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轉讓定價網

轉讓定價網

發布時間:2022-01-29 16:14:24

① 跨國關聯企業轉讓定價避稅問題研究的意義

隨著內外資企業所得稅改革緊鑼密鼓的進行,正確認識我國外商投資企業轉讓定價的避稅問題,為完善我國國際(涉外)稅收法律體系、加強稅務管理提供了良好的契機,同時也有利於中國稅制與國際慣例相銜接,具有深遠的現實意義。要對付外商投資企業利用轉讓定價避稅的客觀現實,逐步建立並完善我國轉讓定價稅制,需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進一步完善轉讓定價法律法規,使轉讓定價的立法系統化。當前,必須清理和規范稅收優惠,特別是外資企業所得稅方面的優惠政策。強調「實質重於形式」的國際慣例,堅持運用正常交易原則,以轉讓定價關聯企業認定或避稅活動認定等核心內容為主線,增加法律條文的確定性和可操作性。

2.建立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的配套。一是建立資本弱化稅制,借鑒國際慣例,通過稅收手段控制資本弱化的趨勢,在合並後新的企業所得稅法中作出如下規定:如果企業的自有資本率低於一定比例,其借入資本(主要是銀行貸款)應付利息不得在稅前扣除。二是建立避稅地稅制,借鑒經濟合作發展組織對避稅地的識別標准,同時參考其公布的避稅地名單,採用列舉法和實質重於形式的原則,對避稅地進行界定。三是完善《公司法》。把母子公司或關聯企業這一概念引入我國現行《公司法》,使更多的企業納入監控和規范范圍,促進我國目前對轉讓定價反避稅工作的監管水平。

3.加強境內外稅務合作。對內,利用社會力量,強化協稅護稅制度,加大部門間協作。各級稅務機關要爭取與本地的外經貿、工商、海關、公安、勞動、銀行、外管、財政、國稅等政府部門和行業主管局(行業協會)密切配合,建立協稅護稅網,及時掌握納稅人的各項基礎信息、交易信息、納稅信息等。同時,還要爭取其他部門如稅務中介代理機構、司法部門、單位和個人的協助,共同開展轉讓定價反避稅工作。對外,主要是爭取國際稅務合作,通過簽訂雙邊或多邊的稅收協定或專項的轉讓定價稅制合作協議,對關聯企業的稅務處理和合作事項達成一致。

4.合理設置轉讓定價反避稅機構,加大轉讓定價反避稅人才培養。轉讓定價反避稅工作專業性強、政策性強、綜合性強、動態性強,其難度很大,人員素質要求高,需要具備國際稅收、涉外稅收、外語等多方面的素質,其管理人才的培養和成長有一個較長的周期,需要專業的培訓和長期經驗的積累。因此一定要制定措施,合理培養和使用人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

② 求一個跨國公司內部貿易轉讓定價的案例

跨國公司在華利潤轉移以及避稅問題探討
一.案例背景

在改革開放初期,計劃經濟轉變過程中確實還存在一定阻力,因此宏觀政策提
出「開放可以引進技術、引進管理」,這也是為了打破阻力。由此外資企業獲得了在
稅收、土地等方面的優惠政策。但是不少外資卻以此作為獲取超額收益的途徑。

由國家統計局「利用外資與外商投資企業研究」課題組完成的一份關於外資的研
究報告稱,虧損的外商投資企業中約2/3為非正常虧損,每年通過轉讓定價避稅的
稅款損失有300億元。外資企業憑借超國民待遇和避稅手段,使其能以較低價格開
拓和佔領國內市場,已對內資企業產生了巨大的擠出效應。

研究跨國公司在華行為也可以為中國企業提供經驗。集團化、全球化是企業發
展的趨勢,中國企業在這個過程中會遇到相當多的問題,向優秀的跨國公司學習,
加強母子公司管控能力,是中國企業成功必經之路。

二.跨國公司利潤轉移-成功的橫向管控

在跨國公司全球化過程中,在其母子公司管控的整體框架的指導下,出於集團
整體戰略考慮,對於旗下眾多不同業務領域、不同地區分布的子公司,母公司會根
據運營環境的變化構築有效的橫向管控。在財務管控的輔助之下,集團整體戰略的
實施就會更加迅速而有效。

1.跨國公司利潤轉移的動因-將屬於中方的利潤轉入其集團內部

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子公司有多種方式,籠統的講可分為中外合資公司和外商
獨資公司兩種。在中外合資公司里,中方合作夥伴並不包含在集團利益版圖里,不
是集團的一部分,那麼跨國公司的母子管控體系裡自然會涉及怎麼樣使其在華子公
司能為集團創造更多的利潤,在合資公司能創造的利潤固定的情況下,根據在合資
公司里雙方共同分擔收益和風險,跨國公司一般建立的橫向管控就會要求想辦法將
合資公司的整體利潤盡可能轉移至母公司,或者全資子公司,以實現集團利益最大
化。

我們剛剛提到的跨國公司對子公司利潤控制以達到集團利潤最大化的戰略實際
上是母子公司管控中的橫向戰略。橫向戰略(Horizonta1Strategy)是協調相關業
務單元的目標和戰略,包括協調現有業務單元和基於與現有單位的關聯選擇進入新
產業。橫向戰略是集團公司總部對下屬業務單位在目標、政策上的協調統一。

那麼是什麼樣的方式得以讓這樣的橫向管控生效呢?

2.跨國公司利潤轉移的途徑

要實施有效的橫向管控,需要跨國公司全方位的思考合作中出現的各種有利於
自己的機會,以及機會的利用價值。橫向管控光有戰略不行,還需要有可操作的具
體策略。在華跨國公司實施利潤轉移這個橫向管控戰略所實施的策略不外乎以下2種:

(1)利用品牌優勢鉗制合作夥伴

合資企業的中方企業往往沒有自己的品牌,而是期望於利用跨國公司提供的知
名品牌迅速增加銷量,搶占市場。在合資之處,這樣的做法確實能快速提高銷量,
但是也確立了中方對外資方的依賴,離開跨國公司提供的知名品牌,中方幾乎無法
生存。基於此,跨國公司在合資企業運營的過程中就占據了主動,中方不得不看其
臉色行事。

單純的鉗制住合作夥伴並不能為跨國公司帶來直接的收益,對其橫向戰略的實
施也沒有直接的影響,跨國公司必須進一步的掌握合資企業的財務支配權,才能實
現利潤的轉移。那麼財務支配權是怎麼落到跨國公司手裡的呢?

(2)利用技術優勢掌握購銷渠道

在許多合資企業里,中方擁有更多的控股權,按理說掌握領導權的應該是中方
企業,但在實際工作中,由於外資提供了「先進的管理經驗」以及「先進的生產技
術」,掌握了絕大多數實際問題的決策方向。特別是外方憑技術控制權,在實際操
作中控制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購大權。

另外,作為合資公司成立的條件,跨國公司實際上掌握了集團大部分的銷售權。

涉及到購銷,就必然涉及財務,采購的結果是現金流出,銷售的結果是現金流
入,這就為跨國公司的利潤轉移提供了可能。

外資企業利潤轉移就發生在采購環節,其前提就是外方堅持「原始供應原則」,
在中外合資的主機企業和整車企業,外方憑技術控制權,掌握了原材料和零部件的
采購大權。近年來,中外合資企業和外商獨資企業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普遍堅持
「原始供應原則」,排斥中資企業。

以汽車生產企業為例,外商故意在其本國建立獨資零部件企業,在中國建立中
外合資整車公司。中外合資公司掙的錢要分給中方一部分,但是外商在其本國建立
的獨資零部件公司掙的利潤完全是外商的。中國零部件企業給中外合資主機企業和
整車企業供應配套產品,必須通過外方總部的「認證」。這樣就實現了「利潤轉移」。
「認證」只不過是一種手段,轉移利潤才是實質。

從母公司高價采購原材料和零部件是外資公司「偷梁換柱」的另一大法寶。一家
日資汽車零部件企業從母公司采購原材料,其采購價比中國同樣的原材料高出數十
倍。權威人士告訴記者,外方從母公司高價采購原材料和零件,再以低價向母公司
出售產品,從而把利潤轉移到母公司,加大中外合資企業的成本,減少中外合資企
業的利潤。

從集團戰略,到橫向戰略,再到具體的操作策略,跨國公司表現出了橫向管控
的有效性,其在華子公司的發展戰略早就納入集團的整體戰略之中,等到中方意識
到這個問題的時候,似乎一切都已經不可動搖了。

三.跨國公司的避稅分析-強大的財務管控

在母子公司管控體系中,最受人們關注的無疑就是財務管控了,因為財務數據
指標是母子公司管控是否成功的重要標志,也是母子公司管控的核心。

母公司集權管理的基礎是財務上掌握以下幾種權利:

(1)、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投資及收益分配的最終決策權;

(2)、母公司對子公司的會計規范權,子公司執行母公司統一的會計制度及會
計政策;

(3)、母公司擁有對子公司的財務規范權。

1.跨國公司避稅的動因――超國民待遇引發的稅收漏洞

在作出合理的財務管控之前,跨國公司會先研究所在國的國情,根據特定情況
作出分析,結合企業的發展戰略構建合適的財務管理模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企業和外國企業所得稅法》規定,對於生產性外商投
資企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從開始獲利的年度起,第1年和第2年免徵企業所得
稅,第3年至第5年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

對於這些企業,有兩種方法可以做到不納稅:一是虧損,而是只盈利兩年。

跨國公司未必會採用上述的經營方式,跨國公司有專門的律師來研究各國的政
策,以及政策的漏洞,結合各種成本分析,作出非常合法又合理的財務管控,配合
橫向戰略的執行。

2.跨國公司怎樣避稅

我們在研究跨國公司在華避稅方法的過程中發現,其強大的財務管控非常好的
配合了集團整體戰略和橫向戰略,憑借其全球一體化的財務管控體系,他們所制定
的避稅方案才能順利實施。那麼,他們具體採用什麼方法來避稅呢?

(1)價格轉移

從實踐中發現的問題看,企業規避稅收的手段主要有如下幾種:其一,在跨境
貿易方面,通過出口高報和進口低報向處於減免稅期的企業轉移利潤,或者是通過
出口低報和進口高報使已過減免稅期的外商投資企業處於虧損或微利的狀態。就前
者而言,企業規避的是境外的稅收,不是中國稅務部門關注的重點,但它往往是洗
錢或熱錢流入境內的重要渠道。就後者而言,它損害的是中國的稅基;在經濟全球
化的大趨勢下,這一被跨國經營的企業所廣泛採用的手段理應成為中國海關和稅務
部門關注的重點。

比如河北一家食品公司,2005年主營產品的內銷價格為71元/箱,但出口價格
僅卻為36元/箱;山東一家制葯公司通過境外母公司直接定價的方式,將出口產品
單價定為比國內同類產品平均價格低40元,以此來減少銷售收入、變相將實際利潤
轉移出境。在當前形勢下,企業的上述行為不僅會成為資金外逃的通道,造成國家
稅收的流失,還會成為外國指責中國低價傾銷的口實之一。

其二,在服務貿易方面,外商投資企業通過管理費分攤以及咨詢費、技術專利
費的轉移支付,可以達到向境內或境外企業轉移利潤的目的。比如河北一陶瓷有限
公司,與其香港母公司簽訂協議,規定每年按其銷售收入的32%向境外支付咨詢
費,僅2005年就支付了804萬美元,相當於其當年利潤的3倍。深圳一石化有限公
司,2003-2005年累計向境外關聯企業支付技術轉讓費、服務費和商標許可費1.6億
元,占總管理費用的56.3%,占未彌補虧損2.6億元的63%。其服務貿易開支的比重
之高確實令人咋舌。

在華跨國公司顯然將價格轉移作為主要手段來實現利潤轉移和避稅。在母子公
司財務管控的特點里,我們注意到在財務管理方式上,企業集團體現為高度的全面
預算性,預算結構及運作過程較為復雜。跨國公司顯然深諳此道,其實際運作方法
非常復雜,往往在國外轉好幾個圈,而且內部財務核算有著非常先進的軟體系統,
有的軟體系統國內稅務工作者根本就不會操作,監管極其困難。

(2)資本弱化——虛假虧損的通道

在資本項目交易方面,企業不僅可以通過股權轉讓或注冊空殼公司的方式,將
母公司注冊地變更為離岸金融中心等稅收優惠地區,並通過關聯交易將利潤轉移到
母公司;還可以通過增加股東貸款及資本弱化的手段,盡可能多地匯出債務利息、
減少稅前利潤。國際經合組織對資本弱化的認定標准為企業權益與債務資本之比低
於1:1,美國稅制對此的認定標准為1:1.5。按照中國現行稅法,企業借入外債的應
付利息可從企業稅前所得中扣除。

為了達到避稅的目的,有些外商投資企業就盡可能多地借入股東貸款,將權益
資本與債務資本之比壓至遠低於1:1的國際標准,以通過資本弱化的手段造成賬面
虧損,而實際利潤卻通過債務利息的方式匯給境外的母公司。

除了資本弱化外,現在還有許多外商投資企業通過價格轉移將實際收益匯往在
避稅型離岸金融中心注冊的企業,而國內外商投資企業本身卻長期處於虧損狀態。

在母子公司財務管控體系裡,資金管理(Treasury)是一項重要內容。為了獲
得更多的資金用於企業的發展,向銀行貸款幾乎是每一個企業的必經之路,但銀行
貸款的利息卻又使企業的財務費用急劇上升。即便是股份制企業,可以通過公開市
場籌措到大量資金,但是面對資本市場,卻仍然存在一個投資回報的問題。

盡管在國內借款產生的利息也可以從企業稅前所得中扣除,但是與其將利息付
給國內的銀行,還不如以更高的利率向母公司支付,同時達到避稅和利潤轉移的目
的。

(3)新外企是老外企逃避稅收的載體

境外投資方根據兩免三減半的時間段,滾動設立新的外商投資企業,並通過境
內新老外企之間或境內外公司之間的關聯交易讓老外企虧損、新外企獲利則是另一
種逃避稅收的手段。

比如某著名的台資食品集團,就有按減免稅期不斷增設外商投資企業的趨勢。
該台資的系列企業,設立後頭兩年的利潤特別多;稅收減半的三年,利潤就顯著下
滑;全額繳稅後,更馬上陷入盈虧臨界點或虧損狀態。而調整新老外商投資企業利
潤的辦法還有前面提到的關聯交易手段。如青島一韓資製鞋有限公司,通過境外母
公司操縱進出口價格,以及讓老外企承擔新外企額外費用的辦法,讓老外企常年大
額虧損、新外企利潤率奇高。該集團在稅收優惠期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曾高達
757%,與經營范圍相同的老外企的持續虧損形成了鮮明對照。

我們前面已經提到,跨國公司有專門的律師團來研究各子公司所在國的法律,
而中國目前在引進外資方面的制度缺陷成為跨國公司利用的環節。對於很多地方官
員來說,引進外資就等於有了政績,因此在引進外資時不注意外資所能帶來的效益。

另一方面,我們看到了外資橫向管控在中國的又一表現形式,對於集團來說,
將利潤從一個國家轉移到另一個國家,以及將稅收轉移至國外,不如在一國內部轉
移來的方便和低廉,並且保證了在子公司所在國再投資時的資金需求。橫向管控的
內容十分豐富。

四.中國企業集團化、全球化過程中母子公司管控的借鑒

策略的制定是戰略制定的順延,我們認為跨國公司的一整套戰略、策略的制定
和實施之所以能夠如此周密和順利,是與其完善的母子公司管控體系分不開的。跨
國公司並不只是在中國針對中國的特殊情況進行利潤轉移和避稅,在世界的各個角
落,只要有利益,只要是在其集團業務范圍之內,他們的母子公司管控體系就會施
加影響,其優秀的橫向管控和財務管控就像雙劍合並,無所不破。

對於中國的企業來說,集團化和全球化是必然的趨勢。沒有這樣的野心,就必
然會落後於其他企業。要想集團化、全球化,就必須加強母子公司管控。

如何加強母子公司管控?中國的企業也並非沒有經驗可以借鑒,在華跨國公司
的許多案例已經成為活生生的教科書。我們暫且不論跨國公司在華利潤轉移和避稅
這兩種做法是否正確,至少在橫向戰略和財務管控方面,有許多值得中國企業學習
的地方。

1.集團的橫向戰略

(1)怎樣理解橫向戰略

橫向戰略是協調相關業務單元的目標和戰略,包括協調現有業務單元和基於與
現有單位的關聯選擇進入新產業。橫向戰略能夠而且應該在集團、部門、公司等層
次上存在。但是,不管企業如何精心地為單個的業務單元制定戰略,它們也只有最
不正規的橫向戰略。然而,可見的關聯仍是形成競爭優勢的主要潛在來源。明晰的
橫向戰略應是集團、部門和公司戰略的核心。

沒有明晰橫向戰略的企業難以頂住始終存在著的使單個業務單元業績最大化而
損害公司業績的強大壓力,尤其是那些有分散決策傳統的企業。

跨國公司並沒有把自己的優勢局限在某個單一部門或者是單一地理區域,而是
從集團利益最大化的角度來衡量戰略的科學性。

橫向戰略是以競爭優勢為基礎的集團、公司和部門戰略的概念,橫向戰略並非
是業務組合管理,它是公司戰略的精華。

橫向戰略是集團公司總部對下屬業務單位在目標、政策上的協調統一。在很多
集團企業中,長期存在著具有戰略重要性的相互關聯,識別這些關聯以及獲取關聯
所帶來的戰略性效益是集團公司超越多企業聯合體的差別所在。

橫向戰略就是集團公司總部通過關聯管理實現下屬業務單元之間的協同效應,
在集團化的情況下為下屬企業創造作為單體企業永不能達成的競爭優勢來提升集團
公司管控水準。

中國企業在集團化過程中要逐步習慣全局性的考慮問題,不要過分在意在某個
領域或地區暫時的成敗得失,通過合理的橫向戰略最大化集團利益才是重點。那
么,應該怎樣制定橫向戰略呢?

(2)橫向戰略的制定

Ⅰ.識別關聯。先要科學地鑒別一個公司所屬的各經營單位之間實際上存在的或
潛在的一切有形的橫向關系。在做法上,第一步是檢查每個經營單位的價值鏈,看
是否有共用各種價值活動的實際而可能的機會。開始,應該對似乎已存在著的一切
橫向關系進行鑒別;然後,通過進一步分析,排除那些虛幻的或無實際意義的橫向
關系。在研究橫向關系時,必須對有可能提供作為共用基礎的價值活動的具體特徵
進行鑒別。

Ⅱ.評估關聯,如果轉讓專門知識的益處大於轉讓專門知識的成本,無形的相互
關系導致競爭優勢。如果價值活動之間有很多相似點,價值活動對有關產業的競爭
優勢很重要以及公司的專門知識的轉讓能在物質上增強競爭優勢,則轉讓專門知識
就是有益的活動。

Ⅲ.制定橫向戰略,公司如果沒有一個鼓勵在經營單位之間進行協調和轉讓技能
的橫向組織機制就無法成功地發展相互聯系。確定合適的經營單位,把它們組成相
應的集團和部門以及建立鼓勵經營單位的經理人員共事的獎勵制度等諸如此類的措
施,這些對企業的成功至關重要。

前文所述的是橫向戰略的一般制定過程,集團公司在制定橫向戰略時,必須認
清自己的母子公司管控體系,不能離開母子公司管控框架。

2.集團的財務管控

從我們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跨國公司橫向戰略的實施需要集團財務管控的配
合。對於財務管控,中國的企業並不陌生,再小的企業也有財務,也需要財務管
理。但是,企業規模不一樣,財務管理的要求也不一樣。那麼集團化公司的財務管
控的要求是什麼呢?如何實施財務管控呢?

(1)財務管控的要求

最為理想的母子公司財務管控體系是不能管的太死,又不能放的太開,行之有
效的管控體系。

集團化財務管理的關鍵部分就是將戰略、業務計劃和預算管理結合起來,這也
是戰略執行和貫徹的最主要手段。

完善的財務分析和報告體系是實施管理管控的有效手段,而且是支持集團高層
領導進行決策的重要信息依據。

降低財務管理費用,這是是衡量一個公司管理水平和運行機制的重要指標。

觀察跨國公司在華財務管控體系就可以發現,他們的財務管控體系就是把重點
放在財務管控的效率、成本以及配合戰略的有效性上面。

(2)如何實施財務管控

Ⅰ.健全財務制度

如果會計制度不健全,就會給經營者造成違法亂紀的機會。會計制度是事前的
防範,會計核算是事中的、即時的監督,而審計是事後的監督。一定時期企業財務
管理制度的混亂和財務控制能力的低下,往往是一個企業財務失敗的主要原因。

Ⅱ.財務預算控制

通過編制財務預算,集團公司可以全面掌握所屬企業的生產經營過程。財務預
算下達後,即成為公司的經營目標,執行中一般不需要作調整。特殊情況需作調整
的,要按照程序報董事會審批。集團總部通過對財務預算的動態管理,可以對子公
司及分支機構的主要財務活動實施有效控制。

Ⅲ.對現金進行有效的控制

首先必須杜絕賬外現金循環,所有的現金都必須進入銀行帳戶體系。二是保證
現金全部能夠集中管理。企業可以設立財務結算中心對集團內部得資金進行統一管
理,及時了解子公司資金運營方向。三是做好預算結算工作。日常開支做到事前有
預算,事後有結算。四是超過一定額度的支出項目要經過董事會審批。五是對資金
統一籌集,從而直接控制經營著的投資計劃,對資金調撥、利潤分配等重大決策都
直接掌握,集中管理。

Ⅳ.對企業的資產和負債的控制

資產和負債是衡量企業經營好壞的重要指標。出資者把經營權交給經營者,實
際上是兩權分離。這就需要出資者對經營者掌握的資產進行嚴格的控制,購置時要
審批存檔,報廢時要記錄檔案,並有專人負責賬和物的核對。

由於負債過高可以導致資本的毀滅,所以出資者必須通過合理化的手段對負債
的規模進行時常的控制。出資者負債一般就會與銀行有關系,所以處理好與銀行之
間的債權債務關系是控制好企業資產和負債的主要手段。

Ⅴ.財務風險的控制

財務風險是指由於舉債給企業收益帶來有不確定性。企業舉債經營會對企業自
有資金的盈利能力造成影響,由於負債要支付利息,債務人對企業的資產有優先的
權利,萬一公司經營不善,或有其他不利因素,則公司資不抵債,破產倒閉的危險
就會加大。但是另一方面,有效地利用債務,可以大大地提高企業的收益,當企業
經營好利潤高時,高負債會帶來企業的高速增長。合理的控制和利用財務風險是企
業成功的又一因素。

Ⅵ.強化內部審計監督制度

內部審計監督是整個財務控制體系中極為重要的一環,為確保集團公司整體目
標的順利實現,集團公司應建立內部審計制度,設立審計部。從而一方面使內部審
計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經常化,另一方面有利於開展定期和不定期審計工作,如
財務收支審計、經濟責任審計、財務決策審計、基建審計等,以保證集團公司及時
獲取准確的財務信息,提高經營決策的科學性。

同樣,我們也要求集團公司的財務管控要配合集團戰略,尤其要符合母子公司
管控框架,否則財務管控就會像空中樓閣一樣,空有華麗的外表,不能對集團做出
實質的貢獻。在這方面,跨國公司為中國企業作出了很好的範例。

一.中國政府如何加強對跨國公司的監管

在華跨國公司的利潤轉移和避稅確實體現出了這些跨國公司橫向戰略和財務管
控的能力,但是我們也不能否認中國在引進外資的某些制度上仍有改進的空間。

1.逐步取消跨國公司的「超國民待遇」

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對於外資政策上是「有收」、「有放」,對合資和出口比例
都有一定的要求。在稅收方面,外資的稅收政策也有優惠。利用外資的本質是促進
國內經濟的發展,而外資的引入和地方政府官員的考核標准相掛鉤,一方面可以促
進地方外資的引進,但另一方面,過多的外資引進對地方經濟的沖擊會更大。

商務部出台的《商務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提出逐步取消外資的「超國民
待遇」,使內資企業和外資企業在同一起跑線上平等競爭,讓世人看到中國的對外
開放正在和國際接軌。

合理重建我國涉外稅法中的稅收優惠政策也是一項緊迫任務。名目繁多的優惠
政策的刪減更新,將使外商投資企業利用優惠政策進行國際避稅失去了條件。

2.加強國際反避稅工作

Ⅰ.規范轉讓定價稅制,建立國際市場價格信息系統

在實踐中應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第一,設置執行轉讓定價稅制的專門機
構,制訂具體的執行規劃和制度。第二,稅務調查與賬務調整同步進行,切實保護合
資企業的中方利益。第三,嚴格執行中國注冊會計師對涉外企業的賬務審計制度,使
部分轉讓定價在審計階段得到調整。第四,稅務部門應建立健全完善系統的國際市
場價格資料的匯集體系,為調整和確認轉讓定價提供依據。

Ⅱ.完善稅收立法,擴大稅務部門反避稅的權力

在稅法中應單獨制定反避稅條款,其主要內容應包括:明確關聯企業的概念,為
國際反避稅提供法律依據;完善防範轉讓定價避稅的法規,在制定法規時,可參照國
際通行的正常交易原則、舉證轉嫁原則和稅收妥協原則等,對跨國定價按正常交易
原則進行事後調整;明確稅務機關在掌握充分資料和確鑿數據的情況下,有權作出調
整和處罰的決定;制定對納稅人不與稅務機關配合的處罰規則;明確有關部門在國際
反避稅中的配合職能,制定對有關部門不配合及違章的處罰條款;盡快修改和補充有
關電子商務適用的稅收條款,明確網路商貿的納稅義務發生時間、納稅期限、納稅
地點、稅率以及納稅資料申報、保管制度等等。

Ⅲ.適應新形勢,採取相應措施防範電子商務國際避稅

首先,應建立符合電子商務要求的稅收征管體系,加強稅務機關自身網路建設,
盡早實現在國際互聯網上與銀行、海關、網上商業用戶的連接,實現真正的網上監
控與稽查,並加強與各國稅務當局的網上合作。第二,推行電子商務稅收登記制度,
納稅人在辦理了上網交易手續之後必須到稅務機關辦理電子商務的稅收登記。第
三,從支付體系入手解決電子商務稅收的征管問題,杜絕稅源流失。可以考慮把電子
商務建立和使用的支付體系作為稽查、追蹤和監控交易行為的手段。第四,組織研
制開發智能征稅軟體,形成網上自動征稅系統,能自動識別通過網路實現交易的應稅
商品或勞務,確定所適用的稅種、稅目、稅率,自動計算稅額,自動將稅款劃入稅務
機關指定的帳戶之中。第五,要加強國際稅收合作,完善國際稅收協定。

③ 企業滿足什麼條件就需要准備轉讓定價同期資料

屬於下列情形之一的抄企業,可免於准備同期資料:
(一)年度發生的關聯購銷金額(來料加工業務按年度進出口報關價格計算)在2億元人民幣以下且其他關聯交易金額(關聯融通資金按利息收付金額計算)在4000萬元人民幣以下,上述金額不包括企業在年度內執行成本分攤協議或預約定價安排所涉及的關聯交易金額;
(二)關聯交易屬於執行預約定價安排所涉及的范圍;
(三)外資股份低於50%且僅與境內關聯方發生關聯交易。

其他的不符合上述條件的有關聯交易的企業都要准備同期資料文檔。另外,如果是單一功能企業虧損的,都需要交轉讓定價同期資料。

④ 通過費用轉讓定價避稅的方式有哪些

國際避稅主要方式
國際避稅的基本方式就是跨國納稅人通過借用或濫用有關國家稅法、國際稅收協定,利用它們的差別、漏洞、特例和缺陷,規避納稅主體和納稅客體的納稅義務,不納稅或少納稅。基本方式和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類:
1.轉讓定價避稅。
轉讓定價方式避稅是指跨國納稅人人為地壓低中國境內公司向境外關聯公司銷售貨物、貸款、服務、租賃和轉讓無形資產等業務的收入或費用分配標准,或有意提高境外公司向中國境內關聯公司銷貨、貸款、服務等收入或費用分配標准,使中國關聯公司的利潤減少,轉移集中到低稅國家(地區)的關聯公司。
2.利用國際避稅地避稅。
國際避稅地,也稱避稅港或避稅樂園,是指一國為吸引外國資本流入,繁榮本國經濟,彌補自身資本不足和改善國際收支情況,或引進外國先進技術以提高本國技術水平,在本國或確定范圍內,允許外國人在此投資和從事各種經濟活動取得收入或擁有財產可以不必納稅或只需支付很少稅收的地區。避稅最常見、最一般的手法就是跨國公司在國際避稅地虛設經營機構或場所轉移收入,轉移利潤,實現避稅。
3.濫用國際稅收協定避稅。
國際稅收協定是兩個或兩個以上主權國家為解決國際雙重征稅問題和調整國家間稅收利益分配關系,本著對等原則,經由政府談判所簽訂的一種書面協議。為達到消除國際雙重征稅目的,締約國間都要作出相應的約束和讓步,從而形成締約國居民適用的優惠條款。目前我國已同80多個國家簽訂稅收協定。然而國際避稅活動是無孔不入的,一些原本無資格享受某一特定稅收協定優惠的非締約國居民,採取種種巧妙的手法,如通過設置直接的導管公司、直接利用雙邊關系設置低股權控股公司而享受稅收協定待遇,從而減輕其在中國的納稅義務,這種濫用稅收協定避稅的行為還將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而產生。
4.利用電子商務避稅。
電子商務是採用數字化電子方式進行商務數據交換和開展商務業務的活動,是在互聯網與傳統信息技術系統相結合的背景下產生的相互關聯的動態商務活動。在實現了書寫電子化、信息傳遞數據化、交易無紙化、支付現代化的同時,也引起了審計環境、審計線索、審計信息的儲存介質、審計的技術方法、審計方式等一系列的重大變化。而這些使得國際稅收中傳統的居民定義、常設機構、屬地管轄權等概念無法對其進行有效約束,無法准確區分銷售貨物、提供勞務或是轉讓特許權,因而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既推動世界經濟的發展,同時也給世界各國政府提出了國際反避稅的新課題。
5 改變居民身份
主要是指跨國納稅人通過跨境遷移,或者在一國境內避免成為該國居民,以改變相關國家的稅收管轄權,從而實現規避目標的方式。

⑤ 公司轉讓,該如何定價

找中介機構審計評估,按照評估後的凈資產作為轉讓定價的依據。

⑥ 求合理避稅分析的一些參考文獻(最好有外文的)

所謂避稅是指企業為了實現利潤最大化和稅負最低化,研究各國稅收法律之間的差異,策劃個人或集團內部財務節稅計劃,以規避納稅。

外資企業都各有避稅秘方,雖然說避稅違反了稅收立法意圖,有悖於政府的稅收政策導向,但避稅並不違法,法律上存在合理避稅之說。正因如此,很多外資企業採取各種招術,以達合理避稅的目的。

轉讓定價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張小姐透露,他們在審計外資企業的時候,常會遇到一些利用現有中國稅法不健全進行轉讓定價的避稅方法。

張小姐舉例說,她在審計中,就遇到一家總部設在國外分部設在國內的加工製造企業,總部有意提高原材料成本價格,增大負債,在售價不變的情況下,使收益減低,甚至出現虧損,在虧損後,還會增加投資,常年如此,稅務部門拿這種做法也無可奈何。這種做法被審計人員叫做「轉移定價」。這家企業「長虧不倒」的做法在很多外企中也很盛行。

為什麼要集中財務管理?談財務報告分析的四個視角

轉讓定價是現代企業特別是跨國公司進行國際避稅所借用的重要手段。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許多避稅活動,不論是國內避稅還是國際避稅,都與轉讓定價有關。它們往往通過從高稅國向低稅國或避稅地以較低的內部轉讓定價銷售商品和分配費用,或者從低稅國或避稅地向高稅國以較高的內部轉讓定價銷售商品和分配費用,使國際關聯企業的整體稅收負擔減輕。

貸款高利率利用專有技術等無形資產作價高於國際市場價格,或隱藏在設備價款中的一種手法。外商利用人們不了解設備和技術的真實價格,從中抬高設備價格和技術轉讓價格,將企業利潤向境外轉移。它們在抬高設備價款的同時,把技術轉讓價款隱藏在設備價款中,以躲避特許權使用費收入應納的預提稅。

勞務收費標准「高進低出」。關聯企業之間相互提供服務或勞務,通常是境外公司收費高,境內公司收費低甚至不收費。有的還虛列境外公司費用。

資產評估提高折舊張小姐曾遇到過一家香港公司,每年都要對其房地產進行價值評估,其在華子公司因為要與香港母公司進行合並報表,所以也要同時評估其在華房產。這也是外資一種避稅的有效方法。如房地產評估增值,每年計提的折舊也會相應的增加,納稅自然也會相應減少。

國際避稅地建公司記者還從一位曾在台灣某企業工作過的陳小姐那裡得知,在避稅港注冊也是一種辦法。他們那裡曾經也採用過相同的辦法。在國際避稅地建立公司,然後通過避稅地的公司與其他地方的公司進行商業、財務運作,把利潤轉移到避稅地,靠避稅地的免稅收或低稅收減少稅負。在長三角地區,一些外資企業的投資方來自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地方,而實際在島上,它們可能只有一間辦公室。

運用避稅港進行避稅是跨國納稅人減輕稅負增加收入的手段之一,而維持稅收制度在籌措國家財政資金方面的有效性,又是各國稅務當局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跨國納稅人不斷運用避稅港的情況下,國家的稅收權益不斷遭到損害,稅收收入受到影響,稅收的公平原則也相應遭到破壞。因此,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特別注意如何防止跨國投資經營者運用避稅港從事避稅活動。

其他方法層出不窮外企避稅另一主要手段是利用關聯交易,高進低出。這種手段佔到避稅金額的60%以上。另外,目前外商投資中國的資金中,60%以上是借貸資金,即便是一些實力雄厚的國際公司也向境內外銀行借大量資金,利用稅前列支利息,達到少交或免交企業所得稅的目的。

反避稅涉及到社會經濟生活的各個部門。稅收制度不夠完備,地區間、部門間的不協調,是避稅形成的客觀原因。專家指出,應從稅法和征管兩方面完善和加強現有稅收體制。首先,現行的涉外的稅法規定外商投資企業享受著和內資企業不同的稅收政策,這種稅收設置,為合法避稅行為提供了一個很大空間。只有內外資企業所得稅合並,才能夠進一步完善稅法和嚴格征管,在反避稅上從根本上打下一個非常好的基礎,否則,現在兩套稅制,隨意性很大。

其次是征管方面。在征管手段上要跟上計算機的信息控制,另外也涉及到出口退稅和騙稅問題,要求海關、外貿部門和稅務機關三方面能夠迅速信息相通,這些方面和國際上都還存在差距,需要進一步改進。

⑦ 個人經營中的稅收籌劃與企業經營中稅收籌劃有什麼不同急用 高分!!!

加入世貿組織為我國企業實行跨國經營提供了廣闊的國際平台,但同時這些企業也將面臨更激烈的國際競爭。進入國際市場後,如何在競爭激烈的國際市場上立足,並獲得全球競爭優勢,是跨國經營企業的當務之急。積極借鑒西方跨國公司的經營方法,結合我國企業實際情況,充分利用各國各地的稅收政策及相互間的稅制差異進行國際稅收籌劃,以達到利潤最大化的目的,是我國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經營策略之一。

字串8

一、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3

國際稅收籌劃是指跨國納稅義務人運用合法的方式,在稅法許可的范圍內減輕或消除稅負的行為。國際稅收籌劃是國內稅收籌劃在國際范圍內的延伸和發展,其行為不僅跨越了稅境,而且涉及到兩個國家以上的稅務政策,因此,國際稅收籌劃較國內稅收籌劃更為復雜。

字串2

對國際稅收籌劃的理解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理解是國際稅收籌劃既包括國際節稅籌劃又包括國際避稅籌劃。國際節稅籌劃不僅合法,而且納稅人籌劃行為的實施是符合東道國立法意圖的;國際避稅從表面上看也是合法的,但納稅人是通過鑽稅法的漏洞來實現減稅目的的,違背了東道國的立法意圖。狹義的理解是國際稅收籌劃僅指國際節稅籌劃。從實踐來看,國外不少跨國公司在經營中,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避稅行為,實施的是廣義上的國際稅收籌劃策略。由於我國的跨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晚,規模小,競爭力弱,為了謀求利潤最大化,盡快提高自己的國際競爭力,在對外經營中,除了開展狹義上的國際稅收籌劃外,還應適當地使用某些國際避稅行為。

字串1

「國際稅收籌劃」在我國還是一個新概念,但在國際上早已成為企業投資、理財和經營活動中的一項重要活動。世界各國(或地區)的稅種、稅率、稅收優惠政策等千差萬別,為跨國企業開展國際稅收籌劃提供了廣闊的空間。經濟全球化、貿易自由化、金融市場自由化以及電子商務的發展都為國際稅收籌劃提供了可能。在科技進步、通訊發達、交通便利的條件下,跨國企業資金、技術、人才和信息等生產資料的流動更便捷,這為國際稅收籌劃提供了條件。大型跨國公司往往專聘稅務專家為本公司進行稅收籌劃。如以生產日用品聞名的聯合利華公司,其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面對著各個國家的復雜稅制,母公司聘用了45名高級稅務專家進行稅收籌劃。一年僅「節稅」一項就給公司增加數百萬美元。 字串7

在此需要指出的是,稅收籌劃的概念有相當程度的彈性,它是一個相對的概念。由於各國法律標准不同,差異較大,且各國的法律也在不斷完善之中,因此,某一跨國納稅者所進行的某種減輕稅負的合理稅收籌劃行為,在另一個國家或者同一國家的不同時間,有時會被認為是應禁止的避稅行為,甚至是逃稅行為。目前,世界各國都將反避稅作為本國稅收工作的一個重點,並加大了反避稅的力度,許多國家都制定了專門的反避稅法規,這無疑給我國跨國經營企業的國際稅收籌劃帶來極大的困難。因此,我國的跨國經營企業應認真研究、仔細分析並隨時關注東道國的稅收法規,從中發現不足,尋求籌劃空間,並避免有可能遭到的處罰。 字串5

二、國際稅收籌劃的主要方法

字串8

(一)利用投資地點的合理選擇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4

1.充分利用各國的稅收優惠政策,選擇稅負水平低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 字串5

在跨國經營中,投資者除了要考慮基礎設施、原材料供應、金融環境、技術和勞動力供應等常規因素外,不同地區的稅制差別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不同的國家和地區稅收負擔水平有很大的差別,且各國也都規定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如加速折舊、稅收抵免、差別稅率、虧損結轉等。我國的跨國投資企業如果能選擇有較多稅收優惠的國家和地區進行投資,必能長期受益,獲得較高的投資回報率,從而提高其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通常,這些企業可通過計算,比較不同國家或地區的稅收負擔率後,選擇稅收負擔率低、綜合投資環境較好的國家或地區進行投資。目前,世界上有近千個有各種稅收優惠政策的經濟性特區,這些地區總體稅負尤其是所得稅稅負較低,是跨國投資者的投資樂園。

字串6

同時,還應考慮投資地對企業的利潤匯出有無限制。因為一些發展中國家,一方面以低所得稅甚至免稅來吸引外資,同時又對外資企業的利潤匯出實行限制,希望以此促使外商進行再投資。此外,在跨國投資中,投資者還會遇到國際雙重征稅問題,規避國際雙重征稅也是我國跨國投資者在選擇投資地點時必須加以考慮的因素。為了避免國際雙重征稅,現今國家與國家之間普遍都簽訂了雙邊的全面性稅收協定,根據協定,締約國雙方的居民和非居民均可以享受到許多關於境外繳納稅款扣除或抵免等稅收優惠政策。因此跨國投資應盡量選擇與母國(母公司所在國)簽訂有國際稅收協定的國家和地區,以規避國際雙重征稅。目前,我國已與63個國家簽訂了避免雙重征稅協定,而世界上,國與國之間簽訂的雙邊全面性稅收條約已有1000多個。 字串4

2.盡可能選擇國際避稅地進行投資當前世界各國主要存在三種稅制模式,即以直接稅為主體的稅制模式、以間接稅為主體的稅制模式和低稅制模式。實行低稅制模式的國家和地區一般稱為「避稅地」,主要有三種類型:(1)純國際避稅地,即沒有個人所得稅、公司所得稅、凈財產稅、遺產稅和贈與稅的國家和地區,如百慕大、巴哈馬等;(2)只行使地域管轄權,完全放棄居民管轄權,對來源於國外的所得或一般財產等一律免稅的國家和地區,如瑞士、香港、巴拿馬等。(3)實行正常課稅,但在稅制中規定了便利外國投資者的特別優惠政策的國家和地區,如加拿大、荷蘭等。顯然,如果投資者能選擇在這些避稅地進行投資,無疑可以獲得免稅或低稅的好處。通常跨國納稅人可以在避稅地建立基地公司的方式達到國際稅收籌劃的目的。較典型的是在避稅地建立總部公司作為母公司和子公司或子公司之間的中轉銷售機構。通過設在避稅地的總部公司中轉,整個公司將利潤體現在免稅或低稅的避稅地,從而達到總體稅負減輕的目的。 字串7

設立國際控股公司、國際信託公司、國際金融公司、受控保險公司、國際投資公司等也是當今跨國公司進行稅收籌劃的重要途徑之一。跨國公司往往通過在締約國、低稅國或避稅地設立此類公司,可以獲得少繳預提稅方面的利益,或者能較容易地把利潤轉移到免稅或低稅地。同時還由於子公司稅後所得不匯回,母公司可獲得延期納稅的好處,此外還可以較容易地籌集資本,調整子公司的財務狀況,如用一國子公司的利潤沖抵另一國子公司的虧損。我國首鋼集團通過在香港設立控股子公司就發揮了其卓著的籌資功能,同時也達到了減輕稅負的目的。 字串9

(二)選擇有利的企業組織方式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4

跨國投資者在國外新辦企業、擴充投資組建子公司或設立分支機構都會涉及企業組織方式的選擇問題,不同的企業組織方式在稅收待遇上有很大的差別。(1)就分公司和子公司而言,子公司由於在國外是以獨立的法人身份出現,因而可享受所在國提供的包括免稅期在內的稅收優惠待遇,而分公司由於是作為企業的組成部分之一派往國外,不能享受稅收優惠。另外,子公司的虧損不能匯入國內總公司,而分公司與總公司由於是同一法人企業,經營過程中發生的虧損便可匯入總公司賬上,減少了公司所得額。因此,跨國經營時,可根據所在國企業自身情況採取不同的組織形式所達到減輕稅負的目的。例如,在海外公司初創期,由於虧損的可能性較大,可以採用分公司的組織形式。當海外公司轉為盈利後,若能及時地將其轉變為子公司形式,便能獲得分公司無法獲得的許多稅收好處。(2)就股份有限公司制和合夥制的選擇而言,許多國家對公司和合夥企業實行不同的稅收政策。因此,我國海外投資企業應在分析比較兩種組織方式的稅基、稅率結構、稅收優惠政策和投資地具體的稅收政策等多種因素的前提下,選擇綜合稅負較低的組織形式,來組建自己的海外企業。

字串6

(三)利用關聯企業交易中的轉讓定價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5

轉讓定價是指在國際稅收事務中,有關聯各方之間在交易往來中人為確定價格,而非獨立各方在公平市場中按正常交易原則確定價格。轉讓定價的制定過程是一項十分機密和復雜的工作。跨國企業轉讓定價策略的具體做法大致有以下幾種:(1)通過控制零部件、半成品等中間產品的交易價格來影響子公司成本。(2)通過控制對海外子公司固定資產的出售價格或使用期限來影響子公司的成本費用。(3)通過提供貸款和利息的高低來影響子公司的成本費用。(4)通過對專利、專有技術、商標、廠商名稱等無形資產轉讓收取特許使用費的高低,來影響子公司的成本和利潤。(5)通過技術、管理、廣告、咨詢等勞務費用來影響海外公司的成本和利潤。(6)通過產品的銷售,給予海外公司以較高或較低的傭金和回扣,或利用母公司控制的運輸系統、保險系統,通過向子公司收取較高或較低的運輸、裝卸、保險費用,來影響海外公司的成本和利潤。 字串5

在現代國際貿易中,跨國公司的內部交易佔有很大比例,因而可通過利用其在世界范圍內的高低稅收差異,藉助轉移價格實現利潤的轉移,以減輕公司的總體稅負,從而保證整個公司獲得最大利潤。目前,各國都將出於避稅目的的轉讓定價作為反避稅的頭等目標,並制定轉讓定價稅制,這為跨國經營企業利用轉讓定價進行國際稅收籌劃帶來了難度。但各國為了吸引外資,增加就業,發展本國經濟,轉讓定價稅制的規定和具體實施往往松緊不一,從而又為跨國經營企業利用轉讓定價來進行稅收籌劃創造了較大的彈性空間。 字串3

(四)通過避免構成常設機構來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2

常設機構是指企業進行全部或部分營業的固定場所,包括管理場所、分支機構、辦事處、工廠、作業場所等。目前,它已成為許多締約國判定對非居民營業利潤征稅與否的標准。對於跨國經營而言,避免了常設機構,也就隨之有可能避免在該非居住國的有限納稅義務,特別是當非居住國稅率高於居住國稅率時,這一點顯得更為重要。因而,跨國企業可通過貨物倉儲、存貨管理、貨物購買、廣告宣傳、信息提供或其它輔助性營業活動而並非設立一常設機構,來達到在非居住國免予納稅的優惠。例如,韓國不少海外建築公司在中東和拉美國家承包工程,這些國家規定非居民公司在半年內獲得的收入可以免稅,所以,這些韓國公司常常設法在半年以內完成其承包工程,以免交收入所得稅。又如,日本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就興建了許多海上流動工廠車間,這些工廠車間全部設置在船上,可以流動作業。這些流動工廠曾先後到亞洲、非洲、南美洲等地進行流動作業。1981年,日本的一家公司到我國收購花生,該公司派出它的一個海上車間在我港口停留27天,把收購的花生加工成花生漿,把花生皮壓碎後製成板又賣給我國。結果,我國從日本獲得的出售花生收入的64%又返還給日本,而且日本公司獲得的花生皮製板的收入稅款分文未交。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就是我國和其它多數國家都對非居民公司的存留時間作了規定,日本公司就是利用這一規定來合法避稅的。

字串9

隨著科技的發展,電子商務日益成為國際貿易的一種重要方式。電子商務的諸多特點,更為國際稅收籌劃提供了便利。我國的跨國經營企業也應充分利用電子商務的特點來合法避稅。 字串5

(五)通過選擇有利的會計處理方法進行國際稅收籌劃

字串6

會計方法的多樣性為稅收籌劃提供了保障。會計准則、會計制度等會計法規,一方面起到了規范企業會計行為的作用,另一方面也為企業提供了可供選擇的不同的會汁方法,為企業在這些框架和各項規則中「自由流動」創造了機會。我國跨國經營企業應熟悉東道國的各種會計制度,並巧妙地使用各種會計處理方法,以減輕稅負或延緩納稅。例如,適當地將收益和費用的結算日期滯後數日或提前數日,可達到延期納稅的目的;而在免徵或低於所得稅率徵收資本利得的國家,海外企業應及時調整財務決策和會計政策,盡力將流動性收益轉化為資本性收益,就會獲得相當可觀的效果。平均費用分攤是最大限度地抵消利潤、減輕納稅的最佳方法,企業可把長期經營活動中發生的各項費用盡量平均分攤在各期中,使其所獲利潤平均,不會出現某階段納稅過高的現象;在物價上漲的情況下,存貨計價中採用後進先出法可以有效地減輕納稅負擔;在對於固定資產進行折舊處理時,採用加速折舊法,可達到早日收回固定資產投資,減少同期利潤,延緩繳納所得稅的目的。

字串3

三、進行國際稅收籌劃時的注意點 字串5

跨國納稅人面對風雲變幻的世界經濟氣候和錯綜復雜的國際稅收環境制定國際稅收計劃,其根本目的在於謀求全球規模的納稅負擔最小化。因此,我國跨國經營企業必須從全球的觀點安排經營活動,籌劃稅務,進行全球范圍的稅收籌劃。 字串1

1.要深入了解各國稅收制度及相關信息。當前世界各國稅收制度千差萬別,稅種、稅率、計稅方法各種各樣,課稅關系相當復雜。此外,在各國的經營形態、收益的種類、經營內容、稅收地點以及政治、軍事、科技、文化、民俗等都影響著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而影響企業的財務和稅務安排。

字串6

2.要有多個備選方案。跨國經營企業應全面分析情況,審時度勢,從各個角度盡可能設計多個備選方案,並從中選擇最有利的方案。

字串4

3.要有全局觀念。跨國企業應站在全球宏觀角度看問題。追求每項稅負最小化並不等於整體納稅負擔最小,追求稅負最小不等於收入一定最大。比如為了減少預提稅稅負去硬性掛靠某國,企圖利用該國與他國的稅收協定,不料該國卻有沉重的所得稅稅收。又如某國稅收情況於已有利,但該地的經濟環境和地理環境卻很糟糕,利用它反而因小失大等等。

字串2

4.要有長遠觀念。稅收籌劃應具有前瞻性,不能殺雞取卵,為追求眼前利益而忽略長遠利益。我國跨國經營企業應有較長期的總體稅務計劃和經營計劃。
另外,站長團上有產品團購,便宜有保證

⑧ 稅收問題

目前不收
據了解,其實從2002年開始國稅局就開始研究互聯網交易稅收的管理辦法,但由於人員和操作方面的難度,該項研究工作截至目前還未有重大的進展,依您所見,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技術可行性的難度主要在哪裡?在近期能否得到解決 答:由於電子商務的虛擬性、跨區域性,對於電子商務的稅收,尤其是數字產品電子商務的稅收和跨國電子商務的稅收,一直是一個困擾各國政府的難題。 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一直主張延期支付對跨國電子商務徵收的進口稅。早在1998年美國政府就向世界貿易組織(WTO)遞交提議(WT/GC/W/7),要求繼續當時對電子商務不徵收進口稅的慣例。美國是第一個向世界貿易組織(WTO)提議對電子交易免徵進口稅的國家。1998年,世界貿易組織(WTO)為了刺激電子商務的發展,在電子商務工作計劃書中規定延期支付針對電子商務徵收的進口稅。日本政府也主張繼續現行的對電子交易不徵收進口稅的慣例,並且主張從法律和技術的角度來考慮對電子交易徵收進口稅的問題。 1997年,歐盟提出了對電子商務徵收「比特稅」的提案。大多數歐盟國家是跨國電子商務的消費國。「比特稅」是按互聯網使用者在網上傳輸的信息容量課稅。電信公司可以通過電話線,電纜,光纖,衛星記錄每次電子交易中信息流量的比特數,並對其課稅。「比特稅」比對電子交易的貨幣額課稅更為簡單,更為公平。但是,由於「比特稅」要求區分電子商務信息流量和非電子商務信息流量,這實際上是很難作到的。 考慮到電子商務的發展給國家經濟帶來的促進作用,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贊成現在不對通過電子交換的產品和服務征稅。盡管發展中國家主要依靠進口稅增加政府的財政收入以滿足各種發展目標的需要,現在對通過電子方式交換的產品,如軟體、音樂和產品都既不徵收進口稅,也不徵收增值稅,發展中國家在電子商務稅收方面的損失並不小。而且,由於在中短期,發展中國家仍將是電子商務的凈進口國,因此,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電子商務的潛在稅收損失要遠遠大於發達國家。但是,電子商務的發展為擴張市場、提高生產力和競爭力提供了巨大的潛力,它為國家整體經濟的發展帶來許多益處。因而,發展中國家的政府認為現在不能魯莽的直接對通過電子方式交換的產品和服務征稅。在電子商務稅收收入上的損失應該通過促進電子商務在產品和服務領域最大化發展並能迅速擴張到國際電子商務市場來彌補。許多發展中國家的政府認為,對電子交易不斷增加的收入征稅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挑戰包括:監督電子交易的技術和制度能力;專業人才的問題;在一些非正規領域的執行和強制執行的問題;通信系統的基礎設施問題 這些問題在我國也同樣存在,解決起來有很大的難度,因為稅收問題涉及很多方面,包括電子商務的經營主題資格問題,電子商務本身的界定問題,網路實名的問題,交易信息的有效記錄、保存和確認的問題,消費者網上消費是否索要發票的問題,數字產品交易的有效監控的問題,跨區域及跨國電子商務的稅收管理問題,等等,涉及宏觀政策法律環境、管理體系、網路技術措施和消費者意識等許多方面。所以,我個人認為,電子商務的稅收問題難以在短期內得到徹底解決,目前只能是在現有稅收體制下逐步完善,一方面,給那些應該得到扶持的電子商務以恰當的優惠措施;另一方面,也要避免利用電子商務偷稅漏稅及雙重征稅的情況發生。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徹底解決有待於電子商務整體政策法律環境的完善,甚至是全球性的政策環境的完善,這不是一個短期的過程。

據參加西部開發國際研討會的國家稅務總局有關人士透露,中國正在探索電子商務稅收對策,計劃在下半年提出政策框架。 這位人士說,電子商務稅收對策將以現行稅制為基礎,以避免較大的財政風險,並將遵循不單獨開征新稅、保持稅制中性的原則,以避免稅收負擔的不公平和影響市場對資源的合理配置。 他說,中國的電子商務稅收,還准備把稅收政策與稅收征管相結合,將稅收政策建立在相應的征管水平基礎上,以維護國家稅收利益。在制定中,還要有相當的前瞻性。 電子商務是近年來伴隨現代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型貿易形式,與傳統交易方式有著截然不同的特點,對稅收制度、政策和管理國際稅收的規則提出了新的挑戰。目前,世界各國都在積極研究電子商務的稅收對策。 據悉,國家稅務總局已成立了電子商務稅收對策研究小組,有關具體稅收政策正在研究之中,計劃在下半年提出稅收政策框架。

美國是電子商務發展最早的國家,1999年網上訂貨銷售已達550億美元。電子商務占當年私人消費總額的0.6%。在中國,截至2000年第一季度,已有各種消費類電子商務網站1100多家。據賽迪咨詢網預測,2000年中國網上購物的總交易額將達到3.5億元人民幣。由於電子商務是一種全新的運作方式,很難用傳統商務的稅收政策進行征管。人們對電子商務是否應征稅眾說紛紜,莫衷一是。筆者擬從經濟和法律角度加以闡述。
一、電子商務征稅的經濟分析

目前,對電子商務征稅這個問題上,在美國有兩種截然不同的意見。支持對電子商務實行免稅的人相信通過豁免徵稅,可以鼓勵這一革命性的貿易方式成長。然而,150多名美國稅收經濟學家卻反對繼續對網上購物的免稅待遇。他們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應當依靠其自身的競爭優勢,而不是依靠特別的補貼。

筆者較傾向於後者。因為在一個自由的市場經濟中,市場起著資源配置的主導作用。雖然市場的建立與維護離不開政府,但政策因素應該是第二位的,其發揮作用的程度應小於市場。西方的經典經濟學早已論證,完全競爭的市場是最優的市場,它能使廠商和消費者效益最大化,從而達到社會財富最大化。稅收作為一種資源再分配的方式,其實施應以最小限度地影響自由競爭市場的效率為前提。然而,如果網路商務被豁免消費稅,那麼消費者使用互聯網購物,只是因為相對於傳統零售業而言降低了購物的支出。芝加哥大學經濟學家古爾斯比證明,網路商務的迅猛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確實受惠於免稅因素。美國1999年550億美元網上銷售中,絕大多數是免稅的。此外,他發現,在那些對零售業徵收高稅收的州或地區,網路零售業發展也更為迅速。

如果網路商務繼續豁免消費稅,傳統商務從業者也會要求大幅降低乃至取消加於他們身上的稅負。如果他們的要求得到滿足,那對國家財政收入將產生負面影響。即使他們的要求得不到滿足,網路商務繼續享受免稅或減稅的待遇,那麼隨著網路商務的發展尤其是在整個商業中比例的上升也會導致財政收入的減少。雖然許多人從大力扶持電子商務這一新生事物的角度出發,要求對電子商務進行減免稅,但筆者認為利用政策性因素調節產業發展未必是有效的。正如中國汽車行業在高關稅保護下始終是長不大的孩子一樣,對電子商務這一新興產業澆過多的水,施過多的肥,反而使其失去了在市場的殘酷環境中獨立掙扎生存的能力。

二、電子商務征稅的法律分析

從經濟效率和公平的角度而言,對電子商務進行征稅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具體落實到稅收的征管就會發現矛盾重重,難度相當大。主要包括:

1.在網路中,交易雙方都可以是匿名的,地址也是不確定的。因此,稅務機關既不知道交易雙方的真實身份,也不知道這是否屬於他們的管轄范圍。對稅收的監控和審計也就無從談起。

2.目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採用的是以居住地為基礎的稅收征管制度。隨著電子網路技術的發展,人和物的流動性性加強,對居民住地的確認日益困難。這使得避稅更容易更普遍。

3.當今絕大多數國家都實行收入來源地收稅管轄權。而一個國家能否有效行使稅收地域管轄權,其重要的前提就是確認所得來源地和財產所在地。對傳統商務多以常設機構所在地作為標准之一。常設機構指一個企業進行全部或部分營業的固定場所。而電子商務通過網路連接,電子商務商對網路線路和用戶的電子設備沒有所有權,也不需要到用戶所在地設置機構。因此,以什麼標准對電子商務征稅成為一個中心問題。電子商務中的網路伺服器是否構成征稅的依據成為討論的焦點,至今尚未有最終定論。電子商務的形式內容日新月異,即使現在有明確統一的認識,也有可能因為跟不上新發展而失去意義。

4.稅收征繳的復雜性。傳統的零售商只需以單一稅率代收稅款,填制一份稅收繳款文件並向一個地區的稅務機構上繳就可以了。而電子商務中,零售商必須向成千上萬個不同的稅務機構上繳並填制不同稅率的各種稅收文件。電子商品的銷售及服務的提供,由於能通過網際網路,銷售商或許不知道顧客於何處收到商品及勞務。這就使正常征繳幾乎不可能。

5.征稅成本高。由於電子商務稅收征管非常困難,若要達到傳統商務稅收征管的程度,代價將是非常高昂的。

除上述問題外,由於電子商務的法律規范較少,自身尚處於不完善階段,使得對電子商務的稅收征管更加困難。此外,電子商務全球性的特點,必然會引起國家間利益的轉移,這就牽涉到國際協調問題。這種協調由於電子商務在各國間發展極不平衡的態勢而顯得更加困難。例如,對收受管轄權的確定,若以網站注冊地為標准,除美國以外的絕大多數國家都不會同意;若以商品、勞務消費地為標准,美國則喪失了海外網路銷售的稅收征管權。這就使「雙贏」局面很難形成,各國達成協議的可能性就較小。

⑨ 公司怎樣合理避稅

眾所周知,我國大陸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居於世界范圍內中上水平。因此,一般性企業的節稅方法是將企業利潤保存在實體在海外所得稅稅率較低的國家或地區的子公司,從而降低企業所得稅。

通常,企業會選擇在香港成立子公司。之所以多選擇香港,而不是上表中「避稅天堂」開曼群島或英屬維爾京群島,是因為香港和中國大陸的稅務機關簽署了具體的稅務互免協議,實際操作中,更為方便和有效。

圖/世界主流國家稅率表豬八戒洋驃駒綜

由上表可知,香港的企業所得稅率為16.5%,中國大陸的企業所得稅率為25%,因此,如果企業選擇將100萬元的利潤放在香港而不是大陸的話,企業可以節約的稅額為8.5萬元。

關聯方公司之間轉移定價的方法Transfer Pricing

如何將利潤轉移給香港子公司?

通常的做法是採用關聯方公司之間轉移定價的方法。這種方法的本質是讓香港子公司向關聯方的大陸子公司銷售一種「高價商品」,提高香港公司的利潤、降低大陸公司利潤,從而將利潤「轉移」至香港。

然而,香港Inland Revenue Ordinance (IRO)的 S. 61A條例規定,如果一項交易沒有其他商業實質,唯一的目的就是避稅,則香港稅務機關有權宣判部分或全部的交易無效,或對交易的價格進行調整。這樣就會導致避稅失敗。

因此,為了保證避稅的合法操作性,就必須保證香港子公司銷售給大陸子公司的這個「高價商品」不會被香港稅務機關通過援引以上條款而駁回。

所以這個「高價商品」不能是「實體商品」(因為稅務機關會考核該商品是否超過了公開市場上同類產品的價格,來輔助判定是否不具有商業實質並唯一目的是避稅),而是「虛擬商品」,通常這個「虛擬商品」都是一種具有獨特性的無形資產,例如專利技術、特許權、研究報告、咨詢報告等。這種具有特異性的產品很難在公開市場上找到同類商品價格,因而不容易被大陸和香港的稅務機關通過援引反避稅條款駁回,因此更容易實現我們通過利潤轉移達到節稅目的。

其實,合法避稅的方法有很多種,需要結合企業具體的行業背景和業務類型具體討論,以上以注冊香港為例,探討的企業一般性節稅方案僅供參考,如有海外公司注冊、境外銀行開戶等問題可具體咨詢八戒。

⑩ 想要學習一些轉讓定價相關的知識



高頓財務培訓開設《轉讓定價》課程,整合最新轉讓定價法規要求及企業實踐,大幅縮減稅務成本,課程安排和大綱您可以向在線客服進行索取。

高頓財務培訓是中國財務培訓行業的引領者,系統財務培訓提供商。詳情點擊高頓財務培訓官方網站。

閱讀全文

與轉讓定價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