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86年公布的鄭州市獲省科技進步獎的名單是什麼
摘要 11月3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鄭州市再創佳績,有9項成果獲得國家科技獎勵,佔全省獲獎項目的53%。其中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7項;鄭州市主持項目有2項,參與項目有7項。
B. 中國農業科學院頒發的科學技術成果獎等同於什麼級別的獎省部級還是地廳級請好心人指點
省部級。因為中國農科院屬於省部級單位。
C. 王建平的相關科研項目和獎勵成果
年度 獎勵名稱 獎勵來源 獎勵種類 位置 證書編號 獎勵等級 2009.8 設計基於蟻群演算法的高校運動會秩序冊 新鄉市科學技術協會,新鄉市人事局,新鄉市科學技術局 新鄉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1等獎
(論文) 第1名 無 2等獎 2009.8 電子農務系統的短消息網關設計 新鄉市科學技術協會,新鄉市人事局,新鄉市科學技術局 新鄉市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1等獎
(論文) 第2名 無 2等獎 2010 河南省農業服務信息化普及若干問題與系統建設調查研究 河南省社會科學聯合界 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 第1名 SKL-2010-1146 已結項 2009 高校圖書館網路SAN升級模型調查研究 河南省社會科學聯合界 河南省社科聯調研課題
(論文) 第1名 SKL-2009-1243 已結項 2008.9 以應用為主的作業驅動是計算機基礎實驗教學模式 河南省教育廳 論文 第4名,共7人 豫教【2008】12810號 2006.9 考試系統的設計與實現 河南省教育廳 應用成果類 第6名,共8人 豫教【2006】05430號 2010 building up problem-based learning platform based on j2ee 河南省教育廳、河南省社科聯 論文 二等獎 10-Gb025 2010 普通高校本科計算機專業特色教材《網路設備配置與管理》 河南省教育廳 著作 二等獎 豫教【2010】06859 2010 通信原理-循環冗餘校驗碼(CRC) 河南省教育廳 多媒體課件 三等獎 豫教【2010】09878 2009 杜家熙項目 河南省科技廳 2等獎
D. 2007年河南省農業系統高級職稱評審通過人員名單
河南鄧州丁家虎
E. 誰有2010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的名單
2010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評出
2010年度省社科優秀成果獎於日前評審結束,共評出榮譽獎5項,等級獎177項,其中:一等獎16項,二等獎99項,三等獎62項。現將等級獎中一、二等獎予以公示,時間9月14日至16日。
電話:0371—65904172
省社科優秀成果評獎辦公室
2011年9月13日
2010年度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獲獎篇目
一等獎(16項)
中國傳統文化導論 陳江風等
社會主義和諧文化建設論 王少安等
中國中部農區發展研究 李小建等
文化強省與中原崛起戰略 李庚香
18歲成人儀式教育:進展、問題及改進建議 王北生等
20世紀50年代黨風廉政建設問題研究
——制度分析的視角 李義凡
梁啟超與中國書法 金玉甫
文化軟實力的維度 王桂蘭等
創新型河南建設與高等教育戰略轉型 嚴全治等
體制轉變增添發展動力
——關於濟源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蘇長青等
中原經濟區研究 喻新安等
論構建「中原經濟區」 朱夏炎等
中國控告申訴檢察管理模式研究 張國臣等
歷史與現實的追問
——英國教師在職教育的發展與動因研究 杜 靜
河洛文化與客家文化 安國樓等
黃河文明的歷史變遷叢書(儒學與中國政治、中國
古史傳說的英雄時代、殷商甲骨文研究) 李玉潔等
二等獎(99項)
政治·文化·翻譯 朱耀先等
中韓近代新小說比較研究 趙 楊
把握內涵 研究受眾 拓寬路徑 扎實推進社會主
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 孔國慶等
大學精神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 王 凌
在城鄉統籌中夯實農業農村發展基礎 王建國
文藝的理想不能脫離現實 張樂林
積極發展壯大循環經濟 李東升
公共行政正義研究 楊冬艷
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有新思路 陳明星
實現黨的領導與村民自治有機統一 趙保佑
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興的戰略選擇
——關於構建中原經濟區的調研與思考 賴謙進等
中國共產黨執政經驗研究 何雲峰
傳統與現代 張改娥
鄉土寫作的可能性 張鴻聲等
六言詩體研究 衛紹生
循環經濟下企業的運行機制研究 王 晶等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模式論 王浩斌
反思與重構:大學制度倫理研究 張開洪等
意識形態結構與中國當代文學
——《文藝報》(1949-1989)研究 武新軍
文化基因與社會變遷
——中國社會主義路徑走向的民族文化解析 趙傳海
新興媒體受眾消費行為研究 方雪琴
美術鑒賞 劉世聲等
基於城鄉統籌視角的城鎮密集區發展研究 劉榮增
真實的背後
——中國電視紀錄片話語分析 邢 勇
從政治到文學:建安文人業緣的歷史走向 張振龍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自然觀研究 李世書
黃淮流域生態系統管理法律制度研究 陳曉景
大學尊嚴的意義、構成與維護 鄭永扣
勞動合同法理論與實務研究 袁紹義等
分析馬克思主義的正義論研究 曹玉濤
轉型期中國女性職業變動研究 蔣美華
靈寶西坡墓地 馬蕭林等
水法概論 王國永等
諾頓環境實用主義思想研究 田憲臣
轉型與升級
——鄭洛工業走廊發展研究 劉道興等
中國保證保險制度研究 何紹慰
詩學語言學研究 周瑞敏等
教育測量與評價的基本理論和方法 趙有軍
法治城市建設研究 丁同民
環境倫理與和諧生態 田文富
農村發展策論 白選傑等
英語教學方法及教學研究 劉立娥等
唐宋飲食文化比較研究
——以中原地區為考察中心 劉朴兵
高校廉潔文化建設理論與實踐 張國臣等
漢民族形成之研究 李龍海
農民工資性收入問題研究 楊雲善等
圖書館知識轉移與共享 周九常
河南區域經濟發展戰略研究 苗長虹等
中國憲法結構研究 黃建水
中原崛起的軟實力支撐研究 程振凱等
公務員心理健康導論 張海芹
民事訴訟契約研究 張嘉軍
《甲寅》與《新青年》淵源新論 孟慶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進程及其規律研究 林志友等
中國婦女通史(民國卷) 鄭永福等
世界電影史概論 曹毅梅等
英國政治思想史 閻照祥
城鎮化進程中鄉鎮政府職能研究 王艷成
會計信息傳導效率研究 李曉東
中國中小企業間接融資困境及解決途徑研究 楊 雪等
民辦高校品牌戰略研究 楊雪梅
電視談話節目的傳播理念與文化精神 汪振軍
課程教師論 邱德樂
民間經典文化書系(7本) 孟憲明等
社會轉型中的縣域農村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研究
——以河南省延津縣為表述對象 趙成福
現實、歷史、邏輯與方法:教育技術學研究範式
初探 蔡建東
媒體的力量
——抗戰時期《新華日報》研究 王永恆
教育學視閾中的人
——基於馬克思主義人學的思考 劉黎明
企業空間演變
——基於傳統農區工業化的微觀分析 宋 偉
列寧關於社會主義的思想及其當代意義 張興茂
傳承的使命: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育問題研究 李申申等
企業知識產權戰略理論與實踐探索 李培林
教師精神文化研究 李清臣
包容性增長理念與單位管理創新 聶世軍
應急物流理論與實務 韓 松
在改革、革新實踐中堅持和發展社會主義
——試論二十多年來中共理論創新和越共理論思維革新
於向東
《走進河南檔案》叢書 王國振等
國有大型企業技術創新關聯機制研究 楊 俊等
日本德川時代貨幣制度研究 周愛萍
後危機時期河南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 林憲齋等
法律英語 胡光全等
猶太律法的淵源 饒本忠
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及其評價問題的理論思考 郭學德
耕地保護的外部性及其經濟補償研究 牛海鵬
報紙采編考評研究 李增生
現代中國文學漫步 姬學友等
明代官員給謚中的特殊現象解讀 田 冰
中國剪紙藝術欣賞與創作 朱曉紅等
二語中的非賓格動詞被動泛化及其發生機制 李素枝
多重主體策略下的自我命名
——論五四女作家筆下的女性基督 郭曉霞
量詞「叢」和「簇」的認知語義考察 魯 六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義務教育投資體制發展歷程的反思 刁玉華
大學語文 王建庄等
區域金融的協調發展與短板效應解析 田 霖
中國經濟增長、產業發展與勞動就業的耦合機理
分析——基於VAR模型的動態實證分析 劉 瀑
音樂鑒賞新編 朱英萍
當代文藝理論的媒介研究「轉向」
——從艾布拉姆斯接著說 李 勇
河南省能源人才發展戰略 胡衛民等
中原文化概論 賈文豐等
三等獎(62項)略
F. 2015年申報農技系列高級任職資格評審通過人員公示
關於開展2015年度農技系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
任職資格評審工作的通知
各縣(市、區)農業局,有關縣(市、區)畜牧食品(畜牧)局、水務局,經開區動監所,市局各直屬單位:
經市職稱改革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德陽農技系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將開展2015年度農藝、畜牧、獸醫、農機、水產專業中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工作。現將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評審范圍和對象
全市企事業單位(不含參照公務員法管理事業單位)或其他非公有制組織中從事農藝、農機、畜牧、獸醫、水產等相關工作,且具備晉升農藝師、畜牧師、獸醫師、農業工程專業工程師、水產專業工程師職務任職條件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具備晉升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師、助理獸醫師、助理工程師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
申報人員應在2015年12月31日前符合以下申報條件:
(一)基本條件
1.擁護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遵紀守法,愛崗敬業,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2.能夠全面履行現崗位職責,積極承擔並完成本職工作任務。
3.任現職後年度考核均為合格及以上等次。
4. 按川職改〔2005〕20號和川職改〔2000〕9號文件要求,申報人員應通過與申報資格相適應的職稱外語、計算機等級考試,持有合格證或者參加考試市(州)人事考試中心出具的成績合格證明。符合政策規定「免試」、「先評後補」、「先評後考」等條件的人員,應出具身份證、職稱外語(計算機)考試免試申請表等相關證明材料。
5.繼續教育應按照《四川省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條例》等文件要求,完成規定學時的專業科目和公需科目培訓學習並取得合格成績。
6.學歷和任職年限,須分別符合以下要求:
申報農藝(畜牧、獸醫、工程)師任職資格者,須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碩士研究生畢業,從事農業相關專業工作滿2年。
(2)大學本科畢業或專科畢業,取得助理農藝(畜牧、獸醫、工程)師任職資格並從事農業相關工作滿4年(後續學歷人員需取得學歷後擔任農技系列助理職務四年以上;如按原有學歷或原聘專業技術職務評聘的可將取得較高學歷前後從事同一專業技術工作的時間累計計算且擔任助理職務五年以上)。
二、評審申報材料要求
(一)需提交的材料
1.《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表》1份,同時提供電子文檔(含《職稱申報誠信承諾書》);
2.《申報評審農技系列高級職務任職資格人員情況簡表》,以下簡稱《人員情況簡表》1份,同時提供電子文檔;
3.單位綜合推薦意見(內容包括申報人的基本情況、政治表現、學識水平、主要業績、歷年年度考核結論及單位意見)1份,同時提供電子文檔;
4.任現職以來業務工作總結1份,同時提供電子文檔;
5.任現職以來代表本人水平代表作1-2篇。選擇最能代表本人工作能力和學識水平的論文、論著、學術報告、專題技術(學術)或成果總結等各一式1份。如系合作或集體完成,應具體說明本人承擔的內容和所起的作用。請各單位在報送前要對申報者代表作的內容進行嚴格審查,代表作內容與本人申報的職稱不符者不予受理。
6.資格證明材料復印件一套:(1)學歷學位證書;(2)現任專業技術職務資格和首次聘用相關證明材料;(3)職稱外語和計算機考試合格證書(外語或計算機免試的,需提供《免試審批表》及相關證明材料);(4)業績貢獻公示證明,公示要求按川人辦發〔2003〕171號文件規定執行。公示證明材料上須有負責人簽名並留下聯系電話(含手機)。請將該4類材料按以上順序裝訂在《評審表》第8頁和第9頁之間。外語和計算機考試結果以當地人事職改部門審查結果為准,其餘材料需由申報人檔案管理部門確認,並在每頁材料上註明是否屬實並加蓋單位公章。
7.業績和繼續教育證明材料復印件:(1)科研成果獲獎證書及有關工作業績證明;(2)參加繼續教育學習合格證書(低碳經濟、職業道德和創新能力、信息化建設與信息安全)。上述材料復印件需單位領導簽字確認屬實並加蓋單位公章。
8.按照市職改辦統一要求,申報材料(包括論文、著作、成果、獎勵等)的計算截止時間為中評辦截止接收材料的時間。
市級各單位凡需申報評審助理農藝師、助理畜牧師、助理獸醫師、助理工程師初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參照以上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有關要求提交材料。
(二)申報專業的選擇
申報人員應重點根據本人提供的論文或著作內容,同時參照本人的工作經歷和業績成果來選擇申報專業。申報專業應准確選擇填寫在《一覽表》、《人員情況簡表》和材料袋封面上,以便評委會分專業組開展答辯及評審。
1.農藝師申報專業如下:
(1)農學;
(2)植保;
(3)土肥;
(4)園藝(含果、茶、蔬、棉、花、葯、麻);
(5)園藝(蠶桑)
(6)綜合(含科管、農廣校、信息、檢測等)。
2.畜牧師申報專業為:畜牧。
3.獸醫師申報專業為:獸醫。
4.中級工程師申報專業如下:
(1)農業機械(化);
(2)農業電氣化與自動化;
(3)農產品儲運與加工;
(4)農業環境工程;
(5)農業水土資源利用與整治;
(6)農村能源工程;
(7)水產工程。
三、答辯要求
(一)答辯
2015年,凡申報農技系列中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屬全日制本科以下(不含全日制本科以上)學歷的以及本人申報專業與學歷專業不一致的均應參加市農技系列中級職務評審委員會組織的答辯。
(二)答辯內容
答辯的內容以申報人員提供的材料為主,重點是了解申報人掌握所從事專業的基礎知識、學識水平和工作能力。答辯時間、地點另行通知。
(三)答辯結論
答辯結論分為「優秀」、「合格」、「不合格」三個等級。「優秀」和「合格」的申報人員進入評審階段,答辯「不合格」的不予通過。
四、材料報送要求
(一)推薦單位應指派專人認真審查評審材料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對有弄虛作假內容而所在單位未認真審查糾正的,要通報批評單位及相關審查人員。被查實弄虛作假的申報人員,兩年內不得再次申報評審。申報單位填報《申報評審農技系列中級職務任職資格人員一覽表》,同時提供電子文檔。
(二)評審材料中《一覽表》和《人員情況簡表》規格統一為標准A3紙尺寸,其餘所有材料規格統一為標准A4紙尺寸。《評審表》將會裝入本人檔案,故不能與其它附件材料合裝。所有材料均須由相關單位蓋章確認。
(三)評審材料均要求字跡工整清楚,格式正確,證明材料充分,手續完整齊全。凡因材料不符合要求影響評審結果者,後果自負。
(四)評審材料請用標准牛皮紙檔案袋包裝,每人1袋。材料袋封面請貼上《袋內材料目錄》,並逐項填寫好各材料名稱及份數,論文應填寫標題全名。
(五)《一覽表》需由各縣(市、區)各主管部門匯總、蓋章;個人材料袋按匯總後的《一覽表》順序對應排序。縣(市、區)各主管部門匯總後的《一覽表》電子版和申報人員全部電子文檔(需以申報人姓名分別建立文件夾),隨紙質材料一並報送。
(六)市級單位申報人員相關證書原件由市農業局人事科負責查驗,其他申報人員證書原件由各縣(市、區)負責查驗。評審結束後,除評審通過人員的《評審表》外,其它材料將不予退還。
(七)各縣(市、區)申報人員材料應由相關主管部門派專人集中統一報送至德陽市農業局人事科(農業局辦公大樓401)。材料報送截止時間為2015年8月31日,逾期不予受理。
G. 建國六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
《關於建國以來我國在教育方面所取得成就的調查報告》
緒論:建國以前,經過多年戰亂,使得我國在教育、經濟等方面一直停滯不前,處於世界落後的地位。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與改革,如今,我國在各方面已取得了不同的進展,現就在教育方面取得的成就作出調查。
主體:建國以來教育工作的主要成就 新中國的教育是在一個經濟落後、文化教育很不發達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前,舊中國的教育事業非常落後,而且帶有濃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性質的色彩。全國人口中的80%以上的人是文盲,學齡兒童入學率只有 20%左右。據國民黨政府教育部的統計,1947年全國高等專科以上學校僅有207所,在校學生只有15.5萬人;1946年中等學校僅有207所,在校學生只有187.85萬人;小學僅有28.9萬所,在校學生只有2368.35萬人。在中等以上的學校中,勞動人民的子女極少。
建國之初,新中國對舊有學校進行了接管和改造。1952年以後,根據國家建設的需要,進行了高等學校的院系調整,在各級學校中開展教學改革,創辦了工農速成中學,積極開展成人教育,規定了一切學校都向工農開放,實行人民助學金制度。1953年新中國進入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教育事業納入國家計劃軌道。在這個時期,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1961年前後,國民經濟處於暫時困難時期。隨後,根據中共中央關於「調整、鞏固、充實、提高」的方針,1961—1963年間對教育事業進行了大幅度調整。經過調整,各級各類學校的教學質量和高等學校的科研水平得到提高。「文化大革命」期間,教育事業遭到了嚴重破壞,造成了各條戰線專門人才短缺、青黃不接的狀況。「文化大革命」結束以後,教育工作開始了撥亂反正和調整改革,從根本上改變了教育戰線的形勢,教育事業得到恢復和發展。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從而教育工作的地位、作用也得到了不斷提高和加強,教育事業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自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的教育工作盡管有許多失誤,特別是「文化大革命」期間,遭到嚴重破壞;但就全局來講,還是取得了巨大成就:
1949—1989年,中國的普通高等學校和中等專業學校共畢業1705.66萬人。1949—1989年的普通高等學校的畢業生數比1928—1947年的普通高等學校的畢業生數增加了35.6倍。1949—1989年的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數比1931—1946年的中等專業學校畢業生數增加了8.3倍。
普通高等學校從1949年的205所增加到1989年的1075所,本、專科在校學生從10.65萬人上升到208.21萬人,分別增加了5.24倍和16.87倍。中等專業學校從1949年的1171所增加到1989年的3984所,在校學生數從22.88萬人上升到217.75萬人,分別增加了2.4倍和8.52倍。研究生1989年在校學生數比1949年增加了160.11倍,達10.13萬人。
1949—1989年,中國的普通中學教育和小學教育發展迅速,為提高中華民族的素質和人民的科學文化水平,做出了重大貢獻。1949年普通中學4045所,在校學生數103.90萬人,1989年上升到8.96萬所和4554.02萬人,分別增加了21.14倍和42.83倍。1949年小學34.68萬所,在校學生數2439.1萬人,1989年小學達77.72萬所,在校學生數為12373.1萬人,分別增加了1.24倍和4.07 倍。學齡兒童入學率已由解放前的20%左右增到 97.44%。幼兒教育也發展得很快,1989年幼兒園達17.26萬所,在園幼兒1847.66萬人。
職業教育發展也很迅速。1989年技工學校達所,在校學生為126.7萬人,而1949年技工學校才3所,在校學生僅2700人左右。1989年農業、職業中學達9173所,在校學生為282.27萬人,比1980年分別增加了1.77倍和5.22倍。許多地區的職業教育體系正在形成。1949—1989年,中國的成人教育也得到普遍發展。1989年全國各類成人學校達27.2萬所,在校學生達3661.32萬人。其中,成人高等學校達1333所,在校學生為174.11萬人;成人中等學校達5.63萬所,在校學生為1541.11萬人;成人初等學校達21.43萬所,在校學生為1946.1萬人。1989年,全國農村有395.55萬人參加識字學習。
高等學校的科學研究,也取得了豐碩成果。中國高等學校也是全國科學研究的重要方面軍,為國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1957年高等學校有6項自然科研成果獲得國家科學獎金。1982年7月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評選的自然科學研究122項重要成果中,高等學校(包括與其他系統合作的項目)獲獎56項,其中一等獎4項。高等學校的,科研成果大部分被推廣和運用到國防、工農業生產等各個方面,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在高等學校的文科科學研究中,也取得了豐碩成果。新中國成立以後,各級各類學校的教材建設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保證了教學的需要。同時,各級各類學校的辦學條件,如校舍,教學設備和圖書資料也有了極大的改善。1977年以來,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的指示,逐年增加了教育經費。在1979—1981年間,教育經費在國家事業經費中的比重由9.95%提高到13.5%;教育基本建設資占國家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的比重,從1%提高到3%。新中國成立以後,廣泛地開展了外事國際交流,派遣和接受了大量留學生。在50年代,中國的教育國際交流,主要是在蘇聯和東歐等國之間進行。據統計,先後派往蘇聯的留學生和進修生9106人,派往其他國家的較少。1978年中國共產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國實行了改革開 放的政策,教育國際交流日益增多。1978—1989年間共派 遣留學生3.38萬人,其中畢業回國的留學生1.65萬人。同期,外國來華的留學生人數達1.29萬人。此外,中國教育系統還廣泛參加各種交流活動,各級各類學校都不同 程度地同外國學校建立了不同的校際聯系。新中國成立以後,中國已經建立了一支為社會主義教育服務的教職工隊伍。1989年全國各級普通學校的教職工數達1326.84萬人,比1949年增加了11.97倍。1989 年各級成人學校的教職工數達77.05萬人,其中專任教師 39.42萬人。教師隊伍的規模不斷壯大的同時,質量也在 不斷提高。
近二十年來,全民受教育水平普遍提高, 教育為現代化建設培養了大批專門人才和合格勞動者。
現在,全國已有65%以上的人口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青壯年文盲率由1978年的18.5%下降到6% 以下。 基本改變了我國文盲、半文盲大國的狀況,國民素質和社會文化程度明顯提高。
通過教育宏觀結構的調整,有計劃地實行小學後、初中後、高中後的三級分流,中等職業教育迅速發 展。中等職業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階段在校生總數的比例目前已經達到56%,20年來中等職業教育為經濟建設培 養了2770.22萬中等實用型技術人才。 我國原有教育體系中最薄弱的環節已得到補充和充實。
以崗位培訓和繼續教育為重點的成人教育成績顯著。全國已經有80%以上的鄉鎮和40%以上的行政村 建立了成人文化技術學校,初步形成了縣、鄉、村三級農村成人教育培訓網路;數以億計的職工和農民接受了 各種形式的崗位培訓和文化技術教育;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制度建立以來,報考人數累計已達到2000多萬。
高等教育在努力提高教育質量和水平的同時,形成了多形式、多層次的發展格局,培養了一大批專門 人才。高等學校本、專科在校生由1978年的89.16萬人,增加到1997年的近590萬人,大學毛入學率從 1.4%提 高到9.07%,高等職業教育迅速發展;20年來高等教育共培養本專科和研究生1801.15萬人,其中博士生3.6萬 人,碩士生39.46萬人;以面向21世紀重點建設一批大學和學科為宗旨的「211 工程」建設進展順利;面向21世 紀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向縱深發展,對提高整個高等教育的質量與效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總結:經過這次調查,主要看到了建國以來我國在發展教育方面取得的種種成就,以及從中獲得的經驗與教訓,看到了我國這么多年來在教育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H. 2015年國家科技獎公示名單 2015年是誰獲得了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5年國家科技獎公示名單 2015年最高科學技術獎是空缺了,沒人獲得。
2015年國家科技獎公示名單 2015年是誰獲得了最高科學技術獎2015年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空缺的,沒有人領獎,因為空缺了,國家設置這個獎不是每年都有人的,體現了寧缺毋濫的原則。
I. 2020年河南某農科項目公布,省內農業學科實力排行,都有哪些表現呢
河南省最牛的高校是誰?不用問,全國人民都知道,一個是鄭州大學,一個是河南大學。
編輯搜圖鄭州大學現在是啥專業都搞,我個人覺得鄭州大學完全沒必要去搞農業類專業,第一農學類專業本來就是大冷門,第二綜合性大學不要啥都搞,只會越搞越糟糕。
目前鄭州大學農學院現有作物學、生物學(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生物工程等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生物學博士學位授權點,在讀碩士、博士研究生100餘人,沒有本科生。
我覺得應該放棄農學院,專心於理學,工學,醫學。
否則也建設不好,還搶省內兄弟飯碗,里外不是人。
如果鄭州大學弄幾個農學本科專業,估計分數能一落千丈。
老鐵們,你們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