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2017創新成果

2017創新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28 19:05:48

Ⅰ 請列舉近年我國在科技方面取得重要成就。

一、建立了比較完整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

我國已成為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學科建設較為全面、自成體系的國家之一;

在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研究、應用開發及產業化方面,形成了包括國家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地方科研機構和各類企業機構在內的、多層次的科技力量布局;

科技投入大幅度增長,科研條件和科技基礎設施不斷改善。目前我國整體科技發展水平處於發展中國家前列,一些科研領域已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二、形成了宏大的科學技術隊伍。

經過多年發展,我國科技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目前我國科技人力資源總量達到4000 余萬人(居世界第一),研究開發人員近200 萬人(居世界第二)。

總體上,造就了一支具有相當規模的、高素質的科技人才隊伍,形成了雄厚的科研力量和豐厚的人才儲備。

三、科學研究水平大幅度提升。

我國在陸相成油理論、人工合成牛胰島素結晶、哥德巴赫猜想、高溫超導、納米材料、量子通信、生命科學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要研究成果

在超級雜交水稻、高性能計算機、漢字激光照排、第三代移動通信等前沿技術領域取得重要突破。2013 年我國的SCI 論文數量已達23.14 萬篇,位居世界第二,發明專利授權量居世界第三位。

四、突破了一批重大工程科技難關。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取得了「兩彈一星」的重大科技成就。進入21 世紀,我們又在載人航天與探月工程領域取得了重大進展。

在三峽工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南水北調、青藏鐵路等重大工程建設中,攻克了一系列科技難關,為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五、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地迅速發展。2008 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全部工業增加值的10.2%,高新技術產品出口佔全部商品出口總額的29.1%。

分布在全國各地的56 個國家級高新區充分發揮集聚、輻射和帶動作用,成為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重要基地,其平均萬元GDP 能耗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40%,一大批充滿活力的高新技術企業迅速成長。

六、科技惠民成效顯著。

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取得重要成果,育成並推廣農作物新品種8000 多個,特別是雜交水稻等新品種的培育和大面積推廣種植、糧食豐產等重大農業科技工程的實施,使全國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95% 以上,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大幅度提高。

由此以不足世界10% 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 的人口。在重大疾病、新葯創制、重大傳染病防控的科技創新方面取得重大進展,在資源環境、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等領域突破了一批關鍵技術,為應對SARS、禽流感、甲型H1N1 流感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以及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災害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撐。

七、國家創新體系建設全面推進。

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科技體制發生了重要變化,學科布局進一步優化,科技與經濟結合更加緊密,科技管理和運行機制不斷完善。

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各具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建設成效顯著,科技在促進地方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日益廣泛,在全社會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技知識,廣大群眾的科技素質不斷提高。

八、國際科技合作呈現新的局面。

我國已與世界上152 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科技合作關系,與其中 97 個國家和地區簽署了104 個政府間科技合作協定,民間科技交流十分活躍。我國科技工作者參加了近千個國際學術組織,並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我國積極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伽利略全球衛星導航計劃」「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反應堆(ITER)計劃」等一批國際大科學工程,開展中醫葯、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等以我為主的國際科技合作計劃。

建設了一批高水平的國際創新園、聯合研究中心和科技合作示範基地。積極開展對外科技援助,支持科研機構和企業「走出去」。

Ⅱ 東鵬瓷磚2017年產品創新成果都有哪些呀

東鵬帶來的創新成果非常多,在原技術和產品的優勢之上帶來更多新穎時尚的產品,利用各種不同面相瓷磚,不同色彩,輕松實現全屋定製,詳細的官網了解一下。

Ⅲ 關於科學技術創造的成果的資料

①探月工程——首次探測 月球背面:

2018年,中國探月工程將實現新突破。嫦娥四號任務將於今年實施兩次發射任務,實現國際上首次在月球背面軟著陸並巡視勘察,譜寫月球探測歷史新篇章。國防科工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主任、探月工程副總指揮劉繼忠介紹:

嫦娥四號今年的發射任務將分別於5月和12月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實施。計劃5月發射中繼星,首次在地月朗格朗日L2點放置衛星,實現月球背面與地面站之間的測控通信;12月發射著陸器和巡視器,在中繼測控支持下實現月球背面軟著陸,開展就位和巡視探測,科學探測數據再通過中繼星轉發至地面接收站,開展相關科學研究。

②北斗衛星——密集發射 全球組網:

進入2018年,北斗衛星迎來高密度發射之年。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製和建設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也進入發展新階段:系統性能、衛星壽命、服務精度大為提升,提供服務的地區范圍更廣,進一步向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角色靠近。

「2018年底前,將發射10多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建成基本系統,覆蓋『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到2020年,將發射30多顆衛星,向全球提供服務。」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發言人冉承其介紹。

③深海科考——「七龍」探海 更深更遠:

「深海蘊藏著豐富的資源,是人類未來發展的藍色空間,也是國家長遠發展的戰略新疆域。」中國大洋礦產資源研究開發協會辦公室主任劉峰說,2018年對國家深海事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一年。2018年,我國將從「硬實力」和「軟實力」兩方面下功夫,力爭在深海探索中占據先發優勢。

深海裝備,是深海大洋調查的有力保障。今年,會以「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海龍」號無人有纜潛水器、「潛龍」無人無纜潛水器組成的「三龍」深海裝備體系為抓手,促進深海技術的創新突破。比如持續推進「蛟龍號」和「潛龍二號」的技術升級與應用。

④量子技術——通信計算 繼續領跑:

2017年12月19日凌晨,國際權威學術刊物《自然》雜志對外發布2017年度改變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入選。《自然》雜志為每一名入選者做了一篇新聞特寫,其中以「量子之父」為題報道了潘建偉。

毫無疑問,潘建偉是世界量子技術領域里最好的科學家之一。在他的帶領下,中國量子通信研究迅速從「跟跑」實現「領跑」,目前已領先世界5年到10年;中國量子計算研究也邁入世界一流水平行列。

⑤核電技術——高溫低溫 全面發力:

核科技作為重要的科技領域,備受社會關注。歲末年初,核科技持續自主創新再結碩果,呈現出新堆型扎堆的可喜現象。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日前在京正式發布其自主研發的「燕龍」泳池式低溫供熱堆。

與此同時,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核電高溫氣冷堆也傳來捷報,山東榮成石島灣高溫氣冷堆示範工程2號反應堆壓力容器頂蓋扣蓋成功。這意味著距離我國建成全球首座球床模塊式高溫氣冷堆商用示範工程又邁進了一大步。

Ⅳ 我國重大科技成果有哪些

中國近年來的重大科技成就:

1964年10月16日,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10月27日,第一顆裝專有核彈頭的地地導彈飛屬行爆炸成功;

1967年6月17日,第一顆氫彈空爆試驗成功;

1970年4月24日,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

1999年11月20日,神舟一號飛船升天;

2001年1月10日,神舟二號成功升天;

2002年3月25日,神舟三號成功升天。

(4)2017創新成果擴展閱讀:

基本特徵:

(1)是新穎性與先進性:沒有新的創見、新的技術特點或與已有的同類科技成果相比較為先進之處,不能作為新科技成果。

(2)是實用性與重復性:實用性包括符合科學規律、具有實施條件、滿足社會需要。重復性是可以被他人重復使用或進行驗證。

(3)是應具有獨立、完整的內容和存在形式,如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以及科技報告等。

(4)是應通過一定形式予以確認:通過專利審查、專家鑒定、檢測、評估或者市場以及其它形式的社會確認。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中把「科技成果」定義為: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試驗和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並經過鑒定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

Ⅳ 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全球首對體細胞克隆猴姐妹「中中」「華華」誕生

2018年1月24日,中國科學院宣布我國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非人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2017年11月27日,世界上首個體細胞克隆猴「中中」誕生;12月5日第二個克隆猴「華華」誕生。多年來,與人類相近的靈長類動物的體細胞克隆一直沒有解決,成為世界性難題。該成果標志中國率先開啟了以體細胞克隆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新時代,實現了我國在非人靈長類研究領域由國際「並跑」到「領跑」的轉變。

2、「慧眼」衛星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空白

2018年1月30日,硬X射線調制望遠鏡衛星「慧眼」正式投入使用,標志著其進入科學成果產出的新階段。據介紹,「慧眼」衛星已多次參加了國際空間和地面的聯測,獲得了銀道面掃描巡天、黑洞、中子星、太陽耀發等的大量觀測數據,發布了30多個伽馬射線暴的觀測結果,直接測量到了目前最強的中子星磁場迴旋吸收線,完成了國內最高精度的脈沖星導航試驗。

3、我國科學家實現全球首例人類肺臟再生

從患者支氣管刷取出的幾十個幹細胞,在體外擴增數千萬倍之後,被移植到患者肺部的病灶部位;經過3至6個月的增殖、遷移和分化,這些幹細胞逐漸形成了新的肺泡和支氣管結構,進而完成了對患者肺部損傷組織的修復替代——同濟大學醫學院左為教授團隊在國際上率先利用成年人體肺幹細胞移植技術,在臨床上成功實現了人類肺臟再生。

4、「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揭示水稻遺傳信息密碼

2018年4月25日,國際權威學術期刊《自然》雜志長文刊登了「3010份水稻基因組計劃」研究成果。研究人員用新一代基因組測序技術和高性能計算機平台,對這些水稻種質資源進行了大規模基因組重測序和大數據分析,解析了水稻種群基因組多樣性本質。

5、「天鯤號」海試成功中國疏浚事業邁向深藍

「天鯤號」於2018年6月8日-11日進行海上試航,期間,「天鯤號」完成多項考驗,如航速測定、停船試驗、回轉試驗、拋錨試驗、操舵裝置試驗、船舶動力系統功能試驗及其他輔助系統功能試驗。除了航行時需要進行慢車、停車、全回轉、溺水救生等一系列緊急動作外,還要對雷達、電羅經、磁羅經等助航輔助設備進行調試校正,返航後開始為後期挖泥試驗做准備。

Ⅵ 我國科技創新成果頻獲國外贊嘆嗎

5月23日,中國自主研製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防城港核電3號機組,進行了穹頂吊裝。更重要的是,防城港「華龍一號」核電項目是未來將在英國建設的「華龍一號」項目的參考電站。

近年來,C919創造新的「中國高度」;「復興號」疾馳出「中國速度」;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展示「中國精度」;「海燕」、「潛龍」、「深海勇士」成就「中國深度」……中國一系列創新成果讓世界震撼。德國經濟新聞網刊文稱,「中國政府正在大力鼓勵創新,數字產業的下一個世界領導者將來自中國。」世界銀行前經濟學家、肯亞學者姆旺吉·瓦吉拉表示,「近年來,中國在科技領域不斷取得令世人震驚的成就,正在成為掌握諸多前沿科技的全球引領者。」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閱讀全文

與2017創新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
侵權責任法第5556條 瀏覽:369
創造者對吉阿赫利直播 瀏覽: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