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國家教學成果獎答辯

國家教學成果獎答辯

發布時間:2022-01-28 03:27:32

❶ 如何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

回顧兩年來學校的教學 工作,分析當前學校教學工作所面臨的形勢,認真研究今後學校教學工作的思路與推進措施, 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校教 學工作再上新的水平。 下面,我講三個問題: 一、兩年教學工作的回顧 兩年來,學校和各學院圍繞迎接教學評估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 過加強領導和加大投入、深化教學改革、實施質量工程、完善管理制度、建設高素質教師隊 伍、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強化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有力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 (一)積極實施質量工程,專業和課程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 兩年來,我校大力推進質量工程建設,繼工程訓練中心獲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之 後,大學物理實驗中心又獲此殊榮,成為江西省第二個獲兩個國家級實驗示範中心建設點的 高校。我校金屬材料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3 個專業獲批為國家級特色專業 建設點;材料成型與控制專業也已通過江西省的評審,有望成為我校第4 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建設點。環境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飛行器製造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4個專業成為 江西省高校特色專業。 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網路技術實驗中心、電子綜合實驗中心、力學實驗中心、材料基礎實驗 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成功獲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校緊密結合航空業和地方經濟建設發展,加強了本科專業的特色建設,航機學院在飛行器 製造和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中設置了航空維修專業方向,電子學院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設置 了航電維修方向,材料學院、環化學院、自動化學院也在相關專業中設置了光伏技術與工程 的專業方向,進一步拓展了人才培養的適應面。 按照「加強基礎、擴展素質、提高能力」的總體思路,學校修訂完善了2008 版本科人才培 養方案,新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在整合課程體系、更新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壓縮了總學時, 設置創新學分,積極鼓勵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增設了《大學語文》、《航空航天概論》等必修 課程,更加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設置中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 特色。 學校建立了「精品課程開發系統」和「網路課堂」兩個課程教學平台,在《精品課程開發系 統》建有網站的課程136 門;使用《網路課堂(網路教學平台)》的課程達到351 個課程教學平台對推動學校的課程建設工作、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教材建設上,學校3 種教材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項目,並已出版; 在2008 年的第三屆全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評選中,我校3 本教材獲得江西省優秀教材 一等獎,3 本教材獲得二等獎,正式出版教材13 本,2008 年學校又批准了16 項規劃教材作 為公開出版教材,並落實了資助經費。 (二)教學改革不斷深化 兩年中,我校國防生培養的「昌航模式」在軍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了解放軍總政治部 領導的高度評價; 10 多家中央媒體相繼發表報道,盛贊這一培養模式; 40 余所國防生培 養院校和十幾位將軍先後來到學校參觀指導。2007 年,我校應邀出席全軍國防生培養工作 會議,在會上作典型經驗介紹;2008 年學校成功承辦了海軍國防生培養工作現場交流會, 進一步擴大了我校國防生培養工作的影響。 2008 年以來,學校對08 級全體新生推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對部分學院08 生進行了《高等數學》分級教學試點,這些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分類培養、因材施教的理念,收到了較好效果。 學校把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作為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專題立項的方式整合更 新實驗項目,在政策和經費上給予支持,調動了廣大實驗教師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積 極性。2008 年學校積極推進實驗教學改革,現有 396 門實驗課程,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 的課程為347 門,佔有實驗課程總數的比例達87.6%。綜合性、設計性和開放性實驗對學生 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 學校各實驗中心及實驗室每學期均向學生開設開放性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選 做相關實驗。一大批開放實驗項目開放時間長,開放范圍和覆蓋面廣,深受學生歡迎,據統 計,項目數和參選人數每學期均在增加,學生跨院、跨系、跨專業選修開放性實驗項目人數 逐步遞增。2008 年度全校共開設381 個開放性實驗項目,參加選修的學生達6297 人次。 繼航機學院發動機專業與株洲 608 所合作實行 3+1 培養模式之後,軟體學院去年開始與微 軟江西分公司合作以 2+2 模式培養軟體專業人才。這種產學研的合作教育模式縮小了學校 教育與企業實際工作的距離,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 兩年來,廣大教師踴躍申報各類教改課題,積極撰寫高水平教改論文,切實提高了教學研究 水平。2007 年獲省級教改課題35 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30 項,其中5 位教師的選題被評 為當年度重點課題;2008 年獲省級教改課題53 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25 項。兩年中,廣 大教師共撰寫教改論文近200 在2008年省級教學成果獎的評選中,我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 項、二等獎6 江西省首屆雙語教學研討會上,周力、余達祥老師進行了雙語課程演示,彭迎風老師的論文獲一等獎;在江西省多媒體課件及講課比賽中,舒堅老師獲一等獎;在全國普通高校《軍事 理論》教學授課比賽中,曹美龍老師獲二等獎;在全國第三屆基礎力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上, 李海姣獲二等獎;在第7 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中,李建耀、趙晴等老師研製的多媒體課件 獲優秀獎。 (三)教學實踐基地建設不斷加強 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學校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了教學投入,積極改善教學條件和環境。 兩年來學校利用中央共建資金建設了電子技術綜合實踐中心、土木工程實驗中心、藝術與設 計實訓中心等實驗室,同時購置了空乘模擬訓練艙、文法學院的非線性編輯機、工訓中心的 數控機床等一批實驗裝備,改善了教學條件,滿足了教學評估的要求。 (四)師資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 兩年來,學校人才引進和培養的質量、數量明顯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良、 德才雙馨的高素質教師隊伍。 截至目前,我校共有省級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7 人,省級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53 西省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22人,省級教學名師13 人,學校各類教學科研骨幹達到 108 人,完成了「111360 人才工程」提出的到2012 年「專任教師中各類教學科研骨幹人才 達到100 名以上」的目標。迄今,我校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總量近200 名,博士學位教師比 例居全省高校前列。 學校積極推進中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工作,兩年來共選派50 名中青年教師到生產科研和 社會實踐一線鍛煉,造就了一批既能從事本專業理論教學,又能較熟練地指導本專業實踐教 學的教師;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 兩年中,一批教師獲得各種獎勵和榮譽。魯世強教授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饒國賓教授 被評為「江西省模範教師」,易青教授被評為「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魏立安、曾接 位教授榮獲江西省教學名師榮譽稱號。自動化學院被評為「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無損檢測技術教學團隊、工程訓練 中心教學團隊、應用化學專業教學團隊等4 個教學團隊入選省級教學團隊。 (五)教學管理得到進一步規范 學校修訂完善了80 余項教學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可操作性強,涵蓋教學建設,專業與課程, 學籍、學位與考試,教學改革和研究,實踐教學,教學評估與質量監控,教材管理等方面, 進一步規范了教學工作。2008 年學校增設了教學評估中心,專職負責教學評估與質量監控 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教學管理機構職能。 兩年來,學校進一步健全了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明確了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對象和內容; 建立了以教學評價、督導為主導,以調控為重點,以課堂教學、畢業設計(論文)為關鍵環 節,以長效機制為目標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控運行系統,加強了教學工 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饋與調控;完善了教學質量的檢查、評價制度;進一步明確 了教學質量監控單位及責任人的職責,為學校實施教學質量的全面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發揮 了積極作用。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在進行教學管理過程中,實行了掛牌檢查、掛牌聽課制度, 在管理教學工作的同時主動接受廣大師生監督。 在2007 年全省考試工作總結會議上,學校從全省76 個高校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點中脫穎 而出,榮獲江西省「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優秀考點」稱號。 (六)學風建設取得切實成效 兩年來,學校通過建章立制、嚴格校紀校規,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學生遵守校紀校規的自覺 性,考風考紀優良,學生違紀率較低且逐年下降,學風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是堅持制度建設。修訂和完善了一系列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匯編成《學生手冊》和《管理 文件選編》,為創建優良學風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是狠抓關鍵環節。高度重視學生考前動員,進行《考試作弊警示錄》和《學生「十不違」》 等警示教育;堅持全體政工幹部逢考必巡制度。學生違紀率逐年下降, 2007—2008 學年學 生考試違紀人數49 人,違紀率0.26%;2008—2009 學年第一學期學生考試違紀人數14 違紀率0.07%。三是開展主題活動。兩年來,先後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學風建設年」、「迎評促建創優良學風」 學風建設月、 「讀經典書籍,創書香校園」等主題活動,實施「十百千」優良學風創建工 程,舉辦18 項精品校園文化活動,開辦了213 項學術報告,營造了良好學習氛圍。 四是建立激勵機制。除了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學科獎學金、素質拓展獎學金、企業獎學金 等20 多種獎學助學金外,學校還開展了「十佳大學生」、「感動昌航——魅力大學生」評選、 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國家獎學金評選等活動,極大地鼓舞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 涌現了全國先進班集體030352 班、全國三好學生劉征魯、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劉慧斌、1235 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江西省「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49 人,江西省「先進班集體」 (七)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穩步提高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大力推進實踐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歡迎和好評,形成了招生、培養、就業的良性 循環。 近年來,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位於江西省高校前列。繼2006 年在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 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單位後,2007 年我校再獲此殊榮。學校總的招生計劃逐 年遞增,第一志願錄取率逐年提高,2007 在年江西省首次實現二本的第一志願錄取率100%; 2008 年在省內理科和文科錄取分數線分別比二本線高出20 分和12 個專業實現了省內一本招生,二本投檔線在部分省(市)超過當地一本線。 2008 年暑期,學校分赴13 個省份走訪航空國防企事業單位和地方用人單位,進行第6 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調查反饋顯示,我校畢業生思想素質高,專業功底扎實,動手能力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團結協作精神,能夠獨立開展工作,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在第六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中,我校學子從全國9736 名選手中勝出,獲得二等獎 (全國總排名第九位),創下江西省大學生在此項比賽歷史上的最好成績;第十屆「挑戰杯」 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兩名同學榮獲二等獎; 2007 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上,我校學子攬得十三枚金牌中的四枚;2008年國際性大賽美國 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我校3 位同學榮獲二等獎;第三屆「創新杯」全國未來飛行器大賽 中,我校學生榮獲專業組二等獎和業余組二等獎;江西省第二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 我校學生作品「下水道清理機器人」和「自動清毒出筷機」獲得二等獎,在江西省首屆模具 設計製作大賽中獲得團體和個人第一名,「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江西省決賽中,我校兩 位同學榮獲三等獎; (八)圓滿完成了教育部對我校的本科教學評估 2008 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進行了實地考察評估,這是對我校半個多世紀辦學成果的全面檢閱,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 下,我們勝利完成了迎評促建的任務。 專家組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19 項評估二級指標中有18 項獲得A級, 項B級;在全部44個觀測點中有39 項獲得A級,4 專家組一致認為我校在56年的辦學歷程中,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以航空 國防教育為載體,營造了獨特的育人文化環境,不斷地推動著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 為造就大批服務基層、敬業奉獻的高素質人才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認為我校始終堅持知 行合一、注重實踐的理念,精心打造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工程教學與工程訓練相結合的教 學模式,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構築了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核心的實踐教學平台,強 化了大學生的綜合工程能力訓練,為航空國防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上手 快、能力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形成了南昌航空大學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 專家組充分肯定的這些成績和特色是學校今後推進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寶貴資源和財富,我 們應當繼續堅持和發揚。 迎評促建過程中,全校上下表現出了強烈的主人翁精神,高效率地完成了大量繁重而卓有成 效的工作,以優良的校風、學風,優美的環境迎接教育部專家的到來;專家進校後,廣大師 生員工充滿激情、奮發向上,把對學校的熱愛化作點點滴滴的細節,以前所未有的精神狀態 開展各項工作,給專家留下了良好印象。可以說,學校評建工作能夠取得優秀成績,是學校 黨委、行政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全校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無私奉獻、共同努力的結果。迎 評工作的圓滿完成充分體現了我校師生團結拼搏的精神風貌,體現了高度的凝聚力和責任 感,這是我們今後做好各項工作、保持學校不斷發展的強大基石。 二、教學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兩年來,學校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應看到,制約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仍然存 在,教學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 一是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在大眾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在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目標邁進 的過程中,我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還存在不適應人才個性發展的問題;以學生 為本的教學理念還需進一步加強;專業的特色和品牌還需進一步打造;部分課程的教學內容、 教學方法還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還需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的實效 還有待提高。 二是基礎理論教學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基礎課教學還存在不適應學生多樣化需要;部分基 礎課對學生要求降低,教學水平不高;部分專業基礎課開設不規范等等問題,影響了學生對 基礎理論的掌握。 三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我校的人文科學素質教育課程還存在開 出數量少,課程質量不高的問題,課外人文講座的開設不夠廣泛;大學生科技人文類社團活 動開展還不夠普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式和途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四是學風建設有等進一步加強。學校整體學習氛圍不夠濃厚,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缺乏,目 標不明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學風學紀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補考率、重修率較高;留 級學生的管理成為學風建設中的一大難題。 三、對做好今後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 (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大眾化教育階段的教育觀和質量觀 1999 年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2007 年我國大學的毛入學率達到26%, 早已步入國際公認的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因此,我們的教育觀念也必須隨之轉變。 高等教育大眾化滿足了更多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 資源,也提升整個民族的素質。同時,大眾化帶來的入學水平參差不齊也給大學教育提出了 新的挑戰。因此我們在教育方式上應該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體現靈活性和多樣性,為 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選擇機會和自由發展空間,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寬松的環 大眾化教育觀的核心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因此我樣在教學和管理中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逐步建立多樣化的教育教學體系,既要有利於具有天賦的精英人才脫穎而出, 同時也要兼顧那些基礎較差,學生有困難的同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得到發展。 (二)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一要積極推進基礎課程的分級教學。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課程要在總結08 級分級教學經驗 的基礎上,繼續在09 級全面開展分級教學。要建設好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機房,為學生自主 學習提供良好條件。線性代數、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課程也要進行分級教學的試點。各專業學 院要積極為部分優秀學生開設選擇性的提高類課程,加強對優秀學生的培養。 二是要穩妥推進教師掛牌上課,不斷完善學分制。要繼續穩妥地擴大教師掛牌上課的范圍, 除在部分公共基礎課進行試點外,要選擇部分專業基礎課程進行教師掛牌上課的試點,要不 斷完善選課制度,使選課制度更適應學分制的要求。 三是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要在堅持傳統教學方法優勢的基礎上,更多地採用啟發式、 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 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質量,積極開展網上答疑, 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現教中心要切實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和網路教學 的質量和水平。 四是抓好課程考核工作的持續改進。鼓勵採用口試、答辯、撰寫論文和大型作業的方式進行 課程考核。對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要堅持實行教考分離制度,嚴格考場管理。 五要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把知識傳授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 積極推進與企事業單位的產學研合作,不斷探索3+1,2+2 等合作辦學模式。要加強在企事 業單位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的工作,努力開辟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新渠道。要積極開展與國外高 校的合作,探索本科人才國際合作培養的新模式。高職學院要加強與航空國防企事業單位的 合作,探索訂單式培養的新模式。 六要加強教學改革研究工作,倡導和支持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積極撰寫高水 平教改論文,切實提高教學研究水平。要進一步抓好現有的重點教改項目,特別是省級重點 教改課題,使之帶動人才培養改革的實踐,提高改革的實效和受益面。要積極組織申報各類 教學改革成果,力爭在國家級獎勵上有所突破。 (三)加強基礎課程的教學,提高基礎課程教學水平 一是要加強基礎課程的教學建設,根據分類分級教學的要求,精選教學內容,使基礎課程的 深度和廣度既符合本科教學要求,又能有所提高,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要不斷研究基礎 課的教法,積極開展教學法研究活動,堅持集體備課、作業批改和答疑等教學制度,做好題 庫建設,在有條件的基礎課實行期中考試制度。 二是要規范基礎課程的管理。針對部分專業基礎課分散開設的現象,有必要加強這類課程的 管理。要堅持課程歸口管理,落實責任院系。責任院系要切實加強課程建設,選派教學水平 高,責任心強的教師作為課程負責人,統一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要求,以確保專業基礎課 程的質量。 三是要加強基礎課的師資隊伍建設。要研究制定打造基礎課教學團隊的政策措施,鼓勵教師 全身心投入基礎課教學和改革。要在職稱晉升、崗位聘任等方面對基礎課教師予以政策傾斜。 (四)扎實推進「質量工程」 一是要在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立項的基礎上,切實抓好三個國家級特色專業 和兩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使之成為教學的典範,充分發揮示範作用。同時積極做好 同家精品課程、國家級名師、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方面的申報工作,爭取有所 突破。 二是要緊緊圍繞航空國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打造專業特色與品牌,要牢固樹立專 業的品牌意識,按照「人無我有、有人我優、人優我精」的要求做好專業的頂層設計,積極 引進高水平師資,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切實增強人才的競 開展課外講座活動,邀請各界名 善教學指導和評價體系 一是要堅持各級領導聽 抓學風,全過程抓學風和全方位抓學風的思想認識,形成全校上下共抓學風 的合力;要通過抓好上課、聽課、自習、作 檢修杜絕「跑 冒滴漏」現象、增加環保設施等一系列措施來提升員工的安全、環保 意識和勞動防護水平,把安全和環保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❷ 在縣教師進修學校舉辦的比賽獲獎對教師評職稱有用嗎

一、申報條件
申報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
(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熱愛教師職業,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教風端正,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
(三)取得相應教師資格。
(四)外語水平符合國家和我省有關政策規定。
(五)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均為合格以上。
(六)身體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崗位職責,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
(七)學歷和任職年限分別符合下列要求:
1 、申報講師任職資格者,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 1 )大學本科畢業,擔任助理講師職務 4 年以上;
( 2 )研究生班畢業或取得第二學士學位,擔任助理講師職務 3 年以上。
2 、申報高級講師任職資格者,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 1 )大學本科畢業,擔任講師職務 7 年以上;
( 2 )大學本科畢業取得學士學位,或 1981 (含)年以前正規全日制院校大學本科畢業,擔任講師職務 5 年以上;
( 3 )碩士研究生畢業並取得碩士學位,擔任講師職務 4 年以上;
( 4 )博士研究生畢業並取得博士學位,擔任講師職務 2 年以上。
二、評審條件
(一)講師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1 、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歷、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 1 )具有本學科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練掌握所教學科的教學大綱、教材教法,了解本學科國內外的學術發展動態,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從事教育教學改革和科研的能力,積極參加學科建設和教學研究工作。
( 2 )系統擔任一門以上課程的講授及備課、批改作業、輔導、考核學生成績等教學工作,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專任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不少於 200 學時,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不少於專任教師的 1 / 2 。教學效果綜合評估良好以上(其中至少 1 年為優秀)。根據工作需要,積極承擔班主任、輔導員等教學管理工作,育人效果顯著。
( 3 )組織和指導實驗(實習、社會調查、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等)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並取得良好效果。理工類專業課教師在工廠、企業、基地的工作實踐(實習、設計、調查等)累計不少於 5 個月,文史類專業課教師不少於 3 個月,公共基礎課教師不少於 2 個月。
2 、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 1 )在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價值的學術論文 2 篇以上。
( 2 )在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價值的學術論文 1 篇,同時另有 1 篇論文獲市以上優秀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或省二等獎以上。
( 3 )在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價值的學術論文 1 篇,同時作為完成人獲得市、廳級以上科學技術獎或社會科學成果獎或優秀教學成果獎 1 項以上。
( 4 )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中專和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在市以上教育部門或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中交流論文 3 篇,其中 1 篇獲市以上優秀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或省二等獎以上。
破格申報人員,在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價值的學術論文 3 篇以上。
3 、教育教學水平和工作業績,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破格申報人員具備 2 條):
( 1 )教育教學工作成績顯著,受到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或廳、局以上業務主管部門表彰;或職業中專、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受到縣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表彰。
( 2 )講授過市以上教育部門或廳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優質課、觀摩課、示範課,並獲二等獎以上;或獨立製作的教具(含教學課件)獲市一等或省二等獎以上;或在市以上政府部門舉辦的比賽、匯演、匯展中獲二等獎以上;或指導學生參加市以上學科競賽、職業技能大賽及藝術、體育比賽等活動獲二等獎以上,且本人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
(二)高級講師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1 、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歷、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 1 )具有本學科(專業)系統而堅實的理論知識、比較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和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掌握本學科(專業)國內外的學術發展動態,更新教育觀念和知識結構。
( 2 )系統擔任一門以上主幹課程的講授及備課、批改作業、輔導、考核學生成績等教學工作,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專任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不少於 240 學時,兼職教學的校級人員年均教學工作量不少於專任教師的 1 / 3 。根據工作需要,積極承擔班主任、輔導員等教學管理工作,育人效果顯著。
( 3 )治學嚴謹,教育教學經驗豐富,能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根據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及時反映國內外新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成果。教學效果綜合評估優良以上(其中至少兩年為優秀)。
( 4 )主持實驗(實習、社會調查、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等)工作 , 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並取得良好效果。理工類專業課教師在工廠、企業、基地的工作實踐(實習、設計、調查等)累計不少於 5 個月,文史類專業課教師不少於 3 個月,公共基礎課教師不少於 2 個月。
( 5 )積極參加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工作,在學科建設和教研活動中發揮組織領導或骨幹作用。具有指導和培養青年教師的能力,在教師中享有較高的威望,是本學科(專業)的骨幹。
2 、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 1 )在同行專家認可的、較高檔次的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 4 篇以上。
( 2 )在同行專家認可的、較高檔次的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 2 篇以上,同時作為主要完成人(限前 7 名)獲得市、廳級二等以上科學技術獎或社會科學成果獎或優秀教學成果獎 1 項以上。
( 3 )在同行專家認可的、較高檔次的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 2 篇以上,同時參編省以上統編教材(本人撰寫 3 萬字以上)。
( 4 )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中專和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在同行專家認可的、較高檔次的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 2 篇以上,同時另有 2 篇論文獲市以上優秀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或省二等獎以上。
破格申報人員,在同行專家認可的、較高檔次的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 5 篇以上,其中至少 1 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期刊上。
3 、教育教學水平和工作業績,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破格申報人員具備 2 條):
( 1 )教育教學工作成績顯著,受到市以上政府綜合表彰,或獲得市以上拔尖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稱號;或職業中專、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受到縣以上政府綜合表彰。
( 2 )講授過市以上教育部門或廳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優質課、觀摩課、示範課,並獲市(廳)一等或省二等獎以上;或獨立製作的教具(含教學課件)獲省一等獎 2 次以上;或在省政府部門舉辦的比賽、匯演、匯展中獲二等獎以上;或指導學生參加省學科競賽、職業技能大賽及藝術、體育比賽等活動獲二等獎以上,且本人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
建議自己下去查查資料
這樣的提問沒有意義

❸ 如何認定國家級 省級 科研成果 政府

科研成果獎的級別,應當看該獎項是由哪裡頒發的。

(一)國家級獎: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獎項。如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國家級四大科學技術獎包括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

(二)部級獎:指以中央(國務院)各部委名義頒發的社科或科技優秀成果獎。如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辦的社科優秀成果獎;國家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部級自然科學獎;部級技術發明獎;部級科學技術進步獎。

全國性的各類基金獎,經認定後可視為相當於部級獎。已經認定過的獎項如:霍英東基金獎;安子介國際貿易研究獎;孫冶方研究基金會、吳玉章研究基金會、陶行知研究基金會、錢端升基金會頒發的社科優秀成果獎。

(三)省(市)級獎:指以省、自治區、直轄市政府名義頒發的社科或科技優秀成果獎。如省(市)級自然科學獎;省(市)級技術發明獎;省(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省(市)級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

以上獎項的頒獎文件和獲獎證書有國徽章的,都是由省(部)級以上政府或政府機關頒發的獎項。

(3)國家教學成果獎答辯擴展閱讀:

部級及以上科研成果、科研項目(課題)認定范圍

1、國家級科研成果獎:

國務院頒發的國家科技進步獎、技術發明獎、自然科學獎。

2、省部級科研成果獎:

各省、直轄市人民政府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教育部科學技術獎,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科學技術獎,公安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國家安全部、軍隊頒發的科學技術獎勵,全國性的行業協會(學會)且具有國家獎推薦資格的科學技術獎等。

3、人文社科省部級獎項: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全國教育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上海市鄧小平理論研究與宣傳優秀成果獎、上海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優秀成果獎以及其他中央各部委頒發的人文社科類研究成果獎等。

鑒定組織

鑒定由國家科委或者省、自治區、直轄市科學技術委員會以及國務院有關部門的科技成果管理機構(以下簡稱組織鑒定單位)負責組織。必要時可以授權省級人民政府有關主管部門組織鑒定,或者委託有關單位(以下簡稱主持鑒定單位)主持鑒定。

❹ 省管專家的河北省關於加強省管優秀專家隊伍建設的意見

為全面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人才工作的決定》(中發[2003]1 6號),充分發揮省管優秀專家在現代化建設和建設創新型國家中的重要作用,推進科教興冀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的實施,現就加強省管優秀專家隊伍建設提出如下意見。
一、加強省管優秀專家隊伍建設的總體要求
省管優秀專家是我省自然科學、哲學社會科學、管理科學和工程技術方面的學科帶頭人,是全省高層次人才隊伍中的拔尖人才。加強省管優秀專家隊伍建設,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堅持黨管人才原則,樹立科學的人才觀,緊緊圍繞發展這個主題,堅持培養、選拔、管理和使用並重,充分發揮省管優秀專家在推動科技創新,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斷提升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水平,努力建設一支年齡結構合理,專業門類齊全的省管優秀專家隊伍,為推進河北更快更好發展,構建「和諧河北」提供高層次人才保證。
按照上述指導思想和目標要求,在加強省管優秀專家隊伍建設中,要貫徹以下原則:(一)堅持為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原則。要適應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經濟結構調整、文化大省建設和構建「和諧河北」的需要,為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服務。(二)堅持選准、管活、用好原則。按照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適應黨委和政府改進領導方式和工作方法的需要,充分發揮市場的基礎性配置作用,不斷改進和完善培養、選拔、管理和使用工作,激勵專家做出更大貢獻。(三)堅持注重實際能力和業績貢獻原則。在堅持德才兼備的前提下,把能力和業績作為衡量省管優秀專家的重要標准,不唯學歷、職稱、資歷和身份,體現社會和業內認可。(四)堅持公開、平等、競爭、擇優原則。在培養、選拔、管理和使用的政策、程序、結果等各個環節做到公開透明。(五)堅持滾動管理原則。每四年選拔一次,四年為一個管理服務期。省管優秀專家總量控制在200名左右,以後視發展情況適當增加。
二、嚴格選拔條件,確保省管優秀專家在全省人才隊伍中的代表性和先進性
省管優秀專家推薦對象必須熱愛社會主義祖國,擁護黨的基本路線,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社會公德;專業技術上拔尖,在學術和技術界有較高聲望,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年齡不超過60周歲。同時,還應是具備以下條件之一者。
(一)科研成果獎項:
1、獲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2、獲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前5名,二等獎前3名)或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
3、獲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前2名)。
4、獲省科技進步、省發明創造、省自然科學一等獎(第1名)。
(二)工作業績和貢獻:
5、在哲學和社會科學研究領域,學術水平被公認居國內領先地位,研究成果有創見性、前瞻性或對發展新興學科有重要貢獻,獲得國家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一等獎前2名,二等獎第1名)。
6、在國內同學科領域有較高知名度,學術造詣深,出版的專著在國內有重要影響,在SCI、EI、ISTP等國際著名檢索學術刊物上被收錄論文5篇以上。
7、長期在教學一線工作,教書育人成績顯著,為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做出了突出貢獻,其教育思想、教學理論、教學方法和管理經驗在全省推廣,在省內同行中享有較高聲譽,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一等獎前3名,二等獎第1名或國家教學名師獎)。
8、長期在農業、水利、環保、交通、電力、冶金、化工、機械、建築、勘探、礦業等工程技術行業工作,在主持承擔的國家和省級重點工程建設中,解決了重大理論和關鍵性技術難題,取得重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獲得「國家勘察設計大師」稱號或國家級優秀工程獎(金獎前2名、銀獎第1名)、國家優秀勘察設計獎(一等獎前2名、二等獎第1名)。
9、在醫療衛生領域,技術精湛,診治疑難危重病症或處理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得到國內同行認可,總結出了一套有效辦法,對衛生事業發展做出突出貢獻,在國內外享有較高聲譽,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和省(部)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
10、長期在生產第一線工作,具有精湛的操作技能,解決了關鍵技術和工藝操作難題,產生了顯著的經濟效益,獲得「中華技能大獎」或「全國技術能手」稱號。
11、長期從事企業經營管理工作,積累了成套的行之有效、受到國內同行公認的現代經營管理經驗,推動企業經濟效益不斷提高,連續五年在國內同行業位居領先地位,本人獲得國家級榮譽稱號。
12、在信息、金融、財會、外貿、法律、翻譯等領域,為解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問題提供了基礎性、前瞻性、戰略性科學理論依據,在全國產生重大影響。
13、在文學藝術,新聞出版等領域,為弘揚民族文化、建設先進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在國內外有較高聲譽,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前2名)或文化部文華獎(第1名)或全國美術展金銀獎(獨創作品)等各專業領域全國最高獎項。
14、在體育教練和體育科研工作中,形成獨創性理論,直接執訓的運動員在奧運會、世界盃賽、世界錦標賽中獲得一枚銀牌以上獎牌或在亞運會、亞洲杯、亞洲錦標賽上獲得一枚以上金牌。
15、在其他行業做出突出貢獻,達到上述水平的。
省管優秀專家的選拔在全省的企事業單位(含中直駐冀企事業單位,非公有制單位)進行。公務員原則上不列為選拔對象。
三、認真履行程序,真正把有突出科研成就和業績的優秀人才選拔到省管優秀專家隊伍中來
省管優秀專家的選拔,採取定期推薦申報,逐級篩選,集中評審的辦法進行。每四年選拔一次,由省委組織部負責。程序是:
(一)確定名額。省委組織部根據全省高層次人才隊伍情況,按照總量控制的要求,提出本批選拔的名額,報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審批。
(二)推薦報名。基層單位按行政隸屬關系(中直駐冀單位按黨組織隸屬關系)逐級向各設區市、省直有關單位推薦人選。兩名以上院士和五名以上省管優秀專家可向設區市、省直有關單位或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直接聯名推薦一名人選。非公有制單位可通過各級政府民營經濟主管部門逐級推薦人選。
(三)組織考察。各設區市和省直有關單位對擬推薦人選進行考察,提出推薦意見,形成考察報告,經黨委(黨組)研究後,呈報省委組織部。
(四)資格審查。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成立由有關科研成果鑒定評審部門組成的評審咨詢委員會,對各設區市、省直有關單位及專家聯名推薦人選的成果材料進行審查、核實。
(五)行業評審。組成行業評審委員會,評委從同行業省管優秀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人員、省直有關部門領導中產生,一般不少於11人。在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指導監督下,對參評人選進行行業評審。
(六)綜合評審。設立「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選拔評委庫」,由「兩院」院士、院士後備人才、省管優秀專家和省直有關部門主要領導和省外知名專家組成。根據行業分布,每批評審從評委庫中隨機抽取不少於15名評委,組成「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綜合評審委員會」(設主任委員1名、副主任委員2名,其中專家比例不少於70%),對行業評審通過的省管優秀專家初步人選進行面試答辯、評審。成立監督小組,對綜合評審全過程進行監督。
(七)社會公示。綜合評審結果,在人選所在單位、河北電視台、河北日報和中國河北網站上公示,公示期為一個月。
(八)審批和命名。省管優秀專家人選,經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省委組織部部務會研究後,提請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審議,報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批准後,命名為「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在做好省管優秀專家選拔工作的同時,要積極引進省外高級專家到我省工作。尤其要採取多種靈活形式,大力引進我省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緊缺的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達到本意見規定的選拔標准,與我省省管優秀專家同等及其以上水平的省外專家調入我省工作的,經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審批,直接授予「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稱號。
四、落實各項待遇,為省管優秀專家營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環境
省管優秀專家在管理服務期內享受如下待遇:
(一)政治待遇。由省委、省政府頒發「河北省省管優秀專家」榮譽證書,並予以表彰。進一步拓展省管優秀專家為各級黨委和政府建言獻策的有效途徑,發揮他們參謀智囊作用。注意從符合條件的省管優秀專家中推薦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發揮他們參政議政作用。地方黨委、政府出台的重大決策以及人才和科技方面的文件資料要及時送省管優秀專家閱讀。
(二)工作津貼。每月享受一定的工作津貼(與「兩院」院士特殊生活補貼,博士研究生導師崗位津貼,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家和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我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一、二層次人選工作津貼不重復享受,就高不就低)。
(三)醫療保險。省管優秀專家參照公務員的醫療補助辦法,由同級財政繳費,享受公務員醫療保險待遇。
(四)身體保健。由省醫療保健管理部門建立《省管優秀專家健康檔案》,每年集中組織一次健康體檢,每兩年由省委組織部集中安排15天左右的健康休養。
(五)退休年齡。身體健康,本人自願繼續從事專業技術工作,且不斷取得新業績、新貢獻的,在事業單位和國有及控股企業的,退休年齡可延長至65周歲。省管優秀專家延長退休和退休,由省委組織部審批。
為鼓勵省管優秀專家多做貢獻、多出成果,被列入多個管理服務期或在管理服務期內退休的省管優秀專家享受如下待遇:
(一)連續列入多個管理服務期的省管優秀專家,每次列入均給予一次性獎勵5000元。其中,連續列入四個以上管理服務期的,由省委、省政府頒發「資深省管優秀專家」金質獎章和榮譽證書。
(二)在管理服務期內或期滿考核時退休的省管優秀專家,在財政撥款事業單位工作的,在享受100%退休費的基礎上,再增加本人標准工資的15%,由各級政府人事部門會同財政部門辦理;在自收自支事業單位工作的,由單位給予不低於20000元的一次性獎勵,退休後不再提高基本養老金計發標准;在國有及其控股企業工作的,由企業為其建立企業年金,辦理補充養老保險,並給予不低於15000元的一次性獎勵,退休後不再提高基本養老金計發標准;在非公有制單位工作的,可以參照執行。各級政府勞動和社會保障、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要加強對企業省管優秀專家社會勞動保險情況監督檢查,確保省管優秀專家有關待遇的落實。
省管優秀專家的工作津貼、體檢休養以及列入多個管理服務期的一次性獎勵等費用,由省財政列支。
對從省外引進的省管優秀專家,各級組織、人事、教育等部門本著優先照顧的原則,為其解決夫妻兩地分居、子女上學、就業等問題。
五、加大支持力度,提高省管優秀專家的創新能力
(一)建立學術休假制度。省管優秀專家每年享受15天學術休假。有條件的單位要支持省管優秀專家參加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到國外知名大學、重要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學習深造,研修提高,不斷提高學術水平。
(二)建立完善「兩院」院士對省管優秀專家的學術指導、培養和科研項目合作機制。發揮好省院士聯誼會的橋梁紐帶作用,使省管優秀專家與「兩院院士聯系經常化。組織省管優秀專家參加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同學科、同專業「兩院」院士的學術活動,鼓勵和支持省管優秀專家以投入科研經費、實驗設備等形式參加「兩院」院士主持的科研課題,分擔部分科研任務,加強「兩院」院士對省管優秀專家面對面的指導、培養。大力實施院士後備人才重點支持計劃,認真落實各項培養和支持措施。
(三)積極為省管優秀專家開展科研活動創造條件和提供資金支持。各級政府科研主管部門在安排科研項目時,對省管優秀專家的科研項目要給予優先安排。每年要組織省管優秀專家申報科研成果,並組織科研項目專家評審委員會對申報項目進行評審,評審結果報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
六、完善管理服務,增強省管優秀專家隊伍的活力
(一)建立業績考核制度。省管優秀專家在管理服務期內要制定專業技術工作目標和年度計劃。管理服務期內的年度工作業績考核由設區市和省直有關部門會同專家所在單位每年第四季度進行年度考核報告報省委組織部。省委組織部對管理服務期滿的省管優秀專家集中進行考核,根據成果和業績情況,提出是否延續管理服務的意見,報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審批。沒有新業績和新成果的,不再列入省管優秀專家管理服務序列,不再享受相關待遇。
(二)大力推廣專家咨詢服務。以各級專家咨詢服務組織為載體,通過技術咨詢、技術服務、項目合作、成果轉化、人才培訓等多種形式,組織省管優秀專家,深入開展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活動,積極探索有償服務的有效途徑和機制。認真貫徹落實中辦發[2005]9號文件精神,重視發揮離退休省管優秀專家的作用。
(三)實行黨政領導幹部聯系專家制度。省和設區市領導幹部都要聯系一名省管優秀專家,與他們交朋友,定期傾聽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各級組織人事部門要發揮「人才之家」作用,不斷拓寬與省管優秀專家的聯系渠道,改進服務的方式方法,增強服務工作的針對性。
有下列情況之一的省管優秀專家,由所在單位提出意見,經設區市、省直有關部門審核,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研究並報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批准後,取消省管優秀專家稱號,不再享受有關待遇。
1、政治上犯有嚴重錯誤,喪失或違背省管優秀專家所必須具備的基本政治條件的;
2、在工作中因個人責任給國家和人民造成重大損失的;
3、由於個人原因不願再從事專業技術工作的;
4、弄虛作假,剽竊成果,騙取榮譽的;
5、出國(出境)逾期不歸的;
6、其他與省管優秀專家稱號不相符的情況。
七、加強領導,提高省管優秀專家隊伍建設工作水平
省管優秀專家隊伍建設工作在省委領導下,由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組織實施,省委組織部具體負責日常管理工作。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各成員單位按照職能分工,抓好省管優秀專家隊伍建設相關工作。各設區市、省直有關部門和專家所在單位負責落實有關政策措施,做好日常服務工作。各級黨委、政府要把加強省管優秀專家隊伍建設作為科教興冀戰略和人才強省戰略的一個重要措施來抓,擺上重要議事日程,建立工作責任制,逐步形成黨委統一領導、組織部門具體負責、各部門分工協作密切配合、共同抓好省管優秀專家隊伍建設的工作格局。各地各單位要根據本地本單位實際,研究制定具體的工作措施,在政治上愛護、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省管優秀專家,充分發揮其作用,以實際行動推動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要不斷加大宣傳力度,廣泛宣傳省管優秀專家的先進典型事跡,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
此意見由省委人才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負責解釋。凡以前關於省管優秀專家選拔管理的規定,與本意見精神不符的,以本意見為准。

❺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的系部簡介

電大文法教學部是學院2008年機構調整後重新設立的開放教育教學指導部門,擔負著全省電大中文、法律、教育、英語、廣告等14個開放教育專業、8個成招專業的教學指導任務,為全省近3萬學員提供教學支持服務。現任主任為程鋼副教授。電大文法教學部依照專業劃分為中文、法律、教育、英語四個專業教研組,目前共有人員15人,教學整體實力雄厚,教學隊伍結構合理。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5人,具有碩士研究生以上學歷的教師11人,形成了一支以中青年教師為主體、具有較高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師資隊伍。部門中湯毅平教授、劉琳教授、劉世偉教授教學、科研成果豐碩:湯毅平教授長期從事法律思想史研究,發表論文二十餘篇,所著《民國憲法思想史論》是系統研究民國憲法思想史的重要專著;劉琳教授主持、參與編寫多部教材,在國家核心刊物省級以上刊物發表了十多篇論文;劉世偉教授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編著了《英語結構與閱讀》、《新世紀大學英語教程》,所撰論文《中國入世與教育創新》獲「2002年度中國教育創新成果一等獎」。程鋼副教授、周可寶副教授、文智輝副教授、梁紅麗副教授從事教學、管理工作多年,經驗豐富。在開放教育課程教學指導上,除了邀請全省電大系統中的名師,文法教學部還聘請了一批普通高校的專家學者擔任課程責任教師,目前文法教學部共有外聘教師65人,其中教授15人,副教授32人。
文法教學部將以求真務實的精神,積極開拓創新,深化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全省文法教育英語類學員提供優質高效的教學支持服務。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經管教學部成立於1983年,其前身是湖南廣播電視大學文科處經濟教研室,1995年成立財經教學部,2000年並入教學指導中心,2005年成立商學院,2008年更名為經管教學部。舉辦專科層次和專科起點的本科學歷教育,目前開設有金融學、會計學、工商管理、經濟學(經濟分析方向)、行政管理、公共事業管理等6個專科起點的本科專業,以及金融、會計學、工商管理、行政管理、電子商務、物業管理、物流管理、旅遊(旅遊管理方向)、旅遊(酒店管理方向)、農村經濟管理、農村行政管理和鄉鎮企業管理等12個專科專業。截至2008年5月,共有開放教育本科在校生9429人,開放教育專科在校生26396人、成人專科教育在校生6047人。
教學部現有專兼職教師55人。其中專職教師13人,兼職教師42人;教授3人、副教授24人。
教學部重視學科建設與研究工作,先後組織編寫了《經營管理實務》、《改革發展中的印度經濟》和《資產評估》等專著和統編教材;製作了《證券投資分析》、《個人投資理財》等多媒體教學課件;先後主持和承擔了10餘項省部級課題研究,先後獲得湖南省高等學校優秀教學成果獎等獎項。 電大理工教學部堅持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以開放為特色,充分利用信息技術與網路平台,實行開放式教學,在師資培訓、資源建設、實訓指導、論文答辯等方面為分校提供支持與服務,負責本校理工、農醫類(含「一村一大」)專業開放教育教學及管理的職能機構。現設三室二辦:計算機與數學教研室、機電及工程教研室、農林醫葯教研室、一村一大辦公室和綜合辦公室。
開放教育目前開設了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數學與應用數學、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水利水電工程等5個本科專業和計算機網路技術、信息系統開發與維護、數控技術、建築施工與管理、護理學、葯學等12個專科專業,以及「一村一名大學生」試點11個專科專業,合計28個專業。現有遠程開放教育和成招學生共15440名,其中開放教育本科學生2591人,開放教育專科學生8083人,成招學生4766人。
在教學工作、科學研究與學術交流方面,積極參與中央電大的專業建設和課程建設,取得了一系列的教學和科研成果。2004年-2007年取得了省、校級教學成果26項,先後參與了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主持2項全國「十一五」規劃課題,4項省級科研課題、8項校級科研課題,1項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編寫《數控中級工認證強化實訓教程》等具有高職特色教材8本,在《軟體學報》、《系統工程與電子技術》等各級學術期刊發表學術論文57篇。獨立建設了中央電大統設課程《數控機床電氣控制》,完成了包括教材編寫出版、錄象課的製作、IP課件製作、全國課程老師培訓和試題庫建設等工作。 信息技術系的前身為原理工學院網路教研室和軟體教研室,現有教職員工21人,專職教師18人,其中教授職稱的1人,副高職稱的4人,中級職稱的5人,具有研究生或碩士以上學歷、學位的教師4人。
現設三個教研室:計算機應用教研室、信息管理教研室和網路教研室,開設了計算機網路技術、計算機應用技術、計算機信息管理3個專業,其中計算機網路技術為省級教改試點專業。現有在校學生1082人。

❻ 小學教師評審副高職稱需哪些條件

小學教師職稱(職務)等級和名稱為:員級、助理級、中級、副高級、正高級,職稱(職務)名稱依次為三級教師、二級教師、一級教師、高級教師和正高級教師。副高僅次於正高級,我國小學教師評副高必須取得一級教師任職資格後,年度考核合格以上,以下為小學教師副高職稱評定條件,分別從學歷條件、計算機能力、工作能力、業績成果、專著論文、破格條件進行論述。

學歷資歷條件:

(一)獲博士學位後,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2年以上;

高中和職業高中教師獲大學本科畢業以上學歷,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初中、職業初中、小學(幼兒園)教師,獲大學專科畢業以上學歷,從事本專業技術工作,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5年以上。

城鎮中小學教師在一級教師崗位任教後,一般要有1年以上在農村學校或薄弱學校任教經歷。

(二)具有相應的教師資格證。

計算機條件

掌握計算機應用技術。參加全國或全省職稱計算機應用能力考試,成績符合規定要求。

專業技術工作經歷(能力)條件

取得一級教師任職資格後,具備下列條件:

1.熟悉小學、幼兒園各階段的教學內容及相關要求,能勝任各階段的教育教學工作,年均完成教學工作量420學時以上(農村小學教師年均完成教學工作量360學時以上);校(園)長年均教學工作量(授課、聽課、評課)不少於同學科專任教師標准工作量的三分之一;

2.治學態度嚴謹,教育教學效果顯著。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經驗豐富,出色地完成班主任、輔導員工作,有突出專長;

3.主持完成1項校本研修任務,並有完整的總結報告;

4.勝任教育教學帶頭人工作,培養、指導至少2名二級、三級教師提高業務水平和教育教學能力,並取得一定成績。

業績成果條件

取得一級教師任職資格後,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1.教學研究機構人員組織開展的教學研究以及教育教學改革等成績突出,成為當地骨幹,在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方面成績顯著(附相關證明材料),並主持完成1項市級以上教育教學科研課題(以鑒定證書為准);

2.小學、幼兒園教師,獲市級以上專業獎勵或榮譽稱號,並獲縣級以上優質課(示範課或觀摩課)1次以上。

縣以下(不含縣、區)農村鄉(鎮)小學、幼兒園教師,獲得縣級以上專業獎勵或榮譽稱號,並獲縣級以上優質課(示範課或觀摩課)1次以上。

在村小學和教學點連續工作滿10年以上的教師,取得一級教師任職資格後,獲中心校(學區)獎勵,並承擔中心校(學區)示範課或觀摩課1次以上。

論文、論著條件

取得一級教師任職資格後,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一)中小學(職業中學、幼兒園)教師,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公開出版本專業著作1部以上,並提交本人教學案例1篇,或在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上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發表本專業論文1篇以上並提交本人教學案例1篇,或提交縣級以上優質課(示範課、觀摩課)教案1篇以上(附縣級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書面證明),並提交本人教學案例1篇。

在村小學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在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本專業論文1篇以上並提交本人教學案例1篇,或提交中心校(學區)優質課(示範課、觀摩課)教案1篇以上(附相應書面證明),並提交本人教學案例1篇;

(二)教學研究機構人員,獨立或作為第一作者在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上發表本專業論文3篇以上。

破格條件

對不具備規定學歷,符合現任職資格規定年限要求,或具備規定學歷,符合現任職資格2年以上,確有突出貢獻者,獲省級以上專業獎勵或榮譽稱號,可破格申報。

附則

(一)校外教育機構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人員申報評審條件參照教學研究機構人員條件執行。

(二)本條件所稱「以上」均含本級(本數量級)。

(三)聽課、評課須附聽課、評課記錄和相關材料。優質課、示範課、觀摩課須附本人教案、主辦單位證明和專家評價意見。

(四)班主任、大隊輔導員、年級主任工作須附考核材料和獎勵證書等。

(五)培養指導青年教師,須附青年教師獲獎證書及經學校驗證的輔導青年教師的過程性材料。

(六)省部級以上專業獎勵包括: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省教學成果獎、省科學技術獎、省社會科學成果獎、省社科基金成果獎。同一項目多次獲獎,取其中一項最高獎。同一內容的業績不重復使用;省級榮譽稱號是指由省政府或省教育、人社行政部門聯合代表省政府或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代表省政府頒發的與中小學幼兒園教育和教師相關的政府榮譽稱號。如:省模範教師、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省優秀教師、省優秀教育工作者,省特級教師等。市、縣級專業獎勵、榮譽稱號按照上下對口的原則,確定獎項名稱、級別和等次,凡和省開展的業務獎勵、榮譽稱號不對應的,可視當地具體情況自行確定,但不得超過省開展的業務獎勵、榮譽稱號數量,具體以各設區市在省職改辦備案目錄為准。

(七)教育教學科研課題指教育行政部門或委託直屬相關事業單位組織開展的教育規劃、教育教學研究、教學方法和手段研究、教育技術研究、多種教學媒體綜合運用研究、發展性課堂教學手段研究、現代教學技藝運用研究等課題。省、市級級教育教學科研課題以省、市級教育行政部門公布為准。提交課題時需同時提供申報書、結題報告與結題證書。

(八)公開出版的學術期刊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認定的學術期刊,具有統一的ISSN刊號和CN刊號。論文發表的刊物不含內刊、增刊、特刊、專刊、論文集,綜述、通訊報道等不作為評審論文對待。教師撰寫的論文要有新意,有一定的理論水平,對教育教學工作有較強的指導意義。教研員撰寫的論文要有創新,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對教育教學工作有積極的指導作用。著作指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批准出版的本專業學術專著。應具有特定的研究對象,概念准確,反映研究對象規律,並構成一定體系,屬作者創造性思維的學術著作。凡文章匯編、資料手冊、一般編譯著作、作品集、習題集、普通工具書等不視為學術專著。

❼ 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職稱過渡下一步怎麼改革

一、為客觀、公正、科學地評價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的工作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充分調動其教書育人的積極性,促進中等專業學校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提高,推動我省中等專業學校的發展,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中等專業學校教師職務試行條例》和我省職稱改革有關政策規定,結合我省中等專業學校教師隊伍實際,制定本條件。
二、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高級職務設講師、高級講師。實驗專業中、高級職務設一級生產實習指導教師、高級生產實習指導教師。其中,講師、一級生產實習指導教師為中級職務,高級講師、高級生產實習指導教師為副高級職務。
三、本條件為中等專業學校教師申報和評審委員會評審時掌握的基本條件,評審委員會可以依據本條件制定相應的實施辦法。用人單位向評審委員會推薦人員的條件,由用人單位根據工作需要和崗位要求自主制定。
四、本條件適用於全省普通中等專業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中等師范學校、教師進修學校中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在職在崗教師。在上述學校中從事實驗技術工作的專業技術人員參照技工學校生產實習指導教師的申報、評審條件,結合其工作性質和特點,申報評審。
分 則
一、申報條件
申報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的人員必須同時具備下列條件:
(一)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認真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 " 三個代表 " 重要思想,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
(二)遵守國家法律、法規,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熱愛教師職業,忠誠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愛崗敬業,教風端正,教書育人,為人師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職業道德。
(三)取得相應教師資格。
(四)外語水平符合國家和我省有關政策規定。
(五)任現職以來年度考核均為合格以上。
(六)身體健康,能全面履行本崗位職責,完成規定的工作任務。
(七)學歷和任職年限分別符合下列要求:
1 、申報講師任職資格者,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 1 )大學本科畢業,擔任助理講師職務 4 年以上;
( 2 )研究生班畢業或取得第二學士學位,擔任助理講師職務 3 年以上。
2 、申報高級講師任職資格者,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 1 )大學本科畢業,擔任講師職務 7 年以上;
( 2 )大學本科畢業取得學士學位,或 1981 (含)年以前正規全日制院校大學本科畢業,擔任講師職務 5 年以上;
( 3 )碩士研究生畢業並取得碩士學位,擔任講師職務 4 年以上;
( 4 )博士研究生畢業並取得博士學位,擔任講師職務 2 年以上。
二、評審條件
(一)講師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1 、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歷、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 1 )具有本學科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熟練掌握所教學科的教學大綱、教材教法,了解本學科國內外的學術發展動態,更新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具有一定的從事教育教學改革和科研的能力,積極參加學科建設和教學研究工作。
( 2 )系統擔任一門以上課程的講授及備課、批改作業、輔導、考核學生成績等教學工作,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專任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不少於 200 學時,兼任管理工作的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不少於專任教師的 1 / 2 。教學效果綜合評估良好以上(其中至少 1 年為優秀)。根據工作需要,積極承擔班主任、輔導員等教學管理工作,育人效果顯著。
( 3 )組織和指導實驗(實習、社會調查、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等)工作,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並取得良好效果。理工類專業課教師在工廠、企業、基地的工作實踐(實習、設計、調查等)累計不少於 5 個月,文史類專業課教師不少於 3 個月,公共基礎課教師不少於 2 個月。
2 、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 1 )在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價值的學術論文 2 篇以上。
( 2 )在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價值的學術論文 1 篇,同時另有 1 篇論文獲市以上優秀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或省二等獎以上。
( 3 )在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價值的學術論文 1 篇,同時作為完成人獲得市、廳級以上科學技術獎或社會科學成果獎或優秀教學成果獎 1 項以上。
( 4 )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中專和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在市以上教育部門或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教研活動中交流論文 3 篇,其中 1 篇獲市以上優秀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或省二等獎以上。
破格申報人員,在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價值的學術論文 3 篇以上。
3 、教育教學水平和工作業績,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破格申報人員具備 2 條):
( 1 )教育教學工作成績顯著,受到市以上教育行政部門或廳、局以上業務主管部門表彰;或職業中專、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受到縣以上教育行政部門表彰。
( 2 )講授過市以上教育部門或廳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優質課、觀摩課、示範課,並獲二等獎以上;或獨立製作的教具(含教學課件)獲市一等或省二等獎以上;或在市以上政府部門舉辦的比賽、匯演、匯展中獲二等獎以上;或指導學生參加市以上學科競賽、職業技能大賽及藝術、體育比賽等活動獲二等獎以上,且本人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
(二)高級講師任職資格評審條件
1 、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歷、能力,符合下列要求:
( 1 )具有本學科(專業)系統而堅實的理論知識、比較豐富的專業實踐經驗和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掌握本學科(專業)國內外的學術發展動態,更新教育觀念和知識結構。
( 2 )系統擔任一門以上主幹課程的講授及備課、批改作業、輔導、考核學生成績等教學工作,完成學校規定的教學工作量。專任教師年均教學工作量不少於 240 學時,兼職教學的校級人員年均教學工作量不少於專任教師的 1 / 3 。根據工作需要,積極承擔班主任、輔導員等教學管理工作,育人效果顯著。
( 3 )治學嚴謹,教育教學經驗豐富,能運用現代教學手段,根據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及時反映國內外新的理論知識和技術成果。教學效果綜合評估優良以上(其中至少兩年為優秀)。
( 4 )主持實驗(實習、社會調查、課程設計、畢業設計、論文答辯等)工作 , 注重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並取得良好效果。理工類專業課教師在工廠、企業、基地的工作實踐(實習、設計、調查等)累計不少於 5 個月,文史類專業課教師不少於 3 個月,公共基礎課教師不少於 2 個月。
( 5 )積極參加教學改革和科學研究工作,在學科建設和教研活動中發揮組織領導或骨幹作用。具有指導和培養青年教師的能力,在教師中享有較高的威望,是本學科(專業)的骨幹。
2 、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具備下列條件之一:
( 1 )在同行專家認可的、較高檔次的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 4 篇以上。
( 2 )在同行專家認可的、較高檔次的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 2 篇以上,同時作為主要完成人(限前 7 名)獲得市、廳級二等以上科學技術獎或社會科學成果獎或優秀教學成果獎 1 項以上。
( 3 )在同行專家認可的、較高檔次的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 2 篇以上,同時參編省以上統編教材(本人撰寫 3 萬字以上)。
( 4 )公共基礎課教師、職業中專和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在同行專家認可的、較高檔次的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 2 篇以上,同時另有 2 篇論文獲市以上優秀教育教學論文一等獎或省二等獎以上。
破格申報人員,在同行專家認可的、較高檔次的 CN 學術期刊上獨立發表本專業有較高學術價值的論文 5 篇以上,其中至少 1 篇發表在國內核心學術期刊或本學科領域公認的權威性學術期刊上。
3 、教育教學水平和工作業績,具備下列條件之一(破格申報人員具備 2 條):
( 1 )教育教學工作成績顯著,受到市以上政府綜合表彰,或獲得市以上拔尖人才、學術技術帶頭人等稱號;或職業中專、教師進修學校教師受到縣以上政府綜合表彰。
( 2 )講授過市以上教育部門或廳業務主管部門組織的優質課、觀摩課、示範課,並獲市(廳)一等或省二等獎以上;或獨立製作的教具(含教學課件)獲省一等獎 2 次以上;或在省政府部門舉辦的比賽、匯演、匯展中獲二等獎以上;或指導學生參加省學科競賽、職業技能大賽及藝術、體育比賽等活動獲二等獎以上,且本人被評為優秀輔導教師。
附 則
一、本條件中規定的申報條件(破格人員除學歷要求外)、評審條件須同時具備。
二、本條件中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工作經歷能力、學術水平和科研能力、教育教學水平和工作業績的要求均指專業技術人員任現職以來本專業或本學科領域的情況。
三、同一內容的業績不重復使用。教學效果須附學校教學效果評估材料;獲獎須附獎勵證書;成果獎勵須附立項報告、研究報告、鑒定證書、獲獎證書;優質課、觀摩課、示範課須附本人教案、主辦單位證明和專家評價意見。
四、論文每篇字數不少於 1500 字,文科限獨著,理工科限前兩名(破格申報人員限第一作者)。論文發表的刊物不含增刊、特刊、專刊、專輯、論文匯集等;綜述、通訊報道等不作為評審論文對待;教材不含論文集、習題集等。
五、本條件中所稱 " 市 " 均指 " 省轄市 " , " 以上 " 均含本級。
六、本條件自下發之日起實行。原《河南省中等專業學校教師中、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申報、評審條件(試行)》(豫人職 [1998]11 號)同時廢止。

❽ 教學質量內涵提升取得了哪些經驗

回顧兩年來學校的教學工作,分析當前學校教學工作所面臨的形勢,認真研究今後學校教學工作的思路與推進措施,按照貫徹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使學校教學工作再上新的水平。下面,我講三個問題:一、兩年教學工作的回顧兩年來,學校和各學院圍繞迎接教學評估和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通過加強領導和加大投入、深化教學改革、實施質量工程、完善管理制度、建設高素質教師隊伍、加強校風學風建設,強化了教學工作的中心地位,有力保證了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一)積極實施質量工程,專業和課程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兩年來,我校大力推進質量工程建設,繼工程訓練中心獲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點之後,大學物理實驗中心又獲此殊榮,成為江西省第二個獲兩個國家級實驗示範中心建設點的高校。我校金屬材料工程、測控技術與儀器、電子信息工程3個專業獲批為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材料成型與控制專業也已通過江西省的評審,有望成為我校第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建設點。環境工程、電子科學與技術、飛行器製造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等4個專業成為江西省高校特色專業。基礎化學實驗中心、網路技術實驗中心、電子綜合實驗中心、力學實驗中心、材料基礎實驗中心。電工電子實驗中心成功獲得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學校緊密結合航空業和地方經濟建設發展,加強了本科專業的特色建設,航機學院在飛行器製造和飛行器動力工程專業中設置了航空維修專業方向,電子學院在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設置了航電維修方向,材料學院、環化學院、自動化學院也在相關專業中設置了光伏技術與工程的專業方向,進一步拓展了人才培養的適應面。按照「加強基礎、擴展素質、提高能力」的總體思路,學校修訂完善了2008版本科人才培養方案,新的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在整合課程體系、更新課程教學內容的基礎上壓縮了總學時,設置創新學分,積極鼓勵學生開展科技創新,增設了《大學語文》、《航空航天概論》等必修課程,更加有利於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專業基礎和專業課程設置中進一步加強了自身的特色。學校建立了「精品課程開發系統」和「網路課堂」兩個課程教學平台,在《精品課程開發系統》建有網站的課程136門;使用《網路課堂(網路教學平台)》的課程達到351個課程教學平台對推動學校的課程建設工作、提高課程教學質量發揮著重要作用。在教材建設上,學校3種教材列入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教材規劃項目,並已出版;在2008年的第三屆全省普通高等學校優秀教材評選中,我校3本教材獲得江西省優秀教材一等獎,3本教材獲得二等獎,正式出版教材13本,2008年學校又批准了16項規劃教材作為公開出版教材,並落實了資助經費。(二)教學改革不斷深化兩年中,我校國防生培養的「昌航模式」在軍內外引起了強烈反響,得到了解放軍總政治部領導的高度評價;10多家中央媒體相繼發表報道,盛贊這一培養模式;40餘所國防生培養院校和十幾位將軍先後來到學校參觀指導。2007年,我校應邀出席全軍國防生培養工作會議,在會上作典型經驗介紹;2008年學校成功承了海軍國防生培養工作現場交流會,進一步擴大了我校國防生培養工作的影響。2008年以來,學校對08級全體新生推行《大學英語》分級教學改革,對部分學院08生進行了《高等數學》分級教學試點,這些改革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了分類培養、因材施教的理念,收到了較好效果。學校把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作為實驗教學改革的重要內容,通過專題立項的方式整合更新實驗項目,在政策和經費上給予支持,調動了廣大實驗教師開設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積極性。2008年學校積極推進實驗教學改革,現有396門實驗課程,有綜合性、設計性實驗的課程為347門,佔有實驗課程總數的比例達87.6%。綜合性、設計性和開放性實驗對學生科研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學校各實驗中心及實驗室每學期均向學生開設開放性實驗,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和興趣,選做相關實驗。一大批開放實驗項目開放時間長,開放范圍和覆蓋面廣,深受學生歡迎,據統計,項目數和參選人數每學期均在增加,學生跨院、跨系、跨專業選修開放性實驗項目人數逐步遞增。2008年度全校共開設381個開放性實驗項目,參加選修的學生達6297人次。繼航機學院發動機專業與株洲608所合作實行3+1培養模式之後,軟體學院去年開始與微軟江西分公司合作以2+2模式培養軟體專業人才。這種產學研的合作教育模式縮小了學校教育與企業實際工作的距離,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兩年來,廣大教師踴躍申報各類教改課題,積極撰寫高水平教改論文,切實提高了教學研究水平。2007年獲省級教改課題35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30項,其中5位教師的選題被評為當年度重點課題;2008年獲省級教改課題53項,省級教育規劃課題25項。兩年中,廣大教師共撰寫教改論文近200在2008年省級教學成果獎的評選中,我校獲得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2項、二等獎6江西省首屆雙語教學研討會上,周力、余達祥老師進行了雙語課程演示,彭迎風老師的論文獲一等獎;在江西省多媒體課件及講課比賽中,舒堅老師獲一等獎;在全國普通高校《軍事理論》教學授課比賽中,曹美龍老師獲二等獎;在全國第三屆基礎力學青年教師講課比賽上,李海姣獲二等獎;在第7屆全國多媒體課件大賽中,李建耀、趙晴等老師研製的多媒體課件獲優秀獎。(三)教學實踐基地建設不斷加強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學校多渠道籌集資金,保證了教學投入,積極改善教學條件和環境。兩年來學校利用中央共建資金建設了電子技術綜合實踐中心、土木工程實驗中心、藝術與設計實訓中心等實驗室,同時購置了空乘模擬訓練艙、文法學院的非線性編輯機、工訓中心的數控機床等一批實驗裝備,改善了教學條件,滿足了教學評估的要求。(四)師資隊伍建設取得新成效兩年來,學校人才引進和培養的質量、數量明顯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作風過硬、業務精良、德才雙馨的高素質教師隊伍。截至目前,我校共有省級高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37人,省級高校中青年骨幹教師53西省百千萬人才第一、二層次人選22人,省級教學名師13人,學校各類教學科研骨幹達到108人,完成了「111360人才工程」提出的到2012年「專任教師中各類教學科研骨幹人才達到100名以上」的目標。迄今,我校具有博士學位教師的總量近200名,博士學位教師比例居全省高校前列。學校積極推進中青年教師實踐能力培養工作,兩年來共選派50名中青年教師到生產科研和社會實踐一線鍛煉,造就了一批既能從事本專業理論教學,又能較熟練地指導本專業實踐教學的教師;大大提高了教師的科研創新能力。兩年中,一批教師獲得各種獎勵和榮譽。魯世強教授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饒國賓教授被評為「江西省模範教師」,易青教授被評為「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魏立安、曾接位教授榮獲江西省教學名師榮譽稱號。自動化學院被評為「江西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金屬材料工程專業教學團隊、無損檢測技術教學團隊、工程訓練中心教學團隊、應用化學專業教學團隊等4個教學團隊入選省級教學團隊。(五)教學管理得到進一步規范學校修訂完善了80餘項教學規章制度,這些制度可操作性強,涵蓋教學建設,專業與課程,學籍、學位與考試,教學改革和研究,實踐教學,教學評估與質量監控,教材管理等方面,進一步規范了教學工作。2008年學校增設了教學評估中心,專職負責教學評估與質量監控工作,進一步完善了教學管理機構職能。兩年來,學校進一步健全了教育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明確了教學質量監控的主要對象和內容;建立了以教學評價、督導為主導,以調控為重點,以課堂教學、畢業設計(論文)為關鍵環節,以長效機制為目標的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建立了教學質量監控運行系統,加強了教學工作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反饋與調控;完善了教學質量的檢查、評價制度;進一步明確了教學質量監控單位及責任人的職責,為學校實施教學質量的全面管理,提高教學質量發揮了積極作用。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在進行教學管理過程中,實行了掛牌檢查、掛牌聽課制度,在管理教學工作的同時主動接受廣大師生監督。在2007年全省考試工作總結會議上,學校從全省76個高校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考點中脫穎而出,榮獲江西省「全國大學英語四六級優秀考點」稱號。(六)學風建設取得切實成效兩年來,學校通過建章立制、嚴格校紀校規,規范學生行為,培養學生遵守校紀校規的自覺性,考風考紀優良,學生違紀率較低且逐年下降,學風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一是堅持制度建設。修訂和完善了一系列學生管理規章制度,匯編成《學生手冊》和《管理文件選編》,為創建優良學風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狠抓關鍵環節。高度重視學生考前動員,進行《考試作弊警示錄》和《學生「十不違」》等警示教育;堅持全體政工幹部逢考必巡制度。學生違紀率逐年下降,2007—2008學年學生考試違紀人數49人,違紀率0.26%;2008—2009學年第一學期學生考試違紀人數14違紀率0.07%。三是開展主題活動。兩年來,先後在全校范圍內開展「學風建設年」、「迎評促建創優良學風」學風建設月、「讀經典書籍,創書香校園」等主題活動,實施「十百千」優良學風創建工程,舉18項精品校園文化活動,開了213項學術報告,營造了良好學習氛圍。四是建立激勵機制。除了設立優秀學生獎學金、學科獎學金、素質拓展獎學金、企業獎學金等20多種獎學助學金外,學校還開展了「十佳大學生」、「感動昌航——魅力大學生」評選、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國家獎學金評選等活動,極大地鼓舞和調動了學生學習積極性。涌現了全國先進班集體030352班、全國三好學生劉征魯、中國大學生自強之星劉慧斌、1235人次獲得國家獎學金,江西省「三好學生」、「優秀學生幹部」49人,江西省「先進班集體」(七)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穩步提高學校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大力推進實踐教學與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學生綜合素質不斷提高,畢業生普遍受到社會歡迎和好評,形成了招生、培養、就業的良性循環。近年來,學校畢業生一次就業率均位於江西省高校前列。繼2006年在江西省普通高等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評估中被評為優秀單位後,2007年我校再獲此殊榮。學校總的招生計劃逐年遞增,第一志願錄取率逐年提高,2007在年江西省首次實現二本的第一志願錄取率100%;2008年在省內理科和文科錄取分數線分別比二本線高出20分和12個專業實現了省內一本招生,二本投檔線在部分省(市)超過當地一本線。2008年暑期,學校分赴13個省份走訪航空國防企事業單位和地方用人單位,進行第6業生質量跟蹤調查,調查反饋顯示,我校畢業生思想素質高,專業功底扎實,動手能力強,有強烈的事業心和團結協作精神,能夠獨立開展工作,深受用人單位好評。在第六屆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中,我校學子從全國9736名選手中勝出,獲得二等獎(全國總排名第九位),創下江西省大學生在此項比賽歷史上的最好成績;第十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我校兩名同學榮獲二等獎;2007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上,我校學子攬得十三枚金牌中的四枚;2008年國際性大賽美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中,我校3位同學榮獲二等獎;第三屆「創新杯」全國未來飛行器大賽中,我校學生榮獲專業組二等獎和業余組二等獎;江西省第二屆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中,我校學生作品「下水道清理機器人」和「自動清毒出筷機」獲得二等獎,在江西省首屆模具設計製作大賽中獲得團體和個人第一名,「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江西省決賽中,我校兩位同學榮獲三等獎;(八)圓滿完成了教育部對我校的本科教學評估2008月,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專家組,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進行了實地考察評估,這是對我校半個多世紀學成果的全面檢閱,在學校黨委、行政的領導下,我們勝利完成了迎評促建的任務。專家組對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在19項評估二級指標中有18項獲得A級,項B級;在全部44個觀測點中有39項獲得A級,4專家組一致認為我校在56年的學歷程中,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以航空國防教育為載體,營造了獨特的育人文化環境,不斷地推動著大學生德育工作的創新和發展,為造就大批服務基層、敬業奉獻的高素質人才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認為我校始終堅持知行合一、注重實踐的理念,精心打造實踐教學體系,形成了工程教學與工程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構築了以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為核心的實踐教學平台,強化了大學生的綜合工程能力訓練,為航空國防事業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大批『上手快、能力強』的應用型高級專門人才,形成了南昌航空大學人才培養的鮮明特色」。專家組充分肯定的這些成績和特色是學校今後推進本科教育教學工作的寶貴資源和財富,我們應當繼續堅持和發揚。迎評促建過程中,全校上下表現出了強烈的主人翁精神,高效率地完成了大量繁重而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優良的校風、學風,優美的環境迎接教育部專家的到來;專家進校後,廣大師生員工充滿激情、奮發向上,把對學校的熱愛化作點點滴滴的細節,以前所未有的精神狀態開展各項工作,給專家留下了良好印象。可以說,學校評建工作能夠取得優秀成績,是學校黨委、行政正確領導的結果,也是全校廣大師生積極參與、無私奉獻、共同努力的結果。迎評工作的圓滿完成充分體現了我校師生團結拼搏的精神風貌,體現了高度的凝聚力和責任感,這是我們今後做好各項工作、保持學校不斷發展的強大基石。二、教學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兩年來,學校教學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還應看到,制約教育教學質量的問題仍然存在,教學工作還需進一步加強。一是教學改革有待進一步深化。在大眾化高等教育的背景下,在向教學研究型大學目標邁進的過程中,我校的人才培養模式和教學管理模式還存在不適應人才個性發展的問題;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還需進一步加強;專業的特色和品牌還需進一步打造;部分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還不能適應學生的需求;實踐性教學環節的改革還需進一步推進;教學改革的實效還有待提高。二是基礎理論教學有待進一步加強。目前基礎課教學還存在不適應學生多樣化需要;部分基礎課對學生要求降低,教學水平不高;部分專業基礎課開設不規范等等問題,影響了學生對基礎理論的掌握。三是學生綜合素質和創新精神有待進一步提高。目前我校的人文科學素質教育課程還存在開出數量少,課程質量不高的問題,課外人文講座的開設不夠廣泛;大學生科技人文類社團活動開展還不夠普及,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方式和途徑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四是學風建設有等進一步加強。學校整體學習氛圍不夠濃厚,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缺乏,目標不明確,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學風學紀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補考率、重修率較高;留級學生的管理成為學風建設中的一大難題。三、對做好今後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一)更新教育觀念,樹立大眾化教育階段的教育觀和質量觀1999年以來,我國的高等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2007年我國大學的毛入學率達到26%,早已步入國際公認的大眾化高等教育階段。因此,我們的教育觀念也必須隨之轉變。高等教育大眾化滿足了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為國家的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資源,也提升整個民族的素質。同時,大眾化帶來的入學水平參差不齊也給大學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戰。因此我們在教育方式上應該貫徹因材施教的原則,充分體現靈活性和多樣性,為學生提供的學習選擇機會和自由發展空間,為學生稟賦和潛能的充分開發創造寬松的環大眾化教育觀的核心是要讓每一個學生都得到發展,因此我樣在教學和管理中要重視學生的個性和差異,逐步建立多樣化的教育教學體系,既要有利於具有天賦的精英人才脫穎而出,同時也要兼顧那些基礎較差,學生有困難的同學,讓每個學生都能充分地得到發展。(二)進一步深化教學改革,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一要積極推進基礎課程的分級教學。大學英語、高等數學課程要在總結08級分級教學經驗的基礎上,繼續在09級全面開展分級教學。要建設好大學英語自主學習機房,為學生自主學習提供良好條件。線性代數、計算機文化基礎等課程也要進行分級教學的試點。各專業學院要積極為部分優秀學生開設選擇性的提高類課程,加強對優秀學生的培養。二是要穩妥推進教師掛牌上課,不斷完善學分制。要繼續穩妥地擴大教師掛牌上課的范圍,除在部分公共基礎課進行試點外,要選擇部分專業基礎課程進行教師掛牌上課的試點,要不斷完善選課制度,使選課制度更適應學分制的要求。三是要不斷改進課堂教學方法。要在堅持傳統教學方法優勢的基礎上,地採用啟發式、討論式、研究式等教學方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課件的質量,積極開展網上答疑,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現教中心要切實做好教師的培訓工作,不斷提高多媒體教學和網路教學的質量和水平。四是抓好課程考核工作的持續改進。鼓勵採用口試、答辯、撰寫論文和大型作業的方式進行課程考核。對公共基礎和專業基礎課程要堅持實行教考分離制度,嚴格考場管理。五要積極推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要把知識傳授與學生實踐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結合起來,積極推進與企事業單位的產學研合作,不斷探索3+1,2+2等合作學模式。要加強在企事業單位建立實習實訓基地的工作,努力開辟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新渠道。要積極開展與國外高校的合作,探索本科人才國際合作培養的新模式。高職學院要加強與航空國防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探索訂單式培養的新模式。六要加強教學改革研究工作,倡導和支持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積極撰寫高水平教改論文,切實提高教學研究水平。要進一步抓好現有的重點教改項目,特別是省級重點教改課題,使之帶動人才培養改革的實踐,提高改革的實效和受益面。要積極組織申報各類教學改革成果,力爭在國家級獎勵上有所突破。(三)加強基礎課程的教學,提高基礎課程教學水平一是要加強基礎課程的教學建設,根據分類分級教學的要求,精選教學內容,使基礎課程的深度和廣度既符合本科教學要求,又能有所提高,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要求。要不斷研究基礎課的教法,積極開展教學法研究活動,堅持集體備課、作業批改和答疑等教學制度,做好題庫建設,在有條件的基礎課實行期中考試制度。二是要規范基礎課程的管理。針對部分專業基礎課分散開設的現象,有必要加強這類課程的管理。要堅持課程歸口管理,落實責任院系。責任院系要切實加強課程建設,選派教學水平高,責任心強的教師作為課程負責人,統一大綱,統一教材,統一要求,以確保專業基礎課程的質量。三是要加強基礎課的師資隊伍建設。要研究制定打造基礎課教學團隊的政策措施,鼓勵教師全身心投入基礎課教學和改革。要在職稱晉升、崗位聘任等方面對基礎課教師予以政策傾斜。(四)扎實推進「質量工程」一是要在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立項的基礎上,切實抓好三個國家級特色專業和兩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建設,使之成為教學的典範,充分發揮示範作用。同時積極做好同家精品課程、國家級名師、國家級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等方面的申報工作,爭取有所突破。二是要緊緊圍繞航空國防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進一步打造專業特色與品牌,要牢固樹立專業的品牌意識,按照「人無我有、有人我優、人優我精」的要求做好專業的頂層設計,積極引進高水平師資,開展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切實增強人才的競開展課外講座活動,邀請各界名善教學指導和評價體系一是要堅持各級領導聽抓學風,全過程抓學風和全方位抓學風的思想認識,形成全校上下共抓學風的合力;要通過抓好上課、聽課、自習、作檢修杜絕「跑冒滴漏」現象、增加環保設施等一系列措施來提升員工的安全、環保意識和勞動防護水平,把安全和環保事故消滅在萌芽狀態。

❾ 中專教師如何評職稱

凡申報評審中、小學教師高、中級專業技術職務的人員,必須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熱愛社會主義祖國,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認真履行職責,積極完成本職工作,成績顯著;遵紀守法,教書育人,為人師表;能夠堅持正常工作,積極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基本條件

一、擁護黨的領導,胸懷祖國,熱愛人民,遵守憲法和法律,貫徹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忠誠於人民教育事業,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牢固樹立愛與責任的意識,愛崗敬業,關愛學生,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二、具備相應的教師資格及專業知識和教育教學能力,在教育教學一線任教,切實履行教師崗位職責和義務。

三、身心健康。

四、除必須達到上述標准條件,還應分別具備以下標准條件:

1、基本掌握教育學生的原則和方法,能夠正確教育和引導學生;

2、具有教育學、心理學和教學法的基礎知識,基本掌握所教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教材教法,能夠完成所教學科的教學工作;

3、具備大學專科畢業學歷,並在小學、初中教育教學崗位見習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或者具備中等師范學校畢業學歷,並在小學教育教學崗位見習1年期滿並考核合格。

(9)國家教學成果獎答辯擴展閱讀:

我國現行的以中小學教師職務聘任制為主要內容的中小學教師職稱制度是1986年建立的。按照國家規定,中學教師職稱最高等級為副高級,小學教師職稱最高等級僅為中級,影響了很多中小學教師的積極性以及國民整體素質教育的高度。

該評定意味著全國將有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可以參評與教授級別一樣的正高級職稱,這一規定提高了中小學教師職稱評定的做法,提高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從側面反映了國家對於教育行業的大力支持。

參考資料:網路-教師職稱評定

❿ 西南大學教務處的科室簡介

分管領導 周光明 秘書 黃雪然 1.教務處工作計劃、工作要點、工作總結;
2.辦公用品添置和管理;
3.教務處會議記錄、整理;
4.教學處預算經費編制和管理;
5.協助完善處內各項管理制度;
6.教務處車輛使用管理;
7.教務處會議組織;
8.教務處離退休人員相關工作;
9.接待信訪、來人來訪,協助處領導做好對外交流的接待和聯絡工作;
10.教務處印章的使用和管理;
11.配合處領導協調各科室的工作;
12.報刊、雜志的訂閱、收發;
13.全處職工考勤管理和統計;
14.安排本處節假日值班;
15.各級文件的收發、傳送、處理、歸檔等;
16.教務處文印工作;
17.協助工會組織處內職工工會活動;
18.教學院長培訓組織、協調;
19.人事管理相關工作;
20.教務處日常事務的處理與管理;
21.處領導及各部門臨時需要辦理的事務。 分管領導:周光明
科長:朱亞萍
工作內容:
1.統籌規劃和協調教學研究科工作;
2.組織國內外教學改革動態研究與探索,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考;
3.編制「本科教學工程」建設計劃、項目指南,制定相關配套政策;
4.制訂學校專業建設規劃,組織新專業申報、專業綜合改革試點項目和新專業建設與管理;
5.負責學校創新人才培養實驗班項目的建設與管理;
6.組織學校教學成果的培育,教學成果獎的申報、應用及推廣;
7. 組織本科教學優秀學院評選。
副科長:劉曉龍
1.組織教學資源平台的開發、建設、運行與管理;
2.制定教材建設規劃及相關管理制度;
3.組織校級規劃教材選題、申報、評審與出版,教材研究與評價;
4.負責公共課、免費師范生專業課程教材招標、供應,教師用書和免費師范生專業課教材計劃及經費審核;
5.組織各級各類優秀教材、精品教材的培育、遴選與推薦;
6.組織通識教育課程、學科基礎課程教材供應、發放與管理;
7.教材信息化建設與管理。
科員:吳娟
1.組織「本科教學工程」項目培育、申報、評審以及檢查、驗收與評價;
2.組織各級各類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的培育與申報、遴選與推薦、檢查與驗收;
3.負責新生研討課程、研究性教學課程、全英語教學課程的立項、評審、檢查與驗收;
4.組織通識教育選修課程的申報、建設與管理;
5.負責公共課(含交叉課程)的建設與管理;
6.協助國際學院做好全英語授課專業建設與管理;
7 .負責教務處信息報送工作。 分管領導:張代平
科長:彭里
1.制定成績與學籍科管理規章制度;
2.負責制(修)訂各專業本科生培養方案、教學大綱;
3.免試推薦碩士研究生相關工作;
4.各類成績加分審核工作;
5.教學秘書培訓;
6.學籍異動初審;
7.新生入學教育;
8.優秀教學秘書評選;
9.專升本工作;
10.新專業學士學位授予權申報;
11.借讀學生的審核、辦理。
科員:彭興忠
1.學籍管理、學籍異動管理工作;
2.新生學籍注冊工作;
3.學生人數統計表、班級統計表、「高等教育基礎報表」等;
4.畢業生各類數據、材料統計及上報審核工作;
5.往屆畢業生結業換畢業、錯誤信息更正、補授學位信息管理及數據上報;
6.在校學生學籍學年電子注冊及畢業學生學歷證書電子注冊、學位數據上報工作;
7.畢業學生證書的網上查詢工作;
8.學生信息修改;
9..組織實施按大類招生專業的學生分流;
10.學生畢業學位證書遺失補辦。
科員:吳紅榮
1.各類課程成績的整理、匯總、協調、統計和分析;
2.成績單的審核;
3.辦理出國成績單;
4.教務系統學生成績日常管理;
5.指導教學秘書成績錄入;
6.體育代表隊學生和「雙少生」的加分復核及處理;
7.學生成績的補錄及日常異動處理;
8.學生不及格課程及學分的清理;
9.培養方案的數據管理。
科員:汪洋
1.本科學生畢業證書、學士學位證書、結業證書的列印與發放工作;
2.教務處各類文件材料歸檔工作;
3.畢業學生電子信息的拍攝採集組織、核對與圖片處理;
4.新生資格審核,發放新生登記表,新生報道程序單,新生報到注冊,辦理新生學生證、校徽、學籍卡、學號的編排、新生名冊的印製等;
5.各類文件的製作;
6.學生證和優惠卡的辦理;
7.辦公室日常工作。 分管領導:林萍
科長:羅歡
1.組織各教學環節質量標準的討論與制定;
2.制定教學專項評估計劃並組織實施;
3.教學事故的調查、認定及處理;
4.六校聯盟相關工作;
5.校外輔修/雙學位報名組織及其教學運行管理;
6.「學生教學信息中心」工作;
7.年度本科教學質量報告。
科員:王文秀
1.期中教學檢查的組織、檢查結果匯總與信息反饋;
2.校內輔修/雙學位報名組織及其教學運行管理;
3.校級教學名師獎、優秀教學教師、明德教師獎、課程教學優秀獎等教學優秀獎項的評選;
4.聯合培養交換生工作。
科員:潘樹文
1.督導委員會的管理及相關工作;
2.各級領導幹部聽課制度的實施、總結;
3.網上評教工作;
4.觀摩教學、校級示範課、公開課的組織實施;
5.本科教學基本狀態數據採集。 分管領導:段書凱
科長:田紅
1.實驗教學管理;
2.實驗教學改革;
3.實驗教學質量監控;
4.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建設與管理;
5.實驗建設項目評審;
6.實驗技術人員培訓、定崗與考核、職稱晉升管理;
7.實驗室的評估;
8.實驗教學大綱及其他實驗教學文件修訂;
9.實驗教學宣傳工作。
科員:王海波
1.實驗教學工作量的核算;
2.實驗室工作評優評獎;
3.檔案、文件管理;
4.實驗室運行經費的核算與管理;
5.實驗教學儀器設備的維修;
6.設備驗收;
7.實驗室建設項目經費管理。
科員:王以和
1.實驗室開放工作;
2.國家創新實驗項目的管理;
3.實驗室數據的統計、上報;
4.實驗項目的管理;
5.國家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本科生科技創新基金項目的申報與管理;
6.審定、修訂、落實實驗教學計劃。 分管領導:段書凱
科長:鍾健
1.制定學校實習實訓工作相關制度規章和各種文件;
2.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
3.學校各專業實習實訓計劃審核、過程監管、總結、評優和表彰;
4.實習費的預算與審核;
5.學生畢業論文(設計)文件制定和修訂完善;
6.畢業設計(論文)工作過程管理(選題、中期檢查、答辯等環節質量監督和檢查、評優);
7.全國數學建模和電子設計競賽及其他各學科類競賽的組織與實施;對獲獎指導教師和學生進行表彰獎勵;
8.完成處領導交派的其他工作。
科員:李興平
1.各學院實習計劃、實習總結及評優等相關資料收集、存檔;
2.免費師范生支教和混合編隊安排、檢查、評優等具體工作;
3.各學院畢業論文相關資料收集、存檔;
4.規范各類實習生手冊和各種實慣用表,實習資料准備;
5.創新實踐學分的認定;
6.完成科長交派的其他工作。 分管領導:張代平
科長:徐宏凱
1.在處長及主管處長的領導下,負責科內制度建設、作風建設與日常行政工作;
2.負責全校本科學生考試管理規章制度的擬定、修訂;
3.校歷編制;
4.本科課時經費核算、公共課程考試費用計算、重修費的核算等工作;
5.教務信息化的推進;
6.負責各類考試的協調與管理(包括校級督考、巡考安排工作);
7.考試違紀、作弊學生處理;
8.各級各類考試監考人員的組織培訓;
9.開學檢查工作的組織安排;
10.期末考試組織協調工作;
11.公共外語、公共計算機課程免修、免考審批工作;
12.重修報名、組織的核實;
13.處領導交辦的其它任務。
副科長:楊麗媛
1.全校公共教室的課程安排;
2.全校各類教室的臨時使用安排、調度;
3.課表製作(學院課表、通識選修課課表);
4.臨時調、停課審批;
5.全校各類教室的統籌使用、協調與管理;
6.多媒體教室建設與管理;
7.多媒體教室管理員的培訓、管理。
科員:黃麟
1.四六級考試組織報名工作;
2.四六級考試的電子照相、數據整理上報、准考證列印發放、考場編排、組織實施考試、考務總結、成績發布等;
3.四六級監考安排;
4.英語A級考試的報名、考試、成績發布等組織管理工作;
5.計算機等級考試的報名、考試、成績發布等組織管理工作;
6.專業外語(英、日、俄語)四、八級考試的報名、考試、成績發布等組織管理工作;
7.其他非課程考試的管理工作;
8.教務管理網路系統的維護、開發、完善;
9.教務管理網路系統的數據管理,完成或協助完成原始數據導入;
10.教務處網頁維護。
科員:於鵬飛
1.電子顯示屏維護與管理;
2.常規電教設備管理和使用、電教設備維修工作;
3.全校教室、語音室、多媒體教室調用;
4.多媒體教室臨時用工的管理;
5.教師使用多媒體設備的培訓;
6.電子打鈴系統維護維修;
7.錄播系統管理;
8.勤工助學學生管理;
9.重修報名、行課組織、安排工作;
10.重修重考、補緩考、通選課考試、期末考試組織管理。 分管領導:林萍
科長:歐國凡
1.負責該辦公室工作協調管理;
2.組織制定文化素質教育工作計劃;
3.組織文化素質教育雨僧講座;
4.負責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建設;
5.負責雨僧網維護與使用;
6.負責組織文化素質教育特色活動;
7.負責文化素質教育科研立項;
8.負責全校語言文字工作規劃、監督與檢查;
9.負責文化素質教育學期和年度工作總結。
科員:李春芬
1. 負責《雨聲》刊物編印、出版和發放;
2. 組織普通話測試的報名、培訓、測試、證書發放工作;
3. 組織三筆字測試相關工作;
4. 負責普通話測試基地建設與管理;
5. 負責國家級語言文字示範校申報與建設;
6. 負責語言文字委員會日常工作。 分管領導:周光明
主任:駱一
1.學院日常事務管理、印章管理;
2.含弘學院專家指導小組日常組織工作;
3.參與學院培養方案、學生遴選方案,以及其他重大事項的討論與決策;
4.學生遴選工作的組織和實施;
5.負責學生培養目標、課程計劃的具體實施;
6.負責任課學院的溝通與協調、學院日常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安排;
7.專家講座的組織和實施;
8.學業導師的聘任及日常管理;
9.定期召開研究性教學改革研討會;
10.負責任課教師的聘任及工作量核算、酬金發放;
11.外籍教師的聘任與管理;
12.優秀學生國外合作交流的選拔、管理;
13.學院教學環境的建設、改造及管理,學院教學設備的管理;
14.2011級吳宓班班主任工作;
15.外聘班主任的管理。
副主任:宇傑
1.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2.學生黨員發展及黨員教育、管理;
3.學院團委、學生會相關工作的指導;
4.學生黨支部、班委會的建設和學生骨幹培養;
5.學生創新實驗計劃、學生科學研究項目的管理;
6.學院網站的維護與管理;
7.學生成績、學籍信息的管理、報送;
8.課程考試的組織與成績寄送;
9.定期召開主題年級會、主題班會,了解學生思想狀況,及時解決問題;
10.各級各類學生競賽活動的組織與實施;
11.學生第二課堂特色活動的管理與實施;
12.經濟困難學生資助工作(「含弘助學金」等各類助學金的評定與發放);
13.學生的評優評獎、綜合測評及各類獎學金評定與發放;
14.學生博客「含弘成長路」的維護與管理;
15.家、校交流制度的建設與實施(定期開展網上家長論壇);
16.2011級隆平班班主任工作。 分管領導:張代平
辦公室主任:任四海
1. 全校體育活動組織與管理,推廣全民健身活動;
2. 高水平運動隊、體育專業運動隊、公共體育運動隊隊伍建設及管理;
3. 各級各類體育競賽的組織與管理;
4.對外體育交流;
5.起草校體委年度工作計劃、總結,制定、修訂相關規章制度;
6.整合全校體育資源,提高學校整體體育工作水平;
7.完成上級領導部門和學校交辦的有關體育類競賽與體育文化交流活動。

閱讀全文

與國家教學成果獎答辯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
防水層合理使用年限 瀏覽:875
執轉破成果 瀏覽: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