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陳長琦的研究成果
◎著作與教材--專著、主編、合著共10種,主要有:
1、《兩晉南朝政治史稿》,河南大學出版社,1992年1月。
2、《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3、《中國古代國家與政治》,文物出版社,2002年10月。
4、《中國政治制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12月。
5、《中國監察制度研究》(合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年6月。
6、《北朝五史辭典》(合作),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3月。
7、《中國史學名著評介》(合作),山東教育出版社,1990年。
8、《昏君傳》(合作),河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10月。
9、《中國法制史三百題》(合作),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12月。
10、《中國國情學》(合作),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出版社,1990年10月。
◎論文--共發表論文60餘篇,主要有:
1、《魏晉南朝的資品與官品》,《歷史研究》,1990年第6期。
2、《魏晉九品官人法再探討》,《歷史研究》,1995年第6期。
3、《魏晉九品官人法釋疑》,《中國史研究》,2005年第4期。
4、《關於中國猶太人若干歷史問題的幾點疑問》,《中國社會科學》, 1981年第2期。
5、《僧人還是拉比》,《中國學者論古代中國猶太人文集》,紐約, 1984年9月。
6、《中國猶太人入華定居考》,《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7、《中國猶太人漢化問題探索》,《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8、《郡縣制確立時代論略》,《河南大學學報》,1987年第1期。
9、《戰國時代郡的嬗變》,《廣東社會科學》,1994年第1期。
10、《漢代郡政府行政職能考察》,《暨南學報》,1993年第4期。
11、《呂氏春秋中進步的哲學、社會政治思想》,《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2、《秦政府經濟管理職能考察》,《史林》,1990年第3期。
13、《天水秦簡墓主記試探》,《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1997年12月。 14、《漢代察舉制度略論》,《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2年第4期。
15、《漢代刺史制度的演變及特點》,《史學月刊》,1987年第4期。
16、《董仲舒生卒考》,《戰國秦漢六朝史研究》,廣東人民出版社, 1997年12月。
17、《董仲舒封建民主思想初探》,《廣東社會科學》,1993年第2期。
18、《秦漢魏晉南朝時期地主封建制的發展》,《史學月刊》,1990年第5 期。
19、《吸收外來文化的歷史經驗》,《歷史教學問題》,1987年第2期。
20、《赤壁之戰新論》,《江漢論壇》,1988年第7期。
21、《長江下游3—9世紀經濟發展研討會評述》,《歷史教學問題》, 1988年第1期。
22、《試論歷史認識的特點》,《當代研究生》,1988年第2期。
23、《論世家貴族地主階層的形成》,《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0年第2 期。
24、《論後漢紀的史學價值》,《黃淮學刊》,1990年第3期。
25、《魏晉南朝的世族與州鎮》,《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史學刊。
26、《魏晉南朝世族對國家權力中心的作用方式》,《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1年第3期。
27、《評軍功爵制研究》,《歷史教學問題》,1990年第6期。
28、《中國古代行政管理思想的特點》,《行政管理研究》,1991年第1期。
29、《六朝廣東發展的考古觀察》,《廣東社會科學》,1992年第3期。
30、《史學的現實性品格》,《學術研究》,1994年第5期。
31、《南朝時代的幼王出鎮》,《華南師范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32、《漢唐間嶺南地區的民族融合與社會發展》,《華南師范大學學報》, 1996年第5期。
33、《評明代政治制度研究》,《中國史研究動態》,1996年第5期。
34、《魏晉南北朝史研究的重要成果》,《福建論壇》,1999年第4期。
35、《廣東史研究的里程碑》,《廣東社會科學》,1998年第5期。
36、《兩漢縣級政權的司法制度》,《史學月刊》,2002年第6期。
37、《睡虎地秦墓竹簡譯文商榷》,《史學月刊》,2004年第11期。
38、《論西晉的統一》,《鄭州大學學報》,2004年第5期。
39、《十六國春秋散佚考略》(合作),《學術研究》,2005年第7期。
40、《朱紹侯與軍功爵制研究》,《史學新論》,河南大學出版社, 2005年10月。
B. 郭定平的研究成果
(1)《多元政治》,三聯書店香港有限公司,1994年。
(2)《政黨與政府》,浙江人民出版社,1998年。
(3)《韓國政治轉型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0年。
(4)《上海治理與民主》,重慶出版社,2005年。 (1)《東亞發展模式與區域合作》(與戴曉芙共同主編),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2)《世博會與國際大都市的發展》,復旦大學出版社,2007年。
(3)《東亞共同體建設的理論與實踐》,復旦大學出版社,2008年。 * 《關於柏克的政治哲學》,上海《社會科學》1988年第11期。
* 《羅伯特·達爾的多元民主理論》,《國外政治學》1989年第1期。
* 《論當代西方政治哲學中的價值貧困》,《南京社會科學》1990年第4期。
* 《論東亞資本主義政治發展模式》,上海《社會科學》1991年第7期。
* 《美國政黨體制的衰落與改革》,《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1992年第2期。
* 《我國市民社會的發展與政治轉型》,上海《社會科學》1994年第12期。
* 《論戰後日本政治多元化》,《日本學刊》1994年第4期。
* 《論中國特色的團體政治》,上海《政治與法律》1995年第3期。
* 《論中國政治與經濟的系統整合》,上海《社會科學》1995年第10期。
* 《論新加坡的政黨與政治發展》,北京《政治學研究》1996年第1期。
* 《權威與民主:執政黨建設的核心價值取向》,上海《政治與法律》1997年第1期。
*《韓國政治轉型中金泳三的貢獻與局限》,上海《亞太論壇》1997年第3期。
*《論當代政治轉型理論的背景與邏輯》,《上海社會科學院學術季刊》1997年第3期。
* Value Changes and Democratic Prospects in China,Journal of Korean Politics,Vol.11,No.1(February,2002),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Seoul, Korea.
* 《論戰後日本政黨在外交決策過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本學刊》2003年第2期。
*「中國の政治発展と民主化――比較政治學の視點から」、『中國研究月報』(東京、中國研究所)665號、2003年7月。
*「上海の社區建設と都市基層社會の管理體制改革」、『アジア経済』(日本貿易振興機構アジア経済研究所)第44巻第9號、2003年9月。
*《政治過程中的「政官之爭」》,包霞琴、臧志軍主編《變革中的日本政治與外交》,時事出版社,2004年1月,第117-164頁。
*《優化治理與漸進民主:上海的探索》,復旦大學亞洲研究中心編《二十一世紀亞洲發展之路》,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4月版,第103-122頁。
*《論鄧小平民主理論中的辯正思維》,《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2004年第5期,中國人大復印報刊資料《鄧小平理論》2004年第11期轉載。
*《新世紀東京行政改革的進程與方向》(合作),《復旦公共行政評論》第一輯(城市治理與公共權力:邊界、責任與合法性),上海辭書出版社2005年6月。
*「Political Science in China: Retrospect and Prospect」, Political Science in Asia, Vol.1, No.1, Winter 2005.
*「China: The Evaluation of the Material and Mental Foundations for a Harmonious Society」, in Human Beliefs and Values in Striding Asia, Tokyo: Akashi Shoten, 2006.
*「Democratic Development and Value Changes in China」, in Governance and Democracy in Asia, Melbourne: Trans Pacific Press, 2006.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in China: An Interpretation of Three Surveys」, Political Science in Asia, Vol.2, No.1, Winter 2006.
*《論當代中國政治轉型的邏輯與軌跡》,《雲南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第6期,中國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政治》2007年第2期轉載。
*《上海政府信息公開與政治文明建設》,載《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與上海改革開放研討會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9月。
*「北東アジアの安全協力と日朝関系」、宇野重昭ほか編『日本・中國からみた朝鮮半島問題』、東京:國際書院、2007年3月。
*「新世紀における日台関系の発展と転換」、依田憙家ほか編『日中関系の歴史と現在』、東京:白帝社、2007年9月。
*「Chinese Model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Comparative Perspective」, The Journal of East Asian Affairs, Vol.21, No.2, Fall/Winter 2007.
*《制度積累與漸進替代:中國民主政治發展機制解析》,《學習與實踐》(湖北武漢)2008年第11期,中國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政治》2009年第2期轉載。
*《當代中國政黨與國家關系模式的重構:比較的視野》,《社會科學研究》(四川成都)2009年第1期,中國人大報刊復印資料《中國政治》2009年第5期轉載。
C. 政研論文申報表中的成果轉化情況怎麼填
預期成果形式、去向和效益
就是說讓你填課題最後能產生什麼成果。
成果一般是發表SCI論文幾篇、申報專利幾項等
D. 張政的科研成果
1. 近代翻譯之始—蠡勺居士及其《昕夕閑談》 外語教學與研究2007(6) 第一.
2. 文雖左右旨不違中——蠡勺居士翻譯中的宗教改寫與探析 中國翻譯 2010 (2) 第一
3. 簡析計算機詞彙漢譯中的兩種狀況 中國翻譯 1999(6) 獨著
4. 文化與改寫——蠡勺居士的翻譯實踐探析 中國外語 2009(1) 第一
5. 機器翻譯難點所在 外語研究 2005(5) 獨著
6. 由「信息補償」到「符合習慣」的翻譯 外語研究 1998(1) 獨著
7. 國外機器翻譯理論概述 外語研究 2003(6)獨著
8. 形「耶」,意「耶」?-簡析翻譯中形式和意義的關系 外語教學2002(3) 獨著
9. 獨著試析指示代詞it的語法結構功能 外語教學 1998(2) 獨著
10.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蠡勺居士研究 外語教學 2010(2)第二。
11. 反面著墨異曲同工 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7(2) 獨著
12. 計算機英語的詞彙特徵 外語與外語教學 1999(6) 獨著
13. 詞無定義譯有「定」法 中國科技翻譯 2009 (3) 獨立
14. 機器翻譯芻議 中國科技翻譯 2004(1) 獨著
15. 「機器翻譯」、「計算機翻譯」還是「電子翻譯」?中國科技翻譯 2003(2) 獨著
16. 蠡勺居士《昕夕閑談》詩歌翻譯策略探析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1) 第二
17. 試論信息增補性翻譯 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1999(1) 獨著
18. A New Approach to Word Sense Disambiguation in MT System (CSIE 2009) 2009 World Congress on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EEE Computer society) ISBN 978-0-7695-3507-4 407-411 第一.(EI收錄) 1. 蠡勺居士的翻譯思想及其翻譯實踐的影響研究 教育部人文社科 主持
2. 計算機翻譯理論研究 北京市教委人文社科(02 SK – 011)04 主持
3. 政府公文平行語料庫的建制與翻譯研究(在研)教育部人文社科 主持
E. 於群的研究成果
論文:
1.《美國的香港政策(-1960)》作者第一位,載《歷史研究》1997年第3期
2.《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152號文件形成》獨撰,載《歷史研究》1996年第1期
3.《論舊金山和約後美國對日政策》獨撰,載《世界歷史》1996年第4期
4.《日本戰爭賠償問題始末》獨撰,《日本學刊》1995年第5期
5.《論美國關於日本無條件投降政策的制訂與實施》獨撰,載《美國研究》1995年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50周年專刊《戰爭與和平》1996年6月
6.《第二次世界大戰與中國大國地位之爭》獨撰,載《東北師大學報》1995年第4期
7.《論美國對華經濟遏制戰略的制訂與實施》獨撰,載《東北師大學報》1996年第2期,《中國人大復印報刊》(中國現代史分冊)K41996年第5期全文轉載
8.《太平洋公約組織的策劃與破產》獨撰,載《東北師大學報》1997年第1期,《中國人大復印報刊(國際政治分冊)D71997年第2期全文轉載
9.華人移居澳大利亞初探 ,《東北師大學報》,2000年第2期
10.《50年代中期美國對日政策的變化特點》獨撰《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1期
11.「美國對日本的心理戰略計劃項目初探(1951-1960)」,《東北師大學報》2005年5期
12.「戰後初期美國在伊朗開展的電影冷戰宣傳戰略(1945-1953)」,《美國國家安全與冷戰戰略》,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13.「特洛伊計劃――美國冷戰心理宣傳戰略探微」,《東北師大學報》2007年2期
14.「社會科學研究與美國心理冷戰戰略—以『學說宣傳項目』為核心的探討」,《美國研究》2007年2期
著作:
1.《美國對日政策研究(1945-1972)》獨撰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年版
2.《領導幹部歷史導讀》世界近現代部分主編 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年版
3.《世界史綱》現代部分主編(附多媒體光碟)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項目:
1.冷戰--東西方文明沖突研究——教育部2001年重大招標項目 主持人之一
2.美國對華經濟遏制政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1997年年度項目 主持人
3.美國對日政策研究——教育部「八五規劃」項目 主持人
F. 趙輝的研究成果
(一)研究項目:
1、主持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中國文學譜系研究》(2011年)
2、獲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先秦神壇、政壇言說與先秦詩賦史論言說慣例的生成》(2008年)
(二)主要著作:
1、《先秦文學發生研究》,人民出版社,2012年
2、《楚辭文化背景研究》,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
3、《六朝社會文化心態》,台灣文津出版社,1996年
4、《心旅第一驛-中國古代社會文化心態之源》,東方出版社,2002年
(三)主要論文:
1、《漢代經學對漢賦繁榮的影響》,《華中師范學院學報》1985年第1期。
3、《天問-- 屈原給弟子的思考提綱》,《江漢論壇》1985年第12期。
2、《漢武帝以後的散文》,《湖北教院學報》1978年第3期。
4、《原始宗教與楚辭》,《湖北教院學報》1988年第3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復印)。
5、《談科學發明中的感性因素》,《湖北師范學院學報》1988年第1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復印)。
6、《屈原與黃老》,《湖北師院學報》1988年第1期。
7、《神仙、醫葯、楚辭》,《中州學刊》1989年第3期。
8、《先秦倫理比較觀》,《社會科學動態》1989年第12期。
9、《簡論楚辭特質形成的原因》,《中南民院學報》1990年第5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復印)。
10、《楚文物中動物雕刻造型的文化內涵分析》,收入《楚文藝論集》,湖北美術出版社1991年出版。
11、《南朝文人詩歌創作的通俗傾向》,《湖北師院學報》1993年第7期。
12、《戰國諸子的使命感與諸子散文的勃興》,《江漢論壇》1998年第5期。
13、《中國古代神怪小說的地域特徵及成因》,《中南民院學報》1998年第3 期,(人大復印資料全文復印。
14、《古典文學中情與物的對應的文化淵源》,《湖北師院學報》1997年第10期。
15、《雅、頌的價值取向與英雄神話》,《中南民院學報》1999年第3期。
16、《南朝文學新變的原因》,《湖北教院學報》1998年第2期。
17、《古神話衰亡之謎》,《民間文化》1999年第2期。
18、《戰國時期的復古思潮與諸子的悲劇意識》,《中南民院學報》2001年第6期。
19、《試論音樂對楚辭的孕育作用》,《中國楚辭學》第二輯,學苑出版社,2003年版。
20、《厚生與元康文學的詞采繁富》,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5年第3期
21、禮制、物慾、人格——論漢代詩歌兼及後來文學中物慾描寫的意蘊,《學術交流》,2005年第2期
22、《唯有「文采」不成「文」---先秦「文」的三維建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3期,《新華文摘》2007年第16期摘要
23、《從致意性看贈送和答類詩歌的實用性》,湖北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第2期
24、《易象思維的特徵及文化表達》,文藝研究,2007年第6期
25、《禮與贈送酬答詩的起源與本質》,江漢論壇,2008年第4期,《新華文摘》2008年第17期摘要
26、《登高而賦三形態》,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8年第5期
27、《「言之無文,行而不遠」辨》,文學遺產,2008年第6期
28、《左傳》的敘事體式與禮之關系考,中州學刊,2008年第6期,《新華文摘》2009年第6期摘要
29、《文勝質則史》,光明日報,2009,2,2
30、《百國春秋佚文考》,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人大復印資料2010年第4期全文轉載
31、《歌與詩的起源及原始功能異同》,武漢大學學報,2009年第6期,《新華文摘》2010年第7期轉載
32、《楚辭》《詩經》不同藝術本質的宗教闡述,中國楚辭學,第十一輯,學苑出版社,2009年版
33、《詩言志與功成作樂》,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年第3期《新華文摘》2010年第19期摘要
34 《先秦諸子散文的「史」體性質及淵源》中南民族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35、《先秦文學主流言說方式的生成》,文學遺產,2012年第3期,《新華文摘》2012.年第18期轉載
G. 郵政思想政治政研論文
為全面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努力做好2003年郵政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為推動郵政向良性循環邁進提供服務,中國郵政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圍繞全國郵政工作的總體部署,提出2003年工作要點。
2003年郵政政研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2003年全國郵政工作會議精神,圍繞郵政中心任務,服務郵政工作大局,密切聯系郵政改革發展的實際,深入開展調查研究,不斷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徑、新方法。積極配合郵政企業文化建設和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以如何落實「以人為本」的郵政企業發展戰略,在推進郵政企業全面進步的同時,促進郵政職工全面發展為研究重點,擴大研究課題的深度與廣度,提高研究成果的針對性和指導性,為各級領導決策做好服務,為推動郵政向良性循環邁進做出新貢獻。
一、主要研究內容
2003年,各級郵政政研會要堅持「為大局服務,為中心服務,為基層服務」的宗旨,把改革發展的難點、職工思想的疑點、行業工作的熱點作為政研工作的重點,幫助幹部職工正確認識形勢、正確理解方針政策,特別是正確理解國家局黨組提出的「2003年中國郵政總體上初步步入良性循環」的目標要求,不斷激發幹部職工的責任意識和工作熱情,為郵政改革發展營造良好的思想環境,提供強有力的思想保證。
(一)研究如何把深入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同郵政改革發展的實踐密切聯系起來,以十六大精神來統領、指導和推動政研工作的深入開展。
(二)研究如何全面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加強和改進郵政部門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行風建設和企業文化建設。
(三)研究如何圍繞推進郵政邁向良性循環的工作大局,有效開展郵政形勢、任務教育,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說服力,為郵政改革發展目標的實現創造良好的思想輿論氛圍。
(四)研究如何堅持以人為本,樹立「企業即人、企業靠人、企業為人、企業塑人」的觀念,突出郵政職工建設、管理企業的主體作用,激發郵政職工工作熱情,維護郵政職工切身利益以及提高隊伍整體素質等方面的方法和途徑。
(五)研究如何在郵政企業開展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集體主義為原則、誠實守信為重點的思想道德建設和職業道德建設,不斷提升服務水平,努力樹立郵政良好的社會形象。
(六)研究如何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行風建設,進一步擴大郵政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行風建設的新途徑、新成果。
(七)研究如何培育有郵政特色的企業文化,激發幹部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形成奮發向上、團結拼搏的企業文化氛圍。
(八)研究如何對先進典型的經驗進行深入總結、廣泛宣傳和大力推廣,努力形成「學先進、比先進、趕先進」的良好氛圍。
(九)研究如何針對郵政改革發展中帶有普遍性的難點、熱點問題,發揮思想政治工作的先行作用和導向效應,把思想政治工作做深、做細、做實、做出成效的方法和途徑。
(十)研究如何使郵政政研工作體現出與時俱進、不斷創新的特點,不斷探索郵政政研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結合上述十個方面主要研究內容,從本單位改革發展的實際出發,立足於自身思想政治工作的現狀,進一步提出各自政研工作的方向和重點,細化內容和形式,明確方法和步驟,努力形成形式多樣、各具特色、不斷推出新成果的政研工作態勢。
二、幾項重點工作
2003年,各級郵政政研會要在不斷總結經驗的基礎上,通過深入細致、扎實有效的研究活動,使郵政政研工作的觸角延伸到郵政的各個層面,使郵政政研工作的成果體現到郵政改革發展的全過程。
(一)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大力推進郵政政研工作
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全國各級郵政部門及郵政政研會的首要政治任務。各級郵政政研會要協助各級黨組織做好學習宣傳、貫徹落實十六大精神的組織工作,在學習的內容、形式上提供建議,在貫徹的方法、步驟上積極配合,特別是在引導郵政幹部職工把思想統一到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上來,統一到「加快郵政發展,服務小康建設」的使命上來,把力量和行動凝聚到推進中國郵政2003年總體上初步步入良性循環的目標上來等方面發揮參謀、引導作用。要用十六大精神來指導政研工作,發揚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傳統,深入學習研究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觀點,深入研究總結郵政獨立運營以來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經驗,特別要重點研究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同郵政改革發展實踐緊密結合的形式、方法,把推動研究、勇於實踐、解決問題作為各級郵政政研會學習貫徹十六大精神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二)協調多方力量,加大郵政企業文化建設的研究
加強郵政企業文化建設,是推進郵政兩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也是當前郵政政研工作的一項重要研究課題。各級郵政政研會要重點研究如何以企業精神為核心理念,塑造良好的企業形象,引導職工服務社會、奉獻群眾;如何以品牌形象為目標指向,加強企業文化的機制建設,以高層次的品牌文化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如何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把企業作為教育人、培養人、塑造人的重要陣地,保持企業發展的生機和活力;如何在鼓勵宣傳無私奉獻精神的同時,重視物質利益的能動作用,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充分發揮思想層面、物質層面、制度層面的聯動作用。
2003年上半年,中國郵政政研會將牽頭組織多方力量,研究草擬郵政企業文化建設方案和企業文化建設指導意見。通過向業內人士、專家學者等廣泛徵求意見,反復研究論證和修改完善後,報請國家局黨組研究審定。各級郵政政研會也要結合本單位的實際,研究如何推動本單位企業文化建設的具體措施和有效方法,研究如何在全國郵政企業文化建設整體框架下建設各具特色的企業文化,並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企業文化建設結合點的研究,使兩者形成合力服務於郵政發展改革工作。
(三)廣泛調查研究,完成《郵政職業道德讀本》的編寫
要繼續探索如何在郵政行業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切實加強郵政職業道德建設,提高郵政誠信服務水準。中國郵政政研會將把郵政職業道德建設作為2003年重點研究課題,擬定《郵政職業道德讀本》編寫大綱,組織相關人員,盡快完成編寫工作。各省(區、市)局、各直屬單位郵政政研會要加強對本單位職業道德建設現狀及存在問題的調查研究,並在研究分析的基礎上,已形成郵政職業道德規范的要不斷補充完善,未啟動這項工作的要積極進行研究探索。中國郵政政研會將以組織到部分省(區、市)局調研、調閱部分郵政企業職業道德建設資料等形式,研究和了解各地職業道德建設工作開展情況,為《郵政職業道德讀本》的編寫提供參考。
(四)深入研究,加強對先進典型的宣傳推廣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注意研究總結先進典型的經驗,發揮先進典型的示範作用,把運用先進典型影響帶動職工群眾作為郵政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作為探索郵政思想政治研究工作的重要源泉。一是注意發現工作成績突出、能夠代表郵政形象、被社會認可的先進典型,如勞動模範、先進集體以及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中涌現出來的先進單位和個人等等,把他們樹立成「標桿」、「品牌」。二是深入挖掘提煉先進典型的事例,以新聞媒體、論文文章、巡迴演講等多種手段廣泛進行宣傳推廣,造成一定宣傳聲勢,形成一定輿論氛圍。三是注重研究各類先進典型的培育形式和激勵機制,積極向本單位黨政領導提出建議意見,從制度上為先進典型的成長創造必要條件,努力形成學趕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局面。
為推動對先進典型培育形式、激勵機制等問題的研究,中國郵政政研會在開展年度政研論文徵集評比活動時,繼續要求各省(區、市)局、各直屬單位郵政政研會提交的論文中,研究上述問題的論文要佔有一定比重。
(五)注重創新,加強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研究運用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針對思想政治工作政策性、層次性、階段性的特點,注重情和理、言和行、點和面、正和反、冷和熱、虛和實等運用方法的研究,在功能上突出發揮思想傳播和文化整合作用,在運用上突出解決思想問題的實際效果。要根據形勢、政策、工作對象思想的變化趨勢,探索思想問題預報預警形式,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前瞻性和預見性。要研究如何把思想政治工作的柔性導向融入到硬性管理中,使思想政治工作與黨建工作、行政工作、精神文明建設、企業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要根據思想政治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變化,在繼承過去好作風、好方法的基礎上,不斷探索新思路、新途徑,努力做到理論和實踐、繼承和創新、當前和長遠的統一。
三、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政研工作水平
(一)鞏固大政工管理下的一體化思想政治工作格局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堅持在各級黨組(黨委)統一領導下,突出政研幹部「一崗雙責」作用的發揮,繼續把各方力量調動起來,不斷完善黨政共同負責、黨政工團齊抓共管,以專兼職政工幹部為骨幹,廣大管理幹部為基礎,職工群眾廣泛參與,職責明確、關系協調、渠道暢通的郵政政研工作管理體系和運行機制。
(二)繼續推動各省(區、市)局、各直屬單位政研會的研究活動
在做好日常政研工作的基礎上,各省(區、市)局、直屬單位要安排好本單位政研會年會,認真總結交流,研究部署工作,健全必要的工作制度。各學區的組長單位要牽頭組織好本學區的學組活動,並按照確定的學區活動內容、形式進行,保證本學區每年不少於一次的集中交流活動。
(三)認真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調研、交流活動
2003年中國郵政政研會將選擇一些重點研究課題,如企業文化建設、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職業道德建設等,結合中國郵政政研會換屆籌備的工作需要,抽調部分政研幹部到相關單位開展深層次的專項或綜合調研活動。各級郵政政研會也要安排一定時間,組織政研幹部和相關管理幹部,有計劃、有主題地開展一些調研活動。
要發揮好郵政政研會特約研究員以及退休政工幹部或管理幹部的作用,中國郵政政研會將安排適當的研究課題,組織他們參與一些研究活動和調研活動,發揮他們的豐富經驗,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創造性。
要繼續辦好政研工作信息和各級政研會會刊,加強政研工作交流的力度。各省(區、市)局、各直屬單位郵政政研會要在做好本單位政研工作宣傳交流的基礎上,及時上報工作信息、工作動態、經驗做法和典型事例等。中國郵政政研會秘書處要及時收集匯總各方面情況,定期下發政研工作信息,做好上下、內外和不同層面的信息交流服務工作。
(四)繼續開展年度政研論文徵集評比活動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結合中國郵政政研會提出的十個方面的重點研究內容,圍繞本單位發展改革工作實際,深入調查研究並努力形成一大批研究論文和調研報告。同時,做好內部交流推廣和評選推薦工作。
中國郵政政研會秘書處負責組織好政研論文徵集評比工作,加大對政研成果的宣傳推廣。對有價值的研究成果要匯編印發推廣,對具有普遍意義的創新性研究成果將提交有關領導或部門參閱參考。
(五)努力提高政研幹部隊伍的整體素質
建設學習型的社會,前提是培育學習型的人。各級政研幹部要力爭成為學習型的政研幹部,通過不斷學習和實踐,從書本中汲取營養,從實踐中獲取知識,在研究中得到歷煉,努力提高自身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和工作能力。
要加強對政工幹部的教育培訓。中國郵政政研會將於2003年下半年舉辦第四期政工幹部培訓班,進一步拓展政工幹部的視野,提高研究工作的水平。各級郵政政研會也要積極創造條件,保證一定的研究資料經費、外出考察經費,給予政研幹部更多的學習提高機會。
四、積極做好中國郵政政研會第二屆理事會的籌備工作
按照《中國郵政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章程》規定,中國郵政政研會第一屆理事會將於年底屆滿。2003年下半年要認真做好中國郵政政研會第二屆理事會的籌備工作,總結郵政政研會成立四年來郵政政研工作情況,交流推廣基層工作經驗,安排部署新形勢下全國郵政政研工作,審議新修訂的《中國郵政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會章程》,確認產生第二屆理事會的組成人員,表彰全國郵政思想政治工作優秀企業、全國郵政優秀思想政治工作者以及全國郵政優秀政研會。
各級郵政政研會要按照中國郵政政研會的統一部署,認真總結郵政實現三年扭虧、推進郵政向良性循環邁進進程中開展政研工作情況和取得的經驗,分析工作中的不足,研究改進工作的建議意見,提出政研工作的新思路,評選表彰本單位政研工作先進單位和個人。上述工作應在2003年10月底前完成,並按要求做好上報工作。
H. 孫春晨的主要研究成果
1 .《市場經濟倫理研究》,獨著,江蘇人民出版社 2005 年版;
2 .《中國應用倫理學2003—2004 》,執行主編,金城出版社 2004 年版;
3 .《生死論》,獨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2001 年版;
4 .《倫理新視點》,合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7 年版;
5 .《人生幸福論》,合著,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6 年版。 公平正義:社會建設的價值基準,《桂海論叢》2013年第1期;
2012「最美現象」:超越道德相對主義,《人民論壇》2013年1月(下);
周秦喪祭禮儀的倫理意蘊:人類學的視角,載《第二屆周秦倫理文化與現代道德價值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陝西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
走向倫理文化的廣袤田野,《道德與文明》2012年第5期;
消費主義的倫理審視,載《資本、道德與環境》,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
聳人聽聞的「道德崩潰論」,《人民論壇》2012年1月(下);
面向生活世界的倫理人類學,《哲學研究》2011年第10期;
現階段中國社會三大文化思潮批判,載《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前沿》(2010年卷),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版;
我國企業誠信建設的困境與出路,載《面向實踐的中國經濟倫理學》,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年版;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人幸福觀分析,《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1年第1期;
文化保守主義與道德相對主義,《人民論壇》2011年1月(上);
多元價值與應用倫理學研究,載《中國應用倫理學2009—2010 》,金城出版社2009年12月版;
經濟倫理研究中的三個理論論爭,載《海峽兩岸道德發展論》,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9年10月版;
產權的倫理解讀,載《中國應用倫理學2007—2008》,光明日報出版社2008年版;
符號消費與身份倫理,《道德與文明》 2008 年第1 期;
和諧社會構建中的窮人經濟倫理問題, 《道德與文明》2007 年第6 期 ;
市場經濟與分配正義,《學習與探索》2006 年第3 期;
應用倫理學研究的熱點問題,載《中國哲學年鑒》2006 年卷;
黃禹錫事件折射科研倫理,《科技中國》2006 年第2 期;
誠信與和諧社會,載《第二屆中國公民道德論壇》,學習出版社2006 年版;
論經濟與倫理的相關性,載《倫理學與德育研究》 2005 年卷第一期,新華出版社2005 年版;
經濟倫理學:從構建體系走向問題意識,《哲學動態》2005 年第1 期;
性權利及其倫理意蘊,載《中國應用倫理學 2003—2004 》,金城出版社2004 年版;
經濟全球化與仁愛倫理,《哲學動態》2004 年第9 期;
市場經濟倫理辨析,《道德與文明》2003 年第6 期;
市場倫理發展的自然邏輯與人性基礎,《河北學刊》2003 年第3 期。
I. 楊斌的研究成果
1. 城鄉一體化的財政教育投入保障機制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2013,主持,課題;
2. 公共財政扶持西南地區民辦教育發展的政策研究,中央高校基金重點項目,2013,主持,課題;
3. 重慶市推動城鄉教育統籌發展的財政教育投入機制研究,重慶市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高校重點課題,2010,主持,課題;
4. 重慶中長期公共教育投入水平測算及保障機制研究,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10,主持,課題;
5. 城鄉統籌視野下教育的政府財政投入問題研究,重慶市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項目,2010,主持,課題;
6. 統籌城鄉視角下農村教育投融資模式與績效研究,中央高校基金項目,2009,主持,課題;
7. 城鄉統籌與農村教育投融資體制保障機制,西南大學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項目,2008,主持,課題;
8. 現代遠程教育對新農村建設的貢獻研究,重慶市教委軟科學研究項目,2007,主持,課題;
9. 虛擬資本的價值實質及其價格運行機制研究,西南農業大學專項基金項目,2005,主持,課題;
10. 重慶市農業水價改革與農民承受能力研究,重慶水利「十一五」規劃項目,2005,主持,課題;
11.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西部地區農村教育發展戰略與制度創新,國家社會科學青年基金,2007,主研,課題;
12. 教育對重慶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貢獻研究,重慶市教委重點軟科學研究項目,2007,主研,課題;
13. 農村資金配置績效評價與制度創新研究,重慶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項目,2006,主研,課題;
14. 重慶農村金融與農村經濟協調發展機制與模式研究,重慶市科委軟科學項目,2004,主研,課題;
15. 西部地區農村金融風險預警與監控研究,重慶市科委軟科學項目,2003,主研,課題;
16. 神經網路在農業生態經濟分區上的應用研究,重慶市教委科技項目,2003,主研,課題;
17. 教育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貢獻研究,第二屆重慶市發展研究獎三等獎,2010,主研;
18. 財政信用資金市場化配置研究,2002年度重慶市財政科研課題評比二等獎,主研;
19. 基於粗糙集理論的農業水價承受能力研究,第十一屆中國管理科學學術年會論文集, 2009.10,論文;
20. 2000-2006中國區域生態效率研究,經濟地理,2009.7,論文;
21. 中國各地區農村義務教育資源配置效率評價與比較,農業經濟問題,2009.1,論文;
22. 農業水價改革與農民承受能力研究,價格月刊,2007.12,論文;
23.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重慶農村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探討,中國教育信息化,2007.11,論文;
24. 農業水價改革探討—基於用水者的視角,鄉鎮經濟,2007.11,論文;
25. 重慶市農業水價改革與農民承受能力實證研究,安徽農業科學,2007.3,論文;
26. 關於構建中國農產品市場信息系統的思考,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科版),2005.4,論文;
27. 基於並發控制的正確性准則的研究,西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6,論文;
28. 高校在電子商務發展中應發揮更大的作用,西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6,論文;
29. LonWorks網路與LAN、Internet互連的解決方案,計算機應用研究,2000.5,論文;
30. 金融學,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參編,教材;
31. 企業會計雙重模擬實習教程,立信出版社,2006,副主編,教材。
J. 研究成果到底有哪些形式
1、論文和專著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4、發明專利5、實用新型專利6、外觀設計專利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8、基礎軟體9、應用軟體10、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