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东岳 人体哲理与现代医疗批判视频 国学大体有吗
人体哲理与现代医疗批判视频网上是没有,你可以参考《人类的没落》一书,建议买书,因为这本书网上电子版的只有前半部分,后半部分就是人体哲理的内容,而且比前半部分要多。国学大体的内容网上的《国学堂》《。。原初素质。。精要》《梦入华胥》这几部讲的很清楚了。
㈡ 王东岳的水平高吗客观的评价,他到底是个怎样人
东岳老师学贯中西,博古通今,语言用词精到准确,是近现代以来少有的传统型师尊。他的理论愚而没有学懂,但其师表风范令愚起敬。为贤为圣由后人评说,我辈少辜惘论吧。
应该说,学院派面对王东岳,除了羞愧自叹不如外,根本就达不到人家的高度和造意。王东岳的哲科成就,可以让愚昧、贪婪的人惊心动魄。
如果以韩俞的师说传道授业解惑也来评价.王东岳先生在中国历上完全拥有他的一席之地。
王东岳先生客观讲是有一定水平的。切不说其观点正确与否(观点本身无对错)起码有自己的观点。我虽对其所谓"递弱代尝"理论不敢苟同,但围绕这个理论博引东西古今可见是有一定文化素养!我们可以对他的观点和"学说"进行发表意见,但不应对一个学者之见解进行人身功击。
从不同角度、不同看法去评说会给中华民族文化进步起到丰富发展的作用。我认为,王东岳先生是一个学者毫无疑问的。
㈢ 怎么没有专业的学者出来骂王东岳像这样的人都那么大年龄了,就没一点自尊心吗
首先你要有一颗宽容的谦虚的心,为什么没有人骂他:
1.他是集多学科知识横向联系,以最佳记忆,加以总结,那个专家要像他一样,读那么多的书,记忆力那么好,再把书中的东西融会贯通,做以研究,发现了他的漏洞才能提出质疑,目前你发现这个专家了吗?
2.专家只是研究某一专业的专家,还要看他有没有思想,有思想的专家太少,一旦专家有思想,就要去考证前面的学说,论点,来巩固发扬光大旧学说,或提出新的观点,还要能基本站得住脚,
3.王东岳老师他的新词汇,你可以忽略,有些观点只能是假说,他不是说了吗欢迎来推翻,但他自己给的定论有点过早,只能定义为假说,但您要看到我上面说的,他在读书,各学科的知识,横向联系,考证精神,和他的思想,以及对他的思想的系统,全面的论述,出版,这才是你需要学习的
㈣ 为何有些不喜欢王东岳的学说这个人怎么样他的学说有逻辑吗
我刚开始听到他说人类迁徙的过程的时候,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然后听到他讲金刚经和道德经的时候,觉得他说的错误百出,后来我明白了,我觉得他说的很有道理,是因为他讲的那部分东西我根本就不理解,根本就没有了解那方面的有关知识。
我觉得他讲的金刚经和道德经错误百出是因为我真的去研究和学习过, 现在很多国人觉得他讲的知识很对很合自己胃口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很多国人本身对国学就是一知半解,就是字面上的理解并没有深入的,去研究和学习, 如果深入仔细的去研究过金刚经和佛法中的四圣谛还有道德经的话,然后去对照王东岳讲的佛教,还有道教的知识,然后你就会发现他讲的内容很多都是为了新颖而新颖,完全就是标新立异错误百出,那么为什么没有很多专家学者站出来指出他的错误,说他的学说是歪理邪说呢?
王东岳说的,大多数人不见得不知道。只是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者昌,逆者亡。自然规律不允许人类开倒车,万物要发展,有利必有弊。王东岳说得越对,讨厌他的人越多。人类不知真相还好,一旦知道真相,因为对未来的恐惧,就会变本加厉。反正地球会灭亡,还不如更放肆一些。就像人知道自己得了癌症一样,还管什么忌讳?
首先要肯定东岳老师是抛弃了世俗的饱学之士,比那些大多数所谓的专家强太多;另外就是东岳老师的理论以及学术观点新颖独特,尚不为人接受,还须理解以及时间证明;再者,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希望能有更多的东岳老师出现,盼望引领一代思想科学诸子百家争鸣一样的时代来临,为中华民族复兴必不可少的,发与华夏中国的哲科先进文化崛起。
㈤ 学界如何评价王东岳
如下:
王东岳算不上学者,就其所谓的理论,显然符合民哲的标准。
王东岳出现在大众的视野范围之内,是罗振宇的功劳,当然这和哲学无关,更和真理无关。
所谓的民哲,即民间哲学家,他们基本上没有受过什么样的专业训练,却总有与之不相称的雄心壮志,不可否认的是他们天生的具有一种执着精神,且不可避免的显示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外在表象。
其实对王东岳的及其所谓的理论在知乎上已经有不少答案,但我们很难理解像王东岳这样不学无术的人会被称作哲学家,娱乐大众和哗众取宠显然不是一个搞哲学的人应有的品质。
学界虽然有许多有名的论战,但他们的展开总是围绕某一个具体的观点而展开,在大多数时候,他们都是默默无闻的享受思考带来的乐趣,从中沉淀以变化气质。
王东岳本人的执着已经有所爆料,少年时代的哲学梦以及自费印了三本的《物演通论》,但这并不能全面的概论王东岳,民哲的特点在本质上是依靠独立思考以颠覆共同知识。
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对个人智力的自信,他们从来不甚关注学院派的研究,在这些民哲看来,学院派只是官方或者保守的代称,因此,他们也自创词汇,翻看王东岳的书,到处是这些没有划定边界,更没有严格定义的新词汇,这一点显而易见。
就王东岳的理论而言,并不能说这个理论本身是错误的。但这个理论本身和哲学并没有什么关系。古往今来的哲学家,总是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不管是自然哲学,精神哲学还是社会哲学,不管哪种哲学都需要几十年的的研究,才能在这个领域内有发言权。
而他们之所以被称为不同的哲学,有不同的方法论与专用词汇,各个领域内都有经典作家,要将不同的类型体现呈现在一个系统中,显然需要一个万能的方法论,而这实际上不可能。
王东岳号称成功糅合了三者,完全是一个狂妄的半瓶醋,学界一直呼喊打通中西马,而实际的情况是搞西哲的看不上马哲,搞中哲的看不上西哲,不要问我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中国。
而《通论》中的并不少见,尤其是对存在的讨论,本质上还没有超越2400年前的巴门尼德,更别说对海德格尔的存在的理解,而关于存在的讨论,显然是西方哲学的核心。
而在王东岳的《通论》中,也是由存在开端,这样,《通论》就被罗振宇以及其教徒当做是一本哲学大作,即使看不懂,所以才是大作,如果能看懂,这显然不符合王东岳的哲学家身份了。
除了这些错误之外,王东岳的《通论》就是一堆没有来源的材料,与其称其为哲学著作,不如称之为宇宙论、生物学之科普,显然,没有这么难读的科普。但就王东岳最后的结论而言,似乎并没有什么不足之处,但这和哲学并没有什么关系。
世间万物从创生到灭亡,都有一个过程,会经历初期的发生,繁荣,衰败,灭亡,在王东岳这个上亿年的时间跨度中,像人类这样短暂的生命根本不值一提。
而对我们而言,几十年的人生经历都是一个一个的细节构成,人的生命对于宇宙的漫长历史而言,根本毫无意义可言,而人的一生基本上就是眨眼间的功夫,而一眨眼的功夫却是我们的一生。
正因为这个时间跨度太大,才会有人恍然大悟的认为王东岳本人掌握了最终真理,实际上,他只是在描述了一个事物的发展过程,万物都有生灭,就像人都有生死一样,在最初的原因和最后的结果上,这是不可改变的规律,而从生到死的过程,就是经历繁荣以及其衰败的过程。
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物生必蒙,故受之以需。王东岳的迭代递偿就是这个意思,就像王东岳小时候只要吃饱饭就不会哭,长大后光吃饱饭还不行,还要娶媳妇一样。
并没有什么新鲜感,而那些将此学说惊为神人语的信奉者,他们忽略了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东西,他们过去不在意地球是不是圆的,尽管他们知道地球是圆的。
最后王东岳告诉他们地球是圆的,还说,你看,我用你们的日常生活证明了地球是圆的,尽管最初我们打算给北方去,但我们应该向南边走,你最终还是会回到原点,所以,地球是圆的。
至此应该明白了,王东岳想说的其实是世间万物最终都会灭亡,就像我们都会死一样,宇宙的死亡与诞生我们都不可能想象,因为我们要早死,我们为死而生,在上亿年的时间跨度中,人类很不幸,生命没有意义!
假如你生病了,你愿意找一个自称是神医的人看病,还是会去医院?你肯定会选择去医院,因为你有脑子。身体有病,可以去医院,如果思想生病了,又该去哪里医治呢?
最后说一句,知乎上有好多喜欢声称自己观点中立的人,他们答题的数目都多的惊人,涉及范围之广,堪比达芬奇、莱布尼茨,我想说你们都是王东岳么?
㈥ 你赞同独立学者王东岳的假说吗为什么
中国人讲眼见为实,强调务实思维。而王东岳老师说,我们的感知系统是为了“求存”,而不是“求真”设定的,我们看到的世界都是假象,所以务实思维很可怕,它让我们受限于感官的有限性。只有务虚,才让人类不断扩大自己生存的时空范畴,这种说法怎么说呢?就好比一个认识的世界,被人家颠覆的感觉,对我们来说生存就是工作干活养活自己,可能连最基本的生活需求都达不到,根本想不到这些,可能我俗吧。真的,这些大师学者,真的他们考虑的东西真是不是平常人所能理解接受的吧,或许这就是人家是学者大师的原因吧,我们只是个普通人,所以这个假说,对我来说有点接受不了。
㈦ 历史上的王东岳究竟是个不入流民科,还是真正的哲学大师
大家对王东岳颇有争议,有人认为他是个不入流民科,有的人认为他是真正的哲学大师,其实说实话这个人还是有些真才实学的,但也不至于被民间传的那么邪乎。
你觉得王东岳究竟是个不入流民科,还是真正的哲学大师呢?
㈧ 为什么有些人不喜欢王东岳的学说
人人对宇宙的认知不同,想要统一人的认知得通过讲理,使别人和你产生道理上的心里共鸣,才可以叫统一,统时又是百人共鸣,千人共鸣,万人共鸣,就又得使万个万人小组之间重新产生共鸣。王东岳的理论只是个万人共鸣,他还得使其它万人小组之间产生共鸣,其它万人小组在没有和你达到共鸣之前就是现在的状况,有人赞同,有人反对,有人喜欢,有人不喜欢。
㈨ 为什么王东岳是错误的他错在哪
王东岳大火的原因,是因为他的哲学理论。他自己独创的思想,没有经过学派的专业化的学习,所以哲学理论是被引起很大的争议。有一些哲学理论是学术界的人不认同的,因为它偏离了正确的科学轨道,他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所以他的理论思想,是存在偏差的。那么王东岳到底错在哪里呢?首先是到的很多理论知识都是错误的,其次他在个人做事方面也有很大的错误。
王东岳在他爆红之后一直存在争议中,人们很喜欢听他讲座,因为他强大的文化积累。但是学术界的学者并不能够接受,主要是因为他的理论知识存在一些错误性。他做错的原因在于他有一些人知识并没有去求证,就传授给别人,这是为人师表不可以犯的错误。
㈩ 如何看待王东岳的讲的血管支架论
不知道是谁从哪截取了这位王东岳“学者”演讲的一段视频放到朋友圈上, 貌似蛮多人开始转发,然后我爸又转来给我看,但我并不愿意完全接受这位王东岳“学者”(以后简称“学者”)的观念。我坚持认为这个视频只是通过一段“科普”加上一点点人们因心里对目前医疗情况的怀疑而激起的共鸣便熬成了这锅汤。
抛开“学者”是个怎样的人,不管别人对他在哲学方面的见解有何褒贬,我只想简简单单分析朋友圈里这个视频中说的内容。为了省去大家看视频的时间也为了方便分析视频内容,于是我花半个小时一句一句地听了这个五分钟视频的所有内容并码到电脑上:
而且小医院还不去,全挤到大医院去,寻求尽可能强大的医疗干预。但是大家要知道,医疗干预是非常危险的,现代医疗系统请你记住,它是一个商业系统。医疗系统是商业系统,你不能责怪它,你也是商业系统中的一员,你干任何事都得挣钱,你怎么能要求医院和医生不挣钱呢?难道让他们全饿死?但是商业系统它的目标就会发生偏移。所以大病你到医院寻求大治,信息又不对称,你可能受到某种你意识不到的严重伤害。我举一个例子:现在有一种治疗冠心病的方式,叫心脏支架手术。就是冠状动脉狭窄了——所谓冠状动脉就是营养心肌的营养心脏的血管——冠状动脉狭窄,你轻微有一点心脏不适,你就跑医院去了。你到医院去医生给你做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让你自己看。你躺在床上,屏幕就摆在你眼前。(医生)告诉你:你看,你这个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你一听了得,百分之七十五都阻塞了。然后他说下支架,你连床都下不去,他就开始给你塞支架了,而且一塞塞得很多,尽可能多塞。因为一个支架的成本两三百,卖给你是两三万。大家要知道我们所有人,从四岁开始血管就逐步硬化,到你五六十岁没有人不是血管硬化,没有人不出现血管局部狭窄。血管内膜是非常光滑的,大家知道血液是一个液体流态,但是血液又随时可以变成固态,比如你受伤了,血液在这个地方凝固,从液态变成固态,阻挡血流,阻挡失血,为什么?因为血液中有一套凝血机制,分十二步,正反馈循环,快速把液态血液变成固态的血液凝块。它的这个变化有一个要求,就是血管壁光滑度遭到破坏,比如受伤,血流到这个地方立即碰撞,于是血小板释放因子,血液十二环因子一层一层运转,立即让血液凝固,因此血管壁光滑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血管壁的光滑本身受到损伤,血液立即会发生凝固态反应。请想想你下一个支架——异物进去,人工做的再光滑也不可能有血管内皮的那个光滑程度,何况它还是个异物,免疫系统会对它产生排异反应,所以它会造成非常大的危险。所以一旦下支架,正常情况下,大约有百分之十五的人会发生排异反应,从而造成这一支血管完全报废。就算你不在这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人群中,你终生服药,服抗凝剂,也就是让血液的凝固过程被干扰。你终生得服这个药,否则非常危险。而你要知道你从四岁就开始血管硬化。古人三十九岁玩完了,所以感觉不到这个东西。今天你把命折腾得老长,所有人都逃不掉。由于它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老化过程,所以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的,下游脏器和肌肉也不会发生缺血和缺氧。它要进展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九十你才开始逐步出现症状;而它要进展到这一步大约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后才会进展到那一步。而你不懂这一点,75%他就已经把你吓慌了,然后支架就放进去。本来你这个支架可以放二十年以后再放,你提前二十年钱交给医院了,麻烦留给自己了。所以看病,大病不大治,尽量取保守疗法,尽量对医疗介入保持警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
很容易看出,整个视频的中心观点就如两句粗体所标,总结起来为:大病不大治而应采取保守疗法,否则你可能受到某种你意识不到的严重伤害。接着,“学者”以“心脏支架手术”的事例进行了举例论证。整体逻辑是:因为医疗系统属于商业系统,所以医院和医生的目标不仅有救死扶伤还有赚钱,那么我们在面对大病时应尽量舍医疗干预、医疗介入,取保守疗法。
“学者”非常谨慎且娴熟地在表明观点的关键语句中用“尽量”“尽可能”“可能”等词汇,让人一看觉得他说的十分有道理。
正文:我查了一下资料,并做出如下讨论
1.冠状动脉狭窄百分之七十五和血管硬化:
知网的网络是这样这样解释冠状动脉狭窄的:
图片来自中国知网网络《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那百分之七十五这个数值又算什么呢?
按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 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决定患者是否行介入治疗。CAG(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狭窄程度在40%-70%或者50%-70%的病变属于冠状动脉临界病变,那么冠状动脉狭窄百分之七十五已经属于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造影还必然会低估病变的狭窄程度。
管腔狭窄的程度可用四级表示,Ⅰ级:管腔狭窄在25%以下;Ⅱ级:管 腔狭窄在26~50%;Ⅲ级:管腔狭窄在51~75%;Ⅳ级: 管腔狭窄在75%以上。
图片来自《冠状动脉临界病变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图片来自中国知网网络《冠状动脉造影与临床》在《临床执业医师手册》中:
由此可见,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经检查冠脉管腔狭窄75%后已经可以确诊心绞痛了。
好了,面对于这样的冠状动脉病变,“学者”是这样说的:
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的,下游脏器和肌肉也不会发生缺血和缺氧。它要进展到百分之八十、百分之八十五、百分之九十你才开始逐步出现症状;而它要进展到这一步大约需要二十年、三十年、甚至三十年以后才会进展到那一步。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冠状动脉狭窄从而引起心肌问题于是发展为了冠心病。冠心病又分为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个大分类。“学者”没说事例中的人是哪种情况。
于是我继续分别在(循证医学相关方法说明的2018年3月1日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和中国药师协会组成指南修订联合委员会,经3次联合会议讨论后最终确定了指南修订的总体原则及新指南拟回答的核心问题的)《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上查了这两种情况的下属分型:
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下分三类代表病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下分三类代表病种咦,看起来“学者”所说的好像是《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第2版)》中的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下分的隐匿型冠心病。
那就再看看《临床执业医师手册》中是怎么说的:
好嘛,那要真的是隐匿性心脏病该怎么办呢?《临床执业医师手册》中大致写了防治措施:
隐匿型冠心病平时没有什么症状,但容易迅速转化成其他类型的冠心病或者发生心肌梗死、猝死,所以需要接受药物治疗或介入治疗,具体治疗方案总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吧;可绝不是能拖个二三十年、等到狭窄百分之八九十才逐步有症状的疾病。
“学者”还说过:
而你要知道你从四岁就开始血管硬化。古人三十九岁玩完了,所以感觉不到这个东西。今天你把命折腾得老长,所有人都逃不掉。由于它是一个漫长的自然老化过程,所以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绝大多数人是没有任何症状和感觉的……
“从四岁就开始血管硬化”,我不知道这个“四岁”是从哪来的,但随着年龄增长出现老化的现象——退行性病变是真的有:
对于血管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有人是这么说的:
随着年龄变大,血管硬化是对的,也是正常的老化现象,如果没有任何症状可以不用治疗,但,老化现象是“所有人都逃不掉”,因这种老化现象而患病(冠心病)并不是“所有人都逃不掉”,“学者”在模糊之中悄悄建立起了等式:老化现象=生病,显然它是不成立的。自己的生活习惯也会影响老化的快慢,你生活习惯好保持得好那么老化十分之慢你也不会有什么症状;如果到了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的地步并且已经感到不适、需要去医院就诊,那这就不叫“没有任何症状”,需要接受治疗,
不应被引导出“反正早晚都要老,横竖都是病,狭窄百分之七十五算什么,治与不治没区别,只要没大事,能拖就拖”的想法来
2.抗凝剂和支架:
(1)什么是凝血反应?“学者”在视频里是这么说的:
血管内膜是非常光滑的,大家知道血液是一个液体流态,但是血液又随时可以变成固态,比如你受伤了,血液在这个地方凝固,从液态变成固态,阻挡血流,阻挡失血,为什么?因为血液中有一套凝血机制,分十二步,正反馈循环,快速把液态血液变成固态的血液凝块。它的这个变化有一个要求,就是血管壁光滑度遭到破坏,比如受伤,血流到这个地方立即碰撞,于是血小板释放因子,血液十二环因子一层一层运转,立即让血液凝固……
总结起来就是:“因为血管壁光滑度遭到破坏,所以血液凝固”
中国知网网络里是这么解释的:
嗯,是血管壁破裂导致凝血。但又貌似可以理解为“学者”只是将“血管壁破裂”这个概念用“血管壁不光滑”的通俗方式表达出来,于是接着往下查资料:
(2)那么冠心病需要用到“抗凝药物”吗?临床情况比较复杂,还是凑合看《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上的说法吧:
冠心病用药分为改善缺血减轻症状的药物、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用于冠心病的相关中成药三大类,而抗血小板药物、抗凝药物被分为冠心病用药中的预防心肌梗死、改善预后的药物。
(3)那为什么要服用“抗凝药物”呢?
视频里是这么说的:
血管内膜是非常光滑的,大家知道血液是一个液体流态,但是血液又随时可以变成固态,比如你受伤了,血液在这个地方凝固,从液态变成固态,阻挡血流,阻挡失血,为什么?因为血液中有一套凝血机制,分十二步,正反馈循环,快速把液态血液变成固态的血液凝块。它的这个变化有一个要求,就是血管壁光滑度遭到破坏,比如受伤,血流到这个地方立即碰撞,于是血小板释放因子,血液十二环因子一层一层运转,立即让血液凝固,因此血管壁光滑是非常重要的,一旦血管壁的光滑本身受到损伤,血液立即会发生凝固态反应。请想想你下一个支架——异物进去,人工做的再光滑也不可能有血管内皮的那个光滑程度,何况它还是个异物,免疫系统会对它产生排异反应,所以它会造成非常大的危险。所以一旦下支架,正常情况下,大约有百分之十五的人会发生排异反应,从而造成这一支血管完全报废。就算你不在这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人群中,你终生服药,服抗凝剂,也就是让血液的凝固过程被干扰。
总结起来是:“因为支架不够光滑会导致血液就会凝固,所以需要服用抗凝剂”;但貌似事实并不支持他的说法:
首先我们先了解一下血栓是什么:
心脏或血管内发生血液凝结形成血块为血栓。
关于血栓形成的原因、条件,不同的书籍各有解释:
《临床药物大典》对血栓形成的解释《新编老年学词典》里写得更加清楚:
可见血栓的形成作为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动态变化过程,形成条件包括但不仅仅是心血管壁的损伤,和“学者”所说的“……它的这个变化有一个要求,就是血管壁光滑度遭到破坏,……,一旦血管壁的光滑本身受到损伤,血液立即会发生凝固态反应……”不能划等号吧,但“学者”因此牵扯到的“抗凝药物”“抗凝剂”又与血栓脱不开关系。
我们需要预防血栓在血管内发生堵塞栓塞,于是我们就用到了抗血栓药:
其中有抗血小板药、抗凝药:
对于抗血小板药,《现代医学辞典》是这么解释的:
《临床用药便携指南》里列出了几种抗血小板药,我们来看它们的适应证:
对于抗凝血药,《心脏病学词典》是这么解释的:
抗凝药在抗凝血疗法中的使用要求也是比较严格的,岂是会随便让人“吃一辈子”:
“学者”说的抗凝剂其实指的应该是抗栓药物,服用这些药物是为了减小血栓的形成和动脉栓塞发生的可能,减低心肌再梗死、猝死的概率。或者说血栓有动脉硬化导致凝血、血小板活化聚集都可能形成血栓,为了避免血栓堵塞血管管腔、引起局部血液循环障碍,需要服用药物。
简单点,这些药物主要是为了预防血管内血栓形成,跟支架光不光滑没直接联系
于是我猜“学者”将抗凝剂和支架联系起来可能想说的其实是支架内再狭窄(in-stent restenosis,ISR):
支架植入后对血管壁的直接损伤等情况会导致支架内再狭窄,搭了支架后还可能发生支架内血栓,确实需要吃抗凝药、抗血小板药来防治支架内再狭窄、支架内血栓,但不像“学者”所说,这和支架本身光不光滑没关系;
至于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概率,在这里我想引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上海市心血管病研究所的葛均波、杨巍两位在2006年写的《冠状动脉内支架内再狭窄的机制认识及防治》一文中的内容:
近20年间,经过广大科学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再狭窄的防治取得一个又一个成绩,冠心病介入治疗早期单纯球囊扩张的再狭窄发生率为50%,金属裸支架应用使再狭窄率下降20%~30%,药物洗脱支架应用使再狭窄率进一步下降到5%~10%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再狭窄率会进一步下降,局部血栓形成减少,使众多的患者受益。
所以“学者”口中的数据我不知道是哪里来的。
(4)需要服用“抗凝药物”多久时间呢?
回顾一下视频内容:
就算你不在这百分之十到百分之十五的人群中,你终生服药,服抗凝剂,也就是让血液的凝固过程被干扰。你终生得服这个药,否则非常危险。
让我们回归《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
还记得冠心病分为慢性心肌缺血综合征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两个大分类吗?《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里分别给出了治疗策略:
首先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治疗: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的治疗(其中:PCI(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为“冠心病介入治疗”所采用的一类方法的总称)
其中关于的抗栓治疗方案有:
然后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其中关于的抗栓治疗方案有:
这里再放大以便看清:处理策略中无论是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CABG(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还是单纯药物治疗,都要吃A(阿司匹林)、C(氯吡格雷)、P(普拉格雷)、T(替格瑞洛)这些抗凝抗栓药物,短则至少一个月多则至少一年
最后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原则:
其中关于的抗栓治疗方案有:
咦?这里出现了“应终生服用阿司匹林”,《现代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断与治疗》里也有:
阿司匹林大家熟悉吧?
《临床常用药物》里对阿司匹林的描述《全科医生药物手册》里对阿司匹林的描述《实用药物手册》里对阿司匹林的描述但请注意阿司匹林的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是抗血小板药物,不是抗凝药物,跟“人工做的再光滑也不可能有血管内皮的那个光滑程度”没有关系。
《冠心病合理用药指南》在“冠心病常用药物用药小结”下分的“冠心病二级预防常用药物”中有一段对阿司匹林的描述:
《医药康复指南》中写了阿司匹林对治疗心血管疾病方面的贡献:
冠心病的治疗本应是长期持续的,服药是为了对抗血栓,并不是因为支架植入才需要长期服药的,即便是没有支架植入,治疗冠心病也需要长期吃药并坚持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
但不可否认的是,患者采用介入治疗后在围术期要额外吃一段时间的抗凝药物:
(5)具体什么情况下要搭支架呢?
让我们先回忆一下“学者”口中的医生是怎么做的:
你到医院去医生给你做造影——冠状动脉造影,让你自己看。你躺在床上,屏幕就摆在你眼前。(医生)告诉你:你看,你这个血管狭窄百分之七十五。你一听了得,百分之七十五都阻塞了。然后他说下支架,你连床都下不去,他就开始给你塞支架了,而且一塞塞得很多,尽可能多塞。
根据中国知网提供的《冠心病》中有明确地讨论:
“学者”举例中的医生首先给做造影并没有错误,果然发现了患者冠脉管腔狭窄的问题;然后需不需搭支架的问题只能留给大家自己评判了:
如果说抛开剂量谈毒性是耍流氓,那么撇开个人具体状况谈治疗方案可以说是脱裤子裸奔
(6)搭支架会引起排异反应吗?
看看“学者”怎么说的:
一旦下支架,正常情况下,大约有百分之十五的人会发生排异反应,从而造成这一支血管完全报废。
排异反应是器官移植里的概念吧……喵?喵?喵?要说支架是一个器官那我也没办法╭(╯^╰)╮
不过……突然报废一支血管也太狠了吧,“学者”是个狼人了
(7)搭支架有哪些并发症呢?
既然算是“大治”,必然有风险。《微创高血压外科》中讨论了一些PCI的并发症,其中与视频内容有联系的有支架内血栓:
(8)搭支架和药物治疗哪个好?
在《冠心病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学》中也提及了这个问题:
每个人情况不同,针对于不同情况,搭支架和药物治疗各有利弊。每个人也有选择接受何种治疗方式的权利。
“学者”真的是挺能说的,先将凝血的原因是血管壁破裂换成“血管壁光滑度”的概念,再把“不够光滑”的帽子扣在支架头上,于是乎支架就背上了“终生服用抗凝剂”之罪魁祸首的锅。“学者”又从搭支架的后果中选取了支架内再狭窄这个点进行放大,且说冠状动脉狭窄75%的隐匿型心脏病进行介入治疗是没事找事,最终将矛头指向那些医院和医生,由此完成举例论证。
当然,我不是临床专业的学生,我只能找到这些理论资料供大家自己辨别对错,临床上面临的情况十分复杂,医生也不可能仅仅靠翻阅手册和指南给人治病。“是否介入治疗”这个问题落实到每个人身上情况各异,人生而不同总不能一概而论吧?
3.医院和医生:视频中关于医院和医生的描述有这些:
现代医疗系统请你记住,它是一个商业系统但是商业系统它的目标就会发生偏移信息又不对称你轻微有一点心脏不适,你就跑医院去了他说下支架,你连床都下不去,他就开始给你塞支架了,而且一塞塞得很多,尽可能多塞一个支架的成本两三百,卖给你是两三万而你不懂这一点,75%他就已经把你吓慌了,然后支架就放进去你提前二十年钱交给医院了,麻烦留给自己了
把这些短句从视频中多带带拎出来之后,能明显感到一些“仇医”或者“疑医”的情绪在里面:从医院角度来说,因为现代医疗系统是商业系统,所以它想赚钱,比如它会通过“信息不对称”欺负你们不懂医学来吓唬你做手术赚钱;从患者角度来说,是患者因“信息不对称”被区区75%吓慌了然后乖乖交给了医院钱。
这样的言语让我想到了格林德沃是如何煽动别人成为他的教徒的。
别的我不说,一个支架成本是多少我也不知道,但支架植入费用难道不是包括了血压监测、心电图监测、X线透视机器等医院固定设备,各部门医生手术费,支架及其建立输送轨道的辅助材料(导引导管、导引钢丝、球囊)的费用和抗凝剂、麻醉药等药物的费用吗?就这么一句“支架成本两三百、卖你两三万”是不是忽略了其他人、物所创造的价值?是不是一种为达自己说话的目的而故意遮蔽的不负责任的说法呢?
4.最后,
在这段视频里的“学者”真是个机灵鬼,机智地将中心观点表达成“大病采取保守疗法”,这里把大病理解为危及生命的疾病,把保守疗法理解为低风险且效果稳定的治疗方法,乍一看确实没啥毛病,毕竟这也算是他个人对医疗的独到见解。“乱搭支架”的现象可能有或者出现过,但他在表述这个“心脏支架手术”的例子时还是留下了不少漏洞,不难看出他为了更好地论证而故意忽略或遮蔽了一些事实。仔细推敲他的逻辑“因为医疗系统属于商业系统,所以医院和医生的目标不仅有救死扶伤还有赚钱,那么我们在面对大病时应尽量舍医疗干预、医疗介入,取保守疗法”,和因为觉得医院想赚我钱所以能不让他从我身上赚到就不让他赚的心理可以产生高度共鸣。这样的说法就很容易让没了解过的人深信不疑。
最难辨别的便是真与假交织、纠缠的语言,最难反驳的便是不绝对的、不完全肯定或否认的说法,
视频是整篇一起听的,文章是全文一起看的,总不能说他的中心观点好像有些道理,那他所有的说法、所有的论证过程都是对的吧?
假如有人写了一篇文章,其中的一段是想赞美《三国演义》中关羽身上的品质,于是写道“关羽讲义气、重情义。比如为了帮他的被绿的兄弟贾宝玉报仇,他拿上自己的金箍棒与西门庆大战三百回合后杀死了那对奸夫淫妇。”然后该如何评论这段话呢?有人只读了第一句话,觉得很有道理,也能从这段话中了解到关羽有“义”的品质,没毛病;但倘若让我谈感受:关羽讲义气、重情义这是没错的,但举的例子也错得太离谱了吧,①首先一定要给举的这个例子扣分,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②接着发现这个作者以前学过四大名著,居然还能写出这种例子,可见写文章前都没有做足功课,也没有要对自己写的东西负责的样子,对作者的印象减分,③最后再来思考一下为什么作者会这样写,如果说不知道这例子是错的吧,那应该只是纯粹想说明关羽的品质,如果说知道这个例子是错的还这么写,那他到底图什么呢?
“学者”的视频就是将对的和错的或者不完全的给弄一起混淆视听,所以我不会说他说的完全没道理。但如果是要说医疗系统的问题,多给那些正处于或者能影响医疗系统的人探讨一下不好吗?偏偏“学者”视频的观众是老百姓,就想问现在“要反复斟酌医生的话,手术治疗应谨慎选择”之类的观念不都很普遍了吗,为什么“学者”还要变着法来强调这个问题?像这样在大家耳旁重复“商业”和“医疗”挂钩,除了会挑拨医生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外,对社会还有什么益处呢?更少人被医生“骗”走钱吗?还是说能靠大家一起推翻医院制度重塑“理想的”医疗体制呢?不,他一哲学家肯定不会想得这么简单。
回答提问:如何看待王东岳的讲的血管支架论?
“血管支架论”的正确与否我不敢妄加评判,不知道整个讲座说点什么所以也不好评论;但视频中的“血管支架例”存在明显漏洞,只能希望以后少些看过该视频的人拿王东岳的“血管支架例”来说明医疗系统抱有商业目的的问题。
从“学者”身上说,他不是什么济世菩萨,他搞这样的讲座是有目的的,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他也是商业系统中的一员,既然是商业系统那他的目标就会发生偏移,他讲的让人觉得很有道理、有共鸣,他就能收获粉丝,那么接下来他会有什么“商业”动作就不得而知了。
在观众角度看,在讲座中有所收获才最重要,能从这个视频里汲取到什么也因人而异,反正我看着视频后,感觉去他的糟粕后除了“面对大病选择动手术时要谨慎”之外其它什么都没得到。不小心码完这些字后就更后悔了,这视频,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