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體現了什麼哲學原理
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體現了:
1.和諧社會的哲學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與特殊性。
2.群眾路線的哲學原理是:是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是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
3.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原理:是馬克思主義關於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世界觀和方法論結合在一起,就是發展觀。
4.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的第二次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最新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基本精神都是一致的。都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B.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1)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是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大理論成果
(1)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三大理論成果是 :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2))「實事求是」是毛澤東思想的精髓,「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是毛澤東思想的活的靈魂。鄧小平理論的主題是「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三個代表」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科學發展觀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發展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的集中體現。
(2)群眾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英文是Marxism,是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簡稱,是關於全世界無產階級和全人類徹底解放的學說。
它由馬克思主義哲學、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三大部分組成。
是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繼承和吸收人類關於自然科學、思維科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的基礎上於19世紀40年代創立的,並在實踐中不斷地豐富、發展和完善的無產階級思想的科學體系。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覆蓋了馬克思本人關於未來社會形態——科學社會主義的全部觀點和全部學說。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包含兩個組成部分,即為現代唯物主義和現代科學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中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包含兩部分內容,科學社會主義革命理論(即政權理論部分),科學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
C. 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產生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
從中國共產黨創建到國共合作的大革命時期,毛澤東發表了《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和《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等文章,把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實踐相結合,深刻地分析了中國的社會形態和階級狀況,解決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對象、動力、領導者及同盟軍的問題.他指出,無產階級是中國民主革命的領導階級,「農民問題乃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農民是無產階級的同盟軍,軍閥與帝國主義勢力是中國革命的對象.
大革命失敗後,中國共產黨走上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道路,先後發動了南昌起義、秋收起義和廣州起義,這些起義走的都是俄國式的以城市為中心的革命道路,結果都以失敗而告終.秋收起義進攻長沙受挫後,毛澤東在文家市命令各路起義軍退到文家市,他分析了敵強我弱的形勢,決定改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會後,毛澤東帶領部隊到達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經過近半年的艱苦努力,創建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從實踐上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毛澤東及時總結了井岡山斗爭的經驗,相繼寫了《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井岡山的斗爭》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從理論上說明了中國革命採取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以農村包圍城市,最後奪取城市這樣一條道路,是由中國的特殊國情決定的.毛澤東指出:第一,中國是帝國主義間接統治的半殖民地國家,政治經濟發展極不平衡.這就使紅色區域能夠在四周白色政權包圍中發生和堅持下來,並且日益發展.第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在廣大人民群眾中有深刻影響,為革命軍隊和政權的建立准備了良好的群眾條件.第三,全國革命形勢是繼續向前發展的,中國紅色政權也必然會繼續發展.第四,有相當力量的正式紅軍的存在,是造成工農武裝割據的必要條件.第五,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紅色政權存在的重要條件.毛澤東認為,紅色政權的存在和發展,必須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即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把武裝斗爭、土地革命和根據地建設三者結合起來.這就是「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它創造性地解決了中國革命的道路問題,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工農武裝割據」思想,是把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極大地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寶庫.毛澤東思想的形成
抗日戰爭時期,毛澤東發表了一系列重要的文章,如《論持久戰》《新民主主義論》《論聯合政府》等.通過這些文章,毛澤東作出了中國革命分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兩步走的戰略部署,創造性地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概念,他在政治、軍事、經濟和思想文化上等方面形成了比較完整的思想體系.在1945年召開的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毛澤東思想被確立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
在中共七大上,劉少奇作了《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他在這個報告的第二部分全面地闡述了毛澤東思想,包括毛澤東思想形成的歷史必然性和條件、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內涵、毛澤東思想的主要內容、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作用等等.他明確指出:「黨章總綱上確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我黨一切工作的指針,在黨章的條文上又規定,努力地領會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基礎,是每一個共產黨員的義務.這是我們這次修改的黨章一個最大的特點.」「毛澤東思想,就是這次被修改了的黨章及其總綱的基礎.」七大修改通過的黨章總綱規定:「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與中國革命的實踐之統一的思想——毛澤東思想,作為自己一切工作的指針.」這樣,黨的七大就完成了一件在黨的建設上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事情,這就是確立了毛澤東思想的指導地位.
毛澤東思想是黨的集體結晶;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相結合的產物,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是在長期革命斗爭的實踐中逐漸形成的.
毛澤東思想的發展
從解放戰爭時期、新民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十年建設時期三個歷史時期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發展的歷程.在解放戰爭和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時期,毛澤東思想在軍事原則、戰略策略和政策、國家政權理論、革命轉變理論等方面,均有新的重大發展.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在探索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曲折歷程中,毛澤東在工作重心轉移、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中國工業化道路、經濟體制改革、民主政治建設、思想文化建設、執政黨建設等方面,提出了許多重要思想觀點,特別是創立了社會主義社會矛盾學說.
毛澤東思想的特點
毛澤東思想主要由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組成: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論;革命軍隊的建設和軍事戰略的理論;關於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理論;國際戰略和外交政策的理論;思想政治和文化工作的理論;黨的建設和統一戰線的理論.
毛澤東思想的特點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產物,毛澤東思想形成和發展的過程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毛澤東思想始終貫穿著馬列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具有鮮明的中國特色.第二,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第三,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實事求是、群眾路線、獨立自主.
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
教材從三個角度闡述了毛澤東思想的深遠影響.第一,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際相結合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的理論成果,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是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回顧中國革命的歷史可以看到,所謂理論飛躍,是對中國革命正反兩個方面豐富經驗的總結和升華.這種升華,不是解決了個別理論問題,而是正確回答了中國革命的一系列基本問題.所謂理論飛躍,就是毛澤東所說的,是認識中國革命的客觀規律.第二,毛澤東思想是奪取中國革命勝利的理論武器,是社會主義中國立國建國的思想政治基礎,是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的淵源和理論先導.毛澤東思想的突出特點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它要求我們實事求是,所以我們在建設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這是毛澤東思想在新形勢下的新發展.第三,毛澤東思想將繼續對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發揮巨大和長遠的指導作用.毛澤東思想的精髓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貴財富,是中國共產黨和中華民族奮勇前進的精神動力.
D. 什麼是理論成果
指人們發揮理論的指導作用,取得了一系列建設成果。
理論是指人們關於事物知識的理解和專論述。成屬果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在某一活動領域中通過概念作家的聯系進行邏輯思維,管理,聯系客觀實際,推演出正確的概念,形成原理,經過對眾多事物的短期或者長期的實踐觀察和大腦思維的總結,對某一事物過程中的關鍵因素的提取而形成的一套簡化的描述事物演變過程的模型,稱理論成果。
(4)群眾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理論成果示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黨和人民長期實踐取得的根本成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新時期開創的,也是建立在黨長期奮斗基礎上的,是由黨的幾代中央領導集體團結帶領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歷經千辛萬苦、付出各種代價、接力探索取得的。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使中國快速發展起來,使中國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來,使中華民族大踏步趕上時代前進潮流、迎來偉大復興的光明前景。黨和國家的長期實踐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團結的旗幟、奮進的旗幟、勝利的旗幟。
E. 黨的最新理論成果的"四梁八柱";哪四梁哪八柱
四梁八柱並不是具體到哪四梁、哪八柱,而是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濟發展新常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人類命運共同體」等治國理政新理念框架的形象的比喻。
例如全面從嚴治黨的工作是多方面的,其每一方面都需要用制度來規范和保障。從制度上構建一個基本的全面從嚴治黨的「四梁八柱」,既是當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需要,也是保證黨自身先進性純潔性的需要,更是黨執政並長期執政的要求。
(5)群眾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四梁八柱」,來源於中國古代傳統的一種建築結構,靠四根梁和八根柱子支撐著整個建築,四梁、八柱代表了建築的主要結構。古人可能想不到,這個詞今天會用來形容包括改革在內的制度框架。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編著的《中國經濟新方位》一書提出,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基本出台,是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突破;主要領域「四梁八柱」性改革全面鋪開,完善了現代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制度;全面深化改革「四梁八柱」的主體框架的構建,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新里程。
在司法體制改革領域,2016年,最高人民法院大力推進以「司法責任制」為核心的四項基礎性改革、以審判為中心的訴訟制度改革等10項改革,奠定了法院系統改革的「四梁八柱」。
在醫療改革領域,國家衛生計生委主任李斌表示,2017年的主要任務就是要把路線圖、時間表細化為施工圖,建立五項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包括分級診療制度、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全民醫保制度、葯品供應保障制度和綜合監管制度。「我們今年要把深化醫改的立柱架梁任務做好。」
F. 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歷史進程中共產生了哪些理論成果!並闡明各理論之間的關系
中國共產黨在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中,產生了兩大理論成果。一大理論成果是毛澤東思想,另一大理論成果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兩大理論成果之間既有不同點,也有共同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兩大理論成果是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它們在基本精神上是一致的,都堅持實事求是、群眾路線和獨立自主。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一個歷史過程。
(6)群眾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重要意義為: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指引著黨和人民的偉大事業不斷取得勝利;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提供了凝聚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強大精神支柱;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G. 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是什麼
內容提要:
黨的群眾路線是黨的基本工作路線和基本工作方法,是由黨正確對待人民群眾的基本立場(即「三個始終」
)
、基本
觀點(即「三個一切」
)和黨正確地向人民群眾學習及正確地領導人民群眾的基本方法(即「兩從兩到」
)構成的有機統一體,
是立場、觀點、方法的完整統一。
關
鍵
詞:
中國共產黨;群眾路線;基本內涵
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個重大理論成果,是黨的基本工作路線和基本工作方法,是黨領導人民進
行革命、建設和改革取得勝利、獲得輝煌成就的重要保證。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
議》
,第一次把群眾路線確定為毛澤東思想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確定為毛澤東思想活的靈魂的一個基本方面。這說明,我們黨
對群眾路線認識的深化和發展。在
21
世紀的今天,更有必要進一步從整體上研究、把握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黨的群眾路
線是由黨正確對待人民群眾的基本立場(即「三個始終」
)
、基本觀點(即「三個一切」
)和黨正確領導人民群眾的基本方法(即
「兩從兩到」
)構成的有機統一體,是立場、觀點、方法的完整統一。下面從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基本立場、基本觀點、
基本方法及其內在聯系五個方面做進一步的闡釋。
一、
「三個基本」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容
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黨的群眾路線始終把人民群眾作為黨的事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群眾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
與人民群眾建立正確關系的路線,就是要使我們黨用正確的態度與正確的方法去領導人民群眾的路線。
」
①
劉少奇這「三個正確」
的定義說明,盡管群眾路線具有十分豐富的內容,但可以把它概括為三個方面:一是黨正確對待人民群眾的基本立場——黨始
終以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自己的立足點、出發點和落腳點,黨的一切奮斗始終都是為人民群眾謀利益,黨始終不渝地全心全意
為人民服務。二是黨正確對待人民群眾的基本觀點——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一切對群眾負責。這「三個一切」是黨
的群眾觀點的集中表現。三是黨正確領導人民群眾的基本方法——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
堅持下去。
上述「三個基本」
(即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
,都是建立在歷史唯物主義和唯物主義認識論的基本原理之上的,
具有鮮明的實踐性、科學性、革命性、真理性和價值性。從真理與價值相統一的意義上,我們還可以把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本
質理解為:在革命時期,群眾路線就是我們黨求得生存、發展和保證革命事業成功的路線;在執政時期,群眾路線就是我們黨
獲得執政合法性、鞏固執政地位和保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成功的路線。由此可見,只有整體把握和貫徹執行上述群眾
路線的基本內容,才能保持和鞏固我們黨的執政地位,才能把中國特色的建設和改革事業不斷推向前進,才能實現中國華民族
的偉大復興。
二、
「三個始終」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立場
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立場問題就是黨在任何理論和實踐中所堅持的階級立場問題。
中國共產黨自誕生之日起就堅定地站在廣大人民群眾這個階級立場上,明確提出「三個始終」
,即黨的任務是始終為中國人
民的利益而奮斗,始終堅持除人民群眾利益之外,黨沒有任何特殊利益,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中國共產黨是
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政黨,它的基本立場和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性和政治立場是高度一致的。從階級屬性講,馬克思
主義是無產階級爭取自身解放和整個人類解放的科學理論。因此,馬克思主義政黨的一切理論和奮斗都應致力於實現以勞動人
民為主體的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這一政治立場是由什麼決定的呢?首先,這是由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本性決定的。馬克思主
義是在無產階級革命實踐中產生發展起來的,是無產階級根本利益的科學表現。鮮明的階級性和實踐性是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特
性。其次,這是由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決定的。無產階級是一個受剝削受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沒有任何私利可圖,無產階級
革命和自身的解放同社會發展的規律、人類的徹底解放的必然趨勢是完全一致的。無產階級只有解放全人類,才能最後徹底解
放自己。最後,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馬
克思主義自誕生起就旗幟鮮明地向世界宣稱共產黨人「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
」
②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
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
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國共產黨的性質決定了一切從人民的利益出發,全
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它的唯一宗旨。黨的性質和宗旨決定了我們黨在任何時候都堅持走群眾路線,把群眾利益放在第一位,把
不斷增進群眾福祉作為最高的目標追求和最大的價值取向。進入新世紀新時期,黨更加重視群眾利益、正視群眾利益、科學對
待群眾時代訴求(如公平、公正等),最大程度地滿足群眾的正當利益。
三、
「三個一切」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觀點
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觀點問題就是黨對待人民群眾的態度問題,就是如何看待人民群眾的歷史地位、歷史作用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的主體,是歷史的創造者。人民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創造者,
而且是社會變革的決定力量。馬克思恩格斯強調,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列寧指出,歷史是由千百萬人獨立創造的。毛澤東
認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黨自誕生以來,在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歷屆領導集體不斷豐富
和發展著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內容。中國共產黨的七大特別強調了群眾路線,並把群眾路線的基本精神、基本觀點
寫入黨章,要求共產黨員應該具有一切為了人民群眾,一切依靠人民群眾,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相信人民群眾自己
解放自己,向人民群眾學習等觀點。其中「三個一切」是最具基本性的觀點。黨的七大之後,通過深入的學習和實踐,
使黨的群眾路線思想進一步被全黨所掌握,並在各項工作中得到更加廣泛和自覺的運用。劉少奇也曾對群眾觀點做過如
下概括,他說:
「一切為了人民群眾的觀點,一切向人民群眾負責的觀點,相信群眾自己解放自己的觀點,向人民群眾學習的觀
點,
這一切,
就是我們的群眾觀點。
」
①
鄧小平在新的歷史時期進一步強調了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他尊重群眾,
熱愛人民,
總是時刻關注最廣大人民群眾的利益和願望,把「人民擁護不擁護」
、
「人民贊成不贊成」
、
「人民高興不高興」
、
「人民
答應不答應」作為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出發點和歸宿,從而為我們樹立了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的光輝典範。
「三個
代表」重要思想強調要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是以人為本,也就是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為本,強調要始終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國家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尊重
人民主體地位,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保障人民各項權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做到發展為了
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還形成了諸如「幹部的權力是人民
賦予的」的觀點、
「對黨負責和對人民負責相一致」的觀點、
「甘做群眾的小學生」的觀點、
「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點、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觀點、
「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的觀點、
「不懂得窮人,就不懂得政治」的觀點等。
以上這些觀點,都進一步繼承、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群眾觀點的內容,構成了有機統一的觀點體系。
四、
「兩從兩到」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方法
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方法問題就是黨向人民群眾學習、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的方法途徑問題。
這里所說的基本方法,就是要使我們黨用正確的方法向人民群眾學習、去領導人民群眾的問題。這種正確的方法,毛澤東
把它概括為:
「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
「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又到群眾中堅持下去」的方法。實踐表明,這「兩從兩到」是
我們黨正確地向人民群眾學習、正確地領導人民群眾的基本方法。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方法,是對馬克思主義認識論、馬克思
主義實踐觀、辯證法及毛澤東思想的運用。其他具體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諸如領導骨幹與廣大群眾相結合、一般號召與個別
指導相結合、統一領導與分工負責相結合等,都是對群眾路線基本方法的運用和展開。群眾路線基本的領導方法、工作方法,
規定並制約著其他一系列的具體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正是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才使得黨的各項具體領
導方法、工作方法聯結起來成為一個有機統一的方法體系。
群眾工作,本質在於密切黨群干群關系,核心在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因此,加強群眾工作,要切實解決好方法問題。
正確的方法是做好群眾工作的重要保障。早在
1934
年,毛澤東在《關心群眾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一文中就強調了工作方法的
重要性:
「組織革命戰爭,改良群眾生活,這是我們的兩大任務。在這里,工作方法的問題,就嚴重地擺在我們的面前。我們不
但要提出任務,而且要解決完成任務的方法問題。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沒有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
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一切工作,如果僅僅提出任務而不注意實行時候的工作方法,
不反對官僚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實際的具體的工作方法,不拋棄命令主義的工作方法而採取耐心說服的工作方法,那末,什
么任務也是不能實現的。
」
1943
年,毛澤東在為黨中央所寫的《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一文中,科學地闡述了群眾路線包含
的內容和實施的步驟,分析了「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
「集中起來」
,
「堅持下去」,實行「領導和群眾相結合」,「一
般和個別相結合」這樣一些正確的領導方法。詳細說來,就是在我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
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
,又到群眾
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
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無限循環,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我們的工作就會更有效開展下去。
這樣就把馬克思主義認識論化為群眾路線的領導方法、工作方法。進一步來說,就是要深入分析新形勢下群眾工作面臨的新情
況、新問題、新特點和新要求,總結推廣做好群眾工作的好做法、好經驗,認真查找工作思路、工作措施、工作機制等方面存
在的差距,切實解決好不會干、不能幹、干不好等能力水平問題,綜合運用法律、政策、經濟、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協商、疏
導等方法,善於運用網路、手機等現代科技手段,創新群眾工作方法,健全群眾工作機制,增強做好新形勢下群眾工作的針對
性和實效性。
五、黨的群眾路線「三個基本」的內在聯系
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立場、基本觀點、基本方法是密切相聯、有機統一的整體。
態度(立場、觀點)屬於世界觀范疇,方法屬於方法論范疇。立場決定觀點,態度(立場、觀點)又決定方法,或者說世
界觀決定方法論,立場、觀點、方法密不可分而有機統一。中國共產黨是在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下誕生的政黨,天生就具有堅
定地為最廣大人民群眾謀利益的基本政治(階級)立場。這又決定了黨所具有的基本群眾觀點,並且在基本群眾觀點的指導下
逐漸形成了基本的群眾工作方法。黨的基本立場和基本觀點是群眾路線的直接理論依據和思想前提,而群眾路線則是黨的基本
立場和基本觀點的具體貫徹和體現。我們只有在實際工作中堅定群眾立場、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才能在行動中自覺地執行黨的
群眾路線,才會有正確的群眾工作方法,才能實行正確的領導。黨的基本立場催生黨的基本觀點,黨的基本觀點又指導形成黨
的群眾路線。黨的群眾路線起於黨的基本立場的確立,形成於黨的基本觀點的指導。因此,黨的群眾路線基本內涵的「三個基
本」是科學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有機統一。
當前,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入攻堅期的大背景下,進一步從整體上分析、理解、把握黨的群眾路線的基本內涵,
對於更好地堅持、豐富和發展黨的群眾路線,充分發揮其應有作用而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加速推進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
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和實踐意義。
H. 簡述馬克思主義的群眾史觀是 什麼
群眾史觀是在唯物史觀創立之後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群眾史觀認為,人民群眾是歷史過程的積極主體,一般地說對社會發展起著主要決定作用;人民群眾是英雄人物的創造者;普通個人對社會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群眾史觀的實質在於,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它是為人類解放和實現共產主義作哲學上的論證的。人民群眾的歷史創造作用發展的總趨勢是在歷史條件的制約下,作用的范圍越來越廣,強度越來越大;但是,這種作用也有著一定的歷史局限性,它的發展並不是直線前進的,而是走著一條曲折的道路。
(8)群眾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群眾路線是我們黨的生命線,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中國化的重要理論成果.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必須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這一理論基石的認識與把握。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存在三個維度,包含三重意蘊: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主體,人民群眾是認識活動的主體,人民群眾是社會的價值主體。全面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三重意蘊,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群眾路線的理論和認識前提。
I.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是什麼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有: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江澤民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胡錦濤科學發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過程中,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創立了毛澤東思想,第一次實現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以鄧小平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初步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理論問題,逐步形成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路線、方針、政策,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來,以江澤民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問題,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實現了黨的指導思想的又一次與時俱進,進一步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
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立足基本國情,總結我國發展實踐,借鑒國外發展經驗,適應新的發展要求提出了「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深化了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推進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發展進程。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迎來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9)群眾理論成果擴展閱讀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意義:
1、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是貫穿黨的歷史波瀾壯闊交響樂的主旋律,也是譜寫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篇章的主基調。
2、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上的突破深化造就中國社會一場又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中國社會革命偉大實踐的變革成就推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一次又一次實現歷史飛躍。
3、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倡導和體現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和優良學風,不斷開拓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發展的新境界。
J. 【論述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主要理論成果和意義
黨領導人民來探索社會主義建自設道路,經歷艱辛和曲折,在理論和實踐上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這些成果對於鞏固我國社會主義制度,開創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對於促進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 1、鞏固和發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以來,如何鞏固和發展這一制度是我們黨必須認真研究和解決的一個重大課題。作為一種嶄新的社會制度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權,社會主義的建立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的建設熱情和積極性。
2、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准備、物質基礎。進入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經歷艱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也留下了深刻的教訓,這些都是黨和人民在歷史實踐中獲得和發生的。
3、豐富了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 在中國這樣一個有著幾億人口、經濟文化比較落後的東方大國建設社會主義,其艱巨性、復雜性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都是沒有先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