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信息與安全
隨著信息技術應用的飛速發展,互聯網應用的不斷普及,基於網路的業務活動的發展以及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人們在享受信息所帶來的巨大利益的同時,也面臨著信息安全的嚴峻考驗。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和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聯合發布的《2009年中國網民網路信息安全狀況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71.9%的網民發現瀏覽器配置被修改,50.1%的網民發現網路系統無法使用,45.0%的網民發現數據文件被損壞,41.5%的網民發現操作系統崩潰,而發現QQ、MSN密碼、郵箱賬號曾經被盜的網民佔32.3%。2009年,網民處理安全事件所支出的服務費用共計153億元人民幣;在實際產生費用的人群中,人均費用約588.90元。
因此,如何有效地保護信息的安全是一個重要的研究課題,是國家現在與未來安全保障的迫切需求。隨著人們對信息安全意識的提升,信息系統的安全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因此如何構築信息和網路安全體系已成為信息化建設所要解決的一個迫切問題。計算機網路化、規模化成為趨勢,然而計算機信息系統卻面臨更多新的問題和挑戰。
信息系統由網路系統、主機系統和應用系統等要素組成,其中每個要素都存在著各種可被攻擊的漏洞、網路線路有被竊聽的危險;網路連接設備、操作系統和應用系統所依賴的各種軟體在系統設計、協議設計、系統實現以及配置等各個環節都存在著安全弱點和漏洞,有被利用和攻擊的危險。面對一個日益復雜的信息安全環境,我們需要動態地、發展地認識信息安全並採取相應的保障措施。
7.1.1信息與信息安全
「安全」在《高級漢語大詞典》中的意思是「不受威脅,沒有危險、危害、損失」。安全的定義是:遠離危險的狀態或特性,為防範間諜活動或蓄意破壞、犯罪、攻擊或逃跑而採取的措施。在涉及「安全」詞彙時,通常會與網路、計算機、信息和數據相聯系,而且具有不同的側重和含義。其基本含義為「遠離危險的狀態或特性」或「主觀上不存在威脅,主觀上不存在恐懼」。在各個領域都存在安全問題,安全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信息和數據安全的范圍要比網路安全和計算機安全更為廣泛。它包括了信息系統中從信息的產生直至信息的應用這一全部過程。我們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數據比比皆是,考試的分數、銀行的存款、人員的年齡、商品的庫存量等,按照某種需要或一定的規則進行收集,經過不同的分類、運算和加工整理,形成對管理決策有指導價值和傾向性說明的信息。
按字面意思,可以將信息安全理解為「信息安全就是使得信息不受威脅、損失」。但要全面完整地定義信息安全,則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國際標准化組織(ISO)定義的信息安全是「在技術上和管理上為數據處理系統建立的安全保護,保護計算機硬體、軟體和數據不因偶然和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和泄露」。此概念偏重採取的措施。
歐盟在1991年《信息安全評估標准(Version 1.2)》中將信息安全定義為:「在既定的密級條件下,網路與信息系統抵禦意外事件,對危及所存儲或傳輸的數據以及經由這些網路和系統所提供的服務的可用性、真實性、完整性和機密性的行為進行防禦的能力。」
我國信息安全專家沈昌祥院士將信息安全定義為:保護信息和信息系統不被未經授權的訪問、使用、泄露、修改和破壞,為信息和信息系統提供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網路的硬體、軟體及其系統中的數據受到保護,不受偶然的或者惡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壞、更改、泄露,系統連續可靠正常地運行,信息服務不中斷。信息安全的實質就是要保護信息系統或信息網路中的信息資源免受各種類型的威脅、干擾和破壞,即保證信息的安全性。但信息安全是相對的。可見安全界對信息安全的概念並未達成一致,對於信息安全的理解也隨著信息技術及其應用的擴展而加深。1996年美國國防部在國防部對信息保障(IA)做了如下定義:保護和防禦信息及信息系統,確保其可用性、完整性、保密性、可認證性、不可否認性等特性。這包括在信息系統中融入保護、檢測、反應功能,並提供信息系統的恢復功能。
該定義將信息安全的定義拓展到了信息保障,突出了信息安全保障系統的多種安全能力及其對組織業務職能的支撐作用。用「保障」一詞代替安全的主要目的有兩個:一是使用這一質量領域的用詞反映高度信息化社會的安全內涵,即把可靠性、服務品質等概念納入其中;二是從管理需要出發,將安全防範的內容從防外部擴大到內外兼防,表明其看待信息安全問題的視角已經不再局限於單個維度,而是將信息安全問題抽象為一個由信息系統、信息內容、信息系統的所有者和運營者、信息安全規則等多個因素構成的一個多維問題空間。這些變化均反映了人們對信息安全的意義、內容、實現方法等一直在不斷地思索和實踐。
世界著名黑客米特尼克(Kevin Mitnick)在接受美國參議院一個安全專家組的咨詢時曾說過:只要一個人有時間、金錢和動機,他就可以進入世界任何一台電腦。米特尼克的話並非危言聳聽。15歲的他就入侵了北美空中防護指揮系統,並先後入侵了美國五角大樓、美國聯邦調查局(FBI),以及幾乎全美國所有計算機公司的電腦系統。
米特尼克的話反映了這樣一個事實:網路世界沒有絕對的安全。從屢屢傳出的美國五角大樓遭受黑客入侵的消息中,我們也可以得到這一結論:戒備森嚴的五角大樓都難免被黑客攻入,其他的計算機系統又如何確保安全?事實上,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技術上,要想提供100%的安全保證都是不現實的。
因此,信息安全是一個動態變化的概念,要完整地理解信息安全,需要從信息安全的屬性和內容兩方面入手。
在美國國家信息基礎設施(NII)的相關文獻中,給出了安全的五個屬性:機密性(Confidentiality)、可用性(Availability)、完整性(Integrity)、可控性(Controllability)和不可否認性(Non repudiation)。其中可用性、機密性、完整性是人們在不斷實踐和探索過程中,總結了信息安全的三個基本屬性。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可控性和不可否認性作為信息安全的屬性也得到了大多數學者的認可。
信息的機密性是指確保只有那些被授予特定許可權的人才能夠訪問到信息。它是信息安全一誕生就具有的特性,也是信息安全主要的研究內容之一。更通俗地講,就是說未授權的用戶不能夠獲取敏感信息。信息的機密性依據信息被允許訪問對象的多少而不同,一般可以根據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保密要求將信息分為不同密級,如所有人員都可以訪問的信息為公開信息,需要限制訪問的信息為敏感信息或秘密信息,根據信息的重要程度和保密要求將信息分為不同密級。例如,軍隊內部文件一般分為秘密、機密和絕密三個等級,已授權用戶根據所授予的操作許可權可以對保密信息進行操作。有的用戶只可以讀取信息,有的用戶既可以進行讀操作又可以進行寫操作。
信息的完整性是指要保證信息和處理方法的正確性和完整性,即網路中的信息不會被偶然或者蓄意地進行刪除、修改、偽造、插入等破壞,保證授權用戶得到的信息是真實的。信息的完整性包括兩個方面含義:一方面是指在信息的生命周期中,使用、傳輸、存儲信息的過程中不發生篡改信息、丟失信息、錯誤信息等現象;另一方面是指確保信息處理的方法的正確性,使得處理後的信息是系統所需的、獲得正確的、適用的信息,執行不正當的操作,有可能造成重要文件的丟失,甚至整個系統的癱瘓。
信息的可用性是指授權主體在需要信息時能及時得到服務的能力。指確保那些已被授權的用戶在他們需要的時候,確實可以訪問得到所需要的信息,即信息及相關的信息資產在授權人需要的時候,可以立即獲得。例如,通信線路中斷故障、網路的擁堵會造成信息在一段時間內不可用,影響正常的業務運營,這是信息可用性的破壞由於伺服器負荷過大而使得授權用戶的正常操作不能及時得到響應,或者由於網路通訊線路的斷開使得信息無法獲取等,這些都是屬於對信息的可用性的破壞。提供信息的系統必須能適當地承受攻擊並在失敗時恢復。
信息的可控性是指對信息和信息系統實施安全監控管理,防止非法利用信息和信息系統。對於信息系統中的敏感信息資源的主體,如果任何主體都能訪問、對信息進行篡改、竊取以及惡意散播的話,安全系統顯然會失去了效用。對訪問信息資源的人或主體的使用方式進行有效控制,是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從國家層面看,信息安全的可控性不但涉及信息的可控性,還與安全產品、安全市場、安全廠商、安全研發人員的可控性緊密相關。嚴格控制和規范獲得信息的主體對信息進行修改、更新、刪除、拷貝、傳輸等操作的許可權是提高信息可控性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信息的不可否認性也稱抗抵賴性、不可抵賴性,是指在網路環境中,信息交換的雙方不能否認其在交換過程中發送信息或接收信息的行為。它是傳統的不可否認需求在信息社會的延伸。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過紙介質上的印章或簽名來解決信息的不可否認性問題。但在電子政務和電子商務應用系統中,傳統的印章或簽名已不能使用,當前只有依靠數字簽名技術來解決信息的不可否認性問題。人類社會的各種商務和政務行為是建立在信任的基礎上的,傳統的公章、印戳、簽名等手段便是實現不可否認性的主要機制,信息的不可否認性與此相同,也是防止實體否認其已經發生的行為。信息的不可否認性分為原發不可否認(也稱原發抗抵賴)和接收不可否認(也稱接收抗抵賴),前者用於防止發送者否認自己已發送的數據和數據內容;後者防止接收者否認已接收過的數據和數據內容,實現不可否認性的技術手段一般有數字證書和數字簽名。
7.1.2信息安全的主要研究內容
信息安全是一門涉及計算機科學、網路技術、通信技術、密碼技術、信息安全技術、應用數學、數論、資訊理論等多種學科的綜合性學科。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信息本身的安全,主要是保障個人數據或企業的信息在存儲、傳輸過程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合法性和不可抵賴性,防止信息的泄露和破壞,防止信息資源的非授權訪問;另一方面是信息系統或網路系統的安全,主要是保障合法用戶正常使用網路資源,避免病毒、拒絕服務、遠程式控制制和非授權訪問等安全威脅,及時發現安全漏洞,制止攻擊行為等。
關於信息安全的內容,美國國家電信與信息系統安全委員會(NTISSC)主席、美國C3I負責人、前國防部副部長 Latham認為,信息安全應包括以下六個方面內容:通信安全(COMSEC)、計算機安全(COMPUSEC)、符合瞬時電磁脈沖輻射標准(TEMPEST)、傳輸安全(TRANSEC)、物理安全(Physical Security)、人員安全(Personnel Security)。在我國,學者們較為公認的信息安全一般包括實體安全、運行安全、數據安全和管理安全四個方面的內容。
現代信息系統中的信息安全其核心問題是密碼理論及其應用,其基礎是可信信息系統的構作與評估。總的來說,目前在信息安全領域人們所關注的焦點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1)密碼理論與技術。密碼理論與技術主要包括兩部分,即基於數學的密碼理論與技術(包括公鑰密碼、分組密碼、序列密碼、認證碼、數字簽名、Hash函數、身份識別、密鑰管理、PKI技術等)和非數學的密碼理論與技術(包括信息隱形、量子密碼、基於生物特徵的識別理論與技術)。密碼技術特別是加密技術是信息安全技術中的核心技術,國家關鍵基礎設施中不可能引進或採用別人的加密技術,只能自主開發。目前我國在密碼技術的應用水平方面與國外還有一定的差距。
(2)安全協議理論與技術。安全協議的研究主要包括兩方面內容,即安全協議的安全性分析方法研究和各種實用安全協議的設計與分析研究。安全協議的安全性分析方法主要有兩類:一類是攻擊檢驗方法,一類是形式化分析方法,其中安全協議的形式化分析方法是安全協議研究中最關鍵的研究問題之一,它的研究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目前正處於百花齊放、充滿活力的階段。許多一流大學和公司的介入,使這一領域成為研究熱點。隨著各種有效方法及思想的不斷涌現,這一領域在理論上正在走向成熟。在安全協議的研究中,除理論研究外,實用安全協議研究的總趨勢是走向標准化。我國學者雖然在理論研究方面和國際上已有協議的分析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在實際應用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還有一定的差距。
(3)安全體系結構理論與技術。安全體系結構理論與技術主要包括:安全體系模型的建立及其形式化描述與分析,安全策略和機制的研究,檢驗和評估系統安全性的科學方法和准則的建立,符合這些模型、策略和准則的系統的研製(比如安全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系統等)。我國在系統安全的研究與應用方面與先進國家和地區存在很大差距。近幾年來,我國進行了安全操作系統、安全資料庫、多級安全機制的研究,但由於自主安全內核受控於人,難以保證沒有漏洞。
(4)信息對抗理論與技術。信息對抗理論與技術主要包括:黑客防範體系,信息偽裝理論與技術,信息分析與監控,入侵檢測原理與技術,反擊方法,應急響應系統,計算機病毒,人工免疫系統在反病毒和抗入侵系統中的應用等。該領域正在發展階段,理論和技術都很不成熟,也比較零散。但它的確是一個研究熱點。目前看到的成果主要是一些產品(比如IDS、防範軟體、殺病毒軟體等),攻擊程序和黑客攻擊成功的事件。當前在該領域最引人注目的問題是網路攻擊,美國在網路攻擊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有多個官方和民間組織在做攻擊方法的研究。
(5)網路安全與安全產品。網路安全是信息安全中的重要研究內容之一,也是當前信息安全領域中的研究熱點。研究內容包括:網路安全整體解決方案的設計與分析,網路安全產品的研發等。網路安全包括物理安全和邏輯安全。物理安全指網路系統中各通信、計算機設備及相關設施的物理保護,免於破壞、丟失等。邏輯安全包含信息完整性、保密性、非否認性和可用性。它是一個涉及網路、操作系統、資料庫、應用系統、人員管理等方方面面的事情,必須綜合考慮。
7.1.3信息安全的產生與發展
在信息社會中,一方面,信息已成為人類的重要資產,對計算機技術的依賴程度越來越深,信息技術幾乎滲透到了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另一方面,由於信息具有易傳播、易擴散、易毀損的特點,信息資產比傳統的實物資產更加脆弱,更容易受到損害,因此隨著人們對信息系統依賴程度的增加,信息安全問題也日益突出。
信息安全發展的歷史分為三個階段:通信安全發展階段、計算機安全發展階段和信息保障發展階段。
7.1.3.1通信安全發展階段
通信安全發展階段開始於20世紀40年代,其時代標志是1949年香農發表的《保密系統的信息理論》,該理論首次將密碼學的研究納入到科學的軌道。在這個階段所面臨的主要安全威脅是搭線竊聽和密碼分析,其主要保護措施是數據加密。
20世紀40年代以前,通信安全也叫通信保密,是戰爭的需要。40年代還增加了電子安全,實際上就是電子通信安全。50年代歐美國家把通信安全和電子安全合稱為信號安全,包括了調制和加密,密碼學是這個階段的重要技術,變成了軍方擁有的技術,就像武器一樣,被控制起來。在這一階段,雖然計算機已經出現,但是非常脆弱,加之由於當時計算機速度和性能比較落後,使用范圍有限,因此該階段重點是通過密碼技術解決通信保密問題。
7.1.3.2計算機安全發展階段
進入到20世紀60年代,計算機的使用日漸普及,計算機安全提到日程上來。此時對計算機安全的威脅主要是非法訪問、脆弱的口令、惡意代碼(病毒)等,需要解決的問題是確保信息系統中硬體、軟體及應用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在這個時期,密碼學也得到了很快發展,最有影響的兩個大事件是:一件是Diffiee和Hellman於1976年發表的論文《密碼編碼學新方向》,該文導致了密碼學上的一場革命,他們首次證明了在發送者和接收者之間無密鑰傳輸的保密通信是可能的,從而開創了公鑰密碼學的新紀元;另一件是美國於1977年制定的數據加密標准 DES。這兩個事件標志著現代密碼學的誕生,是信息安全中的一個重大事件。1985年美國國防部的可信計算機系統安全評價標准(TCSEC)的公布意味著信息安全問題的研究和應用跨入了一個新的高度。
由於軍方的參與和推動,計算機安全在密碼演算法及其應用、信息系統安全模型及評價兩個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主要開發的密碼演算法有1977年美國國家標准局採納的分組加密演算法 DES(數據加密標准);雙密鑰的公開密鑰體制 RSA,該體制由 Rivest、Shamir、Adleman根據1976年Diffie與 Hellman在《密碼編碼學新方向》開創性論文中提出的思想創造的;1985年N.Koblitz和V.Miller提出了橢圓曲線離散對數密碼體制(ECC),該體制的優點是可以利用更小規模的軟體、硬體實現有限域上同類體制的相同的安全性。
從美國的TCSEC開始,包括英、法、德、荷等四國發布了信息技術的安全評估准則,加拿大在1993年也發布了可信計算機產品評價准則,美國1993年也制定了聯邦標准,最後由六國七方,在20世紀90年代中,提出了一個信息技術安全性評估通用准則(Common Criteria)。經過近10年的發展,該准則到現在已經基本成熟。
7.1.3.3信息保障發展階段
信息保障(Information Assurance,IA)是「通過保障信息的可用性、完整性、驗證、保密以及非拒認來保護信息和信息系統的措施,包括通過保護、檢測、響應等功能恢復信息系統。」 資料來源:美國國防部2002年10月24日發表的《信息保障》國防部令。
❷ 解決筆記本可信計算平台模塊(TPM)鏈接問題,謝謝!
這個是Thinkpad的安全晶元TPM,T、X系列裡有,很可能是驅動的問題
CSS不知你會不會用,這個是Think的專利技術,CSS是配合硬體安全晶元的軟體,運用得當可提高系統安全性。
問題里沒說機器問題出現的前後狀態,建議先用ThinkVantage System Update更新下驅動,TPM驅動和TVT CSS軟體有問題可一並解決
http://driverdl.lenovo.com.cn/think/download/driver/dr1243938446865/systemupdate314-2009-6-12.exe
❸ 浙江大學走出過哪些名人
這個問題有點難,難在浙江大學出過這么多名人,我該從什麼地方談起。最能衡量一個大學實力的應該是它的科研水平高低,那我就來講一講從浙大走出去這些燦若星辰的人物吧。
程開甲院士:194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是我國唯一一位集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中國軍人最高榮譽「八一勛章」、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於一身的「核司令」,他的一生都在核事業中度過,他的一生都在為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
❹ 浙江大學出現過哪些名人
浙江大學歷來人才輩出,自辦學以來,求是創新的校訓感染了一批又一批的浙大人。我浙的強大之處很大一部分在於人才的匯集,一下這張圖就是截至目前的兩院院士名單。
浙江大學不僅在科學研究上人才濟濟,也培養了像謝震業、孫楊這樣的體育界明星。
我浙還有很多很多名人,就不一一列舉。幾年後我們都將從浙大走出,或許那之中也會有幾個名人!
❺ 浙大畢業的名人有哪些
1、陳獨秀
陳獨秀(1879年10月9日-1942年5月27日),原名慶同,官名乾生,字仲甫,號實庵,安徽懷寧(今安慶)人。中國近現代史上偉大的愛國者、偉大的革命家與改革家、偉大的民主主義者、偉大的啟蒙思想家。
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的思想指導者;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是中國共產黨最重要的創始人;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第一個深刻總結、反思蘇聯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經驗、教訓的人。
1920年初前往上海成立共產黨早期組織,並發起成立中國共產黨。1921年7月在中共一大被選為中央局書記,後任中央局執行委員會委員長(二、三大)、中央總書記(四、五大) [1] 等職務,並任第一至五屆中央委員。1927年7月離開中央。1929年11月因就中東路事件發表不同意見而被開除黨籍。1931年5月被推選為中國托派組織的中央書記。
1932年10月被國民政府逮捕,判刑後囚禁於南京。抗戰爆發後,他於1937年8月出獄,先後住在武漢、重慶,最後長期居住於重慶(原屬四川)江津。1942年5月逝世。他是傑出的政論家,其政論文章汪洋恣肆、尖銳犀利,《敬告青年》等很多篇章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少有的、傑出的代表作。晚年進行的文字學研究,是極其重要的學術成果。主要著作收入《獨秀文存》、《陳獨秀文章選編》、《陳獨秀思想論稿》、《陳獨秀著作選編》等。
2、林俊德
林俊德(1938年3月13日—2012年5月31日),男,福建永春人,中國爆炸力學與核試驗工程領域著名專家、總裝備部某試驗訓練基地研究員,196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機械繫,1993年晉升為少將軍銜,2001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18年,經中央軍委批准,增加「獻身國防科技事業傑出科學家」林俊德為全軍掛像英模。
3、程開甲
程開甲(1918年8月3日-2018年11月17日),男,漢族,中共黨員、九三學社社員,江蘇蘇州人。中國科學院院士,著名理論物理學家、「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2013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我國核武器事業的開拓者之一,中國核試驗科學技術體系的創建者之一。 1918年8月3日出生,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澤鎮人,祖籍徽州。
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顧問。1941年畢業於浙江大學物理系。1948年獲英國愛丁堡大學哲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曾任浙江大學、南京大學教授,第二機械工業部核武器研究所副所長,國防科工委核實驗基地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及基地副司令員,國防科工委(總裝備部)科技委正軍職常委、顧問。
程開甲是中國核武器研究的開創者之一,在核武器的研製和試驗中作出突出貢獻。開創、規劃領導了抗輻射加固技術新領域研究。是中國定向能高功率微波研究新領域的開創者之一。出版了中國第一本固體物理學專著,提出了普遍的熱力學內耗理論,導出了狄拉克方程,提出並發展了超導電雙帶理論和凝聚態TFDC電子理論。1985年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被國家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2013年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017年7月28日,被授予「八一勛章」。2018年3月27日,獲得「世界因你而美麗——2017-2018影響世界華人盛典」終身成就獎」。2019年2月18日,獲得「感動中國2018年度人物」榮譽。 2018年11月17日上午,在北京病逝,享年101歲。
4、邵飄萍
邵飄萍(1886年10月11日—1926年4月26日),男,漢族,原名鏡清,後改為振清,字飄萍,筆名萍、阿平、素昧平生 ,浙江省金華市東陽人,革命志士,民國時期著名報人、《京報》創辦者、新聞攝影家。
是中國傳播馬列主義、介紹俄國十月革命的先驅者之一,傑出的無產階級新聞戰士,中國新聞理論的開拓者、奠基人,被後人譽為「新聞全才」、「亂世飄萍」、「一代報人」、「鐵肩辣手,快筆如刀」等。1926年因發表文章揭露張作霖統治的種種黑暗,而被張作霖殺害。有「鐵肩擔道義,辣手著文章「之稱。
5、谷超豪
谷超豪(1926.5.15—2012.6.24),漢族,浙江溫州人,數學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200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
1948年,谷超豪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9年6月,獲莫斯科大學物理-數學科學博士學位;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院士);1982年1月,任復旦大學副校長;1988年2月,任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1999年8月,擔任溫州大學校長。
谷超豪主要從事偏微分方程、微分幾何、數學物理等方面的研究和教學工作,在一般空間微分幾何學、齊性黎曼空間、無限維變換擬群、雙曲型和混合型偏微分方程、規范場理論、調和映照和孤立子理論等方面取得了系統、重要的研究成果,特別是首次提出了高維、高階混合型方程的系統理論,在超音速繞流的數學問題、規范場的數學結構、波映照和高維時空的孤立子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突破。
❻ 從狂熱到冷靜,中國智能汽車還差什麼| 汽車商報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吳志新
他表示,「自動駕駛的測試標准待立項14個,只有4個成立了起草組。其次,各地測試規程不一致,示範區協同存在壁壘。全國各地已有多個示範區,但在示範區上路前的測試規程卻不一致,導致同一測試主體在開展大范圍路試時程序復雜,側面反映出測試技術水平的參差不齊。最後,各研究機構的研究成果未能達成廣泛一致的認同,未能提出得到廣泛認同的測試理論、體系。」
正如吳志新所言,智能汽車雖然讓用戶得以解放,並且從技術層面來看,汽車正由人工操控的機械產品逐步向電子信息系統控制的智能產品轉變,但如何用全面的體系來規范智能汽車,從而排除安全隱患,依舊是整個行業所面臨的難題。
對此,吳志新表示,中汽中心正在致力於構建多維度、立體化、全方的智能汽車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評價體系。
據悉,中汽中心依託國家課題,開展了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評價技術的研究,多個科研項目團隊共聯合22家國內ICV(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與評價的關鍵共性技術)測試評價領域優勢單位開展了研究。這些單位中聚集了人車路網4大標准歸口單位、國家重點實驗室、2011協同創新中心等12個國家級科研平台,有國內第一個智能網聯汽車示範區,首個自動駕駛汽車運行安全測試基地,汽標委智能網聯汽車分技術委員會,4大國家級汽車質量監督檢驗中心、知名高校、整車企業等。起到了行業組織協調和引領的作用,對測試評價技術的研發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我們的總體目標是力求在現階段產業面臨的三個主要難題上做到突破,以支撐行業和產業的良性快速發展;第一突破ICV測試與評價關鍵共性技術,第二,在此基礎上構建完整測試工具鏈,第三,建立整車級和系統級測試評價方法;在完成以上目標後,最終為ICV的關鍵技術研發、上路測試許可發放及產品的准入認證提供強有力的理論、技術及工具支撐,確保行業和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吳志新表示。
不得不說,擺在技術攻堅面前的第一道坎是「安全」,在企業推陳出新的環境下,行業急需一套智能汽車的上路許可、准入標准來為用戶的使用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04
如何解決「企業一頭熱,用戶一頭涼」?
智能汽車在向下一階段發展的過程中,還面臨的另一大問題即為「用戶的認知程度較低」。不可否認,智能汽車在經歷了技術攻堅等躍進後,各企業已經掌握了一定高度的技術,但由於各項法律法規未能落地,用戶遲遲無法參與到這一過程中來。這也就導致行業目前出現了「用戶一頭涼、企業一頭熱」的現象。
也就是說,企業、行業需要在技術研發、測試等過程中,盡可能地加強與用戶的互通與互動,讓用戶對智能汽車的便捷性、科技性有更成熟的認識,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熱度。
對於這一問題,吉利汽車研究院智能電子軟體中心高級技術專家鄧堃分享了吉利汽車在智能駕駛與用戶參與上的舉措。
鄧堃表示,隨著智能駕駛的軟體迭代閉環升級,會進一步提升智能駕駛產品的功能和性能,在達到一定程度之後會通過OTA的方式部署在量產的車型上。此時,用戶可以通過軟體迭代升級的形式,進一步獲得新的智能駕駛的體驗。
與此同時,隨著大規模車輛上路,智能駕駛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足會出現。鄧堃表示:「用戶會通過實際的路測發現問題,相關的數據可以通過閉環的迴路收集到大數據服務平台上。也會通過把真實道路場景的數據與實驗測試中的數據進行同步的模擬測試和模擬訓練的形式,使新生成的模型或演算法不僅能夠適應一個道路工況,同時能適應用戶不同的使用情況。」
此外,鄧堃還強調,在過程中可以分析上傳來的用戶行為數據,包括定製化的信息,針對用戶定製化的需求推送不同的定製化服務到用戶車輛上。
根據鄧堃的表述,我們能夠清晰地將吉利汽車的做法理解為由用戶的使用反饋,反哺智能駕駛在實際應用中的不足,從而提高技術的成熟性,並針對各用戶進行專屬定製。如果結合更具規模性的測試場地,更具規范性的測試規定,吉利汽車在智能汽車上與用戶的互動方式是值得借鑒的:一方面能夠以用戶的真實體驗強化各功能的穩定性,另一方面能夠讓用戶成為智能駕駛落地階段的參與者,而不再是企業單方面的「悶頭苦幹」。
結語:高層平台、安全、用戶參與度,在中國智能汽車從狂熱到冷靜的過程中,問題也隨著時間的推移浮出水面。可以看到,我國在全球范圍內擁有領先的技術優勢,但如何將技術優勢轉化為用戶和全社會的便捷,或許才是「見真章」的考驗。好在,世界智能駕駛挑戰賽為各產業提供了平台,諸如吉利汽車等企業給消費者帶來了互通互動的機會。也就是說,在行業逐漸向集群化、規范化發展的節奏中,中國的智能駕駛正在走向成熟,且為世界提供優質的發展範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❼ 電子商務安全威脅及防範措施分別是什麼
1、未進行操作系統相關安全配置
不論採用什麼操作系統,在預設安裝的條件下都會存在一些安全問題,只有專門針對操作系統安全性進行相關的和嚴格的安全配置,才能達到一定的安全程度。千萬不要以為操作系統預設安裝後,再配上很強的密碼系統就算作安全了。網路軟體的漏洞和「後門」是進行網路攻擊的首選目標。
2、未進行CGI程序代碼審計
如果是通用的CGI問題,防範起來還稍微容易一些,但是對於網站或軟體供應商專門開發的一些CGI程序,很多存在嚴重的CGI問題,對於電子商務站點來說,會出現惡意攻擊者冒用他人賬號進行網上購物等嚴重後果。
3、拒絕服務(DoS,DenialofService)攻擊
隨著電子商務的興起,對網站的實時性要求越來越高,DoS或DDoS對網站的威脅越來越大。以網路癱瘓為目標的襲擊效果比任何傳統的恐怖主義和戰爭方式都來得更強烈,破壞性更大,造成危害的速度更快,范圍也更廣,而襲擊者本身的風險卻非常小,甚至可以在襲擊開始前就已經消失得無影無蹤,使對方沒有實行報復打擊的可能。
4、安全產品使用不當
雖然不少網站採用了一些網路安全設備,但由於安全產品本身的問題或使用問題,這些產品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很多安全廠商的產品對配置人員的技術背景要求很高,超出對普通網管人員的技術要求,就算是廠家在最初給用戶做了正確的安裝、配置,但一旦系統改動,需要改動相關安全產品的設置時,很容易產生許多安全問題。
5、缺少嚴格的網路安全管理制度
網路安全最重要的還是要思想上高度重視,網站或區域網內部的安全需要用完備的安全制度來保障。建立和實施嚴密的計算機網路安全制度與策略是真正實現網路安全的基礎。
6、竊取信息
由於未採用加密措施,數據信息在網路上以明文形式傳送,入侵者在數據包經過的網關或路由器上可以截獲傳送的信息。通過多次竊取和分析,可以找到信息的規律和格式,進而得到傳輸信息的內容,造成網上傳輸信息泄密。
7、篡改信息
當入侵者掌握了信息的格式和規律後,通過各種技術手段和方法,將網路上傳送的信息數據在中途修改,然後再發向目的地。這種方法並不新鮮,在路由器或網關上都可以做此類工作。
8、假冒
由於掌握了數據的格式,並可以篡改通過的信息,攻擊者可以冒充合法用戶發送假冒的信息或者主動獲取信息,而遠端用戶通常很難分辨。
9、惡意破壞
由於攻擊者可以接入網路,則可能對網路中的信息進行修改,掌握網上的機要信息,甚至可以潛入網路內部,其後果是非常嚴重的。
安全對策
1、保護網路安全。
保護網路安全的主要措施如下:全面規劃網路平台的安全策略,制定網路安全的管理措施,使用防火牆,盡可能記錄網路上的一切活動,注意對網路設備的物理保護,檢驗網路平台系統的脆弱性,建立可靠的識別和鑒別機制。
2、保護應用安全。
應用層上的安全業務可以涉及認證、訪問控制、機密性、數據完整性、不可否認性、Web安全性、EDI和網路支付等應用的安全性。
3、保護系統安全。
在安裝的軟體中,如瀏覽器軟體、電子錢包軟體、支付網關軟體等,檢查和確認未知的安全漏洞。技術與管理相結合,使系統具有最小穿透風險性。如通過諸多認證才允許連通,對所有接入數據必須進行審計,對系統用戶進行嚴格安全管理。建立詳細的安全審計日誌,以便檢測並跟蹤入侵攻擊等。
4、加密技術
加密技術為電子商務採取的基本安全措施,交易雙方可根據需要在信息交換的階段使用。加密技術分為兩類,即對稱加密和非對稱加密。
5、認證技術。
用電子手段證明發送者和接收者身份及其文件完整性的技術,即確認雙方的身份信息在傳送或存儲過程中未被篡改過。包括數字簽名、數字證書。
6、電子商務的安全協議。
電子商務的運行還有一套完整的安全協議,有SET、SSL等。
(7)沈昌祥成果擴展閱讀
從電子商務的含義及發展歷程可以看出電子商務具有如下基本特徵:
1、普遍性。電子商務作為一種新型的交易方式,將生產企業、流通企業以及消費者和政府帶入了一個網路經濟、數字化生存的新天地。
2、方便性。在電子商務環境中,人們不再受地域的限制,客戶能以非常簡捷的方式完成過去較為繁雜的商業活動。如通過網路銀行能夠全天候地存取賬戶資金、查詢信息等,同時使企業對客戶的服務質量得以大大提高。在電子商務商業活動中,有大量的人脈資源開發和溝通,從業時間靈活,完成公司要求,有錢有閑。
3、整體性。電子商務能夠規范事務處理的工作流程,將人工操作和電子信息處理集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這樣不僅能提高人力和物力的利用率,也可以提高系統運行的嚴密性。
4、安全性。在電子商務中,安全性為一個至關重要的核心問題,它要求網路能提供一種端到端的安全解決方案,如加密機制、簽名機制、安全管理、存取控制、防火牆、防病毒保護等等,這與傳統的商務活動有著很大的不同。
5、協調性。商業活動本身為一種協調過程,它需要客戶與公司內部、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間的協調。在電子商務環境中,它更要求銀行、配送中心、通信部門、技術服務等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電子商務的全過程往往是一氣呵成的。
❽ 雲辦賽 雲峰會 雲上智能駕駛更精彩
千尋位置網路有限公司智能駕駛業務總監裴世兵、天融信科技集團車聯網安全產品線總架構師范雪儉等十餘位嘉賓圍繞著高精定位、信息安全等主題分享案例,交流思想,展現最新成果。裴世兵透露,目前千尋位置已經可以實現厘米級定位、毫米級感知和納秒級授時服務,為智能汽車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不久前剛剛上市的廣汽新能源智能SUV埃安V已經使用了千尋位置的findAUTO技術,2020年還將有6款使用findAUTO技術的新車上市,讓消費者切實體會到智能駕駛帶來的安全和便利。
汽勢觀點
智能汽車無疑是未來汽車行業的發展大勢,但與此同時,智能汽車的商業化落地還有行駛安全、信息安全、產業鏈不完善、車路協同、基礎設施、核心技術缺失等諸多難題待解,凡此種種,都指向一種系統化的解決方案。可喜的是,從政府、研發機構、行業協會到汽車企業,都在為智能汽車的發展貢獻著力量。而這種協同合作並未因疫情而停滯,正如此次峰會的主題「創新重啟,智匯生機」,智能汽車未來必將突破想像,更值得所有人為之求索。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❾ 董光昌的人物履歷
董光昌,教授,出生於1928年1月28日,江西景德鎮人。1950年畢業於浙江大學數學系。195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浙江大學講師、教授、應用數學研究所所長,高等學校工科應用數學專業教材編審委員會副主任,《高校應用數學學報》主編。偏微分方程、數論、計算幾何、數學教育。
董光昌在浙江大學數學系任3年助教以後,從1953年起擔任講師。1957年至1958年在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進修。1978年晉升為教授,1981年由國務院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1979年至1981年,赴美國作訪問學者兩年。1986年至1994年,相繼應邀赴澳大利亞、香港、日本、法國、義大利、美國等國家和地區的著名大學和研究機構,進行短期學術交流與研究工作。他在數學研究和數學教育的園地上辛勤耕耘了50多年,為浙江大學數學學科的全面發展乃至中國的數學事業都作出了貢獻。
董光昌幾十年來潛心研究,共發表論文50餘篇,出版專著4部。「船殼放樣的精密光順方法」獲國家發明專利。1978年他主持的「船體數學放樣」和「數控繪圖」兩個項目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專著《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獲高等學校出版社優秀學術專著優秀獎;《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理論與應用》獲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他曾先後任中國數學會第三屆、第四屆理事;浙江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工業與應用數學學會(CSIAM)第一屆常務理事;國家教委理科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及應用數學教材建設組副組長;《高效應用數學學報》主編;《數學年刊》、《偏微分方程》等五個全國性學術刊物編委。現為浙江省數學學會名譽理事長。曾被評為全國勞模。
董光昌,父名董世芳,母名余德鳳。1928年1月28日,董光昌誕生於江西省浮梁縣南安鄉橫坡崗村,是一個只有十幾戶人家的小村長。他家原來家境較富裕,由於董姓同宗的另一支仗著人多想侵佔他們在景德鎮的祠堂,他祖父和父親被迫打官司進行抗爭。過堂在繞州府城,離家180里,往返多次奔波,備極辛勞,最後官司雖然打贏了,但已是家徒四壁,負債累累,只好賣了祠堂還債,並買了幾畝薄田種稻,維持生計。他父親曾想出利用荒地賣西瓜靠賣西瓜籽獲利的首創點子並實施,到後來四鄰鄉親群起仿效無利可圖時只好作罷。他父親年輕時體弱多病,在多次求醫無效後,自己讀了很多醫書,後來居然治好了自己的病。後來進一步鑽研醫書,成了當地的名醫,周圍數十里內的都來找他看病。他父親便開了一家葯店,一邊行醫一邊經營葯店維持生活,家境逐漸好了起來,買了房子和田地。他父親非常支持子女們上學,把賺來的錢全都用在供4個子女讀書上。家境的坎坷經歷在董光昌幼年的心中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並對他後來的成長有著多方面的潛在影響。
董光昌在他7歲時到離家8里路的私塾讀書,後來進了湘湖街南安鄉中心高小就讀,小學畢業後,在報考省立波陽中學的500多人中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中。他考中學的成績之所以突出,在於他自學開始的特別早。小學五年級下學期時,有一次將一個有一定難度的算術問題解決了,由此開始對自學數學書本發生了興趣,就自學六年級的課本,到六年級時已經讀了不少中學課本。中學時期,他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由於當時正值日本侵略中國,交通中斷,中學里的圖書並不豐富,學校也較閉塞,但他仍然堅持課余自學不間斷,閱讀了不少數學方面的書籍,如查里斯密大代數和霍爾乃特大代數等。
1946年高中畢業後,他和幾個同學結伴沿長江而下到上海去報考大學。在船上,聽人說起浙江大學數學系有蘇步青、陳建功兩位著名的數學家,心想到浙江大學數學系讀書對自己將來在數學方面的發展一定有很大的幫助,故在報考其他幾所大學的同時又報考了浙江大學,最後在好幾所學校都錄取他的情況下還是選擇了浙大。
考完大學後,因路遠不能回家,因而提前若干天來到了浙大。在宿舍里,高年級同學告訴他可到系圖書館閱讀,但因未注冊需系主任批准方可,於是他找到當時的系主任蘇步青教授,給他批了條子,就馬上到系圖書館借了書自學。
大學四年及大學畢業後留校任助教的兩年,學術環境優越,名師陳建功、蘇步青都曾親授一門課並主持討論班,其他高水平教師的授課,同學、同事間的學術交流切磋,都為他學習數學提供了好條件。同時,由於系圖書館的圖書、雜志多,為董光昌課余鑽研數學提供了充足的源泉。在這期間,董光昌奠定了一生從事數學事業的基礎。
1953年董光昌晉升為講師,開始給學生上微積分等基礎課。由於家鄉口音較重,為了讓學生上課能聽懂,他做了很多卡片,正面寫拼音反面寫字,練習正確的發音,堅持了一段時間後,他基本上糾正了江西口音,保證了上課質量,受到學生歡迎。
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浙大數學系被撤銷,教本科的講師以上教師全部調離浙大,大部分書籍和雜志都調到復旦大學。在此學術環境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他在浙大堅持數學研究,做出了成績,成為國內較早研究數論方面問題的學者之一,發表了一系列有創新的學術論文。他對除數偏差的上界估計改進了前人的結果,並作出一新公式,從而在下界估計、平方平均值的漸進估計方面的出一系列新結果,得到華羅庚,閔嗣鶴等數學家的較高評價,並向國外來訪的專家作介紹。這些結果雖然發表於50年代,但在70、80、90年代與國際重要雜志,包括數論方面最高水平的雜志Acta Arithmetica上多次被引用,成為該領域的經典結果之一。為什麼在極為困難的情況下,他仍有如此的成績呢?主要原因是他在大學高年級已自學了Landau的三大本數論名著,對數論知識的了解已達到了國際前沿的水平。
早在1952年,受谷超豪的啟發,他想到偏微分方程比數論更接近工業實際,在國家建設中應是更為有用,就開始自學偏微分方程的入門書籍。1954年,中國科學院數學研究所為各大學能開偏微分方程開設了一個偏微分方程暑期學習班。得知此消息後,董光昌積極爭取參加學習,由於浙大數學教研組僅爭取到一個學習名額,他和郭竹瑞一起只能以旁聽生的身份去北京聽課,在數學所張素誠教授家裡打地鋪,解決住宿問題。1955年暑假,他又自費去北京數學研究所與方程組的人一起繼續學習研究偏微分方程。
1956年,周總理在國務院發言,號召全國向科學進軍。董光昌希望改善學術研究的環境,向學校寫了一個報告,其中敘述了華羅庚、閔嗣鶴等對他的評價,因而被校領導視為新發現了一個科學進軍的突出人才,於是向省委匯報,安排他作為當年浙江省新民主主義青年團向科學進軍大會上的第一個發言人,並成為當年省政協的特邀委員。
董光昌於1957年考取了華羅庚的研究生,希望由此更好的改善個人科研條件,但學校領導不願見到優秀人才離校而不予批准,最後他只好以去北京中科院數學研究所進修的方案作為兼顧學校與個人的解決方法。在北京期間,在偏微分方程的學習上,他聽了蘇聯專家的講課,發表了關於混合型偏微分方程的論文。
1957年,浙大數學系恢復,他於1958年返校教高年級學生課程並指導學生畢業論文。1961年,他招收了2名研究生,這在全國是首例以講師身份招收的研究生,也是對他教學與科研水平的肯定。1962年又招了一名。到1964年共招收了5名。
董光昌在偏微分方程方面進行了深入研究。如在亞音速繞障礙物流動問題上,他改進了前人僅在低馬赫數(M不超過0.7)情況下解存在的結果,到任何馬赫數(M<1)情況下解存在的最佳結果,這就是「空間亞音速流及此邊值問題在更高情況下推廣」一文。這是董光昌1966年准備在《數學學報》上發表的一篇學術論文,由於「文化大革命」直到1979年發表在《浙江大學學報》上。此研究成果在80年代仍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因而在他到國外訪問時,國外的大學給這篇文章專門印了一個單行本。
1966年前,董光昌主要是研究線性方程,如混合型偏微分方程和蛻縮橢圓型方程。1978年後,他則開始研究非線性橢圓方程和非線性拋物型方程,在國內外又發表了許多學術論文,如他在國際上第一次真正證明了具有自然結構條件下完全非線性拋物型方程狄氏問題解的存在性。這些成就使他獲得了1990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和1995年國家自然科學四等獎。Stanford 大學的D. Gilbarg 教授評價說:「董光昌教授的工作在可壓縮流的數學文獻中將永遠是重要的。」
除了在國內外發表的一系列關於偏微分方程的學術論文外,他還先後出版了《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和《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兩部學術專著,這是他多年教學和科研工作的成果。《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一書則由美國數學會列入其專著翻譯系列,於1991年翻譯出版。美國科學院院士L.Nirenberg教授認為:「該書含有許多很好的與深刻的先驗估計,是數學估計的百寶箱。」
在「文化大革命」中,董光昌也受到了沖擊,被掛了牌子靠邊站,政治上受到歧視,入黨轉正也拖了一段時間,被歸於牛鬼蛇神一類,但他同許多有為的科學家一樣,當畸形的政治審查一過,就很快地投入工作。
從1970年開始,他花了近10年的時間研究船體數學放樣,是當時六機部(司造船工業)在這方面科研項目的負責人之一。1970年,六機部把船體數學放樣定為國家造船工業發展的方向,希望將來能使中國造船工業實現自動化,全國不少省市都把它作為研究的項目,浙江省交通廳也不例外,決定與浙大數學系聯合研究此項課題,董光昌是該項目的負責人。
開始他和易大義、梁友棟一起到嘉興船廠實習,向放樣工人學習,用木樣條與壓鐵作手工放樣,回校後再用計算機計算數據,後來由於學校的計算機無法滿足計算的需要,於是又到上海與求新造船廠和交通部船舶研究所合作研究此項目。船體數學放樣的關鍵問題是什麼?是光順?在此問題一時難於弄清楚時,董光昌的指導思想是數學放樣盡量忠實地模仿手工放樣,手工放樣的自然放,兩借借,直尺卡樣都作了數學上的模擬,形成為比其他研究課題組更為忠實於手工放樣,且為放樣工人所喜聞樂見的船體數學放樣回彈法。並與1978年,由蘇步青推薦到科學出版社出版了學術專著《船體數學放樣——回彈法》。
在長時間研究船體數學放樣過程中,他又花了一小段時間研究數控繪圖。1976年,挪威商人來中國,在北京、上海展示他們國家的繪圖機時,當場繪出船體線性圖與肋骨圖。上海造船工藝研究所認為,繪圖機是應該買的,至於繪圖軟體是否要買,要看我們能否在短期內編寫出不錯的繪圖軟體。當時董光昌等正帶領學生在造船工藝研究所實習,接受了這一嘗試性的軟體研製任務,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完成了任務,編出的軟體繪圖效果優於挪威的軟體。先前挪威的表演者十分珍視他們的表演紙帶,帶不離身,到董光昌研製出我們自己的軟體後他們也就不再珍惜了,研究所也不再購買國外的繪圖軟體,這為國家節省了購買繪圖軟體的數萬美元經費。
1978年,他主持的「船體數學放樣」和「數控繪圖」兩個研究項目都獲得了全國科學大會獎,並且他本人同時獲得了在科學技術方面作出重大貢獻的個人獎。
國內的一些科研單位(如船舶工藝研究所)和造船廠(如上海求新造船廠、中華造船廠等),都一直在使用「回彈法」進行船舶線型光順。為了更加完善並豐富此方面的理論成果,時隔20年後,董光昌進一步發展並提高了上述研究內容,形成了對「光順」含義刻畫更為精確的理論體系。國外著名的計算幾何專家A. R. Forrest教授認為:董的線型光順工作是「數學與計算應用於實際問題的一個典範」。在此基礎上,董光昌領導的課題組實現了船舶線型光順過程的自動化,實際光順效果超過國內外同類研究水平。
(三)
董光昌先後為本科生開設了高等數學、數學物理方程、復變函數、實變函數、泛函分析、計算方法、混合型方程等課程,為研究生開設了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非線性二階偏微分方程、完全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的粘性解、數據與圖像處理等課程。在他近50年的科研與教學生涯中,百折不撓,取得了重要成果,為青年人樹立了榜樣。1956年被共青團浙江省委選為「向科學進軍」的突出代表;1965年作為浙江省勞模代表赴京參加國慶觀禮;1978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獲「作出重大貢獻的優秀科技人員」獎;並獲得了「全國勞動模範」的光榮稱號;1994年又獲得了浙江省優秀老師稱號。鑒於他成績顯著,1978年由講師直接晉升為教授。1981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為首批博士生導師之一。在改革開放政策貫徹實施的初期,1979年至1981年,董光昌被組織上派往美國進修兩年,主要在紐約的Columbia大學與紐約大學的Courant研究所訪問。在做出一定的成績後,Courant研究所的著名教授Nirenberg 提議說,如果(董)能到更多的大學與研究機構訪問,一定會更有收獲。董光昌便設法與其它大學聯系,克服了費用等方面的困難,先後應邀到Wisconsin大學、Minnesota大學、加州大學Berkeley分校訪問,又在更多的大學與研究機構作學術報告,受到歡迎並拓廣了學術交流的接觸面。此後,堅持利用各種機會與同行進行學術交流成為他在研究工作方面的一種風格。
董光昌在人才培養方面也有卓有建樹。自1957年浙江大學數學系重建以來,作為數學系的學術帶頭人,他致力於高層次數學人才的培養。他繼承與發揚了老浙大數學系治學嚴謹、學風淳厚的優良傳統,為在數學系形成良好的教學和科研風氣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收到成效。60年代畢業生、在海軍工作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沈昌祥,80年代畢業生、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作邀請報告的著名青年學者林芳華(芝加哥大學教授)和勵建書(馬里蘭大學教授),今天所取得的成就都與董光昌的精心培養密切相關。
他從60年代起就開始指導研究生。北京應用物理和計算數學研究所擔任重要職務的沈隆均研究員就是他在60年代培養的研究生。多年來,他共培養出博士10餘名。他在一定歷史條件下的學識、敏銳而又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嚴謹的治學態度對研究生們產生了重要的影響,他培養的博士都已成為學術骨幹。其中,洪敏純一畢業即獲得了霍英東青年老師科研類一等獎,邊保軍、汪徐家也是天元基金項目組的成員。在他的帶領下,浙江大學的偏微分方程研究集體已為國內該領域中的一支勁旅。
除了科研和數學方面的貢獻之外,他還在對新的學術思想學術界新生事物的判斷和扶持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例如,1973年,他幫助浙江省科技局解決了是設置通用計算機還是先設置專用計算機的決策上的繁難,對浙江省計算技術研究所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再如,70年代他帶領年輕人從事船體數學放樣和數控繪圖等項目的研究工作,率先在浙江大學引入了「計算幾何」這一研究分支,這對日後浙江大學建立CAD&CG國家重點實驗室起了奠基作用。又如,1994年,他對與應用數學關系密切的非線性科學在高科技領域,特別是信息領域的應用給予了高度重視,先後在《中國科技報》、《浙江日報》、上撰文宣傳,並在數學系組建了一支以年輕人為主的隊伍從事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董光昌是浙江大學高等數學研究所的倡議者和主要創建人之一。他積極爭取在數學所建立了浙江省第一個數學博士後流動站,並指導了多個方面的博士後研究人員。他不遺餘力地扶持和提攜青年學者,組織開展各類學術活動,不斷開辟新的學科方向,為浙江大學數學學科的全面發展和中國的數學事業都作出了貢獻。
❿ 沈昌祥的科研成果
先後完成了重大科研項目二十多項,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二等獎3項、三等獎3項,軍隊科技進步獎十多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