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煤礦探放水中的礦井涌水量等15中基礎台賬資料求解釋
《煤礦防治水規定》
第十六條 礦井應當建立下列防治水基礎台賬:
(一)礦井涌水量觀測成果台賬;
(二)氣象資料台賬;
(三)地表水文觀測成果台賬;
(四)鑽孔水位、井泉動態觀測成果及河流滲漏台賬;
(五)抽(放)水試驗成果台賬;
(六)礦井突水點台賬;
(七)井田地質鑽孔綜合成果台賬;
(八)井下水文地質鑽孔成果台賬;
(九)水質分析成果台賬;
(十)水源水質受污染觀測資料台賬;
(十一)水源井(孔)資料台賬;
(十二)封孔不良鑽孔資料台賬;
(十三)礦井和周邊煤礦采空區相關資料台賬;
(十四)水閘門(牆)觀測資料台賬;
(十五)其他專門項目的資料台賬。
礦井防治水基礎台賬,應當認真收集、整理,實行計算機資料庫管理,長期保存,並每半年修正1次。
B. 礦井涌水量觀測台賬怎麼填
《煤礦防治水規定》要求,每旬進行一次礦井涌水量的觀測。
可採用堰測法、浮標法等進行觀測,而後將觀測所得數據填報在礦井涌水量觀測台賬上。
一般浮標法的話,要求填寫水溝寬度、深度、測量長度、時間、單位涌水量等。
C. 礦井涌水量預測的步驟和方法
礦井涌水量預測是一項貫穿礦床水文地質勘探全過程的工作。一個正確的預測方案的建立,是隨著對礦床水文地質條件認識的不斷深化而逐漸形成的,在一般情況下,有3個基本步驟:
2.1.2.1建立預測礦坑涌水量的水文地質模型
水文地質模型的建立有3個要點:①概化已知狀態下礦區的水文地質條件;②給出未來開采礦坑的內邊界條件;③預測未來開采條件下的外邊界條件。
由於數學模型的作用是對地質模型進行「逼真」,因此,隨著數學模型研究的迅速發展,對水文地質模型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對於復雜大水礦床來說,一個可行的水文地質模型的建立,必須貫穿整個勘探過程,並大致經歷3個階段。即:第一階段(初勘階段),通過初勘所獲資料,對礦床水文地質條件進行概化,提出水文地質模型的「雛型」,可作為大型抽(放)水試驗設計的依據;第二階段(詳勘階段),根據勘探工程提供的各種信息資料,特別是大型抽(放)水試驗的資料,完成對水文地質模型「雛型」的調整,建立水文地質模型的「校正型」;第三階段,在水文地質模型「校正型」的基礎上,根據開采方案(即已知疏干工程的內邊界條件)預測未來開采條件下的外邊界的變化規律,建立水文地質模型的「預測型」。
模型的預測在礦床水文地質計算中是一個高難度的工作。因為無論從含水層的內部結構到邊界條件都是待定的,尤其是礦坑涌水量計算常常要求作大降深的下推預測,這給模型的預測增加了難度。由於目前還不能對各種開采條件下含水層結構的破壞程度和參數的變化進行預測,因此,只能以水文地質模型「校正型」為依據,根據勘探工程提供的各種信息資料,在已知內邊界的條件下,預測未來開采條件下外邊界的變化規律,來建立水文地質模型的「預測型」。
由此可見,礦坑涌水量的預測問題,實際上是一個不同階段的水文地質模型的精度問題。對於一般水文地質條件(非大水)礦床,則依據各勘探階段的勘探、試驗、長期觀測資料和開采方案,建立相應精度的水文地質模型和數學模型,來完成該階段的礦坑涌水量預測。
2.1.2.2選擇計算方法
礦井涌水量的正確評價是礦井水文地質工作的重要任務。不同的礦井,礦井充水條件差別很大,影響礦井涌水量的因素變化很大。不同礦井進行的水文地質勘察精度不同,擁有的水文地質資料的詳細程度不同。因此,很難有單一的礦井涌水量預測方法直接套用。
根據不同的地質與水文地質條件,最大限度地利用礦井所擁有的相關資料,較為准確地預測礦井涌水量,需要研究和選擇不同的礦井涌水量預測方法。其中最常見的礦井涌水量預測方法有水文地質比擬法、Q-S曲線方程法、相關分析法、解析法、數值法和水均衡法等。不同的礦井涌水量預測方法都有其適用條件。針對某個具體礦井選擇什麼樣的計算方法,要視具體的水文地質條件及其所擁有的水文地質資料而定。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對於一個礦井可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礦井涌水量預測,進而通過比較和綜合分析選擇較為准確的礦井涌水量。
2.1.2.3解數學模型,評價預測結果
應該指出,不能把數學模型的解算僅僅看作是一個單純的數學運算,而應該看作是對水文地質模型和數學模型進行全面驗證識別的過程。因此說,數學模型的解算,也是對礦床水文地質條件作進一步深化認識的過程,即從定性到定量的認識過程。
不同的預測方法,數學模型的復雜程度不同,求解的方法也不同,應根據預測方法選擇適合的解法,並對預測結果進行評價。
D. 煤礦防治水15中基礎台賬 怎麼填寫啊 我有表格 不過不會填寫
我也一樣。不知道該怎麼填啊。
E. 煤礦礦井突水點台賬怎麼填
一般要求填寫突水點位置,坐標及高程,突水類型,突水水源,突水通道,水位,突水前、後的水位(水壓),最大、最小及穩涌水量,突水時間、描述及危害程度,觀測人,應採取的措施等。
另外,也可附上突水點位置平面圖、突水巷道斷面圖,以及出水點簡易地層柱狀圖。
F. 礦井水文地質資料整理要求
第24條 根據我局水文地質特點,礦井水文地質基礎資料應建立以下幾種台賬:
1)礦井涌水量觀測成果台賬:分井口、分煤層、分水平、分翼、分地區、分水源建立年、月礦井涌水量觀測成果台賬。
2)鑽孔水位動態觀測台賬。
3)突水點卡片:先逐項填寫突水點要素和繪制平剖面圖,再填寫涌水量和有關鑽孔水位動態變化表,繪出涌水量、水位、時間關系曲線圖。
4)突水點統計表:將突水點以時間為順序,按要求逐項進行登記。
5)井下水文地質鑽孔統計表:井下水文地質鑽孔主要指的是放水孔、測壓孔和其他了解水文地質條件的鑽孔,按要求填寫。
6)封閉不良鑽孔統計表。
7)礦區(井)水源井(孔)統計表:按附表7的要求每年調查登記一次。
8)氣象台資料台賬。
9)水井、機井觀測成果表(台賬)。
10)各礦根據各自情況,還應考慮編制抽(放)水試驗成果統計表,水質分析成果統計表,采空體積與殘存空隙統計表(每年統計一次),水溫觀測記錄表。
第25條 礦井必備的水文地質圖紙:
1)礦井充水性圖,該圖是綜合記錄井下實測水文地質資料的圖紙,是分析研究礦井充水規律,開展水害預測,制定防治措施的主要依據之一。它是礦井水文地質工作的必備圖紙。比例尺一般用1∶2000,主要內容有:① 井巷工程,按礦山測量1∶2000採掘工程平面圖的圖例和要求繪制,按井巷工程所在層位用4種顏色分別表示煤層頂板岩巷、煤巷、八灰岩巷和其他岩巷,頂板岩巷著淺黃色,煤巷不著色,八灰岩巷著淺藍色,其他岩巷著淺灰色;② 突水點和集中淋水帶均應填繪在圖紙上,以不同的符號、顏色反映不同的突水類型和突水水源,涌水量>1m3/min的突水點要標明出水時期、水量、標高、水源;③ 積水區和積水量:凡有積水的古井、廢棄井巷、采空區、老塘等,均應繪出積水范圍,並註明積水量和積水區底板最低標高;④ 防水設施:井下防水閘門、防水閘牆必須全部繪制在圖上,防水閘門還要表示出已關閉和未關閉等狀況和標高;⑤ 排水設施:主要泵房(包括采區泵房)要表示出水泵和管路的排水能力及水倉容積;⑥ 防治水工程:包括放水孔、測壓孔、疏水降壓用的井巷工程及注漿堵水工程(截流、堵突水點、充填含水層、含水層預注漿)等;⑦ 防水煤柱,包括斷層防水煤柱(凡落差大於20m的斷層均須繪出斷層防水煤柱線)、沖積層防水煤柱(沖積層水對回採有影響的礦井要繪出沖積層防隔水煤柱)、井田及采區防隔水煤柱(相鄰兩井田之間的人為邊界或自然邊界的兩側均須繪出井田防隔水煤柱,凡水平或采區隔離開採的礦井,均須繪出水平或采區防隔水煤柱)及防排水設施保安煤柱(防水閘門、防水閘牆和泵房的保安煤柱均必須繪在圖上);⑧ 井下輸水方向,要表示出水流方向和水溝的寬度和深度;⑨ 井下涌水量觀測站;⑩ 斷層及裂隙的產狀要素;⑪ 井上下水位觀測孔的觀測層位和水位標高;⑫ 封閉不良的鑽孔和封孔情況不明的鑽孔,及見溶洞、大漏水鑽孔;⑬ 風化帶要標明;⑭ 礦井充水性圖底鼓地帶3個月補充填繪1次,每3~5年更新一次,老圖存檔備查。
2)礦區(井)綜合水文地質圖,是反映礦區或礦井水文地質條件的主要圖紙之一,局、礦分別編制,比例尺1∶5000~1∶10000,主要內容有:① 含水層露頭,隱伏露頭及沖積層底部含水層(流砂、砂礫石、礫岩)的平面分布狀況;② 地表水體(系)、井泉、水文觀測站的分布位置;③ 抽水試驗鑽孔及其試驗成果;④ 水文觀測孔;⑤ 井下突水點;⑥ 主要斷層及其對接關系(標明落差大小,下降盤的八灰與對盤二灰、奧灰的對接關系);⑦ 隔水層厚度等值線;⑧ 揭露岩溶及漏水的鑽孔;⑨ 井上下主要防治水工程,包括堵水截流工程、突水點注漿堵水工程、斷層帶充填堵截工程、含水層充填工程、疏水降壓工程(放水鑽孔,控放站)、防排水設施、防洪工程等;⑩老窯、小煤礦位置、開采范圍和涌水情況;⑪ 主要含水層等水位線、開采大煤繪制八灰等水位線、開采二煤繪制二灰等水位線(也可以另外專門繪制八灰、二灰、奧灰等水位線圖),等水位線圖每年至少編繪一次,遇突水、淹井要根據需要加密編繪;⑫ 礦井水文地質分區;⑬ 其他有關的水文資料。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每年補充修改1次。
3)礦井綜合水文地質柱狀圖,本圖反映含水層、隔水層及煤層之間的組合關系和含水層層數、岩性、厚度、層間距及富水性,比例尺1∶500。
4)礦井水文地質剖面圖,本圖主要反映含水層、隔水層、褶曲、斷裂構造等和煤層之間的空間關系,沿傾斜方向選擇有代表性的勘探線剖面為基礎加上水文地質資料,比例尺1∶2000,主要內容有:① 含水層岩性、厚度、岩溶裂隙發育情況;② 抽水試驗孔及其試驗參數(q、s、k);③ 主要井巷及突水點;④ 水文地質觀測及其觀測層位和水位標高;⑤ 地表水體、井、泉及其水位標高;⑥ 構造特徵;⑦ 防水煤柱。
5)礦井涌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歷時曲線圖,包括礦井涌水量與降水量、地下水位曲線圖(應分歷年和年度編制,涌水量應分井筒水、煤層頂板水、煤層底板水和總涌水量進行繪制,圖上還要標明主要突水點的突水日期和突水量)和礦井涌水量與開采深度關系曲線圖。
6)其他水文地質專題圖紙,即根據礦床水文地質條件及分析研究工作的需要,可分別編繪各含水層水文地質圖、隔水層水文地質圖、各時期水位等高線圖、水溫圖、水化學圖、水動態分析圖、水文地質預測圖、突水點剖面圖、含水層等視電阻率圖、水力聯通試驗圖等。
第26條 新建礦井應按有關規定做好水文地質工作,將所搜集的資料進行分析、整理,並全部移交給生產單位。這些資料包括:① 水文地質觀測台帳和編錄成果;② 突水點卡片、記錄和有關防治水的技術總結,以及注漿堵水記錄和有關資料;③ 井筒及主要巷道水文地質實測剖面;④ 建井水文地質補充勘探成果;⑤ 供水水源的勘探成果和有關資料。復雜型和極復雜型礦井,在移交生產時,應根據建井過程中所進行的水文地質補充勘探工作和搜集的資料,提出建井水文地質總結報告。
第27條 采區掘進前應提出采區設計,采區設計所需的地質說明書應提前兩年通知地質部門補勘和編制。地質部門應在正式設計前三個月提出,報礦總工程師審查,並報礦務局批准。采區地質說明書除按《礦井地質規程》(1984年11月)中的有關規定編制外,再補充規定如下:
1)文字部分:① 詳細敘述和分析礦井或相鄰區所揭露的水文地質實際資料,如含水層的分布規律和特徵,涌(突)水點的位置、水源、涌水量大小、變化趨勢、防治水措施等;② 闡明本采區水文地質特點、突水的威脅程度,按照《礦井地質規程》和《煤礦安全規程》要求預測采區最大涌水量和正常涌水量,提出對防隔水煤(岩)柱和探防水的要求;③ 對各種實際材料應詳細敘述,不得任意取捨、分析、判斷、計算時選用的各個數據,要說明選用依據、選用原則、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④ 要有針對性地提出本采區水的隱患及防治水措施。
2)附圖部分:必須編制采區(或礦井)水文地質圖,編圖范圍必須包括相鄰采區及與本區密切相關的地區(包括附近的小煤窯),編圖時除按礦井充水性圖的要求編制外,再增加煤層與主要含水層間的隔水層等厚線、主要含水層的水位等高線、抽水試驗孔及試驗成果、鑽孔和井巷揭露的岩溶情況、斷層兩側煤層與主要含水層的相對關系等內容;必須編制采區水文地質剖面圖(或與地質剖面圖合並)。
3)附表部分,包括采區及附近地區的突水點要素,隔水層厚度、岩性,含水層厚度、岩性,水位水量變化(長期觀測資料),水質分析,抽水試驗成果等各種水文地質實際資料均需列表說明。
第28條 根據采區地質說明書及設計情況說明掘進地區的水文地質條件,主要含水層和主要導水構造與掘進工作面的關系,預測突水的威脅程度,對防水設施、防水煤柱、探防水等提出要求和建議,預計掘進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分析判斷要說明依據,各種數字說明來源可靠性、採用原則、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
第29條 回採工作面掘進地質說明書,對水文地質的要求同第28條。
第30條 根據采區地質說明書和掘進中的實際資料說明本工作面的水文地質條件,根據本工作面主要含水層、隔水層、小構造情況和相鄰地區生產實際情況預測本工作面突水威脅程度、最大控頂面積,預測工作面最大涌水量,對各種依據、數字要說明來源、可靠性、採用原則、計算方法和計算過程。
G. 礦井涌水量等15種基礎台賬資料有哪些
... 重慶礦井防治水15 項基礎台帳地測防治水科2012 年2 月礦井涌水量台賬礦井涌 水量台賬單位:
H. 礦井日常水文地質工作內容與技術要求
礦井日常水文地質工作是保證煤礦正常安全生產的一項重要技術基礎工作。其基本任務包括:
1)開展礦井水文地質補充調查、補充勘探和水文地質觀測;
2)為礦井採掘、開拓延伸提供水文地質資料或報告;
圖1-8 系統開發工作流程圖
3)在採掘工程中進行水害分析、預測和防探水。
(一)水文地質補充調查和觀測
1.地面水文地質補充調查
包括氣象資料搜集:降水量、蒸發量、氣溫、氣壓、相對濕度、風向、風速及其歷年平均值和兩極值;地貌調查:著重調查由開采引起的塌陷、人工湖等地貌變化;地質調查:第四系覆蓋層、基岩露頭,地質構造的形態、產狀、性質、規模、破碎帶等。其他還應調查的內容包括地表水體等。
2.地面水文地質觀測
包括氣象觀測、地表水觀測、地下水動態觀測等。
3.井下水文地質觀測
在開拓主要采區巷道時,應及時進行井下水文地質觀測和編錄,並繪制實測水文地質剖面圖或展開圖。
1)當巷道穿過含水層時,應詳細描述其產狀、厚度、岩性、構造、裂隙或岩溶的發育與充填情況,揭露點的位置及標高、出水形式、涌水量、水溫等,並採取水樣進行水質分析;
2)對斷層和裂隙,應測定其產狀、長度、寬度、數量、形狀、尖滅情況、充填程度及充填物,觀察地下水活動的痕跡,繪制裂隙玫瑰圖,並選擇有代表性的地段測定岩石的裂隙率;
3)對岩溶應觀測其形態、發育情況、分布狀況、有無充填物及充填物成分、充水狀況等,並繪制岩溶素描圖;
4)對褶曲應觀測其形態、產狀及破碎情況;
5)對突水點應詳細觀測記錄突水的時間、地點、確切位置、出水層位、岩性、厚度、出水形式、圍岩破壞情況等,並測定涌水量、水溫、水質、含砂量等。同時觀測附近的出水點和觀測孔涌水量、水位的變化,並分析突水原因。主要突水點可作為動態觀測點,並要編制卡片,附平面圖和素描圖。
4.礦井涌水量觀測
1)礦井涌水量觀測應分含水層、分采區、分主要出水點觀測,每月觀測不少於3次;
2)井下新的出水點在涌水量尚未穩定前應每天觀測1次;
3)井下疏降孔涌水量和水壓在穩定前每小時觀測1次,穩定後正常觀測。
(二)礦井水文地質基礎資料和圖紙
1.水文地質台賬
礦井水文地質基礎資料必須認真搜集整理、長期保存。為了使礦井水文地質基礎資料系統化,應建立以下各類水文地質台賬:
1)礦井涌水量觀測成果台賬;
2)氣象資料台賬;
3)地表水文觀測成果台賬;
4)鑽孔水位及井泉動態觀測台賬;
5)抽(放)水試驗成果台賬;
6)礦井突水點卡片或台賬;
7)井下水文地質鑽孔台賬;
8)水質分析成果台賬;
9)礦區水源井(孔)台賬;
10)封閉不良鑽孔台賬;
11)其他專門項目台賬。
2.礦井必備的水文地質圖紙
1)礦井充水性圖;
2)礦井涌水量與各種相關因素動態曲線圖;
3)礦井綜合水文地質圖;
4)水文地質柱狀圖;
5)水文地質剖面圖;
6)等水位線圖等。
(三)工作面水害預測與防探水
應開展水害因素分析和水害預測工作,根據採掘接續計劃,結合水文地質資料,全面分析水害因素,提出水害分析預報表及水害預測圖;在採掘工程中對預報表、圖進行檢查、補充和修訂,發現險情,應及時發出水害通知單,並採取預防措施。
1)采前應編制探放水設計,並預計涌水量,涌水量較大可能影響正常生產時,應採取相應措施;
2)防探底板突水:採掘前必須具備勘探或補充勘探資料,水文地質條件基本清楚;對可能發生的水害及其預防措施提出建議;預測有突水可能的危險區;預計最大涌水量;
3)防探斷層水:應核准斷層產狀、位置,分析斷層帶的富(導)水性,並在平面圖和剖面圖上確定斷層與工作面的空間幾何關系;巷道通過導水或可能導水斷層前,必須超前探水,並採取相應的防水措施;對與強含水層連通的導水斷層,必須按規定留設防水煤柱;
4)為防止鑽孔突水,應對採掘范圍內穿越煤層頂、底板強含水層的鑽孔進行核查,分析判定封孔質量;對封閉不良的鑽孔應分別採取相應的預防措施。
(四)其他防治水措施
為了防治礦井開采過程中發生突水淹井事故,除建立上述礦井排水系統外還應當考慮以下防治水措施:
1)采區排水系統。對設計的下一個采區,要首先預計采區涌水量,建立采區水倉、泵房和排水管道。采區水倉、泵房和排水管道的設計應符合「煤礦安全規程」的要求。
2)礦井避水災路線。在採掘作業規程中制定突水時的避水災路線,並在避水災路線上設置路標,定期進行撤退演習。在井下各採掘工作面即主要硐室、大巷等有人員工作的地點安裝電話,井下電機車安裝載波電話,並加強對通訊系統的維護和管理,保證在發生突水災害時,可利用通訊系統實施迅速、有效的調度指揮。礦井應安裝井下人員定位系統,使地面及時了解井下人員的實際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