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院“民事调解书”能否约定以不动产物权直接抵付给债权人,并约定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
可约定债权人享有优先受偿权,但不能约定以不动产物权直接抵付给债权人,因这回违反了答《物权法》关于抵押的规定,而法院调解必须是合法的。
《物权法》第一百七十九条规定“为担保债务的履行,债务人或者第三人不转移财产的占有,将该财产抵押给债权人的,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债权人有权就该财产优先受偿。”、第一百八十六条规定“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届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㈡ 高永昆诉任战峰、王晓钦物权保护纠纷一案民事调解书
1、案情介绍
郑州市大学北路52号院2号楼附24号房屋系集资房,为原告高永昆和房管所的共有财产。2001年3月,原告将该房屋借给闫金合使用。2004年,闫金合将该房屋交给其内弟王恒管理。后王恒以18000元的价格将该房屋卖给本案被告任战峰、王晓钦夫妻。原告认为被告居住该房屋侵害其合法权益,并向法院提起诉讼。
2、法律分析
集资房系公有房屋,在分析其所有权时应参照《城市公有房屋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3、判决结果
在本案审理过程中,经法院主持调解,双方当事人自愿达成如下协议:
一、被告将郑州市大学北路52号院2号楼附24号房屋归还原告高永昆。
二、原告高永昆补偿被告任战峰、王晓钦18800元,房屋内家具等物品由被告搬走,防盗网留下,被告一月内腾空该房,原告查验房屋后当场向被告交付补偿款。
三、被告搬出前将水电、公有房屋租赁费(每月20元计算)等费用付清。
四、被告应保证房屋没有出租、转让等对房屋权利存在瑕疵的事项,被告保证房屋顶部不存在损坏现象,如果有以上问题,被告保证恢复原状。
五、双方当事人及第三人因此房屋不再产生任何纠纷。
六、诉讼费用100元,法院减半收取50元,由原告高永昆承担。
双方当事人一致同意本调解协议,自双方在调解协议上签字后即具有法律效力。
4、律师建议
(1)、对于涉及年代久远、关系错综复杂的房屋侵权案件,当事人双方应积极协商,在遵守现有法律的情况下,尽量照顾双方利益,以免使得矛盾激化,不利于案件处理。
(2)、对于社会上买卖二手房的双方,应积极核实房屋产权状况,在合同签订后应及时到房管局进行备案登记,以免产生法律纠纷。
㈢ 调解书是否直接导致物权变动
要区分是动产还是不动产。
动产,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力。
不动产,只提供物权变动的依据,不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因为不动产一般以变更登记为物权变动的必要手续。
㈣ 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以物抵债调解书是否具有发生物权变动效力的研究意见
最高法院对以物抵债的协议,现在有案例认定为自愿履行的性质。原告依据以物抵债协议起诉法院,法院不会支持以物抵债。
㈤ 以物抵债调解书是否具有发生物权变动的效力
肯定意见认为,此民事调解书能够引起不动产所有权的转移。理由是:(1)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民事调解书生效后即发生与民事判决书同样的效力。本案调解书的达成在前,查封行为在后,故此查封裁定效力不能对抗生效民事调解书的效力。(2)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规定:“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宋某某与魏某某在借贷纠纷一案中的民事调解书已经双方签收,即发生法律效力。因此,此签收之日应视为案涉房产物权已经发生了转移。
否定意见认为,此民事调解书不能直接引起不动产所有权的变动。理由:(1)民事调解协议是当事人意思自治的产物,其本质上属于协议的范畴,并不必然导致物权变动。(2)能够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文书应仅限于法院作出的形成判决,调解书并无形成判决的形成力。(3)以物抵债协议仅是双方的意思表示,其协议肉容也明确要办理过户登记手续,故其未办相应的登记过户手续,该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 二、研究意见及其理由 经慎重研究,对于“以物抵债”的民事调解书是否能够直接引起不动产权属变动问题,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认为,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的“人民法院的法律文书”应当包括判决书、裁定书和调解书。但是以物抵债调解书只是对当事人之间以物抵债协议的确认,其实质内容是债务人用以物抵债的方式来履行债务,并非对物权权属的变动。因此,不宜认定以物抵债调解书能够直接引起物权变动。
以物抵债调解书所涉及的物权变动问题 如上所述,依据物权法第二十八条的立法意旨,因人民法院的生效法律文书等引起的物权变动,是依据公法行为进行的变动,其本身已具有很强的公示性,能够满足物权变动对排他效力的要求,从而不必进行登记或者交付即可生效。同样,依照物权法第二十八条的文义,其重点在于强调说明物权变动的时间以法律文书生效时为准,而并非旨在规定所有的生效法律文书都能引起物权变动,对于能够引起物权变动的法律文书也要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作出判断。就调解书而言,首要必备的条件就是要具有直接发生物权变动的内容。但以物抵债调解书内容只是由物抵债,而物权变动仍要进行登记和交付,即此调解书并不具有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的内容。人民法院也仅是对当事人之间的以物抵债协议的内容是否合法作出判断,其公权力的介入仪体现在确认协议的合法性上,由于此调解协议并不具有直接导致物权变动的内容,也就不存在与登记或交付相同公示作用的问题。
鉴于民事调解书的本质在于对调解协议的确认,而以物抵债调解协议作为协议的一种,其本质属于债的范畴,此协议所产生的直接后果是一方当事人取得要求移转抵债物所有权的请求权,另一方当事人则负有移转此抵债物所有权的义务,即要将动产的抵债物进行交付,将不动产办理过户登记。这时创设物权仍要按照依法律行为导致物权变动的规则进行。在调解书生效后,仍要当事人持调解书办理交付和过户登记,抵债物方发生物权变动。负有履行义务一方的当事人未履行交付或登记过户的义务,另一方当事人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在本案中,如果魏某某不履行此抵债协议,宋某某即可向法院申请强制魏某某履行交付和办理过户登记的义务。但在双方当事人未办理相应的登记过户手续时,案涉房屋的所有权并未发生转移。
㈥ 民事调解书 是否具有确认物权的效力
法院做出的民事调解书有强制执行的效力,但没有确权的效力,案外人如果对标的物有异议,可以提执行异议之诉!
㈦ 法院确认之诉调解书写明物权归我
你们双方的协议不能妨碍债权人利益,银行的钱都没还得经过银行同意才能过户,通常就是得把钱还了或者你负责后面的还款
㈧ 物权法28条法律文书包括调解书吗
你好,当然包来括,不过自必须是生效的法院调解书。
第二十八条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
㈨ “以物抵债”的调解书能否引起物权变动
对该类民事案件的执行,有人认为,民事调解书是法律文书,依据《物权法》第二十八条的规定,物权发生了转移。但笔者对此持不同观点。
首先,在诉讼程序中,用以物抵债的方式达成调解协议存在诸多弊端。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调解必须双方自愿,且调解协议内容不得违反法律规定。当事人规避法律、手拉手到法院调解,在调解协议中用以物抵债的方式规避其他债权人行使权利,法官对该协议的合法性无法审查,又因民事调解书不具有公示的效果,其他债权人因不知情其权利有可能受到损害。此种协议的达成破坏了法律的公正性和民事调解书确定性。
其次,民事调解书并不必然导致物权变动的效力。民法是私法,保护的是私权利,对当事人民事权利的处分不加干预。民事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但并不产生对抗其他物权的效力,《物权法》第二十八条虽作出了因法院、仲裁委员会的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导致物权设立、变更、转让或者消灭的,自法律文书或者人民政府的征收决定等生效时发生效力的规定。但此条中的法律文书应做狭义理解。法院作出的法律文书包括判决、裁定、决定、调解书以及各种命令、通知等。并非所有的法律文书都可以引起物权变动。调解书虽与确定判决有同等效力,但就物权变动事项所作的调解,尚无与形成判决同一的形成力。不能直接引起物权变动。如果以物抵债的物权上存在第三人权利,以物抵债的民事调解书的强制力和确定性将受到挑战。
所以,可能影响第三人权利的民事调解书的执行,不能必然引起物权变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