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孫東川的主要研究成果
這是孫東川教授等人自2004年以來全力以赴開展的研究工作。他們認為,研究與創建現代管理科學中國學派,是當代中國人、尤其是管理學界的歷史使命和歷史機遇。
現代管理科學中國學派的英譯為the Chinese school ofmodern guanli science(CSGS),其中guanli為漢語「管理」之拼音。中國人的管理理念很豐富,涵蓋了英語的management,administration等單詞,沒有哪一個英語單詞可以完整地確切地表達漢語的「管理」;「管理科學」的豐富內涵也不是management science(MS)或administrationscience(AS)所能表達的,唯有表達為guanli science(GS)。就是說:
管理(guanli)= management + administration + ……
管理科學(GS)= management science(MS)+ administration science(AS)+ ……
中國人研究管理和管理科學,不能簡單套用英語世界的概念,不能削足適履、自廢武功、「被綁架」。孫東川教授等人主張構建中西合璧的管理科學話語體系,爭取中國人在管理世界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他們提出:管理是人類的第二類活動,它為第一類活動服務,使之提高效率和效益(第一類活動是生活的與生產的作業)。這是一個很有創意的基本定義。
圖1表示管理科學的內涵與結構。這是一個內容豐富的知識體系,大大超過了西方的MS和AS。
?
CSGS具有以下特點:
1.它是中國的:具有顯著的中國特色,它是在中華大地上生長起來的,適合中國國情,能夠有效地解決當代中國的經濟發展與社會進步問題,而且,中國人應該是創建中國學派的主力軍;
2.它是現代的:運用現代計算機和互聯網技術,體現世界上最新的管理科學與管理工作成就;
3.它是先進的:博採眾長,推陳出新,綜合集成;
4.它是世界的:具有普適性,是全人類的共同財富,尤其是可以為發展中國家所借鑒;
5.它是開放的,與時俱進的: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將會不斷完善與發展,永葆青春。
創建CSGS的基本途徑是:洋為中用,古為今用,近為今用,綜合集成。其中「近為今用」是重點,其含義是從我國近期的社會實踐中總結經驗和教訓,上升到理論高度,指導當前和今後的社會實踐。所謂「近」,主要是改革開放的30多年—新中國的60多年—中國共產黨的90多年;「近」還可以上溯到辛亥革命(1911年)—洋務運動(始於1860年)—鴉片戰爭(1840年)。
圖2是創建途徑的形象化表示:「三室一廳」的工作模式。
「中國模式」是「中國學派」的學術形式,「中國學派」是「中國模式」的實踐形式。實踐先行,理論隨後。有了實踐形式,才能產生學術形式;有了「中國模式」,才能產生「中國學派」。各行各業都是這樣,尤其是經濟領域和管理領域。在管理領域,「中國模式」已經基本形成並且不斷發展與完善,CSGS要靠管理工作者和管理科學研究者積極打造和創建。
凡是存在的都是合理的(黑格爾)。凡是發展的都是合理的,凡是成功的更是合理的。中國模式是存在的,發展的,成功的,無疑是十分合理的。經濟發展與管理工作是正相關,社會安定團結與管理工作是正相關。盡管當前我國的管理工作還有不少問題,甚至很嚴重,但是,我們應該把握大方向——對於我國的管理工作基本肯定而不是全盤否定,同時,克服缺點和錯誤,加以改進與提高。
研究中國的管理,在理論和方法上有所建樹,建立一個體系或框架,並且為它起一個名稱——國內許多學者都想到了,而且採取了行動。目前名稱多種多樣,例如:和諧管理(HeXie management),和合管理,中國管理學,東方管理學,中國式管理,中道管理,中國管理科學,中國現代管理科學,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有中國特色的管理科學,有中國特色的現代管理科學,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管理科學,等等。雖然這些名稱在字面上差異比較大,其實學者們的心願都差不多:研究中國的管理,創建一些理論與方法,用以改進和提高中國的管理工作,並且為管理科學的發展作出貢獻。
CSGS具有最大的兼容性,是個大平台(大舞台)、聚義廳,是個大家庭。
CSGS是一個大學派,是一個總的名稱,它可以而且必然會分為若干小學派。如同先秦諸子百家,CSGS也會有新的諸子百家。
CSGS可以借鑒和移植系統工程中國學派的許多內容。
創建CSGS是一項艱巨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千軍萬馬長期作戰。「干」字當頭,又好又快地完成我們當代中國人的歷史使命!
孫東川教授及其學術團隊相信:再有5-10年時間,中國的管理工作將會有極大的改觀,CSGS的創建工作將會基本就緒。事實上,兩者是互相促進,相輔相成的。CSGS將為世界的管理科學寶庫增添具有中國特色而熠熠生輝的豐富內容。 孫東川於1980年開始由工科專業轉向系統工程與管理科學的教學與研究工作。由於他有較好的數學、運籌學和控制論的知識基礎,並且具有在企業工作的經驗,所以,很快就完成了轉型,成為新領域的佼佼者。
他推導了PERT等效計算的一組公式,證明了確定critical path的必要條件與判別定理,提出了「最緊急路線」的概念和判別准則。在一些企業成功地開展了PERT的應用研究。
他在系統模型、系統工程方法論和系統工程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進展。例如,面對一些教科書上以訛傳訛的Hall三維結構,他追根溯源,找出A.D. Hall的原作,指出其中第三維應該是「專業維」而不是「知識維」(1983)。
孫東川教授先後編寫了三部系統工程教材:《系統工程簡明教程》(孫東川,陸明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張鍾俊教授寫序,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1987,此書出版後被推薦為「七五」期間全國高等工科院校試用教材;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系統工程引論》(孫東川,林福永,孫凱),中國工程院院士汪應洛教授寫序,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版,2009年第2版,此書每年重印,總印數已超過2萬冊;中國科學院規劃教材《系統工程基本教程》(孫東川,朱桂龍),中國工程院院士劉人懷教授和中國系統工程學會前理事長、國際系統研究聯合會前主席顧基發研究員寫序,科學出版社,2010. 這三本教科書都很受歡迎,在系統工程學術界有很大的影響,書中較多的內容被其他教科書引用。
孫東川教授堅持按照錢學森體系來闡述系統工程和系統科學。他指出:系統工程中國學派已經形成——這就是錢學森學派,這是中國人民的寶貴財富,是系統工程學科的寶貴資產;他認為:系統工程在中國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功,同時,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系統工程在中國可以實現更大的輝煌;人類社會到了共產主義還需要系統工程,一萬年以後也需要系統工程,系統工程將與時俱進,永葆青春! 「中山文化」這一重要的創新理念是孫東川教授在1998年提出來的。1999-2001年他承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99BJL048)「中山文化在世界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現實意義研究」,取得豐碩成果。專家鑒定意見是:「本項目立論正確,有創造性,開辟了研究孫中山先生的新領域,研究成果堪稱佳作,填補了研究『中山文化』這塊學術園地的空白,具有國內領先水平。」2001年11月初,以項目研究成果為基礎,在澳門召開了「紀念辛亥革命90周年暨中山文化研究成果報告會」,海峽兩岸四地學者出席,會議開得很成功,孫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博士從夏威夷專程到澳門赴會。
「中山文化」定義為:孫中山先生致力國民革命40年,他和以他為首的革命志士,在為實現振興中華的目標所進行的艱苦卓絕的奮斗過程中所創立的革命學說、價值觀念和思想理念,所表現的革命風范、奮斗精神和獻身精神,及其合理延伸。
中山文化具有豐富的內涵,它包括:
(1)孫中山先生的革命學說 孫中山先生的著作在1000萬字以上,不同版本在國內外大量出版,影響深遠。孫中山先生在遺囑中特別指出:「現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務須依照余所著《建國方略》、《建國大綱》、《三民主義》及《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繼續努力,以求貫徹,……是所至矚!」
(2)孫中山先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理念 孫中山先生的價值觀念和思想理念,不但反映在他的著作中,而且凝聚在他提出的奮鬥口號和題詞中。例如,「振興中華」,「天下為公」,「世界大同」,「世界潮流,浩浩盪盪,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等。為了培養革命和建設事業人才,1924年春季他親自倡導成立兩所學校:「武學校」黃埔軍校,「文學校」廣東大學(1926年更名為中山大學),他給文學校的題詞是:「博學,審問,慎思,明辨,篤行」。他在生命彌留之際呼籲:「和平,奮斗,救中國」。他說:「革命者是要做大事,不是要做大官。」他認為革命者都是人民公僕,大總統也不例外。
(3)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風范、奮斗精神和獻身精神 孫中山先生的人格是高尚的、偉大的,他的精神感人至深,有眾多至死不渝的追隨者。他幹革命不屈不撓,愈挫愈奮。他一生不知道遇到了多少挫折,多次危及生命,但是他從來不退縮。許多親密戰友犧牲了,但是絲毫不能動搖他的革命決心。孫中山先生是勤政廉政的楷模。在漫長的革命歲月中他募集了大量的革命經費,但是他從不為自己謀一點私利,全部奉獻給革命事業。他的大哥孫眉先生傾家盪產支持他的革命事業,從夏威夷富甲一方的「茂宜王」變成一貧如洗的平民;1912年初,廣東省革命力量推舉孫眉擔任廣東省都督,孫中山先生不予批准。孫中山先生的家事遺囑是:「余因盡瘁國事,不治家產。其所遺留之書籍、衣物、住宅等,一切均付吾妻宋慶齡,以為紀念。余之兒女已長成,能自立,望各自愛,以繼余志。此囑。」
(4)以上所說,特別是(2)(3)還包括:在孫中山先生漫長的革命歲月中,他的戰友、學生和追隨者等一大批革命志士的傑出表現、創造和奉獻。他們前仆後繼,義無反顧,拋頭顱,灑熱血,很多人犧牲了年青的生命。
(5)中山文化還包括1925年孫中山先生逝世以後,以上各點的合理延伸這里所說的「合理延伸」,包含兩個方面。其一,他的革命繼承者們尤其是中國共產黨人對於豐富和發展中山文化所作出的貢獻,包括思想理論的貢獻和革命實踐的貢獻。其二,在全中國普遍出現的社會現象,例如大中城市一般都有中山路、中山廣場、中山公園及孫中山先生塑像等;又如,每年11月12日和3月12日,孫中山的誕辰與忌辰,北京、南京、廣州等地都要舉行紀念活動。翠亨故居、廣州中山紀念堂、南京中山陵,北京香山碧雲寺衣冠冢等,都是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參觀和瞻仰的重要地點。神州大地到處都有中山文化氛圍,令人追念偉人,激勵革命鬥志。
中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的精神財富,是孫中山先生留給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寶貴的歷史遺產。
孫東川教授多次參與廣州、北京、南京、上海等地相關的全國性紀念活動和學術活動,積極宣揚中山文化。在他的推動下,澳門辛亥革命與中山文化研究會、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先後成立,積極開展研究工作和社會活動。他還多年擔任中國辛亥革命研究會常務理事。 孫東川教授還開展過區域經濟發展戰略與規劃研究、省級勞改系統研究、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等,都取得了比較出色的研究成果。
綜上所述,孫東川教授的研究領域比較寬,成果比較豐碩。但是,他自己認為有利有弊。弊端在於不能朝著一個方向深入下去,作出系列性的重大研究成果。(主要是客觀原因造成,他自己感到身不由己,很惋惜。)
因此,他告誡他的弟子和年輕學者:要與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白頭偕老!千萬不要「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他呼籲青年學子學習袁隆平院士幾十年如一日,專心致志研究雜交水稻的精神;要做到:心無旁騖,目不斜視,勇往直前,持之以恆!
孫東川教授認為,市場經濟給教育界和學術界帶來的負面影響是浮躁,普遍的浮躁。不少人物慾橫流,一切向錢看,掙錢很多卻永不滿足。這樣,中國出不了大學問,出不了大師。面對這種情況怎麼辦?他認為,借鑒改革開放之初鄧小平同志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先富帶後富、共同致富的重大舉措,現在需要大力提倡:讓一部分人先靜下心來做學問!逐步帶動越來越多的人靜下心來做學問。這需要大學校長和教育部等國家有關部門大力支持,出台有關政策措施。
孫東川教授表示:要把自己的餘生奉獻給CSGS,哪怕只有綿薄之力,哪怕只能作鋪路石子,也心甘情願,在所不辭。他認為:老教授應該超越馬斯洛,上升到第六層次:物我兩忘——孜孜以求,做學問不帶功利性。
孫東川教授的座右銘: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冷眼向洋看世界,熱風吹雨灑江天!
B. 昆蟲記作者情況,寫作背景,社會價值
昆蟲記作者情況: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享年92歲】,他是一個著名的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作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法布爾出生於法國南部普羅旺斯的聖萊昂的一戶農家。
此後的幾年間,法布爾是在離該村不遠的馬拉瓦爾祖父母家中度過的,當時年幼的他已被鄉間的蝴蝶與蟈蟈這些可愛的昆蟲所吸引。
寫作背景:
1859年,法布爾獲得了此類研究的三項專利。後來,法布爾應公共教育部長維克多·杜盧伊的邀請,負責一個成人夜校的組織與教學工作,但其自由的授課方式引起了某些人的不滿。
於是,法布爾辭去了工作,攜全家在奧朗日定居下來,並一住就是十餘年。在這十餘年裡,法布爾完成了後來長達十卷的《昆蟲記》中的第一卷。
此後,法布爾將發現的幾種植物獻給了早逝的儒勒,以表達對他的懷念。對真菌的研究一直是法布爾的愛好之一。
社會價值:
法布爾花費了一生在自己的「荒石園」里挖出一個世界,為昆蟲世界歌唱,也為人類社會哀嘆。他是「昆蟲世界的荷馬」 ,可在現實生活中一直極其艱難—— 「前半生一貧如洗,後半生勉強溫飽」 ,還常常要忍受教育、科學界權威們的種種漠視和偏見。他與他熱愛的昆蟲,一起永生。
藝術特色
《昆蟲記》一書,其藝術特色概括起來可以說是:通俗易懂、生動有趣、亦詩情畫意的散文筆調,同時兼具人文精神,人性與蟲性交融,知識、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其准確無誤地記錄了觀察得到的事實,沒有任何增添,也沒有什麼忽略。
法布爾具有「哲學家一般的思、美術家一般的看、文學家一般的感受與抒寫」,此書是為昆蟲譜寫的生命樂章,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它將作者對昆蟲的細心觀察、潛心研究和人生體會熔於一爐,不僅使人們在閱讀時獲取相關的科學知識,而且睿智的思想哲理躍然紙上,在作者樸素的筆下,一部嚴肅的學術著作如優美的散文,讀者們不僅能從中獲得知識和思想,閱讀本身就是一次獨特的審美過程。
一個人耗費一生的光陰來觀察、研究「蟲子」已經算是奇跡了;一個人一生專為「蟲子」寫出十卷大部頭的書,更不能不說是奇跡。在該書中,作者將專業知識與人生感悟融於一爐,娓娓道來,在對種種昆蟲、日常生活習性、特徵的描述中體現出作者對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間洋溢著作者對生命的尊重與熱愛。
同時,該書的問世又被看作是動物心理學的誕生。人類並不是一個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黃蜂」「蠍子」「象鼻蟲」在內,都在同一個緊密聯系的系統之中,昆蟲也是地球生物鏈上不可缺少的一環,昆蟲的生命也應當得到尊重。
C. 清朝末年的背景
一,已經處於封建社會晚期的,危機四伏(政治背景)
二,中國封建社會自身孕育著的資本主義萌芽正緩慢發展,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仍然占統治地位,土地高度集中在皇室,大官僚,大地主手裡,農民喪失土地的現象十分嚴重(經濟背景)
三,軍隊里,裝備陳舊,操練不勤,營務廢弛,紀律敗壞
(軍事背景)
四,財政上,入不敷出(財政背景)
五,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它們為了奪取更多的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加緊對外擴張(外部原因)
六,清王朝依舊做著天朝上國的迷夢,皇帝和多數大臣不料界外部的世界和時代的變化
D. 朱光潛的背景資料
朱光潛,桐城縣人。父親朱子香,是鄉村私塾先生,頗有學識。朱光潛少年在父親的督促下讀私塾,15 歲上孔城高小,半年後升入桐城中學。在桐中他棄時文而從古文,受國文教師潘季野熏陶而對中國舊詩產生濃厚興趣。中學畢業後,入免費的武昌高等師范學校中文系。入學後一年又考取北洋政府教育部派送生,到英國人辦的香港大學學教育。
民國7 年(1918)至民國11 年,學習了英國語言和文學、教育學、生物學、心理學等課程,奠定了一生教育活動和學術活動的方向。入香港大學後不久,國內爆發五四運動,朱光潛由《新青年》雜志看到胡適提倡白話文的文章,深受震撼,毅然放棄古文和文言,改寫白話文,後用白話文發表美學處女作《無言之美》。香港大學畢業後,經同班好友高覺敷介紹結識吳淞中國公學校長張東蓀,並應邀於民國11 年夏到該校中學部教英文,兼校刊《旬刊》主編。編輯助手是當時以進步學生面貌出現的姚夢生(姚蓬子)。
在吳淞時期,朱光潛心向進步青年卻不熱心於黨派斗爭,不問政治,與左派鄭振鐸、楊賢江,右派陳啟天、李璜等都有往來。江浙戰爭中吳淞中國公學關閉,由朋友夏丏尊介紹到浙江上虞白馬湖春暉中學教英文,結識匡互生、朱自清、豐子愷諸友。不久匡互生不滿春暉中學校長的專製作風,建議改革未被採納,遂辭去教務主任職。朱光潛同情他,一起斷然離開春暉中學赴上海謀生。後夏丏尊、章錫琛、豐子愷、周為群等也陸續離開春暉中學趕到上海。加上上海方面的葉聖陶、胡愈之、周予同、陳之佛、劉大白、夏衍等,成立了一個立達學會,在江灣辦了一所立達學園。按匡互生的意見,朱光潛草擬了開辦宗旨,提出教育獨立自由的口號,矛頭直指北洋政府的專制教育。他們還籌辦了開明書店(中國青年出版社的前身)和《一般》雜志(後改名《中學生》)。
立達學園辦起後,朱光潛考取安徽官費留英,民國14 年夏入英國麥丁堡大學,選修英國文學、哲學、心理學、歐洲古代史和藝術史,民國18 年畢業後轉入倫敦大學,同時又在法國巴黎大學注冊聽講,對巴黎大學文學院長德拉庫瓦講授的《藝術心理學》甚感興趣,並受其啟發起念寫《文藝心理學》。後離開英國轉入萊茵河畔歌德的母校斯特拉斯堡大學,完成《悲劇心理學》。
英法留學8 年中,朱光潛先後獲英國文學碩士和法國國家博士學位。但由於官費經常不發,經濟拮據,他只得邊聽課、邊閱讀、邊寫作,靠稿費維持生活。先後替開明書店的《一般》和後來的《中學生》寫稿,曾輯成《給青年十二封信》出版。該書反映了當時一般青年小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況,暢銷全國,影響很大。從此他和廣大青年結緣。接著《文藝心理學》及其縮寫本《談美》、譯著克羅齊的《美學原理》、總結自己對變態心理學的認識的《變態心理學派別》(開明書店)和《變態心理學》(商務印書館)陸續問世,《詩論》寫出初稿,還在羅素的影響下寫過一部敘述符號邏輯派別的書(稿交商務印書館,抗日戰爭中遭焚毀)。這些書文筆優美精煉,資料翔實可靠,說理明晰透徹,見解獨到精闢,蜚聲海內外學術界。
回國前,經高師同班好友徐中舒介紹給北京大學文學院院長胡適,委聘北大西語系教授,除講授西方名著選讀和文學批評史外,還在北大中文系和清華大學中文系研究班開過《文藝心理學》和《詩論》,後又應留法老友徐悲鴻之約到中央藝術學院講了一年《文藝心理學》。
當時正逢「京派」(多是文藝界舊知識分子)和「海派」(主要指「左聯」)對壘。朱光潛由胡適約到北大,自然就成了京派人物。京派「新月」時期最盛,詩人徐志摩死於飛機失事後日漸衰落。胡適、楊振聲等人想重振京派,由朱光潛、楊振聲、沈從文、周作人、俞平伯、朱自清、林徽音等人組成編委會,籌辦《文學雜志》(月刊,商務印書館出版)。朱光潛任主編。朱自清、聞一多、馮至、李廣田、何其芳、卞之琳等經常為雜志撰稿。雜志於民國26 年5 月創刊,至8 月,出了4 期,是當時最暢銷的一種文藝刊物。抗日戰爭爆發後停刊。民國36 年復刊,民國37 年出了6 期後終止,前後共出了3 卷22期。
抗日戰爭爆發後,朱光潛應四川大學代理校長張頤約任川大文學院長。民國27 年秋,國民黨二陳系派程天放接替張頤正式長校,企圖推行黨化教育。朱光潛為了維護學府的尊嚴,捍衛教育自由和學術獨立,堅決反對易長。他主持全校教師大會,號召罷教,教師們紛紛響應,大家公推他草擬抗議電文和罷教宣言。「易長風潮」轟動一時,但迫於壓力,以妥協告終:一方面不拒程天放任校長,一方面不許程天放動全校人事。這場斗爭得到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沙汀和周文把消息傳到延安,周揚立即通過他倆轉信約朱光潛去延安參觀,朱光潛回信欲去。這時陳立夫邀他去重慶晤談,又通過他的一些留歐好友勸阻,再由王星拱和陳西瀅幾位舊友把他拉到武漢大學任教,延安之行落空。晚年朱光潛回憶此事,認為延安之行未果是因自己「當時根本沒有革命的意志」,是「一次慘痛的教訓」。
民國31 年,武大校內湘皖兩派內江,遂以朱光潛出任教務長來調和,因為他是皖人而和湘派較友好。按國民黨規矩,學校「長字型大小」人物都須參加國民黨,朱光潛名義上被拉入國民黨(後掛名三青團中委和國民黨常務監委)。並讓他在國民黨的《中央周刊》上經常寫稿。雖然如此,他並不屈從任何政治偏見,說詩、論文、談修養,後來集成兩本書《談文學》、《談修養》。民國30 年至民國31 年,國民政府教育部、中央黨部每次密令武漢大學監視一批點名的「奸匪」和「奸匪嫌疑」學生的行動,強制一批學生離校。身為教務長的朱光潛與校長王星拱、訓導長趙師梅一面應付教育部,一面向學生通氣,提醒他們行動謹慎,維護他們到民國31 年夏天畢業安全離校。
抗日戰爭勝利後,朱光潛不願去安徽大學當校長,仍回北京大學文學院,任代理院長。受與地下黨有聯系的化學家袁翰青影響,他的政治觀點逐漸明朗化,開始同情並支持民主運動。民國37 年6 月29 日,他與北平各院校教授104 人聯名發表宣言《抗議轟炸開封》;民國37 年10 月,他與鄭華熾、陳發松等17 名教授聯名寫信給蔣介石及行政院長翁文灝,呼籲「解除人為的經濟痛苦與不平」,並宣言「停教」;民國37 年11 月4 日,他與北平各院校47 名教授聯名發表《我們對於政府壓迫民盟的看法》的抗議書,抗議國民政府用所謂「處置後方共產黨臨時辦法」強行解散民盟。
北平解放前夕,國民政府派專機接「知名人士」去台灣,名單上胡適居首,朱光潛列名第三。這時袁翰青教授受地下黨的重託,挽留他熟悉的「文化人」不要離開北平。朱光潛毅然決定留下。建國初思想改造階段,他是重點對象,受到很多教育,特別是在參加文聯和全國政協(先後擔任了全國政協第二、三、四、五屆委員,第六屆常委,民盟第三、四、五屆中央委員,全國文聯委員等)後,常有機會參觀訪問全國各地,經比較新舊中國,他心悅誠服地認識到社會主義能夠救中國。
1957年,中國開始長達6 年之久的美學大討論。朱光潛積極投入到這場原本起自對他過去的美學思想「批判」的論爭,既不隱瞞或迴避自己過去的美學觀點,也不輕易接納他認為不正確的批判,客觀上他帶動了大家不斷前進,促進了美學研究空前普遍地蓬勃發展。這次討論發表的文章輯成6 冊《美學問題討論集》、朱光潛發表的論爭文章另輯成《美學批判論文集》,均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這次討論促使朱光潛認真鑽研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年近60 歲時,他還擠出時間攻讀俄文,並達到能閱讀和翻譯的程度。他曾精選幾本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來摸索,譯文看不懂時就對照英、法、德、俄4 種文字的版本去琢磨原文的准確含義,對中譯文的錯誤或欠妥處作了筆記,後寫了「建議的校改譯文」。同時他驚訝地發現不少參加美學論爭的人並未弄通馬克思主義,由於資料的貧乏,對哲學史、心理學、人類學和社會學之類與美學密切相關的科學,有時甚至缺乏常識。因此他立志翻譯一些重要資料,此後20 多年他陸續譯出柏拉圖的《文藝對話集》、萊辛的《拉奧孔》、袁克曼輯的《歌德談話錄》、黑格爾的《美學》3 卷、維柯的《新科學》等。
1962 年,朱光潛受邀到中央黨校講授美學史。同年文科教材會議決定大專院校文科逐步開設美學課,並指定他編寫教材。1963 年,《西方美學史》這部傾注他多年研究成果、全面系統闡述西方美學思想發展的專著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它代表了迄今為止中國對西方美學研究的水平,推動了中國美學教育和研究工作。「文化大革命」中,朱光潛被關進牛棚,盡管遭受到不公正的待遇,但從未動搖過對黨、對社會主義的信念以及為祖國、為人民服務的決心。他堅持鍛煉身體,時刻准備重新拿起筆。「四人幫」垮台後,他重振精神,老當益壯,積極翻譯名著、撰寫文稿、先後出版了《談美書簡》和《美學拾穗集》,還指導研究生,在學術研究和教育領域馳騁不懈,成就蜚然。
1980 年5 月,在昆明召開的中華全國第一屆美學會議上,他被一致推選為中國美學會會長。
1983 年3 月,朱光潛應邀去香港中文大學主講「錢賓四(錢穆)先生學術文化講座」,一開始就聲明自己的身份:我不是一個共產黨員,但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這實為他後半生的定論。同年,北京大學為朱光潛舉辦執教60 周年紀念會。翌年,香港大學授予他名譽博士學位。
1984 年夏朱光潛由於多年工作過於疲累,患疲勞綜合症,出現腦血栓。1986 年3 月6 日,朱光潛在北京病逝,終年89 歲。在他逝世的前3 天,他神志稍許清醒,趁家人不防,竟艱難地沿梯獨自悄悄向樓上書房爬去,家人發現急來勸阻,他囁嚅地說,要趕在死前把《新科學》的注釋部分完成。
朱光潛視野開闊,對中西文化都有很高的造詣。在他的700 萬字的論著和譯著(已由安徽教育出版社出全集,共20 卷)中,對中國文化作了深入研究,對西方美學思想作了介紹和評論,融貫中西,創造了自己的美學理論,在中國美學教學和研究領域作出了開拓性的貢獻,在中國文學史和美學發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國近代繼王國維後的一代美學宗師,並享有很高的國際聲譽,日本、聯邦德國、英國、荷蘭、法國、美國都有人研究他。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為中國人民留下了寶貴的文化財富。
E. 如何讓你的社會實踐申報書脫穎而出
二.申報書填寫須知
封面:
1.申報書編號:此欄由團委實踐部專人填寫。
2.項目名稱:項目名稱最好能夠反映實踐項目重點內容,但也可以進行潤色。
3.項目負責人姓名:項目負責人是該社會實踐項目的第一責任人,項目立項審核通過後不得變更。
4.負責人所在院系:請填寫負責人所屬院系全稱,本學院為「網路教育學院」即可,無須填寫所屬專業。
5.項目類別:在所屬的項目類別前的框中打勾,電子稿中將「□」替換成「■」,不得多選。
6.最下面一空填寫提交申報書時所在月份。
表一 項目基本信息
1.項目名稱:同上所述。
2.實踐地點:根據項目要求填寫,細化到具體單位。
3.團隊人數:即社會實踐項目組人數。
5.備註:如該項目屬於多年實施的基地化項目,或是某次社會實踐的後續項目,或屬於勤工助學中心、社團等團體所申報的項目,請在此欄標明。
表二 項目人員信息
1.負責人信息:如實填寫,其中各項內容如有更改請及時聯系團委實踐部,否則可能造成的損失由項目負責人承擔。
2.指導教師:項目組可根據實際需要自行尋找指導教師。
3.主要成員:項目組里除項目負責人以外的主要成員。如有需要,所有成員列表可附頁於本申報書末。
表三 資金預算
填寫開展該社會實踐項目期間所需的資金預算明細,並確定申報金額。項目人於簽署資助協議後領取資助額30%作為前期資金。
表四 項目概況
1.項目背景:請簡要介紹開展該社會實踐活動的時代背景、社會背景,說明開展該活動的原因和意義所在。
2.實踐地情況:簡要說明實踐地或實踐單位與該實踐活動相關的具體情況,說明選取原因
3.預期目標:請寫明通過開展該活動,使參與人(包括項目組成員、調查對象、服務對象等)得到怎樣的收獲,得出何種成果結論,達到何種社會效應。
4.具體活動計劃:請按時間順序詳細列出實踐活動的具體內容(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必要時可以附頁。
5.成果提交形式:每個項目必須以報告冊的形式總結實踐成果,請在此欄中填寫成果報告冊預計的主要內容。除此之外,歡迎項目組採用相冊、DV短片、錄音資料等多種形式記錄實踐過程。《附件里的成果冊製作要求》詳細介紹成果冊的製作規格。
表五 項目可行性分析
1.項目組准備情況:請詳細說明該項目組開展該項實踐活動的優勢所在,項目組成員對所需必要理論知識的准備情況,並說明已經完成的前期准備工作(附上相關證明材料,如實踐地的邀請函等)。
2.安全保障:請簡述開展該實踐活動可能遇到的安全問題、項目組對此進行的專項准備、以及是否購買保險等。在項目開展過程中,項目組成員一旦預見可能發現的危險,應當及時與團委聯系。
3.指導教師意見:請指導教師對項目的可行性以及項目實施的價值進行分析並提出意見,可以以附在報告冊後。
F. 大學生背景提升的重要性!!!
摘要:在當今獨生子女越來越多、社會競爭及社會壓力越來越大的背景下,溝通能力已經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生存、生活和發展過程中越來越重要的素質,這不僅關繫到個人的發展,而且對社會的發展與進步也有重要影響。加強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不僅可為其順利完成學業創造良好的學習、生活環境,而且可為其畢業後盡快順利融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這也是大學生健康成才最基本的條件和未來事業成功的必備素質。本文分析了提升大學生溝通能力的重要意義並提出了培養策略。
關鍵詞:大學生 溝通能力 重要意義 策略
引言
「假如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麼,你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如果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麼,我們每個人將各有兩種思想。」這段話出自英國文豪蕭伯納,短短的一段文字卻生動說明了溝通的意義。大學生作為具備一定的科學文化知識和思想道德素質的群體,隨著社會環境的不斷變化,大學生的人際關系變得不那麼「諧」,功利化、世俗化現象凸顯,不能很好地理解和尊重他人。要使大學生更好地承擔其責任,在當今復雜的市場化競爭環境中,必須注重培養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之全面協調發展。其中,加強溝通能力培養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一、提升大學生溝通能力的重要意義
溝通能力就是在一個群體內與他人和諧相處的能力,人是社會的人,有人存在,即有溝通存在,良好溝通能力是大學生職業生涯順利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良好的溝通能力不僅可以增強大學生的溝通魅力,培養大學生自信、開放的心理素質,進而增強其對學習、生活環境的適應能力,而且可以使其易於取得他人的愉快合作和幫助,是其盡快融入社會,健康成長和成才的必要條件之一,相反,溝通能力差的大學生往往容易被邊緣化,並隨之產生心理問題、感情問題及人際關系緊張等現象。但良好的溝通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高等學校作為人才培養的前沿陣地,有責任和義務將溝通能力培養作為大學生綜合素質培養的重要方面進行系統梳理和深入推進。
1、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在《國際21世紀教育委員會》報告中指出:「學會共處」是對現代人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學會尊重、學會思考、學會共處、學會共贏,已成為每個現代人駕馭自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大學生作為未來社會建設的主力軍,溝通能力的大小不但影響自身成就的大小,直接影響和諧社會建設的進程。現代社會是個開放的社會,開放就要溝通,沒有有效溝通就會阻礙發展的速度。因此具備一定的溝通能力,學會尊重、學會思考、學會共贏,已成為每個社會人駕馭自我生活、學習和工作的基本要求,也是促進社會和諧的必然要求。
加強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可以指導大學生把無意識的溝通行為轉化成為有意識的、科學的溝通行為,在享受溝通帶來的快樂的同時,促進個體的健全發展和社會的和諧運行。因此,大學生溝通能力培養必須要從技巧操作層面上升到理性的層面,再升華到人的靈魂層面,為社會文明和發展輸送健康的血液。
2、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在快節奏的信息時代,社會成員大多都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競爭壓力,人與人之間的「溝通」變得更復雜、更快速,呈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學習和就業壓力也同樣讓大學生群體中出現各種心理健康問題,比如焦慮、抑鬱、虛榮、人際關系敏感、社會責任感欠缺、親情淡漠、甚至自殺等等。這些問題的出現除了與學校教育、社會環境有關外,還與大學生自身溝通能力的不足有很大關系。加強大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解決自我沖突和人際沖突的能力,促進大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事業發展以及人際關系和諧,是促進大學生身心全面和諧發展的必然要求。
3、迎接信息時代嚴峻挑戰的迫切要求
在信息時代,日新月異的新通信技術已經幫助我們實現了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方式,全天候的線上交流。QQ、MSN、微博、微信等交流方式不斷涌現,高科技手段使人們之間的交流縮短了時間,縮小了空間,但另一方面在無限縮短人與人之間的空間距離時,也無限拉開了人與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出現了現實生活中離不開網路,依賴網路獲得資訊,依賴網路成為各個社交圈子的的活躍分子,通過網路世界中的互動,實現著人與人之間的「緊密」溝通,有的大學生沉醉於網路中虛假的滿足,人格和交往模式也被那種虛擬環境模式化了……他們懂得各種網路有效溝通交流的方法,卻經常在現實中逃避復雜的人際溝通。這種網路科技的迅猛發展帶來了便利的同時,也使越來越多的現代人的精神家園面臨著嚴峻的挑戰,面對人際關系日趨扁平化的的挑戰,全面而良好的溝通能力越來越成為當代大學生必備的通用能力之一。
4、提升大學生職業發展質量的基本保證
當代大學生應努力培養與他人建立友誼、平等相處、互相尊重、相互學習、協作公關、合作共事的溝通能力。溝通能力不僅是現代人才競爭的重要素質之一,更是影響大學生未來職業發展最為重要的因素。很多參加工作多年的大學生在談到溝通能力時無不感慨萬千,他們有的雖然工作認真努力,甚至在某些技術領域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就因為不善於溝通,導致一次次發展的機會與自己失之交臂。有的甚至因為溝通能力差,導致工作協調失敗,造成上下級之間或同事之間關系緊張,工作效率降低,甚而直接影響了事業的發展。溝通能力關系著一個人的知識、能力和品德,是內在與外在的和諧統一。因此,幫助大學生提升溝通能力是真正幫助他們提升職業發展質量的基本保證。
二、提升大學生溝通能力的主要策略
隨著對人際溝通能力重要意義的認識,如何培養當代大學生溝通能力策略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分析當今大學生的溝通現狀,結合新環境新對象,我們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培養高校大學生的溝通能力。 1、溝通培訓進課堂,提升溝通意識
高校,作為傳道授業的地方,不應僅僅傳授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要教會學生如何與人溝通,這樣才能更好的應用專業知識。所以高校應針對大學生目前溝通理論缺乏、溝通能力不足的現實的現狀,開設管理溝通相關的課程,進行課堂學習培訓,讓學生通過溝通知識的學習,提高與人溝通的能力,為以後步入社會作一些必要的准備。在授課中,注重理論和實踐相結合,加大實踐培訓課時,如開設專題討論課,諸如「宿舍矛盾問題」,因為作息不一致導致相處不融洽,同學就出現這樣的情況應該怎麼樣發揮溝通的作用有效解決進行討論,這種形式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而且有助於解決實際問題。
2、加強心理教育,克服溝通心理障礙
從緊張的高中生活突然轉變到時間自由支配的大學生活,很多學生在入學階段很不適應,較容易導致一些心理健康問題,而當前部分大學生正是由於心理不健康而影響其溝通能力的提高。因此,高校應該對大學生進行心理教育,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心態,讓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逐步克服師生間、學生間的各種溝通障礙,克服溝通障礙,實現良好溝通。通過心理教育,消除大學生的各種心理疾病,培養大學生自信、寬容、理解、合作、助人的品格,樹立積極的溝通意識和良好的溝通心態。
3、鼓勵參與實踐,提升溝通技巧
鼓勵學生能充分利用起社會實踐活動,加強實踐能力,培養溝通交往能力。對多數同學來說,假期社會實踐採取分散實踐形式,缺少恰當約束,再者,學生個人聯系實踐單位也困難,所以社會實踐活動往往流於形式,社會實踐報告多是摘抄。社會是歷練培養在校大學生溝通協作能力的重要舞台,我們應該鼓勵學生充分有效地利用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學會與人溝通、與人協作。
結語
當今社會, 高校畢業生人數與社會崗位數存在著巨大的反差,大學生若想在就業大軍中脫穎而出,除了具備必需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外, 還應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因此,人際溝通能力不僅是一個合格大學畢業生的基本要求,也是大學生未來職業生涯良性發展與成功的最基本條件和必備素質。因此,高校應該通過引導、教育和實踐平台的搭建等途徑,營造良好的溝通氛圍,調動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發揮其創新意識,大幅度地提升其溝通能力,為其成長成才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劉長城.網路時代青少年社會化模式的轉變[J].中國青年研究,2012(02).
[2]約翰·奈比斯特.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大新方向[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2.
[3]丁夫.清華能力培養完全手冊[M].北京:地震出版社,2002:314.
[4]於志英.淺論當代大學生溝通能力的培養[J].新西部(下半月),2010(11):180.
[5]李謙.現代溝通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2.
作者簡介:1、曹麗(1984-),女,碩士,北京城市學院學生處教師,研究方向:學生素質教育。
2、張璇(1983-),女,碩士,北京城市學院學生處教師,研究方向:學生能力培養。
3、史君(1982-),女,碩士,北京城市學院學生處教師,研究方向: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項目支持:1、2012年北京市級財政項目民辦高校學生通用能力培養體系建設(項目代碼:PXM2012_014202_000197)
2、北京城市學院2011—2012學年度教育科學研究重大課題北京城市學院學生公共能力培養總體方案研究(項目代碼:JYA201103)
G. 全宋詞的編纂背景
舊版《全宋詞》在一九三一年著手編纂,至一九三七年初稿竣事,商務印書館曾予排印,一九四○年抗戰時期在長沙出版。這部書的印數無多,流傳不廣,而且存在著很多缺點。最嚴重的,就是由於條件和時代的限制,在材料上有許多書不知道或者無法見到,在體例上則參照了《全唐詩》的做法,首以「帝王」宗室」,而殿以「釋道」「女流」。一九四○年到現在,已經二十多年了。對於研究工作者說來,《全宋詞》仍然為他們所需要。如果用舊版重印,顯然是不相宜的。在南京師范學院黨委的關懷和鼓勵下,得以對舊版《全宋詞》進行重編;其後,又由中華書局文學組對全稿作了訂補加工,並使之和讀者見面。
《全宋詞》簡體橫排增訂本,是據中華書局一九七九年版唐圭璋編《全宋詞》繁體豎排本和一九八一年版孔凡禮編《全宋詞補輯》本改版重排的。自一九九九年初問世後,受到了廣大讀者的關注和歡迎。
近年來,宋詞研究和考訂工作大有進展,出現了一些新資料。新成果,但因唐圭漳王仲聞先生生前未曾授權編輯部對《全宋詞》的內容體例作任何實質性的增刪修訂,編輯部的工作便只能局限於《改版重印說明》中交代過的四個方面,因此,這些新資料、新成果無法在本書中得到全面的體現。此次重印,我們僅對已經發現的二十餘處文字和標點的錯誤作了訂正。
一九九九年增訂新版《全宋詞》問世的同時,我們約請冉休丹先生編制了《全宋詞作者索引凡》,兼收唐圭璋《全宋詞》和孔凡禮《全宋詞補輯》中的全部作者,單印一冊,隨新版《全宋詞》一起發行。此次重印,我們將此索引附刊於新版《全宋詞》第五冊之後,以方便使用。
H. 畢業設計選題依據和背景怎麼寫
你的開題報告有什麼要求?
開題報告是需要多少字?
你可以告訴我具體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幫到你,祝開題報告選題通過順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問題,闡述研究該課題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論背景和現實需要。還要綜述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的現狀:①人家在研究什麼、研究到什麼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別人還沒有做的問題。③他人已做過,你認為做得不夠(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別人已做過,你重做實驗來驗證。
2、目的意義
目的意義是指通過該課題研究將解決什麼問題(或得到什麼結論),而這一問題的解決(或結論的得出)有什麼意義。有時將研究背景和目的意義合二為一。
3、成員分工
成員分工應是指課題組成員在研究過程中所擔負的具體職責,要人人有事干、個個擔責任。組長負責協調、組織。
4、實施計劃
實施計劃是課題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內容、研究方法和時間安排等。研究內容是指可操作的東西,一般包括幾個層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課題(數目和標題)。⑶與研究方案有關的內容,即要通過什麼、達到什麼等等。研究方法要寫明是文獻研究還是實驗、調查研究?若是調查研究是普調還是抽查?如果是實驗研究,要註明有無對照實驗和重復實驗。實施計劃要詳細寫出每個階段的時間安排、地點、任務和目標、由誰負責。若外出調查,要列出調查者、調查對象、調查內容、交通工具、調查工具等。如果是實驗研究,要寫出實驗內容、實驗地點、器材。實施計劃越具體,則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論證
可行性論證是指課題研究所需的條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資料、實驗器材、研究經費、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技能及教師的指導能力。另外,還應提出該課題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還存在哪些困難和問題,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學校和老師幫助等等。
6、預期成果及其表現形式
預期成果一般是論文或調查(實驗)報告等形式。成果表達方式是通過文字、圖片、實物和多媒體等形式來表現。
I. 什麼是文化背景
文化背景是指對人的身心發展和個性形成產生影響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環境。在不同歷史時期、不同民族、不同地區,人們所創造和積累、發展起來的文化彼此之間存在很大差異。
人類文化隨著發展出現不同的類型,對人的發展便構成不同的文化背景。德國哲學家、史學家施本格勒在《西方的沒落》一書中把人類文化分為 8 種類型,如中國文化、印度文化、希臘文化等。英國早期經濟史學家湯因比在《歷史研究》一書中把人類文化分為 26 種類型。
(9)成果冊背景擴展閱讀:
發展歷程
在人類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同一類型文化又可根據在不同地區形成的特點分為不同的文化區,如中國的齊魯文化、吳越文化、巴蜀文化、楚文化等;也可以根據在不同時期形成的特點分為不同的文化時期,如中國的先秦文化、兩漢文化、隋唐文化等。
這是人們生活和成長在時間和空間上更為具體的文化背景。人類個體的社會化,人們才智和個性的形成和發展,與其所處的具體文化背景密切相關,一個人總是某個民族、某個地區、某個時代的人。
文化作為人類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也是教育活動的基礎。教育反映文化發展的需求,為傳播、延續和發展文化服務。教育的目的、內容和方法都受到文化的深刻影響。教育對人的發展的作用,也包含文化對人的影響作用。
J. 成果簡述是什麼意思
階段性,是證明你做這是是有分階段分步驟的,
階段性成果,你這階段的成果專或發現,
然後簡述出來屬。簡述:簡單的敘述。你可以這樣說:xxx事情,的第幾階段(或初級階段,中期階段後期)的成果是,1,2,3~(或成果是發現什麼,得到什麼)
例如;
寫論文,計劃第一階段是,市場調查。這個階段性的成果是:1。xxx得到什麼數據
2。什麼問題完成3.~~~
簡述最好分點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