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宮廷成果

宮廷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29 03:37:00

Ⅰ 明代宮廷繪畫的藝術成就

明代宮廷人物畫對人物畫發展的影響 可不可以呀

明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發生急劇變革的時期,繪畫的發展曲曲折折。明代人物畫曾經具備了很好的發展條件,卻由於種種原因其發展緩慢,不及山水、花鳥之盛。從中國人物畫發展的整個歷史來看,盡管在明代處於低潮時期,但也出現了一些對後來人物畫的發展有影響的促進因素,譬如促進明代宮廷人物畫發展的因素,成為美術史中微弱的閃光點。
明代統治者倡導程朱理學,以「行先聖之道」
作為維護其封建統治的精神支柱,對繪畫創作則強調其協調上下、加強思想統治的社會功能。因此建國伊始就徵召了一批有成就的畫家待詔於宮廷,承旨作畫,形成了一支專業創作隊伍,其中部分畫家從事人物畫創作。
成祖朱棣時曾於設御榻的文華殿之西室「命工繪《漢文止輦受諫圖》懸之左,《唐太宗納魏徵十思圖》懸之右」(《桂州集》)。後來的統治者,當其略有作為或想著有所作為之時,也都曾注意到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創作。
宮廷畫家除了歷史題材的人物畫創作外,也進行《對弈圖》、《松風高士圖》等內容的人物畫創作,畫面筆意灑脫逸致,富有文人畫特色。
明代政府為了鼓勵宮廷畫家的創作,採取了優禮畫家的政策。明初,特設仁智殿以處畫士。
歷朝的宮廷畫家分別值仁智、武英、文華三殿。
朝廷根據每人的具體條件授予不同的官職,職業畫家多授錦衣衛千戶、百戶、鎮撫等職。授畫家以武職,主要是由於錦衣衛的官職「恩蔭寄祿,無常員」便於安插。錦衣衛是皇帝的近衛,掌詔獄,名聲不好「嘉靖以前,文臣子弟多不屑就」(《明史·志第七十一》),但授畫家錦衣衛職,則是表現了皇帝對畫家精神上的榮寵,物質上的滿足。有的因所畫正合統治者的心意而被嘉獎,如賜宮廷畫家吳偉「畫狀元」印章,等等獎勵也促使了許多精品的產生。
這些,是明廷重視繪畫、優禮畫家的一面,另一面,由於朱元璋疑忌很多,執法嚴苛,並非所有畫家都能得到善遇。
對宮廷畫家的第一次嚴重摧殘就發生在洪武朝。人們熟知的事例如「宮掖畫壁多出其筆」的周位,因同業相忌,以讒死;著名山水畫家盛懋之侄盛著,因在金陵天界寺影壁畫水母乘龍背,不稱旨而被棄市;畫家趙原受命圖昔賢像,應對失旨而坐法。
黃宗羲在《明名臣言行錄序》中說,明代人物不遜於漢唐,「其不及漢唐三代之英者,君亢臣卑,動以法制束之,蓋有材而不能盡也」(《南雷文定》卷四)。「君亢臣卑」,「有材而不能盡」是明代政治的一個概括,同樣觀察明代的繪畫狀況,也未嘗不是如此。因此,借重於古代歷史,表現理想的君臣關系和賢君良吏的題材,借古頌今,並寓鑒戒,便成為宮廷繪畫的主要內容。今日留下的明代宮廷畫除人物肖像作品外,也以歷史故實畫為重要題材,如倪端《聘龐圖》、劉俊《雪夜訪普圖》、朱端《弘農渡虎圖》等對日後的歷史人物畫創作具有影響。
明代宮廷畫中的人物畫技巧由於承繼了前幾代的成就而達到很高的水平,他們在解決人物故實畫的立意結構和人物衣冠制度、宮室規模、城郭山川形勢的歷史具體性等方面,是游刃有餘的。但是洋洋灑灑的筆墨背後,卻老是懸著一顆忐忑不安的心,創作思想的不自由,影響了作品的思想深度與藝術高度,這也是宮廷畫家的局限性所在。
作為宮廷繪畫還值得一提的是明代宣德、成化、弘治年間,統治者都能畫,憲宗朱見深以人物見長,見其所作《歲朝佳兆圖》從人物造型到筆墨處理都具有一定的高度,他們作為人物創作隊伍中的一員,也對當時的繪畫發展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明代宮廷畫的繪畫風格多樣。明初,被徵召的畫家人數很多,但沒有一個像宋代畫院那樣嚴密的組織,也沒有一套完整的培養、選拔繪畫人
才的制度,它主要是從各地有才能的畫家中進行考試、徵召的,這樣就出現了被徵召的畫家是帶著各自不同的風格、特色進入宮廷的特點。由此,不同的風格特色對後來宮廷人物畫的個性化發展產生了影響。如戴進畫人物用鐵線描間用蘭葉描,吳偉畫人物用筆粗豪等等,不同的面貌反映了人物畫家對個性的追求。
明代宮廷畫家中不少人畫過壁畫,包括宮殿壁畫與寺廟壁畫,這也屬於明代宮廷繪畫的一個組成部分。但宮殿壁畫已不多見,而宗教壁畫還有不少遺存。與前代相比,明代的宗教壁畫處於衰落時期。明初,對宗教採取整頓的政策,裁損道釋二教,但到景泰、成化以後,僧寺大增,據《大明會典》卷104 所記,成化十七年,京城內外的官立寺觀已多達639 所,以後又陸續增建,可以推知當時宗教壁畫創作數量還是不少的,但傑出之作不多。清人徐沁在《明畫錄》卷一中談到:「近時高手,既不能擅場,而徒詭曰不屑,僧坊寺廡,盡污俗筆,無復可觀者矣。南中報恩上官畫廊、戴進殿壁久造劫火,都門惟慈仁、永安,尚存劉瀾、商喜之跡……」所談到的上官伯達、戴進、商喜都是著名的宮廷畫家,劉瀾無考。這些寺廟壁畫今雖無存,但商喜所作《關羽擒將圖》巨軸,其經營結構和用筆設色等方面,完全是壁畫的特點。可以說壁畫藝術對大型的人物畫創作在藝術和技術上都有借鑒與促進的作用。
明代宮廷畫中另一卓有成就的方面是肖像畫,尤其是帝後肖像。存世作品中,帝王像最精,大多形神兼備,寫實技巧極高,反映了畫者表現人物能力的提高。見於畫史的著名畫家,洪武朝有陳遇、陳遠、孫文宗、沈希遠;永樂朝有陳揮;弘治朝有蔣宥等,他們對人物畫中的肖像畫創作產生較大的影響。明代帝王肖像畫中比較富有生命力的是屬於「行樂圖」一類的作品,著名的作品以宣宗時留下的居多,商喜的《宣宗行樂圖》畫朱瞻基與隨從的宦官們騎馬出獵,屬於集體肖像畫性質。故宮另外所藏的一幅《宣宗行樂圖》畫了宣宗觀賞騎射、蹴鞠、投壺等體育活動的六個場面。更為精彩的則是一個小幅的《宣宗射獵圖》,繪朱瞻基於山野的自然環境之中,手提獵物,回首逼視另一迅跑的獐子,形象逼真生動。
作者描繪出了宣宗的勇武而從容的氣度,但又比較自然。宮廷畫家周全所繪《射雉圖》,繪騎者接箭待射從灌木叢里騰飛出來的野雉,處理手法與此類似。這些帶有場景又帶有情節的畫面生動又有特色,豐富了肖像畫創作。
明代宮廷畫家在人物畫創作上的努力對後來人物畫的發展是有影響的。

Ⅱ 宮廷心計成就點有什麼用

問客服了 他們說暫時沒用

Ⅲ 古代各時期文學體裁的成就

中國是偉大的文明古國,在五千年的悠久歷史中,我們的先人創造了燦爛的文化,而豐富多樣的文學形式不能不成為其中最亮麗的一道風景。文學形式不斷地創造和融合、更新與超越,也是中國古代文學史演變的主要原因和線索之一。所以,研究古代文學體裁的發展是十分有意義的。

我國古代的文學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就其每一種形式而言,都是有它獨特的發展歷程的。從上古時代的結繩記事,到文字的長生,再到最早的文學樣式——原始詩歌的出現,及至後來詩歌、散文、小說、戲劇的產生與爆炸式的發展,形成中國古代文學林林總總、汪洋澎湃的景象,可以說,某種角度看,中國古代文學史也是一部文學形式的演變史。自魏晉以來,文體研究歷來都是中國古代文學批評的重要組成部分,古代許多文學批評其實也就是文體批評,如《文心雕龍》實際上就是一部文體學研究的代表性著作。在《文心雕龍 ·體性篇》中提到了八體,實際上是文章的八種風格。

文學體裁,是指一切文學作品的種類和樣式。這是當代比較普遍承認的一種觀點。但這也只是一個簡明概括的說法,還不能完全說清這個概念。因本文所涉及的內容是古代的文學樣式的發展,所以採用此說。

(二)

中國古代詩歌的起源,一般認為是以原始歌謠的產生為標志。例如有一首《彈歌》:「斷竹,續竹,飛土,逐肉。」是原始生產和生活的再現。可以認為是我國古代詩歌的開篇之作。另外,早期的詩歌還有《周易》中的卦爻辭,都是我國詩歌的早期形式。

我國古代詩歌體裁形成與發展的第一個高峰當屬《詩經 》。

《詩經》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紀)至春秋中葉(公元前六世紀)約五百餘年間的詩歌三百零五篇,最初稱《詩》,因為漢代儒家學者把它奉為經典,於是叫做《詩經》。

《詩經》的作者成分很復雜,產生的地域也很廣。除了周王朝樂官製作的樂歌,公卿、列士進獻的樂歌,還有許多原來流傳於民間的歌謠。這些民間歌謠是如何集中到朝廷來的,則有不同說法。漢代某些學者認為,周王朝派有專門的采詩人,到民間搜集歌謠,以了解政治和風俗的盛衰利弊;又有一種說法:這些民歌是由各國樂師搜集的。樂師是掌管音樂的官員和專家,他們以唱詩作曲為職業,搜集歌謠是為了豐富他們的唱詞和樂調。諸侯之樂獻給天子,這些民間歌謠便匯集到朝廷里了。這些說法,都有一定道理。而且,這些對於《詩經》的價值沒有絲毫的影響。所以這里不進行討論了。

《詩經》里大量運用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加強了作品的形象性,獲得了良好的藝術效果。所謂 「 賦 」 ,用朱熹《詩集傳》的解釋,是 「 敷陳其事而直言之 」 。這包括一般陳述和鋪排陳述兩種情況。 「 比 」 ,用朱熹的解釋,是 「 以彼物比此物 」 ,也就是比喻之意。《詩經》中用比喻的地方很多,手法也富於變化。如《氓》用桑樹從繁茂到凋落的變化來比喻愛情的盛衰;《鶴鳴》用 「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 來比喻治國要用賢人等等,都是《詩經》中用 「 比 」 的佳例。進一步, 「 興 」 又兼有了比喻、象徵、烘托等較有實在意義的用法。但正因為 「 興 」 原本是思緒無端地飄移和聯想而產生的,所以即使有了比較實在的意義,也不是那麼固定僵板,而是虛靈微妙的。如《關雎》開頭的 「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 ,原是詩人借眼前景物以興起下文 「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的、但關雎和鳴,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間的和諧恩愛,只是它的喻意不那麼明白確定。

《詩經》中賦、比、興表現手法的運用,對於後代的詩歌有著極大的啟發,也是後代詩歌在形式上的鮮明借鑒,對整個詩歌的發展史起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說過 《詩經》,我們該說說和它並提的楚辭。

楚辭脫胎於楚地歌謠 , 是楚文化的集中表現之一。楚辭創作的代表人物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屈原。

如果說《詩經》是先秦勞動人民集體智慧的結晶,那麼楚辭則是作家自覺創作的開始。以屈原為代表的楚國文人,創造了燦爛。屈原的詩篇,也喜歡大量鋪陳華美的、色澤艷麗的辭藻。他還發展了《詩經》的比興手法,賦予草木、魚蟲、鳥獸、雲霓等種種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託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詩歌的美質。大體上可以說,中國古代文學中講究文采,注意華美的流派,最終都可以溯源於屈原。在詩歌形式上,屈原打破了《詩經》那種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簡短樸素的體制,創造出句式可長可短、篇幅宏大、內涵豐富復雜的 「 騷體詩 」 ,這對後來的歌行體詩歌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繼 《詩經》和楚辭之後,漢代的樂府詩又為古代詩歌史描繪了亮麗的一筆。

漢代文學的主流是文人創作,文人創作的主流是辭賦。樂府民歌作為民間的創作,是非主流的存在。它與文人文學雖有一致的地方,但更多不一致之處。這種非主流的民間創作,以其強大的生命力逐漸影響了文人的創作,最終促使詩歌蓬勃興起,取代了辭賦對文壇的統治。相比之下,漢樂府詩歌有以下特點: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是第一次具體而深入地反映了社會下層民眾日常生活的艱難與痛苦;奠定了中國古代敘事詩的基礎;第三,漢樂府民歌表現了激烈而直露的感情;不少作品表現了對生命短促,人生無常的悲哀;表現了生動活潑的想像力。

漢樂府詩歌在形式上的突出特點是:打破了《詩經》的四言為主和楚辭的雜言為主的形式,形成了五言體和雜言體,而其整個趨勢,則是整齊的五言體越來越占優勢。這為後來魏晉以及隋唐詩歌的形式提供了寶貴的借鑒。

唐代是中國詩歌的最高峰,也是詩歌體裁形成和完善的時期。這一時期形成了一律詩、絕句為代表的「近體詩」和以歌行體為代表的「古體詩」。

唐詩體裁的大功臣當首推「沈宋」。宋之問與沈佺期的主要貢獻,在於完成律詩的體制和擴大律詩的影響。他們傾大力於律體的寫作,以自己的創作實踐總結了五七言近體的形式規范。一方面,他們完全避免了五律中的拗澀之病,另一方面,他們又進一步推進了七言歌行體律化的過程,截長挈短,使之趨於凝煉和完整,脫胎為較為嚴格的七律。沈佺期早在武後時期,便已寫出全無失粘現象的七律,他的為數甚多的七律,在合乎規范方面堪稱宮廷諸詩人之首。

沈、宋以後,律詩的規范為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也就有越來越多的參與到創作中去,促成律詩形式的成熟。律詩創作成就最大的詩人應推老杜。

杜甫在律詩形式方面的成就,對中國詩歌藝術作出了巨大貢獻。在杜甫以前,七律多用於宮廷應制唱和,這類詩內容貧乏,其語言亦平緩無力,而在這以外,佳作也為數不多。到了杜甫,不但在聲律上把七律推向成熟,更重要的是充分發展了這一詩歌形式所蘊涵的可能性。七律同五律一樣,是固定的詩型。但杜甫利用它比五律稍大的篇幅,使之能包含相當大的容量;在語言節奏方面,雖然七律每句只比五律多二字,但經過杜甫的精心調節,卻可以產生多種多樣的變化。於是,七律成為一種既工麗嚴整,又開合動盪,具有獨特的藝術表現力的詩型。

唐詩的另一種重要形式是歌行體。包括五言歌行、七言歌行、雜言歌行。五言歌行代表作如杜甫的 《 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北征》,李白的《俠客行》等。 七言歌行如杜甫的 《兵車行》、《麗人行》、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等等。而最具特色的當屬李白的雜言歌行。

李白的性格決定了他詩歌的形式的特點。當詩人的澎湃詩情無法為尋常的形象所容納時,詩人就展開天馬行空式的想像和幻想,以氣騁詞,來實現藝術的變形。這種變形的依據是詩人感情的強度,它使形象突破常規而染上了奇幻的色彩。於是,隨心所欲的雜言歌行體在李白那裡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例如《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雲: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全詩僅十二句,可是詩人的情感活動卻出現了幾度跌宕起落。

而在《夢游天姥吟留別》中,他發出了最響亮的呼聲: 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Ⅳ 唐代宮廷音樂的成就表現在哪些方面

唐代時期的宮廷音樂是世界上最先進的音樂了。是非常的流行廣泛的。是非常的繁華的。

Ⅳ 中國歷史上有哪幾次成功的宮廷政變

政變成功了還叫政變嗎?勝利者應該叫它 革命 吧!

Ⅵ 宮廷計皇子成就的星星怎麼升級

之前玩過一個類似於這種游戲,但這種游戲是根據潼關選擇的類似

Ⅶ 論述清代皇家園林的成就

中國古典園林的雛形起源於商代,最早見於文字記載的是「囿」和「台」 , 時間在公元前 11 世紀,也就是奴隸社會後期的殷末商初。 「囿」和「台」是中國 古典園林的兩個源頭,前者關涉栽培、圈養,後者關涉通神、望天。 秦、 西漢為生成期園林發展的重要階段, 相應於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的確立, 出現了皇家園林這個園林類型。它的「宮」「苑」兩個類別,對後世的宮廷造園 、 影響極為深遠。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以老莊思想和佛教的傳入下, 中國古典風景式園林由再現 自然進而至於表現自然, 由單純地模仿自然山水進而至於適當地加以概括、 提煉, 但是始終保持著「有若自然」的基調。 唐宋時期達到成熟期,文人墨客開始參與造園活動,文人畫的畫理介入造園 藝術,從而使園林呈現為「畫化」的表達。山水畫、山水詩文、山水園林這三個 藝術門類已有相互滲透的跡象。另外,唐宋寫意山水園在體現自然美的技巧上取 得了很大的成就,如疊石、堆山、理水等。 明清時期園林已經發展到了一個鼎盛時期, 無論是江南私家園林還是北方皇 家園林都到達了一個高峰。 現在我們所看到的園林景觀大部分是那個時期遺留下 來的,充分體現了古代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 皇家園林作為帝王生活起居環境的一部分, 無論是在選址布局還是在景物構 成上,皇家園林都與整個都城建設保持著高度的一致性,具有私家園林所不能企 及的特殊功能和宏大氣魄。 皇家園林對於帝王, 絕不僅僅是一個供游賞的後花園, 它承托著重要的實用功能和政治意義, 因此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歷代帝王都把皇家 園林作為與宮殿、壇廟同等重要的建設來精心營建。
1.皇家園林藝術特徵與格調 氣魄恢宏
1.1 氣魄恢宏,莊重華貴 皇帝能夠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權與經濟上的雄厚財力, 占據大片土地面積營造園 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規模之大,遠非私家園林所可比擬。山石、水體、建築、 植物和書畫是構成園林的基本要素,疊山、理水、建築營造、植物配置、書畫楹 聯等也就成為造園的主要工作。古代帝王苑囿規模都很大。秦漢時期的上林苑, 方圓達數百里, 周長三百餘里, 「作長池, 引渭水, 築土為蓬萊山」, 規模之大, 為中國歷代皇家園林所不及。
1.2 吸收借鑒江南園林的詩情畫意 江南的私家園林發展到了明清,以其精湛的造園技巧、濃郁的詩情畫意和工細雅 致的藝術格調, 成為封建社會後期園林史上的另一個高峰。 北方園林之模仿江南, 早在明代中葉已見端倪。乾隆皇帝先後六次到江南巡行,但一向愛好遊山玩水的 乾隆絕不放過這「艷羨江南,乘興南遊」「眺覽山川之佳秀,民物之豐美」的大 , 好機會,足跡遍及揚州、蘇州、杭州、海寧等私家園林精華薈萃的地方。凡他所 中意的園林,均命隨行畫師描繪成粉本, 「攜圖以歸」 ,作為皇家建園的參考。 其一,引進江南園林的造園手法。在保持北方建築傳統風格的基礎上大量使用游 廊、水廊、爬山廊、拱橋、亭橋、舫、謝、粉牆、漏窗、等江南常見園林建築形 式,大量運用江南各流派的堆疊假山的技法,臨水碼頭、駁岸的處理,水體的開 合變化也都借鑒江南園林。在講究工整格律、精緻典麗的宮廷色彩中融入了江南 文人園林的自然純朴、清新素雅的詩情畫意。 其二,再現江南園林的主題。清代皇家園林裡面許多「景」 ,其實就是把江南園 林的主題在北方表現出來,也可以說是某些江南名園在皇家御苑內的變體。 其三,具體仿建名園。以某些江南著名的園林為藍本,大致按其規劃布局而仿建 於御苑內,例如圓明園內的安瀾園之仿海寧陳氏園,避暑山莊內的文津閣之仿寧 波天一閣。重在求其神似而不拘於形似,是運用北方剛健之筆抒寫江南柔美之情 的一種更為難能可貴的藝術再創造。
1.3 復雜多樣的象徵寓意 在古代凡是與帝王有直接關系的宮殿、壇廟、陵寢,莫不利用其布局和形象來體 現天人感應和皇權至尊的觀念,從而達到鞏固帝王統治地位的目的。到了清代雍 正、乾隆時期,皇權的擴大達到了中國封建社會前所未有的程度,這在當時所修 建的皇家園林中也得到了充分體現,其皇權的象徵寓意。
2.不同時期皇家園林的特點
2.1 園林生成期:相當於殷、周、秦、漢朝
囿,是中國古代供帝王貴族進行狩獵、游 樂的一種園林形式。通常在選定 地域後劃出范圍,或築界垣。囿中有自然景象、天然植被和鳥獸的活動。當時著 名的皇家園林為周文 王的靈囿。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營造宮室,園林的發展亦 與此新興大帝國的政治體制相適應, 開始出現真正意義上的 「皇家園林」 漢代, 。 在囿的基礎上發展出新的園林 形式--苑,其中分布著宮室建築。苑中養百獸, 供帝王射獵取樂,保存了囿的傳統。建章宮是其中最大宮城, 「一池三山」的形 式成為後世宮苑中池山之築的範例。
2.2 園林轉折期:相當於魏、晉、南北朝 魏晉南北 朝長期動亂,是思想、文化、藝術上有重大變化的時代,這些變化引 起園林創作的變革。 南北朝時期皇家園林形式由粗略地模模擬山真水轉到用寫實 手法再現山水; 皇家園林的狩獵、求仙、通神的功能基本上消失或者僅保留其 象徵性的意義,生產和經濟運作則已很少存在,游賞活動成為主導的甚至唯一的 功能。這一時期的特點為:
(1)園林的規模小,也未見有生產;經濟運作方面的記載,但其規劃設計則更 趨於精密細致;個別規模較大的,如鄴城北齊高緯的仙都苑,由暴君驅使大量軍 民勞動力在很短時期內建成,施工十分粗糙,總體的質量不高。
(2)由山、水、植物、建築等造園要素的綜合而成的景觀,其重點已從摹擬神 仙境界轉化為世俗題材的創作,更多地以人間的現實取代仙界的虛幻。
(3)皇家園林開始受到民間的私家園林的影響,南朝的個別御苑甚至由當時的 著名文人參與經營。
(4)以築山、理水構成地貌基礎的人工園林造景,已經較多地運用一些寫意的 手法,把秦漢以來的著重寫實的創作方法轉化為寫實與寫意相結合。
(5)皇家園林的稱謂,除了沿襲上代的「宮」「苑」之外,稱之為「園」的比較多。
3.園林全盛期:相當於隋、唐朝 園林全盛期:相當於隋、
(1)大內御苑緊鄰於宮廷區的後面或一側,呈宮、苑分置的格局。但宮與 苑之間往往還彼此穿插、 延伸, 宮廷區中有園林的成分, 例如洛陽宮中內廣種松、 柏、桃、柳、梧桐等樹木,當時文人對此亦多有詠贊: 「宮松葉葉牆頭出,柳帶 長條水面齊」「陰陰清禁里,蒼翠滿青松」等等。 ,
(2)郊外的行宮、離宮,絕大多數都建在山嶽風景優美的地帶,如像「錦 綉成堆」的驪山、 「諸峰歷歷如繪」的天台山、 「重巒俯渭水,碧障插遙天」的終 南山等等。
(3)不少修建在郊野風景地帶的行宮御苑和離宮御苑,由於種種原因都改 作佛寺,有的還增建佛塔,也從側面說明隋唐時佛教之興盛和佛教與宮廷關系之 密切。
(4)郊外的宮苑,其基址的選擇還從軍事的角度考慮,如玉華宮、九成宮
等的建設地段不僅僅山嶽風景優美,而且是交通要道的隘口、兵家必爭之地,其 軍事價值是顯而易見的。
4.園林成熟時期: 兩宋時期是中國古典園林進入成熟 的第一個階段,主要集中在東京和臨安 兩地,北宋有艮岳。若論園林的規模和造園的氣魄,遠不及隋唐,但規劃設計的 精緻則過之。園林的內容比之隋唐較少皇家氣 派,更多地接近於私家園林。之 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這與宋代皇陵之簡約一樣,還有當時朝廷的政治風尚有關。 宋代的政治;經濟;文 化的發展把園林推向了成熟的境地,同時也促進了造園 的繁榮局面。皇家園林較多地受到文人園林的影響,出現了比任何時期都更接近 私家園林的傾向,這種傾向沖 淡了園林的皇家氣派,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兩宋 封建政治的一定程度的開明性,和文化政策的一定程度的寬容性。 元;明;清初是中國古典園林進入 成熟的第二個階段,它上承兩宋第一階段的 余緒在某些方面又有所發展。皇家園林的規模趨於宏大,建設趨於成熟,皇家氣 派又見濃郁,這種傾向多少反映了明以後 絕對君權的集權政治日益發展。 這時的 造園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又實現了一次飛躍, 這個時期出現的名園如明有西 苑(北海與中海、南海的總稱)和太液池。清有圓明園,圓明園收盡天下名勝, 是我國園林藝術史上的罕世珍品, 也是我國園林藝術歷史發展到清代時期一個綜 合的傑作。
5. 園林成熟後期: 園林藝術進入精深發展階段,北方的帝王宮苑,在設計和 建造上,達到了 高峰。現代保存下來的園林大多屬於明清時代,這些園林充分表現了中國古代園 林的獨特風格和高超的造園藝術。清代的乾、嘉兩朝,皇家園林的建設規模和藝 術造詣都達到了後期歷史上的高峰境地。 大型園林的總體規劃、 設計有許多創新, 全面地引進江南明間的造園技藝,形成南北園林藝術大融糅,為宮廷造園注入了 新鮮血液。離宮御苑這個類別的成就尤為突出而引人注目,出現了一些具有里程 碑性質的、 優秀的大型園林作品, 如堪稱三大傑作的避暑山莊、 圓明園、 清漪園。 然而,隨著封建社會的由盛而衰,經過外國侵略軍的焚掠之後,皇室就再也沒有 乾隆時期那樣的氣魄和財力來營建宮苑,宮廷造園藝術亦相應趨於萎縮,終至一 蹶不振,從高峰跌落為低潮。
6、 結語: 縱觀中國皇家園林發展的發展進程,我們可以看到,體現在皇家園林中的這 種具有古代中國人審美特徵的園林觀, 不僅僅限於造型和色彩上的視覺感受以及 一般意義上的對人類征服大自然的心理描述, 而更重要的還是文化發展的必然產 物,,是中國乃至世界藝術寶庫中一筆獨特的文化財富。在今天,帝王特權籠罩 下的神秘面紗已經揭開,人們可以細心品味皇家園林的歷史滄桑、 欣賞其藝術 精華。 即通過園林藝術對人的生活環境的調節, 來把握人本身的存在特徵和意義。
另外:''一池三山''
自從漢武帝在長安城修建了象徵性的''瑤池三仙山''開始,''一池三山''就成了中國歷代皇家園林的傳統格局

Ⅷ 為什麼16世紀的法國宮廷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藝術成果的傳播中心

16世紀在法蘭西斯一世的積極支持和贊助下,法國宮廷成為義大利文藝復興文化藝術成果的傳播中心。在楓丹白露皇帝城堡匯聚了各地的藝術家,形成了一個很有影響的流派,他們被稱為「楓丹白露派」。

Ⅸ 南宋宮廷畫家劉松年有什麼成就

他的畫作都很傳神,而且後人還把他和其他三位畫家並稱為南宋四大家。

Ⅹ 中國古代宮殿的代表與最高成就是誰

北京故宮

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

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1406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它是一座長方形城池,南北長961米,東西寬753米,四面圍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有寬52米的護城河。紫禁城內的建築分為外朝和內廷兩部分。外朝的中心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統稱三大殿,是國家舉行大典禮的地方。內廷的中心是乾清宮、交泰殿、坤寧宮,統稱後三宮,是皇帝和皇後居住的正宮。

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俄羅斯克里姆林宮)

閱讀全文

與宮廷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
羊年限定金克絲現在多少錢 瀏覽:568
附近店面轉讓或出租 瀏覽:412
廣東海億食品有限公司商標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