,《时尚》杂志和美国赫斯特出版集团《COSMOPOLITAN》版权合作,推出《时尚COSMOPOLITAN》。

版块设置:

时装:以资讯传递时装领域的潮流趋势,注重给中国女性指导,为她们追求时尚生活提供服务。同时发掘流行背后的东西,对时尚发出自己的声音。

美容·健康:把品牌推出的美容、健康产品推荐给读者,同时配以图片和生动有趣的文字,使读者在阅读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和切实的指导。

人物·社会:关注女性的成长,关注社会中女性遇到的问题,传递时尚、健康的潮流、生活观念和方式。

职场·情感:关注女性的事业和感情发展,推出栏目“职场”“爱”“心灵捕手”“心理试剂”,让现代女性在职业发展和两性关系中寻求支点,获得成功。

生活方式:设置文化、娱乐、旅游、美食、派对栏目,提供城市娱乐文化大餐,反映城市、人类、女性的生活。



『陆』 威廉·伦道夫·赫斯特

威廉·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1863年4月29日-1951年8月14日)为赫斯特国际集团(Hearst Corporation)的创始人。报业大王,新闻史上饱受争议的人物,被称为新闻界的“希特勒”,“黄色新闻大王”。20世纪初掀起黄色新闻浪潮,对后来新闻传媒都产生深远影响。
早年
1863年4月29日赫斯特出生。赫斯特的父亲乔治�6�1赫斯特,是一名成功的拓荒者,曾成功投资多个矿区,后在美国和墨西哥的牧场积累了众多财富,威廉是他和菲比�6�1赫斯特的独子。乔治在西海岸旧金山发财后,购买了《旧金山考察家报》(The Examiner),把它办成了民主党机关报。赫斯特从小就对报纸发生了浓厚兴趣。然而其父不愿让其重走老路,同时也对赫斯特寄予了更高的希望,1883年便将其送入哈佛。
赫斯特在哈佛的经历谈不上成功,也是令人侧目的,他是个挥霍无度的西部佬,沉湎于纵情酒乐。曾担任幽默杂志《讽刺文》(Lampoon)的经理,却干的很出色。大学二年级,因在庆祝格罗弗�6�1克里夫兰当选总统时大放烟火被哈佛勒令休学。复学几个月之后,由于同教授们恶作剧(将威廉·詹姆斯和乔赛亚�6�1罗伊斯(Josiah Royce)的画像装饰便壶),被逐出校门。
在哈佛时,潜心钻研过报纸的煽情手法,还前往普利策的《纽约世界报》当过一个假期的见习记者。
被学校开除后,未放弃办报的想法,依然在纽约考察了一段时间的报业市场,然后打道回府。
旧金山考察家报
1887年,其父当选为美国参议员,24岁的赫斯特成为《考察家报》的主编。挑选萨姆�6�1S�6�1钱柏林(Sam S.Chamberlain)担任编1900年赫斯特在宾馆中辑主任,聘请安布罗斯�6�1比尔斯(Ambrose Bierce)开辟“闲谈”专栏(Prattle)。爱德华�6�1H�6�1汉密尔顿(Edward H.Hamilton)和社论撰稿人阿瑟�6�1麦克尤恩等明星记者也都纷纷签约为赫斯特效力。上班第一天,他就向员工宣布要让世界“发惊、发愕、发呆”。当时《考》正陷入困境,赫斯特用从《纽约世界报》学来的煽情手法很快使其成为了旧金山有名的煽情报纸。在改革后第一年发行量就增加了一倍,达到3万多份。到1891年老赫斯特去世时,小赫斯特已经把这家原本亏损的报纸办成平均每年获利35-50万美元的报纸。
进军纽约
1895年,赫斯特说服母亲,以750万美元卖掉了阿纳康达铜矿的家产,并携带之前考察家所获得的利润,前往纽约。同年秋天,赫斯特从麦克莱恩手中买下了由普利策哥哥创办的《晨报》,并改名为《纽约日报》(New York Journal)。按照赫斯特的一贯做法,《纽约日报》开始大量刊登耸人听闻的新闻和引人入胜的内幕,尤其致力于凶杀暴力方面的报道。
黄色新闻大战
赫斯特为了与普利策《纽约世界报》拼出高下,把矛头对准《星期日世界报》,他利用《考察家报》在《纽约世界报》大厦赫斯特的妻子Millicent Hearst租用的办公室,私下出高价收买了《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员工,包括连环画黄孩子的作者奥特考尔特。结果一天之内,《纽约世界报》星期刊的员工全员倒戈,投入赫斯特门下。普利策忙用赫斯特所出高价将他们重新请回。不料赫斯特又出更高的价钱,终于把这批普利策精心挑选的骨干全部挖走。除了向普利策的编辑部门发动突然袭击外,赫斯特还请来了在旧金山的旧部,包括钱柏林、麦克尤恩、达文波特、安妮�6�1劳里。他还用金钱收买了达纳《太阳报》的名记者朱利安�6�1拉尔夫、理查德�6�1哈定�6�1戴维斯和爱德华�6�1汤森。作家斯蒂芬�6�1克兰等也都成了赫斯特的雇员。
普利策没有善罢甘休,他先将赫斯特及其部属赶出《纽约世界报》大厦,收回租给他们的办公室。接着在法院控告《纽约日报》侵犯《纽约世界报》版权。最后,为了与赫斯特较量,普利策又雇用一名画家乔治·.B卢克斯(George B.Luks),继续主持《星期日世界报》的黄孩子专栏。于是,纽约就上演了一出黄孩子的“双包案”。为了争夺读者,两家报纸都以黄孩子为旗号,展开一场声势浩大的竞赛:两家竞相刊登黄孩子大幅广告,两报推销员到处张贴黄孩子的招贴画,戏院里上演了黄孩子的歌剧。一时间黄孩子铺天盖地,笼罩在纽约上空。“黄色新闻”也由此得名,黄孩子这个漫画主角也成为一种象征,象征着普利策《纽约世界报》和赫斯特《纽约日报》竞相追求的那种高度耸人听闻的煽情作风。

『柒』 ELLE杂志封面很厉害吗

那是非常厉害了
《ELLE》是1945年创刊的法国时尚杂志,是一本专注于时尚、美容、生活品Helen Lazareff女士在法国成功创刊了第一本《ELLE》杂志。截至2003年,《ELLE》杂志在6大洲已发展为35个版本。除此之外,ELLE还拥有几个分支品牌,如ELLE Décor杂志(18个版本),ELLE Girl杂志(5个版本),ELLE Cuisine杂志(5个版本)。1987年,法国的桦榭菲力柏契在香港创办中文版《ELLE》。1988年,法国桦榭菲力柏契出版集团与上海译文出版社版权合作,出版了《世界时装之苑ELLE》,第一次把“时装”和“时尚”的概念带给中国读者。1991年在台湾创办《ELLE她》。截至2011年,《ELLE》在世界各地共有43个版本[法国桦榭集团隶属的拉加代尔集团与赫斯特集团达成协议,向其转让《ELLE》杂志的国际出版权,所有权仍然归拉加代尔公司所有[5]。拉加代尔媒体集团授权赫斯特在14个国家发行《ELLE》杂志(对应15个版本)[6]。发行地区拉加代尔媒体集团授权赫斯特在14个国家发行《Elle》杂志(对应15个版本),并在27个国家拥有21个合作伙伴(对应27个版本)。包括:阿根廷、比利时(法兰徳斯和法国版本)、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克罗地亚、捷克共和国、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荷兰、匈牙利、印度、印度尼西亚、意大利、日本、韩国、墨西哥、中东地区、挪威、波兰、葡萄牙、魁北克、罗马、俄罗斯、塞尔维亚、新加坡、斯洛文尼亚、南非、西班牙、瑞典、泰国、土耳其、英国、乌克兰、美国和越南
ELLE杂志封面《ELLE》是一本专注于时尚、美容、生活品味的女性杂志。 法国1945年创刊,国际版本达70份的惊人扩充能力,代表着法国桦榭集团的最强实力。相对于VOGUE与Bazaar的较年轻作风,以及贴近时下年轻女性的时尚需求,加上“女性都向年轻看齐”的心理暗合自然法则,《ELLE》全球开花的经济效益策略正日见其影响力。 经过半个世纪的努力,《ELLE》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时尚品牌。《ELLE》杂志在世界各地月销量为5百万本,并且早在1985年就超过法国的界限成为领导世界时尚的杂志。Helene Lazareff的最初目标是创造一个主要是时装、美容和生活的女性周刊,提供一个时代,前瞻性的、可供选择的潮流出版物,让《ELLE》杂志成为新的、有希望的、有前途的时装产业。《ELLE》已经超出时尚杂志的范畴,成为一个国际性的时尚品牌。全球超过150 个版权商和250产品种类。它代表女性——自信的、有活力的、有魄力的、活泼的、好奇的、有魅力的、自由的形象。通过对时尚流行趋势的精确分析、传播、选择,《ELLE》不仅拥有全世界的时尚读者,更在产品形象上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ELLE通过对时尚流行趋势的精确分析、传播、选择,拥有全世界的时尚读者,在产品形象上形成独一无二的风格

『捌』 我想了解一下有关普利策奖的情况

打印
不受制约的新闻界

普利策其人其奖

Seymour Topping

创立美国新闻界最负盛名并以其名字命名的奖赏,是美国历史上最光灿夺目的新闻界人物之一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他对美国新闻界的影响大大早于其遗嘱中所设立的普利策奖(The Pulitzer Prize),然而该奖赏意味着,他对美国新闻报道的影响至今仍可感受到。

十九世纪后期,约瑟夫·普利策作为美国新闻界的典范脱颍而出。他出生于匈牙利,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是最有能耐的报纸出版商;还是个反对不诚实政府的热情洋溢的斗士;一个勇猛如鹰的竞争对手;在发行领域的竞争中,决不放弃制造轰动新闻的手法;他同时还是个具有远见卓识的人,这极大地丰富了他从事的职业的内涵。他在《纽约世界报》(New York World) 和《圣路易斯邮报》(St. Louis Post-Dispatch)的创新精神重塑了报纸媒体的面貌。普利策是第一个号召在大学里设立新闻学院培养记者的人。当然,普利策奖对新闻学、文学、音乐和戏剧的持久影响力,也应归功于他富有预见的敏锐。

普利策于1847年4月10日出生在匈牙利的马科。他是一个出身于马扎尔 -犹太人(Magyar-Jewish) 的富有粮食商人和笃信罗马天主教的德国母亲的儿子。老普利策在布达佩斯退休。约瑟夫在该地私立学校和私人教师的教育下长大成人。17岁的普利策桀傲不驯,这个身高两米的瘦长年轻人决定 参军,试图分别应征加入奥地利陆军 、拿破仑驻扎在墨西哥的外国军团,和驻扎在印度的英国陆军,结果却因视力不佳和身体虚弱而遭到拒绝。这种状况一直困扰了他的一生。然而他在德国的汉堡却遇到了一位为了得到赏金而为美国联邦政府陆军征兵的人,并被招募为一个应征入伍者的替补,这在内战时期征兵制度所允许的。他在波士顿开了小差,据说他游到了岸边,决心要把入伍的赏金归自己所有,而不是留给那个代理人。普利策取到赏金,在林肯骑兵队(Lincoln Cavalry) 干了一年,这对他很合适,因为在这个部队里有许多德国人。他讲一口流利的德语和法语,却不太懂英语。后来他一路打工来到了圣路易斯,在干一些诸如赶骡子、行李员、侍者等零工的同时,他一头扎进圣路易斯的商业图书馆 (Mercantile Library),学习英语和法律。他事业的最大转机很独特地发生在图书馆的棋艺室里。在观看两位常客弈棋的时候,他对一步棋的精辟论断使弈棋者大为震惊,并和他聊了起来。这两位弈者是一家德语大报《西方邮报》(Westliche Post)的编辑,他们给了他一份工作。4年之后的1872年,被称誉为一个不知疲倦、有前途的记者,年轻的普利策自濒于倒闭的报社老板获得报社控股权。 25岁时,普利策成为一个出版商,此后一系列精明的商务决策,使他在1878年时成为《圣路易斯邮报》的老板,以一个前途辉煌的人物出现在新闻界。

同年早些时候,他和一位名叫凯特·戴维斯(Kate Davis)的华盛顿社会名流女士在新教圣公会教堂 (Protestant Episcopal Church) 结了婚。曾经是圣路易斯贫民区大街上的流浪汉,并被奚落为“犹太小子乔依”(Joey the Jew)的匈牙利移民小伙子,完全脱胎换骨了。如今他成了美国公民,作为一个演说家、作家和编辑,出乎寻常地精通英语。他衣着考究,留着漂亮的红褐色胡子,带着夹鼻眼镜,很快就融入圣路易斯的上流社会,享受着华丽聚会上翩翩舞姿和园林中骑马的乐趣。这种生活方式在他执掌《圣路易斯邮报》后便嘎然中止了。詹姆斯·怀曼·巴雷特(James Wyman Barrett),《纽约世界报》的最后一任城市版编辑在他撰写的传记《约瑟夫·普利策和他的世界》(Joseph Pulitzer and His World) 一书中,这样描述了普利策在执掌《邮报》时的情景,“从清晨伏案直到午夜甚至更晚,对报社的一切均事必躬亲”。为了能让公众接受他的报纸是他们最好的捍卫者这样一个理念,普利策大肆刊发调查性文章和社论,攻击政府腐败行为、富人偷漏税和赌徒。这种平民主义的诉求颇为奏效,发行量攀升,报纸兴旺。如果普利策知道在他此后设立的普利策奖体系中,新闻奖里的奖项更多的是给予那些揭露腐败的文章,而不是其他主题,他会感到欣慰。

普利策对报社的拚命三郎式的工作方法使他付出了代价,他的健康受到损害。随着视力下降,普利策和妻子于1883年去纽约,按照医生的要求准备乘船赴欧休假。然而他没有在纽约上船,而固执己见会见了金融家杰伊·古尔德1(Jay Gould),与他谈判收购正面临财政困境的《纽约世界报》事宜。普利策不顾严重的健康状况,又全身心的投入到寻找报纸的出路上,最终为《世界报》社论方针、内容和版面带来了巴雷特称之为“单枪匹马的革命”的变化。他采用了一些曾提高《邮报》发行量的技巧,反对政府和商界的腐败行为,新闻专栏充满着大量的耸人听闻的特写,并首次采用大量插图,刊登新闻噱头。在其中一次极为成功的推销中,《世界报》自其订阅者募集捐款,为在纽约港入口处搭建一个台基,以使困在法国等待装船的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 有个安放之处。

这一措施效果甚佳。在此后的10年里,《世界报》所有版本的发行量攀升至 60多万份,成为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一家报纸。但出乎意料,普利策本人却在发行量的大战中成了牺牲品。《太阳报》 (The Sun) 的出版人查尔斯·安德森·达纳 (Charles Anderson Dana)由于《世界报》的获胜而大受挫折,便开始对他进行恶毒的人身攻击,说他是“一个不承认自己种族和信仰的犹太人”。这一持续的攻击就是要让纽约的犹太人疏远《世界报》。普利策的健康在这一灾难中愈加衰弱。1890年43岁时,他退出了《世界报》的编辑岗位,从此再未回到过编辑部。他几乎完全失明,在极度的消沉中又患上了一种痛苦的对噪音极为敏感的病。他出国苦苦寻求良医,却一无所获。在此后的20年里,他基本上把自己关在他称之为隔音的“地窖” 里,在他的“自由号”(Liberty) 游艇上,在位于缅因州巴港(Bar Harbor, Maine)他的度假圣地“静塔“(Tower of Silence) 中,以及他的纽约私邸里。

在那些年月里,普利策虽然出访频繁,但他却成功地密切控制着他的报纸编辑与业务的发展方向。在1896年至1898年期间,普利策卷入了一场与威廉·伦道夫·赫斯特(William Randolph Hearst)领导的《日报》(Journal)的激烈发行大战。两报几乎无节制地刊登耸人听闻或是胡编乱造的新闻报道。在古巴人反对西班牙人的统治中,普利策与赫斯特均想在煽动反西班牙人的愤怒情绪方面一争高低。1898年2月16日,美国军舰“缅因号”(Maine)神秘爆炸并沉没在哈瓦那港后,双方均呼吁对西班牙宣战。国会面对强烈呼声,通过了战争决议。4个月的战争之后,普利策不再采取被称为“黄色新闻”(yellow journalism) 的策略。《世界报》变得较为克制,在许多问题上它的有影响力的社论代表了民主党的声音。历史学家认为,普利策在公共服务方面的成就要强于他滑入“黄色新闻”的过错。他开展了对政府和商业腐败行为勇敢和经常成功的声讨。他在很大程度上为反垄断法的通过和保险行业的规范管理起了重要作用。1909年,《世界报》揭露了一起美国对法国巴拿马运河公司 (French Panama Canal Company)支付四千万美元的舞弊案。联邦政府向《世界报》发动了严厉反击,控告普利策恶毒诽谤西奥多·罗斯福总统2 (Theodore Roosevelt) 和包括银行家J·P·摩根3 (J.P. Morgan) 在内的一些人。

普利策没有退缩,《世界报》继续进行调查。当法庭撤销起诉后,普利策为新闻自由而取得的这场关键性胜利赢得了广泛赞誉。1904年5月,普利策在为《北美评论》(North American Review)撰写的一篇建议成立一所新闻学院的文章中总结了他的信条,“我们的共和国将与媒体共存亡。拥有训练有素、是非分明、有勇气为正义献身的智能型报人的有能力、公正、具有民众精神的媒体,就能够维护那种公众品德,而缺乏它,人民大众的政府既虚伪又令人嘲笑。一个愤世嫉俗、唯利是图、蛊惑民心的媒体,最终会制造出一个像自己一样卑劣的民众。塑造共和国未来的力量掌握在未来的新闻记者手中。”

1912年,即普利策在他的游艇上去世后的一年,哥伦比亚新闻学院 (Columbia School of Journal- ism) 成立了。1917年在普利策授权委托管理的顾问委员会的监督下,颁发了第一批普利策奖。对委员会成员和评审团的挑选,主要看专业才能和依属,及其他方面的多样性,诸如性别、民族、地域分配,还有记者挑选和报纸规模。
普利策奖项的历史

普利策1904年的遗嘱规定了普利策奖的设立是对杰出成就的激励。他具体规定有四项专门是新闻奖,四项是文学戏剧奖和一项教育奖,还有四项旅行奖学金。在文学奖中,应有一本美国小说、在纽约上演的一部美国独创戏剧、一本有关美国历史的图书、一位美国人的传记和由媒体所作的公共服务历史的书籍。然而,普利策对社会的迅速进步极为敏感,这促使他做好了对奖励体制做大范围变动的准备。自1917年开始颁奖后,顾问委员会-后更名为普利策奖委员会-将奖项扩大到21个,增设了诗歌、音乐和摄影奖,同时仍一如既往地恪守设奖人遗嘱和意愿的精神。

在过去的岁月里,普利策奖委员会有时因给谁颁奖或不给谁颁奖而成为评论家的众矢之的。委员会作出的决定也因与评审团的建议相左而引发争议。由于评奖过程本质上是主观的,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委员会始终未成为观众喜好的俘虏。许多获奖作品-如果不是大部分的话-都不是名列畅销榜上的,许多获奖剧目是在百老汇4(Broadway) 之外或是在地方剧院上演的。在新闻界,主要报纸如《纽约时报》(The New York Times)、《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 和《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 都曾获过许多次奖,但是委员会也常常接受那些小规模、不知名的报纸的作品。因揭露该地区猖獗的犯罪率与当地刑事司法体制腐败之间的关系,圣托马斯 (St.Thomas) 的《维尔京群岛日报》(The Virgin Islands Daily News)获得1995年的公共服务奖。委员会从一开始就始终坚定奉行对其评议保密的策略,并拒绝公开辩论或为自己的决定作出任何辩护。作为全国最有威望的奖赏和新闻、文学和音乐领域众所追求的荣誉,这样的挑战并未降低普利策奖的声誉。普利策奖被认为是产生高质量新闻的一个主要动力,它将全球的注意力都聚焦到美国在文学和音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普利策在他的遗嘱中将两百万美元捐赠给哥伦比亚大学,用以建立-所新闻学院。其中1/4“设立鼓励公共服务、公共道德、美国文学、促进教育的奖项或奖学金”。之所以这样做,他说:“我对新闻业的进步与提高深感兴趣,因为我一生从事这个行业,把它看作是一个崇高的职业,一个因其对人民心灵和道德产生影响的具有无与伦比重要性的职业。我希望能够协助吸引正直和能干的年轻人加入这个行列,同时也帮助那些业已从事这个行业的人们能够获得最高水准的道德和智力培训。”普利策自己在攀登美国新闻业顶峰的过程中几乎没有得到或者说没有得到任何帮助。他以一个自我奋斗成功的人而自豪。或许正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年轻记者所经历的艰辛,才使他产生了扶植专业培训的愿望。
普利策奖的管理

每年有两千多件入选作品参加普利策奖的竞争,但通常只颁发21个奖项,其中14项是新闻奖。这些奖项是长达1年过程的终结。它始于每年年初,受委派的102名杰出的评审员,分成20个评审团。

评审团的成员们要紧张工作3天,提名前认真筛选每件作品。自从设立这些奖项后,委员会扩大并多次重新核定了新闻类的项目,使其能够和美国新闻业的演变同步。漫画奖是1922年设立的。摄影奖设立于1942年。1968年又被分为现场报道新闻或突发新闻和特写。随着计算机修改照片技术的发展,委员会于1995年规“任何内容经过处理或改动的作品,除了惯常的报纸裁剪和编辑之外,将不予接受”。

以下是2001年普利策奖项的分类定义:

1. 由报纸通过利用其新闻资源如社论、漫画和摄影以及报道而提供的值得赞许的杰出公众服务;
2. 杰出的突发性地方新闻报道;
3. 由个人或团体以单篇或系列报道方式所做杰出调查性报道;
4. 阐明一个有意义并复杂的主题,展示了对主题的上佳把握,文笔流畅,表述清楚的杰出解释性报道;
5. 对特定主题或活动进行持续、富有知识性的杰出专题报道;
6. 全国性事务杰出报道;
7. 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事务杰出报道;
8. 特别关注文学的高质量和独创性的杰出特写报道;
9. 杰出的评论文章;
10. 杰出的文艺批评文章;
11. 风格清晰,有道德目的,推理扎实,在作者认为导向无误时,具有能够影响公众舆论的能力的杰出社论;
12. 本年度出版的,有独创性和有评论效应,绘画水平高,具有形象化效果的杰出漫画或漫画选辑;
13. 黑白或彩色,单张或多张,相关组照或像集组成的杰出突发性新闻摄影;
14. 黑白或彩色,单张或多张,相关组照或像集的杰出特写摄影;

金质奖章将授予公共服务奖获得者。其他类别的获奖者除证书外,还有于 2001年提高至7500美元的现金奖励,原来为5千美元。每年向新闻学院教授推荐的4个名额各提供5千美元普利策奖学金。这些奖学金可使3名优秀的毕业生旅行、写报告并在国外学习,另一份奖学金颁给一名从事戏剧、音乐、文学、电影或电视评论的毕业生。对大多数获奖者来说,相对普利策奖给他们和他们的作品带来的声望而言,现金奖励只是次要的。有许多奖金更多的竞争,但它们在公众的心目中都无法与普利策奖相提并论。

与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举行的精心准备的诺贝尔奖颁奖仪式和皇家宴会不同,每年5月在哥伦比亚大学洛氏图书馆(Low Library)的圆型大厅里,普利策奖获得者只是在一个中午便宴上,从该校校长手里接过奖金和奖状。到场的也只有家属、专业同行、委员会成员和新闻学院的老师们。委员会拒绝了将这项活动在电视上进行大肆宣传的请求。 ◇

1. 杰伊·古尔德(1836-1892):美国铁路投机家和金融商,靠投机买卖控制铁路业及西方联合电报和纽约市高架铁路,因阴谋垄断黄金市场引起1869年9月24日的“黑色星期五”金融恐慌。-编注

2. 西奥多·罗斯福(1858-1919):美国第26任总统(1901-1909),因调停俄日战争(1904-1905)于1906年获诺贝尔和平奖。-编注

3. J·P·摩根(1837-1913):美国金融家、铁路巨头,组建摩根公司、美国钢铁公司、国际收割公司和国际商业海运公司,在解救1895年和1907年美国金融危机中起过重要作用。-编注

4. 百老汇:纽约市的一条大街,为戏院、夜总会等娱乐场所的集中地段。 -编注

选摘自Elizabeth A·Brennan与Elizabeth C·Clarage 著Who's Who of Pulitzer Prize Winners。版权 1999属The Oryx Press 所有。经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 Inc., Wesport, Connecticut 同意重新刊登。

『玖』 什么叫时尚杂志版权合作

顾名思义,杂志的版权合作就是对版权进行交易合作,具体来说一般有两种:版1. 完全版权权合作(Copyright),买入方完全购买对方杂志的版权,包括title,比如说我们现在看到的时尚伊人COSMOPOLITAN杂志,就是购买的美国赫斯特出版集团的的百年老刊COSMO杂志的版权,因此可以在中国版COSMO的封面上使用COSMOPOLITAN的刊名,同时可以随意使用里面的内容进行汉化出版。每年交一定得版权费就行了。法国华榭和美国康纳仕是两个比较有名的出版公司,我们看到的大部分时尚类杂志都是时尚集团(例如COSMO, Bazaar, Esquire, FHM)和这两个海外军团的版权合作产品(例如嘉人Marie Claire, Vouge)。2. 内容零售合作,这个更容易理解,就是某一杂志看中另一个杂志的内容而非品牌和影响力的话,可以谈零售的内容合作,例如用多少钱买多少版的图片和文字。 这个很多小杂志都在做。

完全版权合作必须得到中国新闻出版总署的审批,所以会比较麻烦,而对于内容的零售合作就比较容易了。

『拾』 关于初中生对音乐版权的认识或态度的有关资料(要求有来源) 我很急,要快!!!!!!

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音乐著作权
音乐著作权是指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版权注册 MORP数字音乐在线注册系统,该系统可对音乐的词、曲、编曲、翻唱等音乐作品进行在线的版权注册。作品注册成功后,MORP系统将自动生成国际标准的ISWC临时码,该代码是全球性音乐著作权代码。通过版权注册号码,各个国家的音乐著作权协会将提供相应的版权代理保护,该作品在这些国家内被使用,当地音乐著作权协会将代理收取著作权费,并通过中国音著协将费用转给著作权人。 同时,在注册作品出现版权纠纷的时候,中国音乐著作权协会的专职法律团队可提供作品的注册信息,注册时间精确到秒,为版权人提供法律援助,切实的保护版权人合法权益. 在保护的同时,协会还将聘请资深音乐人对作品进行筛选,在经过著作权人同意的情况下将好的作品通过协会的在线交易平台发布,提供给协会战略联盟的唱片公司、演艺经济公司、各大音乐网站进行购买推广。协会会将购买费用转给著作权人。
编辑本段保护时间
著作权法规定的音乐著作权的保护期指的是音乐作品的词曲作者、改编、翻译等创作者对其创作的音乐作品享有专有权的保护期限。保护期截止于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合作作品截止于最后死亡的作者死亡后第50年的12月31日。过了保护期的音乐作品可以免费使用,但作者的署名权、保护作品的完整权、修改权等人身权永远受保护。
编辑本段词曲著作权
词曲著作权是音乐作品的创作者对其创作的作品依法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音乐作品的表演权、复制权、广播权、网络传输权等财产权利和署名权、保护作品完整权等精神权利。
编辑本段翻唱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人们所说的“翻唱”实际上是指将已经发表并由他人演唱的歌曲重新演唱,其中根据自己的风格重新演绎但不改变原作品的一种行为。 如果所翻唱的音乐作品已经以录音制品的形式出版发行过,再以CD、卡带等录音制品中翻唱他人作品的,属于法定许可的范围,不需要经著作权人事先许可,但要在两个月内按照法定许可的付酬标准向著作权人支付报酬。找不到著作权人的,可以向中国著作权协会支付报酬。如果在录像制品、电视音乐(MTV)或现场表演中翻唱他人作品的属于非法定许可的使用方式,须经作者本人或协会的许可,音著协负责对会员的作品有权发放翻唱使用许可。如果翻唱外国歌曲一般会涉及到是否要将外文歌词翻译成中文的情况,我国著作权法把这项权利规定为作者享有,如果翻唱外文歌曲需要将歌词翻译为中文的话须经作者本人同意,并合作者协商有关报酬。
编辑本段音乐抄袭
法律人士,“音乐侵权”似乎无法可依,法官综合各方面意见得出的判断成为决定性依据。对此律师表示,包括影视作品的侵权,很多判断标准都是十分模糊的。对于如何杜绝类似侵权案件,律师认为在相关法律并不完善的情况下,唯有进行行业自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如果你的作品确实是抄袭的,那么即使法律不给你定罪,你的音乐作品也会被歌迷所唾弃,这对你又有什么好处?只有踏踏实实做自己的东西才有市场,这个世界也才能真正‘清静’。” 据了解,在音乐圈中,认定抄袭也有将“8个小节雷同”作为判断音乐作品是否抄袭的标准。而律师对此明确表示,我国并无相关版权法,版权法律都归属《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之下,而《著作权法》中根本没有类似“8小节雷同即算抄袭”的相关法律,“法律中对音乐侵权并不像商标、专利,它没有量化的标准,因此类似官司更多的是靠法官的‘自由裁定’。说白了,这还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法官本人对音乐的理解。”
编辑本段相关专著
知识产权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音乐著作权管理与诉讼》是中国大陆第一本建立在音乐产业实践运作基础上的法律书籍,是词曲作者、歌手、唱片公司、新媒体公司了解音乐法律知识,处理法律纠纷不可多得的实战手册
网络

阅读全文

与赫斯特版权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申请商标的要多久 浏览:814
连云港专利代理 浏览:613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浏览:452
乡镇卫生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浏览:850
红宝石证书aigs 浏览:734
马鞍山二中一本率 浏览:103
萝莉羊年限定 浏览:393
爱迪生观察什么发明了什么 浏览:864
供电方案有效期 浏览:684
马鞍山市麻将馆 浏览:609
sm2证书 浏览:655
汽车销售投诉比 浏览:951
成果用的手机 浏览:673
商标注册授权委托书 浏览:825
苏州市专利代理人薪资水平 浏览:527
工商局几号发工资 浏览:836
认缴年限多久合适 浏览:57
哇米诺商标注册详情 浏览:243
江发明被抢劫 浏览:770
上海信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