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匯。這個字念什麼。
huì匯的繁體字部首筆畫
部首:氵 部外筆畫:2 總筆畫:5
五筆86:IAN 五筆98:IAN 倉頡:ES
筆順編號:44115 四角號碼:31110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6C47
基本字義
1. 河流會合在一起:~注。~合。
2. 由甲地把款項寄到乙地:~寄。~款。~兌。~率(lǜ)。
3. 聚合,以類相聚:字~。詞~。~報。
4. 綜合,合並:~總。~編。
詳細字義
〈名〉
1. (形聲。從匚( fāng),筐子,淮聲。本義:盛器)
2. 同本義 [receiver]
匯,器也。——《說文》。段玉裁注:「謂有器名匯也。」
3. 用外幣或本國貨幣兌換的票據 [exchange]。如:外匯;內匯
4. 收集、分類和分送各種信息或其它需要廣泛分送的情況或項目 [things collected;assemblage]。如:總匯
5. [物]∶大量吸收某種物質的器件或系統
能匯
中子匯
〈動〉
1. 河流會合 [conflow]。如:匯涌(匯集涌流);匯粹(薈萃。會集,聚集);匯濊(水流深廣的樣子)
2. 迂迴,圍繞 [outflank]
東匯澤為彭蠡。——《書·禹貢》。傳:「回也。」
3. 又如:匯行(繞道行走)
4. 以即期匯票、付賬等付款形式送或寄 [錢] 給某人或某處 [remit(money);make a remittance]。如:給家裡匯錢;匯款;匯票莊(即票號。私人經營的金融流通機構,略同於今日的私營銀行);匯信(由銀行匯款所附的信件)
〈名〉
1. (形聲。從韋( yì),長毛獸,胃省聲。本義:刺蝟)
2. 同本義 [hedgehog]
匯,匯蟲也。似豪豬而小。——《說文》
匯,毛刺。——《爾雅》。注:「今匯,狀似鼠。」
3. 類;族類 [class]。如:匯征(以類相從而行);匯類(分類再聚集);匯纂(類集編纂);匯進(連類同進)
〈動〉
1. 匯聚;聚集 [converge;gather together;get together;assemble]。如:匯奏(匯集);匯出(集中涌現);匯刻(匯集刊行);匯萃(匯集;會聚)
常用片語
1. 匯報 huìbào
[report;give an account of] 綜合材料向上級(或群眾)報告
匯報工作
2. 匯編 huìbiān
(1) [compile]∶[把各種來源的書面材料或項目] 類集編次
匯編了一部大書
(2) [compilation;collection;repertory]∶匯總編輯成的書籍或文件
農業或自然科學方面最佳書目的匯編
(3) [assembly]∶把用符號語言寫成的計算機程序自動轉換為機器語言形式
3. 匯兌 huìì
[remittance;sum remitted;transfer of funds] 郵電局或銀行根據委託人的要求,把錢匯寄給收款者
匯兌業務
4. 匯費 huìfèi
[remittance fee] 匯款時按匯款額交付的手續費
5. 匯合 huìhé
(1) [converge]∶水流會合
兩條河流匯合成為一個湖
(2) [join up;unite]∶與…合在一起
和他的朋友匯合
6. 匯劃 huìhuà
[remittance] 即以匯兌方法劃付款項
7. 匯集 huìjí
[compile;collect] 累積
將大多數選票匯集起來
8. 匯寄 huìjì
[remit] 匯款;寄錢
匯寄10元即郵去所需材料
9. 匯價 huìjià
[exchange rate;conversion rate;exchange quotation] 匯率
10. 匯聚 huìjù
[convergence;come together] 聚集;會聚
11. 匯款 huìkuǎn
(1) [remit money]∶把款匯出
(2) [remittance;transfer money to]∶寄匯給另外某人或某地的一筆款項
收到一筆匯款
12. 匯流 huìliú
(1) [converge;flow together]∶朝一點流動
(2) [sink flow]
(3) 在三維流動中,流體自各方向均勻地流向一點的空間流動
(4) 在二維流動中,流體自垂直於一直線的各方向均勻地流向該直線的平面流動
13. 匯流環 huìliúhuán
[collector ring] 輻射式飛機發動機的環形排氣歧管
14. 匯攏 huìlǒng
[collect;gather] 把分散的東西集中;聚集;聚合
三股人群匯攏在一起
15. 匯率 huìlǜ
[exchange rate] 某國貨幣對外匯的比價
16. 匯票 huìpiào
(1) [draft]∶由銀行開出,憑以兌取匯款的票據
銀行匯票
(2) [bill of exchange]∶一種短期可轉讓的財務票據。它是由一人(即貨物賣主)向另一人(即買主)或其委託的銀行開出,並要求後者立即或於確定日期對指定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金額的書面通知
(3) [money order]∶匯款單
郵政匯票
17. 匯水 huìshuǐ
[remittance fee] 匯費
18. 匯演 huìyǎn
[joint performance] 會演
19. 匯映 huìyìng
[joint show] 選出若幹部影片集中上映
匯映開始時,團體訂票十分踴躍,個別購票盛況空前……
20. 匯注 huìzhù
(1) [converge;flow into]∶交匯灌注
(2) [collection of notes]∶匯編集注
21. 匯總 huìzǒng
[gather;collect] [把資料、票據、數據等] 匯集到一起
把材料匯總上報 隱藏更多釋義
以下結果由HttpCN提供字形結構繁體字:匯匯滙
漢字首尾分解:氵匚 漢字部件分解:氵匚
筆順編號:44115
筆順讀寫:捺捺橫橫折
匯
② 有人在跟錦億豐瑞合作的嗎
摘要 您好,錦億豐瑞主要負責生態農業開發;水產養殖、繁殖、加工、銷售及技術轉讓;水產養殖技術咨詢;農產品的銷售及種植;黑斑蛙的馴養、繁殖、加工、銷售及技術轉讓;預包裝食品的零售;機械設備的銷售;豪豬養殖、銷售及技術服務。
③ 蜘蛛流轉骷髏海的幾點疑問
蜘蛛轉骷髏海,也就是說骷髏海為主力決戰兵種,因此原則是科技優先。
所以,造法不能是地穴-墳場的慢科技打法。我認為是先祭壇後墳場,然後優先科技,死騎三陪,然後出蜘蛛,也就是以前g-star經常用的方法。骷髏海才是主力,蜘蛛是輔助。當然蜘蛛攻擊力也不錯,壓制也行的。
首先科技,在1.20以後,不死的毀滅被削弱,護甲減了1點,但不死的加強的地方是骷髏法師,我記得以前的骨質加強要三本能升級,而現在二本就完全可以,而且挖掘屍體的研究時間被大大縮短。因此在二本好了後,純科技的骷髏大軍在5-8分鍾內絕對能夠成型。骷髏法師的專家級訓練也被縮短了研究時間,降低了研究所需要的木頭。
這些變動就是為了提高骷髏法師的出場率。
骨質加強當然要升,要不骷髏被驅散起來太快了,現在的研究速度被加快了,因此,提升一下很方便。
2蜘蛛數量,速二本,保證所有的暴兵速度和科技研發,在有錢的情況下,蜘蛛是過度,因此科技蜘蛛的5蜘蛛沒必要,三蜘蛛速科技的打法就可以了,有點像以前速毀滅的打法。因此,3到4個合適。
3骷髏還是直接決戰了,有蜘蛛,和骷髏做肉盾挺好了,再加上nova技能,決戰是對方三本剛好,因此出毀滅沒什麼必要,出毀滅還要三本,那樣當然厲害,但你給對手太多的時間,偵查到你骷髏海,人家就要採取措施,比如人類出獅鷲,升牧師的驅散。
暗夜爆小精靈,出精靈龍,這對你就不太有利了,三本都提升好當然厲害,但對手的時間也很多,戰術講究出其不意,成型立刻決戰,這和暗夜用吹風打獸人是一樣的。
4上面說了,只要人家針對你合適,哪個族都能克你,暗夜爆精靈龍怎麼辦,獸人白牛海加飛龍,然後沒骷髏,劍聖殺法師太快,人族出獅鷲怎麼辦,先點你車子。。。因此要迷惑對手,拖住對手,讓他不知道你的戰術走向。即使知道,也太晚,來不急應對。
5戰術沒有完美的,沒有最差的戰術,沒有無敵的戰術,這正是魔獸有意思的地方,把該做的盡量做好就可以了,沒有完美的東西,戰術是靈活的,要根據場合去完善,不能死,所以不能明確講該怎麼完善。
我舉個例子,你骷髏海,獸人白牛海應對,但用骷髏還拖住的同時,出了胖子,那獸人來不及反應就完了啊。
以前我記得moon和Lucifier一場比賽,人們普遍認為火焰領主的 靈魂燃燒這個技能很垃圾,但正是這個一秒才掉7點血的技能,在最後把4級的死騎燒死了。
因此戰術也是一樣,需要你對兵種的理解,沒有最垃圾的東西,只有最垃圾的東西的用法,戰術不是一成不變,對手出男巫,你還骷髏海,那就是送經驗了。
因此,一個戰術在適當的時候自己覺得有效才去用才合適,比如人類開礦,科技沒成型,用下不錯,甚至獸人爆飛龍,在人類科技沒成型,欺負的就是人類沒有對空,最差的戰術在一定的時候也很厲害。
因此,戰術選擇慎重點,好好偵查,好好判斷,然後選擇。制勝關鍵。
④ 天津 有人想養龍貓嗎標灰3個月dd
動物一般在發情期的情緒會比較難以控制,你可以仔細觀察幾只龍貓之間的關系,如果真的是由於發情處理不當導致的相互攻擊就應該著手處理。例如吧發情的雄性單獨飼養等。
龍貓屬於哺乳綱嚙齒目豪豬亞目美洲栗鼠科動物,性情十分溫順,日常比較好打理,果真有你所訴說的情況出現也可能是因為龍貓的祖先曾經聚居在南美安第斯山脈海拔500-1200米的岩縫里。盡管氣候寒冷乾旱,晝夜溫差極大,所以推斷其領地意識也許很強,要不你就把他們分開養可能會好很多
⑤ 讓與爭分別是指什麼
中國是一個禮儀之邦,禮讓是我們的優良傳統。春秋之時,晉楚發生戰爭,晉文公為報當年禮遇之恩,晉軍主動退避三舍,一舍三十里,三舍就是九十里。楚國以為是晉國軟弱可欺,乘勢追擊。退讓換來了諸侯道義上的支持和晉國軍民同心,最終晉國取得全勝。
禮讓的實質是適當妥協。「妥協」一詞在人們工作生活中經常遇到、用到,而且在很多場合是以貶義的形式出現的。通常人們把它當作軟弱可欺、無立場、無原則的代名詞。其實,這是對它的誤解,《現代漢語詞典》中就將其解為:用讓步的方法避免沖突或爭執。
妥協是一種生活藝術。人與人之間、人與社會之間是一個矛盾的集合體,相互之間的聯系盤根錯節、關系錯綜復雜。正確處理彼此之間的矛盾能夠緩解緊張氣氛,避免無端消耗,而錯誤處理彼此之間的矛盾則可能導致矛盾升級,關系惡化。成功地運用妥協的手段不失為解決矛盾的一條佳徑。
家庭生活中繁雜瑣事很多,夫妻之間、兄弟姐妹之間、父母子女之間磕磕碰碰、爭爭吵吵在所難免,以相互體諒的方式看待之、處理之,則心情和暢、家庭和睦、生活和美;而矛盾雙方針鋒相對、互不妥協,則心情不暢、家庭不睦、生活不美。生活需要妥協,妥協更強調從對方角度出發看待問題,積極換位思考,正確認識問題,主動作出合理讓步,為矛盾的化解創造有利條件。妥協其實是生活中處理人際關系的一劑潤滑劑。
社會就像一張網,錯綜復雜,在與人的交往中,難免與人產生誤會或摩擦,我們是選擇錙銖必較、睚眥必報,還是選擇禮讓三分、笑泯恩仇呢?善待恩怨,學會尊重你不喜歡的人,我們會發現不僅少了一份怨恨,多了一份快樂,甚至還會贏得更多的尊重,收獲更多的友誼。清康熙時期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張英,老家親屬因為蓋房子爭地皮的事情,與隔壁葉家發生了沖突。張老夫人便寫信要兒子出面干預,張英從京城往老家安徽桐城寄了一封信,信中是一首詩:「千里修書只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張老夫人看後,主動退讓了三尺,葉家一看,人家風度如此之高,也羞愧不已,同樣退了三尺。作為桐城一景的六尺巷至今仍在向人們告誡著:讓是一種美德。
妥協還是一種處世哲學。與積極介入、強勢主導相比,妥協是一種處世哲學,超然於局外,脫俗於世風,它講求和而不同,追求的是一種和諧之美。我國著名作家沈從文,他一生坎坷,歷經磨難。如果大家到他的故鄉湘西鳳凰去,可以看到他的墓碑,設計得非常有趣。這是一塊天然的石頭,正如從文先生的質朴。墓碑的正面刻有16個字:「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能認識人。」反面也刻有16個字:「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這背面的16個字,是美國漢學家張充和寫的輓詞,如果把每句話的最後一個字連起來讀,就是「從文讓人」。「讓人」,是一種胸懷,也是一種智慧。王蒙、余秋雨等人物的作品中,也一以貫之地流露出這種人生智慧。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正是這種讓人,成就了他們自己。
妥協說到底是一種雅量。這是包容一切、兼收並蓄的胸懷。有一種說法叫「感謝對手」。其實,感謝不一定必要,但重視卻是必要的。對手說的某些話,說的某些事,是不是那麼回事,對手都是專撿你的軟肋在攻擊,他在為你找弱點,當你把這些問題都彌補過來的時候,你就在發展,你就在成長。
妥協是有限度的。魯迅曾在他的文章里講過豪豬的哲學。冬天裡豪豬擠在一起用身體取暖,但豪豬渾身是刺,靠近了就要刺得對方難受。於是在不斷的磨合中,它們就找到了彼此接受的適當距離,既能夠互相取暖,又不至於互相傷害。這其實是一種互諒互讓的哲學,以「互利共贏」為目標,以「互不傷害」為前提,以「彼此接受」為原則。比如,五個人晚上准備一起去吃飯,有的想吃火鍋,有的想吃中餐,有的想吃小吃,有的想吃面條,所謂眾口難調,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通常有以下幾種解決方式,以職務高,或是威信高的人為准,我們都聽他的;或是以請客的人,或是組織這次飯局的人為准;再或者,以少數服從多數的舉手錶決來定;當然,也有可能因為達不成一致意見,有些人就不參加這個飯局了,搞成不歡而散。這個時候,就需要一點「糊塗哲學」,吃飯問題不是什麼大問題,吃啥都是吃,根據當時的情況靈活確定,隨便一點,將就一點,妥協一點,沒什麼大不了的事,盡量不要搞得不歡而散。
所謂「當仁不讓」,原則問題不能妥協,不能讓步。當年,素有「鐵娘子」之稱的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鄧小平談判香港回歸的問題。小平同志斬釘截鐵地說:「主權問題是不可以談的。」談的,只是回歸的具體細節問題。後來,大體是按小平同志的意思來辦的。
與「讓」相對的,是「爭」。這個世界充滿了競爭。有合作就有競爭。現代社會,是一個充滿競爭的社會,而且競爭越來越激烈。國與國之間,講綜合國力的競爭;公司與公司之間,講商業競爭。人與人之間,也有一個競爭的問題。從小到大,什麼都要競爭。從求學到升學,從學校到工作,從個人到單位,從商戰到科研,無不充滿了競爭。一個社會也好,一個團體也好,沒有競爭就沒有發展。壟斷就沒有競爭,「大鍋飯」也沒有競爭,可結果呢?壟斷和「大鍋飯」,都是社會進步的絆腳石。何況,你不與人爭,人卻要與你爭,你不想爭,未必就有助於問題的解決。
所以,我們還是有必要樹立正確的競爭觀,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這個競爭日益激烈的時代,找到適合自己的立足之地。
其一,要敢於競爭。說到競爭,我想起一個成語叫「爭先恐後」。這個成語很有意思,現在是奮勇向前、害怕落後的意思,但最早卻不是這個意思。晉國的著名車把式王子期與趙襄子賽車,趙襄子老是賽不贏,便責備王子期沒有誠意搞技術轉讓。王子期回答說駕車要注意馬,而您老光盯著我。「今君後則欲逮臣,先則恐逮於臣。夫誘道爭遠,非先則後也,而先後心皆在於臣,上何以調於馬?」是啊,您老盯人不盯馬,管人不管馬,對賽事中必然出現的先先後後的變化情況缺乏心理承受力,患得患失,計較名次,非欲壓倒對手不可,越是這樣越不能調理好馬,不就越跑越不快了嗎?可見,「爭先恐後」的原意是指患得患失的浮躁情緒,含有貶義。對我們來說,還是要像「爭先恐後」的現在意思那樣,不甘落後,奮發有為。其實,競爭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提高能力素質的過程。即使輸了,也是有收獲的。而且,我們要盡量與高手過招。我曾有過這樣的感覺,百米賽跑時,如果和跑得很快的人分在一組,即使跑不過他們,自己的成績也是不錯的;如果和跑得很慢的人分在一組,即使是小組第一,成績也不怎麼樣。所以,要想提高自己的成績,還是要以高手為對手。
其二,不作無謂之爭。這是一種沒意思的競爭,當然也是一種必敗的競爭。我們都熟悉龜兔賽跑的故事。事實上,當兔子決定與烏龜賽跑時,它就已經輸了。大人去和小孩子打架,打贏了也沒人說你好,如果打輸了呢,更讓人笑話。寓言中,老虎不接受老鼠的挑戰,就是這個道理。余秋雨在《小人》一文中也曾有過精闢的論述。有一則笑話,也很能說明問題。說的是大詩人歌德在公園里散步,與一位批評家在一條僅能容一人通過的小路上相遇。批評家說:「我從來不給蠢貨讓路。」歌德笑著退到路邊說:「我恰恰相反,請先生先走。」
其三,要通過正當的途徑競爭。《孫子兵法》說:「以正合,以奇勝。」「正合」是「奇勝」的前提,否則就是違規、越軌。也就是說,出點「奇招」「怪招」是可以理解的,但一切都要在規則允許的范圍之內行動,至少你不能違背「反不正當競爭法」吧?比如考試,你就要憑自己的真才實學,如果作弊,那就要出問題。強勝弱敗是戰爭的基本規律,也是競爭的不二規律,心存僥幸是不行的。曾國藩創立湘軍與太平軍作戰,最終他打贏了。靠什麼呢?靠他的堅忍,他打的是「呆仗」,步步為營,穩扎穩打,「扎硬寨,打死仗」,咬著就不鬆口,圍著就不鬆手,打安慶是這樣,打「天京」也是這樣。所以,關鍵是提高素質,把自己搞強大,慢一點無所謂,勝利終歸是自己的。我羨慕武俠小說中「華山論劍」式的挑戰與應戰,那樣的對手,無論輸贏,都讓人心服。歪門邪道的東西,也許短期內看著好,但終不是長久之計。武俠小說里有很多這樣的例子,正派武功來得慢,循序漸進,容易達到較高的層次;邪派武功來得快,來得猛,但長此以往,就容易「走火入魔」。所以,還是那句老話:「邪不勝正。」
應該說,讓和爭都是人與人之間的正常現象。沒有禮讓,世間會缺少溫情,社會會缺少和諧;沒有了競爭,國家民族就沒有了活力,社會進步就失去了動力。但是,讓於當讓之時,爭於當爭之際,讓止於禮,爭合於道,禮讓和競爭都應有一個合於道德和法制的規則和尺度。讓與爭離開了必要的規則和尺度,那麼,讓,只能是虛偽甚至陰險,而爭,只能是只問目的,不擇手段。這兩者,都是需要我們避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