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經驗帶給我們的啟示是什麼
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三大法寶: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
㈡ 結合新民主主義革命實踐和改革開放40周年的為大成就,論述為什麼沒有共產黨就
只有共產黨才能帶領中國走向富強,才能讓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
㈢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的內容
1、中國革命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在抗戰期間,毛澤東第一次正式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以此為基點,構築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框架。毛澤東認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任務,從客觀上來講,是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道路,因為它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
但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並不是建立資本主義共和國,而是建立新民主主義社會。這一特殊性質的社會具有過渡性,它的目的是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這樣,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前途只能是社會主義社會。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綱領。毛澤東認為,在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大地主大資產階級專政、資產階級民主共和方案都是行不通的;同樣,現階段社會主義的條件也不具備,只能建立一個全國大多數人民為基礎的工人階級領導的統一戰線的國家制度,即新民主主義國家制度。
①在政治上,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建立有一個在無產階級領導下,聯合一切民主階級統一戰線的政治制度;
②在經濟上,要沒收帝國主義和官僚買辦大銀行、大工業、大商業,歸於這個共和國的國家所有,建立國營經濟;沒收地主的土地,實行耕者有其田;發展「有益於國計民生的私人資本主義經濟」和富農經濟。以此消滅舊的經濟制度,建立以國營經濟為龍頭的新民主主義經濟體制。
③在文化上,發展無產階級領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際相結合,在認真總結中國革命實踐經驗基礎上形成的具有獨創性的革命理論。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解決了在一個以農民為主體的、落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東方大國里講行革命的一系列理論問題,科學地回答了近代中國革命向何處去的問題,正確地解決了中國革命的發展階段問題,揭示了近代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開辟了馬克思義中國化的發展道路。
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是在實踐中反對各種錯誤思想傾向的過程中形成的。它是從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出發,不拘泥於已有的結論,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獨立自主地分析和研究中國革命的實際問題,對中國革命實踐經驗的概括和總結。
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政治路線: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並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完整的科學表述。
這條總路線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是革命的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築。它的根本目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二是革命的對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三是革命的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四是領導力量。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
五是革命的具體步驟。基於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
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
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六是革命的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性質不同,它仍然屬於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但它與社會主義革命又是互相聯系、緊密銜接的,中間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只有認清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才能正確領導中國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為黨的各項工作確立了總的指導方針。在這條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並為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創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條件。
㈣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目的
考研政治指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
2006-08-08 考研教育網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的形成
首先,我們要搞清這一段時期中共各次大會的主要成果和問題。如中共一大對於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重要性沒有認清;中共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初步揭示了中國社會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質,但是二大仍沒有分清新舊民主革命;中共三大提出與國民黨建立統一戰線,共同進行反帝反封建的國民革命,但沒有提出在國民革命中爭奪領導權的問題;中共四大明確提出無產階級革命領導權和工農聯盟思想,但對政權和武裝斗爭問題的極端重要性缺乏足夠認識。
這些歷史知識都有可能考到,而且它是以後知識的基礎,希望考生能記住這幾次大會的基本內容。
在經過了這些會議和抗日戰爭的實踐後,毛澤東在一系列文章中闡述了新舊民主革命區別和聯系、革命的性質和前途、統一戰線等問題。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概念,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作了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並將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這一知識點在04年考過:
毛澤東首次明確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這一科學概念的著作是
A《〈共產黨人〉發刊詞》B《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
C《新民主主義論》D《論聯合政府》
答案:B
我們要熟記該文是「首次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接著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將官僚資本主義、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一起列為中國革命的對象,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即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
該考點在00年被考察過:
毛澤東完整提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和總政策的著作是
A《中國社會各階層的分析》B《新民主主義論》
C《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D《論人民民主專政》
答案:C
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
生產力是最活躍最革命的因素,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生產關系和上層建築都要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發展。如果它們不能適應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就會成為生產力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障礙。
在舊中國,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阻礙了中國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因此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取消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特權,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和腐朽的上層建築,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
2003年真題: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根本目的是
A 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
B 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面貌
C 建立新民主主義的人民共和國
D 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
答案:D
三、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主要對象,官僚資本主義也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
2002年真題: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規定了
A 中國革命的主要對象是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
B 中國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C 中國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D 中國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義走向社會主義
E 中國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
答案:ABC
這一部分要牢記這三個革命對象,因為有封建主義,所以革命的性質也就是資產階級的民主革命了。
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1)農民是無產階級最可靠的同盟軍和中國革命的主力軍。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
2005年真題:近代中國社會的階級結構是「兩頭小、中間大」,「兩頭」是指
A 無產階級B 農民階級C 地主大資產階級D 城市小資產階級
答案:AC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絕大多數,他們受壓迫最重,生活最悲慘。其中,富農是農村的資產階級;中農可以成為無產階級可靠的同盟者,是重要組成部分;貧農是最廣大的動力,是無產階級天然的最可靠的同盟者。中國資產階級革命實質上就是農民革命,無產階級必須依靠農民。
1992真題:中國民主革命的基本問題是
A 武裝斗爭問題B 黨的斗爭問題
C 統一戰線問題D 農民問題
答案:D
中國農民在中國社會中的地位,決定了農民問題是中國革命的中心問題。
(2)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具有兩面性,一方面,它受到帝國主義的壓迫,又受到封建主義的束縛,它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矛盾,因此有革命的要求;另一方面,它又同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又沒有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氣,具有軟弱性。毛澤東說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從娘胎里帶出來的老毛病」就是指的其軟弱性。
2001年真題:導致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兩面性的決定因素,是它天生的
A 軟弱性B 動搖性C 妥協性D 不徹底性
答案:A
民族資產階級的這種兩面性決定了中國共產黨必須對它實行又聯合又斗爭的政策,這也是中國革命的特點之一。
===============================
2007年考研政治18金鑒之十:新民主革命的性質和前途問題
(1)新民主主義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性質。因為他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凡是反帝反封建,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都是資產階級革命性質的。
(2)新民主主義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他有了新的領導者無產階級;有了新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思想;有了新的前途社會主義;處在新的時代,十月革命之後;具有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綱領。
(3)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
①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明確論述了二者關系,指出只有認清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同時又認清二者的聯系,才能正確地領導中國革命。
②兩個階級革命的區別:這是兩個性質不同的革命過程,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資本,把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變成一個新民主主義社會。而社會主義革命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以後進行的,它的任務是完全消滅城鄉資本主義的成分,在中國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③兩個階級革命的聯系: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都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④反對兩種錯誤傾向。在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繫上,存在兩種錯誤傾向:一是陳獨秀的「二次革命論」,即把中國革命進程中的兩個緊密聯系的階段割裂開來,只看到兩者的區別,沒有看到兩者的聯系,而在兩個階段革命之間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的和發展資本主義的階段。二是王明為代表的「左」傾教條主義,主張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畢其功於一役」,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界限,企圖把兩種不同性質的革命階段並作一步走,一舉取得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勝利。這兩種觀點都違背了中國革命的發展規律。
[來源:海文考研]
================================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能有所幫助
㈤ 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標志性成果是什麼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為主版的資產階級性質的人權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是中國從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
㈥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意義
意義是,無產階級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1948年,毛澤東《在晉綏幹部會議上的講話》中第一次全面、系統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總路線和總政策,即「無產階級領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革命」。這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完整的科學表述。
這條總路線包含了以下方面的內容:
一是革命的目標。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直接目標是改變買辦的封建的生產關系以及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築。它的根本目標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二是革命的對象。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是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
三是革命的動力。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動力包括工人、農民、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
四是領導力量。新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及其政黨——中國共產黨領導。
五是革命的具體步驟。基於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中國革命必須分兩步走: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成為一個獨立的新民主主義國家;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一個社會主義社會。
六是革命的性質。新民主主義革命與社會主義革命性質不同,它仍然屬於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的范疇;但它與社會主義革命又是互相聯系、緊密銜接的,中間不容橫插一個資產階級專政。只有認清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和聯系,才能正確領導中國革命。
1939年,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一文中,首次明確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這個科學概念,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對象、任務、性質、動力和前途等問題,作了全面而深刻的論述,並把新民主主義革命概括為「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人民大眾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決定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中國必須擁有一個新的救國陣營,有一場新的、來自於人民群眾的民主革命。
㈦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現實指導意義
中國共產黨經過年艱苦的革命實踐,領導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了徹底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使我國的歷史進入了一個新紀元。中國革命的這一勝利,給中國人民乃至全世界人民提供了極為豐富、極其寶貴的經驗。認真總結這一階段我黨成功的經驗,對於提高我們的思想理論水平,更好地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事業,具有重要的歷史借鑒意義。本文將對中國共產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經驗及其現實指導意義逐一探討。
一、必須堅持黨的領導
中國共產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登上中國政治舞台以後,中國革命進入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階段。中國共產黨在長期斗爭的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把被人視為「一盤散沙」的中國人民團結和凝聚成萬眾一心的不可戰勝的力量。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特別是經過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終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中國人民長期夢寐以求的建立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新中國的願望終於實現了。中國能從最悲慘的境遇向著光明的前途實現偉大的歷史轉變,就是因為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這是中國人民依據近代以來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得出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結論,是中國人民基於自己的切身體會所確認的偉大真理。
中國人民之所以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歸根結底是由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所決定的。中國共產黨從建立的時候起,就是以中國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走上歷史舞台的。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目的是反對帝國主義對中國的掠奪,消滅地主階級和官僚資產階級的剝削和壓迫,改變封建的買辦的生產關系,以及改變建立在這種經濟基礎之上的腐朽的政治上層建築,確立人民民主專政為核心的新的政治上層建築,從根本上解放被束縛的生產力。中國共產黨從一開始就以馬克思列寧主義這個最先進、最科學的思想武器為指導,並將它與中國革命的實際相結合,提出和發展能夠對中國人民起到巨大動員、鼓舞和指引作用的先進理論和先進文化。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最先進階級的政黨,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而且代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在整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所進行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不僅提出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而且在革命發展的每個階段都提出明確的奮斗目標和政治口號,這就為團結全國人民共同奮斗奠定了政治基礎。黨號召全體黨員不怕犧牲、前仆後繼地為革命的勝利而英勇斗爭,廣大黨員以對人民的無限忠誠和自我犧牲精神,創造了無數可歌可泣的英雄業績,在人們心中樹立起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光輝楷模,黨也由此贏得中國人民的信賴和擁護。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理論、綱領、路線、方針、政策和全部工作表明:中國共產黨不愧為站在時代前列,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發展要求、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和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懈奮斗並作出最大犧牲的黨。正是由於黨所表現出來的這種先進性,使中國人民深刻地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是他們利益和意志的忠實代表,從而自願地選擇和接受黨的領導,並在黨的領導下為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而奮斗。
由此可見,堅持黨的領導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的關鍵。同樣,在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只有堅持黨的領導才能保證我國現代化事業的社會主義方向,從而團結全國人民更好地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伴隨著世界格局多極化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共產黨所面臨的形勢和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而復雜的變化,黨的領導面臨全新的任務。面對這樣復雜的國內外環境和長期執政的考驗,我們黨要以改革的精神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更好地代表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全面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使黨始終成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執政黨,成為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黨,成為求真務實、開拓創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潔的執政黨,從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
二、必須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思想
馬列主義是無產階級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指導無產階級革命和建設事業取得勝利的真理,也是我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最好的思想武器。它的生命力,在於同社會實踐緊密地結合在一起,能夠為人們認識真理指明方向和開辟前進的道路。在長期的復雜的革命斗爭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克服黨內曾經盛行的照搬馬克思列寧主義書本和別國經驗的錯誤傾向,經過艱苦的探索,總結極為豐富的具有獨創性的革命實踐經驗,實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並由此產生了毛澤東思想。這個理論成果既體現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思想和全黨革命實踐的經驗總結。黨把民族革命的任務和民主革命的任務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創立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和路線,開創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澤東思想的形成和發展,使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大地上深深地紮下了根。這個中國化的馬克思列寧主義一旦被中國人民所接受和掌握,就轉化成對中國社會進行革命改造的偉大的物質力量。中國共產黨所以能夠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正是由於它堅持了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正確方向,善於把握客觀情況的變化和總結人民群眾的實踐經驗,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這是總結黨的歷史得出的最基本的經驗。
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過去是我們勝利的旗幟,今後也永遠是我們勝利的旗幟。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宏偉事業中,我們仍然要高舉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旗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有一個安定團結的政治局面。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安定團結的思想基礎。只有堅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才能統一全國人民的思想和行動,才能使全國人民有一個統一的社會理想和道德標准,為著一個共同的偉大目標而奮斗。一句話,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才能始終保持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只有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指導下,根據中國的特點,不斷地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才能開拓出一條中國式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
三、必須重視加強黨的建設
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其中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重視加強黨的建設,不斷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和戰鬥力。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工人階級的成長和壯大是建黨的根本條件。但是,在中國的社會條件下,絕大多數黨員來自農民和其他勞動者,也有不少來自知識分子,還有來自非勞動者階層的革命分子。同時,黨又長期處在農村革命根據地的環境中。根據這些特點,黨把自身建設作為一項偉大工程,高度重視黨的思想建設、組織建設和作風建設,成功地解決了保持黨的工人階級先鋒隊性質,建設一個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的根本問題。通過經常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教育和批評與自我批評,通過總結經驗和整黨整風,使黨能夠克服主觀主義、宗派主義以及政治上的「左」傾和右傾錯誤,並從錯誤和失敗中汲取教訓,獲得進步,逐步走向成熟。黨在長期奮斗中培育和形成了理論聯系實際、和人民群眾緊密聯系在一起以及自我批評的優良作風,並把這三大作風作為區別於其他任何政黨的顯著標志,強調堅持和發揚黨的優良作風對實現黨的政治任務的重要作用。經過長時期革命烈火的千錘百煉,黨的組織不斷發展壯大,從一個開始只有50餘名黨員的黨,到1949年9月已成為一個擁有448萬余名黨員的全國范圍內的群眾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是保證中國革命勝利的最先進和最強大的領導力量。
當前重視加強黨的建設仍然是全黨同志應當注意的重要問題。我們要以馬列主義、毛澤東思、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用改革的精神,不斷地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組織上把黨建設好,才能保證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早日完成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任務。
四、必須建立廣泛的統一戰線
由於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敵人的強大和革命力量的弱小,由於中國革命的長期性、殘酷性和不平衡性,統一戰線在中國革命中佔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領導的統一戰線,先後僅過了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工農民主統一戰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人民民主統一戰線等幾個時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首先是建立鞏固的工農聯盟。中國社會是一個兩頭小中間大的社會,無產階級和地主階級、官僚資產階級都只佔人口的少數,最廣大的人民是農民、小資產階級。無產階級只有爭取和聯合這些占人口多數的階級,鞏固工農聯盟,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才能勝利。其次是在統一戰線中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保持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組織上的獨立性。同時在革命的進程中,堅持發展進步勢力、爭取中間勢力、孤立頑固勢力的方針等等。
通過統一戰線工作,贏得了全國絕大多數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積極支持,使黨在人民群眾中有崇高的威望,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廣泛的基礎。現在,黨中央的「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戰略決策,是對黨的統一戰線理論的新發展。另外,新一屆中央政府提出的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堅持「以人為本」的價值取向,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經濟、政治、和文化權益,使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有利於鞏固黨的階級基礎和廣大黨的群眾基礎,有利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更好地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
五、必須開展武裝斗爭
必須建立一支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以武裝的革命反對武裝的反革命。毛澤東同志指出:「須知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2沒有人民的軍隊,便沒有人民的一切,毛澤東同志的論述,是把馬列主義關於暴力革命打碎舊的國家機器,建立新的國家機器的原理,靈活地結合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得出的正確結論。
中國近代的北洋軍閥政權和蔣介石政權,是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聯合專政。在政治上,我們的國家對外沒有民族獨立,人民根本沒有民主自由可言。這是中國共產黨當時面臨的險惡社會政治環境。中國共產黨要實現建立獨立、民主、自由、統一、富強的新中國的政治主張,根本不能像西方國家的無產階級政黨那樣,利用議會進行合法斗爭,除了拿起槍桿子,把武裝斗爭當作革命的主要形式外,別無他途。因此,必須把建立人民軍隊當作黨的最重要的任務之一。第一次大革命時期,由於黨中央總書記陳獨秀輕視並阻撓我黨發展工農武裝,當蔣介石、江精衛舉起屠刀時,我們便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擊,導致第一次大革命慘敗。中國共產黨吸取了這一血的教訓,從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直到解放戰爭結束,不管客觀情況多麼復雜,斗爭環境怎麼變化,始終把開展武裝斗爭放在第一位,同各種企圖削弱我軍的錯誤思想進行了堅決的斗爭,並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在戰爭年代,軍隊是我們奪取政權的主要工具。在和平年代,軍隊仍然是保衛和平與改革建設的鋼鐵長城。因此,我們一定要增強居安思危的軍事風險意識,大力加強人民軍隊的現代化建設,建立起以現代科技為主體的強大國防力量,才能為抵禦外敵入侵為經濟建設創造一個安定的環境。
綜上所述,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過程中積累了極其豐富的經驗。這些經驗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回顧和總結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基本經驗,對於我們黨更好的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傢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㈧ 為什麼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中國革命走向成功的唯一正確道路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
中國革命能夠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第一、中國是幾個帝國主義國家間接統治的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國;第二、有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的影響;第三、全國革命形勢的繼續向前發展;第四、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第五、共產黨組織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正確。
中國革命必須走農村包圍城市的道路:第一、這是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的。第二、中國是一個農業國家,全國人口中的 80% 是農民,農民是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主力軍。第三、中國革命的敵人異常強大,並且長期佔領著中心城市。
「工農武裝割據」是實現農村包圍城市的必由之路。「工農武裝割據」的基本內容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以土地革命為基本內容,以武裝斗爭為主要斗爭形式,以農村革命根據地為戰略陣地,三者密切結合。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道路理論的意義:第一、實現了中國革命由城市向農村的歷史轉變和黨的工作重心由城市向農村的轉變,從而保存和發展了革命力量。第二、揭示了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規律,指明了中國革命的正確方向,指出了大革命失敗後中國革命走向勝利的正確道路。第三、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關於暴力革命的學說,為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的人民解放斗爭提供了重要經驗。第四、是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地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的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形成的重要標志。
依據:( 1 )中國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
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形式,在中國革命中具有極端的重要性,這是由中國國情決定的,同時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特點和優點之一。
( 2 )中國的武裝斗爭實質上是無產階級領導的農民戰爭
第一,農民是中國革命的主要力量,是中國革命最廣大的動力,是中國革命的主力軍;第二,農民是中國軍隊的來源;
第三,中國革命進行長期的武裝斗爭,主要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之下的農民游擊戰爭。
中國革命分兩步走和革命轉變的根本點在於:無產階級(通過中國共產黨)牢牢地掌握中國革命的領導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兩重任務的領導,都是擔負在中國無產階級及其政黨的雙肩上,離開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
㈨ 新民主主義革命與舊民主主義革命相比有哪些新的內容和特點
新的內容:
1、領導力量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基本上是由民族資產階級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基本上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
2、指導思想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以君主立憲制為政治目標,以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為政治目標,主張發展西方資本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以毛澤東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為思想武器,為建立社會主義民主共和國而奮斗,以人民民主專政為政治目標。
3、革命發展的程度和廣度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的綱領不徹底,群眾動員不足,土地問題不能徹底解決;新民主主義革命提出了徹底的革命綱領,廣泛動員群眾,解決了民主革命的中心問題,即土地問題。
4、結果與未來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有勝利的一面,但最後的成果被偷了,革命任務沒有完成,社會性質沒有改變。從這個意義上說,它最終被打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成為社會主義的必要准備,社會主義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結果。
5、革命范疇不同。舊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發生在十月革命以後,是無產階級世界革命的一部分。
(9)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成果擴展閱讀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以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為主的資產階級性質的人民民主革命。它的目標是無產階級牢牢掌握革命領導權,徹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歷史任務,並及時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
新民主主義革命總路線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普遍原理與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為黨的各項工作確立了總的指導方針。在這條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並為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創造了必要的前提和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