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道德經》這本書講的是什麼內容
《道德經》主要論述「道」與「德」:「道」不僅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也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方法;「德」不是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
老子的本意,是要教給人修道的方法,德是基礎,道是德的升華。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治國,很可能都失敗,就沒有能力去「修道」。
所以修「德」是為修道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缺「德」不可。《道德經》德經部分,在經文中佔了很大部分,這是修道的基礎。
「道」是渾全之朴,「眾妙之門」。「道」生成了萬物,又內涵於萬物之中,「道」在物中,物在「道」中,萬事萬物殊途而同歸,都通向了「道」。
「道」不只是有形的「物質」、思慮的「精神」、理性的「規律」,而是造成這一切的無形無象、至虛至靈的宇宙本根。「物質」、「精神」、「規律」皆是「道」的派生物。
「道」是先天一炁,混元無極,「道」是其大無外、其小無內、至簡至易、至精至微、至玄至妙的自然之始祖、萬殊之大宗,是造成宇宙萬物的源頭根本。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
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
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Ⅱ 修煉 道德經 有成就的大師有哪些
老子的門徒好多,至於當今大師級別人物還沒有
Ⅲ 《道德經》講的是什麼
包羅萬象,他包括宇宙及萬物的起源於歸宿--生於無而又歸於無;治國修身之道(這個裡面講得太多了);打仗用兵之策;
為官從政之道。我曾經說過,君子用《道德經》無為之用,小人用《道德經》害人害己之用
可以說,真正讀懂了《道德經》,上可得屠龍之術,下可修人生之境,精神會得到無限的自由與灑脫,當然還可能成為你工作、生活中的妙用法典。建議研究一下,不過慎為小人之用。
Ⅳ 淺析《道德經》的智慧與時代價值
老子大道理講的好才使《道德經》這本書在世界上的眾多書中數一數二的流傳著。
《道德經》作為一本書成就在眾書之首,可它今天的實用價值已被科學沖淡了。
一陰一陽謂之道,老子的《道德經》的文化已被世界文化所函蓋所超越,《道德經》的道和德的理論已不是指導人生的首要理論。
老子的《道德經》在老子那時代實用程度是最高的,隨著時間的推移它的實用程度在漸漸的變低著。
老子的思想受時代局限,今人研究《道德經》要與時俱進,結合今時的科技成果研究《道德經》,讓《道德經》時代化科學化實用化。
Ⅳ 《道德經》是人類最高的思想成就嗎
《道德經》博大精深、是中國文化的主流,
《道德經》是中華本土文化的智慧頂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百家爭鳴、盛世漢唐;四大發明、百世流芳;沙漠險境,留下絲綢之路;大海揚波,鄭和七下西洋……
Ⅵ <<道德經>>
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常無欲,以觀其妙;常有欲,以觀其徼。此兩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譯 文
規律是無所不在的,規律是環環相連的,規律是周而復始,生生不息的,所以,規律是可以用文字表達;用語言來解答;用事實來證實的。因為規律它會進入「等同時代」(大同時代),又會在大同時代形成規律,然後進行演變,演變的結果並不是相同的。也就是「大同與大不同」的關系。因此,規律有它的規律性,也有它的特殊性和不正常性。所以在解釋,解答規律時,就一定要為規律產生、發展、演變的過程定性(即取名),定性是為了更好地區別規律的相同於不同性。
因為天地形成是在瞬間形成的。所以,第一定性點把它放在天地形成前和天地形成的交融處,定性為無和有。
所以,站在不了解規律的角度去看待無的目的,只能感覺規律的奧妙所在,站在了規律產生的結果去觀察規律,就可以感受到它的結果。
所以,有和無,有名和無名,常有欲和常無欲,妙和徼都是同時從規律中出現的,同時運動,運動不斷的運動,產生了許多意想不到的結果。
二章
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已;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已。故有無之相生,難易之相成,長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傾,音聲之相和,前後之相隨。是以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不居。夫唯不居,是以不去。
譯文
凡是有生命的物種,都會區別自己喜歡與不喜歡的事物,都會選擇自己喜歡的事物,很自然地排斥不喜歡事物。都會知道,可以為已所用的東西是可以利用的,把無法利用的東西放在一邊。
所以,美與惡,善與不善和有與無都屬於同一性質,是同時出現,同時完成它們之間的對應關系。雖然是同時出現的對應關系,但它們也會變化的,比如一隻饅頭和一塊石頭,飢餓的人肯定會選擇饅頭,排斥石頭,如果是一隻燒雞和一隻饅頭,有人就會選擇燒雞而排斥饅頭。這是一種很微妙的關系,就因為就了這種微妙,才形成了有和無,產生了萬物。難到易發明、創造了東西,形成了長和短的比例,了解了從上而下的一種力量,才能用心聲和諧音樂,用事實追隨。
所以一個真正的,能發明創造的人,往往會不斷地應用萬物,去造就一個真正屬於人類世界的事業。
他用實際行動告訴人們,而不是用語言來教訓人們。而是象萬物永遠在工作也不會貪懶,因為他們認為事物生來就不是為自己,所以他們永遠不會滿足自己的工作始終在努力,即使成功了,他們也不會休息、享受。
夫是一個既能了解天地形成之本,又能做人間事業的人。他的唯一追求就是去作那些屬於人類的事業,用事實去淘汰錯誤的存在,這樣的人哪會想到或有時間享受、休息呢?
三章
不尚賢,使民不爭;不貴難得之貨,使民不為盜;不見可欲,使心不亂。是以聖人之治,虛其心,實其腹,弱其志,強其骨。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為無為,則無不治矣。
譯文
既要把事情做好,又不顯示自己的水平,一切歸功於規律,這樣的人只能引導老百姓的努力,有誰會爭奪他做事能力的地位呢?因為夫只能顯示工作能力,而不顯示權利地位,就象一個沒有貴重物品的家庭,人們怎麼會想去佔有他呢?
一個一心一意為人類工作的人,一個一生努力踏踏實實做事的,一個永無止境用行動來證明人類智慧的人,把所以的成功歸結於規律的人,這樣的人,對人們來講,誰知道他有生命自私的企圖和目的呢、人們見了他除了向他學習以外,還有什麼理由想入非非?
因此,一個真正知天地,會做事,能發明創造的人,他治理的理年和結果是一致的:一,可以把所所有埋藏在心中的錯誤思想自己感到沒有用而改變做人方式。二,用最簡單,最實際,最佳食品去提供人們的飲食。三,這樣就能最好地消除所有想弄虛作假的人的僥幸心理。四,這一系列的措施,是為了人們懂得是非,增強體質,保持做人的人格。五,當老百姓具備了這些條件。再告訴他們天地形成的知識,傳授他們規律中的規律,徹底了解大自然無中生有的目的。六,只有這樣的百姓才能清楚地了解天的知識和做事的能力,同樣,夫在這種情況下,還能胡作非為嗎?
當所有人都知道無中生有的目的,當人人都有作為而自覺努力,勤奮時,天下之事還有什麼不能把它做好嗎?
四章
道沖,而用之或似不盈。淵兮!似萬物之宗。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誰子,象帝之先。
譯文
規律所產生的能量在瞬間釋放,想利用它,它怎麼會滿足你的想法呢,想把它接收,又有什麼器物呢?只有順從它去該去的地方存放,因為它會變化成另外一種能量進行釋放,在釋放時使萬物都能得到利益。道沖好比打雷,雖然大家都知道一次雷電的能量可供人們使用多少時間,但是無法接住它,只好讓它去該去的地方,對於人們而言,只能想想而已,但對大地,這些能量的充實,會改變物理動態結構,只有在物質不斷改變動態結果的情況下,植物才能得到很好的生長。
知道了物質形成的規律,可以用規律產生的物質造福人類,改造世界。那些胡說八道的是非,那些強權式的管理還有什麼可用的呢?強權和壓迫都不存在了,那些恩恩怨怨都自然解開了。沒有強權,沒有恩怨,人們都能很好的生活,共去創造美好的理想世界而努力。
這么簡單,這么好的治理方案,好像早就存在了,雖然我不知道是從什麼時代產生的,可我卻知道,它產生與黃帝,炎帝之前。
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譯文
大自然創造天地萬物並不是因為仁慈,而是為了自己能量守恆,演繹了周而復始的天地萬物。所有,它會創造你,也會消滅你,這就是大自然的自私所在。而有些所謂的知天懂地不會做事的聖人,往往會借口順天者昌的口號,愚弄,魚肉百姓,把百姓當成一種可供觀賞,玩弄又可食用的狗。
這種所謂的聖人,這種常借口順天者昌的聖人,他們哪裡知道,天地間還有一種可用使生命永恆,反之還能糾正大自然自私的規律,這種規律一旦啟動,就會有無窮無盡的智慧。
這種智慧型的規律,是任何力量也無法消滅它的。但是,它一旦啟動,就能突破天地不仁,聖人不仁等等。總而言之,要把它一一證明是有很大難度的,同時也會干擾別人的正常思維,於其說不明白,倒不如把中心思想,中心內容先行公布。
六章
穀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譯文
能量是造就一切的根本,能量是永生的,是不滅的,因為它產生了運動。運動會不斷地產生能量,運動是怎麼產生的呢?運動是依靠一個很大的自然空間,這個空間區域大到可以產生「對等」關系。所以,天地之根,就是大,大大的大自然。
大自然大到產生對等關系,對等產生了運動,運動產生了能量,這種能量是無所不在的,所以,要使用它是永遠使用不完的。
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是以聖人,後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譯文
因為用不完,所以可以使星系,星球寄生在這個充滿能量的世界裡,也因為有了用之不竭的能量,加上規律創造的星系、星球的運動。形成了運動的規律性。因此說,天地長而久之,有次序,有規律的運動,並不是依靠天地自己解決能量問題。因此,一個知天地,能幹事的人並不是以開始就有如此水平的,而是一開始拚命的努力、創先、發明,等人們看到了好的成果才知道是有這么一個人,才知道他的水平。
難道聖人就沒有私心嗎?有的,他作了別人向做而做不成的事,做人人能做而不想做的事,這種做法,在常人眼裡感覺上有點邪門,但是他成功了,人們可以享受他的成果,在成果的作用下,又能努力,這就是他的私心。
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譯文
這種別人無法想像,無法理解的私心,猶如能表達最高明的善意的水一樣,水無論流到哪裡,都能為需要水的萬物而利用。這種常人無法想像的私心,居然是為了人類的真正事業而不斷的努力,創造。
這種表達的方法,猶如天上的雨水,流淌的江河,水到哪裡都能滋潤萬物,使萬物生長,而又不去爭奪名利和成果。因為,水只是流淌,萬物需要而取之,不需要水則過之。因此,水沒有使用強迫的方法,叫萬物接收,所以,它沒有感覺自己有功,所以也就不會爭功,也許這就是她作了自己應該作的事情。
非但如此,水還能處理污垢,使環境干凈整潔,所以,一個善於努力的人,在 不斷的努力過程中,以自己的有益於人類的創造來改變別人的思維,也不斷地改變自己的作為,而這些改變彼此的方法都必須符合規律,朝著人類證正面發展的。
因此,是以聖人和水一樣,即使在休息的時候,也要有所作為,水在休息的地方也能哺育魚蝦、植物、鳥類、動物。(這就叫「居善地」)。因為他們行事能力是可以肯定的。他的行為是符合規律的。所以,人們在信任他們的同時又能配合。(這就叫「言善信」)
是以聖人做事的能力是以自然和人類綜合考慮的。他的要求就象水一樣:水能利用高低落差,溝渠通暢,江河調整,湖泊囤積。蓄水,大海處理,熱源蒸發,氣流調控,均勻布局,季節分明。所以,是以聖人在處事的時候,首先有一個標准,這個標準是符合人類正常發展的,是能夠配合自然條件的,是不可以產生危害的,同時也漸漸的用正確方法,去替換所有的事物,真正地建立,完善屬於人類的目標和事業,使人類了解人類的真正價值。這樣:才能使人們都知道:各行其道,各行其職,分散為事,統一為是的重要性。(這就叫「政善治」)
由於前面的事做好了,今天的事情也就順利了,也能體現事物的正確性和發展性,這樣就為將來奠定了基礎。(這就叫「事善能」)
雖然了解了過去,今天順暢了,而將來的基礎也打好了,但事物的條件還會發生根本性的變化。比如,中國農耕24節氣,是從農耕的總體出發的,但因各地氣候、土壤等等條件的不同,在利用天氣在耕耘時,也應該作一些正確的調整。
這和國家的制度一樣,在不同地區,不同時間都要有所變動,這個變動是為了更好地執行律法,而不是破壞律法。比如:中國的官員貪污,和一般職員貪污,所接受的律法,如果官員輕判了,許多當官的人就會去犯法,因為,這個賭是有價值的。如果官重判,他們就不會去犯罪,因為不值得。所以,任何事物的變動,都一定要符合時代、時機,都必須要為人類大局所思考。(這就叫「動善時」)
作為一個知天地,做人間事的統治者,只有追求到了這一層,了解了事物的規律,特殊性和可變性,用這種配合人類,結合天地的方法去管理國家的時候,還有誰敢於比高低呢?人們除了努力以外,就會服從,這樣,夫哪裡還有什麼憂慮呢?
Ⅶ 老子取得哪些成就
老子(約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時思想家,道家創始人。一說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陽,楚國苦縣 (今河南鹿邑東太清宮鎮,古屬亳州譙城)厲鄉曲仁里人,做過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書的史官),孔子曾向他問禮,後退隱,著《老子》。一說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萊子。《老子》一書是否為老子所作,歷來有爭論。《老子》以「道」解釋宇宙萬物的演變,以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為客觀自然規律,同時又具有「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恆意義。《老子》書中包括大量樸素辯證法觀點,如以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兩面,「反者道之動」,並能由對立而轉化,「正復為奇,善復為妖」,「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又以為世間事物均為「有」與「無」之統一,「有、無相生」,而「無」為基礎,「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餘」;「民之飢,以其上食稅之多」;「民之輕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其學說對中國哲學發展具深刻影響,其內容主要見《老子》一書。他的哲學思想和由他創立的道家學派,不但對我國古代思想文化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而且對我國2000多年來思想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註:《老子》一書也稱《道德經》。(《道德經》是後來的稱謂,最初老子書稱為《老子》而無《道德經》之名。其成書年代過去多有爭論,至今仍無法確定,不過根據1993年出土的郭店楚簡「老子」年代推算,成書年代至少在戰國中前期。
Ⅷ 孔子」道德經「
http://www.sophia.net.cn/gu/folder1/list1.htm
這個網站有很多國學方面的東西,道德經 孫子兵法 論語 荀子 韓非子 中庸 孝經 儀禮 墨子 春秋左傳 戰國策 三字經 三十六計 孟子 莊子 千字文 周易 大學 尚書 列子 呂氏春秋 這些都有.
有譯文的,你可以去看一下。
Ⅸ 道德經裡面講述的內容大概是什麼意思
今天回答了兩個類似的問題:我想,簡單的說,《道德經》闡述了老子最基本的思想「慈、儉、不爭」.復雜的說,借用麥小舟老師的話說《道德經》闡述了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一、倫理學說:植根於無私與慈愛的大德境界之上,體系完整,而且境界高遠.二、民本思想:老子在2500年前就提出了愛民、為民的民本思想,提出了孤家寡人的公僕意識,提出了自由、民主、平等、博愛、人權、人道的民主理念;在世襲與民選關系的課題方面:老子在2800年前就主張民選官,而反對世襲的家天下.三、國際關系:老子在2800年前就提出了互相尊重、平等相待、互相扶持、和諧共處的國際關系准則.四、戰爭與和平:高舉起反戰的大旗,提出了「不以兵強於天下」和不打第一槍的反戰名言.他還作出了侵略者、稱霸者最後必定失敗的預言.五、人與自然關系:提出了友好大自然的環保思想.此外,老子在文學、軍事學、教育學、經濟學、環保生態學、生命學、養生學以及空間理論學等方面都作出了貢獻.在人類歷史上,老子是提出民本思想、公僕意識、民主文化的第一人,是高舉反戰大旗的第一人,是提出和諧共處國際關系准則的第一人,是提出環保生態觀的第一人,是提出空間理論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