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秦始皇統一研究成果

秦始皇統一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29 18:22:50

Ⅰ 秦始皇一統天下之前,七國之間的文字差異有多大

各國之間的文字不相通,無法交流。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繁榮,各地都有不同的學派文化的興起,慢慢地在文字上便出現了一些差別。當然因為文化之間存在共通性,所以這些差別不會很明顯,基本可以猜出各國之間的文字。可是隨著文化的不斷發展,各國之間又屬於隔絕的狀態,文字的發展也就往著不同的方向去了,導致戰國後期各國之間的文字差異很大。當然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就發現了文字不統一的弊端。

綜上所述,秦始皇統一文字是為了消除各地區之間的文化壁壘,也是為了讓帝國的管理更加順暢。

Ⅱ 關於秦始皇

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國首位統一的秦王朝的開國皇帝。 嬴姓,名政。出生於趙國,所以又叫趙政。13歲即王位,22歲在故都雍城舉行了成人加冕儀式,從此正式登基"親理朝政",39歲完成了統一中國的歷史大業,稱帝。前246年,秦王贏政即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後和相國呂不韋及嫪毐掌管。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王政親理朝政,除掉呂、嫪等人,重用李斯、尉繚,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完成了統一全國的大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創立了「皇帝」的尊號,稱始皇帝。
自前230年至前221年,秦始皇採取遠交近攻、分化離間的策略,發動秦滅六國之戰。先後於秦始皇十七年滅韓、十八年滅趙、二十二年滅魏、二十四年滅楚、二十五年滅燕、二十六年滅齊。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帝國。

Ⅲ 研究秦始皇統一中國的意義和目的是什麼

意義: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的戰亂紛爭;書同文,車同軌,使中國的文化、經濟得以進一步交流,
目的:開疆擴土,稱霸王道。

Ⅳ 秦始皇統一了六國,他的成就特別大,他的爸爸叫什麼名字

「千古一帝」秦始皇在他死後人們對他有貶有褒,而拿他出生作文章的也大有人在,所以,有關他在這方面的傳言,就被版本不同地編排出來了。 秦始皇是繼秦莊襄王(子楚)之位,以太子身份登上王位的。秦始皇之母趙姬,據說曾為呂不韋的愛姬,後獻予子楚,被封為王後。那麼,秦始皇到底是子楚的兒子,還是呂不韋的兒子,後人爭議不休。 要想弄清這個謎底,還須先從呂不韋說起。據說,呂不韋本為河南濮陽的巨富,是遠近聞名的大商人。但他野心勃勃,他來到趙國首都邯鄲,精心策劃了一個大陰謀,將正在趙國當人質的秦王太子的兒子異人,想法過繼給正受寵幸的華陽夫人,轉眼之間,異人被立為嫡嗣,更名為子楚,當上了皇太孫。不久秦國不斷出大事。秦昭王、孝文王相繼不明死去。子楚堂而皇之登上王位。呂不韋被封為丞相。不料子楚僅在位三年就神秘死去,於是他的兒子嬴政順理成章地繼承王位,這就是後來的秦始皇。呂不韋認為嬴政是自已的親生兒子,讓嬴政喊自已為「仲父」。他自已則掌管全國政事,被封為文信侯,食河南洛陽萬戶,家中奴僕萬人,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的大人物。呂不韋的陰謀實現了。 那麼,一些史書上把秦始皇說成是呂不韋和兒子,目的何在呢?據分析有四種可能: 其一:如果嬴政確系呂不韋的兒子,那他就不是真正嫡傳,不是秦皇室的後代。那麼當時反秦的嬴政的弟弟長安君成驕就「造反有理」了. 其二:如果嬴政確系呂不韋之子,那他可能是呂不韋有意公開自已的「仲父」的真實面目.因為他的死對頭,太後派的握有實權的長信侯勢力強大,呂不韋想除掉他,必須爭取秦始皇支持.泄密自已與秦始皇的父子關系,說不定念及骨肉之情,對自已大大有利. 其三:如果嬴政確系呂不韋之子,那麼齊、楚、燕、韓、趙、魏六國被秦所統一,就可以換個說法,不是「秦滅六國」,而是「六國滅秦」了。 其四:如果嬴政確系呂不韋之子,那麼,滅秦的漢代之人,似乎是替天行道,伸張正義了。 後人也有人認為上述傳說並不能成立。 其一,認為呂不韋並未策劃過秦始皇由出生到登基的一連串陰謀。他們認為,秦昭王在位時,就想方設法讓子楚(異人)當皇孫,已經夠反常了,何況把希望寄託在尚在趙姬腹中的胎兒「太玄孫」(即嬴政),也太渺茫了。下這么大的賭注,不是神人就是傻瓜!而呂不韋既非神人也不是傻瓜,惟一能說通的理由,就是斷無此事。 其二,有人認為,秦始皇的妊期,值得研究。如果說趙姬是呂不韋獻給秦子楚(異人)的,但他身在宮中子楚身邊,過門之後孩子是不及期而生的,甚至十二月之後過期而生,子楚怎麼能不知曉呢?可見,秦始皇的生父應該是子楚,而非呂不韋。 其三,從趙姬的出身看,也大有文章。《秦始皇本紀》記載,秦滅趙後,秦王親臨邯鄲,把同秦王母家有仇怨的,盡行坑殺。既然趙姬出身豪門,她怎麼能先作呂不韋之姬妾,再被獻作異人之妻呢?如果趙姬是「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一名出色的優伶,她哪兒來的那麼多仇家?
但究竟秦始皇是誰的兒子,這段個人隱私,終成為一段千古之謎,至今無人能解,也只得繼續引發後人的無限遐想與猜疑了。

Ⅳ 說說秦始皇的功勞!

1、秦始皇在並吞六國以前,首先消滅嫪毐和呂不韋勢力取得國家的安定局面,並把政權完全集中到了自己手裡。
2、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他陸續滅掉六國,統一了中國。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
3、秦始皇開鑿了一條的鄭國渠。
4、讓李冰修建了舉世聞名的都江堰。
5、嬴政統一六國以後,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皇帝裁決國家一切大事,官吏由皇帝任免。中央實行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等。地方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公為36郡。
6、統一了文字,把小篆作為規范的文字。統一了貨幣,全國統一使用圓方孔的銅線。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既利於國家的統一,又利於百姓的文化交流
7、以咸陽為中心,修築了通往全國各地的行車馳道。
8、取消了各國築的堤防,便利行船。
9、疏浚了鴻溝,作為水路交通的主要路線,和其他河道相通。
10、命令監御史祿開了一條靈渠,這條靈渠溝通了湘江、桂江、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連接了起來。
11、修建了萬里長城。這是出於國防的迫切需要,符合人民的長遠利益,是值得的。
12、建築了「直道」,這條大路對於支援北方邊疆起著很大的作用。
13、設立了九原郡使內地先進的文化和生產技術在收復的地區帶到游牧地區去了,牲畜的地方,逐漸變成了農田。這同時也把北方邊境鞏固了。

Ⅵ 秦始皇創造什麼

秦王嬴政滅掉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專秦朝,定屬都咸陽。他創立了一套封建專制主義的中央集權制度。秦始皇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銅錢。統一萬字,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後又推廣更為簡單的隸書。修築萬里長城;興修靈渠,溝通了長江水系和珠江水系。

Ⅶ 秦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研究過程

秦朝:

一整套封建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的建立。(確立皇權的至高無上的皇帝制,中央三公九卿的官制,地方推行郡縣制)。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繼承了商鞅變法的成果並實踐了韓非子的理論,創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它既包括皇帝對中央百官的控制,又包括對地方及各級官吏及百姓的控制,從而把專制主義的決策方式和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有機地結合在了一起,正式確立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這對戰國前的分封制來說是一大進步;對於鞏固國家統一、維護封建統治基礎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秦建立中央集權統治的表現:
1、皇帝制度:嬴政認為自己德高三皇,功過五帝,自稱「始皇帝」。
2、中央:三公九卿
三公:在中央設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個最高官職。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御史大夫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的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太尉負責掌管理全國軍務。
九卿:丞相之下設有九卿,分別掌管國家各項具體事務,是中央政府的職能部門。
3、推行郡縣制:秦統一後,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在全國范圍內推行郡縣制,郡的長官是郡守,縣的長官稱縣令或是縣長,縣以下設鄉、里基層行政機構。郡守和縣令由皇帝直接任命。


秦中央集權的特徵:

1、皇權的特徵:

(1)皇帝獨尊:成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徵。

(2)皇位世襲:「家天下」的皇位繼承製是君主權利集中的另一體現。

(3)皇權至上:全國的政治、經濟、軍事等一切大權,都由皇帝總攬;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員也都由皇帝任免;軍隊的調動以虎符為依據,虎符由皇帝控制、發給。

2、中央機構的特徵: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職,在地位、職位和權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牽制,軍政大權操縱在皇帝手中。

3、地方行政的特徵:

(1)地方上主要官員郡守縣令等,直接由皇帝調遷,並且官位不世襲。

(2)地方官員只有俸祿,無封地,只有地方行政權,絕對服從於中央。

Ⅷ 秦始皇的主要成就是什麼

秦始皇的主要成就有統一六國,建立專制集權統治,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奪取河套地區、防禦匈奴,開發越族地區、溝通水系,修建交通,承認土地私有制等等

1、統一六國

戰國後期,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通過戰爭,不斷兼並東方鄰國的土地。公元前260年,秦、趙之間發生了空前激烈的長平之戰。趙軍40多萬人降秦,絕大部分被坑殺。從此,東方六國再也無力抵禦秦軍的進攻。

公元前230年至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陸續滅掉東方六國,建立起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朝的統一,結束了諸侯長期割據混戰的局面,符合廣大人民的願望。

2、建立專制集權統治

嬴政統一六國以後,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專制集權。他規定最高統治者稱皇帝,國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決,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設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秦始皇接受大臣李斯的建議,實行郡縣制,把全國劃公為36郡,郡下高縣。郡縣制度在我國長期沿用下來。

3、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

戰國時期,各國的文字、貨幣和度量衡,各有相同,影響各地經濟文化交流。秦統一後,把小篆作為全國規范的文字,以後又在民間流行筆畫更為簡單的隸書。秦始皇還規定,在全國統一使用圓形方孔的秦國銅線;同時,統一了度、量、衡。這些措施,有利於鞏國秦朝的統一,有利於各地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也有深遠影響。

4、奪取河套地區、防禦匈奴

匈奴是我國北方一個古老的游牧發族,原先分布在蒙古草原上。戰國末年,他們逐漸強大起來,占據了水草豐美聯社的河套地區,並不斷南下。北方各國的農業生產經常遭到破壞。秦始皇末年,匈奴形成強大國家。他們的首領稱為「單於」。

秦統一以後,將軍蒙恬率領軍隊,從匈奴手中奪取河套地區。政府還遷徙內地人民到那裡耕田戍守。秦始皇又征發農民,修築了西成臨洮、東到遼東的一道城防,用來抵禦匈奴。這就是舉世聞名的萬里長城。

5、開發越族地區、溝通水系

越族是我國南方古老的民族,分布在東南沿海和珠江流域。秦統一六國以後,派兵征服越族地區。在那裡設置桂林、南海、象郡等數郡,遷移中原50萬人,到那裡戍守,和越人雜居。為解決運輸困難,秦始皇派人開鑿了靈渠,溝通湘水和離水,把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連接起來。

6、修建交通

秦在原來六國車馬道路之基礎上,修建寬闊一律之馳道,以首都咸陽為中心。

7、承認土地私有制

秦自商鞅時廢井田、開阡陌以來,即逐漸允許土地私有和自由買賣。統一全國後,秦室更加重視農業生產,讓佔有土地之百姓呈報占田數並納稅,正式承認土地私有制之合法。

Ⅸ 秦始皇的功過

首先是功,他在祖輩的基礎上更加的鞏固了秦國,遠交近攻,結束了長達四百多年的東周亂世,統一了中國,加強了中央集權,實行了郡縣制,統一了度量衡,推進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進程,開始了封建社會。對外則由蒙恬打敗了猖獗多年的匈奴,修了長城抵禦外敵。
過失也是很多的,他為了自己的野心,攻城掠地,戰爭導致了人民水生火熱,更是為了修煉仙丹,鬧民傷財,為了修建長城和皇陵,增加了人民的負擔,十室九空,加快了他的帝國覆滅。焚書坑儒,鉗制人民的思想,導致很多寶貴的書籍從此不見於世。

Ⅹ 關於秦始皇的功過

談談秦始皇的功過

首先是統一天下,雖然秦朝的富強是歷代努力的成果,但是在秦始皇以前秦朝還沒有滅過一個大國,六國是在秦始皇手裡滅掉的,這樣就結束了中國經歷了數百年的割據混戰。

其次是採取書同文、車同軌等措施,統一了民族文化。這種影響最為深遠。中西學者都評論過,中國各地雖然有不同的方言和習俗,但是卻具有共同的文化,尤其是文字,對中國民族的完整和文明的傳承起到了關鍵作用,而西方到現在都沒有最後完成這種融合。

以上這些功績當然不是秦始皇一個人的功勞,但是他是決策者,所以功勞也是最大的。

最後談談他的過失,這里就主要就焚書坑儒來談談。

所謂的焚書,不是將圖書滅絕,而是將民間的圖書消滅,只有「博士」之類的人才能收藏,可以指責的不過是愚民和使得秦史以外的史料缺失;所謂坑儒,也是儒生誹謗非議找的,坑他們也是秦法的嚴酷使然,至於說殘暴什麼的,好象歷史上殺人殺得比秦始皇多得多的人有的是,秦始皇這么受到關注大概是因為他殺的是儒生吧。秦始皇最大的過錯就是沒有使經過春秋戰國錘煉而成的秦製得以穩固和傳承。

應當歷史地看問題,即把秦始皇置於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他的功過是非,去研究他的貢獻和罪惡。而在研究秦始皇所處的歷史環境的時候,不僅要注意戰國末期歷史發展的一般趨勢,尤其要注意秦國自建國以來所形成的歷史特點,以及它們對秦始皇的影響。這後一點是迄今以來,對秦始皇評價中被大多數人所忽略的問題。當我們系統地研究過秦史以後,再評價秦始皇,則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較為合乎歷史實際的結論。

閱讀全文

與秦始皇統一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