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我國近幾年的科技成果
第五代戰機殲20正式服役
2017年3月9日,我國自主研製的第五代戰斗機殲-20正式進入空軍序列,而且它裝配的還是國產發動機。
中國首艘航母下海
2017年4月26日,我國第一艘航空母艦在中國船舶中國集團大連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該艦也是我國自主研發歷經四年造成。
動車組「復興號」首發
2017年6月25日,中國動車組「復興號」在北京首發。該動車從里到外都是由我國自主研發,不管是造型設計還是運行系統都是地地道道的國產貨。
萬噸級驅逐艦下海
2017年6月28日,中國海軍新一代導彈驅逐艦——055型導彈驅逐艦成功下水。准備有最先進的武器雷達系統,在世界上同級驅逐艦中,具有領先地位。
港珠澳大橋震撼世界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全線貫通,歷經8年的努力,終於建設完成,從珠海口岸段上橋開車20多公里,可到達西人工島,全長55千米。
世界首輛新能源空鐵
2017年7月18日,在四川成都首次亮相,當時車廂懸掛在8米高的軌道上平穩運行,是世界首例新能源空鐵
。
發射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
2017年8月16日凌晨,我國自主研發的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在中國酒泉順利發射,被命名為「墨子號」為我國科研做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
第二台深海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完成測試
2017年10月3日,「深海勇士號」在我國南海完成海上試驗,返航三亞,它的作業能力可到達水下4500米,90%的核心部件都是國產。
大型客機C919試飛成功
2017年11月10日11時38分,從上海浦東機場4號道起飛,飛行1300公里,同年12月17日,第二架還在浦東機場起飛,全面拉開試飛新征程。
「天眼」射電望遠鏡向宇宙發射信號
被稱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射電望遠鏡成功發射信號,並確認發現多顆脈沖星。
小編說的這些都是2017年中國眾多科研成果的一部分,可以說這一年中國向未來邁進了一大步,下面盤點一下今年到現在為止中國有哪些重要的科研成果。
兩只克隆的猴子誕生中國
克隆猴子「中中」和它的妹妹「華華」登上國際權威期刊《細胞》封面。
電磁監測衛星「張衡一號」成功發射
中國首顆自主研發的電磁檢測衛星在中國酒泉利用長征二號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上空,成為世界少數幾個擁有這類衛星的國家。
針灸療法發現治療哮喘靶標
從針灸治療哮喘得到靈感,造出治療支氣管哮喘的靶標,為新葯提供了思路。
實現全球首例人體自體肺幹細胞移植再生
同濟大學左為教授團隊在臨床成功實現人類肺臟再生。
中國研究人員培育出「亨廷頓舞蹈病」豬
科研人員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患有該病原的豬模型,為治療這種病提供了很好的實驗模型。
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密碼
通過「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這一研究的重大成果將提升全球水稻基因組的育種水平。
嫦娥四號中繼星發射
在我國西昌發射基地用長征四號成功將嫦娥四號發射升空,將執行「鵲橋計劃」。
科學鑽探井,「松科二井」入地7018米
在我國黑龍江安達市,鑽探工程超額完成預訂目標,該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袁隆平團隊沙漠種植水稻成功
來自多個國家的專家在我國袁隆平院士的帶領下在沙漠地區實驗種植水稻大獲成功。
我國自主研發的「天鯤號」試航成功
經過為期4天的海上航行,首艘由我國自主研發的亞洲最大自航絞挖泥船「天鯤號」完成試航。
❷ 申請者本人近三年來主要研究成果怎麼寫
1、 申請者本人近三年來主要研究成果當然是據實填寫本人在最近三年的科研項目及主要成就,這部分內容只能是自己填寫了,其他人是標准不了的。
2、填寫論文的時候,要註明刊物的年、期或出版社、出版日期。
❸ 我國近幾年來所取得的巨大科研成果
李國傑
一、 中國信息化與信息基礎設施建設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已確定為中國發展經濟的基本戰略之一。到目前為止,中國政府已確定12項重點信息化工程,稱為「金字工程」,包括辦公業務資源、宏觀政策管理、稅收、海關、財政、金融監管、社會保障等信息系統,我國的信息化工程已取得明顯成效。近幾年來中國的信息化程度明顯提高。據世界銀行發布的「2003年全球信息技術報告」統計,中國信息化綜合指標在全球被統計的83個國家中排名43位,比上一年上升21位,中國的信息基礎設施在全球排名35位。就信息基礎設施的規模而言,中國已居世界前列。2002年中國固定與行動電話用戶均超過2億戶,總用戶數達4.2億戶,居世界第一;聯網計算機達到2083萬台,上網用戶超過5910萬戶,居世界第二位。中國的信息化起點較低,但發展速度很快。五年來全國電話普及率從1997年的8.1%提高到33.7%,互聯網國際出口帶寬從1997年的18.6Mbps擴大到9.4Gbps。人民群眾從信息化建設中得到越來越多得實惠。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地廣人多,按人均指標衡量,中國的信息化程度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中國是在工業化尚未完成的條件下實施信息化建設,所走的信息化道路不同於發達國家,我們特別重視信息化技術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與提升。為了建立全國統一的信息化指標體系,2002年成立了國家信息化測評中心,並且公布了「中國企業信息化指標體系構成方案」,包括信息採集的信息化手段覆蓋率、網路營銷應用率、財務決算速度等21個基本指標以及若干評議指標和效能指標。這些指標都是從中國實際出發制定的,是一個面向直接效益與長遠效益的信息化指標,對指導我國信息化建設有重要意義。
二、 中國信息產業現狀
近五年,包括全球信息產業不景氣的近兩年內,中國信息產業保持了銷售收入每年增長25%以上的高速度蓬勃發展。2002年電子信息產品銷售收入達1.4萬億元,居全國工業部門之首,已成為我國第一支柱產業,其產業規模居世界第三,其中彩電、程式控制交換機產量居世界第一。我國信息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由1997年的2.3%提高到5.7%。目前營業額超過100億元的電子信息企業有11家,其中突破600億元的企業有兩家。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區已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聚集帶。中國正在成為全球電子信息產品的重要加工基地。
中國的通信產業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HDJ-04型大中容量程式控制電話交換機打破國外壟斷開始,被譽為「巨大中華」的多個通信企業實現了群體性突破。局用交換機的國產比重已達到85%以上。移動通信產品製造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突破,國產移動交換機、基站和手機的國內市場佔有率分別達到50%、70%和30%。華為公司已成為在全球有重要影響的通信設備供應商,亞太地區最大的光網路設備供應商,其產品已佔領一定的海外市場。中國的計算機產業以聯想公司位代表走出了一條符合國情的漸進式創新的道路,即「貿、工、技」發展道路。目前國產微機已經占據國內年銷1000萬台以上市場的絕大部分。國產伺服器與筆記本的市場佔有率也有明顯提高。
2000年國務院頒布了「鼓勵軟體產業與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的若干政策」(即18號文),有力地促進了軟體與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近兩年軟體營業額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2年軟體產業收入達1100億元。國家認定的軟體產業基地有11家,全國經認定的軟體企業超過6000家。中國的軟體產品在市場上競爭力強的主要是財務、教育、殺病毒、中文處理等軟體,在稅務、鐵道、海關等許多應用領域也開發了大量應用軟體。2002年公布的「振興軟體產業行動綱領」確定我國軟體產業的發展目標為:2005年軟體市場銷售額達到2500億元,國產軟體和服務的國內市場佔有率達到60%,軟體出口額達到50億元,形成若幹家銷售額超過50億元的軟體企業,軟體專業人才達到80萬人。
近兩年國內已建成若干條0.18微米的集成電路生產線,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已從兩年前的100多家增加到400多家。2002年集成電路產量已從1997年的13億塊增加到85億塊。在北京、上海、深圳、無錫、西安、成都、杭州七個城市建立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化基地,即集成電路產業的孵化器,我國集成電路的產業鏈已基本形成。美國、韓國及台灣地區的生產、封裝、測試和設計企業紛紛在中國建立獨資和合資企業,中國將逐步成為世界IC產業的設計加工中心。到2005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將達到200億塊。預計2010年我國集成電路產量為500億塊,產值將達到2000億元,占國內市場50%,國際市場5%左右。
三、 中國信息高技術研究的主要成果
(1)863計劃在信息領域的布局
國家支持的高技術研究主要體現為1986年開始的863計劃。在第十個五年計劃期間(2001年―2005年),863計劃在信息領域投入40多億元,設立計算機軟硬體、通信、信息獲取和信息安全技術四個主題。計算機主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計算機體系結構、下一代互聯網、計算機軟體、智能化中文信息處理和多模式人機介面以及重大示範應用等。通信主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新一代信息網、光通信和個人通信技術等。信息獲取主題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光學對地觀測、微波對地觀測、先進地對空觀測、衛星導航定位、對地觀測數據處理分析與空間信息應用等。信息安全主題主要研究方向是國家信息安全基礎設施關鍵技術、安全監管、信息安全示範工程和信息安全新技術等。各個主題主要從事具有前瞻性的關鍵技術研究。
除以上四個主題外,863計劃信息領域一半以上的經費投入集成電路、高性能計算機和高性能寬頻信息網等幾個重大專項。集成電路專項包括光刻機等關鍵設備研製、新型半導體材料和CPU及系統晶元(SoC)設計。軟體專項重點研製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安全可靠的操作系統、桌面辦公系統、資料庫系統以及各種中間件。高性能計算機專項主要研製面向網格的超級伺服器、網格軟體,建立示範性的國家網格系統。高性能寬頻信息網專項的目標是建立一個適應Internet TV等流媒體實時傳輸的高性能、廣域寬頻演示驗證網路,稱為3Tnet,重點攻克T比特級智能光網路、T比特級WDM光傳輸,和T比特級路由器等系統設備的關鍵技術。目前,上述主題和專項研究正在順利進行並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2)近幾年來通信高技術研究幾項主要成果
2.1 第三代移動通信標准TD-SCDMA
1998年6月中國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代表中國向ITU(國際電信聯盟)提出了TD-SCDMA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標准,2000年5月被ITU批准為國際標准。2001年3月該標准又被3GPP(第三代移動通信夥伴計劃)接納,真正成為全球第三代移動通信網路建設的選擇方案之一。 為配合TD-SCDMA標准技術規范的提交,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及大唐集團做了大量的系統級與鏈路級模擬工作。
TD-SCDMA標準的成功,為世界第三代移動通信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其關鍵技術智能天線、軟體無線電等,已被ITU確定為超3G需要使用的技術。同時,TD-SCDMA作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方案,也將為我國移動通信產業扭轉專利技術受制於人的被動局面、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會。到目前為止,大唐集團等單位已就TD-SCDMA標准在二十多個國家申請了三十多項專利。與其它移動通信技術相比,TD-SCDMA具有頻譜利用率高,頻譜使用靈活、支持不對稱業務能力強、系統成本低、前瞻性強等突出優勢。預計大唐公司將於2003年底推出TD-SCDMA全套系統設備和終端產品。
2.2 高速互聯試驗網與3G系統
為了發展下一代互聯網技術,中國科技工作者已進行了卓有成效的科研攻關,其中最有影響的是863計劃支持的中國高速信息示範網(CAINONET)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會支持的中國高速互聯研究試驗網(NSFCNET)。CAINONET的主要目標是利用自行研製的光交叉連接設備、光分扦復用設備、核心路由器和網管系統,建立一個連接北京地區部分重要科研院所和著名高校(共13個試驗節點)的基於IP、DWDM的示範網。此項目總投入超過1.6億元,由大唐電信、巨龍通信、武漢郵電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等40多家單位共同承擔任務。經過兩年多努力,於2001年9月底完成任務,通過驗收。CAINONET是目前全球為數不多的大型寬頻高速試驗示範網之一,主要用自己的技術研製成功全光通信網路、高速核心路由器等關鍵設備和網路管理系統,研製成功16(32)×10Gbps SDH波分復用系統。此項研究共申請了50多項專利,標志著我國已全面掌握高速信息網路的關鍵技術。另一個中國高速互聯研究試驗網NSFCNET由清華大學等單位承擔,於2000年9月開通試運行。NSFCNET傳速率為2.5-10Gbps,並實現了與國際下一代互聯網(Internet2)連接。
我國已於2000年6月成功開發了適應國內市場需求的實用化第三代移動通信(3G)現場實驗系統,包括符合國際標準的WCDMA、TD-SCDMA、CDMA2000三種無線入網、核心網與終端設備,此項目共申請了近百項國際國內專利。3G系統今後若干年將在中國得到推廣。近兩年基於乙太網技術的無線區域網(Wireless LAN)在我國迅速發展,已成為3G技術的主要競爭者。
2.3光電子器件
我國光電子技術具有較好基礎,中國科學院在光電子領域由五個研究所,現已形成光電子研究集團。武漢郵電科學院在光纖通信技術方面具有國際競爭力。在863等國家科研計劃支持下,我國光電子技術發展迅速,武漢、長春、廣州等城市都在建設「光谷」。
我國同步數字序列(SDH)光收發模塊已達到國際上同類產品技術指標;密集波分復用器、光環形器、光隔離器和CATV光發射/接收機已開始進入規模生產。2000年高性能量子阱GaInNAs/GaAs激光器等光電子器件研製成功,使我國進入國際上低維材料量子阱與量子點器件研究的先進行列。國產的DWDM系統已形成產業,廣東、浙江等幾個省已開始16×2.5Gb和32×2.5Gb DWDM系統的建設。我國已在北京、武漢、石家莊、深圳、長春和上海建立了6個光電子成果轉化產業基地,已批量生產10多種光通信器件,占國內市場30%,半導體激光器已進入國際市場。
(3) 近幾年來我國計算機與IC高技術研究的幾項主要成果。
3.1高性能計算機和網格研究
中國從上世紀50年代末就開始研製計算機,40多年來一直沒有間斷,高性能計算機的研製已具有國際先進水平。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是我國最早研製大型通用計算機的單位,被譽為我國計算機事業的搖籃。近幾年中科院計算技術研究先後研製成功的曙光一號多處理機、曙光1000大規模並行機、曙光2000和曙光3000超級伺服器,已通過曙光公司的銷售到生物信息、石油、氣象、稅務、學校等許多行業,帶動了我國高性能計算機產業。曙光超級伺服器已累計銷售200多套,總計算能力已達每秒幾十萬億次。2001年初研製成功的每秒4000億次的曙光3000主要用於水稻基因組的測序分析,為我國科學家在世界上率先繪制水稻基因組框圖與精細圖作出了重要貢獻。2003年研製成功的曙光4000L海量信息處理系統,峰值速度超過每秒4萬億次,存儲容量超過200TB。除中科院計算所外,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中心、國防科技大學是我國研製高性能計算機的主力軍。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中心2000年研製的神威並行機分別安裝在國家氣象中心和上海國家高性能計算中心,峰值速度達每秒3840億次。國防科技大學1997年研製成功的銀河-III並行巨型機採用可擴展分布式共享存儲並行處理結構,峰值速度已達到每秒130億次浮點運算。這兩個單位科研與工程水平高,都有能力研製每秒10萬億次以上的並行機。
我國從上世紀末開始就啟動網格技術研究,863計劃支持的在北京、上海、長沙等地建立的國家高性能計算環境是網格計算的初級實驗,實現了遠程登陸與某些單一印象功能。近兩年網格計算越來越受到重視,863計劃啟動了一個網格專項,旨在建立聚合性能10萬億次左右的國家高性能計算網格示範系統,計劃在生物信息、國土資源、工業設計等部門建立幾個示範性的應用網格。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開展的織女星網格研究在國內外已有一定影響。織女星網格不僅包括面向網格的超級伺服器、網格瀏覽器、幾種網格協議研究,還包括語義與知識網格研究,已率先在CACM等重要國際刊物上發表了十幾篇有關知識網格的論文,引起國際同行重視。
3.2漢字識別技術
不同於由26個字母組成的英文,用計算機輸入輸出和識別上萬個不同的漢字是在中國推廣計算機應用的難題。中文的印刷體識別(OCR)和手寫識別是編碼輸入以外的重要中文輸入技術,我國在中文OCR和漢字手寫體輸入方面已居國際領先水平。中國科學院自動化所1985年就開發成功國內首套聯機手寫識別軟體,隨後成立了專注漢字識別技術的漢王科技公司。十多年來該軟體已從1.0版升級到10.0版。目前推廣的10.0版能完全識別手寫行草體漢字和包含一萬多漢字的大字元集,使手寫輸入輕松自如,微軟、摩托羅拉等跨國達公司都採用了漢王科技的技術。印刷體漢字識別軟體在大規模錄入中差錯率低於萬分之一。
3.3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範工程
在科技部領導下,從1990年開始863計劃開展了智能化農業示範工程,以5個高水平的農業專家系統開發平台為核心,在知識獲取、模型構建、知識表達、推理等關鍵技術突破的基礎上開發了156個「高產型」、「經濟型」、「優質型」實驗農業專家系統,涉及糧食、果樹、蔬菜、畜牧、水產等多個領域,先後在北京、吉林、安徽、雲南等20個示範區示範應用。據1998年-2000年兩個農業年度統計,示範面積3796萬畝,輻射推廣面積8504萬畝,增收節支達幾十億元,取得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特別在雲南等技術相對落後的地區效益十分明顯。在技術落後地區如何推廣高技術,我國的農業專家系統可能對第三世界國家有所借鑒。
3.4 CPU等核心技術研究
眾所周知,我國信息領域的核心技術如CPU晶元、操作系統長期控制在Intel、微軟等外國公司手裡。從本世紀初開始,我國開始向CPU等核心技術進軍,經過兩年努力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中國科學院計算所於2002年8月研製成功我國第一款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通用CPU――龍芯一號CPU晶元。此晶元與MIPS CPU兼容,具有64位浮點部件,性能達到國外90年代中後期通用CPU水平。在設計中申請了十多項專利,特別是有防惡意攻擊的硬體支持,在我國電子政務等領域有廣闊應用前景。峰值速度每秒20億次運算的龍芯2號CPU預計2004年初可研製成功。再經過幾年努力,我國在CPU設計核心技術上有望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除龍芯CPU外,中芯微系統公司、北京大學已推出了方舟系列和眾志系列32位嵌入式系統晶元(SoC),有望在網路終端計算機等方面佔領市場。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中國曾開發過有自主知識產權的UNIX操作系統COSIX,但在市場推廣上並不成功。近幾年來,Linux的興起為我國發展操作系統提供了難得的機遇,科技部已支持一些企業開發基於Linux的桌面辦公系統。一些企業和科研機構已開發了適合不同應用的嵌入式Linux或其他嵌入式操作系統,與Linux應用兼容的高安全性伺服器操作系統也正在開發之中。幾年後我國缺乏自主操作系統的局面將有所改觀。
四、信息科學基礎研究的某些成果
我國的基礎研究主要通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和科技部重點基礎研究計劃(973計劃)支持。從1998年開始,先後有17項信息科學基礎研究列入973計劃,包括高性能演算法,圖象、語音、自然語言理解與知識挖掘,數學機械化與自動推理平台、網路環境下海量信息組織與處理,大規模科學計算,超高密度快速光信息存儲,量子通信與量子信息、基於Agent的軟體中間件、虛擬現實等。近幾年來我國信息科學基礎研究已取得不少有重大影響的成果。
(1)軟體理論研究
中國最早從事軟體研究的學者多數是數學家,在軟體基礎理論方面有較深的造詣,取得了一批有國際影響的科研成果。
1.1可執行的時序邏輯語言與XYZ系統
容易編程的軟體往往執行效率不高,曾經風行一時的函數型語言由於效率不高在市場上未取得成功。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20世紀90年代初開創性地提出並實現了可執行的時序邏輯語言與XYZ系統,較好地解決了易編程和執行效率的矛盾。近年來XYZ系統在實時控制、多媒體等領域的應用以及軟體體系結構設計的可視化工具等方面有新的進展。XYZ系統是計算機編程理論的重大突破,受到國際同行的高度贊譽。
1.2 區段演算理論
實時系統的形式化是軟體理論的一大難題。1991年,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研究人員和C.A.R. Hoare等教授提出並發表了關於作為實時系統邏輯方法的區段演算的論文,在國際上引起較大反響。區段演算是描述和推理動態系統實時行為的一種模態邏輯,它是區間時態邏輯在連續時間條件下的一種擴展,現已成為實時系統設計、應用及數學支持工具的新模型,得到國際同行的公認,已帶動了國際上十幾個國家的科學家參與這一方面的研究.
1.3形式語義學
進程代數是研究計算機網路、遠程通信等並發現象的形式化方法,現已成為計算機科學基礎研究的一個熱點。科學院軟體所設計並實現了通用進程代數驗證工具PAM,1993年在此基礎上研製成功迄今世界上唯一能直接對消息傳送進程進行推理的工具VPAM,在十幾個國家得到應用。該所與英國Hennessy教授合作提出並獨立發展了「符號互模擬理論」推動了模態邏輯和實時進程的研究。清華大學利用拓撲學工具,引入近似互模擬與互模擬極限的概念,初步建立了並發程序的近似正確性與無限進化的理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在並發計算模型的翻譯理論方面做出了開創性工作,提出並開發了基於語法制導的翻譯技術和證明翻譯程序正確性的方法,還提出了關於形式系統序列、序列的極限以及過程模式的理論,建立了軟體規約的修正演算技術。
(2)人工智慧研究
2.1問題求解與人工神經網路理論
清華大學在人工智慧問題求解理論中,在傳統符號主義建模方法的基礎上,提出了不同粒度的商空間求解模型和分層遞階的求解方法,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不同層次信息的合成技術;根據神經網路學習新的幾何表示,提出一種從上而下的構造性學習方法,與多粒度計算的商空間理論結合,能有效地處理大數據量、復雜問題的學習與分類。中科院半導體研究所獨辟蹊徑,創造了採用高維幾何學來描述和設計人工神經網路,在神經網路計算機理論研究、設計和轉化等各個方面都獲得了很大成功。北京系統工程研究所近幾年在計算智能(包括模糊邏輯、進化計算和神經計算)研究方面獲得了較大進展,提出了「過程神經元網路」概念,理論和應用都取得了較出色成果
2.2知識處理理論
自然語言理解是是人工智慧的主要困難之一。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在知識工程和基於知識的軟體工程方面作了系統的、原創性的工作,設計並主持研製了知識工程語言TUILI系統和大型專家系統開發環境《天馬》, 並首次把異構型分布式人工智慧和機器辯論引進人工智慧領域;研製出基於類自然語言理解的知識自動獲取方法,在只對書本語言作很少改動的情況下由計算機自動獲取並整理含於資料中的知識,最後自動生成所需的應用軟體,從而形成了一條基於知識自動獲取的軟體快速生成新技術路線;另一個有趣的成果是研究出能把中文童話故事自動轉換成動畫片的計算機動畫全過程自動生成技術,在藝術創造領域內推進了人工智慧。總參61研究所開展了「知識發現的機理研究」,提出了「控制流/數據流圖對」方法和能夠統一表示、處理隨機不定性和模糊不定性的「雲模型」,並把這一創新的模型應用於數據挖掘和知識發現等新領域,取得了出色的效果。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率先提出建立「國家知識基礎設施」,並已構建包含300多萬條知識的多領域專業知識庫,在自然語言處理、農業信息系統等方面開始應用。
(3)演算法研究
演算法和計算復雜性是計算機科學的核心。國內有一批學者為尋求NP困難問題(計算時間隨問題規模按指數函數增長的一類難解問題)的有效演算法(包括近似演算法)付出了艱苦努力。高性能演算法973項目在集成電路設計、電力調度、交通、證券和信息查詢等多個領域,提出一批既有世界先進水平又有較高實用價值的高性能演算法,其研究成果正在一些重點工程領域推廣應用。
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先後投入約400人年的科研力量,歷時六年,在數字視頻廣播關鍵技術上取得了全面的突破性進展。該研究組提出的"快速魯棒的靜態Sprite生成演算法"被國際MPEG-4標准採納,2002年7月該研究組提出的"結合率失真優化理論的碼率控制演算法又被國際JVT(Joint Video Team)標准接受;在中國手語識別方面,該研究組首次研究了大詞彙表(達1000以上的漢語詞彙)的手語識別問題,正確識別率達92%-95%。在手語合成方面,利用虛擬人合成技術合成了3163個基本中國手語詞彙的手勢,在全世界首次實現正常人與聾啞人的實時交流系統。
中國科學院軟體研究所開發成功並行數學軟體庫、廣義本徵值問題並行解法包PQR等,這些軟體產品已在美國、歐洲、日本等20家大學和科研機構應用。他們還開發了大型油藏數值模擬並行解法器及並行軟體PRIS,在國產高性能計算機上研製了百萬結點精細油藏模擬等分布式並行數值軟體,具有重大經濟效益
(4)量子計算與量子通信研究
量子信息技術可實現經典信息技術無法做到的新信息功能,是當代信息科學的前沿。中國科技大學在解決量子信息技術的若干關鍵性問題上取得重要進展。該校科研人員首創概率量子克隆原理,即以某概率精確地克隆線性無關的量子態集,推導出最大克隆概率,為有效提取量子信息提供新途徑,並採用線性光學方法在實驗上研製成功量子普適克隆機。他們還首創量子避錯編碼,其原理已被美國學者在實驗上證實,為克服量子信息技術實際應用的主要障礙――消相干問題開辟了新的方法;提出新的量子信息處理器,有希望成為實用量子處理器。清華大學的學者提出了基於量子邏輯的自動機理論,證明了自動機的一些基本性質依賴於所基於的邏輯的分配律,從而揭示了基於量子邏輯的自動機理論與經典自動機理論之間的一些本質區別。
(5)信息安全理論研究
我國科技工作者完全自主地研究實現了我國的信息密碼演算法與體系,密碼學研究已進入國際前列。信息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單位在信息安全、密碼學研究等方面已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代數方法是研究現代密碼系統的重要方法之一,我國學者主要利用代數方法對密碼問題進行了深刻刻畫,這些成果對認證碼、序列密碼和公鑰的設計和分析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我國在網路入侵檢測、防病毒軟
❹ 最近幾年的科技成就
1.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創新能力顯著增強。五年來,中國基礎研究取得一批重大原始性創新成果。國際論文總數世界排名上升到世界第四位,在三大國際論文檢索系統(SCI,EI,ISTP)論文總數中佔7%,進入世界第二方陣,與英國、德國、日本相當;納米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一,工程科學論文數居世界第二。前沿技術領域突破了一批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差距不斷縮小。非線性光學晶體、量子信息通訊、超強超短激光、高溫超導等前沿技術研究居世界領先水平,涌現了載人航天、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第三代移動通信國際標准等一批自主創新重大成果。 2.產業技術創新取得多方面突破。近年來,中國在基礎工業、加工製造業以及新興產業領域,技術創新能力大幅度提高,石油、鋼鐵、船舶、電子信息、先進裝備製造和生物技術等領域重大技術創新成果不斷涌現,產業整體技術素質邁上新台階。重大技術裝備自主開發能力、成套水平以及綜合工程化能力明顯提高,有力地支撐了三峽工程、西電東送、西氣東輸、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國家重大工程建設。 3.科技走進千家萬戶、惠及億萬人民。近年來中國政府把解決民生問題和發展社會事業放在突出位置,科技進步為人口健康、節能減排、氣候變化、防災減災、公共安全等提供了有力支撐。雜交水稻的培育和應用,糧食豐產科技工程的實施,為解決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支撐。能源領域突破一批石油勘探、大型煤液化工程成套設備、大型水電設備、先進核電等關鍵技術,攻克一批燃料電池、風能、生物質能等新能源關鍵技術,為調整能源結構、保障能源安全奠定了基礎。艾滋病、病毒性肝炎、SARS病毒、高致病禽流感等重大疾病、重大傳染病防控技術取得重要進展,一批新葯創製成功,傳統中醫葯得到新的發展,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提供了重要保障。 4.知識產權產出水平大幅度提高。五年來,中國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快速增長,知識產權創造能力進一步增強。2002年到2006年,國內發明專利申請量從3.97萬件增長到12.2萬件,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從0. 58萬件增長到2.5萬件。隨著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和逐步完善,中國專利局受理的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量連年增長,2006年中國發明專利申請總量達21萬件,居世界第4位。 5.高新技術產業規模持續高速增長。五年來高新技術產業規模平均增速高達27.0%,高於「九五」時期平均增速6.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總產值占製造業比重由14.5%上升到16%。2006年,規模以上高技術產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41322億元,是2002年的2.7倍;高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5288億美元,是2002年的3.5倍,優化了貿易結構,國際市場競爭力日益增強。 6.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成為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和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2006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總收入和總產值分別達到4.3萬億和3.6萬億;聚集了全國一半數量的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研究開發投入佔全國的1/3;區內企業擁有發明專利數為32600;區內企業創造的工業增加值達8520.5億元,約佔全國工業增加值的9.4%。2007年上半年,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現營業總收入25891.8億元,工業總產值21873.2億元,工業增加值5021.6億元,出口創匯967億美元。 7.科技投入規模和強度持續提高。2006年,全社會科技支出經費總額4500億元,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3003.1億元,居世界第5位;研發投入強度不斷提升,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1.42%。近5年國家財政科技投入保持了年均17%的較快增長,其中2006年中央財政科技撥款達1009.7億元,比上年增加25.0%。 8.中國成為世界科技人力資源大國。2005年,中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約為3500萬人,居世界第1位;2006年,中國研究與試驗發展全時人員達150萬人/年;一支充滿活力的中青年科技人才隊伍正在迅速成長,45歲以下中青年科研人員占研究人員總數的80%;高等院校在校生總規模達到2300萬人,成為世界上科技人才培養規模最大的國家。 9.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取得重要進展。科技體制改革不斷深化,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地位逐步增強,大學、科研機構在科技創新中的骨乾和引領作用進一步發揮。2006年,中國企業研究開發支出總額達到2134.5億元,佔全社會研究開發支出總額的71.1%,企業開發的重大技術成果不斷涌現;民營科技企業已由20年前的7000多家發展為2006年的15萬家。高等院校現有研究開發人員22.7萬人,取得了人類細胞衰老主導基因、下一代互聯網示範工程、家蠶基因組等一批重大創新成果。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顯著提高,應用開發類科研院所面向市場的創新能力得到加強,公益類科研院所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取得一批重大創新成果,成為國家創新體系建設的一支重要力量。 10.國際科技合作的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目前,中國已與152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96個國家簽訂了102項政府間科技合作協議,簽訂了1000多項部門間科技合作協議,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政府間雙邊和多邊國際科技合作框架。積極利用國際科技資源,中國參與了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國際對地觀測、地球空間雙星探測、人類肝臟蛋白質組、中醫葯國際科技合作等等國際大科學、大工程計劃。中國科學家、科學技術人員參與國際科技合作的渠道進一步拓展,人員交流與合作更加緊密、便捷,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迄今為止,中國已參加了大約350個國際科技組織,有206位科學家在國際科技組織中出任各級領導職位。
採納哦
❺ 近幾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我國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1、世界更加一體化。 2、人類已經登陸火星。 3、汽車已經普遍不用石油了。 4、晶元已經植入我們的身體,用於控制機器。 5、春節成為世界性的節日。 6、艾滋病和癌症可以治癒。 7、人類預期壽命達到100歲以上。 8、人工智慧通過圖靈測試。
❻ 近3年承擔的教學科研工作及成果 如何填寫
主要從以下七個方面填寫
教師科研成果及相關信息登記統計表(近三年)
表1. 教師主持或參與課版題統計表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 負責人 項目參與人 審批單位 申報時間 結題 時間
表2. 教師公開發表教權學科研論文統計表
序號 作者 題目 字數 刊名 刊 號 期數 發表時間
表3. 教師主編或參編著作教材統計表
序號 著作名稱 著作者及職位 出版社 書號 出版 時間 備注
註:是否為國家、省級十一五規劃教材,是否為省部級優秀教材。
表4.教師獲獎統計表
序號 獲獎項目 獎勵類別 主辦單位 獲獎時間 備注
表5.輔導學生參賽獲獎統計表
序號 獲獎項目 獲獎 學生 獎勵 類別 主辦單位 獲獎 時間 指導教師
表6. 教師參加培訓統計表
序號 培訓項目 主辦單位 培訓時間 培訓教師
表7.教師到企業掛職鍛煉統計表
序號 掛職企業 實訓內容 培訓時間 掛職教師
❼ 近兩年中國科學技術發展的重大成就
新中國成立52年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事業取得了輝煌成就。
1.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體系,整體科技發展水平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2000年國內科學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總支出為896億元,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重為1.0%,躍居發展中國家前列。在R&D經費總支出中,基礎研究佔5.2%;應用研究佔17.0%;試驗發展佔77.8%。其中各類企業支出占國內 R&D經費總支出的60.3%,已經接近發達國家的水平,表明企業逐步成為我國R&D活動的主體。
目前,已建成國家級重點實驗室217個(其中包括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60個)、國家工程中心 188個,認定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294個;國際權威檢索機構收錄的我國科技論文數44536篇,本國居民的專利授權量92101件,其中發明專利 3097件。2000年,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額247億美元;53個國家級高新技術開發區的技工貿總收入6774.8億元,工業增加值1476.2億元。
2.科技體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國家確定的科技體制改革階段性目標基本實現。科技工作的戰略重點正在轉向國民經濟建設主戰場,企業科技力量得到進一步加強,242個國家級技術開發類研究院所已基本完成轉制工作,多數科研機構的運作直接面向市場需求,知識創新工程試點取得初步成效,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基本完成,科技資源得到了優化配置;民營科技企業迅速崛起,技術市場發展迅猛;宏觀科技管理體制逐步完善,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型科技體制初步形成,國家創新體系的建設正在逐步展開。
3.基礎科學研究領域取得成果。人類基因測序、納米碳管和納米新材料、寒武紀生命大爆發研究、微機電系統研究、南海大洋鑽探等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果。表面科學非線性科學、認知科學以及地球系統科學等新興交叉學科得到迅速發展。中國大陸科學鑽探工程、大天區面積多目標光纖光譜天文望遠鏡等八項國家重大科學工程的建設,為我國的基礎科學研究創造了良好條件。
4.高技術研究及產業化方面有所突破。載人航天技術、運載火箭及衛星技術等航天高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兩系法雜交水稻、基因工程葯物、轉基因動植物、重大疾病的相關基因測序和診斷治療等技術的突破,使我國生物技術總體水平接近發達國家。高清晰度電視、"神威"計算機、大尺寸單晶硅材料、皮膚幹細胞再生技術等重大成就的取得,使我國在相應領域躍入世界先進行列。國防科技的發展為增強國防實力奠定了堅實基礎,促進了國防工業的技術進步。
5.工農業科技獲得進展。農業科技方面,僅"九五"期間共培育出600多個新品種,單產增產10%左右。推廣水稻旱育稀植和節水技術、ABT植物調節劑和小麥旱地全生育期地膜覆蓋栽培等重大技術,有力地保障了我國糧食增產目標的實現。
工業科技取得了若乾重大技術突破,提升了重點產業技術水平。數字程式控制交換機、氧煤強化煉鐵技術、鎳氫電池、非晶材料等的產業化方面獲得一系列重大成果。結合三峽工程、國民經濟信息化、集成電路、泰山核電站二期等一系列國家重大建設工程,通過引進、消化吸收與創新,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掌握了若乾重大成套技術裝備的設計和製造技術。計算機輔助設計(CAD)、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等一批重大共性技術的推廣應用,大幅度提高了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創新葯物、水資源利用和保護、小康住宅、夏商周斷代工程等一批重大項目的實施,中國科技館二期工程及一批科普設施的建設,為社會事業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❽ 我國近年來取得了哪些重大科技成果
劉玉華
劉玉華,女,工學博士(華中科技大學計算機系統結構專業),現為華中師范大學計算機科學系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計算機網路與通信領域的研究,具體包括:網路管理與控制、網路優化、無線通信網路、多網合一、智能交通、復雜網路理論等方向。近年來,主持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武漢市重大科技計劃項目,並獲得湖北省重大科技成果和湖北省科技進步獎項。目前正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國家 973 子項目的研究,還有多項橫向課題基金的研究與開發,近三年劉玉華名下分解的橫向課題基金達到 80 余萬元。近三年在國內外權威期刊與核心期刊及國內外學術會議上發表署名第一作者的論文 20 余篇,其中有數篇論文被 SCI 、 EI 、 ISTP 三大資料庫收錄。
高春芳,男,漢族,河南盧氏人,1952年3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1971年12月入黨,技術二級,文職一級,將軍。現任濟南軍區第150中心醫院院長兼全軍肛腸外科研究所所長,主任醫師;第二軍醫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第十屆、十一屆全國政協委員,享受國家特殊津貼。兼任全軍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委、全軍肛腸學會主任委員、全軍普通外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衛生法學會副會長、濟南軍區醫學專業高職評委外科組長,是國家和軍隊10餘種醫學雜志編委。
入伍38年來,高春芳置身於醫學事業,潛心鑽研業務技術,一門心思謀創新,銳意進取求發展,在本職專業和推進醫院建設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開創了醫院全面建設新局面。他是國內著名的肛腸外科專家,潛心與肛腸外科疾病診治和腫瘤基礎醫學研究,創建了全軍肛腸外科研究所。其首創的直腸癌根治術中重建「直腸角」式人工肛門新方法,被國內外醫學屆譽為「高氏術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國內率先利用蛋白晶元技術,對大腸癌、胃癌、乳腺癌及肝癌等惡性腫瘤進行研究,通過一滴血檢測有無腫瘤;最早進行蠍毒素治療大腸癌研究,首創了骨髓免疫組織早期發現微小轉移癌的新方法,為大腸癌早期診斷提供了新的途徑。在腸黏連防治、便秘防治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為臨床診療創新了多種診治方法,填補了國內多項技術空白;他圍繞戰場搞科研,研製的三氧電子消毒儀、谷氨醯胺二肽全腸外營養對腸損傷影響的實驗研究均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他先後承擔國家「八五」、全軍「八五」、「九五」、「十五」、「十一五」攻關課題23項,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8項、全軍科技大會二等獎1項、三等獎10項、四等獎8項;河南省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4項;主編和參與編寫專著10部,發表論文170餘篇。先後榮立二等功3次,三等功5次。被評為全國首屆中青年醫學科技之星,全國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優秀管理者;全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濟南軍區專業技術拔尖人才,濟南軍區專業技術突出貢獻一等獎,並連續兩次獲得軍隊專業技術優秀人才一類崗位津貼。2001年擔任院長後,醫院先後被評為「全國百姓放心示範醫院」、首屆「全軍先進醫院」;被濟南軍區評為「五優醫院」、「科技工作先進單位」、「人才隊伍建設先進單位」等,連續6年被濟南軍區聯勤部和所屬分部評為「全面建設先進團單位」。2006年濟南軍區聯勤部黨委作出了「關於開展向高春芳同志學習活動的決定」。
勇於挑戰醫學難題,把自主創新作為攀登醫學高峰的內在動力。
經過無數次的探索,高春芳終於探索出了利用結腸殘端設計「新直腸角」和人工內括約肌重建在會陰部設置人工肛門手術成功,從此結束了直腸癌患者術後在腹部掛「糞袋」的歷史。該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和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目前,已為5000餘例病人成功施行手術,病人已遍及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和東南亞、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為了評價肛門控制排便功能,他潛心鑽研,自學了力學、機械原理和計算機新知識,跑北京、上濟南,到科研院所請教有關專家,終於研製成功了「CY-1型醫用壓力監測儀」,解決了肛門壓力測定問題,填補了國內在這一領域的技術空白,並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為了研究大腸癌防治新方法,他潛心研究蠍毒對大腸癌的作用,利用蠍毒提取物純化進行大腸癌細胞體外仰殺各種毒理作用研究,動物移植瘤實驗,明確了蠍毒對大腸癌防治作用機理,解開了蠍毒治療大腸癌的奧秘,發表相關論文26篇,獲得了軍隊科技成果二等獎。我國由於生活環境等因素的改變,大腸癌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手術後五年生存率不斷提高的原因是早期發現的檢查方法不理想。為了解決這一難題,他又瞄準國際上基因蛋白研究前沿,展開了蛋白指紋圖譜診斷大腸癌的研究。他篩選了正常人大腸息肉,各種大腸炎症等各種疾病的蛋白指紋圖譜,進行各種動物實驗和人體各種腫瘤特異性蛋白指紋圖譜篩選,尋求出了大腸癌診斷的特異性標志物,診斷大腸癌准確性達96%以上,此研究比美國早一年半。該研究成果2007年獲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
醫德醫風高尚,把解除患者痛苦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
高春芳從踏上從醫之路開始,就立志為病人解除痛苦。三十多年來,不管形勢如何變化、名氣怎麼增大、職務怎樣改變,他始終保持一名普通醫生本色,把治病救人作為自己的神聖職責和畢生追求,堅持用精湛的醫術和滿腔的愛心為部隊服務、為患者服務。他恪守「醫本仁術」的醫道真諦,三十多年如一日,滿腔熱情地診治每一位病人。由於軍內外許多人了解他的醫術醫德,慕名求醫的患者越來越多,經常有人到辦公室請他診病情、看片子、問葯方,他從不擺專家的「架子」,對病人總是不厭其煩、耐心解答。有時他坐診接待的病人多,有的患者因為著急發一些牢騷,遇到這種情況,高春芳總是面帶微笑,耐心地勸慰病人。高春芳心中始終裝著病人,處處為病人著想,體貼入微,深夜查房從不穿硬底鞋,冬天接診總是把聽診器捂熱後再檢查。在他做住院醫生時,一名病人胃癌術後出現「胃瘺」,需24小時床旁持續吸引,情況比較復雜,高春芳連續十多天堅守在病房,不停地為患者吸出外溢胃內容物,清理創面。由於措施及時得當,患者很快康復出院。許多經他看過病的患者都深有體會地說:「高春芳是用心為病人看病,以情為患者服務」。從醫三十多年,他對每名患者不僅從生理上盡最大努力解除病痛,還從多方面給予熱心幫助,為他們做一些有益的事情。有的病人年老體弱、行動不便,他就替他們問醫取葯;有的病人住院時間長,閑得無聊,他就買一些報紙和雜志給他們看;有的外地病人家屬住宿有困難,他就幫助聯系住所;有的病人經濟拮據,他就主動伸出援助之手。2001年,甘肅省一位農村婦女患腸癌晚期,東拼西湊了1萬多元錢來到醫院,最後結算時還差3000多元,看到西部山區老百姓生活困難看不起病的窘迫,高春芳發動科室為她捐款補上了醫療費。
注重人才培養,把打造名醫群體作為醫院可持續發展的強力支撐。
高春芳擔任院長後,面對競爭激勵的醫療市場,他首先考慮的就是如何培養人才,搶占制高點。他親自製定了《醫院學科帶頭人培養發展十年規劃》、《特色專科人才建設規劃》,前瞻性地構建人才隊伍的框架;先後出台了「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工程」、「人才培養目標責任制」,確定20多名德才兼備的學科帶頭人和具有培養潛質的人才苗子進行重點培養,實現了人才隊伍由「規模化發展」向「質量化建設」的轉變;他還對干出成績的人才實行重獎,對那些人才培養不力的科室和工作平庸、不思進取的個人實行「一票否決」。根據人才培養目標,以抓好在職培訓、建立碩博培養點、網上招攬人才、實行專家帶教、創造優越環境、推行競爭上崗等多種途徑,以「雙百人才工程」建設(百名高學歷、百名高職)為主體,不斷加快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工作,夯實了醫院可持續發展的人才基礎。目前,醫院擁有2個博士、14個碩士培養點,碩博以上高學歷人員143人,高級職稱112人。近幾年,醫院有176項科技創新成果填補軍隊和駐地醫療技術空白,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三等獎1項,獲得軍隊和省級二等獎19項,發表學術論文1413篇,中華級223篇。
瞄準軍事斗爭需求,把提高衛勤保障能力作為軍隊醫院生存發展的根本保證。
高春芳常說:「沒有軍隊就沒有軍隊醫院的存在」,「姓軍為兵』是醫院大法」。醫院專門建立了軍人就診綠色通道。作為戰士成長起來的專家,他對基層官兵格外親切,一遇到戰士就診,總是問寒問暖。當院長後,事務多、工作忙,每次醫療隊下基層巡診,只要他有時間,就親自帶隊去。5年來,他個人為基層官兵接診上千次、主刀手術上百台,深受官兵信賴。面對變幻莫測的軍事斗爭,他又瞄準訓練場,建立了唯一的全軍軍事訓練研究所,實現了集預防、醫療、保健、教學「一體化」的為軍服務新模式,創造了具有我軍特點的訓練醫學體系。結合衛勤保障需要搞科研,承擔了多項全軍「十五」重點課題和全軍「十五」計劃課題;他與訓練傷研究所的同志一起,關注部隊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堅持著眼軍隊需求選定科研課題。針對部隊外出訓練、演慣用水難的問題,他運用臭氧消毒原理研製出了攜帶、使用方便的三氧電子消毒儀,僅半小時就能達到消毒要求。在「鐵拳-2004軍事演習」,尤其是「5。12」汶川抗震救災中,該消毒儀在重災區汶川映秀鎮、都江堰分別用於帳篷消毒和飲水消毒,受到災區群眾和抗震救災部隊的高度評價,中央電視台現場給予了報道。此項發明成果被總後衛生部列為全軍重大科技成果推廣項目。近年來,三氧電子消毒儀、高氧液體治療儀等5項與未來戰場息息相關的科研成果相繼問世,並投入臨床,全部獲得國家和軍隊科研成果獎。在今年抗震救災中,高春芳接到上級抽組命令後,迅速調整方案,按照抗震救災衛勤保障的特點,合理搭配專業,挑選思想好、身體健、業務精、經驗足的專家組成醫療隊。按照上級要求攜帶手術、防疫、生活保障器材物資,並根據所擔負任務,制訂出超前預案,緊急協調地方醫葯公司,加大攜帶了價值20餘萬元的防疫、急救葯品,僅用一個小時就完成了鐵路輸送裝載,於5月16日凌晨3時到達都江堰市玉堂鎮,成為所屬部隊第一支抵達災區的醫療隊。在救災一線葯品告急時,他緊急從醫院調撥並配製一批用於治療官兵皮膚病的葯品,使患病官兵及時用葯,保證了配屬部隊的戰鬥力未受影響。6月底,他親臨災區一線,和抗震救災官兵同吃同住,始終把災區群眾當親人,把官兵當兄弟,冒著餘震酷暑和危房倒塌等危險,始終沖在最前面。在重災區映秀鎮,他冒著40多度的高溫,為400餘名「鐵軍」官兵巡診治病;在都江堰玉堂鎮、中興鎮等災區,為200餘名災區群眾診治疾病,深受官兵愛戴和災區群眾好評。
❾ 近幾年來,我國又取得了哪些重大的科研成果
1)科隆 2)航天 神六 3) 超導 4)計算機的銀河2號
還有現在的神七
❿ 近十年,中國有哪些重大科研成果分別是哪些科學家有突出貢獻
飛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