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出訪成果

出訪成果

發布時間:2022-02-26 01:58:49

① 求1943年中國所取得外交成就。

宋美齡1942-1943年訪美:中國對美關系史上一次精彩的外交宣傳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戰爭爆發,美國捲入二戰。與此同時,中國正式對日本宣戰,並對德國、義大利宣戰。中國的抗日戰爭進入了一個新的時期。1942年1月1日,有26個國家簽字的《聯合國家共同宣言》發表,這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不久,盟軍成立了包括中國、印度支那、泰國等在內的中國戰區,由蔣介石擔任中國戰區的最高統帥。但是,美、英主張「先歐後亞」的戰略,對中國戰場並未足夠重視。已經過五年半的抗戰的中國損失慘重,國民政府的經濟狀況惡化。特別是中國與外部世界聯系的唯一通道滇緬公路被切斷後,中國的抗戰更加困難。美國對中國的援助遠遠不能滿足中國戰場的需要。 不僅如此,盟軍的多次首腦高級會議均將中國領導人蔣介石排除在外,中國也未能參加盟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和軍火分配委員會。蔣介石對盟國忽視中國戰場的態度十分不滿,與美國派駐中國的軍事代表史迪威矛盾重重。
為了緩和中美之間的矛盾,羅斯福總統派上次總統選舉中的失敗者——共和黨總統候選人威爾基訪華。在威爾基的提議下,蔣介石於1942年11月派宋美齡出訪美國,希望美國能夠進一步重視亞洲戰場,加強對中國抗日的援助。宋美齡的這次美國之行,時間長達7個月,足跡遍及美國諸多大城市,接觸范圍包括美國政界人士、社會名流、新聞媒體、普通公眾等等。她在各地宣傳中國的抗日業績,呼籲美國加強對華援助。她成功地引導美國朝野重視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與作用,推動美國政府加強對華援助。宋美齡以其地位、美貌、智慧和才華在美國掀起了一股「宋美齡旋風」。宋美齡的這次訪美在中國對美外交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外交活動不但影響了美國領導人,而且成功地引導了美國的民意,堪稱各國對美外交之典範。
一、宋美齡1942-1943訪美獲得成功的關鍵因素。
1、 在宋美齡的美國之行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的幾個美國人。
宋美齡1942-1943年訪美的提議者、訪美行程的主要制定者分別是美國人威爾基和盧斯。沒有威爾基的提議,宋美齡的1942-1943訪美難以成行;沒有盧斯的精心安排,宋美齡的訪美不會引發「宋美齡旋風」;而美國總統和夫人對宋美齡的高規格接待,使得宋美齡訪美從一開始就頗為引人注目。威爾基、盧斯和羅斯福總統或是基於宗教信仰,或是基於政策主張,或是基於實際利益,都主張美國政府更加重視亞洲戰場,並加強對中國的援助。他們是能夠直接影響政府決策或引導公眾輿論的重要人物,均在宋美齡訪美之際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美國之行的倡議者——威爾基
1942年秋天,威爾基以總統私人代表的身份訪問了中國。與蔣介石夫婦進行了一系列會談之後,威爾基向他們建議,在美國的政治制度下,要轉變政府目前的對華政策,必須設法影響並且引導美國的公眾輿論。與英國相比較,中國在美國的宣傳顯得相形見絀,因此,美國朝野不知道中國抗戰的艱難、犧牲的巨大,更不了解中國在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貢獻,以及獲得的援助太少等現狀。 他竭力主張宋美齡訪美,「我是多麼堅決地相信,讓我的同胞了解亞洲的問題和亞洲人民的觀點是非常重要的……必須從這個地區派出一個有智慧、有口才和有道義力量的人來進行幫助……」。他認為宋美齡必將成為「十全十美的大使」。
威爾基的極力倡導最終說服了蔣介石夫婦。不僅如此,威爾基回國後向美國公眾報告了他的中國之行。當威爾基先生於1942年10月26日晚上通過美國所有的電台向美國人民廣播他的報告時,聽眾之多是任何一個不擔任公職的公民前所未有的。《紐約先驅論壇報》在翌日的報道表達了全美國的情緒,該報說:「 威爾基先生宣傳的是一個崇高的真理,既牽涉到美國在世界上的責任,也牽涉到美國在國內的責任。」
威爾基的報告引發了美國公眾對中國抗戰的關注,為宋美齡訪問美國起到了很好的鋪墊作用。
美國之行的高參——盧斯
盧斯是宋美齡訪美能夠大獲成功的一個關鍵人物。宋美齡在美國的活動計劃大都「是那位編劇大師盧斯制定的」。 盧斯的父親是十九世紀後期來華的老傳教士,他本人在中國度過了童年,因而對中國懷有特殊的感情。更重要的是,盧斯是20世紀美國新聞界非常有影響力的人物之一。他創辦了《時代》、《生活》等著名刊物,成立了當時美國最大的雜志出版公司——《時代》公司。 盧斯是共和黨的重要人物,他主張美國實行「亞洲第一」的政策。盧斯多次訪華,並且與宋氏家族建立了密切聯系,「 宋氏家族使出版商、《時代》雜志公司的盧斯佩服得五體投地。盧斯在他自己辦的雜志上擴大了他們的名聲……」。 在20世紀40年代,《時代》周刊對中國抗戰的報道是非常廣泛和深入的。許多美國人正是通過《時代》周刊了解了抗戰中的中國,了解到宋美齡是一位了不起的中國女性。因此,當宋美齡在美國各地巡迴演講時,公眾要去一睹其風采。
在宋美齡巡遊演講期間,盧斯利用個人影響在各大城市發動各界名流加入到歡迎宋美齡的活動之中,精心安排宋美齡與當地的政界人士、社會名流、新聞媒體和公眾進行接觸。盧斯利用自己控制的輿論工具,採用多種方式為宋美齡做宣傳。不僅如此,盧斯還直接參與對華捐贈的工作:他幫助過去的傳教士加賽德把八個援華慈善機構合並成為對華救濟聯合會,說服拉門德、保羅•霍夫曼、威爾基、塞爾茲尼克和其他一些知名人士同他一起擔任對華救濟聯合會理事會的理事。盧斯本人捐獻了六萬美元,他還親自向所有《時代》雜志的訂閱者發出捐款的呼籲。
總統和第一夫人
美國總統和第一夫人對宋美齡進行了高規格的接待。他們先後邀請宋美齡在白宮和私人住處海德公園小住,並分別陪同宋美齡出席國會演說和新聞發布會,這在美國接待外賓史上是破例的事情。宋美齡到達美國的第二天,羅斯福的夫人埃利諾就到醫院探望,並把宋美齡視為子女般親切款待。宋美齡展示了與美國總統和夫人的親密的私人關系,這擴大了宋美齡訪美的影響力,使得她的美國之行異常引人注目。
2、 游說美國國會議員。
美國實行三權分立的政治制度,行政分支的決策要獲得國會的通過。如果宋美齡能夠說服美國國會議員,那麼她的求援行動就成功了一半。
宋美齡是第一個在美國國會發表演說的中國人,她的演說在美國朝野引起相當大的反響。她演說的主題是強調中美兩國人民的歷史友誼,控訴日軍在中國的暴行,歌頌中國人民的抗日業績,闡述正義戰爭必勝,呼籲美國朝野對中國抗戰予以更有力的支援,以求世界和平。宋美齡雖為求援,但她不卑不亢,慷慨激昂,充滿正氣,深深打動了國會內外的聽眾。「我中國人民根據五年又半之經驗,確信光明正大之甘冒失敗,較諸卑鄙可恥之接受失敗,更為明智。」 這句話在今天聽來依然令人鼓舞。
羅斯福夫人稱贊宋美齡的演說「不僅盛極一時,抑且舉世無雙」,「當我看到蔣夫人身著中國服裝,沿著階梯走向講台,被四周站立的人群包圍時,我不得不為她的成就而感到榮幸之至。當她演講時,她儼然是一位鬥士!」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勃羅姆說:「蔣夫人演講時態度之優雅,揭示世界局勢之透徹,運用英語之流利靈巧,不但使每一聽眾能了解其意義,且能與其抱取同一見解,蒞美外賓之影響美國民眾者,從無若蔣夫人之甚!」議員凡登堡被宋美齡的演說感動得流下眼淚,並說:「蔣夫人在參議院之即席演講,為本人列席國會17年以來最佳之演講詞,預料國會必能實際援華,不徒以空言塞責。」
她的演說通過美國的四大廣播網現場直播,各大報紙全文刊出,在美國公眾中間引起了強烈的反響。美國朝野人士紛紛寫信向宋美齡致敬或邀請宋美齡去觀光、演講,每天收到信函多達三四千封。美國各界報刊雜志紛紛發表社論和評論,多達3000餘篇。
3、多次召開記者招待會,利用新聞媒體造勢。
在美國,記者被稱為「無冕之王」,新聞媒體被稱為「第四種權力」。美國的大部分媒體都是商業機構,擁有較大的獨立性。媒體多少具有傾向性的報道能夠影響公眾的態度,進而對政府決策施加壓力。
宋美齡非常重視借美國的「無冕之王」為自己造勢。在國會演講的第二天,宋美齡與羅斯福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聯合舉行記者招待會,美國各報記者出席人數達173人,人數之多,實屬空前。宋美齡每到一地,盧斯都安排她與新聞記者會談或者召開記者招待會,從而進一步擴大了巡遊演講所產生的宣傳效果。
宋美齡在白宮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的表現可以與她在國會的演說相媲美,她的個人才能和對西方文化的深刻了解在眾多記者面前發揮得淋漓盡致。
記者:輿論上對於援助中國,確無二致,但曾微聞有人說中國並未充分利用人力作戰,夫人對此有何見解?
宋:吾人不能徒手作戰,有若干配備,即用若幹人力,吾人毫無空軍掩護,便以抗戰4年,所謂中國未充分利用人力一說,完全不值一駁。
記者:在華美國空軍對於中國軍民之影響如何?
宋:戰事初期時,吾人只有飛機數百架,後隨戰事緊張與持久而逐漸喪失。…迨貴志願空軍來華,屢創日機,造成輝煌之戰績,…中國現所需要者為軍火,其要點在如何可使得到飛機與汽油,貴國總統已經克服了許多困難,余意此一問題,還須請總統解答。
記者:夫人有無具體辦法,使吾人對華援助可以迅速增加?
宋:頃間總統曾謂上帝許君等如何快,君等即如何快,余可補充一句:上帝助自助者。蓋中國戰士以血肉抵抗共同敵人,美國對華之援助,在中國觀之,乃在盡其友情與盟義。」
一位專欄作家對這次記者招待會做了這樣的評價:「總有一天,他們可能讓海倫•海斯來扮演這個角色,但是她決不會比蔣夫人演得好。」
4、 直面美國公眾——巡遊演講於美國各大城市。
美國公民一生要參加的選舉幾乎居於世界各國之首。他們手中的選票不僅能夠決定選舉中哪位候選人能夠當選,還能夠影響這位當選者在任期內的決策。聯邦參議員的某個決定往往受制於家鄉選民,眾議員的決定更是要看他所在選區的選民的臉色行事。因此,美國的公眾輿論雖然不能直接決定政府的決策,卻往往能夠對之產生相當大的制約或促進作用。
宋美齡在美國七個大城市進行巡迴演講,與美國公眾進行面對面的接觸,再一次引起了非常大的反響。陳廷一的《宋氏三姊妹全傳》一書中比較詳盡地列出了宋美齡的行程安排:3月2日晚,紐約,宋美齡出席了在麥迪遜花園舉行的有2萬餘人參加的市民歡迎會;3月22日,宋美齡出席芝加哥市2萬余市民在大運動場舉行的歡迎大會;3月25日,宋美齡出席舊金山市政廳的群眾歡迎大會,並檢閱了群眾遊行隊伍;…4月4日,宋美齡參加了洛杉磯市民在好萊塢廣場舉行的盛大歡迎會。這是宋美齡訪美以來聽眾最多、最為輝煌、最為熱烈的一次歡迎會,是美國民眾歡迎宋美齡的最高潮。
在這一系列演說中,宋美齡運用廣博的中西文化知識、流利的英語,緊緊圍繞國會演講的主題,引發了美國公眾對中國戰場形勢的普遍關注。不僅如此,所到之處,宋美齡就到當地華僑中發表演講,向他們介紹國內抗戰的主要情況,喚起了廣大華僑的愛國熱情。
顧維均在回憶錄里記載:「他(孔令侃)說蔣夫人行程的主要目的是使美國公眾對遠東戰爭感到關心,從而促使美國採取積極支援中國的政策。蔣夫人預料如果能喚起美國大眾認識遠東戰區的重要性,他們可能受激發而給白宮施加壓力。…孔說新近白宮曾派人到全國各處去收集群眾對總統的反應。這些人回來報告說發現各地的人民,都對政府疏忽太平洋和遠東戰區的政策表示不滿。」
二、宋美齡訪美對中國抗戰的作用。
宋美齡成功地利用了美國的政治制度和決策機制。她以其特殊的身份、出眾的才華游說美國總統和國會議員,縮短了國民政府與美國最高決策層之間的距離。她藉助新聞媒體和巡迴演說使美國人民對中國抗戰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並贏得了他們的同情和尊敬。「宋美齡旋風」使得美國朝野對加強對華援助事宜基本取得一致意見。
宋美齡離開美國回重慶時,羅斯福即致電給蔣介石稱,在與蔣夫人進行了長時間的討論後,他感到兩國領導人有必要就亞洲的軍事合作及戰後一系列問題作認真商討。 不久,羅斯福極力說服丘吉爾,邀請蔣介石參加開羅會議。到1944年前後,中美兩國在援華飛機數量,空運物質噸位和廢除《排華法案》等問題的交涉上都有重大突破。1943年12月7日,美國正式廢除《排華法案》,1944年上半年,美國援華空軍飛機超過500架,下半年,通過「駝峰」的來華美援物質每月達到46600餘噸。
隨宋美齡回到中國的還有一筆筆或多或少的捐款。波士頓市市長贈給宋美齡一張支票,以救濟中國難童;好萊塢各界向宋美齡捐獻美金6千元;美國榮譽會南加省分會贈獻美金1千元;… 在美國的華僑更是慷慨解囊。如波士頓華僑抗日救援會一次就捐贈法幣30萬元;芝加哥各僑團捐美金6萬8千元,法幣2萬元;舊金山16人組成的募捐團一日捐得法幣23萬元;其餘團體及個人捐美金2萬余元,法幣35萬3千元;… 對華救濟聯合會收到的捐款總額在1942年底就達到了1700萬美元。有些捐款來自象盧斯這樣有才有勢的人物,但也有一些捐款來自美國的小城鎮。
宋美齡訪美的成功極大地鼓舞了抗戰中的中國軍民。《新華日報》評論,「她為國家為民族贏得了無限的光榮盛譽,使中國六年抗戰,為世界和平和民主而奮斗的光輝戰績,在國際之間更加顯著,國際地位因此高揚,外援因此廣泛地開展,直接有助於中國的抗戰,有助於中國與盟邦的相互了解。這些功績,對抗戰的幫助是不可計量的。」
自日本侵華以來,國民政府一直孜孜不倦地尋求外援以約束日本的行為。「九•一八事件」之後,國民政府寄希望於國聯;日本退出國聯之後,國民政府又寄希望於《九國公約》和《非戰公約》的主要簽字國美國。國民政府試圖依靠國際組織和國際條約來對付挑戰東亞國際秩序的日本。然而,軟弱無力的國聯無法約束日本,美國無力也不願單獨對付日本。世界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建立以後,中國的抗日戰爭成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部分,這為國民政府爭取外援提供了一個難得的機會。當時,中國已經堅持抗日達5年半之久,付出了極大的代價,盟國的援助對中國在政治上和軍事上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宋美齡的訪美使國民政府一直追求的「外交救國」路線達到了成功的頂點。
三、對宋美齡個人作用的評價。
宋美齡長達7個月的訪美活動使她幾乎成為全美家喻戶曉的人物。她被評為時代年度人物,而在過去的75年中,女性只有5次獲得過這份殊榮。西格雷夫說過這樣一段話:蔣宋美齡成了歷史上最著名最有權勢的女人之一。她影響了兩代美國人,美國人多年來一直把她列為世界上最受歡迎最受尊敬的10個婦女之一。她影響了美國領導人做出的決定,並通過這些決定影響全世界整整30年。
西格雷夫對宋美齡的評價難免有誇張之嫌,因為宋美齡訪美之所以能有如此成果,還得益於其他的因素。首先,1943年上半年,中國戰場被美國視為結束對日作戰的最佳陸上基地。而且,羅斯福預計中國在抗日戰爭後能夠成為一個軍事強國,他將中國視為戰後美國在亞洲的合作者。美國政府在當時實行「聯華抗日」的政策。其次,太平洋戰爭爆發不久,美國人民剛剛經受了戰爭的創傷。中國人民堅持抗戰長達5年多之久,表現出了頑強不屈的犧牲精神,因而贏得了美國朝野的同情和尊敬。
盡管如此,宋美齡的個人作用是無論如何也不能被忽視的。如果把宋美齡訪美比作一場話劇,盧斯集編劇和導演的角色於一身,而宋美齡則是一個最出色的演員。在當時的中國,沒有第二個人能比宋美齡更好地擔負起這個艱巨的使命。她是當時中國的第一夫人,較之一般的外交官員有更大的活動能量。以爭取美國飛機援助為例,國民政府的外交部長宋子文長期在美國活動,終不見成效,原因之一是「無法與羅斯福見面」,只得轉請自己的小妹出面在白宮逕與總統交涉,這才獲致具體結果。 她從小接受西方教育,在美國求學長達10年之久,是中西文化交融的產物。「蔣夫人對東方可以代表西方,對西方可以代表東方,吾人能有蔣夫人其人,深信雙方必能入弟兄手足,真誠合作,達到最後勝利」。 她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在由男性主導的政治舞台上游刃有餘。
歷史賦予了宋美齡一次難得的機遇。作為一個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中國人,宋美齡成功地把一個新的中國帶給了西方世界,成為當時中西文化溝通的一座「橋梁」。自鴉片戰爭以來,中國呈現給外部世界的是一種可任人宰割的形象。宋美齡以她自己的嶄新的風貌和對中國人民的英勇抗日的大力宣傳,改變了外部世界對中國的陳舊看法。
在中國抗日戰爭相當艱苦的時期,宋美齡成為了中華民族反侵略戰爭的一位特殊的代言人,卓有成效地在美國進行了一次外交宣傳。在一些美國人的幫助下,她巧妙地利用美國的政治制度和決策機制,不僅影響了美國的決策者,而且還成功地引導了美國的公眾輿論。近代以來,中國政府一直實行「以夷制夷」的弱國外交,苦求生存。宋美齡1942-1943年訪美是中國第一次影響世界強國的內政,在我國對外關系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她的一些成功經驗對我國當前的外交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943年1月11日 中英中美簽訂新約廢除在華治外法權
1943年1月11日,重慶國民政府和英國、美國分別簽訂了取消英美兩個國家在華治外法權處理有關問題之條約與換文;同時取消1901年9月7日在北京與中國政府簽訂的議定書(即《辛丑條約》),該議定書及其附件給予英美兩國的一切權利應予終止;將上海及廈門公共租界之行動與管理權交與中國政府,凡關於上述租界給予英美政府之權利應予終止等。
新約的簽訂表明中國國際地位有所提高。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日趨明朗。德、意、日法西斯侵略軍在東、西方各主要戰場被迫轉入戰略防禦,同盟國則由戰略防禦開始轉入戰略反攻。隨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曙光的出現,戰後世界安排問題逐步被提上同盟國的議事日程。雖然美、英、蘇等國都從各自利益出發來規劃戰後世界的秩序,但有一點它們的認識卻是相同的,即同盟國在戰後應繼續保持合作。在羅斯福看來,這種合作既要通過一個相應的國際組織,又要通過大國之間適當地劃分勢力范圍。為此,羅斯福很想舉行一個美、英、中、蘇4大國首腦會議,與從未謀面的斯大林、蔣介石一起商討有關戰爭和戰後安排的問題。蔣介石非常歡迎羅斯福的提議,但斯大林因蘇聯並未處於對日戰爭狀態,不願參加討論對日作戰的會議,丘吉爾又反對中國過問歐洲事務,這樣羅斯福最後決定,美、英、中3國首腦先舉行會議,討論遠東問題,之後再舉行美、英、蘇3國首腦會議,以討論歐洲及其他有關問題。

1943年10月,美、英、蘇3國外長在莫斯科舉行會議,為3國首腦的會晤做准備。會議准備就成立戰後國際組織問題發表一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美國國務卿赫爾認為,除美、英、蘇3國外,還應將中國作為宣言的簽字國。但英國外交大臣艾登對此持冷淡態度,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則認為,既然中國外長沒有參加會議,會議的宣言自然是3國宣言,不能將中國作為宣言的簽字國。赫爾強調:「為了維護聯合國家統一的精神,把中國包括在內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將在戰爭中作出重要貢獻的大國排除在外,則對聯合國家的統一將產生極為有害的心理效應」;而且「我國政府認為,中國在戰爭中已經作為4大國之一出現在世界舞台上,如果在宣言問題上由美、英、蘇3國將其當面摒棄,那就極有可能在太平洋地區在軍事和政治兩個方面都引起極為不利的反應」。赫爾花了近一個星期的時間來做說服莫洛托夫的工作。美國方面之所以堅持將中國作為原始簽字國,首先是因為其承認和重視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地位和作用,除此之外還同其對戰後世界安排的構想有重要關系。

美國認為,經過第二次世界大戰,老牌的殖民主義國家都受到不同程度的打擊和削弱,社會主義蘇聯的力量與日劇增,將成為戰後同美國爭奪霸權的唯一強勁對手。為了維持戰後美國在中國和遠東的優勢地位並同蘇聯抗衡,進一步削弱英、法等老牌殖民主義國家在亞洲的勢力范圍,遏制可能東山再起的日本,美國需要一個穩定的、統一的、對其「友好」的中國。早在1943年3月,羅斯福在接見來訪的英國外交大臣艾登時就指出:未來的國際組織(即後來的聯合國)應有3個機構:其一是所有聯合國家都有代表參加的全體代表大會;其二是由4大國代表組成的執行委員會,這一機構將決定一切重大問題,並擁有和行使聯合國警察的權力;其三則是處於上述兩個機構之間的咨詢委員會。羅斯福還特別強調,在4大國中除美、英、蘇外,還應有中國,「中國既不會侵略,也不會成為帝國主義,而將成為抵消蘇聯有用的平衡力量」。9月,羅斯福在同其摯友、副國務卿韋爾斯的談話中又指出:「遠東問題的關鍵是中國」,戰後「美國的遠東政策應以中美兩國政府密切的工作關系為基礎」。而蔣介石也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不論戰時還是戰後,中國都願意接受美國之領導。既是如此,赫爾的努力也就不難理解了。最後,英國和蘇聯方面同意中國作為原始簽字國。10月27日,蔣介石及國民政府外交部分別致電中國駐蘇大使傅秉常,授予其簽字全權。

10月30日,中、美、英、蘇4國政府代表在莫斯科正式簽署了4國《關於普遍安全的宣言》。宣言向全世界庄嚴宣告:4國將遵照《聯合國家宣言》採取聯合行動,繼續對法西斯軸心國的戰爭,直到其無條件投降。另外,宣言還明確宣布:4國將在盡快可行的日期內,根據一切愛好和平國家主權平等的原則,建立一個普遍性的國際組織,以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在新的國際組織成立之前,4國將彼此磋商,並在必要時與聯合國家中其他國家磋商,以便代表國際社會採取共同行動。該宣言第一次正式宣告4大國一致贊成戰後成立一個維護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並已粗略地描繪出了未來國際組織的輪廓,從而邁出了創建聯合國的關鍵一步。

4國宣言是繼《聯合國家宣言》後,中國第二次以大國身份與美、英、蘇共同簽署的有關國際事務的重要文件,它使中國的大國地位得以進一步提高。中國參與簽署4國宣言,表明中國對建立新的國際組織已正式承擔義務,同時也就決定了中國將在其中處於特殊的地位。其後,中國一直以4大國之一的身份活躍在國際舞台上,並積極參與新的國際組織的創建工作,為聯合國的成立作出了重要貢獻。

② 學術訪問出訪事由怎麼寫

請問你去的是科研機構還是學校?以下僅供你參考。
例如:近年,我單位已於XX國(大學/科研機構)建立了良好的(校際交流/合作)關系,目前已開展了(教師/科研人員)互訪、學術研討會等多項活動。XX國(大學/科研機構)也多次訪問我單位,希望我單位能派人進行訪問,鞏固雙發研究成果,為下一步雙方開展講學訪問、合作科研、舉辦學術研討會、建立聯合實驗室、推廣科研交流項目等奠定基礎。
(PS:為了使得出訪事由更充分,你也可以進行詳細的添加外方到你單位進行學術訪問的日期,達成什麼樣的成果等。)

③ 200名精英專家出訪美國,剛下飛機立馬叛變,10年後為何又離奇消失

上世紀美國和蘇聯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微妙的,一個代表資本主義陣營的老大,一個代表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不過,由於剛剛結束的二戰,所以導致兩國之間也並不可能會發生戰爭,所以冷戰一觸即發。

美國為了遏制蘇聯實現稱霸世界的夢想,推行了杜魯門主義,馬歇爾計劃和北大西洋公約組織三支柱,在1947年,1948年,1949年三年內相繼出台。而從美國所推出的這三個方面也可以看出,美國是想從政治經濟軍事上三管齊下,對蘇聯實行政治上的孤立,打擊經濟上的封鎖和軍事上的保衛。

有人認為,可能是蘇聯認為這些科學家們實在是太丟社會主義陣營的臉了。所以直接派人將他們暗殺了,以解心頭之恨。不過這到底也只是猜想而已。事實究竟是什麼,美國方面也並沒有給出明確的回答。但從此也可以得出一個道理,背信棄義者,背叛國家者,都沒有什麼好下場,你們覺得呢?

④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取得的最大成果是什麼

中國共產黨面貌的歷史性變化,最根本的,就是以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志,端正了黨的指導思想,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並以此為起點,堅定地依靠廣大幹部和群眾的集體智慧。

從各個方面深入總結了歷史經驗,通過撥亂反正和全面改革,勇敢地走自己的路,在探索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中開創了黨的事業新局面,

開拓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境界,並在這個過程中加強和改善了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使黨贏得人民群眾衷心擁護,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

(4)出訪成果擴展閱讀:

1978年12月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建國以來黨和國家歷史上的一次偉大轉折。這次會議的成功召開,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與會同志共同努力的結果,特別是與鄧小平所起的重要作用分不開的。

如果沒有鄧小平的推動和指導,這個偉大的轉折就不可能在那個時候順利實現。而今,在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即將閉幕之際,我們不能不想起鄧小平對那次會議和歷史轉折所起的關鍵性作用,深切地緬懷這位時代偉人的豐功偉績。

1、開展真理標准問題大討論

粉碎「四人幫」之後,黨和國家面臨在思想、政治、組織等各個領域全面撥亂反正的任務。廣大幹部和群眾強烈要求打破思想上的禁錮,盡快扭轉局面。

在這樣一個歷史關頭,鄧小平的思路十分明確。他認為,要開創現代化建設的新局面,首先就必須打破思想的禁錮,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解決思想路線問題。他明確指出「兩個凡是」是錯誤的。

1978年5月10日,中共中央黨校內部刊物《理論動態》首先發表《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的文章。第二天,《光明日報》以本報特約評論員的名義公開發表。這篇文章引起巨大反響,同時也受到堅持「兩個凡是」的一些人的批評和壓制。

對此,鄧小平認為,這是關繫到堅持什麼樣的思想路線的大問題,於是旗幟鮮明地給予了支持。

正是在鄧小平的領導和支持下,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才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形成為一次全國規模的思想解放運動,徹底沖破了「兩個凡是」的束縛,大大地解放了全黨和全國人民的思想。

到1978年下半年,真理標准大討論如火如荼,鄧小平深入到人民群眾之中,先後去了一些省份,引導人們進一步解放思想,擺脫「以階級斗爭為綱」的束縛,從實際出發,尋找適合中國實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

1978年9月,鄧小平到東北三省及河北、天津走了一圈,他自己稱之為「到處點火」。一路上,他發表了許多重要觀點,史稱「北方談話」。

在「北方談話」中,鄧小平提出,「四人幫」要搞的「窮社會主義」荒謬至極,只有努力發展生產,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體現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他振聾發聵地指出:「我們太窮了,太落後了,老實說對不起人民。」因此,「要迅速地堅決地把工作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要一心一意搞建設」。許多關於國家發展的重大問題在「北方談話」中實現了破題,為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礎。

2、把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

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一心一意搞現代化,發展生產力,這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實現的最根本的歷史性轉折。鄧小平為這一轉折的實現,作出了重大的貢獻。

鄧小平從「文化大革命」的深刻教訓出發,從中國同世界發達國家包括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差距越拉越大的嚴酷現實出發,認為中國再不能「以階級斗爭為綱」了,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集中力量把國民經濟搞上去,盡快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

早在1977年下半年軍委主要領導人在廣州起草軍委全體會議文件時,鄧小平一開始便提出,文件應以什麼為綱?怎麼才叫工作的綱?這個問題值得研究。揭批「四人幫」可以叫綱,但這是暫時的,我們還有長遠的考慮。

之後,他明確地講,看起來現在以揭批「四人幫」為綱可以,但是很快就要轉,要結束,要轉到經濟建設上來,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再不能提「以階級斗爭為綱」了。

正是從上述考慮出發,為了使黨的工作在這次中央全會上發生一次根本性的轉變,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召開以前,提出應該在討論經濟工作之前,首先討論一下全黨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

中央工作會議開得空前熱烈,生動活潑。在鄧小平、陳雲等同志的推動下,在與會同志的共同努力下,會議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堅決把全黨工作的重點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的重大決定,

並圍繞這個問題,審查和解決了歷史上遺留下來的一批重大問題和一些領導人的功過是非問題,決定發揚民主,加強法制,健全黨規黨法,嚴肅黨紀,實行改革開放。

可以說,正是鄧小平關於實行工作重點轉移的重大倡議,使這次中央工作會議為三中全會的召開作好了准備,使三中全會開成了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

3、改革開放的宣言書

12月13日下午4時,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

鄧小平對這個講話非常重視,在10月份出訪日本之前,他就找有關的同志談了自己的意見,讓他們圍繞工作重點轉移問題,起草一個初稿。這個初稿在中央工作會議之前就寫了出來。

但會議進展很快,工作重點轉移的問題順利地得到了解決,會上又提出了很多新的問題,需要及時地作出回答,例如:如何評價真理標准問題的大討論,如何處理全面撥亂反正、糾正「文化大革命」的錯誤和維護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實現安定團結的關系,

如何解決會上提出的人事變動的要求以及可能會由此引起的國際反應,等等。這些問題不解決,認識就不能統一,全黨就不能很好地團結起來、順利實現工作重點的轉移。

鄧小平根據會上提出的新問題和國內外的反應,自己用鉛筆寫了一個約500字的提綱,然後找有關同志談想法。後來,他又幾次約見起草者,談了一些修改意見,最後作了一些修改和潤色加工。

從講話稿的起草過程來看,這個講話完全是在鄧小平的直接指導下,根據他的思想寫成的。其中許多重要的話,都是他本人的原話。

講話圍繞全黨工作重點的轉移,著重講了解放思想、發揚民主、向前看、研究和解決新問題4個方面的內容,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原則和政策。

鄧小平的這篇講話,不僅提出並回答了中央工作會議與會者關注的、涉及歷史轉折的一系列根本問題,為中央工作會議作了總結,而且為十一屆三中全會提供了指導思想,因而它實際上成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它的主旨和一系列重要觀點,為全會所接受並被寫入全會公報,成為指導全面撥亂反正和制定改革開放新政策的總的指導方針。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黨的十五大報告將這個講話譽為「開辟新時期新道路、開創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理論的宣言書」。

由於中央工作會議作了充分准備,12月18日至22日召開的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開始全面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其以前的「左」傾錯誤,堅決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高度評價了關於真理標准問題的討論,

確定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指導方針,果斷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作出了把黨和國家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們黨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4、深刻改變中國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巨大的理論勇氣和政治遠見,啟動了發展社會主義的改革巨輪。他們不唯書,不拘泥於前人的個別結論,一切從實際出發,一切從歷史條件和時代要求出發,開創了一條改革開放的強國之路。

經過近四年的撥亂反正和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到黨的十二大勝利召開,黨已經從遭受「文化大革命」的嚴重挫折轉變到了領導全國人民開創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局面;

國家已經從冤案遍地、百業待興、是非顛倒、問題成山的境地,走上了全黨全國人民聚精會神搞建設的光明歷程。

具體地說,政治上,結束了長期社會動亂,實現了安定團結生動活潑的政治局面;經濟上,通過黨的工作重點的堅決轉移,改革開放現代化建設的舉措引起了世界關注;

思想上,沖破了長期存在的教條主義和個人崇拜的嚴重束縛,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組織上,整頓和加強了各級領導班子;

文化上,在糾正了長期存在的「左」的錯誤後基本走上正軌,並開始得到發展,初步出現繁榮景象。對此,全黨和廣大人民群眾無不為之歡欣鼓舞。

這些巨大的變化,充分說明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治黨、治國、治軍中干出了實績。

尤其是政治上的遠見卓識和寬闊胸懷,以及他駕馭宏觀全局的高超本領和處理復雜問題的卓越能力,使全黨全國人民深信不疑:這個領導集體是靠得住的,是我們黨的希望,國家的希望。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偉大意義和深遠影響,已經和正在隨著改革開放偉大實踐的發展越來越充分地顯示出來,並將貫穿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全部進程。

今天,在黨的新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領導下,我們取得了一系列新的歷史性成就,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了堅實基礎。

我國經濟總量躍升到第二位,社會生產力、經濟實力、科技實力邁上一個大台階,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會保障水平邁上一個大台階,綜合國力、國際競爭力、國際影響力邁上一個大台階,國家面貌發生了新的歷史性變化。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人民正在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我們將繼續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沿著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開辟的正確道路,

積極應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和挑戰,持續深化改革開放,大力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建設,凝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強大力量,開啟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征程。

⑤ 魏志成的學術成就

曾在湖南科技學院、雲南師范大學、華僑大學任教,從事高等教育30年,多次學術出訪過美國、荷蘭、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香港、台灣。出版著譯9部,在《中國語文》、《外國語》、《現代外語》、《翻譯季刊》、《翻譯學研究集刊》等權威或核心期刊發表論文31篇。其中專著《英漢語比較導論》為中國首套英語語言文學研究生教材之一;教材《英漢比較翻譯教程》(2005)獲福建省第六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教材《漢英比較翻譯教程》(2007)獲福建省第七屆優秀社會科學成果三等獎;個人主講的《翻譯》(2002)獲「福建省高等學校優秀課程」,其負責的《翻譯》(2009)獲福建省高等學校本科教學精品課程。魏志成教授潛心20年創導的「比較翻譯教學法」逐漸在國內及境外產生影響。

⑥ 韓曉華的主要成果

音樂全息論的提出和全息音樂體系的建立。
全息音樂簡介:
全息音樂是由青年古箏家韓曉華在潛心研究人類音樂史、東西方音樂比較研究尤其是古琴古箏等中國傳統音樂的長期廣泛而深入的實踐中,在東方全息哲學的啟發下,在音樂全息律的基礎上提出的嶄新音樂理論體系。體系由以下部分組成:
1,音樂的本質是聲音信息時空有序化的排列;
2,音樂是生命體的再現;
3,音樂與宇宙之間具有同質、同構、同序、同運的全息對應關系;
4,人類的音樂從最簡單到最復雜具有同源性特徵;
5,音樂任意小部分都呈現細胞樣特徵,是整個人類音樂史的縮影和重現;
6,音樂內部的頻率、節奏、速度、音高等與宇宙全息;
7,音樂世界與色彩世界、味覺世界、觸覺世界、精神世界全息;
8,音樂與人類基因序列具有全息對應關系;
9,任意地域性的音樂因為其全息性而呈逐漸演變可互相轉譯的特徵;
10,音樂的全息現象也同時表現為環境共振(植物共振、動物共振、礦物共振、光共振)、基因共振、細胞共振、經絡共振、神經共振、生物共振等諸特徵,為音樂審美、音樂通感研究、音樂養生、音樂治療、音樂潛能開發提供了理論基礎。
全息音樂具有深遠的開發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專著《音樂全息論》正在出版中……
韓曉華紮根江門,力圖把古琴古箏藝術發揚光大。
走進位於市文化館二樓的華廈大音琴箏學苑,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幅懸掛在大廳主牆上巨大的「竹簡」,上有《禮記·樂記》中關於音樂的論述:大樂必易,大禮必簡,樂至則無怨,禮至則不爭,揖讓而治天下者,禮樂之謂也。紅燈籠、木琴案,古樂悠悠,茶香裊裊,這里就是市著名青年古琴古箏家韓曉華十年如一日堅守著自己理想的地方。
韓曉華,廣東省古琴研究會理事,國際古箏比賽青年組冠軍,華廈大音琴箏學苑苑長,曾先後多次受文化部派遣到美國、韓國、日本、奧地利等20多個國家進行出訪和慰問華僑的演出。其突出成就被載入《當代華人》、《藝術中國》、《中國時代創新先鋒人物》、《中國箏家走世界》、《和諧與發展》等著作。
十年一箏精益求精
韓曉華出生於遼寧建平,如今她已深深紮根於傳統文化的熱土和嶺南精神的沃壤——江門。
2000年,對優秀民族文化熱愛的她來到江門。對於當初到江門創業的艱辛,韓曉華說得那麼平常又輕描淡寫。她至今還清楚記得,當時了解古箏的人不多,竟然有人問她:「古箏是不是風箏的一種?」這句既好笑又令人難過的問話,非但沒有令韓曉華動搖,反而更堅定了她立足在這個城市傳播古箏文化的決心。
2001年3月在江門成功創辦的「王天一古箏教學中心」現已更名為「華廈大音琴箏學苑」,學苑聲名遠播,桃李滿天下,學員累計達數千人,其中包括美國、日本、荷蘭等國家的外籍學員。學苑為專業院校輸送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學員,多次成功組織優秀學員出國訪問演出。學苑以雄厚的實力、精益求精的品質打造了江門古琴古箏第一品牌。
古琴復興任重道遠
如果說韓曉華是江門古箏的拓荒者,並對江門文化事業的發展作出了貢獻的話,那麼對陳白沙與嶺南古琴的關系,對嶺南古琴技術性、藝術性及思想性的綜合研究,以及對江門古琴的復興與發展,則是江門賦予她新的使命。
「2008年11月29日、30日這兩天,是我永遠不會忘記的日子。」韓曉華說,嶺南古琴研究會舉辦的「琴心尋根」活動於這兩天來到陳白沙紀念館尋根,這時她才得知陳白沙是嶺南古琴第一人,江門是嶺南古琴的發源地。「當我聽到這個結論後,陷入深深的沉思,一種強烈的使命感、責任感油然而生,作為江門的文藝工作者,我能做些什麼?我該怎樣做?我的心情再也無法平靜,百感交集,整夜未眠。」
「第二天,我在陳白沙紀念館呆了整整一天,我把陳白沙的資料讀了一遍又一遍。一代偉人獨立自強、務實創新、開拓進取的光輝人格和崇高精神深深感染著我,我想這也正是嶺南古琴剛健、明快、爽朗風格的源頭,也是嶺南古琴精神的特徵。」韓曉華說。
現在,流傳的古琴曲大多是古曲,同時古琴譜都是傳統的減字譜,異常復雜,給現代古琴的傳承、普及與發展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如何將古譜轉化為簡譜,讓古琴變得易學,讓古琴傳承的阻力變小?目前,韓曉華正在研究一套將減字譜轉化為簡易譜的系統,並且應用於教學,初見成效。
此外,韓曉華作為副主編的《嶺南古琴》預計今年可出版面世,目前基本組稿完成。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基於多年的古琴古箏教學實踐,又得益於中央音樂學院專業的學術素養,韓曉華已完成自己獨特的音樂理論的系統突破,其獨創的音樂理論將讓教學變得更加科學規范、深入淺出。

⑦ 郭建國的取得成就

並與北京多家幼教機構合力進行嬰幼兒教育試驗和研究;他主編《三歲前育兒手冊》、《e寶貝親子健身操》、參與編寫了《育嬰員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郭教授在全國近十個省、市作報告幾十場,受眾萬人;還在中央電視台一、二、五、七、十、北京八頻道做過節目,天津電視台國際部把郭教授從事嬰幼兒教育的專題片送到美國播出。
曾出訪教育發展較好的國家和地區,接待美國、日本、俄羅斯、台灣、香港的嬰幼兒教育代表團,交流教育思想、方法和現代腦科學研究的最新成果。其教育理論和方法突出了性格的培養,所有的教育手段針對孩子快速發育的大腦的和諧發展,培養出來的孩子身體強壯、性格開朗、動作靈活、活潑能動、眼睛有神、表情豐富、語言准確流利、自理能力強。中央電視台、天津電視台、香港東方日報、新加坡報紙、北京主要報紙均對於這些孩子進行過報道和評述。

⑧ 急!!!!!!!!!!!!!!!!!!!!!!!十六大以來我國的外交政策和外交成就

http://hot.china1cn.com/china/wjzc.html

⑨ 過去的一周的重大時事

人民網 >> 時政 >> 時事觀察

時事觀察 最新

·時事七日:五部委領導易人 政治局集體學習金融(圖) [09月02日00:27]
·評論:敢為「中國製造」聲辯 [08月31日19:51]
·時評:7天三起重特大事故的嚴峻警示 [08月31日19:14]
·新華時評:如此「服務三農」豈能允許 [08月31日19:09]
·制度使默克爾訪華不住總統套房 讓中國官員汗顏 (圖) [08月31日18:22]
·控制「豪衙」民主監督更重要 [08月31日08:22]
·人民時評:反壟斷,從立法開始 [08月31日02:14]
·廉租房建在哪兒 [08月30日14:04]
·堅持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08月29日08:41]
·「吾六歲而志於學」?(人民論壇) [08月29日01:40]

·第一解讀:"釘子戶"別"釘"死公共利益 城市拆遷擬出新規 [08月29日00:19]
·社會道德現象的三維結構 [08月28日14:21]
·第一解讀:勞動仲裁偏向勞動者 報酬工傷醫療費一裁終局 [08月28日08:34]
·感恩之情如何更綿長(人民時評) [08月28日08:32]
·著力改善民生,加快推進社會建設 [08月28日08:17]
·三大立法亮點引關注(聚焦審議)(圖) [08月28日03:46]
·大千絮語:炒作「中國製造」的背後 [08月28日02:54]
·讓「中國製造」成放心選擇(熱點解讀)(圖) [08月28日02:49]
·上海「特訓」,能否戒網癮(圖) [08月28日02:49]
·人盡其才的法制保障 [08月28日01:47]

·從「能耐」說起(人民論壇) [08月28日01:37]
·政策解讀:物業改革向何方去 [08月28日01:26]
·講究與將就(黨風一席談) [08月28日00:16]
·省部級領導談科學發展:"持續"二字,反映幹部品格 [08月28日00:13]
·警惕農村黨員隊伍派系化(讀者論壇) [08月28日00:11]
·四大制度激勵自主創新 三項措施促企業技術進步 [08月27日16:01]
·新華時評:著力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08月27日15:46]
·住房保障政策如何解決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 [08月27日13:40]
·更加重視改善生態環境 [08月27日04:16]
·思以前 想以後(人民論壇) [08月27日03:58]

·循環經濟,立法以外的期待(人民時評) [08月27日03:04]
·倡導自主創新,努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08月27日02:25]
·人民視點:不以GDP論英雄 新政績觀浮出水面 [08月26日23:58]
·"外部監督"的主體應該擴大到公民 [08月26日15:49]
·城鎮化的「常平效應」 [08月26日10:41]
·時事七日:國務院四部門換黨組書記 朱德女兒憶慈父(圖) [08月26日04:21]
·華報:領事保護升級 中國外交進入「民本時代」(圖) [08月25日19:03]
·評論:劃小販擺賣專區是一種「善治」思維 [08月25日18:06]
·光明觀察:自古貪官多好色 當今社會「色腐」特點 [08月24日20:04]
·新華時評:「特殊戰役」體現決心 [08月24日18:47]

·評論:「公款出國旅遊」為何不算貪污 [08月24日16:41]
·政績考核豈能僅以GDP論英雄 [08月24日13:29]
·公務員「陽光招考」為政務正本清源 [08月24日10:16]
·加強協調 杜絕監管缺位 [08月24日04:35]
·秉公碰硬,發改委成「發火委」有啥不好? [08月23日20:03]
·司法救助基金如何撐得更久? [08月23日10:44]
·人民視點:官員爭相開博客 互聯網給政治帶來什麼? [08月23日00:52]
·《人民論壇》雜志:經濟高速增長,我們還缺什麼? [08月22日16:54]
·網民對「官員博客」的建議 [08月22日15:42]
·四個堅定不移指明「中國模式」發展方向 [08月22日11:03]

·高增長帶來的實惠有目共睹 [08月22日11:00]
·告別票證時代的辛酸 [08月22日10:59]
·中國經濟存在三大短缺和一大根本性矛盾 [08月22日10:59]
·論「過剩」下的另一種「短缺」 [08月22日10:58]
·公共服務不足凸顯「短缺」矛盾 [08月22日10:56]
·新型「短缺」後的民意訴求 [08月22日10:54]
·警惕「人為製造」的短缺 [08月22日10:39]
·漲價背後的市場失靈 [08月22日10:37]
·用節約彌補短缺 [08月22日10:36]
·告別短缺:資源配置與利益分享是關鍵 [08月22日10:27]

·高增長中 我們還缺什麼 [08月22日10:20]
·在新戰略起點上如何更大作為 [08月22日09:41]
·災民不是官員拿來作秀的道具 [08月22日09:01]
·16名省部級"貪官"被清除 國務院各部門推進反腐倡廉 [08月22日00:30]
·真正用好區域限批這個撒手鐧(圖) [08月21日10:31]
·寧夏一幹部上班外出喝酒丟官 群眾拍手稱快 [08月21日10:03]
·《反壟斷法》草案本月底審議 13載沉浮難在何處 [08月21日09:49]
·糾正揮霍公款者的四種不良心態 [08月21日09:28]
·新華時評:「地毯式」排查應求真務實 [08月20日18:59]
·從"藏富於國"到"藏富於民" 貿易順差應反哺民眾 [08月20日16:25]

·官員集體「開博」的冷思考 [08月20日10:28]
·時評:只違紀不犯罪 揮霍公款難絕 [08月20日09:05]
·省部級領導談幹部作風:少點應酬 不搞權力尋租 [08月20日00:31]
·99個小時不到出席近40場活動 胡錦濤出訪成果豐碩 [08月20日00:19]
·中國「小城市時代」何時開始? [08月19日07:16]
·時事七日:媒體歷數"色鬼型貪官" 信陽禁酒省4000萬(圖) [08月19日04:38]
·短評:讓部門領導也來接接市長公開電話 [08月17日10:09]
·決策好不好要看百姓評價 [08月16日14:00]
·時評:不要給「紅色旅遊」塗上迷信色彩 [08月16日09:31]
·人民視點:當官永不貪污 反腐網游打造"清廉戰士"?(圖) [08月16日02:24]

·「公務員集體學太極」錯在「集體」 [08月15日14:31]
·三問公務員集體學太極拳 [08月15日14:27]
·城市為何不能"善治" [08月15日07:48]
·信陽市的禁酒令為何見了實效 [08月15日02:52]
·「禁酒令」給信陽帶來什麼?(圖) [08月15日01:11]
·關注農村低保:農村低保金專項管理 嚴禁擠占挪用 [08月14日09:58]
·控制房價本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 [08月14日09:07]
·被輿論仇視是富人的恥辱 [08月14日09:06]
·我國網民總數已達1.62億 黨政官員直面網路時代 [08月14日08:57]
·窮富之爭,彌合比疏離更重要 [08月14日08:49]

·工人日報社評:消費者維權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何在 [08月14日08:46]
·養老金標准再次上調 讓企業退休人員共享發展成果(圖) [08月14日00:32]
·學太極可以,「打太極」不行 [08月13日18:09]
·「攤派」鍛煉不可取 [08月13日18:07]
·公務員學太極為何招來嘲諷? [08月13日18:05]
·「集體學太極」之集體困局 [08月13日18:02]
·公務員健身不應是特殊的風景 [08月13日18:01]
·公務員練太極健身,百姓呢? [08月13日17:56]
·公務員學太極隱喻公共管理之惑 [08月13日17:53]
·可以學太極 不可耍太極 [08月13日17:51]

⑩ 特朗普這次出訪中國,有哪些深遠的意義

自特朗普就職以來,中美高層保持頻繁互動,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已經建立並成功進行了首輪對話,各層次各領域交流合作也取得新進展,在地區和國際熱點問題上保持溝通協調。中美關系保持了它自建交以來的歷史慣性,總體上保持穩定發展態勢,雖然存在相互競爭、戰略博弈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享有相互借重、利益融合的一面,而且變得更有韌性。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8月公布的一份特朗普政府中美關系半年報告認為,特朗普執政半年中,對華主要聚焦在兩個問題:貿易問題和朝核問題。布魯金斯學會新任主席約翰·艾倫將「合作」列為中美第一個關鍵詞。他說,美國與中國應該尋求一切機會合作,而且方法有很多,從氣候變化到發展、到脫貧等方面。

閱讀全文

與出訪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匯報 瀏覽:314
橫濱商標印刷有限公司 瀏覽: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