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成果文庫2013

成果文庫2013

發布時間:2022-01-29 17:49:00

❶ 朱萬曙的科研項目

(1)「徽商與明清文學」,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04)
(2)「徽州與明清文學藝術」,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05)
(3)「《全清戲曲》整理編纂及文獻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2011)
* 與朱萬曙教授相關的新聞
· 台灣大學曾永義教授來我院講學 (2015/6/18)
· 文學節系列講座之「中國戲曲的意境美」成功舉辦 (2015/4/14)
· 我院朱萬曙教授論著《徽商與明清文學》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2014/6/12)
· 文學院朱萬曙教授成果入選2013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2014/6/12)
·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全清戲曲整理編纂與文獻研究》開題報告 (2012/1/10)

❷ 孫正聿的主要作品

《理論思維的前提批判》,遼寧人民出版社,199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0;
《現代教養》(合著),吉林教育出版社,1996;
《崇高的位置》,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人民出版社,2010;
《哲學通論》,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2007;人民出版社、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超越意識》,吉林教育出版社,2001;
《馬克思辯證法理論的當代反思》,人民出版社,2002;
《哲學修養十五講》,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思想中的時代》,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2013;
《孫正聿哲學文集》(九卷本),吉林人民出版社,2007;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專題研究》(合著),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研究》(上下卷)(合著),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入選「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
《孫正聿講演錄》,長春出版社,2011;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理想信念的理論支撐》,吉林人民出版社,2014;
《人的精神家園》,江蘇人民出版社,2014。 《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發表論文(13篇)
對科學的人文主義理解,1990;
辯證法的批判本質,中文1992;英文1995;
尋找意義:哲學的生活價值,中文1996;英文1999;
塑造和引導新的時代精神,2001;
建構馬克思主義政治哲學的前提性思考和理論資源分析,2006;
提出和探索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的重大理論問題,2007;
辯證法:黑格爾、馬克思與後形而上學,中文2008;英文2008;
解放思想與變革世界觀,2008;
「現實的歷史」:《資本論》的存在論,2010;
列寧的「三者一致」的辯證法——《邏輯學》與《資本論》雙重語境中的《哲學筆記》,2012;
《哲學研究》發表論文(12篇)
認識的內容和形式的二重性,1985;
從兩極到中介,1988;
本體論批判的辯證法,1990;
論哲學對科學的反思關系,1998;
關於哲學教育改革的幾個問題,2000;
怎樣理解作為世界觀理論的哲學,2001;
生存論轉向的哲學內涵,2001;
歷史的唯物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新世界觀,2007;
歷史唯物主義的真實意義,2007:
歷史唯物主義與哲學基本問題,2010;
哲學研究的理論自覺,2011;
恩格斯的「理論思維」的辯證法,2012;
《求是》發表論文(2篇)
以理論方式面向現實 探索和回答時代課題,2011;
怎樣做到「一切從實際出發」,2014;
《新華文摘》轉載論文(21篇)
從兩極到中介,1988;
哲學前提的現代文化批判,1991;
崇高的位置:徘徊於世紀之交的哲學理性,1996;
辯證法理論的當代反思,1997;
解放思想的哲學與哲學的思想解放,2000;
恢復「愛智」本性的哲學,2000:
反思:哲學的思維方式,2001:
哲學創新的前提性思考,2002;
當代人類的生存困境與新世紀哲學的理論自覺,2004;
努力展現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論魅力,2004;
20世紀上半葉哲學觀論爭與當代中國哲學發展道路,2005;
哲學學科建設與哲學教育改革,2006;
以哲學的工作方式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2007;
前提批判的哲學理論——一種哲學研究範式的自我闡釋,2008;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哲學發展的歷史與邏輯,2009;
解放思想與變革世界觀,2009;
理論及其與實踐的辯證關系,2010;
「哲學就是哲學史」的涵義與意義,2011;
哲學的形而上學歷險,2012;
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研究的當代課題,2013;
《資本論》與馬克思主義哲學,2014。

❸ 蔡方鹿的成果展示

一、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中國經學與宋明理學研究」課題的研究(完成108萬字),經同行專家匿名評審,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公室於2009年結項鑒定等級為「優秀」。該國家項目經修改入選首屆《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並於2011年3月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上下冊,135萬字)。
二、個人著作:
《朱熹經學與中國經學》(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中華道統思想發展史》(台北:中華道統出版社,1996;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修訂版,2003)
《朱熹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00)
《宋明理學心性論》(成都:巴蜀書社,1997)
《儒學——傳統與現代化》(韓國首爾:曙光出版社,1999)
《程顥程頤與中國文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1996)
《一代學者宗師——張栻及其哲學》(成都:巴蜀書社,1991)
《魏了翁評傳》(成都:巴蜀書社,1993)
《華夏聖學——儒學與中國文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宋代四川理學研究》(北京:線裝書局,2003)
《知》(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04)
《中國經學與宋明理學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等13部。
三、合著:
《廖平學術思想研究》(成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87)、《宋明理學新探》(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9)、《氣》(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理》(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1)、《心》(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中國文化與中國社會》(成都:成都出版社,1993)、《實用周易詳解》(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1994)、《蒙文通經學與理學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2007)等10餘部。
四、主編:
《中華儒學文化系列叢書》(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兩主編之第二主編)、《首屆張栻學術討論會專輯》(成都:《天府新論》1992年第2期,三主編之第二主編)、《儒家德治思想探討》(北京:線裝書局,2003,第一主編)《新視野 新詮釋——朱熹思想與現代社會》(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07,第一主編)、《經學與中國哲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主編)、《書院與理學》(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2年3月版,主編)、《存古尊經 觀瀾明變》(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2年3月版,與郭齊勇共同主編,第二主編)、《蜀學與中國哲學》(成都:四川文藝出版社,2013,主編)等8部。
等7部。
五、學術論文:
在《哲學研究》、《中國哲學》、《孔子研究》、《中國哲學史研究》、《中國哲學史》、《周易研究》、《中國文化研究》、《學術月刊》、《文史哲》、《社會科學戰線》、《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孔孟月刊》(台灣)、《中華文化月刊》(台灣)、《鵝湖月刊》(台灣)、《宗教哲學》(台灣)、《經學研究論叢》(台灣)、《退溪學論叢》(韓國)、《南洋學報》(新加坡)、《人文中國》學報(香港)、香港大學《東方文化》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330餘篇,其中在海外發表30多篇,被《新華文摘》、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有關專題全文轉載40餘篇。
六、獲獎情況:
上述成果中,獲省、部級優秀科研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5項。
七、學術會議活動:
策劃、主辦召開大型國際學術會議六次:
「首屆張栻學術討論會」(四川·綿竹,1991);
「儒家德治思想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四川·都江堰,2002);
「朱熹思想與現代社會國際學術研討會」(成都·川師大,2005);
「經學與中國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成都·川師大,2008)。
「紀念鶴山書院創建800周年國際論壇暨宋明理學與東方哲學國際學術研討會」(四川·蒲江,2010)。」
應邀二十多次出訪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出席國際學術會議,從事講學和學術交流。

❹ 沙武田的主要論著

出版專著《敦煌畫稿研究》、《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研究》、《敦煌石窟藝術概論》、《藏經洞史話》、《敦煌文明再現》、《敦煌壁畫故事與歷史傳說》等6部。參與編著《敦煌石窟知識小辭典》、《敦煌歸義軍史研究續編》、《敦煌莫高窟百年圖錄:伯希和敦煌石窟圖錄》等專著。計約180萬余字。其中國家級成果兩部,《敦煌畫稿研究》入選第二批《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研究》入選201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1 《敦煌畫稿研究》(第二批《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年5月
2 《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研究》(2012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3年3月
3 《藏經洞史話》,民族出版社,2004年
4 《敦煌石窟藝術概論》,甘肅文化出版社,2005年
5 《敦煌文明再現》,甘肅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年
6 《敦煌壁畫故事與歷史傳說》,甘肅人民出版社,2009年 先後在《文物》、《敦煌研究》、《中國史研究》、《考古學報》、《考古與文物》、《敦煌學輯刊》、《中國藏學》、《西域研究》、《普門學報》(台灣)、《蘭州大學學報》(哲社版)、《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社版)、《新疆師范學院學報》(哲社版)、《圓光佛學學報》(台灣)、《人民日報》(海外版)、《圖書與情報》、《中國宗教研究年鑒》、《蘭州學刊》、《人乘季刊》(台灣)、《人大復印資料》、《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奈良美術研究》(日本)、《故宮博物院院刊》、《西藏研究》、《石窟寺研究》、《藝術設計研究》、《裝飾》、《文物世界》、《藏學學刊》、《光明日報》(理論版)、《法音》、《西夏研究》、《山西檔案》、《陝西歷史博物館館刊》、《絲綢之路》(理論版)、《中國社會科學報》等30餘種學術刊物與30餘種學術會議論文集發表論文100餘篇,計約130餘萬字。
1 莫高窟吐蕃期洞窟第154窟——主尊彩塑造像的性質與定名考 裝飾 2010-04-01
2 敦煌莫高窟第158窟與粟特人關系試考(上) 藝術設計研究 2010-03-15
3 《漢唐佛教造像藝術史》出版 敦煌研究 2009-12-15
4 榆林窟第25窟八大菩薩曼荼羅圖像補遺 敦煌研究 2009-10-15
5 敦煌引路菩薩像畫稿——兼談「雕空」類畫稿與「刻線法」 敦煌研究 2006-02-28
6 莫高窟第231窟陰伯倫夫婦供養像解析 白天佑;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06-04-30
7 敦煌寫真邈真畫稿研究——兼論敦煌畫之寫真肖像藝術 敦煌學輯刊 2006-03-30
8 《金光明最勝王經變》在敦煌吐蕃時期洞窟首次出現的原因 蘭州大學學報 2006-05-28
9 麥積山第127窟為乙弗皇後功德窟試論 鄭炳林; 沙武田 考古與文物 2006-07-30
10 莫高窟第61窟甬道壁畫繪於西夏時代考 西北第二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08-15
11 包羅萬象的敦煌石窟壁畫藝術 圖書與情報 2006-08-30
12 敦煌藏經洞封閉原因再探 中國史研究 2006-08-20
13 莫高窟第138窟智惠性供養像及相關問題研究 敦煌學輯刊 2006-09-30
14 由敦煌各類繪畫反映出的畫稿問題試析 敦煌研究 2006-10-30
15 敦煌石窟於闐國王畫像研究 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6-12-30
16 斯坦因與敦煌文物的劫難 郭海成; 沙武田 尋根 2007-04-10
17 敦煌遺書壁畫表錄研究 蘭州學刊 2007-05-15
18 供養人畫像與唐宋敦煌世俗佛教 敦煌研究 2007-08-15
19 敦煌石窟粟特九姓胡人供養像研究 敦煌學輯刊 2008-12-15
20 莫高窟「報恩吉祥窟」再考 敦煌研究 2008-04-15
21 敦煌吐蕃譯經三藏法師法成功德窟考 中國藏學 2008-08-15
22 劉薩訶與涼州瑞像信仰的末法觀 張善慶;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08-10-15
23 吐蕃統治時期敦煌石窟供養人畫像考察 中國藏學 2003-05-15
24 莫高窟第454窟窟主的一點補充意見 沙武田; 段小強 敦煌研究 2003-06-15
25 舊義軍時期敦煌文獻中的太子 沙武田; 趙曉星 敦煌研究 2003-08-15
26 關於莫高窟窟前殿堂與窟檐建築的時代問題 考古與文物 2003-01-30
27 敦煌P.4049「新樣文殊」畫稿及相關問題研究 敦煌研究 2005-06-30
28 敦煌千佛變畫稿刺孔研究——兼談敦煌千佛畫及其製作技法演變 沙武田; 梁紅 敦煌學輯刊 2005-06-30
29 莫高窟「天王堂」質疑 敦煌研究 2004-04-30
30 敦煌壁畫榜題寫本研究 敦煌研究 2004-06-30
31 敦煌石窟於闐國王「天子窟」考 西域研究 2004-06-15
32 俄藏敦煌藝術品與莫高窟北區洞窟關系蠡測 敦煌學輯刊 2004-12-30
33 敦煌畫中的「色標」資料 敦煌研究 2005-02-28 期刊 2 69
34 S.0259V《彌勒下生經變稿》探──敦煌壁畫底稿研究之二 敦煌研究 1999-06-30
35 曹氏歸義軍時期敦煌石窟藝術程式化表現小議 沙武田; 魏迎春 敦煌學輯刊 1999-12-30
36 關於敦煌莫高窟北區石窟資料 敦煌學輯刊 2002-06-30 期刊 0 59
37 莫高窟「三清宮」漫談 敦煌研究 2000-06-25 期刊 2 45
38 S.P.172與莫高窟五代宋窟頂壁畫關系試論──敦煌壁畫底稿研究之三 敦煌研究 2000-09-25
39 S.P.76《維摩詰經變稿》試析──敦煌壁畫底稿研究之四 敦煌研究 2000-12-25
40 關於莫高窟第130窟窟前殿堂建築遺址的時代問題──兼及「藏經洞」封閉的年代關系 敦煌學輯刊 2000-06-30
41 20世紀敦煌白畫研究概述 沙武田; 邰惠莉 敦煌研究 2001-03-25
42 S.P.76《觀無量壽經變稿》析──敦煌壁畫底稿研究之五 敦煌研究 2001-06-25
43 2000年紀念敦煌藏經洞發現一百周年敦煌學國際研討會(香港)綜述 鄭炳林; 沙武田 敦煌研究 2001-06-25
44 莫高窟盛唐未完工中唐補繪洞窟之初探 敦煌研究 2002-07-30
45 敦煌莫高窟第72—76窟窟前殿堂遺址發掘報告 考古學報 2002-10-15
46 SP.83、P.3998《金光明最勝王經變稿》初探──敦煌壁畫粉本系列研究之一 敦煌研究 1998-12-30
47 敦煌莫高窟北區洞窟清理發掘簡報 彭金章; 沙武田 文物 1998-10-15
48 試論敦煌莫高窟北區出土的波斯銀幣和西夏錢幣 彭金章; 沙武田 文物 1998-10-15
49 敦煌石窟於闐國王畫像的幾個問題 絲綢之路民族古文字與文化學術討論會會議論文集 2005-08-01
50 莫高窟第61窟中心佛壇造像為繪塑結合「新樣文殊變」試考 沙武田; 梁紅 2005年雲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研究卷) 2005-07-01

❺ 任保平的科研課題

1、陝西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陝西省生態環境保護的系統管理研究》(主持)2001
2、教育部十五規劃課題: 《可持續發展實現途徑的制度分析》(主持)2001
3、西安市科委軟科學課題:《西安三大要素市場的培育與發展》(主持)1996
4、第35屆國家博士後基金:《基於科學發展觀的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
5、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西部資源富集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經濟學研究》,主持。2006。
6、教育部優秀人才支持計劃《經濟轉型時期經濟增長質量的提高與和諧發展》2006
7、歐盟項目:《衰退工業區的產業重建與政策選擇》2006
8、《城鄉統籌視角下的我國城鄉商貿流通體系研究》,教育部重大招標項目, 2009
9、國家社科基金成果文庫項目:《經濟增長質量的邏輯》,2014年
10、教育部哲學社會科學項目發展報告項目:《中國經濟增長質量發展報告》,2013年
11、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新常態下地方經濟增長質量和效益的監測預警系統和政策支撐體系構建研究》,2015年

❻ 胡傳志的出版著作

1.《金代文學研究》(安徽大學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台灣學海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2.《宋金文學的交融與演進》(2012年《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3.《滹南遺老集校注》(與李定乾合撰,遼海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
4.《柳永集》(注評,與袁茹合撰)(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年1月出版)
5.《中國詩學研究》(第三輯,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12月出版)
6.《九華集》(主編,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
7.《追求知音的教學境界》(主編,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8.《志在創新的學術探索》(主編,安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❼ 高鴻鈞的學術成果

(一)著作(含編著)
1. 《現代法治的出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3。
2. 《伊斯蘭法——傳統與現代化》(修訂版),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3. 《法治:理念與制度》(合著第一作者),中國政法大學,2002。(北京市第八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十四屆中國圖書獎)
4. 《走向權利的時代——中國公民權利發展研究》,副主編,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5,2000修訂版。
5. 《外國法制史》(合著,第2版),(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
6.《商談法哲學與民主法治國》(第一作者),清華大學出版社,2007。
7.《社會理論之法:解讀與評析》(第一編者),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8.《法理學閱讀文獻》(第一編者),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9.《比較法學讀本》(第一編者),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
10.《英美法原論》(上、下),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11.《法律全球化:中國與世界》(與魯楠、余盛峰合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2.《新編外國法制史》(上、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3.《新編西方法律思想史》(兩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4.《全球視野的比較法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5.《新寄治邦——法理學論集》,法律出版社,2015。
16.《新編外國法制史》(上下冊),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7. 《新編西方法律思想史》(兩卷),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
18.《法律文化讀本》(第一編者),,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
19.《清華法治論衡》(1~24輯),主編,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2016。
(二)譯著
1.《美國學者論中國法律傳統》(增訂版),主編之一,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2.埃爾曼:《比較法律文化》(合譯),清華大學初版社,2002年中文版。
3.伯爾曼:《法律與革命——西方法律傳統的形成》(合譯),中國大網路全書出版社,1993。
4.茨威格特、克茨:《比較法總論》(合譯),法律出版社,2002。
5.格蘭頓等:《比較法律傳統》(合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
6.達維:《英國法與法國法》(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7. 奈爾肯(編):《比較法律文化論》(合譯),清華大學出版,2003。
8.弗里德曼:《選擇的共和國:法律、權威與文化》(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5。
9. 奈爾肯、菲斯特(編):《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0.馬修·德夫林(編):《哈貝馬斯、現代性與法》(獨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
11.《歐洲法律之路——歐洲法律社會學視角》(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12.奧斯汀·薩拉特(編):《布萊克維爾法律與社會指南》(合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
13.貢塔·托依布納:《魔陣·剝削·異化—托依布納法律社會學文集》(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14. 詹姆斯·J.赫克曼等:《全球視野下的法治》(合譯),清華大學出版社2012。
(三)主要論文
1.「論西方兩大法系對伊斯蘭法的影響」,《西亞·非洲》,1984年第6期。
2.「伊斯蘭法及其當代影響」,《西亞·非洲》,1985年第4期。
3. 「伊斯蘭法的主要特徵及伊斯蘭法系的現狀與前景」,《世界宗教研究》,1985年第4 期。
4.「當代西方兩大法系主要淵源比較研究」(合作),《比較法研究,》1987年第3期。
5.「英國法的域外移植——兼論普通法法系形成的特點及原因」,《比較法研究》,1990年第3期。
6.「英國法的主要特徵——一個比較觀察」,《比較法研究》,1991年第4期。
7.「論法系劃分的方法與標准」,《外國法譯評》,1993年第2期。
8.「論伊斯蘭法復興」,《外國法譯評》,1994年第1期。
9.「伊斯蘭憲政理論與實踐」,《外國法譯評》,1995年第1期。
10.「伊斯蘭人權觀」,《世界宗教研究》,1995年第3期。
11.「發展中國家與基本經濟權利」(英文),載賽義德主編《基本經濟權利》,巴基斯坦弗倫茲出版社,1995年英文版。
12.「伊斯蘭法學及主要流派」,《外國法譯評》,1996年第1期。
13.「法治與公共權力制約」,載《清華法律評論》,1999年第2輯。
14. 「現代西方法治沖突與整合」,載《清華法治論衡》,第1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0年。
15. 「市場經濟、糾紛解決與理性法律:變化中中國集權社團」(合作),載《公法》第2卷。
16. 「21世紀中國法治瞻望」,《清華大學學報》,2001年第4期。
17. 「沖突與抉擇:伊斯蘭世界法律現代化」,《比較法研究》,2001年第4期。
18. 「法範式與合法性:哈貝馬斯法現代性理論評析」,《中外法學》,2002年第6期。
19. 「現代法治的困境與出路」,《法學研究》,2003年第2期。
20. 「先秦和秦朝法治的現代省思》,《中國法學》,2003年第5期。
21. 「法律成長的精神向度」,《環球法律評論》,2003年第6期。
22. 「法治背景下的民權」(合作),《清華大學學報》,2004年第3期。
23. 「法治與憲政四題」,《美中法律評論》,2005年8月號。
24. 「關於傳統法研究的幾點思考」,《法學家》2007年第5期。
25.「法學研究的大視野——社會理論之法」,載高鴻鈞、馬劍銀編:《社會理論之法:解讀與評析》,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6.「無話可說與有話可說之間——評張偉仁先生的《中國傳統的司法和法學》,《政法論壇》,2006年第5期。
27.《中國文化復興宣言》,《清華法治論衡》第7輯,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28. 「通過民主和法治獲得解放」,《政法論壇》,2007年第5期。
29. 「法律文化的語義、語境及其中國問題」,《中國法學》4期。
30. 「法律移植:隱喻、範式與全球化時代的新趨向」,《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4期。
31. 「走向交往理性的政治哲學與法學理論》((上下),《政法論壇》,2008年第5、6 期。
32. 「法律文化與法律移植:中西古今之間」,《比較法研究》,2008年第5期。
33.「文化與法律移植:理論之爭與範式重構」,《環球法律評論》,2008年第5期。
34.「權利源於主體間商談」,《清華法學》2008年第2期。
35. 「美國法律文化的自由及其限制」,《清華法學》,2009年第1期。
36. 「比較法研究的反思:當代挑戰與範式轉換」,《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6期。
37.「法理學研究:法律的多棱鏡」,載高鴻鈞等編:《法理學閱讀文獻》,導論,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
38.「美國法全球化:典型例證與法理分析」,《中國法學》,2011年第1期。
39.「英國法的主要特徵—與大陸法相比較」(上、中、下), 《比較法研究》2012年第3、4、5期。
40. 「比較法律文化視域中的英美法」, 《中外法學》2012.3。
41.「規制與解放之間讀《邁向新法律常識—法律、全球化和解放》」, 《政法論壇》2012.4,《人大報刊資料·法理學、法史學》2012年第10期全文轉載。
42. 「中國與WTO:全球化視野的回顧與展望」(與魯楠合作,第二作者),《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6。
43.「古代印度法的主要內容與特徵——以《摩奴法論》為視角」,《法律科學》,2013.5。
44.「法律全球化的理論與實踐」,《求是學刊》2014.3(《高校文摘》,2014.4),2014.3.
45.「德沃金法律思想評析」,《清華法學》,2015.2。
46. 「伽達默爾的解釋學與中國法律解釋」,《政法論壇》2015年第2期。
(四)主要譯文
1.[英] 約瑟夫·莎赫:「伊斯蘭法的性質」,《比較法研究》,1989.3-4。
2. [美]梅里曼:「『法律與發展研究』的特徵」,《比較法研究》,1990.2。
3. [美]本傑明·史華茲:「論中國的法律觀」,《中外法學》1991.3。
4. [英]奧·凱恩-弗倫德:「作為一個學術科目的比較法」,《比較法研究》,1991.3。
5. [美]T. M.本迪特:「論先例原則」,《法學譯叢》,1991.3。
6. [美]H. J.伯爾曼:「西方法律傳統的主要特徵」,《法學譯叢》,1991.4。
7. [美]阿蘭·沃森:「作為一個學科的比較法」,《法學譯叢》,1991.5。
8. ,[美]B. G.拉姆查倫:「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人權的國際保護戰略」,《法學譯叢》,1991.6。
9. [美]高道蘊:「中國早期法治比較觀」,《法學譯叢》,1992.1。
10. [意]D.奈爾肯:「法律適應的社會學探討」,載《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1. [日]棚瀨孝雄:「日本法律話語中的現代性缺位」(與李敬合譯),載《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2. [英]A. 哈丁:「東南亞的比較法與法律移植:「習俗雜音」的意蘊」,載《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3. [英]J.弗拉德:「兀鷲東飛:不良債務市場的創設與全球化」,載《法律移植與法律文化》,清華大學出版社2006。
14. [德]貢特爾·托依布納:「『全球是布科維納』:世界社會的法律多元主義」,《清華法治論衡》,第12輯。
15. [美]鄧肯·肯尼迪:「法律與法律思想的三次全球化:1800-2000」,《清華法治論衡》,第10輯。

❽ 何宗美的學術成就

明代文學研究多有開拓,特別是明代文人結社研究著力尤夥,填補了學術空白,推動了明代及清初文學的相關研究。公安派研究在前人基礎上獲得新的突破,將明代這一重要文學流派的研究推上了新階段。在學術方法上,將以考據為特色的實學方法運用於文學研究,從文人結社的角度切入明代至清初政治、思想、學術和文學等研究,建立了獨特的研究領域和研究個性,其中明代文人結社、復社與文學、公安派、清初遺民與流人文學、《四庫總目》明代文學批評等研究領域取得了突出的學術成果,產生了廣泛的學術影響。著有《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公安派結社考論》(重慶出版社2004)、《古代文學散論》(文化藝術出版社2005)、《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續編》(中華書局2006)、《袁宏道詩文系年考訂》(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文人結社與明代文學的演進》上下編(人民出版社2011),並在《文藝研究》、《文學遺產》、《光明日報》、《社會科學戰線》、《南開學報》、《國學研究》等發表學術論文數十篇,多篇被《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光明日報》《新華文摘》《高等學校文科學術文摘》《文摘報》《文藝理論文摘卡》《中國語言文學資料信息》等轉載、轉摘或收錄。學術代表作《明末清初文人結社研究》受到學界高度評價,認為「提出了一系列精闢的見解,補充和修正了一些文學史以及思想史、政治史上的傳統觀點,很有價值」,「允為一篇學術價值甚高的經意論作」,是「當前文學史乃至文化史研究上的一個非常有意義、有價值的成果」,「所具有的開創性,對明末清初的文學研究、政治研究和思想研究都具有啟示作用和促進作用」,「二十世紀以來還從未有學者作過如此全面系統的研究,更無論著有過這樣深入而又富於新意的闡析。這對深化我國社會史、思想史、文學史的研究,必將產生極大的推動作用,論文在學術上的開拓之功,是不言而喻的」。百餘萬字的新著《文人結社與明代文學的演進》(包括上編《明代文人結社現象與文學流派、文學思潮研究》和下編《明代文人結社編年輯考》)入選「代表當前相關領域學術研究的前沿水平,體現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界的學術創造力」的《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為全國首批入選該文庫的六十二項成果之一。國內專家高度評價該著是「迄今所見有關明代文人社團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將明代文人結社的研究推進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別是「以其鮮明的創新思維,豐厚的研究成果和扎實的文獻考辨,為這兩個領域(文學史與文化史)的研究進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推動,取得了令人欣喜的碩果,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研究視角和研究方法構成一個切實的研究範式,具有典範意義和理論價值」,而且「由於該成果在文獻考辨與研究範式兩方面的創新」,「便足以破除陳見,獨創新意,得出一系列卓有建樹的學術見解,推進了明代文學與明代文化的研究」,「其分析認識能觸及深刻的社會根源,並非一般考辨事實者可比」,「為後來者鋪平了一條客觀、科學地研究明代文人結社的道路」,「對於研究明代史乃至中國文化史,都很有參考價值」。

❾ 中國人民大學世界排名

根據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人民大學排名第586位。

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國人民大學排名世界第601-700位。

2020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中國人民大學位列世界第501–600位。

2021Q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人民大學排名世界第581-590位。

2020U.S.News世界大學排名發布,中國人民大學位列世界第624名。

中國人民大學(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簡稱「人大」,是教育部直屬高校,教育部與北京市共建,位列國家首批「雙一流」(A類)、「211工程」、「985工程」,為世界大學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亞太國際教育協會、京港大學聯盟成員;

入選國家「強基計劃」、「111計劃」、「2011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卓越農林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是一所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的綜合性研究型全國重點大學。

科研成果

2016年,學校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9項;[49]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5項,其中重點項目8項、一般項目25項、青年項目12項,立項總數自2003年以來第11次位居中國高校榜首;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7項、獲資助金額(直接經費)為3221.2萬元。

自2004至2014年,學校論文被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收錄數量連續11年保持中國高校第一位。自2010年起,學校共有32部學術專著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位居中國高校第一。

2016年,學校教授撰寫的《社會偏好理論與社會合作機制研究》、《金融分析的制度範式——制度金融學導論》、《後鄉土中國》等3部學術專著入選年度《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入選總數在中國高校中排名第一。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中國人民大學

❿ 張海波的科研獲獎

2014,《中國應急管理:理論、實踐、政策》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二)。
2013,《基於中國問題的災害管理分析框架》獲中國行政管理學會第五屆行政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
2012,《柔性社會管理:可能與可為》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界聯合會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1,《中國應急管理:理論、實踐、政策》入選國家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庫。
2011,《公共危機治理與問責制》獲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獎
2010,南京大學首屆「中行獎」教學獎
2010,《中國轉型期公共危機治理——理論模型與本土經驗》獲江蘇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10,《中國轉型期公共危機治理——理論模型與本土經驗》獲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09,《應急能力評估的理論框架》獲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三等獎
2008,南京大學「五四」獎章
2007,《風險社會與公共危機》獲南京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優秀研究成果二等獎
2006,《「邊緣人」抑或「過渡人」:失地農民社會適應的實證研究》獲江蘇省優秀碩士學位論文

閱讀全文

與成果文庫2013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
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 瀏覽:846
深圳市潤之行商標製作有限公司 瀏覽: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