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自動化成果

自動化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30 05:03:33

Ⅰ 電子科技大學自動化工程學院的培養成果

學院深化教學改革,創建現代教學體系,培養知識結構合理,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強的高質量人才。獲得國家級教學成果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4項。「十一五」期間,獲得國家級「精品課程」1門,省級「精品課程」1門;5本教材評為「優秀教材」;「測控技術及儀器」為四川省品牌專業。
學院現有學生2000餘人,其中:博士、碩士研究生800餘人,本科生1200餘人。本著以學生為本的宗旨,學院注重素質教育,狠抓學風、教風和院風建設,培養了大批不同層次的高新技術人才。 近3年在各類科技競賽中獲獎24項
2001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1項
2002年首屆全國機器人大賽最佳方案獎1項
2003年第八屆「挑戰杯」全國二等獎1項
2005年第九屆「挑戰杯」全國二等獎1項
2005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一等獎1項
2005年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1項
2007年全國電子設計大賽二等獎2項
2007年第九屆四川省「挑戰杯」一等獎1項
2007年第十屆「挑戰杯」全國三等獎1項
2007年第二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西南賽區冠軍
2007年第二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車競賽二等獎1項
數學建模獲獎7名:
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一等獎2名,二等獎3名
全國數學建模一等獎3名,二等獎5名 錢瑛同學在2002年鹽湖城冬奧會火炬傳遞儀式上,展示了中國大學生化的風采。
92143—2班獲得「全國先進班級體」的稱號。
首屆CCTV杯全國英語演講大賽三等獎。
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
全國大專辯論賽冠軍隊主力成員
四川省「大學生綜合素質A級證書」16名

Ⅱ 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的科研成就

截至2014年底,該所獲得國家、中科院、各部委及地方獎勵300餘項,形成了機器人技術、光電信息技術、先進製造及自動化技術三大研究方向。
研究所在水下機器人、工業機器人、工業自動化技術、信息技術方面取得多項有顯示度的創新成果。其中「『CR-01』6000米無纜自治水下機器人」科研成果被評為1997年中國十大科技進展之一,並獲得1998年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工業機器人成功實現產業化,「工業機器人研究開發及工程應用」項目獲2000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工業現場匯流排技術打破中國國外壟斷,研發出基於FF現場匯流排技術的系列化產品。「基於現場匯流排的新一代全分布式控制系統(中科SIACON)」2001年被評為「九五」國家重點科技攻關計劃優秀科技成果,「現場匯流排分布控制系統開發及應用」獲2002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研製電視跟蹤與測量設備多次成功地執行了「神舟」號系列飛船發射、回收的跟蹤與監測任務,受到了中央軍委、國防科工委及總裝備部的表揚與嘉獎。
沈陽自動化所研製開發了極地機器人、飛行機器人、納米操作機器人、仿生結構智能微小機器人、反恐防暴機器人等多種特種機器人,開展了網路化設計與製造、快速成型、納米材料製造設備、工業無線現場匯流排、精準農業、專用集成晶元、汽車電子等多方面高新技術與產品的研究與開發,獲得大批科研成果,在中國國內外形成技術領先優勢。
開發的極地機器人先後三次參加中國的極地科考活動,從北極到南極,從陸地到水下,為中國獲取極地科學數據做出貢獻;「靈蜥」系列反恐防暴機器人進入多個省市公安武警系統,成為反恐前線的忠誠衛士;飛行機器人成功完成地震搜救演習並獲得中央領導的高度評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現場匯流排標准——《用於工業測量與控制系統的EPA系統結構與通信規范》被國際標准化委員會認可,實現了中國在工業自動化國際標准化工作中零的突破,標志著中國在現場匯流排領域擁有了國際認可的自主核心技術。 《機器人》 《機器人》創刊於1979年,原名《國外自動化》,1987年更名為《機器人》;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自動化學會共同主辦的科技類核心期刊,主要報道中國在機器人學及相關領域具有創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義的學術進展及研究成果,由中國科學出版社出版。
該期刊被Ei 資料庫、Scopus 資料庫、Inspec 資料庫、劍橋科學文摘 (CAS) 資料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中文自然科學核心期刊、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信息與控制》 《信息與控制》創刊於1972年,原名《自動化》,1978年更名為《信息與控制》;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新聞出版總署批准,由中國科學院主管,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中國自動化學會共同主辦的科技類核心期刊,主要刊載信息與控制科學領域基礎研究和應用基礎研究方面具有創新性的、高水平的、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該刊以控制科學理論為基礎,以信息技術推動控制理論和系統發展為目標,重點關注控制科學與技術、與控制理論相關的應用信息技術在機械製造、能源電力、冶金化工、資源環境、航空工業以及國防工業等國家重要高科技和經濟領域中的應用研究成果。主要內容包括:1)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2)智能信息處理;3)人工智慧與模式識別;4)先進控制與優化技術;5)企業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6)工業控制網路與系統;7)人機系統等。
該期刊被Scopus資料庫、INSPEC資料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資料庫、中國學術期刊文摘、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中國科學引文資料庫等中國國內外資料庫收錄。

Ⅲ 自動化的發展介紹

1946年,美國福特公司的機械工程師D.S.哈德最先提出「自動化」一詞,並用來描述發動機汽缸的自動傳送和加工的過程。50年代,自動調節器和經典控制理論的發展,使自動化進入以單變數自動調節系統為主的局部自動化階段。60年代,隨現代控制理論的出現和電子計算機的推廣應用,自動控制與信息處理結合起來,使自動化進入到生產過程的最優控制與管理的綜合自動化階段。
70年代,自動化的對象變為大規模、復雜的工程和非工程系統,涉及許多用現代控制理論難以解決的問題。這些問題的研究,促進了自動化的理論、方法和手段的革新,於是出現了大系統的系統控制和復雜系統的智能控制,出現了綜合利用計算機、通信技術、系統工程和人工智慧等成果的高級自動化系統,如柔性製造系統、辦公自動化、智能機器人、專家系統、決策支持系統、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等。
自動裝置的出現和應用是在18世紀。自動化技術形成時期是在18世紀末~20世紀30年代。1788年英國機械師J.瓦特發明離心式調速器(又稱飛球調速器),並把它與蒸汽機的閥門連接起來,構成蒸汽機轉速的閉環自動控制系統。瓦特的這項發明開創了近代自動調節裝置應用的新紀元,對第一次工業革命及後來控制理論的發展有重要影響。人們開始採用自動調節裝置,來對付工業生產中提出的控制問題。這些調節器都是一些跟蹤給定值的裝置,使一些物理量保持在給定值附近。自動調節器應用標志著自動化技術進入新的歷史時期。進入20世紀以後,工業生產中廣泛應用各種自動調節裝置,促進了對調節系統進行分析和綜合的研究工作。這一時期雖然在自動調節器中已廣泛應用反饋控制的結構,但從理論上研究反饋控制的原理則是從20世紀20年代開始的。1833年英國數學家C.巴貝奇在設計分析機時首先提出程序控制的原理。1939年世界上第一批系統與控制的專業研究機構成立,為20世紀40年代形成經典控制理論和發展局部自動化作了理論上和組織上的准備。
20世紀40~50年代是局部自動化時期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形成的經典控制理論對戰後發展局部自動化起了重要的促進作用。在問題的過程中形成了經典控制理論﹐設計出各種精密的自動調節裝置﹐開創了系統和控制這一新的科學領域。這一新的學科當時在美國稱為伺服機構理論﹐在蘇聯稱為自動調整理論﹐主要是解決單變數的控制問題。經典控制理論這個名稱是1960年在第一屆全美聯合自動控制會議上提出來的。1945年後由於戰時出版禁令的解除﹐出現了系統闡述經典控制理論的著作。1945年美國數學家維納﹐N.把反饋的概念推廣到一切控制系統。50年代以後﹐經典控制理論有了許多新的發展。。經典控制理論的方法基本上能滿足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軍事技術上的需要和戰後工業發展上的需要。但是到了50年代末就發現把經典控制理論的方法推廣到多變數系統時會得出錯誤的結論。經典控制理論的方法有其局限性。
20世紀40年代中發明的電子數字計算機開創了數字程序控制的新紀元﹐雖然當時還局限於自動計算方面,但ENIAC和EDVAC的製造成功﹐開創了電子數字程序控制的新紀元。電子數字計算機的發明為60~70年代在控制系統中廣泛應用程序控制和邏輯控制以及廣泛應用電子數字計算機直接控制生產過程奠定了基礎。
20世紀50年代末起至今是綜合自動化時期,這一時期空間技術迅速發展,迫切需要解決多變數系統的最優控制問題。於是誕生了現代控制理論。現代控制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為綜合自動化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微電子技術有了新的突破。1958年出現晶體管計算機,1965年出現集成電路計算機,1971年出現單片微處理機。微處理機的出現對控制技術產生了重大影響﹐控制工程師可以很方便地利用微處理機來實現各種復雜的控制,使綜合自動化成為現實。「自動化(Automation)」是美國人D.S.Harder於1936年提出的他認為在一個生產過程中,機器之間的零件轉移不用人去搬運就是「自動化」。

Ⅳ 自動化廚房的成果與效益

摘要 您好,很高興解答您的問題,自動化廚房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大的方便,在材料領域,功能、智能和美觀是設計師和科學家不斷追求的目標。

Ⅳ 863計劃中自動化技術的成就有哪些

1.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
2.智能機器人

Ⅵ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成就

具體可以做很多工作,畢業五年工程師,工資7000左右!當然,也得努力的!

Ⅶ 製造業自動化的雜志成果

《製造業自動化》雜志及時反映自動化領域新技術發展的趨勢和動向。主要刊載製造業自動化領域所取得的新技術、新成果、新產品、新方法以及自動化技術應用成果、科技動態與信息等。《製造業自動化》雜志以面向經濟、面向科技、面向應用、面向讀者為辦刊方針,充分發揮科技期刊的優勢,促進人才成長,推動科技發展,為企業改造和技術進步服務.《製造業自動化》雜志是CSCD核心。2008年北大核心期刊,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科雙效期刊、Caj-cd規范獲獎期刊。

Ⅷ 武漢大學電氣與自動化學院有哪些科研成果

近五年來,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1項,其中基金重大項目1項,基金重點項目2項。承擔「973」計劃、「863」計劃、「支撐計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軍口預研項目課題等20餘項。承擔其它科研項目1000多項、總經費4.5億元。
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勵32項,其中國家發明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一等獎7項。出版教材和專著30餘部。發表學術論文2000餘篇,SCI檢索論文400餘篇,EI檢索論文900餘篇。發明專利授權160餘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200餘項,100多項科研成果被轉換為現實生產力,一大批研究成果在國內占據領先地位,部分科研成果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Ⅸ 工廠自動化的工廠自動化成果

據美國科學院對麥道飛機公司、迪爾拖拉機公司,通用汽車公司、西屋公司和英格索爾銑床公司等五家企業的調查分析 。採用全廠一體化控制獲得如下效益, :產品質量提高 2— 5倍 、生產效率提高 40— 70% 、設備利用率提 著 2—3倍 、生產周期縮短30一 60% 、工程師的工作能力提高3— 35倍。

Ⅹ 重慶大學自動化學院的科研成果展示

主要獲獎成果: 成果名稱 獲獎情況 負責人 2000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CD-300BG型工業CT機研製及應用 王 珏 2001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蔬菜栽培農業專家系統開發框架 黃席樾 2002年教育部科技進步二等獎 智能化農業信息處理與專家系統應用研究 黃席樾 2003年軍隊科技進步三等獎 基於GIS的通信光纜故障定位輔助決策支持系統 柴 毅 2003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小波變換在火箭測量數據處理中的應用研究 黃席樾 2004年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運載火箭漏電故障診斷系統 黃席樾 2005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二等獎 智能化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示範工程—重慶示範區 柴 毅 2006年重慶市自然二等獎 基於動覺智能圖式的仿人智能控制理論研究 李祖樞 2006年重慶市科技進步三等獎 嵌入式實時多任務操作系統與開發平台及產業化 石為人 2006年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GIS支持下的衛星發射、飛行安全控制應急保障系統 柴 毅 1. 985創新平台「多目標測控與高精度測控研究中心」
2. 自動化工程重慶市重點實驗室(省級)
3. 重慶大學自動控制研究所
4. 重慶大學智能自動化研究所
5. 重慶大學自動化儀表研究所
6. 重慶大學系統工程與導航制導研究所
7. 重慶大學機器人創新基地
8. 重慶大學海雲天影像技術研究中心 唐立新,男,四川成都人。重慶大學計算機及自動化系81級校友,研究生學歷。現任新尚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唐賢明,原國家載人航天辦公室主任
李尚福,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
唐小我,四川省教育廳副廳長
吳朋,重慶川儀公司總經理
劉紅旗,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副院長
鄧智尤,中國兵器工業總公司副總經理
黃強,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重慶研究院副院長

閱讀全文

與自動化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