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創新成果經濟效益

創新成果經濟效益

發布時間:2022-01-30 20:57:49

Ⅰ 如何提高糧食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經濟效益

昆明市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實施意見(試 行)為全面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自主靈活的分配激勵機制,根據《關於印發雲南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雲政發〔2006〕195號)和《關於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昆人通〔2008〕54號),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意見。一、指導思想和實施范圍(一)事業單位內部分配製度改革,應以工資總額控制為手段,以嚴格績效考核為依據,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的原則,通過改革建立和完善內部分配機制,搞活事業單位分配,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事業單位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二)事業單位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實施范圍,限於經昆明市編制部門審批設立的市級事業單位。經批准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不列入實施范圍。二、核定工資總額(一)工資總額核定的原則。1.保障社會效益,構建和諧社會。2.工資總量增長低於經濟效益增長。3.動態核定。4.工資總額向效益增長突出以及知識和技術密集的單位適當傾斜。(二)工資總額核定的內容及程序。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省、市規定的工資、津貼、補貼等相關政策核定所屬事業單位的工資總額;無主管事業單位根據國家、省、市規定的工資、津貼、補貼等相關政策自行核定工資總額。工資總額核定後,財政全額補助事業單位由其主管部門或無主管事業單位報市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確認單位性質和人員編制,然後,按管理許可權分別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核准,經費按原渠道解決。(三)核定的方法。核定的年度工資總額由上年12月31日在編在冊人員的職工年度工資(基本工資和津補貼)、一個月的基本工資額度、政策性增資和其它增資等項目構成,事業單位在此額度范圍內自主進行分配。年度工資總額一經核定,原則上不予改動。在執行過程中如遇政策性增資的,隨次年核定工資總額一並進行核定。年度工資總額結余部分可以結轉下年使用。(四)核定「兩傾斜」。積極探索核定年度工資總額向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增長或知識技術密集、高層次人才集中的事業單位適當傾斜的辦法。(五)核定的其他事項。1.事業單位核定工資總額時,需提供上年人員增減、職務變化、上年工資總額結余情況、職工工資發放名冊、津貼、補貼、特崗津貼和獎金等項目的發放依據和政策性增資等相關材料。2.本意見實施後,請各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抓緊組織實施,已核定工資總額的事業單位不再到市人事局進行財政工資統一支付審核;從2008年12月起,市級所屬事業單位均不再到市人事局進行財政工資統一支付審核。財政部門按核定的工資總額和經費渠道統一支付各單位,由各單位組織分配和發放。三、改革內部分配製度(一)建立以崗位績效工資制為基本分配形式的內部分配製度1.事業單位在核定的工資總額范圍內,應結合本單位的行業特點、工作性質、職能職責,重點建立以崗位績效工資制為基本分配形式的內部分配製度;在上級主管部門核定的工資總額、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和最高崗位等級等具體條件下,由單位選擇符合本單位實際的分配形式,自主制定內部分配實施方案。2.崗位績效工資制是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的基本形式,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四部分組成。要以崗位責任為重點,以績效考核為核心,把職工的工資收入與其工作崗位績效掛鉤,實行以崗定薪,崗變薪變的工資分配形式。3.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為基本工資,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基本勞動報酬,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必須按照《雲南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施辦法》執行統一的基本工資政策和標准。4.績效工資是事業單位工資構成中活的部分,單位應根據其制定的內部分案搞活分配。5.事業單位執行國家統一規定和管理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及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制度。(二)建立完善多元化分配形式作為崗位績效工資制的有益補充結合事業單位性質、行業特點、經費來源,針對特殊崗位、特殊任務可以選用以下分配形式。1.按技術要素分配。(1)事業單位有償轉讓科技成果,可從科技成果轉讓的凈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獎勵該科技成果的完成者和成果轉化的主要實施者。(2)事業單位應用科技成果轉化生產後,單位應連續數年從實施該項科技成果新增留利中提取不低於10%的比例,獎勵給該項科技成果完成者和成果轉化的實施者。其中高新技術提取比例應更高一些。(3)事業單位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提供技術服務,應將所獲得收益的30%分配給參與技術服務、技術承包的科技人員。2.專業技術人才工資。單位公認的技術精湛、專業水平很高並取得突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少數專業技術人員,其報酬一般不超過本單位職工平均工資3倍。3.管理人才工資。根據事業單位管理者的責任輕重、風險大小和工作業績,確定事業單位管理者(法人代表)的報酬,其報酬原則上不超過本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4.項目(課題)工資。以技術成果、工作項目作為核算單位,由項目負責人對該項目完成的質量、完成時間、經費進行總體承包。項目組內人員的收入由項目負責人根據實際貢獻進行分配。5.協議工資。單位可與被聘員工按月或年工資報酬簽訂協議,也可就某一項工作任務簽訂報酬協議,單位按協議支付工資報酬。6.按信息要素分配。信息要素所有者可以依據所提供的信息對生產經營活動的貢獻獲取相應的報酬。 7.合理化建議給單位帶來直接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可從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報酬獎勵給建議人,報酬的數額由單位自定。 (三)完善內部分配管理機制1.內部分配實施方案,須經單位領導班子集體討論研究,全體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通過(職工大會要有職工總數50%以上人員同意;職工代表大會要有2/3以上代表同意),且在單位內部進行公示,並報主管部門備案。無主管的事業單位按管理許可權分別報組織、人事部門備案。2.建立嚴格科學的考核制度。實行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確保工資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合理性。3.實行職工實際收入與檔案工資相分離。打破目前以工齡、職稱、學歷等為主要內容的固定工資分式,職工實際收入根據崗位和業績考核兌現,逐步與檔案工資脫鉤。4.事業單位進行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後,職工的檔案工資仍按原規定進行管理,並以檔案工資作為職工繳納各項費用、工作調動的依據。四、工作要求(一)事業單位的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必須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和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原則,要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根據各自的條件和實際逐步推進。通過改革,切實轉變觀念,使職工的工資收入與他們的崗位、業績和效益緊密掛鉤,充分發揮工資分配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二)分配製度改革是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加強領導,強化措施,規范程序,穩步推進,既要大膽創新,又要審慎穩妥。在制定內部分案的過程中,要深入調查研究,要堅持群眾路線,廣泛聽取廣大職工的意見。要強化事業單位內部分配製度改革的各項基礎工作,要與崗位設置、聘用、職稱、考核等制度改革緊密結合,配套進行;要在明確職責,量化標准,嚴格考核的基礎上兌現分配。核定的工資總額只能用於單位工資性支出。(三)主管部門要注意協調和處理好改革過程中由於利益關系的調整而出現的各種矛盾,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保證改革健康有序地進行,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四)紀檢監察、組織、人事、財政、審計和稅務部門要加強宏觀調控、業務指導和檢查監督,及時幫助處理和解決改革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紀行為,確保改革平穩有序進行。(五)各縣(市)區在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期間,可參照本意見執行。(六)本意見自發文之日起施行。

Ⅱ 科學技術創新,科學技術成果轉化和高技術產業為什麼能創造巨大經濟效益社會效益

你好!根據前瞻網研究指出
在當前,科技成果轉化的作用和意義主要表現在如下三方面專:
1.重視科屬技成果轉化是世界競爭發展的需要。在當今世界范圍內,經濟的競爭愈來愈表現為科學技術的競爭,表現科技成果(特別是高技術成果)轉化數量、質量和轉化速度的競爭。歸根結底是科技成果商品化、產業化程度及其市場佔有率的競爭。
2.科技成果轉化是落實「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關鍵。發展經濟要依靠科技進步,發揮第一生產力的作用,而只有把作為第一生產力重要體現的科技成果在生產實踐中得到廣泛的作用,才能有效地提高我國的經濟增長質量,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兩個根本轉變。
3.科技成果轉化是科技與經濟結合的最好形式。新技術的產生並不等於新產業的形成,要使科技成果變成現實的生產力,特別是要形成規模效益,就需要科技工作者與經濟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制定有力措施,創造有利於成果轉化的環境條件,加快成果轉化的步伐,為解決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難點、熱點、重點問題作出貢獻。
望採納!謝謝

Ⅲ 科技成果經濟效益報告

把你的項目所產生的經濟價值寫出來,多寫一點文字性描述和證明材料(材料一定要有)

Ⅳ 管理創新成果和科技成果的區別

管理創新成果,這個成果還沒到試驗階段。
管理科技成果,這個成果已經到應用階段。

Ⅳ 如何讓專利為企業創造最大經濟效益

企業申請專利後,可通過如下手段讓專利為企業創造效益:

一、提升產品競爭力

企業通過將專利技術應用於產品,可增加產品賣點,阻止他人仿冒,提高產品的形象和檔次,從而有效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避免淪為價格戰的犧牲品。可保持產品長久的生命力,拓寬盈利空間。

二、專利許可創造價值

有的專利技術會成為行業內的流行技術,企業可依據自己的判斷多申請能影響行業發展的關鍵技術,並將專利技術開發出來應用於產品中,努力創造條件使自己的專利技術為其他企業所採用,這樣通過專利許可能為企業創造可觀的價格,如果專利技術成為行業內事實上的標准,企業就能長期輕松獲利。

三、保護企業技術成果

目前國內企業的抄襲之風盛行,但隨著知識產權立法的逐步完善及執法力度的加強,缺乏自主創新的企業的生存空間將會越來越窄,而重視專利申請及實施的企業將獲得更廣的發展空間。因此企業應及時將自己的技術創新成果申請專利,並申請一些戰略儲備性專利,這樣一方面保護自己的技術創新成果,保持自己的產品競爭力,另一方面可有效地取得進軍未來技術領域的先機。

四、通過項目合作拓寬企業發展空間

專利技術經過評估後,可成為企業的無形資產,企業就能將其用來與其他企業進行項目合作,從而為企業找到新的盈利空間。

五、利用科技優惠政策促進企業發展

為了鼓勵企業進行科技創新,國家及不少地方政府都出台了相應的扶持政策,如專利申請資助、科技創新基金等。企業可積極利用這些政策,一方面通過利用專利資助政策緩解企業在專利申請方面的投入,另一方面通過積極實施專利,爭取政府在專利實施方面的優惠政策,從而為企業的發展注入更大活力。

來源:網路劉建森

Ⅵ 管理現代化創新 不產生經濟效益怎麼測算

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成果所取得的效益,主要包括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兩個部分。經濟效益是指企業實施該項成果後產生的效益扣減實施該項成果所投入的費用而得出的效益。社會效益是指企業實施該項成果產生的生態效益、創造就業機會、支持公益事業、為推進我國企業管理現代化提供示範等。
成果效益必須是該成果所創造的直接效益。不能把非成果作用而產生的效益計入成果效益,也不能重復計算。成果效益必須是經過科學測算真實反映的成果效益量。
「CSP」是在成果效益計算年度內,以成果實施後每年企業實現利潤與成果實施前一年度企業完成利潤差數為基數,逐項分離並相應扣減與本成果無關因素所創造的效益,得出每年成果效益,然後把成果實施後每年成果效益相加,最終得出成果總效益。這是一種企業總體利潤按構成因素反算的計演算法。

Ⅶ 姚惠源的創新成果

姚惠源教授2001年-2005年擔任由科技部、農業部、教育部、國家糧食局、國家林業局、供銷總社、國家質檢總局等部委組成的國家「十五」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項目管理辦公室總體專家組組長,積極參與農產品深加工重大專項的大宗糧油、果蔬、畜產品、林產品、質量標准及發展戰略等27個課題的可行性論證報告的編制,受科技部農社司委託,代表專項總體專家組先後六次向全國專家論證會作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的論證報告、向國務院科教領導小組、科技部黨組、部長、中國工程院專項咨詢評估專家組作「農產品深加工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和進展情況的匯報,對專項的順利實施作出了重要貢獻。
40多年來主持研究國家、部、省級重大科研項目30餘項,多項研究成果達到國際領先、國際先進水平。科研成果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一項,部、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三項,二等獎三項及國家優秀教材獎,獲美國95發明家年會國際金獎一項等。獲國家授權發明專利11項,科技成果轉化累計為企業產生的經濟效益200多億元。
2002年姚惠源教授主持完成的,由教育部、國家計委、科技部分別下達,由六個子課題組成的「稻米及其副產品高效增值深加工技術」項目取得具有原創性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研究成果,達到國際同類研究的領先水平,2004年獲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5獲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對提高我國糧食資源附加值,增強農業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使農業可持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該成果在多家農產品深加工上市公司和龍頭企業實施產業化。
米糠是一種營養豐富,生理功能卓越的健康、功能食品原料。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D)把米糠稱之為一種未充分利用的再生資源,1996年姚惠源教授帶領學科組全體人員,在國內率先開展米糠深加工,米糠健康食品、功能食品的攻關研究,成功地研究開發出米糠營養素和米糠營養纖維二個功能性食品原料,開發了「利脂靈」和「潤暢舒」等4個經衛生部批準保健食品。
該項目創造性地研究出不用任何化學試劑,無三廢排放的全天然生產工藝,成果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得二項國家發明專利,2005獲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姚惠源教授主持研究成功具有免疫活性的米糠脂多糖,能有效抑制癌細胞,其活性和純度均達日本和美國的先進水平,可使大宗農副產品米糠資源增值65倍,1998年經江蘇省教委鑒定,成果水平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姚惠源教授帶領碩士、博士研究生和一批科技人員,為改善我國大米食用品質,進行了大米增香劑的攻關研究,取得了突破性成果,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成果榮獲95美國發明家年會國際金獎,並列為國家科技「九五」實現產業化的攻關課題,該課題1999年1月經科技部專家組驗收,結論為填補國內空白,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該產業化項目的大米增香劑產品質量,達到並超過美國、日本、德國和法國的同類大米增香劑產品質量,為改善我國大米的食用品質作出了積極貢獻,獲二項發明專利,1999年被國家科技部等五部委評為國家重點新產品。
姚惠源教授在我國改革開放初期為適應農村經濟改革迅速發展的大好形勢,國內首次研究小型農用NZJ15/15型成套碾米組合設備獲得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多次獲部、省級科技進步獎,研究成果在國內得到廣泛推廣、20多年來全國已有30多家糧機廠推廣生產,在全國各地分布10萬余台套,形成產值20億人民幣的巨大經濟效益。成為我國小型農用碾米組合機組研製的創始人和奠基人。
1984年在國內首先研究「免淘米」工藝技術獲得成功,超前16年完成我國食品發展綱要規定到2000年需完成「免淘米」研究任務,填補了國內空白,並在全國范圍內得到極為廣泛的推廣,目前小包裝免淘米產品已家喻戶曉,產品進入了千家萬戶,姚惠源教授是我國免淘米生產技術研究的開創者,開創了我國碾米工藝科技發展的新紀元。
1986年姚惠源教授在國內首先主持研究「MP 18/15大米拋光機」獲得成功,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拋光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江蘇省七五期間優秀新技術推廣項目,從此開創了我國大米精加工的新局面。1988年姚惠源教授在國內首次研究「營養米」獲得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創造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面營養強化大米」的新工藝,對提高大米營養效價,改善我國膳食結構作出了重要貢獻。
姚惠源教授積極從事國內外糧食工程項目的設計和建設,1964年參加原糧食部科研院主持的援助馬里蒸穀米廠工程設計,1965年與原糧食部科研院合作研究「速煮米」獲得成功,填補了國內空白,1970年「速煮米」中試工程試產成功。1977年主持研製NF. 15噴風米機獲商業部科技成果獎,成為我國至今仍有大批量出口的糧食機械優質產品。
姚惠源教授還積極從事糧食工程項目的設計、建設工作,先後主持大中型工程設計項目20餘項,1990年-1991年與澳大利亞明布托公司合作,設計承建泰國曼穀日產250噸麵粉廠的大型工程項目,首次將價值100餘萬美元的中國全套麵粉加工設備走出國門,實現了零的突破,並作為專家組組長帶領11名工程技術人員親赴泰國曼谷麵粉廠建設工地進行工程建設指導,取得了圓滿成功。
姚惠源教授在學術上有很深的造詣,主編、參編、統編高等專業教材、專著、工具書、國標等10本,累計300餘萬字,「碾米工藝與設備」高校統編教材獲得國家優秀教材獎。
先後發表學術論文300餘篇,SCI收錄20餘篇,多次獲中國糧油學會優秀學術論文獎。對提高糧食工程學術和科技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姚惠源教授治學嚴謹,無私奉獻,為人師表,在學科建設和培養青年骨幹教師及學術梯隊建設方面作出了顯著的成績,先後榮獲全國優秀教師,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輕工部先進教師,先進工作者和江蘇省普通高校優秀學科帶頭人、江蘇省高校優秀研究生導師,是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和知名度的食品和農產品深工專家。

Ⅷ 如何提高科技公司的經濟效益

一、提高人的創新能力。首先要有一批掌握先進科學技術而又德才兼備的人才。企業要通過各種方式培養和造就具有敏銳的創新意識,懂技術、會管理、敬業精神強的科技管理專家人才隊伍;要造就一支有較強的市場開發能力的營銷人才。提高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首要任務是對人才能力的培養和建立起科學的人才創新激勵機制。
二、要提高研究開發能力。企業的研究開發條件進行改善,並創造條件吸收科研力量以多種形式投入到企業創新中來,以抓好前沿性重大關鍵技術的攻關,帶動創新性的研究應用技術開發。對引進技術應在消化吸收的基礎上進行二次開發,以提高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同時,還要按照市場經濟的要求,大力開發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生產技術和有較高附加價值的名牌產品、新產品,成為進入市場的有力武器。因此,企業既要捨得資金購買他人成果,更要在此基礎上的自我創新。
三、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的最終目的,是把創新成果批量化,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科技成果是人類共同的財富。創造名牌產品必須利用人類文明成果,以科技進步為基礎,不斷加強技術開發和成果轉化的力度,在總體上提高傳統工藝的技術水平.

閱讀全文

與創新成果經濟效益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
華進聯合專利商標代理 瀏覽: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