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地形圖成果有效使用期

地形圖成果有效使用期

發布時間:2022-01-30 01:54:09

⑴ 浙江省測繪管理條例的條例

第一條 為了加強測繪管理,保障測繪事業為經濟建設、國防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利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條例。
第二條 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測繪及其相關活動,應當遵守本條例。
第三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測繪工作的領導,將測繪事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加強地理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地理信息資源共享,促進測繪事業發展。
第四條 省測繪局是省人民政府管理測繪工作的部門(以下稱省測繪管理部門),負責本省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設區的市和縣級人民政府測繪行政主管部門(以下稱測繪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繪工作的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關部門按照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職責分工,負責本部門有關的測繪工作。
第五條 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依法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貫徹執行測繪法律、法規,依法查處測繪違法行為;
(二)管理測繪基準、標准並監督執行;
(三)管理和組織實施基礎測繪;
(四)組織管理地籍測繪,監督管理行政區域界線測繪、房產測繪及其他測繪;
(五)管理和監督測繪資質資格和測繪市場;
(六)管理地圖編制、地圖審核、地圖產品和地圖市場;
(七)管理測繪成果,向社會提供基礎測繪成果和測繪公共服務
(八)管理和維護測量標志;
(九)法律、法規和本級人民政府規定的其他職責。
第六條 外國的組織或者個人在本省行政區域內從事測繪活動,必須經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會同軍隊測繪主管部門批准,並報省測繪管理部門備案,由省測繪管理部門抄送國家安全機關。
第七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鼓勵測繪科學技術研究、創新和進步,採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測繪科學技術水平,支持測繪成果的開發、應用。
對在測繪科學技術進步中做出重要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給予獎勵。 第八條 省測繪管理部門根據測繪事業發展的需要,依法建立與國家坐標系統相統一的全省平面坐標系統,制定本省測繪技術規范和標准。
從事測繪活動應當使用國家規定的測繪基準、測繪系統和全省平面坐標系統,執行國家和本省規定的測繪技術規范和標准。
第九條 因建設、規劃、資源調查和科學研究的需要,確需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按以下程序報測繪管理部門批准:
(一)建立杭州市、寧波市城市或者杭州市、寧波市行政區域和國家重大工程項目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由省測繪管理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批准;
(二)建立其他設區的市城市或者市、縣行政區域和省重大工程項目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由設區的市測繪管理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省測繪管理部門批准;
(三)建立縣級市城市或者縣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鎮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由縣級測繪管理部門提出審核意見,報設區的市測繪管理部門批准。
第十條 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應當與全省平面坐標系統相聯系。一個城市或者行政區域只能建立一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
申請建立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單位,應當提交論證報告、技術方案以及與全省統一平面坐標系統的聯系方式。
第十一條 相對獨立的平面坐標系統的測繪成果應當經具有測繪質量檢驗資質的機構檢驗合格。 第十二條 基礎測繪管理實行統籌規劃、分級管理、定期更新、保障需求、促進應用的原則。
第十三條 省測繪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下列基礎測繪項目:
(一)建立和復測全省統一的平面控制網、高程式控制制網和空間定位網;
(二)測制和更新全省1∶100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三)測制和更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城市規劃區1∶50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四)省基礎航空攝影,獲取基礎地理信息的遙感資料;
(五)建立和維護更新省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六)建設和維護省基礎測繪設施;
(七)編制省綜合地圖集、普通地圖集以及按照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人民政府規定應當由省測繪管理部門組織實施的其他基礎測繪項目。
第十四條 設區的市和縣級測繪管理部門負責組織實施本行政區域內下列基礎測繪項目:
(一)建立和復測基礎平面控制網、高程式控制制網和空間定位網;
(二)測制和更新1∶500、1∶1000、1∶20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
(三)建立和維護更新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四)建設和維護基礎測繪設施;
(五)普查、整測城市地下管線,建立和維護更新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
(六)按照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和省人民政府規定應當由其組織實施的其他基礎測繪項目。
第十五條 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會同同級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根據國家和上一級人民政府的基礎測繪規劃和本行政區域內的實際情況,組織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規劃,報本級人民政府批准,並報上一級測繪管理部門備案後組織實施。
基礎測繪規劃應當與本級人民政府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相銜接,與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基礎測繪的需求相適應。
第十六條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基礎測繪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年度計劃及財政預算。
縣級以上發展和改革主管部門會同同級測繪管理部門根據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規劃、當年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實際需要,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基礎測繪年度計劃,分別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備案。
縣級以上財政部門根據基礎測繪年度計劃安排的項目和國家規定的測繪成本定額,核定基礎測繪經費。
第十七條 基礎測繪成果按照下列規定更新:
(一)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和城市地下管線信息系統的資料庫應當及時更新數據及資料;
(二)平面控制網、高程式控制制網和空間定位網十年內復測一次;
(三)1∶100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每三至八年更新一次;
(四)1∶50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每三至五年更新一次;
(五)1∶500、1∶1000、1∶2000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影像圖及其數字化產品每二年更新一次。
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急需的基礎測繪成果應當及時更新。國家基本比例尺地圖及其數字化產品中反映社會經濟發展變化的要素,應當實行動態更新。 第十八條 行政區域界線的測繪及縣級行政區域界線標准畫法圖,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鄉、鎮行政區域界線標准畫法圖,由省民政部門和省測繪管理部門共同擬定,省測繪管理部門組織編制,報省人民政府批准後公布。
第十九條 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應當會同同級國土資源行政主管部門編制本行政區域的地籍測繪規劃。地籍測繪規劃應當與基礎測繪規劃相銜接。
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按照地籍測繪規劃,組織管理地籍測繪,並負責其中基礎地形圖測繪的組織實施;其組織測制的基礎地形圖的數學精度和地理要素表示,應當滿足土地權屬調查及確定土地權屬界址、界線測繪的需要。
第二十條 土地權屬證書、房屋權屬證書中附具的土地權屬界址點、界址線圖或者與房屋產權、產籍相關的房屋面積的測繪,應當執行國家和省統一的技術規范和標准,由具備相應測繪資質的單位實施。
第二十一條 省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省測繪管理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房產測量規范和有關技術標准、規定,制定全省統一的房產測量實施細則。
消費者對房屋面積測繪成果有異議的,有權委託具有測繪質量檢驗資質的機構鑒定。
第二十二條 建設單位敷設和更新城市地下管線,應當在覆土以前進行竣工測繪。竣工測繪成果以及廢棄的地下管線資料,建設單位應當在工程竣工後九十日內向所在地測繪管理部門備案。
第二十三條 以測繪為目的的航空攝影或者遙感,組織實施單位應當將測繪項目計劃報省測繪管理部門審核。省測繪管理部門應當在審核同意後送省軍區審批。
航空攝影或者遙感的底片、數據,應當經省軍區審查,進行脫密處理後方可使用。
第二十四條 使用財政資金的測繪項目和使用財政資金的建設工程測繪項目,有關部門在批准立項前應當書面徵求同級測繪管理部門的意見。測繪管理部門應當自收到徵求意見材料之日起十日內反饋意見。
測繪管理部門提出已有適宜測繪成果可供利用,不需要進行測繪的,有關部門應予審查。確屬重復測繪的,不得批准立項。
第二十五條 建立地理信息系統或者建立使用地理信息數據的專業信息系統,應當採用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應當按規定提供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 第二十六條 從事測繪活動的單位應當依法取得相應等級的測繪資質,並按照測繪資質證書規定的業務范圍和作業限額從事測繪活動。
前款所稱的測繪活動包括地理信息數據採集、加工、處理,資料庫及地理信息系統建設。
第二十七條 甲級測繪資質按照國家規定審批;申請乙、丙、丁級測繪資質,由設區的市測繪管理部門受理,報省測繪管理部門審批。測繪資質審批的具體條件、程序和期限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測繪資質證書不得偽造、塗改、轉借、轉讓和出租。
第二十八條 從事測繪活動的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備相應的執業資格條件。
從事測繪活動的技術工人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接受崗位培訓,並依法取得相應的職業資格證書。
第二十九條 測繪人員進行測繪活動時,應當持有依法取得的測繪作業證件。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妨礙、阻撓測繪人員依法進行測繪活動。
第三十條 測繪項目依法應當實行招標投標的,按照有關招標投標的法律、法規規定執行。涉及國家安全和秘密的測繪項目,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可以不進行招標。
測繪項目依法應當實行政府采購的,按照政府采購的法律、法規及相關規定執行。
投標單位的測繪資質、測繪質量保證體系,測繪項目執行的測繪技術規范和標准等情況,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按照有關規定實施監督。
第三十一條 測繪項目實行承發包的,測繪項目的發包單位不得向不具有相應資質等級的單位發包或者迫使測繪單位以低於測繪成本承包。
測繪項目承包單位經發包單位同意,可以將測繪項目的非主體、非關鍵性工程分包給其他單位,但分包量不得超過總工程量的百分之二十五。接受分包的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測繪資質,並不得再次分包。
測繪單位不得將承包的測繪項目轉包。
第三十二條 測繪單位應當在測繪項目實施前,將測繪項目的有關材料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備案。測繪項目備案的具體辦法由省測繪管理部門制定。
第三十三條 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應當加強測繪行業信用建設,對在本行政區域內承攬測繪項目單位的資質、業績、測繪成果質量以及違反測繪法律、法規等情況向社會公開。 第三十四條 測繪項目出資人或者承擔國家投資的測繪項目的單位,應當在測繪成果檢驗合格後三個月內,依法向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省測繪管理部門或者省測繪管理部門委託的測繪管理部門匯交測繪成果目錄或者副本。負責接收測繪成果目錄或者副本的測繪管理部門應當向匯交單位出具匯交憑證,並及時移交保管單位。
測繪成果目錄或者副本實行無償匯交。
省測繪管理部門應當定期編制全省測繪成果目錄,向社會公布。
第三十五條 有關單位生產、處理、使用、保管、銷毀屬於國家秘密的測繪成果,應當依法具備保密條件,並遵守下列規定:
(一)建立國家秘密測繪成果保密制度,完善測繪成果的索取、登記、入庫、借用、審批手續,並有專人負責測繪成果的索取、保管和保密管理工作;
(二)國家秘密測繪成果未經提供部門批准,不得復制、轉借,經批准復制的,按原密級管理;
(三)儲存、使用國家秘密測繪成果的計算機及其網路不得與互聯網鏈接,並遵守涉密計算機保密管理規定;
(四)向單位、個人提供的測繪成果涉及國家秘密的,應當經脫密處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報經批準的除外;
(五)銷毀國家秘密測繪成果應當經本單位主管領導審核批准,按規定進行登記、造冊和監銷,並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備案;
(六)國家秘密測繪成果遺失或者其他原因導致國家秘密已經泄露、可能泄露的,應當立即採取補救措施,並及時報告當地測繪管理部門和保密工作部門。
向境外的組織或者個人提供未公開的測繪成果的,應當報省測繪管理部門批准。自行攜運國家秘密測繪成果出境的,還應當向設區的市以上保密工作部門辦理有關手續。
第三十六條 測繪成果受法律保護。任何單位和個人未經提供測繪成果的部門或者測繪成果所有權人同意,不得擅自復制、編輯、轉讓、轉借或者以其他方式向第三方提供測繪成果。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受委託完成的測繪成果,未經委託方同意,受委託單位不得復制、編輯、轉讓。
第三十七條 本省行政區域內重要自然和人文地理實體的位置、高程、深度、面積、數量、長度等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由省測繪管理部門審核,並與其他有關部門會商後,報省人民政府批准。
前款規定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由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權的部門公布。
第三十八條 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應當建立測繪成果質量監督檢查制度,加強對測繪成果質量的監督管理。
測繪單位應當建立健全測繪成果的質量保證體系,並對其完成的測繪成果進行檢驗。未經檢驗合格的,不得交付使用。
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國家投資完成的測繪成果,組織實施單位還應當按規定委託具有測繪質量檢驗資質的機構檢驗。未按規定委託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測繪成果,不得提供使用。
第三十九條 單位或者個人(以下統稱申請人)需要使用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持單位介紹信或者有效身份證件和需要使用基礎測繪成果的有關證明材料,向管理相應基礎測繪成果的測繪管理部門提出申請。省外申請人還應當提交所在省測繪管理部門開具的測繪成果專用函。
受理申請的測繪管理部門應當自接到申請材料之日起七日內作出決定。准予使用的,由基礎測繪成果保管單位與申請人簽訂使用協議後提供;不準予使用的,應當以書面形式告知申請人,並說明理由。
第四十條 地理信息資源應當實行共享。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協調所屬部門建立地理信息資源共享和地理信息數據交換的制度和運行機制。
規劃、決策、信息化建設、資源普查等需要使用測繪成果的,應當使用已有適宜的基礎測繪成果。
第四十一條 基礎測繪成果和國家投資完成的其他測繪成果,用於國家機關決策和社會公益性事業的,應當無償提供。
前款規定之外的,依法實行有償使用制度;但是,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和軍隊因防災、減災、國防建設等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無償使用。
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向測繪管理部門提供可用於基礎測繪的有關成果資料;其中無償使用測繪管理部門提供的基礎測繪成果的,應當無償提供。 第四十二條 省測繪管理部門負責全省測量標志的統一管理和保護工作,並具體管理和維護國家一、二等點和省級基礎控制網點測量標志。
設區的市和縣級測繪管理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測量標志的統一管理和保護工作,並具體管理和維護國家三、四等點及本部門建立的基礎控制網點測量標志。
其他部門和單位負責由其建立的測量標志的保護工作。
第四十三條 永久性測量標志由建設單位或者測繪管理部門委託當地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或者其他有關單位指定專人保管。
測量標志保管實行義務保管與發放津貼相結合的制度。委託單位應當與測量標志保管人員簽訂保管協議,並按規定將協議書副本抄送測繪管理部門。
第四十四條 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應當定期對永久性測量標志進行普查和維修。
永久性測量標志的普查、維修和保管經費,列入同級財政年度預算。
第四十五條 建設永久性測量標志需要依法使用土地或者在建築物上建設永久性測量標志的,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
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損毀或者擅自移動永久性測量標志和正在使用中的臨時性測量標志,不得侵佔依法使用的測量標志用地。
第四十六條 工程建設應當避開永久性測量標志。確實無法避開,需要拆遷永久性測量標志或者使其失去使用效能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本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職責分工,報經相應的測繪管理部門批准。涉及軍用控制點的,負責審批的測繪管理部門應當徵得軍隊有關部門的同意。
工程建設單位應當承擔永久性測量標志遷建所需的費用,協助做好新建測量標志的相關工作。
第四十七條 影響衛星大地測量的微波、雷達、廣播電視等大功率無線電發射設施的建設選址,應當距離永久性測量標志二百米以上。確需在二百米范圍內選址的,建設單位應當按照本條例第四十二條規定的職責分工,將選址方案報相應的測繪管理部門批准。
第四十八條 測量標志按照國家規定實行有償使用。有償使用的收入應當納入同級財政,用於測量標志的管理和維護,不得挪作他用。具體辦法由省測繪管理部門會同省財政、價格主管部門制定。 第四十九條 地圖內容表示應當符合國家和省的有關規定。
編制地圖的單位應當取得相應的測繪資質。出版地圖的單位應當具備相應的專業技術條件,並按照批準的地圖出版范圍出版。
地圖產品生產企業的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應當具有相應的地圖法律知識和地圖專業知識。
第五十條 公開出版地圖,展示、登載未出版的地圖,引進地圖或者地圖產品,生產地圖產品的,有關單位應當將試制樣圖或者樣品報測繪管理部門審核批准。未經審核批准,不得出版、展示、印刷、登載、引進、生產或者銷售。
本省出版或者生產的中、小學教學用地圖和附有地圖的教材、教學資料、教學用品,由省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會同省測繪管理部門審核批准後,方可出版或者生產、銷售。
經審核批准出版、展示、印刷、登載、引進的地圖,引進、生產的地圖產品,送審單位應當將樣品或者樣圖報審批部門備案。
有關審批、備案的許可權和程序按照國家、省有關地圖管理的規定辦理。
第五十一條 外經貿主管部門在審批涉及地圖產品的加工貿易業務時,應當驗證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測繪管理部門核發的地圖審核批准文件。
地圖和地圖產品進出口,海關應當查驗國務院測繪行政主管部門或者省測繪管理部門的地圖審核批准文件和樣品。 第五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的行為,法律、行政法規已有法律責任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五十三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應當使用全省平面坐標系統而不使用或者不按規定使用的;
(二)應當執行省測繪技術規范和標准而不執行或者不按規定執行的;
(三)建立使用地理信息數據的專業信息系統,採用不符合國家標準的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的;
(四)擅自發布本省行政區域內的重要地理信息數據的。
第五十四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三條第一款規定,擅自組織實施航空攝影或者遙感的,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責令停止違法行為,並可處以三萬元以上八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五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分包測繪項目的,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並處約定報酬一倍以上二倍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六條 違反本條例第二十二條、第三十二條規定未報備案的,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五十七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五條規定,生產、處理、提供、使用、保管、銷毀國家秘密測繪成果的,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情節嚴重的,並處三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有關單位或者個人不遵守測繪成果保密規定的,測繪管理部門可以暫停向其提供基礎測繪成果,暫停期限不超過十二個月。
第五十八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六條規定,擅自復制、編輯、轉讓、轉借或者以其他方式向第三方提供測繪成果的,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處一萬元以上五萬元以下的罰款;給測繪成果所有權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
第五十九條 違反本條例第三十八條第二款、第三款規定,交付或者提供未經檢驗或者檢驗不合格的測繪成果的,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的罰款。
第六十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行為之一的,由縣級以上測繪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停止銷售,給予警告,並可處三千元以上一萬元以下的罰款:
(一)未經審核批准,擅自登載未出版的地圖或者生產地圖產品的;
(二)未經審核批准,擅自引進地圖或者地圖產品的;
(三)經審核批准出版、展示、印刷、登載的地圖或者引進、生產的地圖產品未按規定備案的。
前款第一項、第二項情形中,地圖內容表示不符合國家有關規定,存在嚴重錯誤的,還應當沒收全部地圖、地圖產品及違法所得。
第六十一條 測繪管理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本條例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一)在辦理審核批准事項或者查處違法行為中,濫用職權、玩忽職守的;
(二)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索取、收受他人財物或者謀取其他利益的;
(三)不依法履行監督管理職責或者監督管理不力,造成嚴重後果的;
(四)其他依法應當給予行政處分的行為。
有關測繪單位、測繪項目單位、政府有關部門有違反本條例規定行為的,對負有直接責任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
第六十二條 違反本條例規定,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六十三條 本條例所稱的地理信息,是指大地測量數據和表示地貌形態、水系、交通網、居民地、管線、植被、地理名稱、行政區域界線等自然地理要素和地表人工設施的形狀、大小、空間位置及其屬性的數據資料。
第六十四條 本條例自2005年9月1日起施行。

⑵ 國外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及發展趨勢

此文原載《國土資源》2005年第11期

地質調查工作誕生於社會生產,同時也服務於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其服務范圍卻是個不斷擴大的過程。世界上最早成立專門地調機構的是於1835年創立的英國地質調查所。此後,各國開始建立作為政府機構的地質調查所,調查本國的資源,為社會生產服務。起初地質調查所的基本任務就是基礎地質調查(進行地質填圖)和區域礦產評價工作。20世紀30年代以後,地質勘查工作不僅成為礦業開發不可缺少的先行步驟,還以其獨特的功能進入水文、工程、環境等諸多領域,與社會生活的結合越來越廣泛。

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社會對地質調查工作的需求發生變化,一方面是地質環境的需求,另一方面是信息化的需求。美國地質調查局1982年進行了機構改革,撤消了地質礦產保護處和地學應用處,同時成立信息處和信息系統委員會;日本1988年為加強國際合作、資源分析工作,成立地質信息中心,同時強化災害預測和環境保護功能;英國地質調查所1990年成立建立信息處、市場銷售處、環境水工處。澳大利亞1998年的改革目的在於加強地學填圖和基礎數據的發展,加強與客戶的聯系和咨詢。

可見,地質調查服務社會的范圍是一個逐步擴大的過程,而且是一個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的過程。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的地質調查成果信息化程度相對較高,特別是在社會化服務方面,作為政府改善公共服務的重點,建立了一套成熟的地質調查信息成果的組織、發布與社會化服務方案。因此,能夠向社會提供多樣化的信息產品,服務於解決當前及長遠發展所面臨的資源、環境、人類健康、區域發展規劃與產業布局、國土安全等各方面。世界發達國家在調整經濟結構的同時,大力提高與國家利益直接相關的信息獲取、處理和交換能力。許多國家建成了一大批國土資源資料庫,並大力開發基於GIS技術和網路環境、面向國土資源工作全過程的信息系統和社會服務系統,從而顯著提高了國土資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增強了公眾保護和合理開發利用國土資源的意識。下面就美國、英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印度等國在地質調查成果的社會化服務方面的情況作一簡要介紹。

1 社會化服務組織機構

從現已掌握的資料看,地質調查成果的社會化服務機構均是專門進行地質調查工作的組織。但具體組織機構的級別、組織形式和涉及范圍有些區別。日本的地質調查社會化服務機構是隸屬於產業經濟省的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的分支機構——日本地質調查綜合中心,具體執行機構是該中心的二級機構——地質調查情報中心,該中心與相關研究單位和地質標本館共同在長期積累的地質調查成果信息基礎上,採用最新科學技術,為有關部門和社會公眾解決國土資源利用、地震和火山災害防治、資源確保、環境保護等問題提供高質量的地質情報信息;英國的地質調查社會化服務機構的級別也很低,其上級部門由下至上分別是英國自然環境研究委員會、科學技術辦公室、貿易工業部。對礦業大國來講,地質調查信息社會化服務機構的級別較高,澳大利亞工業、旅遊與資源部所屬的地球科學局是地球科學調查和地理空間數據的國家管理、發布機構;加拿大自然資源部所屬的地球科學局提供地球科學和地理信息方面的社會化服務;美國內政部所屬的地質調查局負責國內外地學信息、自然災害、自然資源、環境和信息情報等的管理,在社會化服務方面,作為牽頭單位聯合19個政府職能部門與聯邦地理數據委員會一起合作超大型地質空間數據共享平台。

這里要明確的是,上述機構只是政府序列的,未列出眾多的社會中介服務組織。事實上,各國對地質調查成果的社會化服務不是直接的產品服務,而是元數據的發布與管理。據介紹,加拿大的集成產品往往是專業公司完成的,專業公司一般只服務於幾個領域,並擁有自己獨特的開發軟體,他們可以按照客戶要求免費或花費較小的代價的取得元數據,然後加工集成,製作出滿足用戶需要的集成產品。如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的石油數據倉庫,收據了大量的石油數據,主要包括:地震數據,測井和海測數據,也包括報告、岩芯礦和地球科學標本,是世界上石油信息最豐富的國家之一。許多信息是公開的,對社會公眾、石油部門和石油調查機構都免費提供服務。如果一個投資者准備投資石油勘探,則可由專業公司根據公開的或者付費信息,通過一定的數據加工、集成為其提供鑽孔位置等服務。

總之,地質調查成果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是一個常設事業機構,設在地質調查部門;礦業大國的地質調查成果服務機構級別較高,服務內容也較廣。

2 社會化服務對象

地質調查成果社會化服務對象是不斷擴大的,由最初的為地質找礦部門服務,到為找水、地質災害防治、自然環境保護等部門;社會公眾對地質知識的需求和對地質的關注也不斷增加,如觀光旅遊、地質遺跡考察、自然保護區建設等。如印度地質調查局除為礦業部門提供礦產地之外,還為水利和能源設施建設方面的工程規劃提供大量地質方面的資料和建議;為農業天然礦物肥料、土壤水文的發現,為灌溉、防洪、發電等水利工程提供地質資料;為國家工程建設等特殊區域環境影響評價、城市環境調查;為地質災害多發區安全,對各種地質災害,如地震、滑坡、活動斷層高發區內進行了詳細的勘查工作,取得了大量可靠資料,並出版了相關的地圖,提出了一系列防災減災的措施和建議,並在危險區域建立了觀測網對災害進行監測;為建築部門出版一系列的土木工程地圖,為工程建設提供地質參數,並根據地質情況給出相關的建議,等等。

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服務的對象包括對使用地球科學信息感興趣的國內外組織和個人。具體包括:礦產資源和石油工業部門,環境保護機構,通訊機構,遙感、地圖和繪圖產品的發行人,規劃和資源管理者,研究和教育組織,地方社團組織,緊急情況服務、法律實施和澳洲防衛組織,叢林徒步旅行、駕車愛好者以及熱衷於戶外活動者,聯邦、州和地方政府機構。

日本,除滿足本國地質調查成果的社會化服務外,為有效推進日本在海外的礦產資源的勘探開發,特別注重系統收集、整理以礦產資源擁有國為主的世界地質、礦床、勘查和開發等狀況以及各國的礦業政策、相關法規、統計資源等情報信息,並對此進行二次開發,對有關地質礦床、開發環境以及需求動態等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後,向有關部門提供使用。

3 社會化服務內容

地質調查成果的社會化服務內容,各國不盡一致。英國地質調查局基於國內外公眾和私人部門,在執行最高級別的專業標准和最新信息的前提下,滿足用戶的服務需求。查詢服務,包括專家建議查詢、數據和信息查詢和其他綜合查詢;數據服務,包括自然科學數據、數字地圖數據、圖書和文檔、產品和出售、地球物理數據服務;其他服務內容,包括地質災害、環境、建築、保險金融和法律、建材、海洋數據、城市地質、地理信息系統、地球科學建議、實驗室、圖書館、礦產資源、石油天然氣、攝像、氡防護、遙感、災害評估、培訓、水資源。

澳大利亞地球科學局建立了在線訪問廣泛數據和信息的通道,包括地名搜索、近期地震情況、在線地形圖、測量圖、邊界圖、衛星圖片、礦產資源圖(金剛石、銅礦、金礦、鉛鋅、鎳礦分布圖)、地球物理圖(數字高程模型、區域磁異常圖、區域重力異常圖)、地質學圖(1:250000地質圖)、索引地圖(地磁勘查圖、γ射線測量圖、重力位置覆蓋圖)和在線地形GIS資料庫、專題地圖和數據、數字高程數據、衛星圖片數據、空中攝影、航空地球物理數據、地球物理地圖/圖片、地質學數據、地質學地圖、海洋數據、石油數據等。產品類型主要是地圖、圖像、數據、出版物4類。

4 社會化服務方式與方法

各國地質調查成果的社會化服務方式和方法基本藉助網路這一快捷、方便的形式傳輸信息。在數據管理問題上,各國基本採取了在線查詢、購買或在線查詢以其他方式購買完整的所需要的數據。加拿大地理連接代碼政策咨詢中心(Policy Advisory Node of Geo Connections)的2001年的一項調查表明,加拿大客戶在互聯網上獲取29%的數據,美國是27%,澳大利亞只有8.5%;美國數據機構的收入是支出費用的2%,澳大利亞是30%;加拿大是13%。

印度地質調查局(GSI)通過論文集、檔案、公告、專刊、雜志以及各種地圖來向社會發布地球科學信息。發布的方式包括公開發布和有償轉讓兩種。一部分成果通過各種出版物向社會完全公開;對於有經濟價值,能產生經濟效益的成果則進行有價轉讓。特殊的受限制的資料如戰略物資勘查成果、涉及國家安全方面的資料的獲取,還必須得到一定級別的政府的批准方可進行轉讓。GSI自身建立了數據中心,進行成果的保存和集成,可以對數據進行平面和立體處理,對成果進行掃描和數字化處理。通過加爾各答的總部和各地的分部向外發布數據信息,各中心都配備了先進的軟體和硬體設施,與互聯網連通。另外,一部分成果,如海洋數據,建立了專門資料庫,配備了先進的計算機設備,各種數據可以通過互聯網查閱。對於航空遙感等間接數據,可繪制出剖面圖、等高線圖、立體圖,並聯合基礎資料庫進行解譯。

美國地質調查局則是藉助空間數據一站到位平台發布地質調查數據;局內的地球數據中心進行科普性地學教育和其他服務。

5 社會化服務發展趨勢

(1)社會化服務的覆蓋面不斷拓寬。這既是社會分工合作的結果,也是社會經濟發展、進步使然,由專業服務到社會化的推廣;由地質調查工作到水文、環境、災害等的調查工作,工作內容和服務范圍均呈現出擴大的趨勢。同時,信息傳輸方式和技術的進步為這一趨勢的形成和提供了必要的保證。

(2)地質調查信息的大眾化不斷普及。專業知識的大眾化傳播與應用的首要條件是科普化宣傳。無論是旅遊地質知識的傳授、自然環境信息的傳播,還是普通地學知識的推廣,脫離大眾化的渠道均無法實現。加拿大藉助圖畫的形式宣傳各種物品的元素成分、消耗的礦產資源等,適於老少和非專業地質人員;美國則藉助於回答問題的方式,宣傳地學知識和了解地質工作,藉助於政府平台服務於廣大的人群。

(3)地質調查信息服務的中介組織不斷發展。地質調查信息服務中介組織的產生與發展是地質成果社會化服務的重要推動力量。政府組織發布元數據和基本數據信息,中介公司則利用這些數據,憑借自身的專業開發軟體和集成技術,為需要專業地質信息的人員服務,同時收取報酬。另外,專業製作科普化的宣傳材料,出售給政府。

(4)政府的推動促進了社會化服務。在專業機構成立信息部門,負責對外服務以擴大社會化服務。與相關部門聯合共同發布地質調查信息,經費有保證、組織層次高。

⑶ 南方電網規模招標

集中規模招標是國家電網公司貫徹落實「三抓一創」工作思路、建設「一強三優」現代公司的一項重要舉措,是大型國有企業招投標管理方式的創新。一年多的實踐證明,集中規模招標是實現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的有效途徑,對規范招投標管理、健全招投標市場、提高國內製造業水平、促進國有企業發展方式的轉變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集中規模招標順利開展的成功經驗

自2005年1月起,國家電網公司總部對330kV及以上輸變電工程的主要設備、材料實行了集中規模招標,2006年公司總部加大了集中規模招標力度,將220kV輸變電工程的主設備、材料也納入集中規模招標范圍,並建立了公司總部和網省公司兩級招標體系。國家電網公司集中規模招標呈現了以下幾大特點:

(一)堅強的組織保障

公司領導的高度重視及各單位的積極配合是集中規模招標工作順利開展的保障。

(二)健全的管理制度

一年多來,通過集中規模招標的實踐,建立並完善了公司招投標管理的制度體系,制定了《國家電網公司招投標管理辦法》、《國家電網公司集中規模招標采購實施細則》等一系列管理制度和管理辦法,建立了招標工作管理機制、監督機制和法律保障機制,在公司系統內初步形成了一整套嚴格、規范、科學的集中規模招標基本程序和流程,使招投標工作朝著制度化、科學化、規范化的方向邁進。

(三)專業的招標代理機構

通過認真篩選並經公司招標領導小組同意,選擇了具有甲級招標代理資質的招標代理機構,充分發揮了專業公司的優勢和經驗,在招標過程中,開展了大量組織協調及商務、技術服務工作,建立了完整的工作機構和高效的後勤保障機構,並認真准備招標公告、招標文件、評標細則等文件,為集中規模招標工作提供了優質服務。

(四)統一的招標文件範本

規范統一的招標文件是集中規模招標順利開展的前提。在招標公告發布前,邀請公司各部門以及項目單位、科研院所的專家對招標文件進行全面、細致的審查,編制了統一的招標文件商務範本和技術範本,統一了設備、材料的技術參數和技術標准,進一步明確和完善了投標人資格、廢標條款、評標權重等內容,對虛假投標的行為作了明確界定,避免招標文件中出現歧視性條款,為供應商提供了公平競爭的機會。

(五)嚴格的供應商資質審核

為全面掌握供應商的有關信息,提高其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更好的為電網建設服務,保證電網工程建設質量和招投標的效果,建立了公司總部和網省公司兩級供應商管理體系,定期組織開展調研和評估工作,建立供應商信息庫,制定科學、量化的評價標准,對供應商的資質業績、產品質量、誠信服務等情況進行考核與評價,掌握其生產能力、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經營狀況等信息,建立信息跟蹤及反饋系統,形成優勝劣汰的動態考評機制,促使供應商提高競爭能力,保證了中標產品的質量和服務水平。

集中規模招標涉及供應商較多,通過召開潛在投標人標前會、開展供應商資質業績審核等工作,減少了因投標經驗不足導致廢標情況的發生,減少了供應商的投標工作量和評標中的重復工作,提高了評標質量和效率。對通過資質審核的供應商,在一定時期內的投標中不需提供相關的資質業績文件,在每批評標過程中不再進行資質審核;對沒有參加資質審核或沒有通過資質審核的供應商,仍可參加投標,但在投標時需提供資質業績等相關文件,評標時再進行審查。

(六)規范的招標全過程管理

規范的招標流程是集中規模招標順利開展的重要環節。集中規模招標必須嚴格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及公司有關招投標規章制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和「招標、評標、定標」三分離原則。招標公告按規定在國家發改委招標采購網上公開發布,並邀請項目單位和投標人代表參加公開開標,評標委員會的三分之二由隨機抽取的專家擔任,評標過程採取全封閉管理,技術組和商務組採用背對背打分,公司招標領導小組通過召開會議,在充分尊重評標委員會意見的前提下,集體決策確定中標廠家,經濟法律部和聘請的法律顧問為招標全過程提供法律支持,特別是對評標過程中的澄清和廢標嚴格把關,使整個招標過程實現了規范化管理。

(七)全過程的招標活動監督

招投標工作是抓好廉政建設的重要領域。從招標文件的審查到開標、評標、定標各個環節,公司建立健全了一套嚴密的監督管理體系,對招標的全過程進行監督。

(八)有效的評標專家管理

為適應集中規模招標的需要,提高評標質量和水平,公司系統建立了一支高素質的評標專家隊伍,嚴格資格審查,加強對評標專家的管理,不斷擴充、完善評標專家庫,實現公司系統內評標專家的資源共享。

(九)現代化的招投標信息化手段

建立公司系統招投標管理工作信息化的統一平台,以信息化促進公司系統招投標的集中和統一管理,實現集中規模招標項目計劃報送、發標、投標、開標、評標、合同簽約、履約、設備監造全過程的信息管理。同時建立供應商評價和評標專家管理的信息網路,在全公司范圍內實現招投標信息資源共享,提高工作效率,縮短招標周期,降低管理成本,推進公司系統招投標管理工作的科學化、標准化、規范化。

(十)廉潔的招投標管理隊伍

隊伍建設是集中規模招標規范開展的關鍵。選擇作風正派、政治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人員,嚴格按照招投標工作流程中「招標、評標、定標三分離」的原則,從制度和組織上避免違規違紀事件的發生。公司總部定期組織招投標管理工作經驗交流和培訓,使公司系統招投標管理人員掌握國家招投標管理有關法律和公司相關制度,熟悉招投標業務流程,增強廉潔自律意識,建立了一支廉潔高效的招投標管理隊伍,使招投標工作能夠規范、有序的開展。

二、集中規模招標的經濟成果和社會影響

集中規模招標,是國家電網公司認真貫徹落實國家有關招投標法律、法規,實施依法治企的需要,是加強集約化、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的需要,是防止職務犯罪、促進公司廉政建設的需要,是當前電網建設任務十分繁重的情況下,保證公司系統電網建設任務能否順利完成的重要環節。

(一)促進構建和諧社會和節約型社會

實行集中規模招標,打破了地區壟斷和地方保護,維護公平競爭的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實現公司系統內資源的優化配置,促進了統一、健康招投標市場的形成。實行集中規模招標,充分體現了國家電網公司的整體性,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初步實現了公司設備、材料及其它物資采購的集團化運作。特別是公司總部實行的集中規模招標,既增強了市場的競爭性,又促進了產品質量和服務水平的不斷提高,為電網建設、運行創造了良好條件。公司系統實行規范的集中規模招標,有效地促進了生產要素在不同地區、部門和企業之間的合理、有序流動和組合,為招標人在更加廣泛的空間選擇符合要求的供應商、承包商和服務商提供了條件,實現招標人與投標人的雙贏;通過集中規模招標,搭建統一的招投標管理信息平台,實現招投標活動信息共享,有效地保護了國家利益、企業利益和投標人的合法權益,規范參與招投標活動的企業、人員的行為,實現國有企業資產的保值、增值;實行集中規模招標,配合國家宏觀經濟調整政策和產業結構調整政策,利用合法、合規的競爭手段,進一步規范設備、材料供貨市場,促進國內企業自主創新,提高設備國產化水平,極大的推動了民族工業,特別是國內製造業的振興。可以說,集中規模招標有利地促進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公司總部的集中規模招標活動,為公司系統起到導向作用,通過公司系統兩級集中規模招標,使大批技術含量高、電能損耗低的高質量產品應用到國家電網中,在全社會起到節能降耗的表率作用,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重大貢獻。

(二)實現了公司發展方式的轉變

優化內部資源配置,實行集中管理,提高效率和效益,是現代企業集團發展的客觀規律。國家電網公司作為世界500強企業之一,構建現代化的采購平台,實行集中規模招標,創新變革管理方式和操作模式,充分發揮集團公司的優勢,形成集團競爭力,有效的防範了法律風險,降低了管理成本,實現公司發展方式和電網發展方式的轉變,有力的促進了公司持續、健康、快速發展。

(三)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益

在公司系統投資領域引入競爭機制,嚴格執行招投標制度,提高公司系統投資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水平,促進公司系統增強市場意識和法律意識,改善經營管理,對保障公司資金的有效使用,加強投資控制,降低工程造價,提高電網設備技術水平、服務水平和企業的經濟效益具有重要意義。實行集中規模招標促進了公司內部資源的整合,充分發揮集團優勢,對公司開展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提高了資金整體運作效率。

(四)預防和遏制了腐敗

「十一五」期間,為滿足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協調、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需要,公司將加大電網建設投資規模,「十一五」規劃電網建設投資達1萬億元,平均每年投產220千伏及以上線路約2.8萬公里,投產變電容量約1.4億千伏安。2006年國家電網公司電網建設與改造投資1621億元,新開工220千伏及以上線路2.69萬公里,變電容量約1.58億千伏安。國家電網公司所開展的工程都是關繫到國民經濟發展的國家重點工程,招投標工作能否按照國家法律法規規范的開展,直接關繫到電網建設的順利進行,因此必須加強招投標工作的規范管理。

集中規模招標是規范的招投標管理方式,通過集中規模招標嚴格規范的招投標程序,落實國家法律法規,堅持依法治企、從嚴治企,將招投標活動的各個環節置於公開透明的環境,完善招標監督制度,有效地約束了招投標當事人的行為,更好地體現了「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將廉政建設和企業、社會的監督機制相結合,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規范招投標市場,保證工程建設質量,確保電網的安全穩定運行。一年半以來,公司總部集中規模招標工作實現了零投訴和違法違紀案件零目標,得到了政府和社會各界的認可和贊揚,贏得了供應商的普遍好評。

實行集中規模招標,是國有企業實現集團化運作、集約化發展、精細化管理的必然要求。實行集中規模招標,通過招投標工作制度的統一、工作標準的統一和行為方式的統一,實現招投標管理工作由粗放型向集約型的重大轉變,對規范招投標市場和樹立公正、負責的國有企業形象產生了深遠影響,對促進民族工業自主創新具有重要作用,對提高國有企業集團化運作效率和整體經濟效益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⑷ 什麼是「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具體的內容包括什麼

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建設是充分運用全球導航衛星系統(GNSS)、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和計算機網路等技術,制定相應的政策法規和標准體系,建立基礎地理數據獲取與更新、處理與管理、分發與服務的信息化體系,為建設多尺度、多解析度、多種類的北京市空間數據體系和統一的北京市地理空間數據基礎平台奠定基礎,從而為城市政府、行業、社區和公眾提供高質量的基於空間位置的應用服務,滿足北京城市規劃、發展、建設、運行、服務、管理的需要。
進入21世紀以來,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實現了從最初的傳統模擬測繪技術體系向數字化測繪技術體系的跨越式發展,正朝著信息化測繪技術體系的方向快速推進,逐步形成了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的管理體系、標准體系和技術體系。20多年來,為北京市城市總體規劃、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奧運工程、信息化城市管理,以及人民群眾的工作生活,提供了及時、可靠、適用的測繪服務與保障。

一、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現狀
(一)數字化測繪生產體系的建立。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以下簡稱:北京院)率先開展了一系列數字化測繪生產體系的研究與建立工作,包括:大比例尺工程圖機助成圖系統的開發、北京市地下管網圖形資料庫系統的建設、全球衛星定位系統(GPS)技術的應用、數字化測繪生產工藝流程設計、北京市基礎測繪信息4D系統產品體系的研究等,這些研究成果為數字化測繪體系的建設以及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
(二)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管理機制基本形成。隨著數字化測繪生產體系的建立和完善,對建立相關的管理體系和法規體系的需求也越發強烈。北京市地理信息中心的成立、基礎測繪工作納入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的建立、《北京市基礎測繪更新規劃方案》的制定以及《北京市測繪條例》的頒布等一系列舉措,使得北京市的測繪事業逐步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管理體制,測繪隊伍不斷壯大,基礎測繪的良性循環得到了保障,並為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建設的管理工作提供了法規保障。
(三)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技術體系初步建立。「十五」期間,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技術體系的建設逐步落實。國家基礎測繪設施項目北京市單位工程按要求完成,各項技術指標達到並超過了《實施方案》的設計目標;依據《北京市測繪條例》,《北京市地方測繪技術系列標准》的編寫工作基本完成;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基準體系建設的項目成果通過了專家鑒定;《北京市「十一五」時期測繪事業發展規劃》列入市政府專項規劃,有力地推動了北京市測繪事業的發展。

二、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數據與技術服務成果
(一)基礎地理空間框架數據建設。
1.北京地形圖分為1∶500、1∶2000和1∶10000三種,分別以2年、3年、4年(平原)、8年(山區)的周期進行更新。基礎測繪成果以4D數據(DLG數字線劃圖、DEM數字高程模型、DOM數字正射影像、DRG數字柵格圖)為表現形式,實現了全面覆蓋、及時更新。測繪部門積極主動做好基礎地理數據的推廣應用工作,有力地保障了「新北京、新奧運」的戰略構想和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實施。
2.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系統建設。依據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建設需要,北京市測繪設計研究院建成了1∶500、1∶2000和1∶10000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其中,1∶500庫存儲管理了北京市四環范圍約8800幅地形圖、1∶2000庫存儲管理了六環范圍約3300幅地形圖,1∶10000庫存儲管理了全市域930幅地形圖;初步建立了1∶2000~1∶10000數字正射影像資料庫(DOM)、1∶500~1∶10000數字柵格地圖資料庫(DRG)、地名與地址資料庫和元資料庫。同時建設了資料庫管理系統。
3.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服務建設。近5年來,北京院共向建設單位提供1∶500、1∶2000和1∶10000紙質地形圖30餘萬張單幅和1萬余張單幅基礎地理數據。向全市137家單位提供了較大范圍(面積大於6km2)的基礎地理數據和服務,其中包括121家各級政府委辦局和信息中心,佔88.3%;公司企業單位10家,佔7.3%;科研院所6家,佔4.4%。全市絕大部分的委辦局均使用上了北京基礎地理數據,不僅推動了全市各個委辦局政務信息系統建設,也促進了基礎地理數據的應用與更新。在向北京市公安局、市交管局、市交通委等約10家單位提供基礎數據時,通過多種方式採集了專題數據,製作了專題電子地圖和開發了基於電子地圖的專業地理信息系統。
4.數字地形圖分發服務系統建設。為了進一步做好現狀地形圖和歷史地形圖的管理,北京院建立了現狀地形圖資料庫和歷史地形圖資料庫,用於存儲和管理北京市1∶500、1∶2000及1∶10000三種比例尺現狀地形圖和歷史地形圖,可為用戶提供方便、快捷、優質的測繪成果服務。2004年,北京院建立了數字地形圖分發服務系統和歷史地形圖綜合查詢系統。該系統的建立可縮短查詢和出圖時間,縮短了新圖歸檔到對外提供服務的周期,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地理信息技術服務。依託北京市基礎地理空間框架支撐,北京院加強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服務和工程應用工作,承擔主要地理信息系統技術開發服務開發項目及應用工程三十餘項,累計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116項次、各級優秀工程獎76項次。依託北京市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提取數據,編制北京市政務版電子地形圖數據,提供給北京市政府各個委辦局使用。該數據的使用,推進政務信息化和信息共享,促進了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服務與保障。
1.基礎地理信息數據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修編中的應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的修編,需要有準確可靠的基礎地理數據的支持,而規劃決策也都需要空間信息的定位,最終的規劃成果需要表現在地形圖上。為了提供及時有效的基礎地理數據,以現有的各種基礎地理數據為基礎,進行各種專題數據的加工和整合,完成了北京市域規劃匯總圖和北京市域現狀匯總圖等GIS數據的加工,並對各種專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與應用服務,為各相關部門的各專項規劃研究和規劃編制工作提供了可靠信息和科學依據,從而保障了北京市總體規劃修編工作的順利實施。
2.為城市建設重點工程、奧運工程提供測繪服務。「新北京、新奧運」戰略的實施,迎來了北京城市建設的高峰期,大量的重點工程、奧運工程、市政工程陸續開工建設。北京院為各個建設項目提供了優質測繪服務,保障「新奧運」從規劃到實施全過程的用圖,編撰了《「新北京、新奧運」地圖集》,有力的擴展了測繪服務應用范圍。
3.為信息化城市管理提供測繪服務。建立單元網格城市管理是信息化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北京院積極提供了基礎測繪數據,還為系統建立開展了城市部件調查,採集了大量的專業信息和實施了相關信息整合。在海淀朝陽兩區網格項目建設中,採集並整合了21個城市管理專業部門所掌握的空間和非空間信息,建成了18大類、40個專題、幾十萬條數據為系統建立提供優質測繪服務和保障。
(三)測繪服務社會經濟效益穩步增長。近十年來,在市委市政府持續投入財政經費保證基礎測繪工作穩步開展,北京院不斷完善測繪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積極推進地理信息資源建設與開發利用,測繪隊伍不斷壯大,地理信息應用服務明顯提升,面向測繪市場服務的能力增強。全院的總收入獲得快速的增長,職工平均收入水平也得到較大幅度的提高。
北京院在貫徹實施《北京市測繪事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工作中,積極加強基準體系建設,積極提高數字測繪產品的生產能力,積極加強質量管理體系建設,積極加強地理信息分發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做好測繪成果的推廣應用工作,努力使北京院測繪服務保障能力達到一個新水平。

⑸ 開辦測繪公司

測繪公司最主要的就是測繪服務,測量和繪制圖紙,給工程單位提供施工的圖紙。可以根據設計圖紙給工程單位施工放樣。需各類測繪儀器。可到測繪主管部門辦理資質證書。按照自已的需要辦理適合自已的證書。
測繪資質分級標准
測繪資質分級標准

前 言

一、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和《測繪資質管理規定》,結合測繪行業發展實際,制定本標准。本標準是各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進行測繪資質審查的基本依據。
二、本標准劃分為通用標准、專業標准兩部分。
通用標準是指對申請不同專業測繪資質統一適用的標准。
專業標準是根據不同測繪專業的特殊需要制定的專項標准,包括大地測量、測繪航空攝影、攝影測量與遙感、工程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海洋測繪、地圖編制、導航電子地圖製作、互聯網地圖服務等專業。
由於測繪科技的發展或者其他特殊需要,國家測繪局可以作出特別規定。
三、凡申請《測繪資質證書》的單位,必須同時達到通用標准和相應的專業標准要求。
丙級測繪資質的業務范圍僅限於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籍測繪、房產測繪、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海洋測繪,且不超過上述范圍內的四項業務。
丁級測繪資質的業務范圍僅限於工程測量、地籍測繪、房產測繪、海洋測繪,且不超過上述范圍內的三項業務。
四、本標准中的測繪專業技術人員和測繪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是指取得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任職資格的人員。
五、本標准中的作業限額,是指承擔測繪項目的最高限量。
六、本標准中各等級測繪資質的定量考核標準是指最低限量。
七、省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適當調整乙、丙、丁級考核標准,調整後的標准,不得高於上一級標准或者不得低於下一級標准。調整後的標准應報國家測繪局備案。
八、本標准自二〇〇九年六月一日起施行。國家測繪局二〇〇四年二月十六日印發的《測繪資質分級標准》同時廢止。

通用標准

一、主體資格
1、具有獨立法人資格。企業法人中的丙級測繪單位注冊資金不低於100萬元;。
2、以規劃、勘察、設計、施工等為主要業務的單位,應當設有相對獨立建制的測繪生產機構和主管測繪生產的負責人。
二、專業技術人員
1、本標准所稱高級、中級和初級專業技術人員,是指經具備相應職稱評定資格的機構頒發或認可的具有相應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
2、未取得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其他測繪從業人員,應當通過測繪職業技能鑒定。
3、本標准所稱測繪相關專業技術人員,是指地質、水利、勘察、物探、道橋、工民建、規劃、海洋勘測、土地資源管理、計算機等工程技術人員,或者能夠提供其在校期間所學專業開設測繪專業為必修課程證明的工程技術人員,但不得超過本標准對專業技術人員要求數量的50%。申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互聯網地圖服務資質的單位,測繪相關專業技術人員不得超過本標准對專業技術人員要求數量的70%。
4、同一單位申請兩個以上測繪專業的,對人員數量的要求不累加計算。
5、法定退休人員、兼職人員和沒有簽訂勞動合同的人員不得計入專業技術人員。
三、儀器設備
按各專業標准核算儀器設備數量時,非本單位所有的儀器設備、租借的儀器設備、檢定有效期已過的儀器設備或者不能正常使用的儀器設備等,均不能列入。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性能指標更優越的儀器設備可以替代某一專業標准所規定的相應儀器設備。
使用通用測繪專業軟體的,應當通過國家測繪局組織的測評。
四、辦公場所
各等級測繪單位的辦公場所:丙級不少於80平方米不少於。
五、質量管理
1、質量保證體系認證: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ISO9000系列質量保證體系認證或者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
2、配備專門的質量檢驗機構和質檢人員:位質檢機構、人員齊全,丙級測繪單位配備專門質檢人員繪單位配備兼職質檢人員。
六、檔案和保密管理
1、有健全的測繪成果及資料檔案管理制度、保密制度和相應的設施:有明確的保密崗位責任,與涉密人員簽訂了保密責任書;明確專人保管、提供統計報表;建立測繪成果核准、登記、注銷、檢查、延期使用等管理制度;有適宜測繪成果存儲的介質和庫房。
2、資料檔案管理考核:丙級測繪單位應當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取得通過考核的證明文件。
七、測繪業績
凡申請測繪資質升級和變更業務范圍的,應當具有以下業績:
1、獲獎情況
申請乙級:近3年內獲得不少於1項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認定的優秀測繪工程獎。
2、業務規模和質量水平
申請乙級:近3年內承攬的測繪服務總值不少於400萬元,且有2個以上測繪工程項目通過設區的市(州)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組織的質量認可。

大地測量專業標准

測繪航空攝影專業標准

攝影測量與遙感專業標准
專業范圍 考核指標 考核內容 考核標准 備注
甲級 乙級 丙級
攝影測量
與遙感 外業 人員規模 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50人(高級5,中級14) 25人(高級2,中級8) 8人(中級 3) 微機等其它儀器設備配套齊全。
儀器設備 GPS接收機 6台(其中5mm+1ppm以上精度不少於3台) 3台(其中5mm+1ppm以上精度不少於2台)
全站儀 6台(2秒級精度以上) 4台(2秒級精度以上) 2台(2秒級精度以上)
水準儀 6台(S3級精度以上) 3台(S3級精度以上) 2台(S3級精度以上)
內業 儀器設備 全數字攝影測量系統
(或遙感圖像處理系統) 15台套 8台套 4台套
影像掃描儀 1台
圖形掃描儀(A1幅面以上) 1台 1台
彩色繪圖儀(A0幅面以上) 2台 1台
彩色繪圖儀(A1幅面以上) 1台
交換機 2台 1台
作業限額 無限額限制 1:500比例尺,30km2以下;
1:1000比例尺,60km2以下;
1:2000比例尺,100km2以下;
1:5000比例尺,200km2以下;
1:10000比例尺,300km2以下。 1:500比例尺,20km2以下;
1:1000比例尺,30km2以下;
1:2000比例尺,50km2以下;
1:5000比例尺,100km2以下;
小於或等於1:10000比例尺的不得承擔。

工程測量專業標准
專業范圍 考核指標 考核內容 考核標准 備注
甲級 乙級 丙級 丁級

1、控制測量
2、地形測量
3、城鄉規劃定線測量
4、城鄉用地測量
5、規劃檢測測量
6、日照測量
7、市政工程測量
8、水利工程測量
9、建築工程測量
10、精密工程測量
11、線路工程測量
12、地下管線測量
13、橋梁測量
14、礦山測量
15、隧道測量
16、變形(沉降)觀測
17、形變測量
18、竣工測量 人員
規模 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50人
(高級5,中級14) 25人
(高級2,中級8) 8人
(中級3) 4人
(中級1)

微機等其它儀器設備配套齊全。

從事專業范圍10、16、17的,要求配備0.5秒級精度以上全站儀和S05級精度以上水準儀各不少於1台。

從事專業范圍8、12、14的,應當分別配備測深儀、地下管線探測儀、陀螺儀等相應的專業儀器設備。
儀器
設備 GPS接收機 6台(5mm+1ppm精度以上) 4台(5mm+1ppm精度以上) 3台(5mm+1ppm精度以上)
全站儀 10台(其中2秒級精度以上不少於5台) 5台(其中2秒級精度以上不少於3台) 3台(其中
2秒級精度以上不少於1台) 2台(5秒級精度以上)
水準儀 6台(S3級精度以上) 3台(S3級精度以上) 2台(S3級精度以上) 1台(S3級精度以上)
A1幅面以上繪圖儀 2台 1台 1台

作業限額 無限額限制 1:三等以下。
2:1:500比例尺,30 km2以下;1:1000比例尺,50 km2以下;1:2000比例尺,80km2以下;1:5000比例尺,100km2以下;1:10000比例尺,200 km2以下。
3-4:無限額限制。
5:建設工程總建築面積50萬 m2以下;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不得承擔。
6:無限額限制。
7:特大城市一般道路、大中等城市主幹道路、一般立交橋工程測量。
8:庫容在1億m3以下的水庫樞紐工程,排水流量在1000m3以下的水閘工程,2級和3級堤防的河道治理工程,流量在5m3/s以下的引調水工程,30萬畝以下的灌溉排澇工程,投資在50億元以下的防洪工程,5萬畝以下的圍墾工程,5000公頃以下的水土保持生態工程。
9:建築范圍小於1 km2,單個建築物和設施10萬 m2以下。
10:一般精密設備安裝。
11:300 km以下。
12:300 km以下。
13:多孔跨徑總長在100m以下的橋梁。
14:100km2以下。
15:4km以下。
16-17:建築面積在10萬m2以下或者高度在100m以下的建築。
18:相應於上述限額。 1:四等以下。
2:1:500比例尺,15 km2以下;1:1000比例尺 ,20km2以下;1:2000比例尺,30km2以下;小於1:5000比例尺,60 km2以下 。
3-4:無限額限制。
5:建設工程總建築面積30萬 m2以下;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不得承擔。
6:無限額限制。
7:大中等城市一般道路、小城市道路。
8:庫容在1000萬m3以下的水庫樞紐工程,排水流量在100m3以下的水閘工程,4級和5級堤防的河道治理工程,流量在0.5 m3/s以下的引調水工程,3萬畝以下的灌溉排澇工程,投資在0.5億元以下的防洪工程,0.5萬畝以下的圍墾工程,1500公頃以下的水土保持生態工程。
9:30層以下的住宅、高度70m以下的非住宅性質的民用建築。
10:不得承擔。
11:200km以下。
12:200km以下。
13:多孔跨徑總長在30m以下的橋梁。
14:100km2以下。
15:3km以下。
16-17:建築面積在2萬m2以下或者高度在50m以下的建築。
18:相應於上述限額。 1:等級以外。
2:1:500比例尺,10km2以下;1:1000比例尺,15 km2以下;1:2000比例尺,20 km2以下。
3-4:無限額限制。
5:建設工程總建築面積20萬 m2以下;國家重點建設工程不得承擔。
6:不得承擔。
7:局部市政工程。
8:一般水渠、農田水利工程。
9:7層以下的住宅、高度24m以下的非住宅性質的民用建築。
10:不得承擔。
11:100 km以下。
12:100km以下。
13:不得承擔。
14:局部礦山測量、巷道測量。
15-17:不得承擔。
18:相應於上述限額。

地籍測繪專業標准

專業范圍 考核指標 考核內容 考核標准 備注
甲級 乙級 丙級 丁級
1、平面控制測量
2、界址測量
3、其他地籍要素調查與測量
4、地籍圖測繪
5、面積量算
人員
規模 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50人(高級5,中級14) 25人(高級2,中級8) 8人(中級3) 4人(中級1) 微機等其它儀器設備配套齊全。
儀器
設備 GPS接收機 6台(5mm+1ppm精度以上) 4台(5mm+1ppm精度以上) 3台(5mm+1ppm精度以上)
全站儀 10台(其中2秒級精度以上不少於5台) 5台(其中2秒級精度以上不少於3台) 3台(其中
2秒級精度以上不少於1台) 2台(5秒級精度以上)
水準儀 6台(S3級精度以上) 3台(S3級精度以上) 2台(S3級精度以上) 1台(S3級精度以上)
A1幅面以上繪圖儀 2台 1台 1台
作業限額 無限額限制 1:三等以下。
2-5:1:500比例尺,30km2以下;1:1000比例尺,50km2以下;1:2000比例尺,80km2以下;1:5000比例尺,100km2以下;1:10000比例尺,200km2以下。 1:四等以下。
2-5:1:500比例尺,15 km2以下;1:1000比例尺 ,20 km2以下;
1:2000比例尺,30 km2以下;1:5000比例尺,60 km2以下。 1:等級以下。
2-5:1:500比例尺,10km2以下;1:1000比例尺,15 km2以下;1:2000比例尺,20 km2以下。

房產測繪專業標准

專業范圍 考核指標 考核內容 考核標准 備注
甲級 乙級 丙級 丁級
1、房產平面控制測量
2、房產面積預測算
3、房產面積測算
4、房產要素調查與測量
5、房產變更調查與測量
6、房產圖測繪 人員規模 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50人
(高級5,中級14) 25人
(高級2,中級8) 8人
(中級 3) 4人
(中級1)
儀器設備 GPS接收機 6台(5mm+1ppm精度以上) 3台(5mm+1ppm精度以上) 2台(5mm+1ppm精度以上) 僅從事專業范圍5、6的,對GPS接收機不作要求。

微機等其它儀器設備配套齊全。
全站儀 5台(2秒級精度以上) 3台(2秒級精度以上) 2台(2秒級精度以上) 1台(2秒級精度以上)
水準儀 3台(S3級精度以上) 2台(S3級精度以上) 1台(S3級精度以上) 1台(S3級精度以上)
A1幅面以上繪圖儀 2台 1台 1台
手持測距儀 20台 12台 6台 3台
作業限額 無限額限制 1:三等以下 ;
2-6:規劃用地面積在100萬m2,規劃總建築面積200萬m2以下的居住小區、建築群體。 1:四等以下;
2-6:規劃用地面積在50萬m2,規劃總建築面積100萬m2以下的居住小區、建築群體。 1:等級以下;
2-6:規劃用地面積在30萬m2,規劃總建築面積50萬m2以下的居住小區、建築群體。

行政區域界線測繪專業標准
專業范圍 考核指標 考核內容 考核標准 備注
甲級 乙級
1.界樁埋設
2.邊界點測定
3.邊界線及相關地形要素調繪
4.邊界協議書附圖標繪
5.邊界點位置和邊界線走向說明的編寫
6.行政區域界線詳圖集的編纂 人員規模 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50人(高級5,中級14) 25人(高級2,中級8) 具有GPS數據處理軟體、電磁波導線、水準測量數據處理軟體等。編圖軟體具有數據處理、地圖編制、數據轉換等功能。

微機等其它儀器設備配套齊全。
儀器設備 GPS接收機 6台(10mm+5ppm精度以上) 3台(10mm+5ppm精度以上)
全站儀 10台(5秒級精度以上) 5台(5秒級精度以上)
水準儀 4台(S3級精度以上) 3台(S3級精度以上)
A1幅面以上繪圖儀 2台 1台

地理信息系統工程專業標准

專業范圍 考核指標 考核內容 考核標准 備注
甲級 乙級 丙級
1、攝影測量數據處理
2、空間遙感地理信息數據處理
3、外業採集的地理信息數據處理
4、地圖數字化
5、建立資料庫
6、建立基礎地理信息系統
7、建立專業地理信息系統
8、外業地理信息數據採集 人員規模 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50人(高級5,中級14,且高、中級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不少於5人) 25人(高級2人,中級8人,且高、中級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不少於3人) 8人(中級3人) GPS接收機僅限申請專業范圍8。

微機等其它儀器設備配套齊全。
儀器設備 GPS接收機 6台(其中5mm+1ppm以上精度不少於3台) 3台(其中5mm+1ppm以上精度不少於2台) 2台(5mm+1ppm精度以上)
網路交換機 4台 2台 1台
磁帶庫或磁碟陣列 1台(2TB以上) 1台(1TB以上)
A0幅面圖形掃描儀 1台
影像掃描儀(含1台航片掃描儀) 3台 2台 1台
A0幅面以上繪圖儀 2台 1台 1台
項目基礎 具備大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或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的組織、設計、開發與集成經驗。 具備中小型地理信息系統工程或地理信息資料庫建設的組織、設計、開發與集成經驗。
作業限額 無限額限制 設區的市(州)級行政區域以下地圖數字化、地理信息數據處理、建立地理信息資料庫和信息系統。 縣級行政區域以下地圖數字化、地理信息數據處理、建立地理信息資料庫和信息系統。

地圖編制專業標准
專業范圍 考核指標 考核內容 考核標准 備注
甲級 乙級
1、地形圖
2、世界政區地圖
3、全國政區地圖
4、省級及以下政區地圖
5、全國性教學地圖
6、地方性教學地圖
7、電子地圖
8、真三維地圖
9、其他專用地圖 人員規模 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50人
(高級5,中級14) 25人
(高級2,中級8) 申請專業范圍2的,應當具有固定且權威的資料國際間交換渠道,10年以上編制世界政區地圖的經歷,具有獨立完成分國、分洲、世界地圖集(冊)的能力。
申請專業范圍4、6的,應當有具有地圖編制經歷的人員10人。
儀器設備 圖形編輯工作站 50台 30台 微機等其它儀器設備配套齊全。
A0幅面圖形掃描儀 2台 1台
A1幅面以上彩色繪圖儀 1台 1台
高性能數據伺服器 2台 1台

業績 近3年完成80種以上縣級以上行政區域范圍內的地圖集(冊)編制項目。

申請專業范圍2、3的,應當具有獨立完成相應區域范圍的地圖集(冊)設計、編制能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相應區域范圍的地圖資料庫。
申請專業范圍5、6的,近3年獨立完成相應區域范圍的教學地圖集(冊)分別為150種、100種以上。
作業限額 無限額限制 2、3、5項不得承擔;
1、7、8、9項限省級及以下行政區域范圍內。 申請專業范圍5的,應當具備專業范圍2或3;申請專業范圍6的,應當具備專業范圍4。

導航電子地圖製作專業標准
專業范圍 考核指標 考核內容 考核標准 備注
綜合 外業
導航電子地圖製作 人員規模 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具有與完成道路數據採集和數據信息加工處理能力相匹配的人員規模。
100人(高級12人,中級20人) 具有與完成道路數據採集和數據信息加工處理能力相匹配的人員規模。
50人(高級8人,中級12人) 1、數據存儲與備份。存儲:配置擴展容量不小於1TB,有不間斷電源和冗餘電源,並且具有磁碟冗餘能力的磁碟陣列設備;備份:磁帶單盤容量≥20GB(非壓縮),並配置相應的備份軟體。
2、網路傳輸。區域網主幹帶寬≥1000mbps,埠接入能力≥100mbps。
3、數據安全保護。在網路內配置計算機病毒防護系統,安裝殺毒中心和終端防病毒軟體;建立數據備份機制並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
4場地。機房符合GB/T9361-1988《計算站場地安全要求》的B類要求;供電方式符合GB/T2887-2000《電子計算機場地通用規范》配置不間斷電源供電系統的要求。
儀器設備 導航儀設備 10台 4台
GPS接收機 10台(5mm+1ppm精度以上) 5台(5mm+1ppm精度以上)
野外採集作業車 10輛 10輛
高性能網路伺服器 6台 3台
A0幅面圖形掃描儀 2台 1台
A1幅面以上彩色繪圖儀 2台 1台
高性能數據伺服器 10台 5台
網路交換機 5台(需200個埠以上的接入能力) 1台(需40個埠以上的接入能力)
在線存儲設備 20TB以上有效存儲 10TB以上有效存儲
保密管理 保密制度 單位內部制度健全,符合以下要求:
1、保密機構健全,人員、職責明確落實;
2、保密制度完善,使所屬人員知悉與其工作有關的保密范圍和各項保密制度;
3、保密要害部門制定嚴格的保密防範措施,並組織實施。配備必要的保密設備和設施;
4、涉密設備和網路必須與互聯網物理隔離;
5、經常進行測繪保密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解決;
6、在數據製作區域,禁止使用無線網路,並能夠自動識別外來設備入網;生產辦公設備禁止在互聯網上使用,作業用計算機的USB埠、串口、並口必須封閉。
7、數據生產環節中的數據必須使用經加密處理的自有格式。 經國家測繪局(成果管理職能部門)審查合格,並符合國家測繪局和國家保密局規定的其他條件

作業標准 導航電子地圖數據標准書 1、完整的地圖要素分類分級標准;
2、道路交通網路的模型化表達;
3、道路交通網路拓撲邏輯關系的表達;
4、生活服務地物信息(POI)的分類分級;
5、其他地圖要素的表達;
6、資料庫的邏輯和物理存儲結構。 另有國家標准或行業標準的,按有關標准執行
外業數據採集規范書 1、設備的組織和架構,軟體環境配置;
2、作業人員的配備;
3、採集作業的具體操作詳細規定和說明。
內業數據編輯製作規范書 1、軟體環境、硬體配置說明;
2、作業人員配備說明;
3、室內數據編輯的具體操作方法詳細規定和說明。
數據產品編譯規范 1、軟體環境、硬體配置說明;
2、作業人員配備說明;
3、數據編譯的具體操作方法詳細規定和說明。
導航電子地圖製作質量檢查作業規范書 1、軟體環境、硬體配置說明;
2、作業人員配備說明;
3、檢查作業具體實施方法詳細規定和說明。
導航電子地圖數據生產工藝流程說明書 含外業採集、內業編輯製作、數據編譯、質量檢查各作業環節的詳細說明

海洋測繪專業標准

專業范圍 考核指標 考核內容 考核標准 備注
甲級 乙級 丙級 丁級 微機等其它儀器設備配套齊全。
1、控制測量
2、水深測量
3、水文測量
4、掃海測量
5、海洋磁力測量
6、底質測量
7、浮泥測量
8、水下障礙物探測
9、淺地層剖面測量
10、水下管線測量
11、海岸灘塗地形測量
12、海域界線測量
13、海圖(集、冊)編制
14、內水航道圖編制
15、港口與航道工程測量
16、海域使用面積測量 人員規模 測繪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50人
(高級5,中級14) 25人
(高級2,中級8) 8人
(中級3) 4人
(中級1)
儀器設備 GPS接收機 8台(5mm+1ppm精度以上) 3台(5mm+1ppm精度以上)
全站儀 2台(2秒級精度以上) 1台(2秒級精度以上) 1台(2秒級精度以上) 1台(2秒級精度以上)
水準儀 6台(S3級以上精度) 4台(S3級以上精度) 2台(S3級以上精度) 1台(S3級以上精度)
測深儀 雙頻 5台 2台 1台 內水測量除外
單頻 10台 6台 4台
聲速儀 3台 2台 1台
波浪補償儀 3台 2台 1台
多波束測深系統 2套 1套
側掃聲納 2台 1台
淺地層剖面儀 1台 1台
海洋磁力儀 1台 1台
驗潮儀 10台 5台 2台
驗流計 2台 1台 1台
圖形掃描儀等數據採集設備 2台 1台 1台
A0幅面以上繪圖儀 3台 2台 1台
作業限額 無限額限制 不得承擔專業范圍7、8、13,其它無限制。 不得承擔專業范圍4、7、8、9、10、13,其它無限制。 只能承擔專業范圍16。

互聯網地圖服務專業標准

專業范圍 考核指標 考核內容 考核標准 備注
甲級 乙級
1.瀏覽、搜索服務
2.導航、定位服務
3.標注服務
4.鏈接服務5.下載服務
6.復制服務
7.發送、轉發服務
8.引用、嵌入服務 人員規模 制圖、計算機及相關專業技術人員 20人(高、中級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5人,地圖安全審校人員5人) 12人(高、中級計算機專業技術人員2人,地圖安全審校人員2人) 微機等其它儀器設備配套齊全。
儀器設備 伺服器 存放地圖數據的伺服器設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
專用軟體 獨立地圖引擎 無要求
作業限額 無限額限制 專業范圍6、7、8不得承擔
保密管理 地圖數據 使用經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審核批準的地圖數據
保密制度 地圖安全審校人員應當經國家測繪局考核合格。 地圖安全審校人員應當經省級以上測繪行政主管部門考核合格。
建立地圖數據安全管理制度,配備安全保障技術設施。
註:1、互聯網地圖是指登載在互聯網上或者通過互聯網發送的基於伺服器地理信息資料庫形成的具有實時生成、交互控制、數據搜索、屬性標注等特性的電子地圖。
2、通過無線互聯網路調用的手機地圖等納入互聯網地圖管理范疇。

⑹ 張繼賢的科研成果

「七大創新成果」造就中國基礎測繪「五個首創」,即首次大規模採用高解析度的衛星條帶立體影像(90%以上)測圖;首次採用大范圍稀少控制點衛星立體影像整體區域網平差技術;首次構建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干涉SAR測圖系統;創建了測繪外業生產安全監控系統;首次規模化生產了1∶5萬影像地形圖、暈渲地形圖、地表覆蓋圖等我國1∶5萬地形圖新品種 。
——發展了稀少或無控制的大范圍航空航天遙感影像自主定位與區域網平差技術。這種技術通過預處理將標准景衛星影像自動拼接成長條帶衛星影像,從總體上減少了對控制點的需求。以該技術為基礎,自主研製了ImageInfo-PixelGrid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區域網平差軟體,在工程中大范圍推廣應用。解決了野外作業控制困難,衛星條帶立體影像平均每150公里—200公里只需布設一對外業控制點,通過大跨度構架航帶加密,還可進一步減少所需外業控制點。由於外業控制點的大量減少,使外業工作量減少10倍以上。
——研發了大范圍高解析度衛星影像測圖技術系統。系統全部自主研製,具有獨特的技術特點和創新性,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獲2009年度測繪科技進步一等獎。這個技術系統在青南高原向橫斷山脈過渡地區測圖中得到了充分應用,有效解決了因地形高差較大引起的遮擋問題,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採用稀少控制的高精度區域網平差技術、大范圍數字高程模型自動化提取和數字正射影像生成技術,立體像對快速採集區域數字高程模型和正射影像的生產效率達到40萬平方公里/月的處理能力。
——研製了機載多波段多極化干涉SAR測圖系統。這個系統提出並實現了橫斷山脈區域SAR測圖技術方案及工藝流程,有效解決了雲霧和冰雪覆蓋區等光學影像測圖困難問題,具備了從萬米高空全天候獲取0.5米至5米解析度的極化與干涉雷達數據的能力,可滿足1∶1萬、1∶2.5萬、1∶5萬比例尺的地形圖、數字高程模型/數字表面模型、數字正射影像等測繪產品的測圖生產。構建了雷達測圖工作站,能綜合利用干涉、立體、極化雷達技術實現測圖與影像解譯,其性能達到了國際領先水平。系統在橫斷山脈等測繪困難區域得到廣泛應用。
——研製了地學知識輔助的半自動提取與智能解譯技術系統。首次研發了西部區域地物半自動智能解譯技術,構建了管理—調度—採集—編輯—質檢一體化與多源數據集成的解譯平台,集平面採集和立體測量於一體,形成多維影像地理要素三維智能解譯系統,滿足從1∶500到1∶10萬比例尺的4D產品生產、成果輸出、項目數據管理等遙感影像綜合解譯的一體化管理,形成了遙感影像智能解譯人機協助一體化作業鏈,解決了目前人機交互解譯精度相對較低、效率不高、勞動強度大等一系列問題。
——首次研製安全監控系統。即利用車輛和人員自適應定位,衛星、無線網路多模式通訊,監控中心的多級部署等技術,構建了實用、安全、穩定、先進的測圖外業安全監控系統,實現了外出人員和車輛「看得見、能通訊、可計量」,確保了測繪外業生產處於「人人、事事、時時」三受控狀態。在整個西部測圖工程外業任務期間,所有的外業隊伍都使用了測繪外業生產安全監控系統。該系統使用效果良好,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保障了「零傷亡」目標的實現。
——建立了內外業一體化測圖生產新模式。研製了外業數字測圖移動裝備PDA系統,實現調繪數據的導入、內業採集編輯、入庫出圖等一體化的技術流程和工藝示範,替代傳統的人海作戰模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生產安全。
——設計開發了適合西部特徵的地形圖新要素和適應於我國西部地區的地形圖新產品。提出並設計表達了適合西部特徵的地形圖新要素,補充了地形圖產品要素新內容,增加了地形圖信息量,豐富了1∶5萬地形圖產品內容,設計生產了我國首批1∶5萬地表覆蓋圖,地表覆蓋分類適合西部無圖區測區特徵,可擴充覆蓋全國。

⑺ 服務機構及內容

(一)服務機構

國家基礎地理信息中心(兼國家測繪檔案資料館,以下簡稱中心),是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直屬事業單位。中心圍繞構建數字中國地理空間基礎框架這一目標,主要從事全國基礎地理信息數據資料的匯集與處理、建庫與維護、分發與服務、應用與開發以及重大測繪工程項目的規劃、設計、實施等。其職責是負責管理全國測繪成果資料和檔案資料;負責國家級基礎地理信息系統建設、維護、更新、開發,以及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下達的專題資料庫的建庫;承辦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交辦的基礎測繪和重大測繪項目;負責航空攝影的組織實施;負責中國測繪網的應用和維護。具有建設和維護國家級地圖資料庫、遙感影像資料庫、大地資料庫、專題資料庫和測繪檔案資料館等「四庫一館」,建設和運行地圖資料庫管理系統、大地測量資料庫管理系統、國家遙感基礎地理信息分發服務系統和業務信息化系統等八個業務運行系統的功能。目前,中心基本上形成或具有向社會提供基礎地理信息服務總窗口、國家基礎測繪成果集成管理、設計和實施國家空間數據基礎設施項目、進入國家信息高速公路網路主節點的功能,是基礎地理信息工程建設、技術研究、應用開發代表國家水平的國家隊,實現了以衛星定位系統、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和網路通信等為主體的數字化測繪技術對傳統模擬測繪技術的改造,正在向信息化測繪體系的方向發展。

測繪信息服務是各級政府的基本職責。廣義的測繪信息服務是指測繪信息管理服務、測繪信息產品服務和公益性測繪服務等的總稱。一是進行規范、協調、高效的測繪信息管理,包括提供完善的測繪信息政策、法規和標准以及信息事務管理服務等;二是提供豐富、可靠、適用的測繪信息產品,包括提供模擬地形圖產品、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產品以及其他標准或非標準的測繪信息產品;三是開展靈活、便捷、多樣的測繪公益性服務,更全面、更有效、更公平地向政府、企業和社會提供公益性測繪保障。目前,一般所指的測繪信息服務主要是包含後兩方面內容的狹義的測繪信息服務。

測繪信息服務主要強調政府職能。以信息化測繪體系為手段,以數字地理空間框架為資源,由政府以及非營利事業單位和組織提供,也可通過政府采購等方式授權企業提供。主要任務是:構建完善的測繪信息服務體系,提供基本比例尺地形圖、基本地理要素資料庫、基礎地理信息平台等信息產品服務;發展網路化基礎地理信息分發服務系統、測繪成果目錄和元數據發布系統、公益性地圖/地理信息網站等信息服務平台;為政府管理和決策提供公益性測繪保障支持等。

(二)服務內容

隨著計算機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和測繪高新技術的快速發展,測繪信息服務正朝著集成化網路化的方向發展,將從以往專門的數據提供服務提升為基於公共地理信息平台的綜合測繪信息服務,其主要內容包括:需求程度高、有影響力、權威的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產品,基於全國各級基礎地理信息資料庫整合開發的全國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測繪法規政策標准以及測繪政務信息等。

1.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產品

基本比例尺地形圖產品主要包括公眾版地形圖和區域地圖集。公眾版地形圖是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面向國民經濟發展、部門與行業信息化建設、社會大眾物質文化生活等的實際需求,由各級測繪行政主管部門開發編制的適合公眾公開使用的系列標准化測繪成果。區域地圖集是以基礎地理信息為基礎,以地圖形式對國家或區域的社會、經濟、人文、歷史等信息進行可視化綜合表達。根據區域范圍的不同,主要分為世界地圖集、國家地圖集、省(自治區、直轄市)地圖集、市(地、州、盟)地圖集、縣(市、旗)地圖冊或掛圖等,每個圖集都涵蓋了區域范圍內自然、歷史、經濟、農業、地理等綜合信息。

2.國家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

(1)針對社會經濟信息掛接和在線瀏覽、標注、定位等對地理信息載體的專門需求,在現有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產品的基礎上,製作以面向地理實體、分層細化為重要特徵的,可滿足電子政務、信息安全評估與監測、經濟和社會信息統計與分析、新農村建設、國土資源調查管理、主體功能區規劃、環境保護監測、突發信息事件應急、車載導航、移動定位、現代物流以及社會大眾等基本需要的地理信息數據。主要包括地理實體、地名地址、地圖、影像、高程等五類可擴展的基本數據類型,以及能滿足全國各級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台個性化需要且可擴展的專題數據類型。

(2)建設廣域網路接入、數據存儲備份與安全保密的軟硬體環境,建成基於電子政務內、外網的網路化運行環境,實現國家、省、市(縣)三級平台的互聯互通、信息共享和協同服務,在全國范圍內,縱向上實現1個國家級、31個省級以及333個地市三級節點的互聯互通與協同服務,橫向上能夠向有關政府部門和社會公眾提供在線地理信息服務。

(3)建立較為完善的一體化地理信息資源體系,將有關部門和地區的地理信息資源有機連成一體,形成邏輯上集中、物理上分開的統一基礎地理信息服務資源,實現面向環境監測、綜合減災和風險管理等的縱橫向互聯互通和多級互動、分建共享的格局,為跨部門(地區)的生態環境監測、突發事件處置等提供基於網路的在線地圖與地理信息協同服務。

此外,為有效提供地理信息在線服務,構建基於統一服務注冊和分級授權管理的平台服務管理系統,實現對各級地理信息服務資源的注冊、發現與狀態監測,以及顧客信息注冊、認證與使用管理等;提供二維地圖、三維地圖、空間數據、地理編碼和數據應用分析等基本服務功能,以及相應的系列標准服務介面,各級平台可根據實際需求在基本服務類型的基礎上進行擴展;建立平台門戶網站,為各類顧客提供使用指南、綜合服務窗口以及標準的權威的可視化地圖系列產品網上預覽和部分免費下載服務。

3.法規政策標准信息服務

測繪法規政策和標准信息服務也是測繪信息服務的重要內容。測繪法規政策信息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測繪活動界定、測繪基準和測繪系統使用規定、基礎測繪規劃和計劃的編制及報批程序、基礎測繪成果保密管理及匯交有關規定、測量標志保護管理規定、地圖編制出版程序、各等級測繪資質申請條件,以及進行各種違法違規活動應負的法律責任等信息服務。

測繪與地理信息標准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提供國家基本比例尺航空攝影測量作業規范、各級比例尺地形圖數字化規范、導航電子地圖安全處理技術基本要求等測繪與地理信息國家標准信息;全球導航衛星系統連續運行參考站網建設規范、數字城市地理空間信息信息平台技術規范等測繪與地理信息行業標准信息;國家基礎地理信息系統1:5萬資料庫建庫工程標准、1:1萬基礎地理信息數據生產與建庫技術標准等測繪與地理信息內部標准信息。

4.測繪政務信息服務

測繪政務信息服務是宣傳測繪工作、推動測繪文化建設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是構建信息化測繪體系和現代測繪信息服務的重要內容。新時期下,主要通過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政府門戶網站及各級測繪主管部門門戶網站等平台向社會及時發布行政公文、行政許可、統計數據、幹部任免、公務員管理、政府采購與招標、黨建工作等方面的全面、及時的政務信息,提供在線辦理、在線咨詢、在線訪談等在線辦事服務,以及意見徵集、網上調查、測繪論壇等互動交流服務,為全社會提供全面、高效、便捷的服務。

⑻  國外多金屬結核資源勘查概況

多金屬結核(以下簡稱結核),過去許多文獻稱之為錳結核。它是分布在大洋海床上的一種多金屬礦產資源。結核一般由核心及圍繞它的殼層構成。殼層物質由錳相礦物和鐵相礦物微層與粘土礦物微層交替生長而成。殼層富含Mn、Cu、Ni、Co,以及Mo、Pb、V和Ti等有用金屬組分。

1873年,英國「挑戰者」號考察船在大西洋首次發現多金屬結核。但由於測試和海上調查技術的限制,對結核的成分及其資源價值長期未被人們認識。

本世紀中葉,工業技術的飛速發展和高新技術的應用,為大洋結核的調查、研究與開發提供了技術和手段。60年代中期,美國科學家J.L.梅羅估算太平洋結核儲量約有170×104Mt,並指出其具有巨大的經濟遠景。同時結核至今仍在繼續生長,儲量還在不斷增加,有人推算,其增長速率為6~10Mt/a。因此,結核資源是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礦產資源。這些研究成果的發表,使深海底礦產的潛在重要性逐漸被認識,而且深海底礦產資源主要是人們感興趣的Cu、Co、Ni等有用金屬元素。因此,許多國家對太平洋結核資源開展了調查和研究。

70年代,對太平洋的結核調查、勘探和開發的研究達到高潮。已有的地質-地球物理調查都認為,克拉里昂和克里帕頓斷裂帶之間的區域(簡稱CC區)是太平洋中最好的結核富礦帶。因此,大部分國家和財團的調查、勘探活動都集中在這一地區。現將幾個國家的結核勘查簡況分述如下。

1.1.1美國

美國是開展結核調查、勘探最早、規模最大的國家,而且,該國的四家跨國公司已經占據了CC區結核富集帶的最有利區塊。美國從事多金屬結核調查工作的特點是:

(1)對結核進行的大規模的調查研究中,參加單位有政府機構、研究所和大學,也有大公司和企業。包括地質調查所、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拉蒙特-多爾蒂地質研究所和幾十所大學;從1962年起,又有海洋礦產公司(DMCO)、海洋管理公司(OMI)、海洋礦業聯合公司(OMA)和肯尼柯特財團(KCON)等4家公司從事結核的調查、勘探及采礦試驗。

(2)在海洋和大氣管理局成立了海洋礦物資源辦公室,負責計劃、協調、實施海洋礦物的開發工作。美國政府在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之前,於1980年宣布《深海底礦物開發法》生效,並批准4家美國公司申請結核礦區的勘探權和開發權。

(3)由政府和科學基金資助,實施一系列調查、研究計劃,包括對結核的成因、物質成分及金屬含量、分布規律、深海采礦環境和地形、沉積物類型等內容的調查與研究。

(4)以美國企業為主的4家跨國公司,他們的工作重點是結核礦物資源調查、勘探、深海采礦試驗。在結核勘查方面,除運用常規的海洋地質采樣器採集礦樣和地球物理勘探的地震、磁力測量外,還應用了快速勘探系統(high speed exploration system,簡稱HSES)、深拖調查系統等先進儀器設備。

(5)美國對深海結核調查和勘探已於70年代末基本結束,並轉為其他礦產資源的調查。

1.1.2日本

日本是礦產資源貧乏的國家,政府鼓勵對深海結核資源進行調查、勘探和開發。日本開展結核調查和研究始於60年代,由政府機構實施一系列勘查計劃,如「深海礦物資源開發基礎的調查研究」、「深海礦物資源勘探基礎研究」、「深海礦物資源開發研究」和「深海礦物資源地質學研究」等,同時進行深海采礦系統的開發及「連續鏈斗采礦」系統的采礦試驗。1974年,日本設立深海礦物資源開發協會,1982年又成立錳結核采礦系統研究所,負責研究采礦系統和調查、選定結核礦區。日本開展結核調查的作法是「漸近勘探方法」,隨勘查測量的進展而日益提高調查的精確性。勘探階段可分為概查階段Ⅰ、普查階段Ⅱ和普查階段Ⅲ(詳細勘查)三個大階段。

1.概查階段Ⅰ

這一階段的調查任務是研究結核的產狀。本階段又可分為3個小階段。

圖1—1Ⅰ2階段工程分布圖圖1—1~1—4均引自Svimitomo Corporation,1988

(1)概查階段Ⅰ1這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搜集資料和編制各種圖件,預選可能的結核調查區,編寫海上調查設計報告。

(2)概查階段Ⅰ2(路線調查)該階段的任務是沿選定路線了解結核產狀,包括豐度和品位、海底宏觀地形特徵(表1—1);方法為長剖面測深和地震/淺層剖面測量,剖面間距不小於120n mile,測站間距30~50n mile。每個測站由7~8個帶海底照相機的無纜抓鬥取樣點組成,取樣點間距為ln mile(圖1—1)。

(3)概查階段Ⅰ3(面積調查)該階段的任務是圈定地形平坦區,了解構造地形特徵,結核類型、豐度和品位及其分布(表1—2),方法同概查階段Ⅰ2,測線距10n mile,聯絡線距10~20n mile,測站間距20~30n mile(圖1—2)。概查階段結束,要求圈出進一步工作的遠景區、100m等值線地形圖、地質構造圖和結核豐度圖等。

表1—1Ⅰ2階段概查目的和設備

註:畫框部分表示必須重點解決的問題。

表1—1~1—4均引自Svimitomo Corporation,1988。

DORNIER——水下定位系統。表1—1~1—4均如此。

2.普查階段Ⅱ

普查階段的任務是通過加密測線,區分出與采礦可達性有關的海底地形地貌類型,獲得具有較高准確性的結核分布、豐度和金屬含量(表1—3)。方法是測深和局部地震/淺層剖面加密,主測線間距2.5~5n mile,聯絡線間距5~10n mile;測站間距5~10n mile(圖1—3)。成果資料有25~50m等值線地形圖,標有沉積厚度、露頭和斷層的地質構造圖,結核類型、大小、豐度、覆蓋率和金屬含量的分布圖等。

3.普查階段Ⅲ(詳細勘查)

表1—2Ⅰ3階段調查目的和設備

註:實線框中內容表示要重點解決的問題,虛線框表示次要的或順便可以解決的問題。

圖1—2Ⅰ3階段工程分布圖

圖1—3普查階段Ⅱ工程分布圖

表1—3普查階段(Ⅱ)調查目的和設備

註:(√)表示次要方法。其它含義同表1—2。

該階段的任務是圈定結核豐度和金屬含量最高的最大地區,並要求地形坡度小於5°~10°、障礙物數量最少(表1—4)。方法是電視和連續測深(如果需要,則進行地震/淺層剖面測量)或用發展中的深拖系統等,測線間距1~2.5n mile,測站間距2.5~3.0n mile(圖1—4),每個測站由6~7個無纜抓鬥投放點組成,點距為ln mile。每點投放兩個抓鬥(其中一個帶照相機,一個不帶,兩者相距很近),並與沉積物取樣管聯合作業。沉積物采樣(土工學和沉積相界需要)間距10~30n mile(鏟式或箱式)。沉積物采樣點被3個帶照相機的無纜抓鬥站包圍,各站距中心約0.5n mile。本階段要求准確的導航定位(基準導航-無線電聲探,可能的海底應答器)。本階段結束時要求提交10m等值線和障礙物標志的詳細地形圖,結核豐度和金屬含量等值線圖,並提供能進行經濟評價的礦石儲量和品位等足夠數據。

表1—4詳細勘查階段的普查目的和設備

註:「頂」指火山表面的構造形態。其它符號同表1—1~1—3。

1.1.3原西德

原西德是積極開展深海底礦產資源調查的國家之一,該國從事結核調查始於70年代初期。1972年,成立海洋礦物原料開發公司(AMR),由政府資助在太平洋調查面積達4Mkm2,並重點在CC區10Mkm2結核富集帶中選擇1.56Mkm2(135°~155°W,5°~15°N)海域進行勘探(圖1—5)。其任務包括礦石數量(含結核產狀、豐度、分布規律和儲量),礦石質量(含礦石品位、化學成分及變化、金屬含量等),可采性(含海底地形、坡度、障礙物等)三方面。勘查手段及方法如圖1—6所示。勘查方法是「循序漸進、逐步加密測網間距」,即由面到點,逐步縮小勘查范圍,最後確定勘探區。根據不同勘查階段的精度要求和資料、成果的匹配性,以及使用相應的最有效的調查工具,結核調查劃分為勘查和勘探兩大階段。

圖1—4普查階段Ⅲ(詳細勘查)工程布置圖

圖1—5各調查-勘探階段工作區域的估計規模(據R.Fellerer,1975)

1一詳查面積312000km2(占調查區面積的20%);2—勘探區面積156000km2(占調查區面積的10%);3—礦床經濟評價部分面積39000km2(占調查區面積的2.5%)

圖1—6勘查多金屬結核使用的標准工具及利用率(據R.Fellerer,1986)

1.勘查階段

根據任務和工作性質的差異,勘查階段進一步分為3個小階段。

(1)勘查階段Ⅰ1本階段主要為室內工作,據已有可利用資料、設備和資金選擇靶區,編制靶區有關圖件。

(2)勘查階段Ⅰ2任務是圈定遠景區;遠景區內的結核豐度、品位要達到規定的要求,面積要足夠大,障礙物及地形能滿足采礦要求。勘查方法包括地球物理測量和地質調查等。

可供選擇應用的地球物理方法包括單波束或多波束回聲測深、淺層剖面測量、地震調查、磁力和重力調查等。測線距為80~100n mile;測站間距30~50n mile(圖1—7a)。選擇帶照相機的無纜抓鬥採集地質樣品,每站投放5~8個,按0.5n mile間距直線投放或按采樣圈投放;如需有纜取樣,則布置在測站端部或采樣圈中心。

(3)勘查階段Ⅰ3任務同勘查階段Ⅰ2,但要求區分地形和地質構造的簡單區和復雜區,富礦帶和貧礦帶等。方法同上階段,線距10n mile,測站間距20~30n mile(圖1—7b)。采樣方法增加鏟式、箱式和活塞等種類。到本階段結束時,必須解決是否繼續工作或轉入勘探階段,或暫緩、放棄等問題。

圖1—7多金屬結核礦床普查-勘探階段工程部署(據R.Fellerer,1986)

1—多波束回聲測深(SB)測量和高速勘查系統(HSES);2—取樣站位;3—不可開采區

2.勘探階段Ⅱ

本階段的重點為:測制詳細的地形圖,對海底地形作出評價,如坡度、溝槽、障礙物等;礦區地質構造特徵評價,如沉積層和基底的關系,侵入體、噴出體和斷裂的發育程度,以及沉積相等;結核礦床的詳細評價,如結核類型、形狀、大小、平均豐度和金屬含量及變化等,礦體面積及儲量等,工程地質參數、海洋學參數和氣象及海況等。

本階段的目標是獲得至少可供開采6~8年的真實儲量。此外,還應研究采礦對環境生態的影響。

本階段的勘探方法除採用回聲探測系統、淺層剖面測量及帶照相機無纜抓鬥外,隨著勘探程度的提高還增加大型箱式采樣器、鏟式采樣器和活塞采樣器及拖網、深海電視、各種照相、海洋探針及深拖系統。勘探網距在勘查階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密,可分兩個階段進行工作部署,如圖1—7c、d所示。測網線距根據不同勘探手段而布設。

勘探階段的最終目的是為采礦提供可信度更高的資料,因此,應根據勘探手段獲得資料的能力和所達到的目的進行優化部署,其模式可分為如下3個階段進行(圖1—8)。

(1)第1階段測深-地震調查階段。測深網距3n mile×8n mile,地震調查網距6n mile×16n mile。經過調查後篩選出約50%的面積轉入第2階段工作(圖1—8)。

(2)第2階段取樣調查階段。采樣測站布置在上階段圈出的面積內,網距3n mile×2.5n mile。每個測站投入6個自返式抓鬥組成一個采樣圈或星狀,平均直徑ln mile,中心是一個有纜取樣。通過全面取樣後,放棄結核豐度或品位不符合要求部分,剩下約一半面積轉入第3階段(圖1—8)。

(3)第3階段電視調查階段。電視剖面網度為lnmile×2n mile。

調查結果將表示在地形圖、經濟地質圖和各類表格中。根據開采技術和經濟條件,將結核礦床劃分為好、中、差三個級別,並反映在圖上。

1.1.4原蘇聯

原蘇聯是從事結核調查較早的國家,前期工作主要是在太平洋進行基礎調查,1977年後在CC區結核富集帶開展系統調查。原蘇聯在結核資源調查及勘探方面的規范性文件比較系統詳細,現將勘探階段劃分及工程布置簡述於後。

1.區域性(礦區申請)調查

(1)任務對所圈定的申請區域進行地質調查,為向國際海底管理局申請登記作為先驅投資者提供資料。選擇部分最有遠景的區域超前加密測站,獲取P1級儲量。

(2)工程布置滿足比例尺1:100萬要求,定位均方根誤差士(150~200)m。地球物理方法包括磁力測量、多道地震測量、近表層聲納測量、多波束回聲測深和測深等。測線網距24km×24km;每200~400km2布設一個測站;遠景區加密攝影、遙測聲納剖面,每1km2不超過20m(圖1—9)。

(3)主要成果①提交申請區域地質構造報告書,附一套必要的圖表資料;②提供下階段,即普查-勘探(評價)工作合理性的技術、經濟設想。

2.普查-勘探階段(評價)

(1)任務在開辟區內圈定結核礦床,求取C1和C2級儲量,並對P1級進行預測資源評價,查清礦藏資源的平均質量,同時進行開發的工藝特性和礦山地質條件的概略評價,解決勘探工作的合理性問題,論證試驗開發區。

圖1—8勘探階段工作部署模式圖(據R.Fellerer,1975,略有改動)

1—氣槍地震和同步測深(第1階段)/電視調查和旁側聲納(第3階段);2—只進行回聲測深探測;3—取樣點和觀測點位置。站位模式圖:4—有纜取樣和觀測(用於結核、沉積物和海洋科學資料);5—無纜取樣(結核);6—無纜取樣帶單次照相機

圖1—9第一階段區域性(礦區申請)工作規模示意圖(據геленлжик,1992;B.A.Kулынлышев等,1990資料編繪)

(2)工程布置滿足比例尺1:20萬要求,定位均方根誤差±(150~200)m,評價地段小於士50m。工作方法包括地質勘探綜合裝置(含電視、攝影、聲納、聲學測量及其他類型的測量工作),多波束回聲測深和船用回聲測深等,測線按6~12km斷面系統進行;地質采樣每36km2布置測站一個(圖1—10)。

(3)主要成果①提交礦床地質構造報告書,附一套必要的圖表資料;②提供勘探階段的合理性技術-經濟報告。

3.勘探階段

(1)任務更准確地提供有關儲量及預測資源量、結核質量,以及充足和可靠的礦山地質條件及工藝特性的信息,以滿足將礦山投入工業開發的需要。

(2)工程布置滿足比例尺1:5萬的要求,定位均方根誤差小於±50m;方法為近底層聲納測量、淺層剖面測量、電視攝影剖面、近底層回聲測深、多波束回聲測深等,拖曳的或自主的深水裝置及技術工具按間隔1.5~3km的斷面系統進行;考慮攝影剖面的需要,每9km2布設一個測站(圖1—11、圖1—12)。

(3)主要成果①提交固定指標的經濟-技術論證報告;②根據有關結核規范性文件的規定,按C1和C2級要求統計儲量,按P1級預測資源量評價報告;③按年產干結核3Mt、勘探周期五年計算,C1+C2級儲量確保企業生產5~7年。

1.1.5法國

法國在70年代初期開展結核調查研究。1974年成立法國錳結核研究與勘探協會,全面開展結核調查和開發研究,而且調查區選在CC區結核富集帶,分4個階段進行。

圖1—10第二階段普查-勘探(評價)工程布置示意圖(據Геленлжик,1992資料編繪)

1—測線;2—取樣站位

1.第一階段(大網格調查)(1975~1976年)

(1)投入工作量8個航次共198天,調查面積2.25 Mkm2,勘探網度50n mile× 50n mile,測站259個,每個測站投放7個無纜抓鬥。

(2)成果圈定結核遠景區(Noria area)43.1萬km2(圖1—13)。

2.第二階段(加密網格調查)(1976~1977年)

在Noria area中開展調查。

(1)投入工作量9個航次共248天,調查面積43.1萬km2。調查方法包括測深、地震和磁力測量等地球物理方法,勘探網度為17n mile×15n mile(圖1—14);測站267個。

(2)成果圈定了15萬km2礦區,平均豐度為9.49kg/m2,平均金屬含量:Ni1.39%,Cu1.25%,Co0.25%。

3.第三階段(圈定礦場)(1979~1981年)

選擇24個區塊,主要開展多波束回聲測深測量和攝影剖面(深拖攝影箱和自航式深潛器攝影)工作。

(1)投入工作量7個航次共221天,地球物理勘探:測深5840km,多波束回聲測深37600km2共37612km,地震1633km,磁力25814km,深拖攝影剖面1430km,照片75053

圖1—11第三階段勘探工作工程布置示意圖(據гeлeнлжик,1992資料編繪)

1—深拖(聲納、聲學斷面)、多波束回聲測深;2—攝影電視剖面;3—取樣站位張,自航式深潛器攝影剖面142km,照片31663張;測站21個(圖1—15)。

(2)成果編制詳細地形圖(表示各種類型的微地形和障礙物),圈定連續結核礦場。

4.第四階段(查明礦床潛在儲量)(1981~1988年)

在先驅投資者的開辟區內,主要進行代表性采樣、工程技術試驗、海洋氣象觀測和障礙物自然狀態及密度測量。

(1)投入工作量5個航次共147天,拖網結核25t,土樣70件,自航式深潛器攝影85km,照片53274張;深拖攝影17km,照片1050張,深拖旁側聲納測量1020km2(剖面21條共660km)(圖1—16);載人潛艇下潛16次,土工試驗25次。

(2)成果查明礦床潛在資源量(儲量)。

1.1.6日本、原西德、原蘇聯和法國等國勘探結核的共同特點

(1)綜上所述,它們勘探結核的共同特點是均採用「循序漸進、逐步縮小測網距的調查方法」或「漸近勘探方法」。勘探模式由陸地探礦引申而來。

(2)在結核調查的前期階段,勘探手段一般均使用常規的方法,如地質采樣一般使用無纜的和有纜的兩種類型的采樣器,無纜抓鬥一般帶照相機;地球物理勘探一般包括測深、地震/淺層剖面測量、磁力測量和多頻探測等;導航定位採用衛星系統,定位精度較低。隨著勘探程度的提高,使用高精度的勘探系統逐步增加。如多波束回聲測深系統(Sea Beam)、海底電視和深拖系統等。特別是法國,在勘探階段使用高科技的勘探設備更為突出,如自航式深潛裝置和載人潛艇等。

圖1—12塊段勘探程度實例(據В.А.Кулынлышев,1990)

1—塊段和礦帶范圍;2—測站:a為含礦,金屬鎳當量>5%,豐度>5kg/m2;b為表外礦,金屬鎳當量<5%,豐度<5kg/m2;c為無礦,豐度0~4kg/m2

勘探工作比例尺:Ⅰ—1:100萬,Ⅱ—1:10萬,Ⅲ—1:5萬,Ⅳ—1:1萬

(3)勘探階段一般只是選擇一部分結核富集度最好的地段進行勘探,目標是獲得可供開采5~8年的儲量。

圖1—13第一階段(1975~1976)勘探工程分布及遠景區(Noria)(據J.P.Lenoble,1993)

圖1—14第二階段勘探工程分布示意圖(據J.P.Lenoble,1993資料網格化)

l—水深測量;2—地震和磁力測量;3—取樣站位

圖1—15第三階段勘探工程分布示意圖(據J.P.Lenoble,1993資料網格化)1—3.5kHz磁力和水深測量;2—水深測量;3—地震測量;4—取樣和觀測站位

圖1—16第四階段勘探工程分布示意圖(面積1020km2)(據J.P.Lenoble,1993資料網格化)

1—旁側聲納測量、水深測量;2—水深測量;3—磁力測量;4—取樣站位

⑼ 土地資源管理

一、土地資源利用現狀

自治區國土總面積16648.97萬公頃(24.97億畝)。根據土地利用變更調查,2005 年末各類土地面積為:農用地6306.07 萬公頃(9.46億畝),占土地總面積的37.88%;建設用地122.07萬公頃(1831.06萬畝)占土地總面積的0.73%;未利用地10220.83萬公頃(15.33億畝),占土地總面積的61.39%。

與2000年相比,農用地面積增加11.28萬公頃(169.22萬畝),建設用地增加10.20萬公頃(152.97萬畝),土地利用率較2000年提高了0.13個百分點。自治區2005年與2000年土地利用現狀對比情況見表2-1。自治區2005年底土地利用現狀構成見圖2-1。

圖2-1 2005年低自治區土地利用現狀構成圖

表2-1 2005年與2000年自治區土地利用現狀對比情況表 單位:萬公頃

二、耕地增減變動情況

「十五」期間,全區共計增加耕地18.17 萬公頃(272.49 萬畝)。增加來源為:土地整理 4045.91 公頃(6.07 萬畝),開發10.81萬公頃(162.08 萬畝),復墾2040.37 公頃(3.06 萬畝);農業結構調整6.75 萬公頃(101.28 萬畝)。自治區「十五」期間各年耕地增加情況見圖2-2。

「十五」期間,全區共計減少耕地28.23 萬公頃(423.40 萬畝)。減少的原因:建設佔用1.19 萬公頃(17.80 萬畝),生態退耕14.45 萬公頃(216.73 萬畝),農業結構調整 12.16 萬公頃(182.47萬畝),自然災害損毀及其他4287.91 公頃(6.43 萬畝)。自治區「十五」期間各年耕地減少情況見圖2-3。耕地減少構成見圖2-4。

圖2-2「十五」期間自治區各年耕地增加情況對比圖

「十五」期間,全區耕地凈減少10.06萬公頃(150.97萬畝)。不考慮農業調整和生態退耕等佔用耕地,全區耕地應增加15.95萬公頃(248.23 萬畝)。自治區「十五」期間耕地面積變化情況見表2-2、圖2-5。

三、基本農田保護

「十五」期間,我區嚴格執行國家有關的法律法令及規章,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對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力度逐年加大。

圖2-3「十五」期間自治區各年耕地減少情況圖

圖2-4「十五」期間自治區耕地減少構成圖

落實最嚴格的保護耕地制度,開展基本農田保護示範區建設工作,積極促進耕地、基本農田保護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管理;制定了自治區《基本農田保護目標責任制度》、《耕地保護目標責任考核辦法》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關於嚴格執行佔用耕地補償制度的管理辦法》、《耕地佔補平衡考核辦法》。

表2-2「十五」期間自治區耕地面積變化情況表

圖2-5「十五」期間自治區耕地變動情況圖

認真開展基本農田保護檢查工作。基本情況為:全區基本農田保護目標為342.58 萬公頃(5138.7 萬畝),實際劃定基本農田面積為352.78萬公頃(5291.7萬畝)。共劃定基本農田12.37 萬塊,建立基本農田保護標志3.45 萬個,有922 個鄉鎮建立了基本農田保護檔案。截至2005年底,全區基本農田實際保護面積353.26萬公頃(5298.90 萬畝),保護率達到了86.94%。2005 年底自治區基本農田面積分布概況見圖2-6。

圖2-6 2005年底自治區基本農田面積分布圖

四、土地開發整理工作

「十五」期間,土地開發整理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全區利用國家、自治區專項資金和社會資金開發整理土地增加耕地11.41萬公頃(171.21萬畝),為全區增加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和生產能力,增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改善生態環境和農民生產、生活條件,增加農民收入特別是為全區實現耕地佔補平衡作出了積極貢獻。其中,爭取國家土地開發整理投資項目和自治區安排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共79個,項目資金總預算3.21 億元,建設規模2.61 萬公頃(39.09萬畝),新增耕地9498公頃(14.25萬畝)。其中,於2005年啟動了伊犁河谷南岸乾渠灌區土地開發整理重大項目先導工程。

(一)國家和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安排及管理情況

(1)「十五」期間,爭取國家土地開發整理項目42個(含2000年2個項目),建設規模1.63萬公頃(24.52萬畝),規劃新增耕地6629公頃(9.94萬畝),下達項目資金預算2.06億元(見附表4)。

(2)2003年,啟動使用自治區收繳新增建設用地有償使用費安排土地開發整理項目工程。截至2005 年底,自治區批准土地開發整理項目37 個,建設規模9712.2 公頃(14.57 萬畝),規劃新增耕地2869.1 公頃(4.30 萬畝),下達項目資金預算1.15 億元(見附表4)。

(3)為嚴格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的實施管理,制定了《關於加強土地開發整理項目招標投標管理工作的通知》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開發整理項目竣工驗收暫行辦法》。組織有自治區農業廳、水利廳、林業廳及新疆大學等部門專家組成的檢查組,分期對施工的項目進行實地檢查。

(二)伊犁河谷地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先導工程實施情況

為落實國家《全國土地開發整理規劃》,根據國土資源部《關於開展 〈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實施方案〉 編制工作的通知》(國土資發 〔2005〕 104號文),組織編制了《伊犁河谷區土地開發整理重大工程實施方案》。申報了伊犁河谷南岸乾渠灌區土地開發整理重大項目的先導工程,建設總規模2.51 萬公頃(37.61 萬畝),項目預算5.08億元。2005年,啟動了先導工程的前期工作。

五、建設用地審批

「十五」期間,認真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實施「自治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強化土地用途管制。為自治區重點建設項目和招商引資項目提供了用地預審和報批服務,保障了新農村建設用地,推進了城鎮化進程,促進了自治區優勢資源轉換戰略的實施和新型工業化的發展。其中,奎—賽高等級公路、「西氣東輸(新疆段)」、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精伊霍鐵路、克拉瑪依、庫爾勒及那拉提機場建設,吉林台一級電站、恰甫其海水利樞紐、「500水庫」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報經國務院批准。全區共批准建設用地6.19萬公頃(92.87萬畝),其中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1.85 萬公頃(27.71 萬畝),農用地中耕地 9633.46 公頃(14.45萬畝),農用地轉用量和佔用耕地量控制在國家下達的計劃指標內。「十五」期間自治區農用地轉用計劃執行情況見表2-3。

表2-3「十五」期間自治區農用地轉用計劃執行情況

在批准用地中:

(1)國務院批准用地3.29萬公頃(49.40萬畝),其中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1.07 萬公頃(16.01 萬畝),轉用的農用地中耕地5467.27公頃(8.20萬畝);

(2)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用地2.90萬公頃(43.47萬畝),其中農用地轉為建設用地7807.92 公頃(11.71 萬畝),轉用的農用地中耕地4199.16公頃(6.25萬畝)。自治區「十五」期間建設用地審批情況見表2-4。

表2-4「十五」期間自治區建設用地審批情況表 單位:公頃

在建設用地審批中,嚴格按照國家產業政策和投資強度以及建設用地定額標准控制建設項目用地面積。與此同時,為減少建設用地對耕地佔用的壓力,對建設用地實行分類管理,強化土地用途管制,提高了建設用地的集約化水平和有效供給能力。

六、土地徵收工作

為切實維護群眾利益和社會穩定,制定了進一步加強征地管理、健全征地程序的有關政策,規范征地范圍和征地程序;認真落實「徵用土地方案公告」、「徵用補償安置方案公告」、「征地補償登記」和征地聽證制度,讓農民有更多的知情權,防範征地中損害農民合法權益問題的發生。同時結合自治區實際,著手制定與區域經濟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補償標准;並與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聯系,著手建立和完善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機制,使被征地農民的長遠生計得到有效保障。

「十五」期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准徵收集體土地3555.83 公頃(5.33萬畝),徵收總費用7.91 億元,安置失地農民1.14 萬人。其中2005年批准征地450.31公頃(6754.7畝),其中農用地312.91公頃。農用地中耕地224.65 公頃(3369.8 畝),徵收總費用2.49億元,安置失地農民3408人(見附表6)。

七、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

「十五」期間,自治區累計收繳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1.79 億元。其中,上繳中央金庫 9379.65 萬元,自治區金庫8564.85萬元。見表2-5。

表2-5「十五」期間自治區新增建設用地土地有償使用費收繳情況表 單位:萬元

八、土地市場

(一)加快推進土地有形市場的建設

遵照《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加強自治區土地市場建設的通知》(新政發 〔2002〕 21號文),自治區國土資源廳與自治區監察廳共同協商確定烏魯木齊市、昌吉市、伊寧市、庫爾勒市等4個市作為土地有形市場的建設重點,以點帶面推動全區土地有形市場的建設。截至2005 年底,全區有42 個市、縣(市)、2 個口岸建立了土地交易大廳,見表2-6。有59個市、縣(市)建立了土地收購儲備機構見表2-7。

表2-6 自治區已建立土地交易大廳的市、縣(口岸)名單

(二)加強土地資產管理 促進國有企業改革

增強服務意識,支持自治區國有大中型企業改革和發展。「十五」期間先後完成了自治區電信有限公司、中國銀行、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國家大型企業重組改制的土地資產評估處置工作;完成了新疆化工(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新疆第一汽車廠等自治區區屬企事業單位的土地資產處置和土地估價報告備案工作。

表2-7 自治區已建立土地收購儲備機構的地州(市)、縣(市、口岸)名單

「十五」期間,自治區區屬改制企業處置土地資產共計49 家,涉及土地517宗,面積9470.2公頃(14.21萬畝),涉及土地資產71.42 億元,見表2-8。對盤活國有企業土地資產,減輕企業負擔,充分發揮土地資產效益,支持國有企業增資減負和妥善安置下崗職工,促進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進行,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三)規范土地評估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的監督管理

2003年8月13日,成立了自治區土地估價師協會。2005年下發了《關於加強和規范自治區土地估價行業管理的通知》(新國土資發 〔2005〕 123號),明確了土地估價行業行政主管部門與行業自律組織的職責分工,規范了土地估價中介機構和從業人員的行為。

表2-8「十五」期間自治區區屬國有企業改制土地資產處置情況表

截至2005年底,全區共有土地評估機構52個。其中,可在全國范圍內從業的 12 個,自治區范圍內從業的 12 個,地(州、市)、縣(市)范圍內從業的28個。全區注冊土地評估師255 名。見表2-9。

表2-9「十五」期間自治區土地評估機構及人員情況表

(四)土地使用權出讓情況

為規范土地有償使用管理行為,積極探索、建立符合自治區實際的土地有償使用制度,自治區人民政府下發了《關於認真貫徹國務院 〈關於加強國有土地資產管理的通知〉 的通知》(新政發〔2001〕 43號),國土資源廳制定了《關於全疆部分城市協議租賃城鎮國有土地使用權最低租金標準的通知》(新國土資發 〔2002〕237號)和《關於做好劃撥國有土地使用權和協議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公告的通知》(新國土資發 〔2005〕 248 號)等一系列規范性文件,有效地推進了自治區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有效地規范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行為。

「十五」期間,全區共出讓土地2.72 萬宗,出讓總面積1.36萬公頃(20.42萬畝),出讓價款達87.02 億元。為貫徹《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11號),推進經營性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工作。先後出台了《自治區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實施細則》(新國土資發〔2002〕 104號)、《自治區國有土地使用權招標拍賣掛牌監督管理辦法》(新國土資發 〔2005〕 165 號)等文件,進一步規范管理土地市場行為,極大地加大了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的力度,其中,2003~2005 年以招標、拍賣、掛牌方式共出讓土地2738宗,出讓面積1621.97公頃(2.43萬畝),出讓價款30.99億元,分別占同期出讓總面積和總價款的 18.01%和 44%。見表2-10。

「十五」期間,隨著自治區經濟發展速度加快,對土地的需求強烈,土地出讓面積逐年加大。其中,北疆地區土地出讓面積6683.3公頃(10.02 萬畝),佔全疆的 49.1%;土地出讓價款62.12億元,佔全疆的71.39%;「十五」期間,自治區土地資源配置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提高,「招、拍、掛」土地出讓價款占土地出讓總價款的比例由2003 年的40.2%提高到2005 年50%,提高了9.8 個百分點。其中,北疆地區土地「招、拍、掛」出讓面積794.7 公頃,占此期間全疆土地出讓面積的49%,土地「招、拍、掛」出讓價款 19.95 億元,占此期間全疆土地出讓價款的64.4%(見附表7)。「十五」期間,土地出讓單位價格情況,見圖2-7、圖2-8。

表2-10「十五」期間自治區國有土地出讓情況表

2003~2005 年國有土地出讓中,工礦倉儲用地佔出讓土地總面積的56.3%,商業服務用地佔出讓土地總面積的24%,出讓住宅用地佔出讓土地總面積的18.4%。

2003~2005 年國有土地出讓價款中,工礦倉儲用地佔出讓土地總價款的28.8%,商業服務用地佔出讓土地總價款的41.7%,住宅用地佔出讓土地總價款的28.5%。2003~2005 年國有土地出讓按用地類型分見表2-11,2003~2005年國有土地出讓單價按用地類型分見圖2-9。

圖2-7「十五」期間自治區土地出讓單位價格對比圖

圖2-8「十五」期間各地州市土地出讓單位價格對比圖

表2-11 2003~2005年自治區國有土地出讓按用地類型分一覽表

圖2-9 2003~2005年自治區國有土地出讓單價按用地類型分對比圖

九、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

2003 年 2 月起,按照國務院的統一部署,自治區制訂了《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方案》(新政辦 〔2003〕 21號)和《進一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督查方案》(新國土資發 〔2003〕 76 號),對自治區的治理整頓工作作出安排部署,並於2003 年5 月,分別在庫爾勒市和奎屯市召開南、北疆片區會議,派出17 個督查組,分赴全疆14 個地(州、市)的60 多個縣(市),對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進行督查指導,並於2003 年8 月下旬,配合國務院5 部委聯合督查組對烏魯木齊市、伊犁哈薩克自治州、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7 個地州市的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工作進行了督查。治理整頓土地市場秩序取得的階段性成果。

(1)執行《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有效遏制了土地違法行為的發生。

(2)對自治區原有33 個開發區(園區)進行清理,撤銷14個開發區(園區),核減不符合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市總體規劃的面積共計9671.42 公頃(14.51 萬畝),開發區(園區)用地管理逐步規范。

(3)對《招標拍賣掛牌出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規定》(國土資源部令第11號)實施前遺留的問題進行了認真清理。按照有關政策規定進行了登記,並向社會公布了結果,使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進一步規范。

(4)全區歷年拖欠農民的征地補償費8194.8 萬元,已於2004年底,全部補償到位。

(5)2005年5月,國土資源部以國土資函 〔2005〕 304 號文件,函告自治區人民政府:「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通過國務院組織的驗收。」國土資源部分5 批公告了我區通過審核的19個保留開發區。見表2-12。

表2-12 國土資源部審核的自治區各類開發區一覽表

十、土地執法監察

「十五」期間,各級國土資源執法監察部門,堅持「預防為主,事前防範和事後查處相結合」的工作方針,加大宣傳教育和執法監察工作力度,強化執法手段,依法查處土地違法案件,促使我區土地執法秩序進一步得到好轉,立案查辦、涉及土地和佔用耕地的案件呈下降趨勢,特別是通過兩年開展的土地市場秩序治理整頓工作,各種制約措施逐步完善,政府機關和企事業單位以及農民群眾法律意識不斷增強,使土地違法案件逐年減少。

「十五」期間,全區查處土地違法案件3859 件,涉及土地面積4275.9公頃(6.41萬畝),其中耕地面積339 公頃(5085 畝)。拆除違法構築物204.23 萬平方米,收回土地900.44 公頃(1.35萬畝),罰沒款550.27萬元。給予責任人黨紀處分13 人,行政處分10人,刑事案件移交3 人,行政處罰2 人。對7 起典型的土地違法違規行為進行了通報,並公開在新聞媒體上曝光。「十五」期間土地違法案件查處情況見附表8。2005年自治區查處的土地違法案件與2001年對比,見圖2-10。

按照《自治區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制度、規定的通知》(新國土資發 〔2001〕 85號)中動態巡查的要求,2003~2005 年,全區在動態巡查中發現土地違法2948 件,涉及土地面積4197.73 公頃(6.3萬畝),其中耕地146.4公頃(2196畝),制止違法行為1892件,涉及土地面積2096.95 公頃(3.14 萬畝),其中,耕地58.19公頃(872.8畝),罰沒款1993.93萬元。

十一、土地糾紛調解處理工作

截至2005年底,全區14個地州(市)和49個縣(市)設有處理土地糾紛機構,共有工作人員126名,基本形成了從自治區到地(州、市)、縣(市)三級糾紛調查處理機構網路。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和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深化,人口的日益增長和土地供需矛盾的加劇,我區因開發引起的土地權屬糾紛、征地糾紛和各類土地權屬爭議,呈現出增多的態勢。各級土地糾紛調解處理部門,加大工作力度,本著依法、公正、公平的原則,調處各類土地權屬爭議,保護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合法權益,對自治區的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

圖2-10 2005年查處的土地違法案件與2001年對比圖

(一)土地糾紛調處情況

「十五」期間,全區各級土地糾紛調處部門共調解、處理各類土地糾紛5585件,涉及土地面積達25.96 萬公頃(389.5 萬畝),其中,按調處方式分:調解3880 件,涉及土地面積7.02 萬公頃(105.2萬畝);處理1705件,涉及土地面積18.95 萬公頃(284.2萬畝)。調解處理的糾紛中,國有土地使用權爭議2855件,占糾紛總數的 51.1%;集體土地使用權爭議 2096 件,占糾紛總數的37.5%;集體土地所有權爭議279 件,占糾紛總數的5%;國有與集體土地所有權爭議355件,占糾紛總數的6.1%。按土地糾紛類型劃分:土地糾紛4610件,草場糾紛497件,林地糾紛27件,礦產糾紛23件,水域糾紛15件,其他糾紛413件。見表2-13及圖2-11。

表2-13 自治區「十五」期間土地糾紛調解處理情況表 單位:件

圖2-11「十五」期間自治區調處的土地糾紛構成圖

(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使用國有土地的確權工作

「十五」期間,加大了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使用國有土地的確權劃界工作的力度,根據《自治區關於對兵團單位的使用的國有土地進行確權和登記發證工作的意見》(新證發 〔1995〕 84 號)和《自治區對兵團使用的國有土地進行確權和登記發證工作實施細則》(新政發 〔1996〕 111 號),堅持「尊重歷史、面對現實、有利生產、協商解決」和「統一領導縣(團)為單位,先易後難、整體推進」的原則,為全面開展確權工作奠定了基礎。

2000年4月,對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單位使用國有土地確權做了全面的安排和部署。自治區和兵團領導與各地州(市)及兵團各師領導簽訂了確權工作責任書,明確了責任,規定了完成工作的時限,有力地推動了全區的確權工作。截至2005 年年底,全區已完成156 個農牧團場的土地確權工作,占需確權農牧團場總數的89.6%。

十二、土地管理基礎工作

(一)規范地籍管理工作

「十五」期間,制定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土地登記辦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權屬爭議處理暫行辦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城鎮住房用地登記發證辦法》等規章及政策性文件,促進了地籍管理工作進一步規范化。

(1)土地使用權發證。「十五」期間,國有土地使用權初始登記發證16.99萬本,為發證總數的36.7%;集體土地使用權初始登記發證42.1萬本,為發證總數的46.1%;集體土地所有權初始登記發證4478 萬本,為發證總數的55.9%;城鎮住房用地發證39.3萬本,發證率為 36.3%;國有農場土地調查確權登記率達83%。

(2)截至2005年底,完成了全區各縣(市)集體土地所有權登記工作。

(二)土地資源調查

(1)完成了耕地後備資源調查、坡耕地調查、沙化危害耕地調查等國土資源調查任務。

(2)截至2005 年底,克拉瑪依市和25 個縣(市)完成了土地利用更新調查。見表2-14。

表2-14 自治區已完成土地利用更新調查市、縣名單

(3)截至 2005 年底,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51 個縣(市)、霍爾果斯口岸、准東石油基地完成了城鎮地籍調查工作。見表2-15。

(4)城鎮閑置和空閑建設用地調查

按照國土資源部要求,對城鎮規劃區范圍內閑置和空閑存量建設用地進行了專項調查。截至2004 年底,全區閑置和空閑存量建設用地1074宗,面積4722.2 公頃(7.08 萬畝),見附表8。為進一步分析全區土地集約利用的潛力、制定鼓勵盤活存量土地和集約利用土地的政策、措施及宏觀經濟決策,提供了可靠的基礎數據。

(5)開展了烏魯木齊市以及昌吉市、伊寧市、庫爾勒市、喀什市4個重要城市土地利用遙感監測,為政府建立國土資源快速反應機制提供了科學依據;有40個縣(市)利用衛星數據開展土地利用更新調查;開展了克拉瑪依市土地利用資料庫拓展應用試點工作。

表2-15 完成城鎮地籍調查工作的市、縣名單

(三)地價管理和農用地定級估價

截至2005年底,全區各縣(市)都已完成了城鎮基準地價的評估工作;有20個市、縣(市)分別完成了城鎮基準地價的更新和農用地定級估價工作。這些基礎性工作的開展,為加強土地市場價格的調控和管理,保護交易者和國家等各方面的合法權益,維護土地市場的健康發展,防止國有土地資產流失,制定地價管理政策與制度提供了技術保障和理論依據。

(1)完成城鎮基準地價更新工作的市、縣(市)有:烏魯木齊市、克拉瑪依市、石河子市、昌吉市、米泉市、阜康市、吉木薩爾縣、呼圖壁縣、庫爾勒市、焉耆縣、輪台縣、奎屯市、尼勒克縣、吐魯番市、鄯善縣、阿克蘇市、庫車縣、新和縣、阿瓦提縣、喀什市。

(2)完成農用地定級估價工作的市、縣(市)有:克拉瑪依市、阜康市、烏蘇市、哈密市、焉耆縣、和碩縣、和靜縣、喀什市、庫爾勒市、鄯善縣、米泉市、新源縣、沙灣縣、輪台縣、尉犁縣、若羌縣、且末縣、博湖縣、瑪納斯縣、阿克蘇市。

⑽ 中國土地利用現狀

我國土地利用具有以下特點:
①土地開發歷史悠久,開發程度高,而利用程度低,發展潛力大。找國土地開發已有幾千年的歷史.到目前為止,已開發利用面積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73.95%,剩餘未開發利用部分多屬難利用土地.已開發土地中,耕地中中,低產田約佔2/3,林地森林覆蓋率低,草地產草量少。可見,我國土地開發利用潛力較大。
③土地資源比較豐富,土地利用類型復雜多樣.我國土地資源面積大,種類多,為多種開發利用提供了條件.主要用地類型有耕地,園地,林地,草地,居民點及工礦用地,交通用地,水域等,其中耕地按水利灌溉條件,又分為水田和旱地。
③耕地,林地比重小,草地比重大.耕地約佔全國總土地面積的14.2%,人均耕地1.6畝;有林地約佔16.8%,人均林地僅1.89畝;草地面積約佔28%,人均草地3.1畝。

閱讀全文

與地形圖成果有效使用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