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知识产权 > 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

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

发布时间:2020-12-29 04:42:43

知识产权领域的不正当竞争

天哪,这是论文高手啊,专业枪手吧~~~~

⑵ 我国相关立法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中规定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列举了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包括以下四种:
1、商品假冒行为。包括商品主体混同行为,表现为三种情形:(1)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2)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3)擅自使用他人的企业名称或者姓名,引人误认为是他人的商品。还包括商品虚假标示行为,也表现为三种情形:(1)在商品上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等质量标志;(2)伪造产地,对商品原产地、商品来源或出处进行虚假表示;(3)对商品质量做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
2、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的质量、制作成分、性能、用途、生产者、有效期限、产地等作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或引人误解的虚假宣传,导致用户和消费者误认的行为。广告的经营者在明知或者应知的情况下,代理、设计、制作、发布虚假广告。
3、侵犯商业秘密。是指以不正当手段,获取、披露、使用或允许他人使用权利人的商业秘密,给权利人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4、商业诽谤行为。是指经营者采取捏造、散步虚伪事实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进行诋毁、贬低,以削弱其竞争实力的行为。具体手段包括刊登对比性广告或声明性公告等,贬低竞争对手声誉;唆使或收买某些人,以客户或消费者名义进行投诉,败坏竞争对手声誉;通过商业会议或发布商业信息的方式,对竞争对手的质量进行诋毁等。

⑶ 为何制止不正当竞争属于知识产权的一个内容(答对给分)

1993年12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一部保护知识产权、维回护公平竞争和规范市场答秩序的重要法律。该法施行以来,人民法院审理了一大批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件,有效地保护了知名商品、商业秘密和商业信誉等知识产权,规范了市场秩序。

⑷ 知识产权领域不正当竞争有哪些表现

1、采取贿赂或变来相贿赂等手段推销商品源或采购商品,如采用各种形式的帐外回扣和奖金等方式推销商品或采购商品。
2、弄虚做假,进行商业欺诈。如假冒名牌商品、以次充好、虚假宣传、掺杂使假、从事虚假的有奖销售等非法营销。
3、搭售商品,将紧俏商品与滞销商品搭配销售等。
4、强买强卖,欺行霸市。如强迫交换对方接受不合理的交易条件,限制购买者的购买选择,用行政等手段限制商品流通等。
5、编造和散布有损于竞争者的商业信誉和产品信誉的不实信息,损害竞争者形象和利益。
6、侵犯其它经营者的商业秘密。
7、为排挤竞争对手而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倾销商品。
8、串通投标,有组织地抬高标价或压低标价,或者投标者和招标者相互勾结,以及排挤竞争对手的公平竞争。等等。

⑸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的关系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调整在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知识产权法是指因调整知识产权的归属、行使、管理和保护等活动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二者的联系:
(一)都是旨在维护市场经济充分竞争方面的法律
(二)都既有私法规范,也有公法规范;既有实体法规范,也有程序法规范。
(三)两法在商标权保护方面有交叉的部分。(反不正当竞争法的混淆行为其中一条是商标混淆,与商标法的混淆有相同的规定)

三、二者的区别:
(一)虽然都体现有公法和私法的性质,但反不正当竞争法体现的是国家对市场不当竞争的干预,因此属于经济法部门法;而知识产权法中的公法规范和程序法规范都是为确认和保护知识产权这一私权服务的,不占主导地位,因此属于民法部门法。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是以社会为本位,防止过度竞争对社会整体利益带来的损害。知识产权法是以个人为本位,防止他人对知识产权的合法权益进行侵害。
(三)反不正当竞争法仅由国内规范组成,而知识产权法有国内规范与国际条约组成。
(四)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适用程序不同。知识产权法有专门的机关,如商标委员会、专利委员会。
(五)知识产权法的技术性规范比较多,反不正当竞争法比较少技术性规范。

⑹ 公司涉及知识产权及不正当竞争方面的法律问题

乙公司在国外抄有外观和实用新袭型专利吗?如果有,那乙公司在那个国家是可以申请维权的,如果没有就比较麻烦了。如果有,建议乙公司在国内也要申请相应的专利,当然还要看具体情况。专利、商标都是按地域保护的,你要维护在当事国的利益就必须取得当事国的相应权利。
同时,你刚才说到,你们的产品是需要取得生产许可证的,那如果你们有相应的证据,完全可以向当地管辖机关举报丙公司的。
进一步可私信。

⑺ 知识产权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区别与联系

1、立法目的。
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反对经营者出于竞争的目的,违反市场交易中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通过不正当的手段攫取他人竞争优势的行为。因此,它首先保护的是受不正当竞争行为损害的善意经营者的利益,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反不正当竞争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是公平竞争。
反垄断法则是从维护市场的竞争性出发,目的是保证市场上有足够的竞争者,以便使交易对手和消费者在市场上有选择商品的权利。根据反垄断法的理论,只有当市场上出现了垄断或者垄断趋势的时候,政府方可干预市场,干预的目的是降低市场集中度,调整市场结构。因此,概括地说,反垄断法所追求的价值理念是自由竞争,目的是保障企业有自由参与市场竞争的权利,提高经济效率和消费者的社会福利。
2、规制对象。
反不正当竞争法主要是关注市场上企业间的相互竞争行为,目的是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
反垄断法关注的则是竞争者之间的协调行为,目的是防止市场上形成排除竞争或者严重限制竞争的局面。
因此,一个违反了反垄断法的行为,例如竞争者之间商定商品或者服务的价格,因为这个行为没有损害任何竞争者的利益,从而不会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
另一方面,不正当竞争的行为如假冒商标或假冒专利,这些行为因为不会影响市场竞争结构,不会减少市场上竞争者的数目,反垄断法也不会把它们视为是违法行为。
当然,反垄断法中也有一些关于企业市场行为的规范,特别是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规定,例如禁止这种企业实施搭售行为或者价格歧视行为等。然而,反垄断法制止这些行为不是出于这些行为不公平或者不正当(当然这些行为是不公平或者不正当的),而是因为这些行为会加强行为人已经取得的市场支配地位,从而恶化市场上的竞争条件。因此,反垄断法关于企业市场行为的规则只是针对那些拥有市场支配地位的大企业。

⑻ 请懂知识产权、专利权、商业秘密保护和反不正当竞争的专业人士帮忙解答,专业律师优先解答,谢谢!

您好!我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也曾参与过移动互联网的创业,所以很能理解版的想法和初衷,目权前我国并没有行之有效的商业秘密保护措施,在此我仅提供一些我的建议:1.在与投资人进行商谈项目的时候,首先可以找专业人士写一份商业秘密保护的合同书,让对方签署;必要的时候可以将谈话内容采用录音的方式录下来,即在发生纠纷的时候,录音和合同可以作为证据使用;2.对设计的网站和构思请专业的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评估,找出可以申请专利的要点,一般网站类多数可以采用模块的方式进行撰写,可以申请方法类专利,或者特定的一些技术也可以申请专利;3.对网站的名字,Logo等可以申请商标进行保护;4.将作出的网站或系统,申请版权登记,即保护你的样式设计和源代码。

⑼ 请高手解释一下知识产权法中关于“商业机密”“其他智慧成果”“制止不正当竞争”三个问题。谢谢!

商业机密(Trade Secrecy),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 它属于任何形式与种类之金融,商业,科学,技术,经济,或工程方面的资讯,其中包括专利权,计划书,出版物,程序设计,配方,密码等。它可能是有形的或无形的资讯,可以由多种设备或文档或经验组成,或其储存及收集的方式均可以被视为商业机密。 它存在于拥有者的主观定义而并非实际的元素组合,也并非所有的组合元素需要保密。 商业保密法实质上提供了与排他性权利(例如专利权和著作权)保护法不同的保护,它的主要保护范围在于保护商业机密,反间谍行为,和反不公平竞争行为。 作为商业机密的两个重要前提是:必须证明资讯所有人已经提交保密申请并该信息具有商业价值或潜在的商业价值,第二是申请者已经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来防止信息的泄露,收购和未经同意的使用。 不同的国际组织对商业机密的定义也不相同,例如TRIPS对其定义为:a) 非实体或装置的配置和组装部件,通常理解为在一定环境下可能容易理解的处理一定问题的信息;b)具有商业价值;c)有合理的预防措施来保障在合法情况下对其信息的保护。

⑽ 什么是不正当竞争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有哪些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拢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这里所说的经营者是指从事商品经营或者营利性服务的法人、其他组织和个人。
与知识产权有关的反不正当竞争行为主要有三种
一、商业假冒行为
是指经营者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故意在自己生产、经营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上做与他人之商业标记相同或者相似的商业标记,使其生产、经营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与被假冒之经营者的商品或者服务混同,或者明示或暗示自己生产、经营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务与被假冒之经营存在某种联系,欺骗消费者,误导消费者购买。
包括商业主体混同行为,商品虚假标识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对商业假冒行为做了规定。
二、虚假宣传行为
虚假宣传行为,是指经营者利用广告或其他方法对商品做与实际情况不服的虚假宣传,导致用户和消费者误认的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9条对虚假宣传行为做了明确规定。
三、商业诽谤行为
指经营者采用捏造、散布虚假事实等不正当手段,对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信誉进行诋毁、贬低,以削弱其竞争实力的行为。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4条对商业诽谤行为做了明确规定。

阅读全文

与权利人滥用知识产权的不正当竞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商标注册网先咨政岳知识产权放心 浏览:658
公众号版权投诉材料 浏览:841
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的好处 浏览:727
油汀发明 浏览:216
论文转让网 浏览:282
通州门面转让最新消息 浏览:165
第二届紫金知识产权国际峰会 浏览:4
2010年4月自考知识产权法答案 浏览:259
3系马年限量版价格 浏览:952
快餐店转让协议 浏览:407
小萝莉和猴神大叔版权 浏览:290
产权年限到期后怎么办 浏览:83
铜川58同城转让 浏览:477
著作权使用许可范本 浏览:846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浏览:414
火石创造笔试题 浏览:545
河南医院转让 浏览:798
工商局法制工作总结 浏览:359
贝伦斯发明 浏览:242
马鞍山汇通大厦地址 浏览: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