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最新的生物研究成果
生物通綜合:近期,我國生物領域研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中科院重離子束治癌技術即將進入臨床治療、雲南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中心發現三個疾病相關基因、華中農大轉基因棉通過鑒定。此外,青島大學中美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揭牌,河北省也有了首家植物分子育種中心。
雲大發現高血壓等三個疾病相關基因
中國少數民族DNA庫項目負責人、雲南大學人類遺傳學研究中心主任肖春傑今日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他們最新從中國首個少數民族DNA庫中研究發現神經纖維瘤 、高血壓、多指(趾)等三個疾病相關基因。此發現意味著在不久的將來罹患這三種疾病者可以根據其基因而「對症下葯」。
據了解,不久前在此間的雲南大學建成的中國首個少數民族DNA庫擁有除高山族外的中國五十四個少數民族的DNA樣品,覆蓋了全中國十六個省和雲南十四個地州的八千多份DNA樣品,是目前國內外樣品量最大、收集民族最齊全的基因庫。
肖春傑教授稱,其在研究中就揭示了雲南二十五個少數民族Y-DNA(父系遺傳)、mtDNA(母系遺傳)和常染色體上共四十七個已知位點的基因頻率或單倍群頻率。此外還發現七種新單倍群;發現摩梭人的父系遺傳結構與雲南藏族最接近,而母系遺傳結構最接近麗江納西族,提出其形成原因可能是摩梭人母系社會中的走婚制度,並確定了高血壓、多指等疾病相關基因。
他說,雲南為人類遺傳學家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研究材料,基因庫建成後,國內外知名學者紛紛而至,力圖在少數民族基因中尋找不同的遺傳結構特點和多態性,且希望在雲南少數民族基因庫基礎上,擴建一個包括疑難病症家系在內的隔離人群基因庫。
目前,人類已肯定的單基因遺傳疾病和性狀已達六千六百多種,另外還有眾多的多基因遺傳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及至少三千多種不同方式的染色體異常引起的染色體病尚待研究。
肖春傑表示,今後還要加大收集量,要建成全中國資源共享的資料庫,把全國所有的疾病基因家系全部集中起來,對患者做到真正的「對症下葯」。
我國重離子束治癌技術即將進入臨床治療
我國重離子束治癌技術即將進入臨床治療
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基於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的淺層腫瘤治療裝置最近建成,已進行了動物試驗、技術鑒定並制定了治療計劃,目前正在辦理進入臨床治療的報批手續。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負責人詹文龍透露,這套裝置投入使用後,我國將成為世界上第4個具備重離子治癌能力的國家。
重離子就是比元素周期表上2號元素重並被電離的粒子。詹文龍說,利用重離子束治療腫瘤,對健康組織損傷最小,對腫瘤療效最佳,可以准確進行適形照射,精確控制和嚴格監測照射劑量,是迄今最理想的放射療法。「重離子束在物質中的劑量損失集中於射程末端,這種物理學特性使之成為治療腫瘤的理想方法。」
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醫學物理課題組負責人、研究員張紅透露,世界上許多有重離子加速器的國家都傾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進行重離子束治癌裝置的建造和治癌基礎及臨床應用研究,使得重離子束治癌成為放射治療領域的前沿性研究熱點。
詹文龍表示,重離子治癌仍屬研發階段,還有一些基礎問題、技術與方法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和研究。
華中農業大學新型轉基因強生根棉項目通過鑒定
華中農業大學新型轉基因強生根棉項目通過鑒定
華中農業大學植物科技學院教授楊業華等主持的"Rol轉基因強生根棉的培育及棉花轉基因技術創新"項目,2004年12月通過湖北省武漢市科技局主持的專家鑒定。鑒定專家認為,該研究所創建的技術平台具有較強操作性,具有很好的應用前景;成果總體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其中直接轉化幼芽成苗的方法為國際先進。
為改善棉種性狀、降低栽種"門檻",專家設想將源於發根農桿菌的"人工重組生根基因"(rol基因)轉移到栽培的陸地棉品種中,以增強棉花的生根能力和改善其根系發育狀況,解決棉花移栽難以成活、緩苗期長、後期易早衰的問題。對南方棉區而言,甚至能直接省去營養缽育苗的移栽工序,從而大幅度提高棉花產量,大量節約勞力和生產成本。
"Rol轉基因強生根棉的培育及棉花轉基因技術創新"被列為武漢市科技攻關項目"植物轉基因技術研究與利用"下屬子課題立項後,楊業華教授等通過研究攻關,創建了以根癌農桿菌介導的棉花轉基因技術平台,通過直接轉化幼芽成苗的方法,繞過了傳統方法的技術難點,縮短了獲得轉基因棉花植株的時間。
基於這一方法,研究者將rol生根基因轉化陸地棉品種,獲得了生根抗病豐產品系、生根抗蟲豐產品系、優質纖維品系和rolB轉基因雄性不育系等一系列具有重要應用價值潛力的棉花轉基因材料。培養出三個高產優質、纖維品質好、皮棉產量高、具有應用價值的轉基因棉花新品系。同時還獲得了rolB轉基因雄性不育性新材料。
青島大學中美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揭牌
青島大學中美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揭牌
一些常見病、疑難病的治療又有了新途徑。今天上午,由青醫附院和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健康科學中心聯合出資建立的青島大學中美幹細胞與再生醫學中心在青醫附院正式揭牌,重點研究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幹細胞治療技術。
據了解,該中心內設立了分子生物學研究室、生化研究室、幹細胞研究室、幹細胞低溫保存庫、導管室等機構,重點研究幹細胞體外建系和定向誘導技術,及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心腦血管疾病、神經系統疾病等幹細胞治療技術。
河北省建首家植物分子育種中心
河北省建首家植物分子育種中心
昨天上午,由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石家莊市農科院、省農林科學院共建的「中科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石家莊植物分子育種中心」(以下簡稱石家莊育種中心)在石家莊市農科院揭牌。中科院院士李振聲出席揭牌儀式。
這是我省首家植物分子育種中心,它的成立對我省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將產生深遠影響。據了解,石家莊育種中心成立後,將以小麥、棉花、大豆等為研發的主要目標作物開展研究:圍繞生態農業和優質高效農業對作物品種的要求和作物育種的實際情況,由單方或雙方合作克隆相關目標基因或建立重要性狀的分子標記;利用克隆的功能基因和重要性狀的分子標記,以及優良的種質材料,通過轉基因或分子標記輔助選擇等途徑,有針對性地、高效地應用於育種研究,選育符合生產要求的高水平的小麥(或其它作物)新品種。成果選育出來後,石家莊市農科院、省農林科學院將利用現有的農作物新品種推廣和種子產業體系,對其進行推廣和產業化開發,使其迅速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並產生經濟社會效益。
❷ 我想知道分子生物學領域最新研究成果
這個問題太大了。給你點線索吧,現在比較熱的是表觀遺傳方面的研究,比如蛋白的乙醯化,基因的甲基化調控等
❸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2016影響因子是多少
復合影響因子:1.110
綜合影響因子:0.623
《基因組學與應用生物學》Genomics and Applied Biology(雙月刊)曾用刊名:廣西農業生物科學;廣西農業大學學報廣西大學學報(農業與生物科學版);廣西農學院學報,1982年創刊,為基因組時代的理論與應用生物學提供服務的科學雜志,將面向基因組學、分子遺傳學、生化與分子生物學等基礎學科領域,著重刊登農林科學、醫科學、動物科學、環境、生態領域的研究成果。辦刊宗旨及業務范圍為:反映國內外基因組學、生物科學及農業、醫領域的最新進展和發展趨勢,報道前沿學科突破性成果,為中國生命科學研究與發展提供學術交流。
❹ 最新生物成果
(1)最新研究發現,如果蚊子總愛選擇你下口,那麼錯不在你,而在你的父母,因為無論是招蚊子咬,還是對蚊子叮咬產生嚴重反應都是由基因決定的。
澳大利亞昆士蘭醫學研究所的流行病學者尼克?馬丁在研究了成千上萬個蚊子和500對孿生子後發現,在蚊子叮咬和身體對叮咬起嚴重反應的情況中,85%是由基因決定的。長相相像的孿生子因為具有相同的基因,他們對蚊子叮咬的反應相同;而那些只有一半基因相同所以長相有差異的孿生子,對蚊子叮咬產生相同反應的可能性只有50%。
(2)基因實現神話 綠葉變成鮮花
隨著基因科學的逐步發展,原本只有在神話傳說中才可以看到的變綠葉為鮮花的情形,現在可以在現實生活中得以實現了。
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發現是由美國和墨西哥科學家共同完成的,他們通過一系列的基因實驗獲得了成功。他們發現一種芥子植物的所有基因中有五個是負責花瓣的生成的,而它們的生長基礎與葉子完全相同。科學家們把葉子中的相關基因進行了改變,把整個葉子也變成了花瓣。研究者認為這一技術將為植物種植業帶來豐厚的利潤,種植花卉的人們可以隨意把花卉變成不同的漂亮式樣。
(3)只需一滴水 基因助防偽
只需滴上一滴水,商標便會發生生物反應,商品真偽立即可辨。如果要仿冒這項技術,其代價是投資 1億美元,還得由一流專家歷時兩年才有可能破譯其生物配方。這便是原華西醫科大學的訪美學者、生物基因工程專家李光武教授最近研製的生物基因防偽技術。
據介紹,這種奇特的生物基因防偽商標形如白紙,可反應生物藏在「紙」的夾層里,你只需將一滴普通的水塗在商標上,1到3分鍾以後,商標就會發生生物反應,生物分子會按照預先設定的模式運動,形成明顯的防偽圖案,真偽立即可辨,十分簡便。也可使用特製的防偽標准液,此時,生物分子會發生另一種運動,可更加准確地識別產品的真偽,這也是該商標的二級防偽功能。據稱,目前這種防偽技術在世界上處於領先地位
❺ 搜尋「生物學最新進展」有關科研方向、課題及成果內容
《自然》雜志公布全球首個個人基因組圖譜
2008年世界進入個人基因組時代,從4月開始,相繼有DNA之父詹姆斯·沃森基因組圖譜、首個女性基因組圖譜、首個癌症基因組圖譜、首個漢人基因組圖譜出爐。這些成果為疾病的研究帶來新的視野。
2008年度諾貝爾獎
2008年,病毒學家和GFP專家是諾貝爾獎的最大贏家,生理或醫學獎授予了發現艾滋病病毒和人類乳突淋瘤病毒的三位科學家,而化學獎授予了GFP領域的三個關鍵人物,下村修、馬丁查爾菲和錢永健。
中國科學家《Nature》改寫進化史
恐龍-鳥類進化過程中缺失的拼圖被中國科學家補上,張福成等研究人員的新發現,改寫了恐龍-鳥類演化的歷史,他們還原了歷史的真相。
《Science》改寫癌症研究:腫瘤轉移並不是晚期事件
新的研究成果顛覆了經典的癌症理論,腫瘤細胞轉移並不是癌症晚期事件,其實癌症轉移從癌症發生的早期就已經悄悄開始了。這一新的發現,將改變癌症的治療策略。
08《科學》十大突破最高獎:細胞程序重排技術
iPS技術2008年取得了飛躍性的進步,12月入選Science十大科學突破,它的研究意義在於開啟了再生醫學領域的新篇章,人類疾病治療手段也因它而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英國放行"人獸胚胎":不會出現"人猿戰士"
人類胚胎幹細胞研究受到倫理道德的限制,科學家們轉而把希望寄託在克隆技術上,希望通過動物的卵細胞構建人獸混合胚胎以走出困境,英國成為首個吃螃蟹者,國家立法批准人獸胚胎的研究。
克隆研究重大突破:冷凍小鼠的健康克隆體
從一個在零下-20℃保存了16年的小鼠腦組織死亡細胞中提取細胞核,通過克隆技術產生了12個健康的克隆胚胎,這不是夢想,是現實,科學家新開發的克隆技術取得了新的突破。這意味著,將來人類可以克隆恐龍、埃及法老,只要能獲得死細胞,科學家就能把它/他復活。
《柳葉刀》發布幹細胞治療大突破
幹細胞一直是再生醫學研究的熱門領域,2008年,幹細胞理論研究取得了諸多成績,可是幹細胞治療技術一直沒有突破,《柳葉刀》這項成果在幹細胞治療領域取得了質的飛躍,研究者用患者的幹細胞在體外培養出器官,再移植到患者體內,成功治癒患者。這項里程碑式成果加速的幹細胞治療的步伐。
世界首例人造無核紅細胞誕生獻血或成歷史
血液,生命的液體。2008年科學家首次培育出人體無核紅細胞,這意味著人類在人造血液的進程上又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以後人們就不用擔心血液短缺的問題了。一旦這項技術成功的應用於實際生產,你想要多少血液就有多少。 在未來,獻血因此而將成為歷史。
2007
7月
2007年7月18日,克萊格•凡特領導的研究團隊將絲狀霉漿菌(Mycoplasma mycoides)的基因組克隆到山羊霉漿菌(Mycoplasma capricolum)體內,這是人類首次將整個基因組在不同物種之間克隆。
6月
2007年6月29日,國際合作團隊完成了埃及斑紋(Aedes aegypti)的基因組定序,發現約含有13億7600萬個鹼基對,組成約15000個基因。這項研究有助於一些傳染病,如登革熱或黃熱病的防治。
5月
2007年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生物多樣性與氣候變化」。
2007年5月2日,哈薩克裏海地區從4月以來,已發現超過800隻大小海豹死亡,原因可能是暖冬與冰層提早溶化。
2007年5月1日,美國埃默里大學與亞特蘭大耶基斯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的科學家從黑猩猩肢體語言研究中,推測人類語言的起源可能來自肢體動作。
3月
2007年3月27日,美國內華達大學的科學家,經過7年的研究,培育出一頭帶有15%人類細胞的綿羊,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要培育出帶有人類器官的綿羊。
2007年3月13日,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科學家認為,全球變暖會導致細菌大量繁殖,並且釋放毒氣。這種現象可能是過去幾次生物滅絕事件的原因之一。並且可能正在當前的世界上重演歷史。
2007年3月12日,韓國首爾大學的科學家宣布,他們確定了水稻稻瘟病之病原細菌的數百種致病基因。
2007年3月11日,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協會神經生物學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特殊分析方法,解開了神經細胞突觸的控制機制。
2007年3月2日,日本理化研究所的科學家在最新的期刊上發表,他們成功的以體外受精失敗的實驗鼠卵子培育出胚胎幹細胞。
2月
2007年2月24日,美國艾奧瓦州立大學的科學家研究發現,塞內加爾的黑猩猩族群中,具有使用樹枝製作矛,並捕獵叢猴的行為。且只有雌性才有這種技能。
2008
3月12日,卡內基研究院的科學家發現,某些微生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並沒有二氧化碳與氧氣的凈出入。他們的研究對象是一類稱為Synechococcus的藍細菌。(ScienceDaily)
1月15日,利用細弱螺旋體(Treponema pertenue)所進行的遺傳學研究,發現了支持梅毒是由哥倫布及其船員由美洲帶往歐洲之理論的新證據。(NewScientist)
1月15日,古生物學家在烏拉圭海岸發現新嚙齒類物種Josephoartigasia monesi長約53厘米的頭顱化石,此種動物估計重量超過1000公斤,是已知曾存在過最大型的嚙齒動物。(Naturenews)
1月11日,美國科學家利用RNAi技術檢測數千個基因,進而辨識出273個與HIV病毒增殖有關的人類蛋白質,使愛滋病治療除了傳統針對病毒本身的葯物以外,也可能以人類蛋白質為目標的療法。
10月26日,DNA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發現者之一詹姆斯•沃森,從工作了43年的冷泉港實驗室退休辭職,原因是由於先前所發表的爭議性種族言論。
10月8日,2007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兩名美國科學家馬里奧•R•卡佩奇、奧利弗•史密斯和英國科學家馬丁•J•伊文思獲得此獎項。
9月20日,美國自然史博物館與菲爾德自然史博物館的古生物學家,在一具1998年出土於蒙古的迅猛龍化石標本上,發現了羽莖瘤(quill knobs)的存在,顯示這類生物身披羽毛。
❻ 目前生物科技有什麼最新發展成果
目前生物科技有什麼最新發展成果
1.我國科學家發現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
2006年11月19日,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醫學》網路版在線發表了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組關於β澱粉樣蛋白產生過程新機制的最新研究成果。這項成果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症致病的新機制,並且提示β2-腎上腺素受體有可能成為研發阿爾茨海默症的治療葯物的新靶點。
2.我國抗糖尿病新葯研究取得開創性進展
中科院上海葯物所科學家2006年在非肽類小分子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的研究領域取得了重要進展,相關成果於2007年元月第一周發表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刊(PNAS)》網路版上。美國科學院院刊編輯部在向媒體的書面新聞發布中指出,這類口服有效的非肽類小分子激動劑有可能成為糖尿病、肥胖症和其他相關代謝性疾病的一種新型療法。
3.揭示果蠅記憶奧秘,探索記憶的神經生物學基礎
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組關於果蠅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了果蠅的腦中並不存在一個通用的記憶中心,而是不同感覺記憶儲藏在不同的區域里,並且像人類能記住圖像的高度、大小、顏色等不同參數一樣,果蠅的圖像記憶也有對應的不同參數。通過對果蠅記憶基因的研究,可進一步運用到小白鼠、哺乳動物甚至人類身上,從而解決人類失眠、老年痴獃等精神性疾病。
4.飲用水質安全風險的末端控制技術與應用
為及時評價水質狀況及應對突發事件,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和中科院廣州地球化學研究所合作開發出適合末端水質監控的生物在線監測與預警技術,建立並完善生物毒性測試方法,在分子、細胞水平上形成一套適用於水質評估的技術體系。研究中開發的關鍵技術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共產生發明專利22項,發表論文61 篇,其中SCI收錄論文23篇。
5.美國科學家制出「仿生眼」助盲人恢復視力
美國科學家說,將可在兩年內提供「仿生眼睛」植入手術,幫助數百萬盲人恢復視力。
美國的研究人員已獲准於兩年內在五個治療中心為50到70名病人安裝這種「仿生眼睛」。
以希臘神話中百眼巨人阿古斯(Agrus)命名的「阿古斯二型」系統利用一個安裝在眼鏡上的照相機,把視覺信號傳送到眼睛裡的電極。
以前接受不夠先進的人工視網膜移植手術的病人能夠「看到」 光線、影像和物體的運動。但圖像不夠清晰。
一名失明者在1999年接受了這種手術,現在他上街時能夠避開長的或較低的樹枝,但看人時好像是看到一團黑影。
不過美國加州大學的科學家說,他們研造的「仿生眼睛」嘗試從相機取得實時的圖像,然後把它們變成微弱的電信號,輸送到一個接收器後,在通過電極,刺激視網膜的視覺神經向大腦發出信號,讓失明者能夠「看到」景物。
這種新的裝置比傳統的人工視網膜更細小,但擁有多達60個電極,使解像度更高。而且面積只有一平方毫米,植入手術也更容易。
❼ 我國現在生物研究領域的最新成果是什麼產生大影響的研究成果又是什麼
前年有菠菜捕光蛋白復抄合物晶體結構作為Nature的封面文章發表,被稱為近年來我國生物學領域最傑出的成果
之一。
去年有關於呼吸鏈蛋白復合物晶體結構在Cell上發表。去年一共發了四五篇在Cell上面,你可以去查一下。
今年中科院,清華和農大各發過CNS的文章。
發CNS差不多就是世界頂級水平了,不過太少。
❽ 模式生物的最新研究進展和成果
太寬泛了,主要的模式生物:
擬南芥 各方面都在研究,可以說是最發達的一種
水稻
煙草
斑馬魚
線蟲
小鼠
大鼠
❾ 目前我國的生物制葯,有什麼最新研究成果么
最近倒是知道一個戊肝病毒疫苗出來了。
❿ 近年來生物學領域重大的科研成果或發現
中國
張亞平小組兩棲類研究重要成果
全基因組關聯分析
凍干Hib結合疫苗完成臨床前專研究
973計劃屬「光合作用分子機理研究」項目
綠葉高效捕捉光能的奧秘
SARS病毒進化規律
領銜繪出四種雞基因圖譜
發現家蠶性別控制開關
發現物質第五態
美國
批准全球首宗胚胎幹細胞試治療人體試驗
發現可調節血管生長的「開關」
研製「抗瘧蚊」
接近開發出長效通用型流感疫苗
日本
培育可充當除草劑的非食用小麥
山中伸彌最新PNAS文章發現iPS培養新方法
納米粒子與轉鐵蛋白結合即可獵殺癌細胞
紐西蘭研究人員稱常服鈣片增加患心臟病風險
瑞典研究人員開發出糖尿病新療法 不注射胰島素
韓研究發現新的癌症促進
韓國研究組找到了10年間未發現的蛋白質性能
印度開發出抗病毒蠶寶寶
加拿大科學家把致命微生物變成奇妙圖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