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領先世界的中國古代科技成就的人有那些
氫彈:於敏結構。
在此,感謝共和國的鑄劍者們,其所鑄之劍,「可保萬世太平」。自從1945年,美國研製出原子彈武器以後,核武器就是各大國爭奪的戰場。新中國建立以後,在蘇聯的支持下,我國獲得了一些原子彈資料(蘇聯研製原子彈的資料也是美國科學家給的)。中蘇斷交以後,蘇聯撤走所有專家和物資,同時,美蘇還對我國進行核訛詐。我國在困境之中,依靠自己的科研力量,於1964年研製出自己的原子彈。
然而,美國在1950年,已經開始研製威力更大的氫彈。並於1951年試爆成功。而蘇聯,也在1953年試爆氫彈。光研製出原子彈,還不夠,我們還是落後於美蘇兩個流氓大國。
「於敏結構」於美國使用的「泰勒結構」相比,維護成本低。中國的氫彈使用「於敏結構」能更換核心,(核心是有半衰期的,到期就報廢)。而美蘇的氫彈核心無法更換,只能坐等到期報廢。也是因此,美蘇氫彈無法長期儲存。據說,現在中國成為世界唯一一個氫彈戰備值班的國家。
2015年1月9日,於敏獲得2014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有網友說:於敏獲得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是最高科學技術獎的榮幸。對這種說法,我表示:臣附議!
『貳』 中國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古代:四大發明
現代:「蛟龍號」載人潛水器
我國領先世界的科技有; 1、激光技術。我國激光技術世界第一,領先全世界15年。 2、超級稻及其他農作物雜交技術。超級稻被世界成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 3、陶瓷技術。陶瓷技術是我國傳統的領先技術。 4、反衛星武器技術。我國已經發明寄生星多年。現在開始向菲律賓的一顆商業衛星部署寄生星。寄生星只有中國才有,世界任何國家都沒有研製出來。是我國鎮國之寶。 5、建橋技術。我國是造橋王國,有「世界橋梁博物館」的美稱。杭州灣跨海大橋是世界上最長的橋,也是世界跨度最大的橋。 6、高原鐵路建設技術。青藏鐵路是世界高原鐵路技術難度最大的技術。 7、巨型水電站建設技術。我國建設的三峽水利樞紐工程,代表世界水電技術的最高水平。 8、排灌機技術。安裝在駱馬湖的抽水機直徑8米,計劃再安裝直徑12米的機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9、智能機器人技術。我國的水下螃蟹系統,是世界獨有的。 10、汽墊船是我國發明的。當時為了保密,沒有向全世界公布。 11、打水井技術。我國在西北能打世界最深的水井。 12、絲綢技術。絲綢是我國的傳統技術。現在仍然世界領先。 13、治理沙漠技術。我國治理沙漠技術世界領先。 14、防治人畜瘟疫技術。我國在50--60年代已經基本消滅人畜瘟疫,當時和現在都是世界最高水平。 15、防治SAS病技術。我國防治SAS病技術世界第一水平。 還有一些小科技就不提了。
『叄』 21世紀的重大的科技成果有什麼
1、兩只克隆猴在我國誕生。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孫強團隊經過5年努力培育出克隆猴「中中」和「華華」,標志著我國成功突破了現有技術無法克隆靈長類動物的世界難題,率先開啟了以獼猴作為實驗動物模型的時代。
2、北京大學江穎和中科院王恩哥院士領銜的聯合研究團隊首次獲得水合離子的原子級圖像,並發現其輸運的「幻數效應」,將在離子電池、海水淡化以及生命科學等領域展現出廣闊應用前景。
3、國產大型水陸兩棲飛機AG600成功實現水上首飛。AG600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在研水陸兩棲飛機,對於填補我國應急救援航空器空白、滿足國家應急救援和自然災害防治體系能力建設需要具有里程碑意義。
4、港珠澳大橋建成通車。港珠澳大橋是世界總體跨度最長、鋼結構橋體最長、海底沉管隧道最長的跨海大橋,也是公路建設史上技術最復雜、施工難度最高、工程規模最龐大的橋梁,創造了一系列「世界之最」。
5、首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建成。我國新一代海洋綜合科考船「科學」號在完成2017年西太平洋綜合考察航次後,於2018年2月返回,標志著我國第一個深海實時科學觀測網建成,所獲取的連續和實時數據為我國的氣候預報和環境保障提供了重要的基礎支撐。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科技創新大潮澎湃 重大成果競相涌現
『肆』 最新科技成果有哪些 科技新成果有哪些
名列榜首的是納米電子學。隨著電腦技術的發展,科學家 們發現,傳統上以硅為基礎的電路存在極限。於是近年來科學家們一直想方設法突破這一極限,利用分子和小化學物質組合來製造出納米(十億分之一米)級的裝置。2001年,美國哈佛大學、IBM公司和朗訊貝爾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分別在納米電子學方面取得了突破性成就。美國IBM公司科學家製造出了第一批納米碳管晶體管,發明了利用電子的波性來傳遞信息的「導線」;美國朗訊貝爾實驗室則用一個單一的有機分子製造出了世界上最小的納米晶體管。這些成就為製造體積更小、運算更快、功能更強的電腦鋪平了道路。《科學》雜志的主編唐納德·肯尼迪評價說,開發新一代分子電腦也許還需許多年,研究人員面臨一條「漫長而不平坦的路」,但「未來成功的可能性極大」。《科學》雜志稱,納米電子學是世界電腦業的未來,新技術一旦全面成功,世界科技無疑會實現新的飛躍。 多項生物科學入選 處於第二位的是對RNA(核糖核酸)的功能有了更深入的理解。RNA是生物體內最重要的物質基礎之一,它與DNA、蛋白質一起構成了生命的框架。但長期以來,科學家一直認為,RNA僅僅是傳遞遺傳信息的「信使」。前幾年,科學家們發現,其中一些RNA小片段能夠使特定的植物基因處於關閉狀態,這種現象被稱作「RNA干擾」(RNAInterference簡稱RNAi)。今年,分子生物學家發現RNAi在老鼠和人體細胞中也可以「停止基因活動」。此外,生物學家還發現有關「信使RNA」(mRNA)生產過程的許多新信息,以及RNA與蛋白質間的關系。 基因測序是又一亮點,名列第四位。由多國科學家組成的「人類基因組計劃」 和美國塞萊拉公司2001年同時公布進一步完善後的人類基因組圖譜,提前完成人類基因組測序計劃。此外,科學家們還破譯了60多種生物的基因密碼。 排名第六的是科學家在發育中的神經系統中發現了分子信號如何誘導和壓制神經軸突的生長,這將有助於科學家找到修復受損成年神經的方法。 排名第七的是用於臨床醫學的「智能炸彈」式葯物。它可以對付導致癌症的某些明確生化缺陷,使人類征服癌症病魔的進程又向前邁進了一大步。此類葯物中的一種被命名為「格力維克」,是某種白血病的剋星,今年已獲美國食品與葯物管理局批准並開始上市。 環境科學受關注 太陽「中微子失蹤之謎」的揭開名列第三。科學家早就從理論上推斷,在太陽核心的熱核反應中,會產生大量的中微子(一種質量極小,沒有電性,穿透力極強的基本粒子)。然而實測到的太陽中微子的數目遠遠小於理論值,大量的太陽中微子失蹤了。這就是困擾科學家多年的「中微子失蹤之謎」。2001年6月,加拿大安大略省薩德伯里中微子觀測站的科學家證實了1998年一些科學家的分析:中微子事實上沒有失蹤,只是在游離太陽的旅途中本身特性發生了變化,從一種形態(如電子中微子)轉化為另一種形態(如繆子中微子和陶子中微子)。據專家稱,這一最新發現對目前物理學的標准模型提出了質疑,因為該標准模型認為,中微子在通過大量物質時不發生變化。 超導研究取得新進展,列第五位。日本科學家發現,二硼化鎂在零下234攝氏度成為超導材料,超過了此前金屬化合物創下的超導臨界溫度。美國科學家將氯仿和溴仿攙入碳60分子,使碳60分子的超導臨界溫度從零下221攝氏度上升到了零下156攝氏度。 冷原子研究取得新的進展名列第八。「鹼金屬原子稀薄氣體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的發現引起了科學界高度重視,有3位科學家因此而榮獲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年,這一領域的研究繼續深入,兩個法國研究小組首次製造出氦原子的玻色—愛因斯坦凝聚態,鋰、鉀的凝聚態也在今年獲得。 令人矚目的是,《科學》雜志今年首次對環境科學研究給予了高度重視,排名第九與第十位的成就都與環境科學有關。 名列第九位的是,國際氣候變化專家調查組正式宣布,過去50年中的全球變暖現象很可能是由大氣中的溫室氣體聚集造成的,也就是說全球變暖的原因是人類活動,而非自然。 名列第十的是美國科學家對二氧化碳沉降得出了確定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是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被樹木等植物吸收,轉化成其它形態的化合物,從而使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減少的過程。過去,美國研究人員在沉降程度問題上曾有極大分歧,而2001年,美國兩個一直「頂牛」的科研小組終於通過對大氣和陸地上二氧化碳沉降的觀測而達成一致,找出確切的答案:二氧化碳沉降吸收了美國當前二氧化碳排放量的1/3左右,但沉降在今後百年中將可能放慢。
『伍』 中國願與世界共享月球樣品科學成果,為何成果需要全世界共享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科學家有國界,但科學無國界,之所以這么說,就是因為科學技術是全人類共有的,而且也應該為全人類共同去研究,因為如果一個科學成果不能夠由全人類共同去研究的話,那麼這個科學其實是不太行的,而且也不能夠體現出科學的價值。所以我們才會說,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需要全世界一起去聯合來去投入更多的資金,並且投入更多的時間去研究那些科研成果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造福全人類,讓全人類更幸福,並且讓全人類有更好的體驗感。我國一直都是一個負責任的大國,而且也有建立全球命運共同體的思想。我國願與世界共享月球樣品科學成果,那為何成果需要全世界共享?我認為原因主要有三個。
第一個原因就是全世界都是一個命運共同體。我們並不是一個隔絕的個體,而且我們也不能夠與其他國家去隔絕自己,而且如果我們過分的去隔絕自己的話,我們就不能夠讓自己有較好的想法,而且也不能夠讓我們有較好的成就,因為我們不能夠和其他國家一起共享成果。
總而言之,科學成果之所以需要全人類共享,就是因為科學成果有這樣的價值。
『陸』 在動物科學上,世界都有哪些著名的成果
在動物科學上,世界都有哪些著名的成果?
一篇名字叫做《我國疾病動物模型的研究現狀和希望》的簡評文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醫葯學科學部的專家教授簡單詳解了自然科學基金對病症細胞模型最新項目的幫護情況,此外注重了在中國病症實體模型未來的重要發展前景。文章還多方位梳理了在中國病症細胞模型的科學研究和發展趨向現狀,內容包括了腫瘤、神經系統及精神類疾病、感柒及免疫系統病症、心腦血管病與代謝病、葯物篩選等不一樣領域。
至今截至,中國已建立了在我國斑馬魚資源中心和斑馬魚敲遺傳基因同盟。作為中國第一家商業化的的運作的斑馬魚技術服務機構,杭州環特微生物菌種也在斑馬魚專業性服務外包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公司已與中國上百家醫療行業和科學研究機構進行了合作項目,參與設計開發的5個葯物也以及取得成功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