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成果簡述是什麼意思
和諧發展的班級文化建設研究
成 果 簡 述
(省第三屆教學成果二等獎,市第二屆教學成果一等獎)
承研單位:眉山車輛廠中學
主研人員:陳雄,楊志強,宮佩軍,劉 慧,王 蒙
問題的提出
是「能人治班」還是「文化育班」?
每年的春夏之交,街頭巷尾,茶餘飯後,一年一度的孩子升學擇校問題總能成為人們的熱門話題,總能聽到家長們如是的聲音:為孩子選擇一所好學校不如選擇一位好班主任。這樣的聲音折射著什麼樣的教育問題?
家長們都希望把孩子送進任小艾、魏書生等優秀班主任的班級,但從我國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的現狀而言,象任小艾、魏書生等優秀班主任畢竟是稀有資源,那麼那些選不上所謂好班主任的孩子怎麼辦?是家長「千方百計」去擠破門檻?還是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其實那些選中了「好班主任」的孩子是否就一片坦途?倘若「治班能人」因為工作升遷、身體健康等原因中途突生變故,這班的孩子又怎麼辦?是否全班學生都極度煩憂自己儼然成了無娘的孩子,別的老師作了新班主任,抑或就成了後娘養的?
現實中,一位優秀班主任的門檻外總是涌動著無數雙學生和家長期待的眼睛,一個普通或者是平庸的教師(即使他也是合格的)卻常常要面對門可羅雀的尷尬。這樣一些問題該引起我們怎樣的反思?師資隊伍的個體反差如何消除?一般我們多是通過努力提高教師素質來解決,但囿於自身的局限,絕大多數教師終其一生,都很難成為象任小艾、魏書生那樣的優秀班主任。那麼班級發展的均衡性又如何保證?從邏輯上說,將一個團隊的命運系於一人之身,本身就是一種極具風險的認識,這種「能人」治班的方式又如何確保學校教育管理的整體水平?
另一方面,我們也總能聽到這樣一種來自學生的聲音:我要是遇上某某老師就不會是這個樣子了。然而,遇上影響力超強的老師對學生的成長是一種幸事嗎?創造力強的老師教出的學生創造力就強嗎?
一位優秀的班主任可以憑借其超強的人格魅力和豐厚的學養最大限度地消除個人威權在管理中的負面作用,但這種魅力和學養本身就是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個人威權確立的手段之一,這種環境下,課任教師和班級中的學生很難全面介入到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更難主動地發揮其個性化的作用。難道好老師就是能夠讓學生「聽話」的老師嗎?一個優秀的班級應該關注每一個班級成員(所有師生)的管理訴求,以此來修正班級管理的策略,提供班級成員更多管理方式的選擇,從而在實踐中鍛煉班級成員的管理能力,形成真正的班級精神。
因此我們主張:
決定一個班級是否優秀的標准不在於是否有一個優秀的班主任,而在於是否具有一個積極、健康、有指導性、提升力、個性化的可以持續、能自我優化的班級組織形態,這就是我們力圖構建的和諧發展的班級文化。
我們要能依靠一種和諧的班級文化而不是某一二個能人來保持班級管理的底線水平。要能讓班級中所有的成員(包括每一位課任教師和學生)真正在共同搭建的班級這一舞台上唱出自己的聲音,充分發揮每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實現各課任教師的協同管理。在充分體現教師個體管理風格的同時,充分體現學生的管理訴求,建立一個具有個性化、有自我生成能力的班級,使之成為班級每個成員(所有師生)終身不竭的精神力量。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了構建和諧社會的執政理念,這無疑是市場經濟轉型期的時代最強音。順應這一歷史發展的新趨勢,我們越發意識到構建和諧發展班級文化的必要性、新穎性,從而進一步激發了我們勇探新路的決心和挑戰未來的信心。
主要研究措施
一、班級文化建設的內容
班級文化是班級師生通過教育與教學活動所創造和形成的精神財富、文化氛圍的活動形式和物質形態。它是班級師生共同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方式的反映,是班級整體精神面貌的集中體現。班級文化從顯性形態看,即班級環境氛圍也就是物質文化,從隱性形態看即班級發展運作機制也就是制度文化,從潛性形態看即班級成員心理狀態也就是精神文化,因此對班級文化建設我們著重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組織建構
班級是一個生態系統,也是一個「有生命」的組織,其健康成長須有和諧的組織結構。我們一方面結合班組成長的規律,另一方面根據實驗班級具體的師生實際情況,在班級組織建構上採取了下列主要措施:
從教師層面,實行了科任教師「分工協作、主席輪值」的協同管理。即全班所有課任教師根據其不同的個性愛好及專業特長,結合整個班級建設的內容分項目(如:班幹部培訓、學習指導、生活指導、激動指導、理咨詢等等)負責指導及輔助工作,集體參與班組建設,定期與班幹部、學生代表或全體集體討論決策。取消了一人班主任制度,實行了班主席輪值。
從學生層面,實行了學生班委「競選輪值、在野監督」的自主管理、全體學生「提案合議、招標負責」的民主管理。
班級學生核心管理人員通過競選產生實行組閣制與任期制,下期候任班委為「在野」班委發揮監督職能。其他學生對全班事務按項目自主申報參與班級管理與建設;同時全體同學通過班級建設提案在班級發展大會上以合議形式確定,共同呵護班級成長,共同推動班級發展。
附:
班級提案合議制的形成及其作用
剛建班的時候,我們向學生闡發了建立班級民主管理機制的理念,學生聽了很興奮,參與班級事務管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被很大程度的調動起來。但一到實際運作中,卻依然不知如何操作,通過競選產生的班委工作熱情很高,但遇事還是習慣於向老師直接請示匯報,把問題交給老師來解決和處理,即使有時候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有意或無意的希望老師來擔負起最後的決定權,這一方面是他們在傳統班級管理模式下養成的習慣使然,一方面也暴露出我們的教育長期以來缺乏對學生主動性、創造性、責任感和處理實際事務能力的培養,更重要的是,我們意識到班級還缺少一套完善的機制保證全班所有學生都可以自由的表現他們對班級的期待和訴求,另外,雖然分工招標的方式讓更多的學生進入到班級事務的管理中,但卻一直沒有尋找到一套科學合理的機制,保證他們在工作中加強彼此的溝通、交流、認同與合作,班級的凝聚力也可能因此而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開始逐步有意識的淡化老師在班級事務處理過程中的作用,努力把學生推向管理的前台,鼓勵學生大膽提出對班級管理的意見和建議,但這種方式始終沒有解決保持學生建議班級事務的熱情。有一天,黎源同學找到老師,提出關於在班級評比中班委不實行工作加分的建議。我們覺得這個建議很好,就提示他,把它寫成一個關於修正班級評價制度的提案,拿到班級由同學公決。一開始,他還不知道怎麼來寫提案,老師就和他一起在網上搜索了一些提案樣本,以做參考,第二天,他就拿來了一份非常標準的提案,提出了許多合理化的建議,而且他還主動找了幾個同學簽名。我們敏感的意識到這可能是班級新體制建立起來的一個突破口,就找了幾個同學和他一起修正了提案的內容。在商量的過程中,任豪同學靈機一動,提出來為什麼不可以做一個建立班級提案制的提案呢?老師馬上對他這個很有創意的想法進行了表揚,第二天,他們把做好的兩個提案一起提交給班級全班同學進行了公決,兩個提案都順利得通過了。我們趁熱打鐵,又讓大家一起確定了提案的收集人、公決的時間,通過公決的標准,最後大家決定每個提案只要有5個同學簽字贊同就可以提交班級全體大會討論公決,每月的最後一個班會為提案的固定公決時間,在全班55個同學中,有35個人贊成,該提案就獲得通過。這項制度制訂以後,得到了全班的廣泛響應,一周之內我們就收到了十幾份關於班級建設的提案,但是過了兩個月以後,大家紛紛發現,提交班級大會討論的提案很多,但真正通過的很少,這一方面是因為一部分同學的提案確實考慮得不夠成熟,另一方面要找到35個同學舉手贊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一些同學提案的積極性明顯受挫,還有一些同學因為自己的提案不能得到通過而產生了一些怨言,一天,任豪同學突然找到我問:「我只要找到35個同學在我的提案上簽字,不需要再放在班級大會上來公決是不是也行?」我不假思索地說:「當然了,道理是一樣的嘛。」晚上回到家,重新回過頭來想白天的這一次談話,我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犯了一個錯誤,這樣的操作程序有可能引發班級中的一些不安定因素,但是,我又不得不承認,我們的制度的確存在著一個漏洞。果然,第二天就開始有同學拿著自己的提案而直接到同學當中進行宣傳,其中有一個提案是關於裁撤部分班委幹部的,這些學生以宋代的冗員和官僚體制為理由要求減少班級管理人員,實際上如果認真地分析這個提案的理由是不充分的,因為,班級管理幹部其實並不是官員,而是志願者,二者是根本不能類比的。但是,一些學生出於與提案者關系,或沒有認真的思索,很快地在提案上簽了字,這份提案迅速就有超過35個人簽字,班級的一些學生幹部的積極性受到挫傷,班級之間陡然分作了兩個陣營,氣氛非常緊張,我們很快意識到這個事情處理不好,很可能造成班級體的分裂,如果這種狀況繼續下去,可能一些不合理的或者說帶有某種偏向性和情緒化的提案今後都可能在班級順利地通過,給班級管理帶來傷害。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果斷終止了這種集體簽名式方式,明確要求所有的提案都必須放在班級大會上來公決。果然,一些簽名人數遠遠超過35人的提案在真正舉手公決時卻沒有獲得必需的票數,一些不合理的提案沒有得到通過,我們鬆了一口氣,認為這也算亡羊補牢了。但是我們很快發現,在這一次風波中,表現積極的一些學生開始顯露出很強的不合作性和情緒化,我們意識到,這是學生狹隘的民主觀在起作用,他們憑著自己對民主的初淺認識,武斷地認為自己的意見得不到認可就視做不民主,認為提案公決制形同虛設,他們在用自己的方式暗暗地表達著自己對班級管理制度的抵觸。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利用自習課和班會課的時間加強了對學生的引導,提醒他們樹立正確的民主觀,我們向學生介紹了民主制的產生和發展過程,民主制的優越性,民主制不可避免的弱點以及一些民主制國家的民主化程序,經過教育和引導,這些學生抵觸情緒得到了疏導,但我們還是很清楚,如果班級實行的只是一種簡單的提案制和公決制,這個問題實際上仍然沒有得到解決,正在這時候,最先提出以簽名代替公決的任豪同學又找到我,主動地指出全員公決給班級帶來的一些不合諧因素,他提出一個大膽的設想:我們為什麼不可以借鑒一些國家的分州選舉制,通過二次集中的過程來推進班級民主建設,我立刻意識到這是一個很大膽的創意,我們又找了幾個同學來共同商議,最後形成了提案合議制的一個基本思路,即把全班55個同學分成11個小組,每一份提案先經過各小組的討論集中,形成小組決議,然後再由小組負責人來代表本小組投票,根據多數票形成班級決議。這個方案立即得到全班同學和老師的廣泛贊同,在班級大會上,有同學提出老師也可以佔2票,於是,提案13票合議公決的形式得到了正式通過。我們把這種形式叫做合議公決制。
這種新的班級民主管理形式使學生在全班公決之前,就有一個民主集中的過程,在小組討論,他們的意見得到了充分的表述和相互錘煉,同時通過討論,也學會了尊重別人的意見和從集體利益出發對自己的意見適當的妥協,也學會了在保留自己意見的同時服從於集體的決議。
提案合議制的形成經過是對全班師生制度創新能力的一次考驗,也是一次有效的集體教育,它在協調全班意見和正確處理集體成員之間的關繫上取得的成功,讓我們更堅定了制度要從學生中來,服務於學生的決心。此後,很多的班級管理制度都來自於學生的原創,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寬容和理解別人的能力,以及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都得到了鍛煉、提升和強化。
2、制度建設
班級制度的產生不是來自外部強加,而是源自班級內部自我生成。
班級各項制度的建立、完善與創新是建構和諧班級、凝聚班級人心的根本保證,依據學生特點和班級人員構成的狀況,我們結合班級組織建構,努力進行班級管理制度創新。
班級自律制度:
從個人自律方面,創立了「我形我塑」示範崗。全體學生輪留參與,通過每周4名同學把自己的「我形我塑」宣言(著重針對自己存在的兩點不足或毛病以及改進措施與目標),公示於班級宣傳欄,其餘師生共同監督幫助,周末評議鼓勵,以實現個體顯著進步。
從集體自律方面,在班內生成並運用班級公約,以此激勵全體同學互幫互助,互查互糾,逐步形成一種從他律到內心自律的自我管理價值觀念。
班級評價制度:
從階段評價角度建立了班級先鋒制度。每月由班委會提名4名候選人,由全體同學公選出2名班級先鋒,將其先鋒事跡公展於班內文化牆上。充分發揮榜樣作用,以此激勵全體共同進步。
從終級評價角度建立了信譽積分制度。對全體同學校內生活的諸方面表現,給予信譽累計積分,相互競爭,同時輔以必要的獎懲制度。
班級獎懲制度:
信譽積分越高,在班內便享有「班級銀行」借款、班級外出考察學習機會、班級圖書選購權利等更多福利。如:「購書獎勵」,即表現出色的學生由班費提供一定購書金許可權,由學生自購圖書,並先享用一定時間,後充實到班級圖書櫃。既激勵了學生,對擴充了班級圖書角。
對屢犯錯誤的學生,則由其自選承擔一項班級建設工作為大家服務——義務獻工,根據工作成效折償一定的信譽扣分。
3、精神培育
如何將靜態的班級背景發展成動態的教育力量。如何將班級系統諸因素協同起來達到整體最優化,使系統有較強的自組織能力。我們重點進行了班級精神的培育,以逐步實現對班級管理從「能人治」到「制度治」最後發展為「文化治」。
班級核心價值觀的形成:在建班初期通過班名、班歌的創作,班徽、班旗的設
雲馳班班旗
計,以及班訓的確立,形成班級師生共同的核心價值理念。結合師生提交的議案,班委會起草,採取全體合議通過由輪值主席簽發形成不斷完善的班級「法典」,在其動態生成的過程中輔之了《新生入校生活指南》及開周儀式、周末班會等活動實現對班級成員的行為規范與養成教化。
班級輿論建設:創辦了班級刊物、電子網站、塗鴉角等,通過輿論工具進行正確引導。同時對全班同學輪流開展了「個人宣言」,共同書寫班級「史記」,還通過推薦三年必讀圖書、必看電影,以及班級教室、寢室環境建設暨文化裝飾大賽等實現班級文化的積淀和對成員的養育。
二、班級文化建設的主要手段:活動開展
為實現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全面和諧,以活動為載體,我們相繼開展了下列主要活動:
基於人與自然環境相和諧開展了校園生活適應性活動:「了解校園」、「建設校園」、 「習慣養成」等;
基於人與他人的和諧開展了以「導盲游戲」 、「信任倒伏」等為形式的團隊精神訓育性活動。
「導盲游戲」——本活動是一家長從她工作的保險公司引進的一種團隊培訓項目,兩名同學一組,分別擔任盲人和聾啞人,攜手走過一段艱苦歷程,行至半程角色互換,最後集體傾聽歌曲<<感恩的心>>之後暢談感受;活動目的在於讓學生體驗:交流的重要性、合作的必要性、關愛與感恩。
「信任倒伏」----課題組借鑒聯想集團等企業團隊培訓方案,將同學們分成若干組,每組(9人)其中一人站在約2米高的平台上,背向台下水泥地面倒下,其餘8人僅用手結成網在地面0危險接住。活動目的:培養相互信任的情感、培養負責精神等。)
基於人與自我的和諧開展了「以社團創建、才藝展示、科普講座」等為形式的個體素質提升與個性特長發展性活動。如:創辦了女子修身社、綠色志願者俱樂部、科技社、一行文學讀書社、「螞蟻」樂隊......等自創社團;舉辦了三星智力快車班級版、「五四」科技知識大賽、元旦才藝大比拼......;充分利用社區資源開闊眼界、提升素質:去工廠參觀、邀請科技或人文專家到校講座。
基於人與社會的和諧開展了以「三蘇文化考察——兩天百里徒步拉練之廣濟行」、「巴蜀文化考察——都江堰之行」、「華夏文明考察——西安之行」為形式的社會文化考察性活動。
研究取得的主要成效
經過四年的實驗,課題實驗班的學生和參與研究的教師在個性素質發展和教育管理理念等方面發生了一定程度的變化,新的班級管理策略在師生的共同研究和探討中日趨成熟,而且得到了師生的廣泛認同,生生交流,師生交流和師師交流日趨融洽和和諧。實驗班提出的一系列班級管理理念和舉措逐漸在全校范圍內得到推廣,其中一部分成為學校管理制度修訂的重要依據。在課題組提出的「和諧班級」的理念基礎上,逐漸形成了學校的整體辦學思想——「生態辦學」理念。隨著研究的深入,課題研究的成效逐步凸現出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學生的變化
1、交往圈擴大。由於我校是工廠子弟學校,實驗班學生的構成包括三個方面的人員:東北籍學生、四川籍學生和地方住校生。實驗班建班之初,三類學生形成了自己獨立的圈子,彼些之間的交流形成一定程度的阻礙。這也是長期以來我校努力解決而未能解決妥善的問題,但是隨著課題研究的深入和活動的開展,學生之間的融合度明顯高於對比班級,以前彼此隔絕的交往圈壁壘被打破,到高二時,三類不同的學生已經相互合作完成了多項大型活動的組織。過去,學生的一項提案往往只能在同一交往圈中得到應和,高二以後,絕大部分學生能夠跳出關系親疏的限制,客觀地看待問題。
2、自律性增強。由於學生主動參與到班級建設中來,許多學生逐漸擺脫了自我意識的封鎖,學會了客觀地認識學校的各項制度,自我要求也進一步提高,在面臨困難和問題時,學會了自我教育,真正讓成長成為自己的責任。實驗班每周的開周儀式,通過對每周工作的總結和對周工作的規劃,鍛煉了學生的自我規劃和自我管理能力,體現了學生較強的自律精神,實驗班學生自己策劃並組織了「沉默節」、「高效節」,對自己的形為進行嚴格地規范。
3、認同感增強。隨著研究的深入,學生自主參與到班級管理的實踐過程中,增強了對周邊環境和班級其他人員的認同感,對班級管理制度也增進了理解,班級出台的制度得到了學生越來越廣泛的支持。學生對班級產生了強烈的的歸屬感。蔣芳同學在高三的最後一期才從另一個重點高中轉到這個實驗班級,在和大家共同生活了三天之後,因為父母的堅持她又不得不轉回原來的學校,但一周之後,她通過多方努力說服了自己的父母,又回到行知行文班,每一人在行知行文班生活過的學生就是這樣在班級中感受到一份難以割捨的情感。川師大研究生來行知行文班開展調查,問卷中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行知行文班對你意味著什麼?童喜平同學回答到:我願意為它而死。這樣的語言雖然幼稚,但的確真誠的反應出學生和實驗班之前的血脈因緣。
4.主動性提升。實驗班是一個具有自我生成能力的班級,班級中多項制度的形成加入了學生的充分參與,對於高中生來說,看重學習,不參與管理或者在管理中採取消極管理的方式是非常普遍的,但實驗班的學生在班級精神的指導下,形成了明確的班級建設目標,越來越多的學生主動地參與到班級制度建設中來。比如:前面我們所提到的班級「合議制」的形成,便是學生主動思考和創造的結晶。
進入高二以後,實驗班開展多項集體活動,都有學生自己籌劃和組織,比如前面所提到了「沉默節」,還有「高效節」,學生自己籌劃組織的野外篝火詩歌朗誦會,網路知識競賽,模仿中央電視台三星智力快車欄目的語文知識聯賽等等。三年之中,學生還為班級提交了多項整改建議,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很多學生,不僅是從學生的角度,而且是以一個教育課題的研究者的角度,提出了許多有益的建議。從實驗班誕生以實驗班學生為主體的「一行文學讀書社」,還與博學文化傳播公司聯合舉辦了兩屆校園知識競賽。
5.多元化發展。我們之所以要改變一人班主任制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希望最大限度的消除班主任對學生的過度影響,防止學生成長和發展的單一傾向,在實驗過程中,由於所有的課任老師共同參與到對班級的管理中來,以及學生在管理過程中主動性和創造性的提高,實驗班的學生,較之其他班級的學生,更呈現出多元化發展的傾向,實驗班許多特長展示性的活動,給學生搭建了一個自我鍛煉和成長的舞台,邊曉光同學跨入高中時還拙於言辭,進入浙江大學第一個學期,便獲得了演講比賽二等獎,林令強同學在大學第二學期,就已擔任了川師大法語協會的副會長,還有羅立巍同學進入大學的第一個學期,就主持了成都市大學生藝術節開幕式和閉幕式,其實很多同學的高中階段,便表現出全面發展和特長發展相結合的特點,進入大學後,迅速表現出突出的才藝和很強的適應能力,根據我們的跟蹤調查,行知行文班大約有四分之三的同學在進入大學的第一學期,就承擔了多種社會實踐工作。
二、教師隊伍的變化
1、團隊合作能力增強。實驗班的老師在輪值管理的過程中,逐步磨合,在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的方式上日漸趨同,同時又保持了各自的管理風格。實驗班教師的合作文化也影響和激勵了其他教師,課題開展之前,各班班主任基本沒有主持召開科任教師協調會的先例,現在,召開班級工作會已成為我校班主任自覺的行為。
2.班級管理能力增強。實驗班教師中有四名在參與課題研究之前未擔任過班主任工作,經過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實驗班全體教師的共同幫助,都迅速成長為優秀的班級管理者,贏得了學生的尊重與信任,其他有班主任管理經驗的教師也在彼此協作和共同探討中提升了能力,成為學校班級管理中的骨幹。
3.教科研能力有所提高。參與課題實驗的教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到教育科研對於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重要意義,陳靜老師第一年踏上工作崗位即參與實驗班管理,第二年被學校評為「教科研先進工作者」,實驗班教師的教科研積極性了帶動了全校教科研熱潮,在實驗班教師共同探討的氛圍下,形成了全校性的「教科研沙龍」、「研究性學習沙龍」、「讀書沙龍」等教師自發組織。
4、事業感大大增強。實驗過程也是所有教師不斷感受精神洗禮和靈魂升華的過程,課題實驗也是對所有參與課題的教師創造力。事業心和人格的一次嚴肅拷問。和學生一起經歷的徒步拉練,長途旅行,一次次平等而熱烈的討論,一個個共同籌劃的活動,讓我們不斷地體驗著學生成長和自我成長的雙重喜悅,課題實驗重樹了我們對生命個體的尊重和對成長經歷的景仰,在這一過程中,我們體驗了觸及教育本質的快樂,增強了對教育事業的熱愛。
三、學校管理工作的變化
1、學校管理理念的變化。在課題組的共同探討下,提出了「和諧班級」的概念,在此基礎上,形成了學校「生態辦學」理念,完成了《治校方略》,從而明確了學校的整體辦學思想,為學校辦學水平的進一步提高奠定了基礎。
2、學校管理制度的變遷。由於歷史形成的因素,長期以來,我校班級評價體系存在著一些弊端,如重橫向評比,輕縱向導比較;重衛生評估,輕習慣養成;重評價,輕激勵等等,實驗班形成的一系列管理制度為重新修訂學校班組評價制度提供了實踐基礎。
3、研究性學習在全校范圍內的推廣。課題實驗班通過三次大型的科技人文活動,以及教學過程中開展的小組合作、自主研討的班級教學組織方式,為學校研究性學習的全面推廣和研究型課程的開設提供了積極而有益的探索。在課題組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我校研究性學習管理方略,並由課題組牽頭研製出三套研究性學習管理手冊,為研究性學習的開展走向規范化、科學化奠定了基礎。
2.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及其成果簡介1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及其成果簡介1
鏈接:
如果資源不正確,或者版本不正確,歡迎追問
3. 活動成果總結怎麼寫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內,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容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4. 簡述學習成果怎麼寫
綜述開頭,分復述從幾方面入手:1、自製己的工作業務方面做了些什麼,成功一些什麼成就,——有點有面,即工作上那些成功了,就某一件具體感人事例詳細闡述;2、自己學習上進方面,對事業有幫助的;3、與同事相處方面,熱心助人方面事例。4、參與團活動方面,積極性的事例,如捐款、獻愛心、志願者等。
5. 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及成果簡介。
阿斯頓發生的發生的發生大幅
6. 實踐活動展示成果的方式有什麼
實踐活動展示成果的方式:活動報告、調查報告、調查表、實物標本、畫圖、攝影、活動日記、活動記錄、手抄報和展板等等多種方式。
綜合實踐活動是新課程的核心課程,這門課程既不是課外活動,也不是活動課程,而是通過教育交往為中心的活動,其強調的是學生的參與,重視的是學生的體驗、感受,以學生興趣和內在需要為基礎,以主動探索為特徵,以實現學生主體能力綜合發展為目的。
(6)活動成果簡述擴展閱讀:
綜合實踐活動是現代教育中的個性內容、體驗內容和反思內容,與傳統教育片面追求教育個體的發展、共性和知識有所不同。
綜合實踐活動提供了一個相對獨立的學習生態化空間,學生是這個空間的主導者,學生具有整個活動絕對的支配權和主導權,能夠以自我和團隊為中心,推動活動的進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謀求獨立完成整個活動,而不是聆聽教誨和聽取指導。教師在綜合實踐活動這個生態化空間里,只是一個絕對的引導者、指導者和旁觀者。
與傳統實踐活動強烈的目標性不同,綜合實踐活動更強調多種主題,多種任務模式,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這種復合不是來自教師的人為復雜化,而是來自於學生個體對實踐活動主題的更深入認識和挖掘過程。
在國外,教育的綜合實踐活動被童子軍組織、民間公益組織、社區管理組織所分解,學校只是起到了輔助和輸送的作用。在中國小學,綜合實踐活動通過課程改革被推動,附加在課程體繫上的課標教材、封閉實踐基地、素質報告承擔了更多的實際責任。
特點
(1)綜合性:對任何主題的探究都必須體現個人、社會、自然的內在整合,體現科學、藝術、道德的內在整合。
(2)實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往往以各種活動為載體,強調學生通過活動或親身體驗來進行學習,但不是為「活動」而「活動」。
綜合實踐活動,顧名思義,它要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通過「行動」來學習。但這里所講的「活動」或「實踐」,不能僅僅從字面上、從直觀上去理解,把它理解為讓學生「動」起來,或者讓學生去「操作」。而是要把它理解為「知與行」、「動手與動腦」的結合與統一。
那些不需要學生動腦思考、對學生的情感態度沒有觸動的「活動」,不是「綜合實踐活動」中所講的活動。真正具有「育人」價值的綜合實踐活動,應當讓學生在活動結束時「有所知」、「有所得」、「有所悟」。對綜合實踐活動課程來講,「活動只是一種教學的手段與方法」,它本身不是目的。
(3)開放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面向學生整個的生活世界,其內容與學生個人的生活或現實社會緊密相聯系,往往表現為一個沒有固定答案的開放性問題,要解決這樣的開放性問題,學生不可能到書本上去找現成的答案,只能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探索、去發現,才能找到可能的答案。
(4)生成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展開很少從預定的課程目標入手,它常常圍繞某個開放性的主題或問題來展開。隨著活動的不斷展開,新的目標、新的問題、新的主題不斷生成,學生的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創造性的火花不斷迸發,這便是綜合實踐活動課程具有「生成性」的集中體現。
(5)自主性: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實施十分注重從學生現有的興趣與經驗出發,強調學生的自主選擇與探究。學生不僅可以選擇學習的內容、進度與方式,還可以自己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或結果進行評價與反思。
7. 活動成果總結怎麼寫
總結的基本要求
1.總結必須有情況的概述和敘述,有的比較簡單,有的比較詳細。
2.成績和缺點。這是總結的主要內容。總結的目的就是要肯定成績,找出缺點。成績有哪些,有多大,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取得的;缺點有多少,表現在哪些方面,是怎樣產生的,都應寫清楚。
3.經驗和教訓。為了便於今後工作,必須對以前的工作經驗和教訓進行分析、研究、概括,並形成理論知識。
8. 研究性學習成果概述怎麼寫
1、研究背景(100字)
簡單介紹做這個課題的目的,是為了解決的問題。
如果是針對現實問題的,說明是源於什麼社會現象;如果是做學科性研究的,介紹一下這個課題的價值和作用。
2、理論基礎(50字)
說明這個研究基於的理論。
如果是科學類的研究,就介紹科學原理;如果是文學藝術類研究,說明選取了哪些文藝作品,分別是什麼版本;如果是社會問題類的研究,闡述已有的、公認的理論模型。
3、 實踐方法和過程(400字)
最主要的內容,也是評審專家們重點關注的部分。
科學類研究:要具體說明操作步驟,每個操作都會產生什麼現象。建議用(1)(2)這種小標題的形式,使流程看上去更為清晰易懂。
文藝類研究:說明從哪些角度對文藝作品進行分析,好文章好在哪,是角度好還是文採好;作品引起了什麼反響,歷史上有哪些權威人士給予評價。
社會問題類研究:則要介紹用了什麼調查方法,分別從什麼渠道查閱了哪些文獻;有做調查問卷的話簡述問卷的內容;有沒有進行訪談,主要內容是什麼,等等。
4、研究結果(50字)
簡單說明研究結果。
由於下面還有一個框需要填「研究結論與反思」,所以這部分只要一兩句話,闡述研究取得的成果即可。
二、內容規范
既然是研究性學習報告,內容嚴謹、規范是必須的。這不僅體現了學生的學習態度,也能從側面反應學生思考問題的嚴密性和邏輯性。
通常來說,在內容規范上通常有以下幾點注意事項:
1、 名詞統一
研究性報告中會出現不少專業術語或者人名地名。有的時候由於歷史或翻譯的原因,同一個詞會有幾種通用的表達方式,但是在一篇文章中,務必要做到前後一致。
比如:非盈利組織/非營利組織、阿伏加德羅常數/阿佛加德羅常數、梵谷/梵高等。
2、 符號規范
在研究性報告中,可能會用到的符號有兩類:一是單位名稱,二是英語縮寫。
單位名稱:首先要確定用中文還是用英文,比如是 「摩爾」還是「mol」,通常理科類建議用英文。其次是表述統一,比如「千米」和「公里」,英語注意大小寫,「KG」「Kg」"kg」等,原則上每種單位確定一種形式,全文統一。
英語縮寫:標準的做法是首次出現時用中文全稱,括弧內註明英語全名和縮寫,如「亞太經合組織(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APEC)」,後文再提到的時候,只需直接寫APEC即可。有些大家已經普遍接受的詞,如APP、G20等可以不需要全名,但要注意全文大小寫統一。
3、 體例一致
上文提過,可以多採用小標題的形式,但是要注意的是層次不能亂。
一般來說,層次的級別是「一、」>「1.」>「(1)」,一篇小報告中不要超過3個層級。層次之間要一一對應,不能越級。
(8)活動成果簡述擴展閱讀
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1、確定調查對象
當確定下研究課題又決定採用調查研究的方法後,首先做的工作是確定調查對象。根據調查對象,可以分為全面調查(或稱普查)和非全面調查。
中學生開展調查研究活動,應當學習將傳統方式與現代手段結合起來綜合使用的方法。傳統的調查研究的方法有個別采訪,開調查會,上圖書館收集資料。現代手段增加了網上信息檢索。
2、訪談調查
個別采訪、開調查會,採用的是問答式、討論式,要同被調查者平等對話,採取虛心求教態度,並口問手記。這在全面調查和抽樣調查之後,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個體,進行更加深入具體的調查,便是典型調查。其目的是,加強所獲信息的准確度和所獲資料的可信度,確保調查結論的可靠無誤。
3、問卷調查
在調查研究中,發問卷的形式是最常用的一種收集資料的方法。它簡便易行、節省時間,所收集的材料也比較容易整理和統計。有時用無記名形式問卷,可以獲得訪問或開調查會所不容易獲得的某種有價值的資料。當然有時發出的問卷無法全部收回,會影響所給材料的代表性。
為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我們要重視對問卷的設計。如果想比較順利地獲得真實可靠的資料,並使它易於整 理和統計,就必須遵循一定原則:
①問卷中的所有問題都應和研究的目的相符合,即題目應是研究問題和假設所要測量的變數;
②問卷要清楚地說明問卷的重要性;
③問題要簡明扼要,客觀,不能暗示答案;
④整份答卷要盡可能簡短;
⑤所問問題不能超出回答者的知識和能力范圍;
⑥回答問題後的資料要易於列表說明和解釋。
設計問卷首先要設計標題,標題要與研究目的相符。其次要寫問卷中的指導語,一般包括稱謂、研究目的、回答問題的要求,對有關問題的解釋,等等。最後要說明聯系人、聯系地址、電話號碼等。
問卷設計好以後,還不能正式使用,需要先做試驗性調查,也就是小范圍的調查驗證問卷內容是否合理,好的保留,不好的淘汰或修改,這樣調查問卷表就會更科學可行了。
4、表格調查
調查表是調查研究中用以對調查對象進行調查登記,並列有一系列調查項目的表格。
調查表是獲得數據的方法,設計時一定要內容明確,按一定順序或邏輯排列。一般表的後面都附"填表說明"以便說明調查目的和填表要求。
調查研究的具體方法還有很多,比如查閱有關資料、訪問調查對象、開調查會等等,這些方法都有不同特色,可以根據研究課題的需要,互相結合起來使用。
9. 成果概述
項目全面收集了研究區內松湖鐵礦、式可布台鐵礦等典型礦床的地物化遙各方面資料,系統分析了研究區內的區域地質背景、構造特徵、岩漿活動,全面總結了區內各個典型礦床的成礦地質環境、控礦地質構造、有利成礦因素,建立了研究區火山岩型鐵礦的成礦要素表、預測要素模型。確定研究區內松湖鐵礦預測要素為:構造環境為阿吾拉勒石炭紀裂陷槽(島弧環境);含礦岩系和圍岩主要為安山質火山碎屑凝灰岩及大理岩、鈉長斑岩質火山凝灰岩、石榴子石矽卡岩、輝石閃長玢岩、閃長玢岩 、石英閃長玢岩等;含礦地層為火山活動中心地帶;賦礦地層為下石炭統大哈拉軍山組第三亞組;區域地物化特徵為分布在重力梯度帶上;在局部剩餘重力異常高或附近,剩餘重力異常值在1~3mg/s·m之間;分布於北側磁異常梯度帶,異常值大於200nT的剩餘磁異常分布區;磁異常平面特徵以正值為主,正負極值超過±25000nT。異常可分為低緩異常及高磁異常兩類。高磁異常主要分布在穹隆兩側的高山區及穹隆北東端的高山區。總體特徵是高強度(大於5000nT);大哈拉軍山組強磁異常區是尋找鐵礦的主要標志。預測必要要素為雙峰式火山岩建造、成礦時代(C)、火山沉積盆地、大哈拉軍山組;重要因素為已知礦床(點)、近東西向斷裂旁側、大於200nT或600nT磁異常;次要要素為鐵錳累加異常、1~3mGal重力異常、晚石炭世中酸性岩體附近。
以火山岩型鐵礦床為主攻目標,以ESRI的空間資料庫描述框架、UML和關系資料庫規范化理論為依據,採用面向對象建模技術,在空間數據模型研究的基礎上,以探索研究區與主要成因類型鐵礦密切相關地質體及地質現象之間的關聯性為主要內容,以ArcGIS為平台,建立研究區的多元信息空間資料庫。針對研究區預測礦種的成因類型,在保證滿足資源潛力評價要求的前提下,快速、簡練的定義了各資料庫要素類,大量減輕了屬性數據入庫的工作量,這樣即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以資料庫為基礎的空間分析也保證了數據精度的一致性。根據研究區成礦地質背景、ArcGIS空間資料庫和典型礦床成礦模式,確定成礦預測類型和找礦標志,建立區域成礦要素表,明確兩大類型鐵礦的控礦構造和找礦標志,通過地質、礦化、物探(主要是磁法)等綜合信息提取,建立典型鐵礦床定性和資源量定量評價的預測模型,並確立各個預測要素與資料庫中屬性欄位的對應關系,建立以 ArcGIS空間資料庫為基礎的預測區提取模型,為快速、准確、高效進行成礦有利因素的提取奠定基礎。
對區內的松湖鐵礦、式可布台鐵礦等典型礦床的進一步剖析,通過野外實地調查並取樣分析,結合前人研究程度,總結提煉松湖鐵礦成礦模式、成礦規律,並結合西段航磁、重力等多源信息數據,共圈定該區域內9個找礦靶區進行預測資源量評價,並對找礦靶區進行優選和排序。
在全面收集研究區以及相似區域成礦條件,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的基礎上,根據已知礦床(點)品位-噸位模型,進行數理統計,總結其統計規律,建立了研究區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模型,從而評估、修正各個未見礦區的品位和噸位數值,為研究區資源潛力評價提供可靠的評價參數。圈出預測區確定預測類型:採用綜合信息法,依據一定的地質規律,確定各預測類型模型區,圈出預測區,綜合各典型礦床建立比例尺對等的概念模型,根據不同預測類型的概念模型,確定各預測區的預測類型。求體重:計算模型區、預測區的體重D1和D,其中D1為各模型區的平均體重,D為各典型礦床的平均體重(預期探明資源量加權求得)。求含礦率:計算模型區、預測區的含礦率K1和K。確定預測深度:模型區工程式控制制鐵礦出露深度約為800m,按二分之一工程式控制制礦體深度向下推深,即400m,故松湖預測區預測總深度為1200m。置信度:應根據模型區的資源產狀勘探情況來定:(1)勘探程度高,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了解清楚(90%);(2)勘探程度較高,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及含礦地質體分布了解一般(50%);(3)勘探程度一般,對礦床深部外圍資源量及含礦地質體分布了解較差(10%)。計算資源量:由於模型區和預測區分別採用兩種不同的計算方法,因此二者將分開計算。將上面求出的數據分別帶入絕對體積法和相對體積法計算公式,對模型區、預測區礦產資源進行定量預測。模型區採用絕對體積法計算,預測區採用相對體積法計算。
利用資源潛力評價公式,以ArcGIS資料庫為平台,結合主攻礦床類型的品位噸位數據模型,對阿吾拉勒成礦帶西段各個典型礦床進行了鐵礦資源量的估算。
10.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內容及成果介紹 2000字以上
其實我想說那兩千字是另附的吧,填完表以後還得再寫兩千字吧,這個破玩意我也得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