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獲取網路資源 信息技術 研修日誌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
信息技術研修日誌
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使人們都體會到知識的重要性、學習的緊迫性和補課、「充電」的必要性,只有不斷學習,才能跟上生活、工作的節奏。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先導的新技術革命,正在不斷深入到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傳統封閉的學校教育體系被打破了,知識與信息的傳播、存儲與檢索方式都發生了革命性的巨變。
為了適應信息化社會的發展要求,我們要以信息化帶動教育的現代化,這就要要求我們掌握現代化的教育教學設備,提高自己的信息素養,把信息技術與教學課程整合在一起,創新教育教學的方法和手段。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突破傳統教育的觀念和教學思想,廣泛應用現代信息技術和教育技術,積極研究、探索和實踐,使自己在思想上、教育教學上得到提高。 根據信息技術學科的基本特點,我在教學過程中堅持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採用了以下的幾種教學模式,並取得可觀效果。
1、邊講邊練 我認為,信息技術學科是實踐性非常強的學科,強調學生操作能力的培養。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是講授理論知識,而不給學生充分的練習時間,信息技術教學就失去了它的意義;反之,教師不講,只讓學生盲目的上機練習,那麼,學習效率難以保證,很多中學生的心理比較脆弱,自學能力較差,面對一無所知的新興知識茫然無措,上過一、兩節這樣滿頭霧水的課之後,就會失去對該課程的興趣。所以一堂課我一般只安排15-20分鍾進行講解、示範,按照需要,該堂課的內容可以一次講完,也可以分幾次進行,講完一個問題就讓學生實踐一下,等他們掌握以後再講下一個知識點。這樣每堂課講授的知識學生們都能應用於實踐並得到鞏固,最後達到熟練掌握。
2、精講多練 講課內容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作出適當調整,力求精講、少講,僅把同學們普遍感到陌生的知識點及難點作為主要內容來講,把時間最大限度的放給學生去操作實習,實踐證明,學生在操作時提出的問題遠比講理論時提出的問題要多得多,這說明操作實踐有效地促進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積極主動的思考。
3、演示教學過程 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網路的功能,把學生用機的屏幕鎖定,使學生機的屏幕信息與教師機一致,這樣再將教學過程中的操作步驟一步一步演示給學生看,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充分認識、了解課本中的理論知識是如何與實踐相結合的,事實證明,以這種方式進行知識的講授,學生學習的效率非常高。
4、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師生之間可以相互學習,學生之間也可相互探討,相互切磋,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教師一定不要低估學生的能力。每節課我都挑選幾個出色的學生,和我一起進行輔導,學生提出的問題可以得到及時解決,而且在相互討論中,每個人還可以獲取新的知識,受到新的啟發,效果不錯。
5、耐心輔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興趣感 學生在上機過程中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有些深度,有的非常容易,中學生是個獨特的群體,有著不同於成年人的心理,敏感而脆弱,很容易失去興教研專區全新登場教學設計 教學方法 課題研究 教育論文 日常工作趣和信心,一般來說,對學習內容懂了,通了,有了學習成果,就有了自信心,興趣也就隨之萌發、高漲。作為教師,一定要注意聆聽學生提出的每一個問題,並根據情況做出不同的解答、有些問題需要演示操作過程,有些問題需要簡短的討論,有些問題需要直接了當地回答,有些問題則需要用另一個問題將學生的思考引向深入。整個輔導過程中,老師要站在與他們平等的角度,切忌不耐煩,也不要因為問題簡單而嘲笑、訓斥學生。
如若滿意,請點擊右側【採納答案】,如若還有問題,請點擊【追問】
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望採納!
~ O(∩_∩)O~
㈡ 如何將信息技術實踐研修成果運用
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不僅要營造好的課堂氣氛,還要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自主探究,還要注重學生綜合處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信息收集,處理和應用的實踐活動,為信息技術教學營造"寬松,主動,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快樂中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創造.現淺談如下中學信息技術教學設計的幾點體會:
一,利用多媒體演示講解的教學設計,發揮教師主導作用
我們知道,信息技術教的基本原則之一是直觀性,許有關信息技術基本知識與操作技能,僅憑老師的口述,學生難以形成准確的概念,因此,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的講授應精心選擇使用多媒體數據,豐富學生的感性認識,並在此基礎上得出正確的結論,使教學取得最佳效果.創造民主,輕松的教學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二,利用發現探究的教學設計,提高教學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鼓勵學生用自己的頭腦去獲得知識,重視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不要把學生當作學習的被動的接受者.其教學設計為:簡述操作要領→操作嘗試→啟發引導→操作學習→反饋指導→鞏固練習→歸納總結的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方法,一是使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如在學習word製作表格時,學生學起來很簡單.但是否很簡單,通過布置一個任務(製作課程表),學習效果就一目瞭然了.至於鞏固練習和歸納總結,道理是很顯然的.這充分體現"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操作時間密切結合的教學設計.
三,構建"主體—互動—探究"的教學設計,激發學生創作興趣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老師先布置任務,學生通過完成任務來自主的參與教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必要的社會性品質;有利於建立良好的教學人際關系,使學生真正成為教學的主人;可以使課堂充滿活力,使教學質量得到提高,使學生智力得到較好的發展.例如布置任務:應用frontpage軟體製作個人網頁,鏈入班級主頁.在大多數學生基本完成任務後,從學生製作的網頁中挑選出有代表性的作品.由學生自己介紹演示,然後讓學生互相討論,發表意見,看法,實現相互交流,學習的目的.教師在此過程中以實現預定的教學目標為目的,適當的引導討論方向.讓學生在參與中學會學習,主動研究,在參與中學會學習,學會創新,並通過師生交流的互動作用和情境探索的學習,達到自主構建知識的目的,實現學生主動發展的目標.
㈢ 通過學習教師網路研修社區與學習共同體,有什麼收獲及建議
個人研修計劃上傳操作方法 根據華師大培訓計劃,培訓第一階段要根據研修主題,制定並上傳個人研修計劃,10月7日前需完成。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一、找到「工作坊活動」,點擊「去參加」 二、進入後找到「組建家園,結伴同行」,點擊「參與」 三、進入後點擊「個人研修計劃」,把研修計劃復制在「」欄里,再點擊「提交」就OK了。 「個人研修計劃」可參考別人的內容,具體在其他老師的「回帖」里找到,可根據自身情況稍作修改! 參考一: 學員學習計劃任務一:學習共同體建設 9月25日——10月7日 1、研讀工程及標准精神,深入了解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整體安排與要求2、創建學習共同體,制定研修計劃3、登錄平台,體驗網路研修平台功能 網路研修:1、登錄注冊,進入個人空間,體驗網路研修平台功能與環境2、破冰熱身,開展自我介紹3、創設學習群組,建立學習共同體4、完成培訓前調查問卷5、閱讀「致學員的一封信」和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整體安排與要求6、制定並上傳個人學習方案校本研修:1、制定研修方案任務二:綜合課程學習、能力測評與選課指導 10月8日——10月22日 必修(每一主題下選擇一門課程)網路研修:1、完成綜合課程的學習2、完成課程後標准化測試題3、參與BBS「主題研討」,發表研修日誌4、圍繞信息技術對創新教學的作用等話題,學員參與工作坊話題討論5、參與在線文字答疑及視頻答疑活動6、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7、進行自主選課校本研修:1、集體備課、分組研討。結合所學的綜合課程內容,選擇某一領域、單元主題或某一課,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備課研討,形成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研讀信息技術引發教與學的變革信息化教學設計流程與方法教育信息技術現狀與發展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任務三:學習專題課程內容 10月23日——11月10日 基於能力測評結果、課程套餐推薦以及教師的個人人情況選擇合適的專題課程組合優化教學下的多媒體基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多媒體進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互動式基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互動式進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網路與移動環境基礎教學優化教學下的網路與移動環境進階教學信息技術變革學習基礎教學信息技術變革學習進階教學任務四:學習「技術支持」課程從技術支持類課程中選擇合適的通用軟體或學科軟體進行學習網路研修:1、完成自主選學的專題課程學習2、參與BBS「主題研討」3、發表研修日誌4、完成考核作業: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5、從信息技術支持的導入優化、講授優化和評價優化三個角度或者從其他視角對大家提交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開展研討,參與工作坊話題討論6、參與在線文字答疑及視頻答疑活動校本研修:1、主題式說課活動2、課堂現場教學3、主題式評課活動4、課例研究與教學反思任務五:線下研修與實踐測評 11月10日——11月30日 開展線下研修與實踐測評 1、開展信息化教學設計活動,提交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以及所有相關的數字化資源2、完成一次信息技術手段支持的課堂教學,並提交課堂實錄資源包,包括:原教學設計、修改後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學生作業、點評任務六:研修成果展示與交流 12月1日——12月25日 研修成果展示、交流與分享 1、課例分享、交流活動(1)研磨的課程線下錄像成課,製作成微課例上傳至平台(2)以個人或學校學科工作坊為單位提交(3)線上同伴互評、專家課例點評2、研修成果上傳、分享與交流3、工作坊研討4、完成培訓後調查問卷和訓後測評5、撰寫培訓反思與總結 參考二: 嚴格按照計劃開展學習: 9月25日——10月7日 1、登錄注冊,進入個人空間,體驗網路研修平台功能與環境2、破冰熱身,開展自我介紹3、創設學習群組,建立學習共同體4、完成培訓前調查問卷5、閱讀「致學員的一封信」和項目實施方案,明確項目整體安排與要求6、制定並上傳個人學習方案校本研修。10月8日——10月22日 必修1、集體備課、分組研討。結合所學的綜合課程內容,選擇某一領域、單元主題或某一課,以教研組為單位集體備課研討,形成信息技術創新教學的教學設計方案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研讀信息技術引發教與學的變革信息化教學設計流程與方法教育信息技術現狀與發展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0月23日——11月10日1、完成自主選學的專題課程學習2、參與BBS「主題研討」3、發表研修日誌4、完成考核作業: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5、從信息技術支持的導入優化、講授優化和評價優化三個角度或者從其他視角對大家提交的信息化教學設計方案開展研討,參與工作坊話題討論6、參與在線文字答疑及視頻答疑活動校本研修:1、主題式說課活動2、課堂現場教學3、主題式評課活動4、課例研究與教學反思11月10日——11月30日 原教學設計、修改後的教學設計、教學實錄、教學反思、學生作業、點評12月1日——12月25日 (1)研磨的課程線下錄像成課,製作成微課例上傳至平台(2)以個人或學校學科工作坊為單位提交(3)線上同伴互評、專家課例點評2、研修成果上傳、分享與交流3、工作坊研討4、完成培訓後調查問卷和訓後測評5、撰寫培訓反思與總結
㈣ 信息技術如何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論文
以教育科研和教研為載體
全面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
發展性教育是全面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符合教育發展規律,促進教育科學和可持續發展的全新理念。市教育局2002年提出發展性教育理念以來,在各級各類學校得到貫徹實施,對推進全市教育改革與發展,辦人民滿意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市實驗中學是我市基礎教育的窗口學校,教育教學水平一直走在全市前列。特別是近年來,學校全面實施發展性教育,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在促進學生主體發展、推動教師專業發展、實現學校特色發展的進程中,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利用今天發展性教育論壇的機會,主要談談我校在教師專業化發展方面的具體做法和體會。
如果說教育科學發展靠的是一流學校,那麼學校科學發展靠的是一流的教師隊伍。我校在實施發展性教育過程中,提出了「注重內涵發展,提升辦學品位」的總體工作思路,在大力加強領導班子和中干隊伍建設的基礎上,把教師專業化發展作為總的切入點和突破口,將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目標、措施寫入學校十二五發展規劃之中,確定了「以教育科研和教研為載體,全面提升教師專業化發展水平」的隊伍建設思路。具體工作中,以「師魂工程」、「富腦工程」和「名師工程」為三大主線,本著「德能雙修,績效並進」的原則,引領教師不斷拓寬專業化發展渠道,走出了一條具有學校特色的教師隊伍建設之路。
一、加強職業道德建設,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思想基礎
教師專業化發展也是教師主體化發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師德建設是思想基礎。沒有良好的師德,教師專業化發展就失去了方向和靈魂。師德建設中,我校以國家頒布的《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范》和市教育局下發的各項規章為目標,結合學校實際,提出明確要求,通過「內化」和「外化」來實現總體設想。
(一)將師德建設要求內化為教師的主體意識。
規范要求是師德建設的具體內容,也是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參照體系。如何將規范貫徹到教師頭腦中,內化為主體意識是關鍵。為此,我們通過開展三個層次教育活動,實現目標。
一是學習內化。學校通過規范原文引領學、重點條目反復學和觀看全國師德模範專題片、愛國教育專題片等形式,讓教師對師德規范有整體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通過組織開展師德大討論、我的師德觀演講等活動,讓廣大教師暢談學習感受,交流心得,引起思想共鳴。五年來,組織教師觀看主題教育專題片6部,師德先進個體專題片20餘部,為規范要求的內化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是引領內化。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身邊的優秀師德典型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學校每年組織一次校內師德優秀教師評比,同時開展師德報告會,讓當選的師德典型在會上做報告。幾年來,我校先後有16名師德優秀教師登台演講,他們的先進事跡在教師引起較大反響,取得見賢思齊的教育效果。
三是警示內化。教育是有效的,但又不是萬能的。處理違反教師職業道德要求教師的本身也是教育過程。學校在局黨委的支持下,公開處理了5名違反師德的教師。先後對6名教師進行誡勉談話,既教育了本人,也警示了他人。
(二)將教師的主體意識外化為規范的教育教學行為。
師德建設的最終目標是規范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新教師上崗前,學校把師德教育做為崗前培訓重點,讓新教師在進入崗位前就提高師德意識,自覺規范教育教學行為;在班主任選配上,我們把師德高尚、關愛學生、為人師表的優秀教師安排到崗位上來,既體現了師德優先的引領作用,也為學生做出了榜樣;教師晉級、評先等方面,師德都作為否決條件。在學校的大力倡導下,高尚師德師風成為廣大教師的從教追求,形成了人人講師德的良好氛圍。
近年來,我校還把教師職業道德建設與學校德育協調起來,作為教育科研課題來研究,從理論上探索師德建設的有效途徑。
二、加強專業能力培養,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智力基礎
專業能力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核心,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活動必備的專業基礎。教師的專業能力主要表現為基本的教育能力、教學能力和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能力。為有效提高教師專業能力,我校採取了以下做法。
(一)開展行動研究,優化專業能力結構。
教師的基礎能力是教育教學的主要支撐,行動研究是提高基礎能力的有效手段。
一是開展備課研究。這里所說的備課,不是單純的分析教材和形成教案,而是提倡創新。我們以備課組和教研組為單位,實行備課匯課制,備課組內「同一課」研討活動依據學科特點,以教研組為單位,深入開展新課型和有效教學的探索。如語文科以「文言文閱讀」、「現代文閱讀」、「作文閱讀」三種模式為依託,探索新路。數學科注重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培養,開展數學「同一節課」教學模式研究。英語課注重口語能力培養,設立英語聽力時間,使學生在歡樂中學習英語,提高口語表達能力。
二是組織觀摩課研究。觀摩課是體現教師集體智慧和研究成果的舞台,也是引領青年教師提高的途徑。每年學校都組織一定數量教師做觀摩課。通過教學活動和評課活動,提高教師的基礎能力。如去年十二月份我校組織省級以上骨幹教師在全市進行了教學和備課組研討開放月活動,全市有近20所中學,近千名教師到校做教學觀摩,充分發揮了骨幹教師示範輻射作用,帶動廣大教師不斷提升專業能力。
三是開展讀書活動。在學校「富腦工程」的倡導下,教師再讀書活動成為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每年都由學校規定重點必讀篇目,優化教師知識結構。組織開展「五個一」活動,讀一本教育專著、寫一篇讀書心得、上一節高質量的研討課、寫一篇深刻的教學案例、立一項與學科教學有關的研究題目,期末組織「教學藝術心得」研討會。
四是開展競賽活動。各種教育教學競賽是提高教師專業能力的平台,學校定期開展教學技能活動。如青年教師教學基本功大賽、優質課競賽、說課比賽、演講比賽等,引導廣大教師,特別是中青年教師參與教育教學的行動研究,提高了師資隊伍的專業能力。
此外,學校還有目的的派教師外出專項學習,參加國家和省市級培訓。組織教師到兄弟學校參觀。外出培訓學習的教師回校後,及時為相關教師做報告,以點帶面、全面提高。
(二)組織能力測試,促進專業能力不斷提升。
學校每學年都有目的、分項目對全體教師進行專業能力測試,對測試結果進行科學分析,能力合格教師指出其努力方向,能力欠缺教師進行集中訓練,促進廣大教師專業能力的不斷提高;每學期進行學生、家長、教師三個層面問卷,掌握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對集中的問題進行反饋並進行培訓。
專業能力的提升,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增添了新的生機。近年來,我校先後有李平、王金華、庄春辰被評為市級名師,姜海波、劉波、王金華被評為第二屆省科研型名師,王金華、姜海波被市研修院聘為兼職教研員。
三、加強專業水平培訓,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學術基礎
教師專業水平的不斷提高,是教師適應工作需要和成為成熟教師的主要表現。我校在提高教師專業水平上採取了如下做法:
(一)以課題研究為引領,佔領專業水平的制高點。
課題研究是教師提升專業水平的有效途徑。「十一五」期間,學校承擔了國家級課題3項,省級、市級課題15項,參與研究人員占任課教師的90%。通過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課題研究培訓,教師的專業水平得到普遍提高。
實踐中,廣大教師積極探索課題研究的新思路、新方法。通過理論學習、專家報告、案例研討、課例點評、經驗交流、聽課觀摩,使廣大教師形成了濃厚的研究風氣。在實踐中探索、體驗,在困惑中反思、感悟,在研究中分享、交流,在辨析中超越、提高在為教師的學術追求。以有效教學為例,我校先後確立科研課題3項:《有效課堂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的研究》、《新課程理念下好課及評價研究》、《有效校本教研實踐研究》,對提高教育教學水平生良好作用,今年的中考,全市前二十名中我校佔17人,前一百名中我校佔78人。這其中教育科研發揮了重要作用。
同課異構課題研究也是我校的一大特點。研究中,我們把同樣教學內容,由不同教師根據學生實際,現有教學條件進行備課並上課。由於教師不同,教學設計、執教風格、所採取的教學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聽課的老師就能對這幾節課進行有效的比較,找出各自的優點和不足,然後進行對比、反思、總結、提高。近年來我校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嘗試,促進了教師對新課程理念的理解,提高了對教材的理解、處理、把握及教學領悟的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師自身的專業水平。
目前,學校正在全力打造「十一五」課題研究成果,年底將舉行校內成果總結會,讓優秀成果在校內推廣。同時,把發展性教育實施作為「十二五」課題研究重點,在學生學習方法研究、教師專業化發展研究、辦學特色研究等方面加大力度。
(二)以問題研究為先導,定位專業水平的新起點。
問題研究是近幾年教師培訓的新形式,也是行之有效的培訓手段。問題是從實踐中來的,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就是教師專業水平提高的過程。教育教學中有些問題是十分典型的,很有必要進行認真思考研究。我校近年來在教師中開展課堂教育教學技能技巧系列研討活動:由青年教師將教育教學中所遇到的問題和困惑提出來,然後由名師骨乾麵對面的進行現場解答。這種研討看似雜亂,但很實用,既有效解決了教學中的實際問題,又讓教師在研討中增強了研究意識,提高了專業水平。
(三)以實踐活動為載體,激發專業水平的興奮點。
建設師德高尚、業務精良、善於育人的專業化教師隊伍,必須要以各項實踐活動為載體,通過各種活動的開展,為教師提供競爭與合作的平台,在全體教師中形成比學趕幫超的良好氛圍。我校通過開展教師基本功大賽、教師專業理論測試、骨幹教師示範課、新教師匯報課、教師說課大賽、教師演講比賽、青年教師才藝大賽、教師教案設計大賽等活動激勵優秀教師,鞭策弱勢教師,有效的激發教師提高專業水平的興奮點,從而自覺的參與到活動,在活動中提高自己。
同時,學校還通過適時、適當的評價機制使大批優秀教師脫穎而出,成為學校發展的寶貴財富。也鼓勵相對落後教師在學校大環境的引領下鼓足勇氣,繼續努力,提高自己的專業水平。這樣對於一個學校中不同層次的教師都有其發展的目標和動力,使全體教師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均在不斷的提高。
(四)以信息技術為依託,打造專業水平的平衡點。
隨著近幾年教育技術的發展,教師信息技術水平成是教師專業化水平的顯著標志。能否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加工和發布,成為衡量教師現代化的重要依據。
我校在完善信息技術設施的同時,重點強化教師培訓,把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作為重點,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分內容的培訓。信息技術水平較高的教師,除了常規應用以外,重點培訓網路資源應用、本土教育教學資源的設計和開發。中等水平教師,重點培訓現有資源的創新應用。初級水平教師,重點培訓操作技能和資源應用。通過三年來的培訓,全校教師熟練運用信息技術資源組織教育教學活動面達100%,能夠開發資源的教師達20%。能利用現有資料製作課件的教師達專任教師的70%,課堂教學信息手段應用率達50%以上。
(五)以終身學習為目標,開發專業水平的創新點。
教師專業化發展是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過程,其中不斷學習,更新知識,優化能力結構是根本保障。現代社會知識的快速更新從客觀上要求教師學會學習,養成愛學習的習慣。我校要求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思想,及時掌握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新動向,掌握教育研究的最新方法和相關的理論知識。學校教研室每半年為圖書館提供一次新書目,及時購買保證教師閱讀。同時,針對學科不同、年齡不同,採取分層次規定學習目標和任務的方法,引導教師在原有水平上,通過讀書都有提高。目前,我校建設學習型領導班子,學習型團隊,學習型教師已經成為自覺行為。
三、加強專業風格打造,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創新基礎
教師的專業風格是教師專業化發展階段的最高境界,獨特的教育教學風格是成為名師的 首要條件。
我校從兩個方面入手打造教師的專業風格。
(一)突出教育教學個性化。
教育教學活動不是一般的產品生產,而是面對教學內容和學生群體的創造性勞動。對於教師來說,好的教育教學活動不只是完成任務,而是在完成任務的同時,體現過程中的個性特點。為此,我校大力提倡教師教學的個性體現,引導教師形成自己的風格。如教學語言風格、教學體態風格、板書風格、研究風格、學習風格等等。個性化的體現,促進了教師成長的多樣性的豐富性。
(二)倡導教育教學創新。
創新是教師專業化發展的靈魂,課程改革的一個重要目標也是教學創新。現代教學理念認為,缺乏創新的教學就是一種流程,毫無生機可言。這種創新體現在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備課有創新,就不會拘於教材而不敢放開;上課創新,就會為學生的一個智慧火花而激動不已;輔導有創新就會為一個好的方法而歡欣鼓舞。教育教學是在創新中發展的,教師的發展也是在創新中實現的。
教師專業化發展只是發展性教育的一個部分,同時也是一項長期任務,只有不斷研究探索,更新理念,形成長效機制,才能實現目標。我校近幾年在教師專業發展方面取得了點滴成果,希望在局黨委的領導下,繼續貫徹發展性教育理念,在打造特色學校的進程中取得更大的成效。
㈤ 教師中小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有哪些建議
一、提升工程的總體目標和任務 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完善頂層設計;整合相關項目和資源,採取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新模式,到2017年底完成全國1000多萬中小學(含幼兒園)教師新一輪提升培訓,提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科教學能力和專業自主發展能力;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以評促學,激發教師持續學習動力;建立教師主動應用機制,推動每個教師在課堂教學和日常工作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融合取得新突破。 二、建立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 圍繞深入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和促進教師轉變教育教學方式的現實需求,吸收借鑒國內外信息技術應用經驗和最新成果,研究制訂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培訓課程標准和能力測評指南等,建立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體系,有效引領廣大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規范指導各地建設資源、實施培訓、開展測評、推動應用等環節的工作。 三、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 各地要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納入教師和校長培訓必修學時(學分),原則上每五年不少於50學時。試行教師培訓學分管理,開展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學分認定,推動學分應用,激發教師參訓動力。教育部整合信息技術應用能力相關培訓項目,發揮示範引領作用。推動「英特爾未來教育」、「微軟攜手助學」、「樂高技術教育創新人才培養計劃」、「中國移動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能力培訓」等項目與各地教師培訓的融合,通過提供課程資源、培訓骨幹培訓者和共建培訓平台等方式,擴大優質資源輻射范圍。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實施本地區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新一輪全員提升培訓。利用信息管理系統,整合本地區項目和資源,建設教師選學服務平台,推動各地按照教師需求實施全員培訓。完善專項培訓體系,做好與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建設計劃相關培訓的有機銜接,重點加強中小學校長、專兼職培訓者和教研員等骨幹隊伍以及農村教師的培訓。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通過專項培訓和專題教研,組織開展區域性教師全員培訓。健全中小學校本研修管理制度,確保研修質量。中小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作為校本研修的重要內容,將教研與培訓有機結合,重點通過現場診斷和觀課磨課等方式,幫助教師解決實際問題,促進學用結合。 四、推行符合信息技術特點的培訓新模式 各地要根據信息技術環境下教師學習特點,有效利用網路研修社區,推行網路研修與現場實踐相結合的混合式培訓;強化情境體驗環節,確保實踐成效,使教師邊學習、邊實踐、邊應用、邊提升;建立學習效果即時監測機制,確保培訓質量。堅持底部攻堅,積極推動網路研修與校本研修整合培訓,建立以校為本的常態化培訓機制。推行移動學習,為教師使用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進行便捷有效學習提供有力支持。加強薄弱環節,採取「送教下鄉」和「送培上門」等方式,為不具備網路條件的農村教師提供針對性培訓。 五、遴選一線教師滿意的培訓資源 教育部依託現有資源,建設資源共建共享服務平台,匯聚各地培訓課程資源和培訓服務信息,建立優質資源遴選機制,推動資源交易與交換。對通用性強的優質資源進行加工升級,啟動教師培訓MOOC(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建設工作,利用合作項目引進和開發優質資源,建立優質課程資源庫。各地要重點建設典型案例資源,支持中小學與高校及教師培訓機構合作,加工生成性資源,開發微課程資源,滿足教師個性化學習需求。充分利用已有平台匯聚本地資源,與國家平台實現互聯互通。 六、開展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測評 省級教育行政部門組織本地區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全員測評,主要採取教師網上自測方式,通過案例開展情境測評,以評促學、以評促用。根據能力測評指南,開發適合本地實際的測評工具,建立網路測評系統,為教師提供便捷有效的測評服務。各地要根據測評數據及時調整提升工程實施計劃,確保全體教師應用能力得到提升。培訓機構要根據測評數據制定完善培訓方案,確保按需施訓。中小學校要分析測評數據,找准短板,有針對性地開展校本研修。教師要根據測評結果,明確自身不足,查漏補缺,合理選學。 七、推動教師主動應用信息技術 各地要將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作為教師資格認定、資格定期注冊、職務(職稱)評聘和考核獎勵等的必備條件,列入中小學辦學水平評估和校長考評的指標體系。中小學校要將信息技術應用成效納入教師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促進教師在教育教學中主動應用信息技術。各地要通過示範課評選、教學技能比賽和優秀課例徵集等活動,發掘推廣應用成果,形成良好應用氛圍。通過建立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實驗區、示範性網路研修社區和示範校等舉措,推動信息技術應用綜合創新。 八、加強組織保障確保提升工程取得實效 統籌安排各項工作。各省要開展專項調研,分析現狀和問題,摸清教師需求,明確工作重點和思路,做好整體設計,制訂提升工程主要實施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形成規劃方案,2013年底前報送教育部。2014年起,分年度組織教師全員培訓工作,原則上每年培訓人數不少於本地區中小學教師總數的20%。完善管理制度,出台配套政策,開發測評工具,盡快建立教師主動應用的機制。 加強組織領導。教育部負責提升工程實施的統籌管理和監督評估等工作。成立執行辦公室(設在華東師范大學),負責組織管理的具體工作。成立專家委員會,負責研究、指導和評審等工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省提升工程實施的組織管理。成立領導小組,整合相關部門力量,確定專門機構負責組織管理具體工作。採取招投標機制,遴選具備資質的院校(機構)承擔培訓任務。建立信息管理平台,實施精細化管理。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負責本地提升工程的組織管理。制定管理辦法,落實相關政策。整合教師培訓、教研、電教和科研等部門的力量,加強對中小學校的指導,做好全員培訓。中小學校長是本校提升工程實施的第一責任人,要完善制度、健全機制、整合資源,為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奠定堅實基礎。 落實保障經費。各省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持管理平台建設、專項培訓、資源開發和能力測評等工作。中西部省份要在「國培計劃」專項經費中切塊用於農村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地市及區縣要安排專項經費,支持本地教師全員培訓。中小學校要在學校公用經費中安排資金,為本校教師學習和應用信息技術創造良好條件。 做好監管評估。教育部審核各省規劃方案,通過信息管理平台對各地工作進行動態監測,定期通報監測結果。省級教育行政部門要採取專家評估、網路評估和第三方評估等方式,做好提升工程實施的監管評估工作。地市及區縣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重點加強中小學校推動信息技術應用工作的監管評估。
㈥ 幼兒園國培信息技術返崗培訓方案
「國培計劃(2013)——甘肅省中小學置換脫產研修項目西 北師范大學初中數學班」學員返崗學習方案 山丹縣育才中學 xxx 2013年9月16日至2013年11月14日,我參加了「國培計劃(2013)——甘肅省中小學置換脫產研修項目西北師范大學初中數學班」的培訓學習,兩個月的培訓學習緊張忙碌而又快樂充實。兩個月的培訓是我人生的又一次提高和進步,是我教師生涯中的又一新篇章。國培雖然結束,但我的學習還沒有結束,所以制定個人返崗學習方案,具體如下: 一、 目的及意義 國培雖然結束,但我的學習還沒有結束。為了切實提高自己的研修水平,為了更好的把兩個月來在西北師大初中數學班學到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帶回自己的學校,並應用於教育教學中,特製訂本方案。 二、 個人研修安排 1、結合自己的實際教育教學情況制定個人在崗實踐研修計劃,並按照計劃按時保質保量完成研修任務,切實提高自己的研修水平。 2、閱讀教育理論專著,讓書籍來充實、更新自己的專業知識,領悟生活化、情境化課堂教學的真諦,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如《給教師的100條建議》、《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准》、《初中數學新課程教學法》、《教育機智》等。制定好讀書計劃,系統地學習、閱讀,並做好讀書筆記,寫出讀書心得和體會。
3、上好一節高校課堂示範課。在教學中實現現代教育思想、現代教學理念和實踐研修的成果相結合,並學校負責人和數學組組織點評和研討交流,通過示範課展示起到相互促進學習的目的。 4、帶領九年級數學備課組進行至少兩次的備課活動。 5、給數學組全體老師和各學科負責人做一次報告。把兩個月學到的新的教育教學理念分享給學校老師。 6、認真聽取本校有經驗教師的課,虛心向他們學習,並做好記錄。 7、做好課題研究工作。根據在集中培訓期間的所學,結合本人的理論學習和實踐研修成果,通過參與課題研究,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能力。 8、積極主動請教導師,虛心向導師學習
㈦ 信息技術手段從哪些方面優化教育教學工作
1、優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創設樂學情景,使學生人人產生濃厚興趣,為提高教學效率奠定良好的基礎。
2、優化操作過程,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精心設計操作指導,優化操作過程。利用學具操作,開啟學生智力「心靈手巧」成語啟示我們手與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有關專家指出:「要想培養出智力開闊、頭腦聰明的孩子,那就必須常使他們做鍛煉手指的活動。」而學具恰恰是鍛煉手指、手腦並用的最佳工具,在教學過程中操作學具,不但能幫助學生思考,而且能促使動作思維、形象思維、邏輯思維和抽象思維的協同活動與發展,達到手巧心靈的目的。
3、 利用電教手段進行教學,可以把無形的知識轉化為有形直觀的知識展現在學生面前,把知識的傳授與培養學生的能力聯系起來,藉助圖形變化,將學生已有的經驗與已學概念進行聯想組合,建立抽象思維的觀念與方法,形成新的數學知識。所以,在教學中,要發揮電教手段的優勢,利用這種優勢,來提高教學效果和效率。
4、運用計算機多媒體輔助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要想搞好計算機輔助教學,教師必須根據數學學科教材的特點以及學生的水平,制定出合理的教學目標,真正把計算機教學列入教學計劃,使計算機教學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的進行,並要定期進行研究,及時採取有效措施,解決教學中遇到的問題,使計算機在教學中能最大限度地發揮其輔助作用。
㈧ 高中教師信息技術培訓個人研修計劃怎麼寫
教育和信息技術的融合,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已經迫在眉睫。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個人研修計劃,歡迎借鑒。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個人研修計劃
我參加了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學習。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真正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進步,我制定了一套研修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通過專家教授的講解引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促使自己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研修目標
1、提高自己對信息技術應用在語文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結合有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針對語文教學不斷反思和總結,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3、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與新時期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聆聽請教
對講解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並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2、反思提升
加強業務進修,主動關心國內外及周圍教育信息和專業理論,每周至少抽出幾個小時,並通過多種途徑,如中學信息技術教學相關的刊物、多媒體技術、觀摩、聽講座,上網等,汲取信息技術學科的新知識、新技能。
利用信息技術手段輔助教學,充分利用網路優勢,積極參與在線研討。
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合理利用軟體、數字教育資源,優化課堂教學,提高自己的課堂效率。
利用網路教學平台,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綜合能力。
利用教師網路研修社區,養成網路學習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3、積極學習
珍惜這次培訓提升機會,認真遵守培訓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項要求,每天擠出時間上網學習,專心聽講,認真聆聽專家報告,並做好必要的記錄。無論專家報告何種風格,都堅持在最快的是時間內調整思路,融入專家講解思路,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
積極參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樹立教研科研意識,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緊密結合,每期至少撰寫一篇教學論文或者教學設計,積極參加教育系統組織的教科研成果徵集活動。
三、具體措施
1、每天利用1—2小時登陸網路研修平台,認真完成培訓期間各項任務及作業。
2、認真聆聽專家們視頻講座,做好筆記,並把理論運用於實踐,提高自己業務水平。
3、培訓期間多與同行研討交流,取長補短,不斷總結和反思,力爭讓信息技術更好的服務我們的教學。
4、多閱讀信息技術方面的書籍,掌握教學中常用軟體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水平。
總之,我決心不斷學習,不斷更新,豐富自己的文化積淀,充盈自己的底氣,增強自己的理論底蘊,提高教育教學能力,結合教學實際,努力學習信息技術,並學以致用!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個人研修計劃
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真正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長進,我以在培訓期間各位專家教授的授課精髓為指導,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研修目標
1、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與新時期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對信息技術應用在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結合有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針對教學不斷反思和總結,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二、研修方式及內容
1、積極學習
珍惜這次培訓提升機會,認真遵守培訓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項要求,每天擠出時間上網學習,專心聽講,認真聆聽專家報告,並做好必要的記錄。無論專家報告何種風格,都堅持在最快的是時間內調整思路,融入專家講解思路,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
2、聆聽請教
對講解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並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3、反思提升
每天結合自己在培訓學習中的感受寫出學習心得、研修日誌,發表在班級培訓平台上,與各位學員共同交流探討不斷提升自己的信息技術在教學中應用能力。
4、學以致用
爭取通過學習,在研修結束後寫出研修學習的體會和收獲。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提高課堂效率,培養發展學生能力,激發學生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合理運用信息技術,能使傳統與現代教學媒體互相滲透,彌補傳統教學手段的不足。
有老師說,好學才能博學,博學才能讓教學生動有意義。一個教師的認知背景是怎樣的,他的學生的能力就是怎樣的。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認知背景,才能得到學生的喜歡。俗話說,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要有一桶水,我們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做一名新型的,符合時代要求的教師。希望能得到導師的指導,助我成長!
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個人研修計劃
自我分析和環境分析
自我分析:測評結果,很令人尷尬,一直以為自己的信息技術能力還行,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感覺運的很少,參見這次國培,期望自己在利用信息技術能力方面更上一層樓。環境分析:學校的信息化環境一般,只有少數班配置了白板,安裝了實物投影儀。這在農村小學中是比較先進的了,但是信息化資源庫還沒有建立。
我的發展目標
發展總目標:力爭獲得優秀學員,完成此次培訓。
1、提高應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能力。
2、應用信息技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能力。
3、能熟練的應用移動信息設備,推動學校整體信息化工作的發展。
行動計劃
實現目標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或挑戰:我深知在教學第一線,教學任務繁重,除了備課,寫教案,批改作業等教學活動都要佔去我很多的時間,在網上培訓,整塊的時間學習,有點困難,但是這我也明白,做為一線教師,更應該努力學習,終身學習,否則跟不上時代的要求,也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育教學任務,對於我來說面臨的困難不僅僅是時間緊,工作繁忙,而切本校的信息設備配備不能滿足每個教師學習。抽取零散的時間,我想我也能完成本次培訓任務,很是期待。
實現發展目標的具體途徑:
1、認真學習國培課程、並及時做好筆記和反思。
2、加強交流。信息是需要交流的,在這樣的信息能力平台,希望更和我一樣的同事,交流心得,把學習到的知識轉化為能力,或者是在實踐中理解和消化新學習的內容。
2、我校特崗教師多,他們都是剛剛畢業的大學本科畢業生,他們有非常好的信息技術基礎,我會多向他們請教。
3、充分利用和專家、學者交流的機會,多請教、勤溝通,努力完成此次培訓任務,以優異的成績載入自己的人生履歷。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個人研修反思計劃
2013年10月25日,教育部發布了《教育部關於實施全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的實施意見》。201x年5月27日,由能力提升工程催化的《全國中小學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准》發布。這是規范與引領中小學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有效應用信息技術的准則,也是能力提升工程頂層設計的一部分。
201x年11月3日,在這個寒冷而又溫濕的季節里,《江西「國培計劃(201x)」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開班了。我有幸參加了培訓學習,這無疑是在我的教育教學成長上添上一道亮麗的彩虹。為了能讓本次培訓學習起到真正的實效,真正讓自己獲得一定的長進,我以在培訓期間各位專家教授的授課精髓為指導,制定一套自我研修方案。
一、指導思想
通過專家教授的講解引領,不斷更新自己的教育觀念,促使自己向專業化方向發展。
二、研修目標
1、轉變固有的教育觀念,與新時期的教育觀念保持一致。
2、提高自己對信息技術應用在生物教學中應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3、能結合有關信息技術應用能力,針對生物教學不斷反思和總結,提高自身的專業發展能力。
三、研修方式及內容
1、積極學習
珍惜這次培訓提升機會,認真遵守培訓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項要求,每天擠出時間上網學習,專心聽講,認真聆聽專家報告,並做好必要的記錄。無論專家報告何種風格,都堅持在最快的是時間內調整思路,融入專家講解思路,內化成自身的知識,彌補自己專業知識的不足。
2、聆聽請教
對講解中不明白問題和教學中的困惑,及時上網查詢並向同行請教,努力向尋求專家幫助解決。積極參與研修班的各項研討活動,努力向各位學員交流學習,拿出自己的問題請教各位學員,與各位學員共同探討。
㈨ 信息技術給小學英語課堂帶來了什麼 國培研修活動
好處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根據教育學家誇美紐斯的教學理論,只要激發兒童的學習興趣,就能喚起他們的探索精神、求知慾望。幽雅動聽的音樂,鮮艷奪目的色彩,五彩斑斕的圖畫,都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他們的語言興趣。現代信息技術就能提供這種生動、形象、直觀、感染力、滲透力極強的教育信息。在教學設計的導入部分御用現代信息技術,如播放動畫歌曲進行熱身活動,製作flash動畫游戲復習舊知等,都可以使學生身心得以放鬆,消除緊張和疲勞,為上好課儲備輕松旺盛的精力;在新授的過程中運用現代信息技術,設置游戲活動、chant等幫助學生鞏固所學新知,從而使他們得以及時操練和鞏固,寓教於樂;在新授知識完成後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自由對話,拓展新知識。整節課至始至終都讓學生沉浸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里,獲取知識。這樣 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保持了這種學習興趣的持續性。 好處二:使教學直觀化
學好英語的基礎是對詞彙量多少的掌握,這對於小學生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困難。通過現代信息技術的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顯示新單詞所對應的圖片或動畫,其色彩鮮艷、畫面生動、聲音真實的特點牢牢抓住了每一個孩子的心,讓學生可以直觀感受到所學單詞的意義。如:在三年級教授《What』s the weather like?》這一單元時,利用多媒體下載生動直觀的圖片來描述cloudy、windy、sunny、snowy、rainy,學生眼前一亮,一下子就記住了這些單詞的意義。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在課堂上節約了大量的時間,同時也達到了最理想的認知效果。
好處三:使教學生動化
現代信息技術中,電腦多媒體畫面中強烈的動態效果,將豐富的動畫形象與生動的情節相結合,為學生創造出一個擺脫母語束縛,視聽結合的語言環境,其內容豐富,語言地道,融生動性、趣味性和故事性為一體,使學生興趣盎然,由要我學變成了我要學,自覺性大增。例如:在三年級教授《What』s the time?》這一單元時,利用flash製作一個可愛的卡通造型時鍾。當滑鼠點到不同的整時都會有聲音提問:「What』s the time?」學生不由自主地爭搶回答:「It』s … o』clock!」如果答案正確,孩子們就會聽到屏幕發出「You』re right!」的表揚聲以及掌聲;反之,屏幕則會發出「Sorry! you』re wrong!」的提示以及十分沮喪的音樂背景。如此生動的語言環境,使得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非常高,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教學效果非常好!
好處四: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
一種語言要想學習好,聽說是基礎,也是關鍵。要提高聽說能力,首要的就是聽到這種語言的純正發音。在課堂上,我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多藉助於收音機、錄音機、VCD等創設圖文並茂、聲色俱全、生動逼真的教學環境,讓學生進入角色,感受這種語言,在感知的基礎上進行模仿。這樣,不但可以給學生留下准確清晰的印象,同時也糾正了學生發音上的偏差,為其流利地運用語言打下堅實的基礎。然後通過「模仿秀」的游戲,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和影像,要求學生對感知到的信息,模仿說出相應的語句,創設情境,激發學生「說」的興奮點,誘發「說」的慾望。例如在教學三年級教材《Is this a mango?》時,讓學生先看一段Lingling和Mingming逛水果市場的VCD,創造一種真實的氛圍。學生觀看後,興奮盎然,躍躍欲試,我趁勢指導學生模仿學生有關用語,使學生很快學會了「Is this a …?」、「Yes, it is.」、「No, it isn』t.」等用語,然後我不失時機地消掉課件中對話的聲音,讓學生充當角色給課件配音。學生們分組給課件配音,進行得投入,表演得得體,進而利用聽到、學到的知識去探索、表演。學生在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不但掌握了句型的具體運用,還提高了學生的聽說能力。運用信息技術進行英語聽說訓練,學生在一種積極主動的良好心態下學習,學生學得輕松,思維活躍,積極參與訓練,注意力持續穩定,訓練效果好。
總之,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熱情和學習慾望;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和效率;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還是一場課程內容、課程實施、課程資源、教學評價以及學習方式的變革。我相信,通過廣大教師的實踐探索、不懈努力,必將取得豐碩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