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第一,第二,第三次科技革命成果分別是什麼
第一次工業革命成果:蒸汽機,火車,輪船。
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期(人類開始進入蒸汽時代)。
蒸汽動力在古希臘化時代的古埃及已為人們所知道,甚至得到應用,但是,僅僅用於開關廟宇大門。不過,在英國,為了從礦井裡抽水和轉動新機械的機輪,急需有一種新的動力之源。結果引起了一系列發明和改進,直到最後研製出適宜大量生產的蒸汽機。
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電力,發電機,電動機,內燃機,汽車,飛機,有線電報,電話。
時間: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初(人類開始進入電氣時代,並在信息革命、資訊革命中達到頂峰)。
1896年,古利埃爾莫·馬可尼發明了一台不用導線就能發射和接收信息的機器。20世紀初,是設計出「流水線」。亨利·福特因為發明了能將汽車零件運送到裝配工人所需要的地點的環形傳送帶,獲得了名聲和大量財產。
第三次工業革命成果:原子能,電子信息,生物工程,合成材料,計算機。
時間:20世紀後半期,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人類進入科技時代,生物克隆技術的出現,航天科技的出現,歐美有稱為21世紀系統與合成生物學將引發第三次工業革命,也即生物科技與產業革命)。
(1)革命成果擴展閱讀:
工業革命首先出現於工廠手工業最為發達的棉紡織業。
1733年,機械師凱伊發明了「飛梭」,大大提高了織布的速度,紡紗頓時,供不應求。
1765年,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了「珍妮紡織機」的出現首先在棉紡織業引發了發明機器,進行技術革新的連鎖反應,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從此,在棉紡織業中出現了螺機、水力織布機等先進機器。不久,在採煤、冶金等許多工業部門,也都陸續有了機器生產。隨著機器生產越來越多,原有的動力如,蓄力、水力和風力等已經無法滿足需要。
1785年,瓦特製成的改良型蒸汽機的投入使用,提供了更加便利的動力,得到迅速推廣,大大推動了機器的普及和發展。人類社會由此進入了「蒸汽時代」。
隨著工業生產中機器生產逐漸取代手工操作,傳統的手工業無法適應機器生產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進行生產管理,提高效率,資本家開始建造工房,安置機器雇傭工人集中生產,這樣,一種新型的生產組織形式—工廠出現了。
工廠成為工業化生產的最主要組織形式,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機器生產的發展,促進了交通運輸事業的革新,為了快捷便利地運送貨物、原料,人們想方設計地改造交通工具。
1807年,美國人富爾頓製成的以蒸汽為動力的汽船試航成功。 1814年,英國人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1825年,史蒂芬孫親自駕駛著一列托有34節小車廂的火車試車成功。從此人類的交通運輸頁進入一個以蒸汽為動力的時代。
1840年前後,英國的大機器生產基本上取代了傳統的工廠手工業,工業革命基本完成。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
⑵ 國民大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什麼
國民大革命取得的重大成果是基本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
國民革命,也稱大革命,第一次革命。國民革命在共產國際與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孫中山順應世界潮流,適應時代步伐,著手對國民黨進行改組,並於1924年1月在廣州召開了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國民黨一大的召開,標志著國民黨改組的完成和國共合作的正式建立。
國民大革命的意義:
①通過工農運動蓬勃發展、軍閥內部的分化和革命,孫中山北上宣言和國民會議運動以廣東革命根據地的鞏固擴大,國民革命開始興起。
②從1924年1月開始到1927年7月失敗,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中國人民同代表帝國主義封建地主利益的北洋軍閥的矛盾,革命的主要對象就是北洋軍閥,革命的主要任務是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革命的性質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中國人民的政治基礎是新三民主義。
③鑒於力量對比的懸殊,廣州國民政府北伐採取了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戰略方針,在工農運動的積極促進和配合下基本消滅孫、吳兩大軍閥,打敗了奉系軍閥。革命高潮由南向北,由珠江流域迅速席捲到長江流域。
④革命有四個突出特點:a、四個階級結成統一戰線,全力(規模大)進行革命;b、中共直接領導的工農運動蓬勃發展,此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運動都沒有這樣廣泛的群眾基礎;c、有正規的新式的革命軍隊,並進行了空前規模的北代戰爭,這是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所無法比擬的;d、大革命取得了空前的勝利。上述四點足以說明這是一場國民大革命。
⑤由於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反動勢力的瓦解破壞和蔣汪叛變革命以及中共的右傾妥協,北伐雖然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但又出現了充當中外反動勢力代理工具的蔣介石集團,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仍未改變,民主革命任務仍未完成,大革命最後失敗了。
⑶ 為什麼說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
總體說來,辛亥革命以後,中國沒有走上資本主義的道路,反倒是由袁世凱當上了名以上的大總統,實際上的皇帝,所以說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
武昌起義後,袁世凱以武力壓迫革命派,並命其黨羽聯名通電,宣稱「若以少數意見採用共和政體,必誓死抵抗」。
帝國主義列強調動軍艦在長江游弋,為袁世凱助威,並攻擊孫中山「缺乏管理國家的經驗」。
在革命高潮中附從革命的立憲派、舊官僚等則從內部施加壓力,大造大總統職位「非袁莫屬」的輿論,力主袁世凱上台,以便早日結束革命。一些革命黨人甚至主張只要袁世凱能逼清帝退位,就應該讓他當大總統。
在這種情況下,孫中山不得不表示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凱宣布擁護共和,就可以把臨時大總統的職位讓給他。
袁世凱在得到這些許諾後,即加緊「逼宮」。 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帝退位。第二天,袁世凱致電臨時政府,宣布「共和為最良國體」。同日,孫中山向參議院提出辭職咨文,但附以南京為首都、總統在南京就職、遵守約法三個條件,力圖以此制約袁世凱。袁世凱不肯離開北京老巢,指使部下發動「兵變」,西方列強也調兵進京配合,以迫使革命派讓步。革命派再次妥協。 3 月 10 日 ,袁世凱在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
⑷ 資產階級的革命成果
首先,辛亥革命給封建專制制度以致命的一擊。它推翻了統治中國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起資產階級共和國,推動了歷史的前進。辛亥革命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權利,從此,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在以後的歷史進程中,無論誰想做皇帝,無論誰想復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對下迅速垮台。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辛亥革命以後,帝國主義不得不一再更換他們的在華代理人,但再也找不到能夠控制全局的統治工具,再也無力在中國建立比較穩定的統治秩序。 第三,辛亥革命為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民國建立以後,國內實業集團紛紛成立,開工廠、設銀行成為風氣。民族資本主義的經濟力量在短短的幾年內就有了顯著的增長,無產階級隊伍也迅速壯大起來。 第四,辛亥革命對近代亞洲各國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運動,產生了比較廣泛的影響,特別是對越南、印度尼西亞等國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斗爭起了推動作用在亞洲的歷史上也是一次偉大的轉折。列寧把辛亥革命視為「亞洲的覺醒」。辛亥革命在亞洲打響了民主的第一槍。
⑸ 晚清文學革命成果有哪些啊
題主問的有問題吧???
晚清1840年—1912年,是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時期。
文學革命開始於1917年。它是晚清文學改良運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發展,本質是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
鴉片戰爭後有宋詩運動和桐城派古文的復興 ,龔自珍帶領的進步的文學潮流 ,資產階級維新派的詩界革命、文界革命 小說界革命
詩界革命:晚清時期,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下形成的文化運動。「詩界革命」為梁啟超首倡,黃遵憲為主將。主張詩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語句,要以舊風格含新意境。「舊瓶裝新酒」,要求保留詩歌的舊形式,變革不徹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詩歌革命的旗幟為政治改革張目。「詩界革命」在觀念上影響到1918年的新詩運動
文界革命:梁啟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號。具體內容:吸收西方的雄辯體、隨筆體,結合魏晉文風,把古文從「義理、考據、辭章」中解放出來,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聖賢義理,以豐富的世界進化維新的史實突破拘謹的考據,以俗語、外來語入文以豐富文章的表達方法。
小說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說成為改良社會政治的重要工具。梁啟超在《譯印政治小說序》(1898)、《論小說與群治的關系》(1902)等文中闡釋了他的小說革命主張。認為:「小說為文學之最上乘」,「欲新一國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國之小說」,「小說有不可思議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說之力表現為「熏、浸、刺、提」四個方面;小說具有新民救國的效力。
⑹ 辛亥革命取得的成果!
辛亥革命以反對君主專制制度、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為目標,是一次比較完全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正如毛澤東指出的:「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正規地說起來,是從孫中山開始的。」辛亥革命的領袖們,則認識到要救國必須革命,要想救亡圖存,只能是推翻封建皇權。
辛亥革命沖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自漢代董仲舒以來的中國思想文化,君臣關系是「三綱五常」中三綱之首。皇帝不僅是政治上的權威,也是文化中諸多價值觀念的重要依據與合法性的來源。
辛亥革命不但從行動上堅決地打倒皇帝,並從輿論上對君權神授觀念和皇權思想進行鞭撻和批判,極大地促進了人民的思想解放,為探索救國興邦的道路打開了新的思想境界
辛亥革命促進了社會習俗的除舊布新。辛亥革命的實際政治影響遠遠超出了人們的預料。政治體制的革故鼎新帶來了民國初年的中國社會面貌為之一新。正是這些新的變化,打開了中國通向現代化的閘門。
(6)革命成果擴展閱讀:
歷史背景
以清道光二十年到二十二年(1840—1842)的鴉片戰爭為標志,中國歷史進入了近代,也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代。鴉片戰爭和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訂立,使中國社會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中國領土和主權的完整遭到破壞,開始喪失了政治上的獨立地位。
辛酉政變後,隨著太平天國的失敗,清廷政局逐漸穩定下來,慈禧太後的統治地位也日趨鞏固。1895年中日戰爭後,英、俄、美、日、法、德等國爭先恐後地奪取侵華權益,迅速形成了瓜分中國的局勢。
1894年11月(光緒二十年十月),孫中山在檀香山成立興中會。1895年2月,孫中山在香港建立興中會總部,規定誓詞為驅除韃虜,恢復中國,建立合眾政府,鮮明地提出了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第一個綱領。
⑺ 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成果帶來的便利是什麼
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
1866年德國西門子研製出發電機,標志著電力時代的到來
1869年俄國門捷列夫提出化學元素周期律
1876年美國貝爾發明有線電話
1877年美國愛迪生發明留聲機
1880年美國愛迪生發明白熾燈泡
1901年發現了X射線的德國物理學家倫琴成為首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1903年美國萊特兄弟駕駛著自己設計製造的飛機沖向天空,這是人類航空史上首次自主操縱飛行
1904年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發明了世界上第一隻電子管,標志著人類從此進入電子時代
1905年愛因斯坦發表了一篇論文,闡述了狹義相對論,帶來了物理學的巨大變革
1915年魏格納寫成《海陸的起源》一書,提出了大陸漂移說
1926年美國科學家哥達德製造的世界第一枚液體燃料火箭試飛成功
1928年英國醫學家弗萊明發現了青黴素,開創醫學新紀元
1932年世界上第一條高速公路在德國出現
⑻ 國內革命時期的成就1919-1927
1.五四運動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
(2)爆發:1919年5月4 日,北京。
(3)高潮:上海的「三罷」斗爭。
(4)結果:初步勝利;罷免了曹汝霖、章宗祥、陸宗輿的職務;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巴黎和會上簽字。
(5)意義:是一次偉大的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曙光噴薄欲出。
2.中國共產黨成立
(1)標志:中共「一大」召開。
(2)兩個綱領:最高綱領(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和最低綱領(民主革命綱領: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3)兩點意義:是新型的工人階級政黨。開創了中國革命的新時代,給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
3.國民大革命
(1)性質: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社會各階層廣泛參加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民主革命。
(2)國共合作:兩次會議(中共「三大」、國民黨「一大」);新三民主義(蘊含「三大政策」)。
(3)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奠定了革命繼續發展的基礎。
⑼ 社會主義革命的成果
社會主義革命成果:使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生產資料社會主義公有制 進入了社回會主義初級階段 為國家政權鞏答固奠定了經濟基礎 新民主主義革命成果:推翻了帝國主義 封建主義 官僚資本主義 三座大山,人民翻身當家作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取得了民族獨立 擺脫了殖民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