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

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26 17:10:06

① 收集五條關於生命科學領域的最新科學研究成果

1.蛋白質泛素化
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來自華盛頓大學的華裔科研人員鄭寧(Ning Zheng)助理教授又發表了一篇有關泛素蛋白連接酶結構生物學的新文章。自2000年以來,鄭博士先後在Cell、Nature和Science等國際權威雜志上發表了多篇文章,並且有三篇文章成為雜志的封面故事進行推薦。
蛋白質泛素化作用是後翻譯修飾的一種常見形式,該過程能夠調節不同細胞途徑中各式各樣的蛋白質底物。通過一個三酶級聯(E1-E2-E3),蛋白質的泛酸連接又E3泛素連接酶催化,這種酶是cullin-RING復合體超級家族的最佳代表。
在從酵母到人類的各級生物中都保守的DDB1-CUL4-ROC1復合體是最近確定出的cullin-RING泛素連接酶,這種酶調節DNA的修復、DNA復制和轉錄,它能被病毒所破壞。

由於缺少一個規則的SKP1類cullin連接器和一種確定的底物召集結構域,目前人們還不清楚DDB1-CUL4-ROC1 E3復合體如何被裝配起來以對各種蛋白質底物進行泛素化。

在這項新的研究中,鄭博士等人對人類DDB1-CUL4A-ROC1復合體被病毒劫持的形式進行了晶體結構分析。分析結果表明DDB1利用一個β-propeller結構域作為cullin骨架結合物,利用一種多變的、附著的獨立雙β-propeller折疊來進行底物的呈遞。
通過對人類的DDB1和CUL4A復合體進行聯系提純,然後進行質譜分析,研究人員確定出了一種新穎的WD40-repeat蛋白家族,這類蛋白直接與DDB1的雙propeller折疊結合並充當E3酶的底物募集模塊。這些結構和蛋白質組學研究結果揭示出了cullin-RING E3復合體的一個新家族的裝配和多功能型背後的結構機制和分子邏輯關系。

2.RNAi(RNA干擾)
過去在對生物體基因功能研究時,通常利用反義寡核苷酸、核酶[1]等抑制目的基因表達,而近年來發現了一種新的誘導基因沉默的技術,即RNA干擾(RNA interference,RNAi).與其它關閉基因工具不同,RNAi是一種由雙鏈RNA介導的特異性抑制同源基因表達的技術.由於它具有高特異性和高效性,已經廣泛應用於植物、真菌、蠕蟲和低等脊椎動物以及哺乳動物的基因功能研究,並且在人類基因組功能研究和基因葯物研製及基因治療等方面,有很好的應用前景.

3.生物晶元-下個世紀的革命性技術
通過對微加工獲得的微米結構作生物化學處理能使成千上萬個與生命相關的信息集成在一塊厘米見方的晶元上。採用生物晶元可進行生命科學和醫學中所涉及的各種生物化學反應,從而達到對基因、抗原和活體細胞等進行測試分析的目的。生物晶元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將從樣品制備、化學反應到檢測的整個生化分析過程集成化以獲得所謂的微型全分析系統(micro total analytical system)或稱縮微晶元實驗室(laboratory on a chip)。生物晶元技術的出現將會給生命科學、醫學、化學、新葯開發、生物武器戰爭、司法鑒定、食品和環境衛生監督等領域帶來一場革命。

4.讓腫瘤細胞自行凋亡
美國伊利諾伊州立大學的科學家成功合成出一種可以讓腫瘤細胞自行凋亡的分子。
在罹患腫瘤疾病期間,有缺陷細胞按程序凋亡的過程被破壞,癌變細胞能夠對抗機體發出的凋亡信號,這樣癌變細胞就可以毫無監控地分裂,並形成腫瘤。
根據科學家們掌握的證據,癌變細胞的這種能力與半胱天冬酶-3(caspase-3)的缺失有關,這種蛋白酶參與到細胞凋亡過程中。由於癌變細胞中半胱天冬酶-3酶原蛋白(procaspase-3)形成caspase-3的過程被破壞,所以這種蛋白酶的數量不足。
保羅·赫根羅德(Paul Hergenrother)領導的科學家團隊研究了超過兩萬種化合物以尋找到能夠促進半胱天冬酶-3酶原蛋白合成半胱天冬酶-3的物質。終於科學家們找到了這種化合物。合成分子PAC-1能夠促進半胱天冬酶-3的形成。同時,它還激活了從小鼠和人類腫瘤中分離出來的癌變細胞的自然死亡的過程。
PAC-1主要是針對那些procaspase-3含量較高的細胞發揮作用。在腸、皮膚、肝臟等部位的腫瘤細胞及白血病細胞中這種蛋白的含量較高。同時,健康細胞對於PAC-1的作用並不敏感,因為健康細胞中procaspase-3的含量並不高。研究人員指出,通過對同一個腫瘤患者的正常細胞與腫瘤細胞進行化驗表明,癌變細胞對PAC-1的敏感程度要高2000倍。
保羅·赫根羅德指出,「我們可以預測出像PAC-1這樣的化合物的潛在能力。」他還補充說,他們將選擇一些腫瘤細胞中procaspase-3的含量水平較高的患者進行治療。
科學家計劃在以後將要進行臨床研究以評估PAC-1的安全性。科學家指出,在沒有發現嚴重的副作用的情況下,原則上醫生們將獲得一種治療腫瘤的新方法。

5.研究者首次繪制調節成人幹細胞生長基因圖譜
最近,美國肯塔基州大學(UK)的Gary Van Zant博士及其研究小組在國際權威科學雜志《自然遺傳學》上發表了他們的一項重大成果。他們繪制了一個幹細胞基因和它的蛋白產品Laxetin,並且在此工作基礎上,進行了鑒定基因自身的調查研究。這是至今為止首次對幹細胞基因進行的完全研究。
這一特殊基因由於能調節體內特別是骨髓內成人幹細胞的數目而顯得尤為重要。現在它已被鑒定,研究者希望該基因與它的蛋白產品Latexin能夠應用於臨床。比如,增加進行化療或者骨髓移植病人的幹細胞數量。化療病人一個大難關是面臨治療後幹細胞喪失。這就限制了化療所能進行的劑量與類型。但是如果Latexin能夠用於增加幹細胞數量,病人就能夠接受更大劑量化療,並能更快速恢復。在骨髓移植中幹細胞數量增加同樣有用,在這里需要大量的幹細胞來幫助病人從癌症恢復。另外一個Latexin可能的應用是幫助臍帶血中幹細胞數目,這同樣用於血髓移植中移植健康幹細胞。目前,臍帶血中幹細胞移植僅能用於兒童因為臍帶血不含有移植給成人所需的足夠幹細胞數量。
目前僅在骨髓的幹細胞群中檢測了Latexin效果。Van Zant說,可能或者很可能在如肝,皮膚,胰腺或大腦組織中的幹細胞群能受Latexin的類似影響。這為使用幹細胞治療如由肝病,糖尿病損傷或者中風造成的中樞神經損傷等其他疾病和狀況開辟了新的治療策略。
研究者同樣看到了基因在如白血病和淋巴瘤中正常幹細胞轉化為癌變幹細胞的可能作用。如果基因確實起作用,那麼同樣可能是新治療方法的關鍵。這些發現對於幹細胞調節分子機制的深入了解具有作用,這包括一些幹細胞如何癌變。這些發現同樣有助於科學家發展控制用於治療的幹細胞數目與功能的有效方法,同樣為發生在幹細胞中年齡相關變化提供了一個較好的解釋。

② 我國幹細胞治療、幹細胞臨床研究到什麼程度了

您好,基因治療、細胞治療等生物治療技術。目前我國有6項幹細胞治療產品在開展不同階段的臨床試驗,核酸葯物研發與世界保持同步。到2015年全球幹細胞醫療潛在市場大約為800億美元,核酸葯物市場將達到2000億美元。我國未來有望培育1000億元人民幣規模的個性化治療體系。

③ 幹細胞研究有哪些成就

幹細胞的用途非常廣泛,涉及到醫學的多個領域。目前,科學家已經能夠在體外鑒別、分離、純化、擴增和培養人體胚胎幹細胞,並以這樣的幹細胞為「種子」,培育出一些人的組織器官。幹細胞及其衍生組織器官的廣泛臨床應用,將產生一種全新的醫療技術,也就是再造人體正常的甚至年輕的組織器官,從而使人能夠用上自己的或他人的幹細胞或由幹細胞所衍生出的新的組織器官,來替換自身病變的或衰老的組織器官。假如某位老年人能夠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嬰幼兒時期或者青年時期保存起來的幹細胞及其衍生組織器官,那麼,這位老年人的壽命就可以得到明顯的延長。美國《科學》雜志於1999年將幹細胞研究列為世界十大科學成就的第一,排在人類基因組測序和克隆技術之前。

新加坡國立大學醫院和中央醫院通過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手術,根治了一名因家族遺傳而患上嚴重的地中海貧血症的男童,這是世界上第一例移植非親屬的臍帶血幹細胞而使患者痊癒的手術。醫生們認為,臍帶血幹細胞移植手術並不復雜,就像給患者輸血一樣。由於臍帶血自身固有的特性,使得用臍帶血幹細胞進行移植比用骨髓進行移植更加有效。現在,利用造血幹細胞移植技術已經逐漸成為治療白血病、各種惡性腫瘤放化療後引起的造血系統和免疫系統功能障礙等疾病的一種重要手段。科學家預言,用神經幹細胞替代已被破壞的神經細胞,有望使因脊髓損傷而癱瘓的病人重新站立起來;不久的將來,失明、帕金森氏綜合症、艾滋病、老年性痴呆、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等絕大多數疾病的患者,都可望藉助幹細胞移植手術獲得康復。

同胚胎幹細胞相比,成人身體上的幹細胞只能發育成20多種組織器官,而胚胎幹細胞則能發育成幾乎所有的組織器官。但是,如果從胚胎中提取幹細胞,胚胎就會死亡。因此,倫理道理問題就成為當前胚胎幹細胞研究的最大問題之一。美國政府明確反對破壞新的胚胎以獲取胚胎幹細胞,美國眾議院甚至提出全面禁止胚胎幹細胞克隆研究的法案。美國的一些科學家則對此提出了尖銳的批評,他們認為,將幹細胞用於醫學研究,在減輕患者痛苦方面很有潛力。如果浪費這樣一個絕好的機會,結果將是悲劇性的。

④ 我國中科院周琪院士的腎小球幹細胞研究成果進展怎樣

2011 至 2015 年間,中國投資了大約 30 億元人民幣(4 億 3500 萬美元)用於幹細胞和再生醫學研究。這些定向招標的項目引導產生了許多重大突破,鞏固了中國在這一領域的全球領先地位。2016 年 9 月,中國推出了另一重點項目,計劃在未來 5 年間以相似金額的投資支持偏重臨床應用的幹細胞及其轉化研究。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促進醫學進步的重要機會,能為各種疾病的患者帶來福音(例如帕金森病和老年性視網膜黃斑變性)。

⑤ 幹細胞在治療糖尿病疾病上取得了哪些成果

還在臨床試驗階段。只是對個別人有效,遠未到成熟階段。道路還漫長。

⑥ 目前國內的幹細胞臨床研究發展到什麼程度了

國內幹細胞只會吹牛根本沒現實的成果

⑦ 幹細胞研究是當今生命科學研究的一個熱點,其研究成果為許多疾病的治療提供了高效的方法,不能從下列細胞

A、受精卵具有發育的全能性,屬於全能幹細胞,A錯誤;
B、臍帶血中含有造血幹細胞,屬於多能幹細胞,B錯誤;
C、心肌細胞屬於高度分化的細胞,沒有分裂能力,不屬於幹細胞,C正確;
D、骨髓中含有造血幹細胞,能增殖分化形成血細胞和淋巴細胞,屬於多能幹細胞,D錯誤.
故選:C.

⑧ 幹細胞研究有哪些成就及應用幹細胞企業全國十大排名都有哪些

華夏源排名前十哦,致力於幹細胞的研發應用和幹細胞存儲!

⑨ 國內的幹細胞臨床發展現狀是怎樣的有什麼具體的例子嗎

幹細胞技術自誕生以來,便成為醫療界的關注焦點,幹細胞強大的組織修復能力與免疫調節能力能解決諸多的疑難雜症,顛覆了傳統的臨床治療理念,開創了一種創新型的醫學治療模式,具有廣闊的應用的前景。

幹細胞技術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研究熱潮!在國家正確的指導下,我國幹細胞技術近年來發展迅猛,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進一步推進幹細胞的臨床轉化奠定了扎實的基礎。2020年特殊之年,我國幹細胞技術取得了重要的意義,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展示了強大的修復能力。

截至目前,共有104家醫療機構和51項幹細胞臨床研究項目完成了備案。

1.我國將進一步完善幹細胞技術臨床轉化的規范性和合法性

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第3324號(醫療體育類367號)提案答復的函提及,目前國家已制定了《幹細胞臨床研究管理辦法(試行)》、《幹細胞制劑質量控制和臨床前研究指導原則(試行)》和《細胞治療產品研究與評價技術指導原則》等幹細胞臨床轉化文件,進一步修改完善幹細胞等法規和規章,並做好相關管理能力儲備,促進細胞治療臨床研究和轉化應用,推動產業發展,造福人民群眾健康。

2.我國將幹細胞轉化研究作為重點項目國撥科研基金

我國自2016年啟動「幹細胞及轉化研究」重點專項,國撥26.4億資助了136個幹細胞研究項目,其中2020年國家發放2.4億支持15項項目,項目涉及幹細胞基礎研究、幹細胞動物試驗與臨床研究,研究的疾病包括2型糖尿病、銀屑病及銀屑病型關節炎、視神經脊髓炎譜系疾病、神經性致盲眼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⑩ 幹細胞的研究進展

幹細胞是人體內最原始的細胞,它具有較強的再生能力,在幹細胞因子和多種白細胞介素的聯合作用下可擴增出各類的細胞。在99年末的年度世界十大科技成果評選中,"幹細胞研究的新發現"榮登榜首。幹細胞研究有不可估量的醫學價值。分離、保存並在體外人工大量培養使之成長為各種組織和器官成為幹細胞研究的首要課題。當前,對幹細胞的分離和培養技術獲得了重大進展,利用單克隆免疫吸附能識別細胞類型或細胞譜系的表面抗原,其分離純度和細胞活力都很高。99年以色列魏茨曼科學院將白介素-6與幹細胞內的受體分子合並研製出一種新分子,可使幹細胞在維持原本特性的基礎上進行自我增殖且細胞壽命也有所延長。在臨床運用中,造血幹細胞應用較早,在五十年代,臨床上就開始應用骨髓移植來治療血液系統疾病。到八十年代,外周血幹細胞移植技術逐漸推廣。美國StmlellsCsliifornia公司用血液幹細胞在小鼠體內培育出成熟的肝細胞。胚胎幹細胞目前許多研究工作都是以小鼠胚胎幹細胞為研究對象,神經幹細胞的研究仍處於初級階段。

我國現已掌握了臍血幹細胞分離、純化、冷凍保存以及復甦的一整套技術,並開始在上海籌建我國第一個臍血庫。在北京,北京醫科大學人民醫院細胞治療中心也正在籌建全世界最大的異基因臍帶血幹細胞庫,計劃到2002年完成冷凍5萬份異基因臍帶血幹細胞,為全世界華人患者提供臍帶血幹細胞做移植用。2000年初,我國東北地區首例臍血幹細胞移植成功。

我國在"治療性克隆"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治療性克隆"課題被列為國家級重點基礎研究項目。此課題分為上、中、下游三塊,上海市轉基因研究中心成國祥博士負責上游研究,上海第二醫科大學盛惠珍教授和曹誼林教授分別主持中、下游的研究工作。其整體目標是,用病人的體細胞移植到去核的卵母細胞內,經過一定的處理使其發育到囊胚,再利用囊胚建立胚胎幹細胞,在體外進行誘導分化成特定的組織或器官,如皮膚、軟骨、心臟、肝臟、腎臟、膀胱等,再將這些組織或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利用這種方法,將從根本上解決同種異體器官移植過程中最難的免疫排斥反應,同時還使得組織或器官有了良好的、充分的來源。目前,由上海市轉基因研究中心負責的上游研究工作,即把病人的體細胞移到去核的卵母細胞並經一系列的處理發育至囊胚取得成功。這個中心創建的三種技術路線方法,即"體細胞克隆哺乳動物的制備方法"、"獲得治療性克隆植入前的制備方法"以及"用於治療性克隆的人體細胞組織器官保存方法"均已收到國家知識產權局同意專利申請的受理通知。
為了一個人的形成,單個受精卵將產生數以億計的細胞和250多種不同的細胞類型。幸而,直到最後一個細胞和器官發育形成之時,所有的一切仍未結束。貫穿於整個生命的,是大多數組織繼續產生新的細胞以替換損耗的老細胞或滿足新的生命活動的需要。比如,當運動員在高海拔地區進行訓練的時候,循環系統中血細胞的數量相應增加以滿足運輸更多氧氣的需要。很顯然,在諸如皮膚,毛發,骨骼,骨髓,腸這樣的組織中,細胞再生能力已得到證實;但這種現象很可能在所有器官中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包括大腦在內,而慣常的觀點是,神經元是不可再生的。

組織更新和修補自身的能力來源於稱為幹細胞的小細胞團。幹細胞存在於生命的全過程,在體內微環境中被專門的「看護」細胞緊密包圍。「看護」細胞提供生長因子和信號分子保持幹細胞的特性――分化能力,以及在特定生命周期中分化為特化細胞的同時又能自我復制的能力。矛盾的是,幹細胞的自身分裂十分有限,而它們的子細胞在最終形成特化細胞的過程中,有非凡的繁殖力。

幹細胞以及他們能維持一定數量的能力一直深深吸引著生物學家們[1],如今更為狂熱。由於人們意外的發現成熟組織中的幹細胞可以重新程序化,即使效率極低,但仍然可以分化為其他來源的細胞。[2]比如,在正常情況下,成年鼠的少數造血幹細胞可生成肌肉組織,神經系幹細胞可生成血液。這些報告使得將來受損組織用同一個體內其他組織的殘余幹細胞來修復成為可能。

懸而未決的問題

另外兩項研究也引起了科學界和公眾的廣泛關注。去年,有兩個研究小組宣布他們從人類胚胎和胎兒的生殖細胞中分離出了多能幹細胞(pluripotential)――可以分化為多種細胞類型的幹細胞。緊跟著,就是眾所周知的來自成熟體細胞的克隆羊多莉(dolly)及克隆鼠的誕生。

這些有著巨大新聞價值的研究層出不窮,引起了世界性的關於道德和倫理規范的討論風暴,而且到現在還在爭論。比如在美國,公眾的反對迫使NIH停止對人胚胎幹細胞的研究提供資助。這些爭論使許多研究人員開始意識到,他們必須就一些基本問題與迫切的公眾和立法者進行有效的交流,其中包括「人的生命何時開始?」「成為人意味著什麼?」「什麼是胚胎,它在什麼時候變成人?」。

科學家們是否能回答這些復雜的問題還有爭執,這里我不打算繼續深入討論。我只想確定這個事實:在回答另一個更重要的基本問題「我們怎樣才可能把幹細胞用於醫葯領域?」之前,我們的確還需要更多的信息。

採取哪種方法?

最基本的,我們必須進一步研究人體所有組織的幹細胞。第一步,我們需要確定分子標記,它們能將寥寥無幾的幹細胞從他們龐大的子細胞中區分開來。此外,還需了解幹細胞與所處的微環境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微環境如何對機體的需求作出反應。我們僅對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的相關信息有一定了解,這將有助於在臨床治療中增加受損組織中殘留的幹細胞的數量。現在,我們已經能夠培養少量造血幹細胞以重建人的血液系統。

設定一個最壞的狀況,一個慢性病患者失去了某種組織的大部分幹細胞,必須要用替代療法才能生存。如今,最可行的方案是採用另一個體相應組織的幹細胞來補充。但是,這種方案也相當危險,由於捐獻者與患者沒有遺傳上的相容性,移植很快因免疫排斥而失敗。

一種改進方案是用所謂「自體同源幹細胞(autologous stem cells)」的幹細胞來進行治療,這種幹細胞與患者的基因型完全相同。雖然目前還不可行,但是我們已經有了一定的設想。一種方案是分離、培養患者的另一組織的幹細胞,比如骨髓或皮膚的,再把這些成熟幹細胞在體外重新程序化。為了了解怎樣才能重新程序化幹細胞,我們需要一系列的實驗,來研究沉默基因的重新激活,以及激活基因被關閉的機制。例如「早期胚胎細胞分化為不同細胞系的機制研究」就會給我們相當的啟示。如果我們理解了遺傳基因控制正常發育的實現過程,我們將更容易地在實驗室里進行有目的地控制基因表達和細胞分化的方向。

另一種方法是用來源於囊胚期的胚胎的多能幹細胞。囊胚期是指卵子剛剛受精但尚未種植到子宮的階段,此時胚胎稱為胚泡。胚泡大約由100個細胞組成,其中包含一些特化性較少的幹細胞,可在培養中不確定地誘導分化為多種細胞形式(如圖)。最早的人類多能幹細胞是從體外受精的臨床病例中得來的多餘胚泡。這個里程碑式的事件是James Thomson領導的University of Wisconsin, Madison的實驗室在1998年的成果。另一個在澳大利亞的Monash University的實驗室最近宣布了相似的實驗結果。現在這兩個小組正在進一步研究這些多能幹細胞和子細胞的特徵。

這些工作為人類胚胎早期發育中基因功能研究提供無價的數據資料。不幸的是直到現在,我們對這一領域知之甚少,部分由於聯邦經費對胚胎研究的限制。盡管胚胎發育在進化中高度保守,但是脊椎動物胚胎發育中一些細節上的差異,足以證明鼠和人之間並不是所有的基因都具有相同功能。因此,在模式動物研究中得來的信息不能充分體現出我們在人類幹細胞中研究中的問題。

公眾眼中的幹細胞

用人類多能幹細胞進行研究引起爭議是由於他們來自人類的受精卵,在某些人認為人的生命始於受精。那麼在理論上,用體細胞核轉移的方法生成自體同源幹細胞引起的爭議會少一些。這種方法是把成熟細胞的細胞核轉入一個去核的未受精卵細胞中,在實驗室里,這個卵細胞發育成胚泡,研究人員可從中分離培養多能幹細胞系。最近,Monash University的研究人員用這項技術在小鼠上取得了成功。他們在1000多個轉移基因標記的細胞核的去核卵細胞中,獲得一個胚胎幹細胞系。如果這種「治療性克隆」能夠在效率上更提高一些,那麼這對人類幹細胞的研究同樣有意義。

既然實驗用的卵細胞是去核和未受精的,無不同個體的遺傳物質融合,從而未發生受精過程,所以用這種方法製造的幹細胞在道德和倫理上將更容易被人們所接受。此外,由於胚胎幹細胞不能獨立發育成胎兒,所以他們不是胚胎。然而,從理論上講,體細胞核轉移產生的胚泡不僅只用於幹細胞的產生,把這樣的胚泡移植到婦女子宮中也有可能克隆人。嘗試此類研究與現行道德准相駁,也是違法行為。另外,這樣的行為會使許多不負責任的人們有所企圖,無法控制倫理道德標准,而且有可能使人為的和有目的地製造畸形嬰兒成為可能。

這些爭議對一些更極端的反對者來說還不是關鍵,他們認為只有對於一個已經去世的人,體細胞核轉移技術才可以接受。往往在聯邦經費資助人類幹細胞的科學研究之前,一個基於相互尊重的信仰的公眾討論就已經開始,無論這種研究是以治療人類疾病為目的還是以基礎研究為目的。

可以認為這種爭論本身,是一個好的事情,因為它激發了公眾對生物學和復制的興趣及關注,這些內容以往在學校里不能有效的傳授給學生。(克隆青蛙往往不能象克隆人類自己那樣使高中的學生們產生興趣,而且人類肢體再生的案例就可以引導學生展開有關人類肢體的形成和哪些基因產生手臂而不產生腿之類的討論,象這樣的說法未免太牽強了一點。)

無論怎樣,幹細胞研究的前提是將會得到新的實質意義上的治療方法。因此,科學家們必須十分謹慎,避免媒體對基因治療過分誇大的報道,否則會失去公眾的信任和信心。在應用人多能幹細胞時,也必須十分留心。就像我們看到的那樣,對公眾中的某些人來說,這些細胞的來源相當於破壞人的生命。事實是在我們確切知道幹細胞治療的實際用途之前,還有許多障礙要跨越。當我們向前繼續探索的每時每刻,我們必須誠實.

http://www.39.net/nursing/03gxb/hgyzw/21352.html

閱讀全文

與幹細胞最新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