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改轉化率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改轉化率

發布時間:2022-01-27 02:32:49

『壹』 如何理解《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中規定的「新增留利」

昆明市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實施意見

(試
行)

為全面推進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逐步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事業單位特點的自主靈活的分配激勵機制,根據《關於印發雲南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施辦法的通知》(雲政發〔2006〕195號)和《關於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實施方案》(昆人通〔2008〕54號),結合實際,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實施范圍

(一)事業單位內部分配製度改革,應以工資總額控制為手段,以嚴格績效考核為依據,堅持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並重的原則,通過改革建立和完善內部分配機制,搞活事業單位分配,充分調動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增強事業單位活力和自我發展能力。

(二)事業單位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實施范圍,限於經昆明市機構編制部門審批設立的市級事業單位。經批准參照《公務員法》管理單位,不列入實施范圍。

二、核定工資總額

(一)工資總額核定的原則。

1.保障社會效益,構建和諧社會。

2.工資總量增長低於經濟效益增長。

3.動態核定。

4.工資總額向效益增長突出以及知識和技術密集的單位適當傾斜。

(二)工資總額核定的內容及程序。主管部門根據國家、省、市規定的工資、津貼、補貼等相關政策核定所屬事業單位的工資總額;無主管事業單位根據國家、省、市規定的工資、津貼、補貼等相關政策自行核定工資總額。工資總額核定後,財政全額補助事業單位由其主管部門或無主管事業單位報市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確認單位性質和人員編制,然後,按管理許可權分別報市委組織部、市人事局核准,經費按原渠道解決。

(三)核定的方法。核定的年度工資總額由上年12月31日在編在冊人員的職工年度工資(基本工資和津補貼)、一個月的基本工資額度、政策性增資和其它增資等項目構成,事業單位在此額度范圍內自主進行分配。年度工資總額一經核定,原則上不予改動。在執行過程中如遇政策性增資的,隨次年核定工資總額一並進行核定。年度工資總額結余部分可以結轉下年使用。

(四)核定「兩傾斜」。積極探索核定年度工資總額向社會效益、經濟效益雙增長或知識技術密集、高層次人才集中的事業單位適當傾斜的辦法。

(五)核定的其他事項。

1.事業單位核定工資總額時,需提供上年人員增減、職務變化、上年工資總額結余情況、職工工資發放名冊、津貼、補貼、特崗津貼和獎金等項目的發放依據和政策性增資等相關材料。

2.本意見實施後,請各主管部門和事業單位抓緊組織實施,已核定工資總額的事業單位不再到市人事局進行財政工資統一支付審核;從2008年12月起,市級所屬事業單位均不再到市人事局進行財政工資統一支付審核。財政部門按核定的工資總額和經費渠道統一支付各單位,由各單位組織分配和發放。

三、改革內部分配製度

(一)建立以崗位績效工資制為基本分配形式的內部分配製度

1.事業單位在核定的工資總額范圍內,應結合本單位的行業特點、工作性質、職能職責,重點建立以崗位績效工資制為基本分配形式的內部分配製度;在上級主管部門核定的工資總額、崗位總量、結構比例和最高崗位等級等具體條件下,由單位選擇符合本單位實際的分配形式,自主制定內部分配實施方案。

2.崗位績效工資制是事業單位分配製度改革的基本形式,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四部分組成。要以崗位責任為重點,以績效考核為核心,把職工的工資收入與其工作崗位績效掛鉤,實行以崗定薪,崗變薪變的工資分配形式。

3.崗位工資和薪級工資為基本工資,是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基本勞動報酬,不同類型事業單位必須按照《雲南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分配製度改革實施辦法》執行統一的基本工資政策和標准。

4.績效工資是事業單位工資構成中活的部分,單位應根據其制定的內部分配方案搞活分配。

5.事業單位執行國家統一規定和管理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及特殊崗位津貼補貼制度。

(二)建立完善多元化分配形式作為崗位績效工資制的有益補充

結合事業單位性質、行業特點、經費來源,針對特殊崗位、特殊任務可以選用以下分配形式。

1.按技術要素分配。

(1)事業單位有償轉讓科技成果,可從科技成果轉讓的凈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資金用於獎勵該科技成果的完成者和成果轉化的主要實施者。

(2)事業單位應用科技成果轉化生產後,單位應連續數年從實施該項科技成果新增留利中提取不低於10%的比例,獎勵給該項科技成果完成者和成果轉化的實施者。其中高新技術提取比例應更高一些。

(3)事業單位組織科技人員深入生產第一線提供技術服務,應將所獲得收益的30%分配給參與技術服務、技術承包的科技人員。

2.專業技術人才工資。單位公認的技術精湛、專業水平很高並取得突出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少數專業技術人員,其報酬一般不超過本單位職工平均工資3倍。

3.管理人才工資。根據事業單位管理者的責任輕重、風險大小和工作業績,確定事業單位管理者(法人代表)的報酬,其報酬原則上不超過本單位職工平均工資的3倍。

4.項目(課題)工資。以技術成果、工作項目作為核算單位,由項目負責人對該項目完成的質量、完成時間、經費進行總體承包。項目組內人員的收入由項目負責人根據實際貢獻進行分配。

5.協議工資。單位可與被聘員工按月或年工資報酬簽訂協議,也可就某一項工作任務簽訂報酬協議,單位按協議支付工資報酬。

6.按信息要素分配。信息要素所有者可以依據所提供的信息對生產經營活動的貢獻獲取相應的報酬。

7.合理化建議給單位帶來直接經濟和社會效益的,可從由此產生的經濟效益中提取一定比例作為報酬獎勵給建議人,報酬的數額由單位自定。

(三)完善內部分配管理機制

1.內部分配實施方案,須經單位領導班子集體討論研究,全體職工大會或職工代表大會通過(職工大會要有職工總數50%以上人員同意;職工代表大會要有2/3以上代表同意),且在單位內部進行公示,並報主管部門備案。無主管的事業單位按管理許可權分別報組織、人事部門備案。

2.建立嚴格科學的考核制度。實行平時考核與年終考核相結合,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相結合,確保工資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合理性。

3.實行職工實際收入與檔案工資相分離。打破目前以工齡、職稱、學歷等為主要內容的固定工資分配方式,職工實際收入根據崗位和業績考核兌現,逐步與檔案工資脫鉤。

4.事業單位進行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後,職工的檔案工資仍按原規定進行管理,並以檔案工資作為職工繳納各項費用、工作調動的依據。

四、工作要求

(一)事業單位的內部分配製度改革必須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和分級負責、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循序漸進的原則,要從實際出發,不搞一刀切,根據各自的條件和實際逐步推進。通過改革,切實轉變觀念,使職工的工資收入與他們的崗位、業績和效益緊密掛鉤,充分發揮工資分配的導向和激勵作用,調動工作人員的積極性。

(二)分配製度改革是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內容和關鍵環節,各部門、各單位一定要加強領導,強化措施,規范程序,穩步推進,既要大膽創新,又要審慎穩妥。在制定內部分配方案的過程中,要深入調查研究,要堅持群眾路線,廣泛聽取廣大職工的意見。要強化事業單位內部分配製度改革的各項基礎工作,要與崗位設置、聘用、職稱、考核等制度改革緊密結合,配套進行;要在明確職責,量化標准,嚴格考核的基礎上兌現分配。核定的工資總額只能用於單位工資性支出。

(三)主管部門要注意協調和處理好改革過程中由於利益關系的調整而出現的各種矛盾,正確處理好改革、發展、穩定的關系,保證改革健康有序地進行,促進全市經濟和社會事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四)紀檢監察、組織、人事、財政、審計和稅務部門要加強宏觀調控、業務指導和檢查監督,及時幫助處理和解決改革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嚴肅查處各種違規違紀行為,確保改革平穩有序進行。

(五)各縣(市)區在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期間,可參照本意見執行。

(六)本意見自發文之日起施行。

『貳』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的介紹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換法是為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專,規范科技成屬果轉化活動,加速科學技術進步,推動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由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於1996年5月15日通過,自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現行版本為2015年8月29日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修改。

『叄』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做了哪些修改

1、強化政府職能,來加強政策導源向。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風險性事業。沒有政府作後盾,沒有政府資助,單個個人或企業很難做到。高校的科技成果要迅速轉化,首先是政府要加強引導,制定相應的政策。目前,我國已出台

『肆』 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的原因是什麼

一、對高校和教師科研能力的評判體系存在問題
眾所周知,課題、論文、獎項、影響因子等多種因素在教師評級和薪資待遇上起到非常關鍵的作用,大部分高校做科研項目只是基於學術研究,忽略了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的現象比較普遍。
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本身具有復雜性
眾所周知,要想將前沿科技成果應用到實際的生產生活中,一般需要經歷三個環節,先是理論和實驗室研究、在到中試最後是產業化運行。中試階段是最為復雜的一個階段,所需要投入的精力和資本遠遠大於科研階段,並且存在一定的風險,科研機構資金不足,企業擔憂風險,投入意願也明顯不足。
三、缺乏專業的科技成果轉化中間機構
企業和各類科研機構信息不對稱,無法充分了解彼此訴求,進而影響了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這個時候就需要專業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間機構發揮作用,為企業和科研機構搭建一個溝通的橋梁。

『伍』 如何落實修訂後的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打死也不說逼毛有幾根

『陸』 政府應怎樣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為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若干意見》和《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關於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的意見》,激發創新活力和創造潛能,現就進一步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自主決定採用科技成果轉讓、許可、作價投資等方式,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行政主管部門和財政部門對不涉及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在境內的使用、處置不再審批或備案,法律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所獲得的收益全部留歸單位,單位可自行決定向團隊分配。由地方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除基礎研究外,項目的主管部門要明確項目承擔單位的成果轉化責任和期限,轉化情況納入科技項目驗收及後評估的指標體系。

二、本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以科技成果對外投資實施轉化的,經審計確認發生投資虧損的,由其上級主管部門審定對已經履行了勤勉盡責義務且未牟取私利的,不納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國有企業對外投資保值增值考核范圍。

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可通過簽訂協議的方式,授予職務科技成果完成團隊或個人對該成果的處置權,並協商確定成果轉讓、許可或作價投資的最低可成交價格。職務科技成果的完成團隊或完成人可在最低可成交價格的基礎上,通過協議定價或評估定價等市場化方式,確定科技成果轉讓、許可或投資價格。

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對職務科技成果實施轉化的,要依法規定或者與職務科技成果的完成團隊、轉化團隊約定獎勵和報酬的方式和數額。未規定、也未約定的,允許將不低於70%的轉化收益歸屬團隊。轉化收益用於對完成、轉化職務科技成果的團隊或個人的獎勵和報酬不計入單位績效工資總量。科技成果完成團隊和轉化團隊之間及內部的收益分配方式和數額,由團隊自行協商確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國有企業制定職務科技成果完成、轉化的獎酬規定,要充分聽取科研人員的意見,並在本單位予以公開。

五、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設立專門的技術轉移工作機構,圍繞產業需求開展科技研發,健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機制,建立日常運行保障和績效獎勵相結合的經費支持機制,強化知識產權管理;也可委託第三方技術轉移服務機構開展技術轉移工作。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建立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統計和報告制度,強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目標導向和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社會責任。科技行政部門或主管部門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績效列入對其的考核評價指標,考核結果作為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據;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活動中有弄虛作假等失信行為的,相應單位和人員信息將計入本市公共信用信息服務平台。

六、國有科技創新型企業可對在科技創新中做出重要貢獻的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實施股權和分紅權激勵。對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科技成果作價入股的企業,用於股權獎勵和股權出售的激勵總額中,用於股權獎勵的部分可以超過50%,用於股權獎勵的激勵額可以超過近3年(不滿3年的,計算已有年限)稅後利潤形成的凈資產增值額的17.5%。

七、支持應用開發類科研院所建設科技成果轉化的小試、中間試驗、工業性試驗和工程化開發平台等,促進其提升共性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服務能力。優化國家和本市各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布局,按功能定位分類整合,構建開放共享互動的創新網路,建立向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有效開放的機制。加大國家及本市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基礎信息資源等向社會開放力度。引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圍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有效開展,實施技術描述標准化、技術研發流程和過程數據開放共享。

八、大力發展技術市場,充分發揮國家級技術轉移交易平台的功能作用,支持各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介服務機構發展,建立與國際知名技術轉移機構深度合作交流的渠道,吸引國際知名的技術轉移服務機構來滬開展業務,構建功能完善、高效運轉、輻射全球的技術轉移服務網路。實施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緊缺人才培養計劃,加大對國內緊缺的前沿技術路線研究、技術需求分析、無形資產價值評估、技術營銷、技術並購、知識產權運營等領域專業人才的培養力度。

九、大力培育具有市場化、專業化特點的新型研發機構,建立政府購買服務、後補助、獎勵等財政投入與競爭性項目資助相協調的財政資金支持機制。探索設立國有非企業研發機構。支持跨國公司在滬設立外資研發中心,支持本土跨國企業在滬設立全球研發中心、實驗室、企業技術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支持新型研發機構與高等院校聯合培養研究生。允許國內外企業、機構、合夥人或個人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內,設立提供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成果輸入或輸出,以及其他相關科技服務的非企業機構;對海內外非企業機構在上海自由貿易區設立分支機構或代表處,簡化審批程序。

十、運用財政後補助、間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業通過自主研發、受讓、許可、作價入股、產學研合作等方式實施科技成果轉化。對本市企業實施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根據其綜合經濟指標的完成情況及項目知識產權的屬性、創新程度等,在一定期限內,對其研發投入由財政專項資金給予扶持。

十一、支持商業銀行開發科技成果轉化信用貸款產品,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貸款,股權質押貸款等貸款業務。政府對符合條件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給予風險補償。對於創業投資機構投資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發生的實際投資損失,可按照損失額的一定比例給予風險救助。

十二、支持保險機構開發符合科技成果轉化特點的保險品種,包括關鍵研發設備、研發中斷、產品研發責任、產品質量保證、新產品試用、環境污染責任等保險,為科技成果轉化提供保險服務,進一步完善科技成果轉化過程中的保費補貼政策,支持科技成果轉移轉化。

十三、通過政府首購、訂購和取得專利技術的創新產品單一來源采購等政策,采購創新產品和服務,支持科技成果轉化。鼓勵通過科技成果轉化形成首台(套)重大裝備,對實現首台(套)業績突破的科技成果轉化產品,可享受首台(套)相關政策支持。

十四、對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離崗創業實施科技成果轉化的科研人員,經所在單位同意,可在5年內保留人事關系,保留原聘專業技術職務,工齡連續計算,與原單位其他在崗人員同等享有參加職稱評聘、崗位等級晉升和社會保險等權利。擔任職能部門處級(含)以上領導職務的,可在辭去領導職務後以科研人員身份離崗創業,實施科技成果轉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人員以離崗創業、兼職等方式從事科技成果轉化,要遵守與原單位的約定,保守原單位的商業秘密,尊重原單位的知識產權;使用原單位或他人知識產權的,要與原單位或他人簽訂許可或轉讓協議。

十五、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服務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的績效列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應用研究類專業技術職稱的評價體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暢通創新創業科研人員職稱申報、評審渠道。由上海市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類高級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委員會負責對本市在高新技術成果轉化中做出貢獻的工程技術人員、經營管理人員以及技術轉移轉化中介服務組織工作人員的任職資格進行評審。對在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中業績突出者,可破格評定相應的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

十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單位引進的科技和技能人才或專業從事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中介服務人才,依照本市有關規定,可直接申辦本市戶籍。對尚未達到直接入戶條件的,按照本市有關規定,優先辦理《上海市居住證》和居住證轉辦戶籍。

十七、明確界定研發團隊、轉化團隊和科研人員、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人員以各種形式合法獲取與科技成果及其轉化相關收益行為,與貪污、私分、侵佔、挪用等非法行為之間的執法標准。對涉及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科研人員創新創業的案件,行政執法部門要加強與執紀部門、司法機關的溝通銜接,統一執法標准。

十八、加強科技、財政、投資、稅收、人才、產業、金融、政府采購、軍民融合、知識產權等政策協同,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創造良好環境,市有關部門聯合設立「一門式」服務窗口,提供政策咨詢服務,協調解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過程中的疑難問題。

十九、市有關部門要根據本意見制定實施細則。各區縣政府可結合本地實際,制定實施細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要根據本意見,制定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規章制度。

『柒』 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 適用企業嗎

適用於企業。
《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2015)》第二條本法所稱科技成果,是指通過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成果。職務科技成果,是指執行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和企業等單位的工作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上述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科技成果。

『捌』 怎樣促進專利等科研成果能夠順利轉移和轉化

一、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科技成果轉化的途徑,主要有直接和間接兩種轉化方式:
科技成果的直接轉化
1.科技人員自己創辦企業
2.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開展合作或合同研究
3.高校、研究機構與企業開展人才交流
4.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溝通交流的網路平台,例如校果網。
折疊科技成果的間接轉化
1.通過專門機構實施科技成果轉化
2.通過高校設立的科技成果轉化機構實施轉化
3.通過科技咨詢公司開展科技成果轉化活動
二、專利交易是指將專利以有償的方式在不同的經濟主體間的轉移。如果需要進行專利交易,可以委託八戒知識產權來協作專利交易喔。
專利交易需書面簽訂專利轉讓合同,應注意下列事項:
1、交易的專利應符合《專利法》的相關規定,專利轉讓人必須具有該專利的所有權,如果專利屬企業所有,必須經上級主管部門批准,如果向外國人(或向國外)轉讓專利,必須經國務院批准,簽訂了專利交易合同,合同必須經專利局登記並公告後才生效,一旦專利交易合同生效,由此而產生的權利、義務一並轉移到受讓人。
2、受讓人必須是為專利技術的推廣、應用而獲取專利,而不是為壟斷技術而獲取專利。
3、專利讓與人要保證受讓人獲得技術知識,《合同法》第三百四十五條規定「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讓予從應當按照約定許可受讓人實施專利,交付實施專利有關的技術資料,提供必要的技術指導。」
4、專利實施許可合同,只能在專利權的存續期內有效,專利權有效期屆滿或者在專利被宣告無效,專利權人不得與他人訂立專利實施許可合同。
5、專利實施許可合同的受讓人不得許可與讓與人約定以外的第三人實施該專利並收取約定的費用。
6、專利權人在專利轉讓前已實施了發明創造,在轉讓合同成立後,應停止實施(有約定的按約定)該發明創造。
7、在專利轉讓合同成立前,專利權人與他人訂立的專利實施許可合同或非專利轉讓合同,在專利轉讓合同成立後仍然有效,其約定的權利和義務,轉移到專利轉讓合同的受讓人。
三:專利交易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關系
1、一般而言,專利交易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一種類型;
2、科技成果轉化應該還包含成果轉化等其他類型、或者專利許可等等;
3、專利交易一般也是用於科技成果的轉化,但是少部分也可能是企業、個人評項目、職稱、加分等目的而需求進行的專利交易,而不是直接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

『玖』 如何進一步提高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率

1、強化政府職能,加強政策導向。 高校科技成果轉化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風險性事業。沒有政府作後盾,沒有政府資助,單個個人或企業很難做到。高校的科技成果要迅速轉化,首先是政府要加強引導,制定相應的政策。目前,我國已出台的政策有:《科學技術進步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專利法》、《創業投資企業管理暫行辦法》、《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管理暫行辦法》、《關於企業技術創新有關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的通知》、《關於國家大學科技園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關於科技企業孵化器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國防科工委關於進一步推進民用技術向軍用轉移的指導意見》、《關於印發關於支持中小企業技術創新若干政策的通知》等等,這些政策需要不斷修訂和完善,更好地鼓勵科技創新,促進技術轉移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 由於我國的科技體制有一個很大的弊端,就是高校和科研機構獨立於企業之外,長期形成了科技與經濟相分離的局面,必然存在大量的科技成果亟待轉化的問題,因此,政府應當在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過程中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各級政府應加強職能建設,出台相關引導政策,積極引導和支持高校與企業建立相關科研機構和研發平台,盡快承擔科技成果轉化主體的重任,推動搞好科技成果的轉化。政府應組織金融、稅務、工商等有關部門應盡快制訂有效的產業政策、產業技術政策和產業結構政策,根本目的就是引導和推動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促進經濟社會快速可持速健康發展。
2、加強企業創新,促進科技轉化。 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和推廣過程中的重要主體。企業可以自行發布信息或者委託技術交易中介機構徵集其單位所需的科技成果,或者征尋科技成果的合作者,也可以獨立或者與境內外企業、事業單位或者其他合作者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承擔政府組織實施的科技研究開發和科技成果轉化項目,還可以與研究開發機構、高等院校等事業單位相結合,聯合實施科技成果轉化。我國絕大部分企業仍然通過資金、人力投入來實現量的擴張,通過上規模來增加企業的效益。而以科技創新和科技進步為主的內涵式擴大再生產,還沒有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主流。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企業的生存和發展,本質上取決於企業的技術創新、吸納科技成果能力和經營管理能力的增強,而不是僅靠資金、人力的投入、上規模來實現量的擴張及效益的提高。企業的擁有者和管理者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科技企業是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要勇挑重擔,努力實現適應市場、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風險自擔、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科技企業創新發展之路,將科技創新成果融於產品開發和生產發展之中,真正成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途徑。
3、提升高校實力,有利成果轉化。高校等科研單位是知識創新的源頭,也是科技成果的供給主體。隨著「科教興國」、「創新型國家」戰略的實施,高校實行「985工程」和「211工程」質量工程建設,加大了我國高校科技體制和管理體制改革的力度,高等教育在「聯合、共建、合作、合並」的方針指導下,高校管理體制改革取得了歷史性的發展,高校科技創新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高校已發展成為基礎研究的主力軍,應用研究的重要方面軍,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生力軍,高校科技工作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國家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高校及科研機構承擔建設了一大批科技創新基地和平台,承擔了國家科技重大專項、「863」計劃、國家科技支撐計劃、「973」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及國防軍工等一系列科研任務,高校總體科技實力不斷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大增強,已成為我國科技自主創新的強大力量,提高了知識對於經濟和社會的貢獻率,促進了高校的科技成果轉化,科技服務社會的能力和水平有了顯著改變。
4、建立中介機構,推動科技轉化。 我國自技術市場開放後,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大量涌現。特別是創新型國家體系建設,重點要加強以社會化、網路化的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培養一大批懂業務、善經營、會管理、高素質的技術經紀人隊伍,讓他們介入技術市場化的全過程的各階段,溝通技術供給方與需求方的聯系,解決技術與經濟結合的切入點,使技術真正進入市場的重要渠道,推動技術市場化的進程,切實發揮技術經紀人在技術市場中的作用。目前,北京、上海、江蘇等省市,技術轉移工作和成果轉化工作相對比較成熟,已經開始創新驛站建設和技術經紀人培訓工作,建立了相應組織機構,形成了一支技術經紀人隊伍。但是,技術經紀人和資格認定工作尚未全面開展,必須盡快出台相應政策,完善技術服務體系,穩定技術經紀人隊伍,有利於科技中介機構和隊伍建設,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工作。希望科技部門、各地科委和成果推廣機構積極通過科技成果展示和科技洽談會、技術成果交易會、校企科技對接活動、大學科技園、創業園、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技術轉移中心等機構和形式,加速技術轉移工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迅速轉化,努力實現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發揮科學技術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的應有作用。

『拾』 如何提高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

一是激發創新主體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積極性。科研人員積極性不高,回是導致我國科技成果轉移答轉化率偏低的根本原因,金智創新認為,要想有效的提升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率,需要積極探索有效的獎勵機制與模式,支持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構建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新型研發機構等協同開展成果轉化。推動成果轉化與創新創業互動融合,
二是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一般來說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主要由三方組成,一是由科研機構提供前沿科技成果,二是有技術需求的企業提供技術支持,但是科研機構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等,無法高校的溝通,這個時候就需要重視科技成果轉移中間機構的,充分發揮其溝通協同的作用。讓企業和高校能夠各取所需,提高各自的工作效率。
三是開展科技成果信息匯交與發布。圍繞新一代信息網路、智能綠色製造等重點產業領域,以國家財政科技計劃成果和科技獎勵成果為重點,發布一批能夠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投資規模與產業帶動作用大的重大科技成果包,探索市場化的科技成果產業化路徑。

閱讀全文

與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修改轉化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