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近期科學成果

近期科學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30 08:48:44

A. 中國近年的科技成就有哪些

1、國產大飛機C919

C919首飛成功標志著我國大型客機項目取得重大突破,我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研製大型客機能力的國家。C919是我國首款完全按照國際適航標准和主流市場需求研製的干線飛機,被認為有望在全球民用干線飛機製造領域打破波音和空客壟斷的局面。而通過大飛機等多維度戰略發展平台,「中國創造」已經在跟全球頂尖創新體系對標。

2、刷臉支付

把臉湊近,「滴」一聲,你就付完錢可以走人了。刷臉支付的實現是基於人工智慧的人臉識別技術,目前支付寶的人臉識別准確率已遠超肉眼,且能夠克服光線、表情、化妝、年齡甚至是整容的技術障礙。其獨創的活體檢測演算法則能判斷採集到的人臉信息是否為照片、視頻等冒充。

此外,人臉等生物識別信息,不僅能認證身份,結合人工智慧分析,還能幫人們進行貸款理財,能精確實現身份認證,在降低網貸審核成本同時,還能提高效率和風控能力。

3、智能家居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越來越多的智能家居應用場景已走進人們的生活。新買的大米,掃一下條形碼,智能電飯煲就能匹配相應的煮法,多種加熱方案讓眾口不再難調。

傍晚一進家門,迎接你的也不再是黑洞洞的屋子,而是開門瞬間便已亮起的燈光、舒適的溫度,甚至還有你所鍾愛的歌曲。網購語音下單,買東西成了「一句話的事兒」,電視猜你喜歡,娛樂可以「商量著來」。最後,無需布線的牆壁開關讓你躲在被窩里就能一鍵關燈,安心入夢。

4、北斗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全球四大衛星導航系統之一,也使我國成為繼美、俄之後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自主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自2012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實現區域組網並投入運行以來,北斗系統的性能指標穩中有升,可以為用戶提供與美國GPS性能相當的高質量導航定位服務。北斗系統已名聲在外,是國際海事組織認可和國際移動通信標准支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在2020年形成全球服務能力後,將成為世界一流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5、單口徑射電望遠鏡

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的建成將中國天文學研究推向了一個更為深入的世界:它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被認為能在未來10至20年內保持世界一流地位。它將推動我國天線製造技術、微波電子技術、並聯機器人、大跨度結構等高新技術的發展。

B. 近幾年發生的重大科學成果

2001年 美國弗雷德·哈欽森癌症研究中心教授利蘭·哈維爾(Leland.H.Hartwell)

英國癌症研究專家蒂姆·亨特博士(Tim Hunt)

英國皇家癌症研究基金的納斯爵士(Sir Paul Nurse)

獲獎理由:發現細胞周期中的關鍵調節因子

2002年 僑居美國的英國科學家悉尼·布雷內(Sydney Brenner)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家羅伯特·霍維茨(H. Robert Horvitz)

英國科學家約翰·薩爾斯頓(John E. Sulston)

獲獎理由:發現器官發育和細胞程序性細胞死亡(細胞程序化凋亡)的遺傳調控機理

2003年 保羅·勞特布爾(Paul C. Lauterbur)和彼得·曼斯菲爾德(Sir Peter Mansfield)

獲獎理由:關於核磁共振成像的研究

2004年 理查德·(Richard Axel)和琳達·巴克(Linda B. Buck)

獲獎理由:關於嗅覺的研究

2005年 澳大利亞科學家巴里·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和羅賓·華倫(J. Robin Warren)

獲獎理由:發現幽門螺桿菌屬細菌及該菌在治療胃炎和胃潰瘍病方面的作用

C. 最新的科學研究成果有哪些

對科研成果的來管理,包括總結源、鑒定、應用、推廣和成果獎勵等
(1)科研資料的整理和總結:對所扶得的資料進行科學加工,使其系統化、條理化,便於統計分析。寫出學術性總結報告或學術論文及工作總結
(2)科研成果的舉定:由學術委員會負責組織鑒定
(3)科研成果的應用與推廣:通過成果的應用與推廣,可以取得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並可提高護理質量與學術水平

D. 科學方面的成就有哪些

科學方面的成就?多的啦~差不多都是!
飛機為什麼可以在天上飛,因為科學了解了鳥是如何飛行的原理。知道氣流是可以托起飛機的。
火箭上天也是一樣,因為知道了宇宙的存在,因為知道存在著什麼樣的速度才可以飛向太空。
隨便舉個你身邊的例子,電視吧!因為人類了解了電子的運動規律,才有了最初的電子顯像,再到後來的更突破的液晶顯示。
再看看你用的臉盤,那是通過注塑機注塑而成的,這種材料是人通過科學的配比和加工從自然間提出來的新的高聚物,科學告訴人們,不同的配比不同的組合可以形成完全不同的塑料。
不說用的,我們還有天氣預報,通過衛星及科學預測,我們可以知道明天甚至後天的天氣。
等等——好多好多啦!基本上都是~

E. 最近最前沿的科學成果

字數有限,內容無限啊,就撿幾條吧,內容也有刪減的。

新生哺乳動物心臟受損後能自愈【醫學】
美國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在2月25日出版的《科學》雜志上報告說,老鼠實驗表明,新生哺乳動物的心臟在受損後完全能夠自我癒合,這一發現可為治療人類心臟病提供新的思路。
實驗中,研究人員將剛出生一周的小鼠15%的心臟切除,結果發現,在3周內,受損的心臟重新完好地長出來,其外觀和功能與正常心臟無異。研究人員認為,仍在跳動的未受損的心臟細胞,也就是心肌細胞,是新生細胞的主要來源。這些心肌細胞會停止跳動一段時間並且分裂,從而為心臟提供新鮮的心肌細胞。
「心臟病是發達國家威脅人們健康的頭號殺手,這是我們在尋找心臟病治療方法的道路上邁出的重要一步。」該研究報告作者之一、內科醫學助理教授希沙姆·薩迪克說,「我們發現,新生哺乳動物的心臟能夠自我修復,它只是在發育老化的過程中忘記了這一技能。目前的挑戰是要找到一種方法來幫助成年後的心臟回想起如何重新進行自我修復。」
此前的研究已經證明,一些能夠重新長出鰭和尾巴的魚類和兩棲類動物等低等生物也可以部分再生其受損的心臟。「相比之下,成年哺乳動物的心臟缺乏這種重新長出失去的或者受損的組織的能力,其結果是,當心臟出現損傷時,比如心臟病發作後,心臟就會變得越來越虛弱,最終導致心臟衰竭。」薩迪克說。
報告的另一位作者、分子生物學家埃里克·奧爾森博士說,成年後的心臟在發生損傷時無法再生,這是心血管醫學領域面臨的一個主要障礙。而這項工作表明,在出生後的一段「窗口期「內,哺乳動物的心肌再生是有可能的,只是這種再生能力隨後就失去了。有了這些認識,未來將可以通過葯物、基因或者其他方法以喚醒成年老鼠乃至成人的心肌再生能力。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下一步將趁心臟仍具備再生能力時對這個短暫的「窗口期」加以研究,並找出心臟是如何以及為什麼會在生長發育的過程中「關閉」這一非凡能力的答案。(來源:科技日報 陳丹)

蘭州重離子冷卻儲存環成功加速83號元素鉍 【物理&化學】
文章來源:近代物理研究所 發布時間:2011-02-25
2月25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技人員在蘭州重離子研究裝置(HIRFL)冷卻儲存環(CSR)主環上成功實現了83號元素鉍離子(209Bi36+)束流的冷卻累積並加速到每核子能量170MeV,鉍離子是繼C,Ar,Ni,Kr和Xe等之後,HIRFL-CSR新加速的最重的離子。重離子209Bi36+束流的成功加速,既驗證了HIRFL-CSR的極重離子加速能力,也是我國重離子加速器技術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的重要標志之一。
鉍金屬顆粒在超導ECR離子源SECRAL中被加熱蒸發,並在等離子體中電離產生209Bi36+離子,引出形成束流。209Bi36+束流經HIRFL-SFC迴旋加速器加速到每核子能量1.9MeV,在主環(HIRFL-CSRm)中經9秒累積到~2.5×107個離子,加速後能量達到每核子能量170MeV(單離子動能35.5GeV)。下圖為HIRFL-CSR主環加速209Bi36+束流過程中離子電流監測器DCCT上的監測信號。

研究實現原子間單量子能量交換 【物理】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2月23日報道,美國國家標准研究院物理學家首次在兩個分隔的帶電原子(離子)之間建立了直接運動耦合,實現了原子之間的單量子能量交換。這一技術簡化了信息處理過程,可用於未來的量子計算機、模擬技術和量子網路中。相關研究發表在2月23日的《自然》雜志上。
研究人員解釋說,他們讓兩個鈹離子在電磁勢阱中震盪進行能量交換,這一交換中是以最小能量單位——量子來進行的。這意味著離子被「耦合」在一起,表現出像宏觀世界中如鍾擺、音叉那樣的「和諧震盪」,做重復的來回運動。
實驗利用了一種單層離子勢阱,並將其浸在液氦浴中冷卻到零下269攝氏度。離子之間相隔40微米,漂浮在勢阱表面。勢阱表面裝有微小電極,讓兩個離子靠得更近,以便產生更強的耦合作用。超低溫度可以抑制熱量,避免擾亂離子行為。研究人員在勢阱上放了震盪脈沖來檢測鈹離子頻率。
研究人員還用激光製冷減弱兩個離子的運動,再用兩束反向紫外激光束將一個離子進一步冷卻到靜止狀態,調節勢阱電極間的電壓,就開啟了耦合作用。經測量,離子的能量交換每155微妙僅有幾個量子,而達到單個量子交換時頻率更低,間隔為218微秒。從理論上講,離子之間這種能量交換過程能一直持續,直到被熱量打斷。
「首先,一個離子輕微震動而另一個靜止,然後震動傳給了另一個離子,它們之間的能量運動是一個最小的能量單位。」論文第一作者、美國國家標准技術研究院博士後研究員坎頓·布朗說,「我們可以調節耦合作用,影響能量交換的速度和程度,還能控制耦合作用的開啟或終止。」用電極電壓來調整兩個離子的頻率,讓它們離得更近,耦合作用就開始了。當兩個離子頻率最接近時,耦合作用最強。由於正電荷離子之間的靜電作用,它們之間傾向於互相排斥。耦合使每個離子都具有了兩個電子的特徵頻率。
在未來的量子計算機中,上述技術可用於解決量子系統的復雜問題,破解當今使用最廣的數據加密編碼。不同位置的離子直接耦合可以簡化邏輯運算,有助於校正運算過程錯誤。該技術還可能用於量子模擬,以解釋復雜量子系統如高溫超導現象的原理機制。
研究人員還指出,類似的量子交換作用可以用來連接不同類型的量子系統,如離子和光子,在未來的量子網路中傳遞信息,如勢阱中的離子可以在超導量子比特(昆比特)和光子比特之間作「量子轉換器」。(來源:科技日報 常麗君)

英特爾新型連接技術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可達10Gb/s 【信息】
據英國廣播公司(BBC)2月24日報道,美國晶元製造商英特爾公司推出了新型高速連接技術雷霆(Thunderbolt),其理論最大數據傳輸速率可達10Gb/s,該技術有望給用戶帶來高速數據傳輸和高清屏幕顯示。
雷霆技術即2009年英特爾發布的光鋒(Light Peak)技術。光鋒技術是一種用於將計算機及其它設備連接在一起的接線,它不僅像USB連接那樣可以傳輸文件,而且還可以傳送視頻和網路信號,這些數據的傳輸過程需要由Intel的一款功能晶元負責管理。雷霆技術則由一個英特爾控制晶元驅動,使用小型連介面。
然而,雷霆技術目前還無法達到其理論最大傳輸速率,因為英特爾公司現在採用的是銅線而不是光纖光纜。不過,英特爾表示,未來雷霆技術將使用光纖,屆時該技術甚至有望達到100Gb/s的傳輸速率。
英特爾稱,雷霆技術的設計目的是為了滿足高清媒體創造者的需求。雷霆技術可提供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不到30秒即可傳輸一部完整的高清電影;該技術也能同時傳輸多種信號類型,使顯示器、外設等能共用一條光纜,以此減少用戶將各種電腦設備連接在一起所需要的光纜數量;培育出開發和使用PC的新方式等。
英特爾全球副總裁鄧慕理表示:「處理高清媒體內容是當前電腦用戶最關注的任務之一,雷霆技術為專業人士和普通消費者提供了更快、更方便處理這些內容的新方式。」
福雷斯特公司的分析師莎拉·羅特曼·艾普斯表示,「雷霆技術並非消費者一直翹首以盼的創新技術,但它是消費者心儀的技術之一,尤其在傳輸視頻方面,擁有獨特的優勢。」
雷霆技術的出現讓消費者對USB3和火線介面(Firewire)等其他連接標準的未來提出了質疑。雷霆技術的數據傳輸速度為10Gb/s;Firewire400的速度是400Mb/s,Firewire800為800Mb/s;USB2為480Mb/s,USB3為3.2 Gb/s。
蘋果公司將成為首個使用雷霆技術系統的電腦製造商,蘋果將在其筆記本電腦上裝配該系統。

激光壓制觀瞄系統 【軍事】
高能激光一直被視為21世紀最有前途的武器,並以其遠射程和強大殺傷力得到各軍事強國的追捧。中國的軍用激光技術發端於上世紀60年代,目前已經取得一定的應用成果。今年9月出版的台灣《全球防衛雜志》為此特別撰文,介紹了大陸激光武器的裝備和使用情況。
文章指出,得益於數十年經驗的積累,中國大陸目前研發的激光武器約有七八種,其中又以配備艦艇及陸戰兵器的戰術性激光武器為多。這類「輕量級」激光武器的代表作,當屬配備於99式主戰坦克上的「激光壓制觀瞄系統」。
從外觀來看,該系統由主控電腦、激光發射器、熱成像儀和干擾機組成,通常安裝在坦克炮塔左後方的旋轉平台上,車長與炮長均可操作。據估測,該設備能夠持續發射100兆焦左右功率的藍綠激光,其威力足以燒傷2公里以外敵軍士兵的視網膜,或直接給對方的光電設備造成毀傷。
激光武器研製
「激光壓制觀瞄系統」擁有被動和主動兩種工作狀態。當系統處於被動模式時,主要依靠告警設備感知敵軍方位,並由干擾機射出一束較弱的激光以標定目標位置;經電腦確認之後,激光束的功率驟然增強從而對目標形成「硬殺傷」。如果開啟主動模式,該系統則首先藉助低能量脈沖對可疑區域實施掃描,一旦識別出對方觀瞄儀器鏡頭所反射回的微光便自動開火將其摧毀。換言之,「搜尋並消滅」就是對其作戰使命的最簡單概括。
基於「激光壓制觀瞄系統」的致盲效用,某些人曾將其視作有違人道的兵器。對此,曾任美國陸軍總參謀長的維克漢將軍在接受國會質詢時明確表示:「戰爭總會致人死傷,即使激光武器讓敵軍士兵瞎眼,這也總比要了他們的命強。」
事實上,美俄兩國早就開發了功能類似的激光武器系統,但將其與主戰坦克相結合卻是中國的首創。文章根據大陸媒體的公開報道判斷,「激光壓制觀瞄系統」 已相當成熟,技術上居於世界領先地位。不過,受制於激光本身的物理特性,這種武器在實戰中仍會受到雨霧等不良氣候的影響,若對手使用反射塗層、護目鏡等對抗手段,它的殺傷力也會打些折扣。

德國科學家發明「思動車」 可僅憑意念開車【運輸】
據英國媒體2月22日報道,德國科學家日前發明的一套無線裝置能將普通汽車變成名副其實的「思動車」,駕駛員真的可以不動手腳、僅憑意念就「開」著汽車到處走。
這組系統由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科學家研製。首先,要在普通汽車上配備攝像機、雷達和激光感測器,這些裝置能夠完整拍下汽車周遭的環境;其次,駕駛員要戴上裝有16個感應器的特製頭盔,主要用來捕捉大腦發出的信號。
一切准備就緒後,安裝在汽車上的計算機就能解讀這些來自大腦的信號,再將命令執行到汽車上。在第一次試驗中,「思動車」已經能夠按照駕駛員的意思,朝左開或是朝右開。在第二次試驗中,「思動車」成功執行了加速和減速的命令。
不過科學家承認,「思動車」技術還遠未發展成熟,想讓其上路還需一段時日。

南非地下發現地球「最古老的水」 存在約20億年【環境?】
由德國、加拿大等國科學家組成的研究小組日前宣布在南非地下約3000米的岩縫中發現了被測定已存在了約20億年的地下水,這很可能是地球上目前已發現的最古老的水。
研究人員是在南非重要的金礦產區韋特瓦特斯蘭德盆地進行鑽探時發現上述地下水的。此外,研究人員還在南非岩縫水中發現了在完全與世隔絕的生態環境中僅靠吸收岩石解析到水中的無機礦物能量為生的微生物。德國科學家稱它們很可能是地球上最古老的生命形式之一。

新型納米粒子或可用於疫苗安全遞送 【納米技術】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工程師日前設計出一種新型納米粒子,有望實現對諸如艾滋病、瘧疾等疾病的疫苗進行安全有效的遞送。研究結果公布在2月20日的《自然—材料學》(Nature Materials)上。
這種新型納米粒子由一種可攜帶仿病毒合成蛋白的同軸脂肪球組成。文章通訊作者達雷爾·歐文(Darrell Irvine)稱,該合成粒子可引發強烈的免疫反應,其效果可與活體病毒疫苗相媲美,但比活體病毒疫苗更安全。
在這項研究中,Irvine與同事嘗試使用該納米粒子對小鼠體內一種被稱為卵清蛋白(ovalbumin)的蛋白質進行遞送。他們發現低劑量疫苗產生的三種免疫作用引發了強烈的T細胞反應——小鼠體內達30%的殺手T細胞對疫苗中的蛋白產生特異性。Irvine表示,這種程度可算得上是由蛋白疫苗引發的T細胞反應中最強烈的一種了,完全可以比擬活體病毒疫苗的引發程度,而且,我們無需擔心活體病毒帶來的安全問題。重要的是,這種納米粒子還能引發抗體反應。
目前,除了正在進行的小鼠體內瘧疾疫苗遞送研究,Irvine和同事還在研究開發針對癌症疫苗和艾滋病疫苗遞送的納米粒子。(科學網 張笑/編譯)
相關儀器:90Plus/ZetaPals型高分辨zeta電位及激光粒度分析儀 JEM2100型透射電鏡 流式細胞儀
完成人:達雷爾·歐文課題組
實驗室: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材料科學與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科赫綜合癌症研究所 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所 貝勒醫學院國立大分子成像中心 波士頓拉貢研究所

科學家或發現新乳腺癌致癌基因 【醫學】
有望藉此開發更有效的乳腺癌治療手段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常與遺傳有關。最近,英國和加拿大的研究人員合作研究發現,一種名為ZNF703的基因過度活躍,會導致乳腺癌。研究人員稱,這是科學家5年來發現的首個乳腺癌致癌基因,對於乳腺癌的治療極具意義。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2月18日《歐洲分子生物學學會—分子醫學》(EMBO Molecular Medicine)上。
由英國劍橋大學和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人員組成的研究小組,使用微陣列晶元技術,同時對大量的細胞組織樣本測試,通過乳腺癌腫瘤細胞與正常健康細胞中基因活性的對比,他們發現,一種名為ZNF703的基因在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腫瘤中極其活躍。通過分析,研究人員判定,ZNF703是一個新的雌激素受體陽性乳腺癌驅動基因。
研究人員認為,測試ZNF703基因活性,有助於判斷癌症病人腫瘤發展情況,據此可設計針對性治療方案。而這一發現如經更大規模的研究獲得證實,將為開發出新的以ZNF703基因為標靶的癌症治療手段鋪平道路。
研究論文首席作者、英國劍橋大學的卡洛斯·卡爾達斯教授指出,通過測試這種基因的活躍程度,可使醫生了解標准激素療法,如使用它莫西芬(一種抗雌激素)或者芳香酶抑制劑是否有效,從而幫助醫生確認符合病人病情的針對性葯物。
英國癌症研究所的萊斯利·沃爾克博士則表示,ZNF703是5年來發現的首個乳腺癌致癌基因,對於開發新的乳腺癌治療葯物十分重要,希望能藉此開發出更有效的癌症治療手段。(來源:科技日報 劉海英)

自由電子激光器【軍事】
美海軍利用新型激光器在數秒內擊落巡航導彈
2011年2月21日 10:34
據sify網2011年2月19日報道,美國海軍創造激光武器的新世界紀錄,其利用新型高精度天基激光器,在數秒的時間內擊毀巡航導彈。
據福克斯新聞報道,在海軍研究局的協調下,科學家持續向原型加速器注入500千伏液體,直到其達到320千伏的極限電壓,從而創造了新的世界紀錄。
自由電子激光器電子槍注入器系統主任表示,「這是一個創新的方法,以前世界上還沒有用過這種方法。」
當被問及此次試驗對海軍的意義時,海軍研究局項目經理表示,這更快了自由電子激光技術向更新、更強的方向發展。
「軍方目前使用的多為晶體、玻璃固體激光器,以及利用有毒液體材料的化學激光器。而自由電子激光器不同於以上兩種激光器,只需要注入器內部產生的電子。這個過程需要能量的不斷循環。換言之,它比現役的艦載武器都更節能,不會降低艦船的航行速度。」他表示。
目前,自由電子激光器技術需要將加速器置於足球場大小地下倉庫,在一個小型體育館大小的空間里,還充滿了各種管線、導體、電纜。
海軍目前需要確定如何利用電子束轉化成激光射線,以及如何小型化加速器,以裝備於驅逐艦。
介紹一下自由電子激光器
自由電子激光器(Free Electron Laser,簡稱FEL),顧名思義,是利用自由電子工作的激光器。即發出受激輻射的電子並不束縛在原子內,一般是以高能電子束的形式處於加速器中。它被公認為繼同步加速輻射後的第四代光源。本文從同步加速輻射開始,著重介紹其原理,分析自由電子激光相比前幾代同步加速輻射的繼承和超越,並簡要介紹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
同步加速輻射
同步加速輻射是高能電子(或其他帶電粒子)束流打入垂直方向的磁場,電子受Lorentz力偏轉,沿軌跡的切線方向發出的輻射。省略復雜的物理學分析若干,可以求得單個電子的總輻射功率取決於兩個參數:電子束能量和偏轉磁場的強度。在現有的加速器水平上,其亮度可以較旋轉陽極X射線管的峰值高出10個量級。
對其圓周運動的給定含時問題作Fourier的頻域分析,可得其光譜特性。輻射的頻譜分布是平滑連續的
除去以上所述的高通量、高亮度以及頻譜寬廣連續且可以計算的特點外,同步加速輻射還有如下特點:
高偏振性。在軌道平面內為線偏振,在其他平面內為橢圓偏振。一般X光光源沒有此性質。
準直性好。輻射集中在軌道平面附近張角為很小的范圍內。
脈沖時間結構。光脈沖長度為數十至數百皮秒,光脈沖間隔為納秒至微秒量級,且非常固定。
超高真空潔凈環境,保證了發出的光光譜的純凈性。
光源穩定。
如上述分析,將光從單個的二極磁場的轉彎處引出,這就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同步輻射光源的的結構特點。所不同的是,第一代光源只是寄生在高能加速器上,並非專用;而第二代光源則是專用機器。目前世界上在使用的第一代同步輻射光源約17台,而第二代同步輻射光源有23台之多。北京的正負電子對撞機上寄生的同步輻射光源(BSRF)屬於第一代,而合肥的同步加速輻射裝置(NSRL)屬於第二代。
扭擺器和波盪器
第一二代同步輻射光源的都是平滑的連續譜。這雖然使其可以支持很大光譜范圍內的實驗,但是在一定意義上也限制了其輻射譜功率輸出的極值。扭擺器(Wiggler)和波盪器(Unlator)等插入元件的引入,可以克服這一問題,使其在特定波長的輻射輸出功率進一步提高。
扭擺器和波盪器實際上都是一組N極和S極周期相間的磁鐵組成。它們安裝在直線段真空盒的上下方。磁場沿z方向的分布呈正弦樣式,而電子在上下相間的磁場里,也是作近似正弦曲線的扭擺運動。在每一小段圓周運動中,輻射仍然遵循上一節所述的規律。出光的方向均為z方向。
兩者的區別是,扭擺器的磁場較大,但磁鐵的周期數比較少。而波盪器的磁場較小,周期長度短,但是磁場的數目很多。
由於扭擺器的周期數不大,而周期又較長,因此從扭擺器產生的同步輻射特性基本上同從二極磁鐵出來的輻射特性相同,仍然是光滑的連續譜。扭擺器的作用在於它能夠局部的提供更大的磁場,所以輻射波長向短的方向移動,輻射功率也得到增強,同磁鐵的周期數N_u成比例。
至於波盪器,它並不用來提高出射光子的特徵能量,只是用來提高出射光子的數目。實際上,它應用了干涉原理:波盪器中得到干涉加強的光子,符合干涉加強條件,即要求電子相鄰兩個轉彎的頂點位置,相差為光的波長的的整數倍。因為電子在波盪器中軸向前進速度非常接近光速,所以事實上電子和前向同步輻射的光子z方向上幾乎同步運動。考慮到同步輻射的波列實際上有一定的長度,同一個電子在波盪器的不同磁場處發射的光實際上是可以互相干涉的。但是注意不同的電子發出的輻射因為初始相位不統一,故不能發生干涉;即光強正比於電子數N_c。
由於干涉加強只是對特定波長,所以插入波盪器後得到的基本上是單色光。同時,由於電子實際上在周期磁場中x方向振盪的幅度很小,所以其輻射角分布,在水平平面內也有進一步的集中。最重要的是,由於干涉效應,不同周期上產生的光部分相乾地疊加在一起,結果使得同步輻射光的亮度成百上千倍的增加。
在設計專用的同步輻射光源上引入上述插入元件,就構成了第三代光源的基本特徵,例如我國即將投入使用的上海光源(SSRF)。而隨著插入元件的技術成熟,它也被廣泛的應用於改進已有的同步輻射光源。例如合肥的同步輻射光源上就引入了扭擺器,將磁場提高到了扭擺器的6T,特徵能量由0.517KeV提高到了2.585KeV,大大提高了性能。
自由電子激光
波盪器的引入,雖然應用干涉原理,極大的提高了亮度,但是輻射歸根到底還是一種自發輻射。眾所周知,受激輻射(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激光)相對於自發輻射來說有很多優點。問題是能否把受激輻射和同步加速輻射的原理結合起來。自由電子激光器正是這樣一個成功的結合。

日本研究新方法使腦細胞再生不會半途而廢【醫學】
科學家發現1999年土耳其大地震前兆【地球】
……

F. 最新科技成果有哪些 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名列榜首的是納米電子學。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科學家 們發現,傳統上以硅為基礎的電路存在極限。於是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方設法突破這一極限,利用分子和小化學物質組合來製造出納米(十億分之一米)級的裝置。2001年,美國哈佛大學、IBM公司和朗訊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分別在納米電子學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美國IBM公司科學家製造出了第一批納米碳管晶體管,發明了利用電子的波性來傳遞信息的「導線」;美國朗訊貝爾實驗室則用一個單一的有機分子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納米晶體管。這些成就為製造體積更小、運算更快、功能更強的電腦鋪平了道路。《科學》雜志的主編唐納德·肯尼迪評價說,開發新一代分子電腦也許還需許多年,研究人員面臨一條「漫長而不平坦的路」,但「未來成功的可能性極大」。《科學》雜志稱,納米電子學是世界電腦業的未來,新技術一旦全面成功,世界科技無疑會實現新的飛躍。 多項生物科學入選 處於第二位的是對RNA(核糖核酸)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NA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它與DNA、蛋白質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框架。但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RNA僅僅是傳遞遺傳信息的「信使」。前幾年,科學家們發現,其中一些RNA小片段能夠使特定的植物基因處於關閉狀態,這種現象被稱作「RNA干擾」(RNAInterference簡稱RNAi)。今年,分子生物學家發現RNAi在老鼠和人體細胞中也可以「停止基因活動」。此外,生物學家還發現有關「信使RNA」(mRNA)生產過程的許多新信息,以及RNA與蛋白質間的關系。 基因測序是又一亮點,名列第四位。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和美國塞萊拉公司2001年同時公布進一步完善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提前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此外,科學家們還破譯了60多種生物的基因密碼。 排名第六的是科學家在發育中的神經系統中發現了分子信號如何誘導和壓制神經軸突的生長,這將有助於科學家找到修復受損成年神經的方法。 排名第七的是用於臨床醫學的「智能炸彈」式葯物。它可以對付導致癌症的某些明確生化缺陷,使人類征服癌症病魔的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此類葯物中的一種被命名為「格力維克」,是某種白血病的剋星,今年已獲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批准並開始上市。 環境科學受關注 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的揭開名列第三。科學家早就從理論上推斷,在太陽核心的熱核反應中,會產生大量的中微子(一種質量極小,沒有電性,穿透力極強的基本粒子)。然而實測到的太陽中微子的數目遠遠小於理論值,大量的太陽中微子失蹤了。這就是困擾科學家多年的「中微子失蹤之謎」。2001年6月,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站的科學家證實了1998年一些科學家的分析:中微子事實上沒有失蹤,只是在游離太陽的旅途中本身特性發生了變化,從一種形態(如電子中微子)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如繆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據專家稱,這一最新發現對目前物理學的標准模型提出了質疑,因為該標准模型認為,中微子在通過大量物質時不發生變化。 超導研究取得新進展,列第五位。日本科學家發現,二硼化鎂在零下234攝氏度成為超導材料,超過了此前金屬化合物創下的超導臨界溫度。美國科學家將氯仿和溴仿攙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導臨界溫度從零下221攝氏度上升到了零下156攝氏度。 冷原子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名列第八。「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高度重視,有3位科學家因此而榮獲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這一領域的研究繼續深入,兩個法國研究小組首次製造出氦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鋰、鉀的凝聚態也在今年獲得。 令人矚目的是,《科學》雜志今年首次對環境科學研究給予了高度重視,排名第九與第十位的成就都與環境科學有關。 名列第九位的是,國際氣候變化專家調查組正式宣布,過去50年中的全球變暖現象很可能是由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聚集造成的,也就是說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人類活動,而非自然。 名列第十的是美國科學家對二氧化碳沉降得出了確定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是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樹木等植物吸收,轉化成其它形態的化合物,從而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過程。過去,美國研究人員在沉降程度問題上曾有極大分歧,而2001年,美國兩個一直「頂牛」的科研小組終於通過對大氣和陸地上二氧化碳沉降的觀測而達成一致,找出確切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國當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左右,但沉降在今後百年中將可能放慢。

G. 中國最近的科技發展成就有哪些

1.嫦娥五號探測器完成我國首次地外天體采樣返回之旅,採回的樣品移交中國科學院,開啟月球樣品與科學數據的應用和研究。

2.我國北斗系統第五十五顆導航衛星發射成功,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3.我國「海斗一號」無人潛水器在馬里亞納海溝實現最大下潛深度10907米。「奮斗者」號載人潛水器在同一海溝成功坐底,創造了10909米的中國載人深潛新紀錄。

4.我國率先實現水平井鑽采深海可燃冰,並創造了「產氣總量86.14萬立方米、日均產氣量2.87萬立方米」兩項新世界紀錄。

5.我國科學家首次克隆出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7,並成功將其轉移至小麥品種中。該基因在小麥抗病育種中具有穩定的赤霉病抗性。

6.我國研究人員構建出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了「高斯玻色取樣」任務的快速求解。

7.我國科學家研究獲得全球第一條高精度古生代3億多年的海洋生物多樣性變化曲線。

8.我國最高參數「人造太陽」——可控核聚變研究裝置「中國環流器二號M」在成都正式建成放電。

9.我國科學家發表關於高維凱勒里奇流收斂性的論文,率先攻克哈密爾頓-田猜想和偏零階估計猜想等幾何分析領域多年懸而未決的核心猜想。

10.我國研究人員將智能超算與物理模型相結合,通過高性能計算和機器學習,將分子動力學極限提升數個量級,達到上億原子的體系規模。

H. 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哪些

現代科學技術的成就有:

1、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具有中國獨立自主知識產權的FAST,是世界上如今口徑最大、最精密的單天線射電望遠鏡,其設計綜合體現了我國高技術創新能力。

它將在基礎研究眾多領域,例如宇宙大尺度物理學、物質深層次結構和規律等方向提供發現和突破的機遇,也將在日地環境研究、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等方面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2、神舟飛船:

神舟飛船是中國自行研製,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達到或優於國際第三代載人飛船技術的飛船。 神舟號飛船是採用三艙一段。

即由返回艙、軌道艙、推進艙和附加段構成,由13個分系統組成。神舟號飛船與國外第三代飛船相比,具有起點高、具備留軌利用能力等特點。

3、長征五號:

長征五號是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 新一代無毒、無污染、高性能、低成本和大推力的大型運載火箭系列,是中國新一代運載火箭中芯級直徑為5米的火箭系列。

與歐洲阿麗亞娜5基本同級。其設計思想以通用化、系列化、組合化為重點,並已經突破多項關鍵技術,進入到實質性研製階段。

4、兩彈一星:

1960年11月5日,中國仿製的第一枚導彈發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時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有原子彈的國家。

1967年6月17日上午8時中國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時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成功,使中國成為第五個發射人造衛星的國家。中國的「兩彈一星」是20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創建的輝煌偉業。

5、中國探月工程:

2012年9月19日,月球探測工程首席科學家歐陽自遠表示,探月工程已經完成嫦娥三號衛星和玉兔號月球車的月面勘測任務。嫦娥四號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

嫦娥五號主要科學目標包括對著陸區的現場調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樣品返回地球以後的分析與研究。中國人的探月工程,為人類和平使用月球做出了新的貢獻。2020年10月底,按照計劃中國將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通過鏟取、鑽取兩種方式,採集月球樣品並帶回地球。

閱讀全文

與近期科學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