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欧贸易关系
中美贸易不平衡问题随着中美贸易的迅速发展在不断地扩大,并已引起了美国高层的广泛关注。本文就美中贸易逆差产生的原因:统计方法、转口贸易、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对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中美双方应理性看待,相互理解,共同推动双边贸易发展。2005年引起世界广泛关注的中美纺织品贸易硝烟刚刚散尽,经历了短暂的平静之后,由于美国商务部于2006年2月10日对外贸易统计报告的出炉,一石激起千重浪,又使刚刚平静的中美贸易关系,泛起新的波澜。按美方统计,2005年美国对外贸易赤字总额为7258亿美元,其中,对华贸易赤字达到了创纪录的2016亿美元。仅就一个中国与其构成的贸易赤字就达到了逆差总额度的将近1/3。这一结果的推出,使得双方刚刚舒展的神经重新紧绷了起来。美国贸易代表波特曼甚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表示:“尽管美国对华出口连续3年保持了增长,但就目前来看,双边贸易关系为两国提供的机会仍然‘不公平’,造成这种差异的部分原因是:中国未能信守某些承诺,包括知识产权执法不力,对国内某些产业政府提供了一定的保护和扶持,以及不履行某些开放市场的承诺等”。并进一步声称:“中国在与世界的接触中获得了收益,但是,为了保持经济和政治上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中国必须为解决过去4年来,全球迅速增长过程中出现的全球不平衡承担自己的责任”。虽然波特曼的这一番话未必完全正确,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高层对美中贸易逆差过大的极度焦虑。面对中美经贸快速发展,贸易摩擦有可能再度升温的紧张局势,进入2006年2月以来,两国高层互访频繁,并就一些影响中美经贸关系的重大贸易问题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中美同意在商贸联委会框架下成立中美高科技与战略贸易工作组;启动并加强了知识产权合作机制;签署了《食品安全和动植物卫生谅解备忘录》……。2006年4月11日随访的中国企业代表团就美国13个州、14个城市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贸易投资促进活动,签署采购合同或协议108项,总金额超过了162亿美元。这一切都能显示出中国政府为扭转中美贸易失衡所表示的诚意。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自然资源、市场资金、技术以及市场等各方面都有着很强的互补性,致使20多年来中美贸易持续增长。目前,美国是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六大进口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地。2006年以来,中美贸易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势头。据我海关资料显示,仅1-5月份,中美贸易额已达到了973.7亿美元,同比增长25.4%。其中中国对美出口738.2亿美元,同比增长26.6%,进口235.5亿美元,同比增长21.8%。中美顺差达到了502亿美元,同比增长29.O%。截至2006年5月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到了50289个,合同内资金额共计l163.2亿美元。同时,中国在美国兴办的贸易型和非贸易型公司也呈增长趋势,截至2006年3月底中国在美直接投资达7.92亿美元。随着两国经贸合作的不断深入,双边经贸关系中出现一些暂时的不和谐和摩擦也是难免的,甚至可以说是正常的。为开创中美经贸合作的新局面,双方首先应本着互惠互利的原则,就当前双方贸易不平衡产生的原因,客观、公正地进行分析,以求共同推动中美经贸持续、快速、健康发展。造成中美贸易不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两国统计方法上的差异,也有双方贸易方式、贸易结构、贸易政策等方面的差异,此外还有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全球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导致新的国际分工出现等多种原因。一、双方统计标准不一致造成统计结果不一致(一)进出口产品统计数字对美贸易逆差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美国对华贸易出现逆差以来,中美就双边对外贸易不平衡问题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且争论至今。按中国海关统计数字显示,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达到了2116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1629亿美元,从美国进口487亿美元。但是按照美方的统计数字却显示,2005年中美贸易总额为2853亿美元,其中,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为2434亿美元,自美国的进口为418亿美元。再如中国海关统计,美国于1993年首次出现对华贸易逆差,金额为62.76亿美元,到2005年达到了1142亿美元,是1993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的18倍。而美方统计,美国从1983年就开始出现了3亿美元的逆差,到2004年猛增至1620亿美元,到2005年又突破了2000亿美元,达到了创纪录的2016亿美元。并且认为是首次出现贸易逆差的1983年的672倍。 http://www.ddcei.gov.cn/html/2007060515554715415.html还有
Ⅱ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释放了哪些信号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向世界释放出三重信号:协定的签署是推动中欧经贸关系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协定的签署表明中欧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以及协定的签署还将推动整个世界范围内对地理标志的认可和重视。
一、协定的签署是推动中欧经贸关系高质量发展的有力举措。
这很直观地反映了即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中欧经贸方面的合作也在持续推进,而非陷入停滞阶段。协定对于双方有关产品进入对方市场、提升知名度等方面将提供有力保障,使之更有利于获得对方消费者的认可。
此外,地理标志还被证明对生产者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即获得更高、更稳定的出口收入。根据欧盟委员会此前发布的一项研究,具有受保护名称的产品售价平均是未认证同类产品的2倍,即受保护产品享有更高的销售溢价。比如说,葡萄酒溢价率为2.85,烈酒溢价率为2.52,农产品和食品的溢价率为1.5。
二、协定的签署表明中欧在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地理标志,又称原产地标志,是表明产品产地来源的重要标志,属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其特定质量、信誉等主要由当地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
协定将有助于保护中欧双方产品的知识产权,特别是对涉及地理和人文价值等方面形成有力保护。与此同时,这充分彰显了中国推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以及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坚定决心。
三、协定的签署还将推动整个世界范围内对地理标志的认可和重视。
崔洪建表示,美欧此前在自贸谈判中就在地理标志问题谈判上遇到了很大障碍。而在中欧地理标志协定谈判过程中,美国也施加了干扰和影响。
但最终中欧双方就此达成一致,表明中欧合作有不受第三方扰动的定力。基于双方在该协定谈判中积累的诸多经验,将为中欧在接下来合作推进WTO改革、双边投资协定谈判等方面提供有益借鉴和信心。
(2)中欧知识产权第三期招聘扩展阅读: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签署
9月14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同欧盟轮值主席国德国总理默克尔、欧洲理事会主席米歇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共同举行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其中,中欧双方宣布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下称“协定”)引发广泛关注。这个谈判历时8年的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双边协定,也是近年来中欧之间首个重大贸易协定,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该协定包括十四条和七个附录,主要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规则和地理标志互认清单等内容,具有保护数量多、保护种类丰富、保护待遇高等亮点。
协定纳入双方共550个地理标志(各275个),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比如说中国的绍兴酒、六安瓜片、安溪铁观音、贺兰山东麓葡萄酒,欧洲的香槟、巴伐利亚啤酒、帕尔玛火腿、马吉那山脉橄榄油等。值得注意的是,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宣纸、蜀锦等中国特色地理标志也被首次纳入协定。
Ⅲ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有多重要
《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双边协定,也是近年来中欧之间首个重大贸易协定,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9月14日,中欧领导人共同举行了视频会晤。会上宣布,将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欧洲联盟地理标志保护与合作协定》。该协定于2011年启动谈判,历时8年。2019年底,双方宣布结束谈判。
人民网评论指出,该协定是中国对外商签的第一个全面、高水平的地理标志双边协定,也是近年来中欧之间首个重大贸易协定,对深化中欧经贸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此前曾对媒体表示,《中欧地理标志协定》的签署将向世界释放出三重信号。
第一,中欧经贸关系将继续高质发展。
第二,协定的签署还表明中欧在知识产权合作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
第三,协定的签署还将推动整个世界范围内对地理标志的重视。
(3)中欧知识产权第三期招聘扩展阅读
500余个地标榜上有名
此次达成的协定将确保来自中欧的各100个地理标志在对方市场上得到保护。其中包括:中国的郫县豆瓣酱、安吉白茶、盘锦大米、安丘大姜等,也包括欧洲的卡瓦酒、香槟、费塔乳酪,爱尔兰威士忌,慕尼黑啤酒,意大利熏火腿、普罗旺斯酒等。
该协定将于2021年初生效。生效4年后,范围还将扩大,届时将新增双方各175个地理标志。
协定包括十四条和七个附录,主要规定了地理标志保护规则和地理标志互认清单等内容。协定纳入双方共550个地理标志(各275个),涉及酒类、茶叶、农产品、食品等。
Ⅳ 知识产权演讲稿
知识产权演讲稿
各位朋友:
今天新闻发布会的主要内容有二:一是通报我国法院2005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本情况;二是通报我国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要措施。
一、我国法院2005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本情况。
2005年,在最高法院监督指导下,全国地方各级法院普遍加强了对侵犯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工作,充分发挥了法院的刑事、民事和行政审判的职能作用,依法及时受理涉及知识产权的诉求,努力提高案件的审判质量和办案的效率,依法及时严惩了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依法加重了侵权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从而全面加强了我国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力度,促进了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推动了我国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全社会自觉尊重和依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意识普遍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环境和社会环境都有了进一步的改善。
(一)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刑事司法保护
2005年,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充分发挥刑事审判职能作用,及时受理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案件,依法严厉惩打击了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犯罪活动,切实加大了我国对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力度。
去年,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受理和审结的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犯罪的案件大幅度上升。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案件3567件,同比上升28.36%。其中,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24件,上升35.40%;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1117件,上升16.48%;非法经营犯罪案件1926件,上升34.40%。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共审结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的犯罪案件3529件,同比上升28.28%。
去年,在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审结的涉及知识产权犯罪的案件中,作出有罪判决和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都有较大幅度的上升。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共判处5336人,上升30.66%。其中,有罪判决5319人,占99.68%;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2963人,占55.53%,上升23.90%。在已经审结的案件中,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505件,生效判决人数741人;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案件1121件,生效判决人数1942人;非法经营犯罪案件1903件,生效判决人数2653人。
(二)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民事司法保护
2005 年,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充分发挥民事审判职能作用,依法及时受理各类涉及知识产权的诉求,并且努力提高案件的审判质量和办案效率,通过严格依法判令侵权人和违约方承担赔偿等民事责任、依法对侵权人予以民事制裁、依法采取诉前禁令等诉讼措施,加强了对权利人和非违约方的司法救济,进一步加大了对知识产权民事司法保护的力度。
去年,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受理和审结的涉及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案件大幅度上升。共受理包括不正当竞争在内的一审、二审和再审的知识产权案件16583件,同比上升20.66%;审结16453件,同比上升29.60%。新收一审案件13424件,上升26%。其中,著作权案件6096件,上升42.96%;专利权案件2947件,上升15.61%;商标权案件1782件,上升34.49%;不正当竞争案件1303件,下降2.10%;技术合同案件636件,上升0.95%;植物新品种权案件156件,下降10.26%;其他知识产权案件504件,上升31.59%。审结一审案件13393件,上升38.04%,结案诉讼标的总金额26.12亿元,案均19.5万元。新收二审案件3114件,上升2.40%;审结3016件,上升3.04%。新收再审案件45件,审结44件。
去年受理的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在知识产权民事案件中,侵权和权属案件比例较高,占2005年新收一审案件的89.02%。二是此类案件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上海等经济文化发达地区。2005年,这六省市受理的此类一审案件占全国的65.38%。三是调解结案率较高,各级法院在审理涉及知识产权的民事纠纷案件中,普遍注重并加强了诉讼调解工作,经过调解达成协议或者作撤诉处理的一审案件7247件,占一审结案总数的54.%。四是法院裁判确定的赔偿数额有所提高,适用赔偿办法确定赔偿额的案件明显增加,并在一些案件中依法适用了最高法定赔偿额,加重了知识产权侵权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二、法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要措施
2005年以来,最高法院和地方各级法院认真履行审判职责,采取各种可行的措施,切实加强了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全面提升了我国法院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水平。这些措施主要有:
(一)配合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建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大要案督办制度。2005年5月,最高法院发出《关于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积极参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法院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作为重点,坚决、及时地依法从严惩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同时,要充分发挥法院民商事审判的职能作用,严格侵权人的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制裁侵犯知识产权的民事违法行为;在民事诉讼过程中发现涉嫌经济犯罪的,要及时将嫌疑线索、材料移送有关公安机关或检察机关查处。最近,最高法院又发出《关于加强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审判工作的通知》,再次重申各级法院将与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建立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大要案督办制度,对破获的大要案逐件进行登记、跟踪、督促,以使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受到应得的惩罚和制裁,坚决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活动。
(二)加强司法解释工作,不断完善我国知识产权的诉讼制度。最高法院根据知识产权审判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依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加强了对涉及知识产权审判相关法律适用的司法解释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知识产权的诉讼制度,全面提升了我国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水平。2005年10月,最高法院会同最高人民检察院共同发布了《关于办理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涉及录音录像制品有关问题的批复》,进一步明确了涉及录音录像制品的知识产权犯罪行为的定罪量刑标准,加强了对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的力度。另外,最高法院针对知识产权民事审判中存在的一些较为突出的法律适用问题,在深入调研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草拟了涉及不正当竞争、植物新品种侵权、知识产权权利冲突、音乐电视等问题的4个司法解释稿,并于2005年11月上网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目前,征求意见的工作已经结束,最高法院正在组织力量对有关修改意见进行汇总和整理,并根据这些意见和建议对上述司法解释稿进行修改完善,争取尽快公布实施。
(三)依法采取诉讼措施,防止权利人损失的扩大。全国地方各级法院高度重视并依法适用诉前临时措施和诉中财产保全、先予执行等诉讼措施,及时制止侵权行为,以有效防止权利人损失的扩大。据统计,自三部主要知识产权法律修订以来至2005年10月,全国地方法院共受理诉前禁令案件301件,审结299件,在申请人坚持申请的案件中,实际裁定支持率达到88.06%;共受理诉前证据保全案件470件,审结445件,在申请人坚持申请的案件中,实际裁定支持率达到95.02%;共受理诉前财产保全案件147件,审结142件,在申请人坚持申请的案件中,实际裁定支持率达到96.64%。
(四)认真履行司法复审职能,依法加强对知识产权行政行为的监督。全国地方各级法院认真履行对涉及专利、商标等授权案件和知识产权行政执法案件的司法复审职能,依法保护了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进一步促进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2005年,全国地方各级法院新收一审知识产权行政案件575件,同比上升9.32%;审结576件,同比上升4.92%。其中,新收专利案件335件,下降11.14%;商标案件209件,上升48.23%;著作权案件31件,上升287.50%。在专利和商标行政案件中,主要是以专利复审委员会和商标评审委员会为被告的案件。
(五)依法认定驰名商标,加强对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全国地方各级法院依法加强了对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切实保护了中外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按照个案认定、被动认定和根据案件需要认定的原则,至2005年10月,全国地方各级法院共认定了72件驰名商标。其中,2005年1-10月认定的42件中,9件驰名商标的权利人是外国人。这次新闻发布会,我们已经将这72件驰名商标的案件情况提供给了各位记者朋友。
(六)及时调整受诉法院,合理配置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资源。为及时依法受理权利人的诉讼请求,提高对知识产权案件的审判效率,最高法院根据各地法院受理知识产权案件的实际情况,去年以来又指定了福建泉州、浙江金华、江苏南通和湖南株洲4个中级法院作为专利纠纷案件的一审法院;指定甘肃酒泉、武威、张掖3个中级法院作为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的一审法院。截至目前,全国具有专利、植物新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一审案件管辖权的中级法院分别达到52个、37个和43个。最高法院还批准了一些大城市的部分基层法院受理除专利、植物新品种和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案件以外的第一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截至2005年底,全国共有15个基层法院取得了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最高法院对受理知识产权法院所做出的这些调整,优化了我国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资源的配置,对提高案件的质量和办案效率,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都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
(七)强化专业培训,努力提高整体业务水平。2005年,最高法院在国家法官学院举办了两期知识产权审判培训班,共有250名地方法院专门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法官接受了培训;许多高级法院也举办了类似的培训班或专题研讨班,到目前为止全国的知识产权法官普遍受到了一次轮训。通过培训,全国各级法院知识产权法官的法律水平和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水平都有了明显的提高。2006年,最高法院还将采取多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法官的培训力度。今年3月21日,最高法院刑事第二审判庭将在厦门与欧盟合作举办—“中欧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研讨会暨高层论坛”。这些培训和研讨,对提高知识产权法官的业务素质,促进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的提高,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八)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努力推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的完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和完善知识产权保护的执法体制和工作机制。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研究改善国家知识产权执法体制的问题。最高法院也正在开展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机制的完善”为题的专项调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以实现方便当事人诉讼和法院审理、优化审判资源配置、简化救济程序、保证执法统一为目标,提出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组织基础和理顺程序运作机制的科学对策,并将努力推动调研成果的转化和实施。
(九)积极采取各种可行措施,进一步增强我国法院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透明度。最近,最高法院下发了《关于做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上网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有条件的高级法院逐步实现辖区内知识产权案件的生效裁判文书上网公开,进一步增加我国法院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透明度;同时,也向社会进行知识产权法制的宣传,以提高全社会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今天,我在这里向我们各位记者朋友宣布:最高人民法院中国法院网知识产权裁判文书专栏今天正式开通,欢迎我们各位记者朋友和社会各界人士登陆访问。去年,最高法院公布了知识产权保护的十个典型案例,近期还将再公布十个有关保护产权的典型案例,以向社会全面反映我国法院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基本情况。同时,我们还将利用多种渠道积极引导舆论,营造有利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司法环境和社会环境。最高法院还决定,最高法院民事第三审判庭和地方相关法院专门负责审理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审判庭,可以同时使用“知识产权审判庭”的称谓。
借此机会,我还要向大家通报一个重要的消息,最高法院和地方高级法院将建立完善新闻发言人制度,最高法院新闻发言人将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向社会发布最高法院工作的重大部署,并回答社会关注的一些重要问题,进一步体现我国的司法透明度。
各位记者朋友:我国法院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职能作用,依法平等保护中外知识产权人的合法权益,切实履行我国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义务,全面提升我国法院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水平,以促进我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促进我国统一开放、诚实信用、公平竞争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谢谢大家。
Ⅳ 求中欧贸易摩擦及其政治影响论文提纲和资料链接
给你一个参考提纲
中欧贸易摩擦研究及其政治影响分析
[中文摘要]
尽管加入WTO已有好几年,但中国外贸却屡屡陷入国际贸易纠纷的困境。以贸易保护主义为基本原则、以贸易抵制为实质的中欧贸易摩擦使得中欧经贸关系乃至政治关系受到了不小的影响。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当今全球化的大趋势和经济中心力量多极化之间的矛盾,即各极内部经济一体化的压力客观上促成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张力。在政治经济竞争空间日益缩小的情况下中欧政治地理位置上的相关性日益增强。传统的政治经济潜在发展空间已经不能满足世界各国的需求了。传统意义上的地缘政治已经失去了其意义,即原来意义上的不具有地理相关性的各个大国在即将来临的战略竞争中,已经在政治经济军事的各个领域展开了深层次的接触,即相互之间具备了非传统意义上的地缘政治关系,中欧之间也不例外。竞争空间的日益缩小使得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下中欧之间的“共赢合作”局面逐渐走向一种近似“零和博弈”的局面。
在这样的情况下,正确分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适时把握国际贸易形势,充分运用我国在市场、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上的竞争优势,保持中欧贸易发展的强劲势头,促进中欧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稳固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中欧贸易摩擦的几种主要形式,以中欧战略合...
[英文摘要]
Since
it's
enter
into
WTO
in
2001,
China
has
always
been
trapped
in
troubles
of
foreign
trade
disputes.
With
the
foreign-trade
boycott
as
its
substance,
Sino-EU
trade
friction
rooted
in
trade
protectionism
has
already
played
a
bad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ino-EU
relations
both
in
economic
and
political
areas.
To
a
certain
extent,
Sino-EU
trade
friction
reflects
the
conflicts
between
two
trends:
the
general
trend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multi-polarization
trend
in
those
big
economic
blocs.
That
mea...
中欧贸易摩擦研究及其政治影响分析
中文摘要
7-9
英文摘要
9-10
第一章
绪论
11-15
一、问题提出及研究意义
1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1-14
(一)
贸易摩擦的界定
11-12
(二)
贸易摩擦研究角度
12-13
(三)
中欧贸易摩擦研究现状
13-14
三、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
14-15
第二章
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内容
15-26
一、中欧贸易现状
15-18
(一)
中欧贸易关系发展过程回顾
15-17
(二)
中欧现阶段贸易总体情况
17
(三)
中欧贸易摩擦总体情况
17-18
二、中欧贸易摩擦的主要形式及其成因
18-26
(一)
中欧反倾销贸易摩擦
18-21
(二)
中欧技术性贸易摩擦
21-22
(三)
中欧知识产权贸易摩擦
22-24
(四)
中欧保障措施贸易摩擦
24-26
第三章
中欧贸易摩擦的政治分析
26-38
一、中欧贸易关系的成因
26-28
(一)
政治经济学理论依据
26-27
(二)
中欧贸易关系形成的现实依据
27-28
二、中欧贸易摩擦形成的原因
28-32
(一)
理念渊源——贸易保护主义
28-30
(二)
中欧贸易摩擦成因中的贸易保护主义因素
30-32
三、中欧贸易摩擦的政治实质
32-34
(一)
现代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中欧地缘政治关系的形成
32-33
(二)
制度磨合——国家间认同
33-34
四、正常的经贸关系对中欧双方的意义和影响
34-38
(一)
正常的经贸关系对双方政治意义
34-36
(二)
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地位问题
36
(三)
对华军售解禁问题
36-38
第四章
中国应对中欧贸易摩擦的政治性建议
38-44
一、积极参与贸易谈判规则的制定
38-39
二、维持中欧贸易规模,保持竞争优势
39-40
三、制定战略贸易政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40-41
四、把握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建立高度的政治互信关系
41-44
致谢
44-45
参考文献
45-47
Ⅵ 管卫东被告啦,有谁知道详情
2009年11月23日,博森与美国研究生入学管理委员会(Graate Management Admission Committee,以下简称GMAC)就“GMAT试题侵权”一案,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的调解下,双方已达成和解。
另据主审法官表示,这是自1992年中国加入《伯尔尼公约》以来,中美之间众多知识产权纠纷中原被告双方未进入正式诉讼程序即达成和解的首个案例。
相关专题:博森大讲堂走进校园系列活动专题
一方是美国享誉全球的考试主管机构,另一方是中国名不见经传的培训机构,按常理来说,本应站在“你考试、我培训”这一利益链条上下游的双方因何而起知识产权官司,最终却又因何而和?此事还得从当事人双方说起。
和解双方
对于中国普通公众来说,GMAC可能是一个很陌生的英文字母组合,但是一说起由他所主办的GMAT考试,却会影响到全球所有想进全球顶尖商学院读MBA和其他商科硕士项目的申请者。截至09年,GMAT考试已被全球1500所商学院和1800个工商管理学习项目采用为入学考试,这几其中不仅有哈佛、沃顿、斯坦福、瑞士IMD、法国INSEAD、英国LBS、LSE、牛津、剑桥等欧美顶级商学院,也有中欧、长江、北大国际等今年来享誉盛名的国内著名商学院,甚至复旦大学管理学院、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这些体制内商学院也相继宣布针对GMAT高分考生的特别奖学金项目。也就是说,对于包括哈佛、沃顿、斯坦福在内的全球超过1500多所商学院和1800个MBA和其他商科学习项目来说,GMAC更像是他们的守护人;而对于有志于申请全球顶级商学院MBA和其他商科学习项目的几十万考生来说,GMAT成绩已成为全球各大商学院(包括中国的中欧、长江、北大国际等独立商学院)MBA项目评估申请人是否具备在工商管理方面继续深造学习资格的主要标准,参加GMAC所主管的GMAT考试并获取700+的高分,就相当于拿到了全球顶级商学院的“金色敲门砖”。并且,GMAT分数的高低还直接决定着申请者获取奖学金额度的高低。
而GMAC与博森交叉的原点正是GMAT考试。
作为一家专注于GMAT、托福、SAT、LSAT等出国语言考试培训的后起之秀,08年之前,博森的名字几乎没有在具有公众影响力的媒体上出现过,更不像他的老对手新东方那样为公众所熟知。即使在出国考试培训圈内,博森的知名度也远不如博森的创始人、原新东方GMAT/LSAT开山讲师管卫东的声名来的响亮。09年博森逐步在广大GMAT考生中声名鹊起的原因是05-07年经由博森培训后获得GMAT700+的高分考生,逐步留学到美国各大顶级商学院,据一项留美商科研究生调查显示,每年全美前20名商学院只录取约200多名中国MBA学生,但是按照GMAC公布的官方数据显示,08年中国有11287人/次参加GMAT考试,按照博森提供的数据显示,08年有70多名博森GMAT学员拿到美国排名前20商学院的OFFER,也就是说在美国顶级商学院就读的每三个中国学生中就有一人出自博森。由于GMAC并没有在中国设办事处,也没有代理机构,所以在中国并不知名的博森,却因为这些在美国名校就读的中国高分考生引起了GMAC的注意:他们将自己GMAT考试时的考题进行回忆并在网络上将所有套题以他们的老师管卫东的名字简称“GWD”进行分享,进而被各大门户网络、备考论坛上的GMAT考生奉为“秘籍”、“真题”而疯狂流传,而GMAC正是依“GWD”这三个字母在网络上搜到了管卫东这个始作俑者,进而找到了博森这个中国GMAT培训界的“隐形大户”。
和解背后
因为GMAT考试的高含金量,GMAC规定全球统一的考试报名费高达250美元,折合人民币为2025元。由于该项考试规定考生可多次重复考试,且GMAC按照考生多次考试中的最高分数向考生申请的商学院发送成绩单,但是考试报名费也按照报名次数重复收取。因此,参加GMAT考试的成本负担绝对不小,尤其是对于为了获取理想分数而多次重复参加考试的中国考生来说所需承担的考试费用更为高昂。还是以2008年中国(不包括港、澳、台)共有11287人/次参加此项考试来计算,GMAC每年仅从中国获取的考试费收入就高达上千万元,而这还不包括延迟考试申请费、考试资料费等其他收入。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申请商学院的人数呈现爆发式增长,与07年相比08年的中国考生总考次增长率达到了超记录的47%。对于GMAC来说,中国实实在在是个大市场。尤其是中国这个全球报考人数增长最快、重复参加考试考生人数最多的市场,GMAC一直予以重点关注。7年前,ETS(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曾联手GMAC与新东方第一次过招,以新东方“未经同意,大量复制、出版和发行自己享有著作权和商标权的GMAT、TOEFL、GRE考试试题”、侵犯了其著作权和商标权为由,将新东方告上了中国的法庭。新东方最终赔偿ETS和GMAC经济损失及诉讼支出总计人民币374万元。作为新东方GMAT、LSAT培训的创始人及开山讲师,管卫东7年前曾见证了新东方与GMAC的恩恩怨怨。
七年之后,事过境迁。在美国,GMAT考试的出题机构由GMAC从ETS手中取回,转交给了ACT,在中国,当年新东方GMAT的开山讲师管卫东自立门户,并将GMAT培训模式由单一的面授课复合成FMA教学体系,培训费远超新东方3000元左右的定价,高达6800元/人。也正是由于GMAC允许考生多次重复考试这一策略,且GMAT是按照一个时间段采用同一种题库的方法,成为原被告双方诉讼过程中唯一的争议点:GMAC据此认为正是因为“GWD”套题的流传造就了博森培训的高分传奇;博森则坚持认为“GWD”流传已经是一种网络上的群体行为,每一个考生都可以很方便地从相关网站上获取GWD套题的内容用于自己的考前培训,但获取700+高分的考生比例还是只有7%左右,并没有绝对变化。所以博森独特的FMA教学体系才是帮助考生获取高分的利器:GMAT作为商学院的入学考试,与其他美国通行的研究生类考试GRE不同,GMAT更确切的是一种商业思维考试,把考生放到一种接近于真实的商业决策思维情景下进行选择的测试。而博森的FMA教学体系通过短短四天的面授帮助考生快速建立起能够理解GMAT考试的总纲性思维体系。进而推荐考生采用大量的“远程模考”题进行模拟机考,同时安排管卫东、英吉这两位业内名师每周固定的时间给考生们就考试难点进行即时答疑,所以博森坚持自己胜在教育思维,胜在培训模式。由于这一教学体系帮助考生大大缩短了备考的时间和减少了考试的次数。因此也影响到GMAC从GMAT上获取重复考试收费的利益才是起诉博森的核心诉因。在GMAC致法院的厚达2米的起诉材料上,所有在网上流传的GMAT考题被通称为“GWD”的同时,参与分享GMAT考试内容和解题思路的考生同时也都被称为“GWDers”。起诉书指向的核心内容正是“GWD”套题内容侵权和“GWDers”行为侵权。最终,这一次诉讼,作为GMAT考试的版权人GMAC不仅越过了GMAT考试代理人ACT,更没有指向新东方,而是将矛头直指博森,其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与03年ETS起诉新东方一案当事人双方口水大战的一幕相比,本案更具戏剧性的一幕是,作为被告的博森高层在法院首次聆讯时就痛快承认了侵权责任,但表示侵权更是出于无奈,原因是当时即使现在在中国境内也没有直接获取GMAT备考资料的官方渠道,广大考生进行考题回忆并作为课堂资料确实是出于无奈,并一再诚恳表达愿意和解,这一立场几乎引起其诉讼代理人的错愕和严谨建言,更出乎原告意料,被告尊重知识产权、知错认错的诚意成为这起跨国知识产权纠纷达成和解的直接原因。
(本文来源:网易 )
Ⅶ 周林的个人经历
(1958.9—)笔名铁樯,河南永城人。擅长中国画、艺术法研究。法学硕士。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出版《美术家著作权保护》、《艺术法实用手册》等专著,翻译出版《艺术法概要》。曾讲有《版权法》等课程。
1989年在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获得法学硕士学位,2002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法学博士学位。1989-1994年在国家版权局工作,主持《著作权》杂志的编辑,并参与有关著作权法的立法工作。1994年周林调入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专门从事知识产权研究,曾担任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副主任(1996-2000)、中国社科院法学所知识产权研究室副主任(2001-2010)。其间,应邀担任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1995-1996),主审及参与审理了近30起知识产权案件。
1994年起担任中国版权协会理事,自1998年起担任国际法学会文化遗产法律委员会委员, 2003年起担任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域名争议解决中心仲裁员。周林还应邀担任同济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兼职教授,讲授知识产权法、艺术法和信息法,并曾应邀赴日本东京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德国明斯特大学和萨尔大学主持研讨会及发表演讲。
承担或者参与的研究项目主要有:中国版权史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997年);版权集体管理立法研究(日本江草基金会资助项目,1996年);中国知识产权民事案件的审理与裁判研究(中欧知识产权合作项目,2002年);传统知识法律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中国社会科学院资助项目,2008年);目前,正在进行的研究课题是“信息社会的知识财产”(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资助项目)。
Ⅷ 地理标志的法律制度
自我国1980年加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年加入《巴黎公约》后,我局积极参与国际地理标志法律的制定、交流活动,每年参加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员国大会及“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及地理标志法律常设委员会”会议,代表我国政府发表有关地理标志注册与保护的意见,在国际知识产权领域主张我国的权利与利益。
2000年在中美商标与版权有关问题研讨会上,我局商标局与美国专利商标局就《TRIPS协议》中关于地理标志的保护标准等问题进行交流。
2001年在我国与墨西哥入世谈判中,我局代表我国承诺将根据我国法律保护墨西哥龙舌兰酒地理标志产品。
2004年我局与欧盟实施了中欧知识产权合作S2项目(商标和地理标志),并举办了该项目下的地理标志国际研讨会。
2005年5月,我局与澳大利亚联合举办了“中澳地理标志研讨会”项目。
2005年11月,我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举办了“战略性利用商标促进经济暨农村发展地区研讨会”,交流利用农产品商品商标及地理标志促进农村发展的经验,同时,举办了我国地理标志工作成果展览。
2005年12月,我局与泰国商务部签署了《中泰地理标志活动专项行动计划》。
2006年5月,我局与美国专利商标局联合举办了“中美地理标志保护研讨会”。
2007年6月,我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世界地理标志大会”,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特使卢比奥出席大会并致辞。会议期间,还举办了我国地理标志工作成果展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为,此次会议充分显示了我国政府致力于知识产权制度的加强和推广,尤其是对地理标志保护的重视。
2009年11月底,我局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在重庆召开了“亚太地区地理标志国际研讨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付双建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王彬颖出席会议并致辞。此次会议旨在加强地理标志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探讨地理标志法律制度、地理标志的注册、运用和保护以及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成功经验。会议期间及会后,分别在重庆及北京举办了我国地理标志工作成果展览。
此外,我局商标局还多次组团赴欧、美、亚国家考察,交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工作经验。广泛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使我国以商标法律形式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制度与实践为国际社会知晓和赞赏。
通过二十多年的保护工作实践,中国已成功建立并完善了用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保护地理标志的法律体系,使地理标志成为中国各级政府帮助农民增收,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全国全面推进商标战略实施取得阶段性成果,商标局全面完成商标注册三年解决积压任务,地理标志商标注册和初步审定数量突破千件的特殊历史时刻,商标局全体工作人员将继续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坚定信心,依据《商标法》坚决做好地理标志注册保护工作,为保护注册人合法权益、推动地理标志事业向前发展、积极服务“三农”工作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由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检测和监督能力的组织所控制,而由其以外的人使用在商品或服务上,以证明商品或服务的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精确度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标。
Ⅸ 知识产权行业的就业前景怎样
知识产权日益受到重视,知识产权工作将成为一项新的职业。前景肯定是光明的。
一、知识产权行业就业前景广阔,但针对个人而言,还看你自己的本事。
二、工作岗位很多,岗位名称有几十个:
1、知识产权管理(含部门主管及知识产权管理工作);
2、知识产权战略(包含战略规划及要求较高的职位);
3、知识产权代理(含代理公司及企业专利撰写、查询、分析等职位);
4、知识产权保护(含律师、侵权调查、企业法务等职位);
5、业务销售(主要是代理公司的业务人员)。
知识产权工作主要集中在管理、申请(代理)、保护三个方面。
三、专业要求:
招聘的职位与所学专业要求呈较明显的对应关系,代理机构招聘业务人员基本要求营销专业,代理机构招聘代理人、企业专利申请工作岗位一般要求有理工科背景,不同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范围还明确规定了具体的专业。由于知识产权工作的复杂性,各招聘信息中从事知识产权管理及高职位对应聘者提出了多学科背景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