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知识产权的权利体系及范围
知识产权(intellectualproperty),也称知识所属权,是指权利人对其智力劳动所创作的成果和经营活动中的标记、信誉所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具有专有性、时间性和地域性的特点,且大部分知识产权的获得需要法定的程序。知识产权有两类:著作权和工业产权。
类型
一、著作权与工业产权
知识产权是智力劳动产生的成果所有权,它是依照各国法律赋予符合条件的著作者以及发明者或成果拥有者在一定期限内享有的独占权利。
它有两类:一类是著作权(也称为版权、文学产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也称为产业产权)。
(一)著作权
著作权又称版权,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依法享有的财产权利和精神权利的总称。主要包括著作权及与著作权有关的邻接权;通常我们说的知识产权主要是指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和作品登记。
(二)工业产权
工业产权则是指工业、商业、农业、林业和其他产业中具有实用经济意义的一种无形财产权,由此看来“产业产权”的名称更为贴切。主要包括专利权与商标权。
知识产权权益
人身权利与财产权利
(一)人身权利
按照内容组成,知识产权由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两部分构成,也称之为精神权利和经济权利。
所谓人身权利,是指权利同取得智力成果的人的人身不可分离,是人身关系在法律上的反映。例如,作者在其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或对其作品的发表权、修改权等,即为精神权利。
(二)财产权利
所谓财产权是指智力成果被法律承认以后,权利人可利用这些智力成果取得报酬或者得到奖励的权利,这种权利也称之为经济权利。它是指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并且是由智力劳动者对其成果依法享有的一种权利。
B. 分析国防知识产权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确保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
2、 权利归属的基本规定
通过分析《拜杜法案》、《联邦采办条例》、《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以及《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承包商可以选择保留国家财政投资产生的国防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但是,以下四种情况除外:(1)承包商不在美国、在美国没有营业场所或受外国政府管辖;(2)联邦机构认定,承包商保留权利不利于实现促进发明应用、商业化和可为公众所得到的目标;(3)承包商保留所有权不利于保护情报或反情报活动的安全;(4)承包商为能源部致力于航海核动力或者核武器计划的GOCO(政府所有承包商运营)实验室,且资助项目属于核动力或核武器项目。总体而言,上述几种例外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在权利归属于承包商的情况下,国防部门拥有以下权力:(1)免费使用权,即具有非独占的、不可转让、不可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具有为政府目的在世界范围内免费实施知识产权的权利;(2)审批权,主要是对专利保密、解密的审批;(3)介入权,又称为强制许可权,即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如果承包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发明用于商业开发,国防部有权要求承包商将专利许可给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使用。承包商应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 (1)建立和维持发明产生过程的纪录,在发明产生后,应向国防部合同官员报告;(2)在向政府报告后的2年内(或者联邦机构允许的延长期限内),书面选择是否保留发明的所有权;(3)在一定期限内,应实施发明申请专利;(4)优先在美国境内实施发明;(5)如果要申请专利的发明被确定为涉密,则只允许在美国境内提交专利申请,相关合同管理部门会通知专利商标局将该申请作为保密专利申请处理;(6)在专利申请书和专利说明书中,声明该发明是受政府资助完成的,政府对该发明享有一定的权利。
在之前所述承包商不能保留权利的几种例外情况下,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于国防部门。此外,承包商选择放弃权利或者未按规定进行发明报告、未在规定期限内做出是否保留权利的选择、选择保留权利但未提出专利申请的,权利归属于国防部门。在权利归属于国防部门的情况下,承包商具有以下权利:(1)在世界各地使用该发明的非独占、可被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2)承包商所属国内分公司或占股的配套厂商拥有非独占、可被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3)经批准,有权转让上述许可证;(4)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有权向政府申请合理的经济【摘要】
分析国防知识产权的特点,并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确保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提问】
您好,您的问题我已经看到了,正在整理答案,请稍等一会儿哦~【回答】
编者语: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过系统的法律政策体系对国防项目产生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进行规范,促进了军民融合型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分析美国国防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阐述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以及项目承担单位与雇员之间的利益分配。总结美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给出的启示,提出完善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的建议,包括建立适度放权的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明确国家与承研承制单位的权利义务关系、加强对职务发明人及技术转移人员的激励等。
国防科技工业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军工企业作为高科技企业,科研生产中产生了众多具有民用前景的科技成果,形成了大量知识产权。军工技术的转移和运用,对于带动国家创新能力提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促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不清、利益不明,严重阻碍了创新主体进行技术转移,导致大量的国防科技成果被束之高阁,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美国在大力推行军民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通过系统的法律政策体系对国防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问题进行规范,保障了军民技术的顺畅流转,促进了军民融合型国家创新体系的发展。在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日益成为制约我国军工技术转移的关键因素的背景下,本报告针对美国国防项目所产生的知识产权的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进行了系统研究,以资借鉴。
一、美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的相关政策
国家财政投资产生的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归结起来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处理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二是是如何处理项目承担单位与职务发明人等相关人员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一)国家与项目承担单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1、 政策演变历程
二战以前,美国的国防科研项目主要由军方管理的实验室与研究机构完成,知识产权自然归国家所有。二战以来,私营企业和大学大量参与国防合同,知识产权归属和利益分配成为影响技术创新与应用的重要问题。这一时期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的演变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争议阶段(二战期间~上世纪六十年代初)。随着国防部门与大学、工业界签定合同数量的增加,国防部门投资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于国家还是承包商的问题成为具有争议性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回答】
2、 权利归属的基本规定
通过分析《拜杜法案》、《联邦采办条例》、《联邦采办条例国防部补充条例》以及《国防部合同知识产权问题指南》等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一般情况下,承包商可以选择保留国家财政投资产生的国防知识产权的所有权。但是,以下四种情况除外:(1)承包商不在美国、在美国没有营业场所或受外国政府管辖;(2)联邦机构认定,承包商保留权利不利于实现促进发明应用、商业化和可为公众所得到的目标;(3)承包商保留所有权不利于保护情报或反情报活动的安全;(4)承包商为能源部致力于航海核动力或者核武器计划的GOCO(政府所有承包商运营)实验室,且资助项目属于核动力或核武器项目。总体而言,上述几种例外的情况是非常少见的。
在权利归属于承包商的情况下,国防部门拥有以下权力:(1)免费使用权,即具有非独占的、不可转让、不可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具有为政府目的在世界范围内免费实施知识产权的权利;(2)审批权,主要是对专利保密、解密的审批;(3)介入权,又称为强制许可权,即在一段合理的时间内,如果承包商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将发明用于商业开发,国防部有权要求承包商将专利许可给符合条件的申请人使用。承包商应承担的义务主要包括: (1)建立和维持发明产生过程的纪录,在发明产生后,应向国防部合同官员报告;(2)在向政府报告后的2年内(或者联邦机构允许的延长期限内),书面选择是否保留发明的所有权;(3)在一定期限内,应实施发明申请专利;(4)优先在美国境内实施发明;(5)如果要申请专利的发明被确定为涉密,则只允许在美国境内提交专利申请,相关合同管理部门会通知专利商标局将该申请作为保密专利申请处理;(6)在专利申请书和专利说明书中,声明该发明是受政府资助完成的,政府对该发明享有一定的权利。
在之前所述承包商不能保留权利的几种例外情况下,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于国防部门。此外,承包商选择放弃权利或者未按规定进行发明报告、未在规定期限内做出是否保留权利的选择、选择保留权利但未提出专利申请的,权利归属于国防部门。在权利归属于国防部门的情况下,承包商具有以下权利:(1)在世界各地使用该发明的非独占、可被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2)承包商所属国内分公司或占股的配套厂商拥有非独占、可被撤销的免费的许可证;(3)经批准,有权转让上述许可证;(4)承包商的利益受到损害时,有权向政府申请合理的经济【回答】
二、启示与建议
(一)美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政策的启示
美国的国防知识产权政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大大促进了国防技术成果转移,是非常值得借鉴的。但由于美国与我国在国家体制、法律体系等方面具有巨大的差异,我们难以照搬其法律规定,而应该充分借鉴其法律条文背后隐含的立法精神和内在规律,为解决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提供相应的借鉴。
一是实行“放权政策”,促进技术商业化应用。总体来说,美国国防知识产权的归属和利益分配政策经历了从“收权政策”到“放权政策”的转变。在“收权政策”中,对于国家财政资金资助产生的国防知识产权,一般由国家保留权利,承包商只享有非独占许可权。这种政策遵循“谁投资,谁拥有”的原则,即国家财政资金资助产生的知识产权所带来的任何经济利益,都应该由代表纳税人的国家获得。这本无可厚非,但从实际效果看,这种政策无法激励承包商对知识产权的商业化开发和应用,导致财政资金未能充分发挥其效果。“放权政策”遵循“谁创造,谁拥有”的原则,即政府投资产生的知识产权由政府享有转变为研究开发单位拥有和保留,但政府基于公共利益可以免费使用,并通过制定政策引导知识产权管理。这种政策变化通过将权利移交给承包商,激励其将产生于军工领域的发明创造向工业界转移,实现技术商业化。这种政策从表面上看是将国家财政资金产生的知识产权归属于私人单位,似乎侵犯了纳税人的利益,但实则更有利于激励承包商进行技术的合理、有偿扩散,使发明创造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可以避免重复研制、重复投资,更有利于实现政府投资效益的最大化。
二是缜密配置权利义务关系,实现各方利益平衡。美国在国防知识产权归属与利益分配问题上,试图通过政策方面的精心设计,实现公众利益与承包商利益的平衡。其中,公众利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防机构通过使用知识产权保障国家安全带给公众的利益,一是发明创造的商业化应用带给公众的实际利益。美国通过对承包商和国防部门权利义务关系的缜密配置来实现利益的协调和平衡。在承包商享有知识产权的情况下,一方面,通过规定政府具有为政府目的下不可撤销的免费使用权,来保障第一种公众利益的实现;另一方面,通过制定发明报告制度、信息披露制度以及美国工业优先原则、介入权制度等,来保障第二种公众利益的实现。在国防部门享有知识产权的情况下,规定承包商自身或其国内分公司具有免费使用权,并可转让该权利以及【回答】
二是明确国家与承研承制单位的权利义务关系。在下放国防知识产权相应权利的同时,需要明确国家和承研承制单位的具体权利和义务,尤其是应明确对承研承制单位的相关约束,并加强监管,从而更好保障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具体而言,国家相关部门应当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理程序,促进技术的保护、应用和扩散。首先,应当建立发明报告制度,促使承研承制单位如实向国家代表机构如实报告发明创造的产生、管理和应用情况,这有助于国家掌握财政资金产生的国防知识产权,也是加强监管的基础。其次,为了保障社会公众的受益权,应当建立国内优先实施原则,并设置类似美国“介入权”的强制实施制度,在涉及国家和公众重大利益同时承研承制单位自身实施不利的情况下,可强制指定第三方进行实施。
三是加强对职务发明人及技术转移人员的激励。尽管我国的专利法明确规定了职务发明人享有分配专利收入的权利,但在实践中,企事业单位大都强调职务发明归单位所有,缺乏对职务发明人的激励机制。特别是军工企业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薪酬体系受到国家工资总额政策等方面的限制,大部分职务发明人很难获得应有的知识产权报酬,技术人员的创新积极性普遍不高。同时,技术的商业化应用是一项由发明/专利挖掘、发明/专利增值培育、专利申请、专利推进和增值、市场营销、专利价值评估和合同谈判、合同履行监督等诸多环节构成的复杂工作,由于缺乏相应激励制度,军工企业的员工基本上以完成科研生产任务为第一要务,很少有人切实关注技术的推广转化和应用,也很少有人专门从事相关的工作。为了促进军用技术的转化和应用,应从三方面加强对员工的激励和引导。首先,明确职务发明人对于知识产权收益的分配权利,并对报酬的比例和限额给出明确规定。其次,应当明确对提升技术价值和促进技术转移有贡献的人员的激励机制。第三,鉴于军工企业薪酬体系受工资总额等方面的限制,建议明确规定员工的知识产权收益不计入工资总额,且不影响员工其他各项正常收入。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知识产权研究中心 刘祥静、苏婕供稿, 马曙辉审校)
【回答】
C. 劳动合同中知识产权归属
一、【法条内容】
《合同法》第条:出卖具有知识产权的计算机软件等标的物的,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当事人另有约定的以外,该标的物的知识产权不属于买受人。
二、【条文释义】本条是关于具有知识产权的标的物买卖中知识产权归属的规定。
在买卖合同中,有些标的物本身可能是一定知识产权的载体,如计算机软件等。本条规定的意旨在于说明作为知识产权的载体的买卖与知识产权买卖的不同。知识产权的买卖是权利买卖的一种。涉及权利主体转变的合同法律关系,在有关法律中一般称为权利的转让。如我国专利法第十条规定,专利权可以转让。专利权的转让是指专利权人作为转让方,将其发明创造专利的所有权或者持有权转移给受让方,受让方支付约定的价款。除了这种权利转让的合同,我国有关法律还规定了一种权利客体的许可使用合同。如专利法第十二条规定了专利实施许可合同,它是指专利权人作为许可方许可被许可方在约定的范围内实施其所有或者持有的专利技术,被许可方按照约定支付使用费的合同。这种合同与专利权转让合同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以专利所有权的转移为目的的,而前者是以转让技术使用权为目的的,所以也可理解为专利技术使用权的转让合同,转让人并不因专利技术使用权的转让而丧失专利所有权。
在权利买卖中,当事人所追求的合同目的与一般的货物买卖是不同的。尽管从根本上说,一般货物买卖也是权利,即货物所有权的转移,但是,货物的所有权是建立在现实的、可见的实物之上,其所有权是一个法律上的抽象概念,当事人所追求的是物的实用性。而权利的买卖或者转让则不同,当事人所追求的是权利本身所体现的利益。作为买卖对象的权利,尽管也有一定的载体,但买卖当事人看重的显然不是该载体本身,而是通过它表现的一定技术以及对这一技术享有支配的权利而能带来的利益。因此,如果一个买卖合同的标的物本身体现着一定的知识产权,除非当事人明确表明,或者法律有相关规定(如著作权法规定美术作品的展览权随作品原件转移),买卖可以影响知识产权,那么,该标的物所体现的知识产权就不转移于买受人。
D. 知识产权究竟属于谁所有
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回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答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因此,你的单位是受其他单位的委托完成的发明创造,合同并未约定的话,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的单位(即你的单位);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为专利权人。望采纳,可追问。
E. 专利权受让人怎样分配权利
多个专利权人的权利的分配方式:一般情况下,按照当事人的约定,确认权利归属。但若没有约定或约定不明的,依照法律,认定专利申请权归全体专利权人所有,申请被批准后,申请人享有专利权。
【法律依据】
《专利法》第八条两个以上单位或者个人合作完成的发明创造、一个单位或者个人接受其他单位或者个人委托所完成的发明创造,除另有协议的以外,申请专利的权利属于完成或者共同完成的单位或者个人;申请被批准后,申请的单位或者个人为专利权人。第九条同样的发明创造只能授予一项专利权。但是,同一申请人同日对同样的发明创造既申请实用新型专利又申请发明专利,先获得的实用新型专利权尚未终止,且申请人声明放弃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可以授予发明专利权。两个以上的申请人分别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授予最先申请的人。
F. 知识产权利用分配的问题
不会造成知识产权滥用的。建议你采用普通许可的方式。
专利实施许可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独占实施许可。简称“独占许可”,是指一定时间内,在专利权的有效地域范围内,专利权人只许可一个被许可人实施其专利,而且专利权人自己也不得实施该专利。因为专利实施独占许可是授予被许可方在某一地域、某段时间内的独占实施权利,因而独占许可的技术使用费要比其他许可形式高得多。
(2)排他实施许可。简称“排他许可”,也称“独家许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在专利权的有效地域范围内,专利权人只许可一个被许可人实施其专利,但专利权人自己有权实施该专利。排他许可与独占许可的区别就在于排他许可中的专利权人自己享有实施该专利的权利,而独占许可中的专利权人自己也不能实施该专利。通常,排他实施许可的技术使用费要比独占实施许可低些。
(3)普通实施许可。简称“普通许可”,是指在一定时间内,专利权人许可他人实施其专利,同时保留许可第三人实施该专利的权利。这样,在同一地域内,被许可人同时可能有若干且专利权人自己也仍可以实施。普通许可是专利实施许可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普通实施许可适用于市场容量大的情形。
(4)分实施许可。简称“分许可”,即被许可人依照与专利权人的协议,再许可第三人实施同一专利,被许可人与第三人之间的实施许可就是分许可。被许可人签订这种分许可合同必须得到专利权人的同意。分许可一般适用于原许可为独占实施许可的情况。
(5)交叉实施许可。简称“交叉许可”,也称“互换实施许可”,是指两个专利权人互相许可对方实施自己的专利。这种许可,两个专利的价值大体是相等的,所以一般是免交使用费的,但如果二者的技术效果或者经济效益差距较大,也可以约定由一方给予另一方以适当的补偿。
交叉许可通常适用于三种情况:
①一项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比前已经取得专利权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在技术上先进,而其实施有赖于前项专利的,两个专利权人在这种情况下互相给予对方以实施权;②原许可合同的许可方与被许可方在合同中或事后约定,双方各自对合同技术作出后续改进并取得专利权的,相互给予对方以实施权;③利益密切相关的企业为始终处于技术上的优势地位,对自己取得的专利权相互许可对方实施其专利。
G. 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到底归谁
首先看你抄属于什么发明。是不袭是职务发明。
1、如果不是职务发明。是你通过下班后,业余时间搞的研发,这当然属于你自己个人的。
2、是职务发明。那么相应的权利是归属于单位的,但是职务发明人、设计人仍享有下列权利:
一、职务专利的发明人、设计人有权在专利文件中写明自己是该专利的发明人、设计人;
二、职务发明人、设计人可获得必要的奖金和报酬;
H. 知识产权权益怎么分配
知识产权权益是按照以知识产权投资的比例进行分配。
知识回产权权答益情况
知识产权权益情况的说明一般包括专利说明和商标说明。
专利说明包括专利权的授予,专利申请权,专利权的无效宣告,专利权的终止,专利权的恢复,专利权的质押、保全及其解除,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的备案,专利实施的强制许可及专利权人姓名或名称、国籍、地址的变更。
商标说明包括商标(图样),商标注册号,商标注册人名义及地址,注册商标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项目及其类别,商标专用权的起止日期(有效期)。
I. 已经知识产权的收益如何作为共同财产分割
知识产权的收益能作为共同财产分割。但只有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知识产权的收益才能作为共同财产进行分割。一方婚前所得的知识产权的收益不得作为共同财产分割。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五条
男女双方可以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各自所有、共同所有或者部分各自所有、部分共同所有。约定应当采用书面形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适用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二条、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的规定。
第一千零八十七条
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第一千零六十二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下列财产,为夫妻的共同财产,归夫妻共同所有:
(一)工资、奖金、劳务报酬;
(二)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
(三)知识产权的收益;
(四)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但是本法第一千零六十三条第三项规定的除外;
(五)其他应当归共同所有的财产。
夫妻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
J. 产品设计书中的科技成果权益分配怎么写
本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成果管理及合作权益分配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各方经协商,形成如下原则:
1. 依托单位与合作单位在申请本项目之前各自所获得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均归各自所有,不因共同申请本项目而改变。
2.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方应对项目执行过程中产生的科技成果(发表论文、申请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等)按下列方式及时采取知识产权保护措施:
(1)根据项目任务分工,在各方的工作范围内独立完成的科技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各方独自所有。一方转让其专利申请权时,其他各方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2)因项目需要,各自向对方提供的未公开的、或在提供之前已告知不能向第三方提供的与本项目相关的技术资料、数据等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各自所有或合法拥有的任何计算机程序、代码、算法、公式、过程、观念、图表、照片、制图、设计、产品、样品、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无论是否获得专利)、技术秘密、版权、商标、产品研发计划、预测、策略、规范、实际或潜在商业活动的信息、客户与供应商名单、财务事项、市场营销计划等技术、商务上的信息等。未经提供方同意,不得提供给第三方。
(3)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由各方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及其形成的知识产权归各方共有。一方转让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其他各方有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一方声明放弃其共有的专利申请权的,可以由另一方单独申请或者由其他各方共同申请。合作各方中有一方不同意申请专利的,另一方或其他各方不得申请专利。
(4)由各方共同完成的技术秘密成果,各方均有独立使用的权利。未经其他各方同意,任何一方不得向第三方转让技术秘密。
(5)共同完成的科技成果的精神权利,如身份权、依法取得荣誉称号、奖章、奖励证书和奖金等荣誉权归完成方共有。
(6)各方对共有科技成果实施许可、转让专利技术、非专利技术而获得的经济收益由各方共享。收益共享方式应在行为实施前另行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