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水權轉讓類型

水權轉讓類型

發布時間:2022-01-25 05:23:39

㈠ 水權的體系

要想從全局和總體上制定水權轉讓和建立水市場的政策,必須用系統論和一體化的思想綜合研究水權問題,防止在水權問題上的片面性和行業化傾向,從立法上建立科學、合理的水權體系。根據各國法律,水權體系主要包括如下幾種權利: 目前中國水資源使用權的概念,與其他國家民法中使用的用益權有較多的相似性。
從理論上看,人們開發、利用和消耗水資源,原則上應該取得水資源的所有權;由於水資源所有權已經包括使用權能,水資源所有權人有權使用其所有的水資源,因而對水資源所有權人而言,沒有必要設立水資源使用權。但是,現實生活是復雜的,在一個存在不同階級、階層和強權的社會或國家,絕大部分水資源往往為少數人擁有(水資源的私人所有制)或國家所有(水資源的國家所有制),並且擁有大量水資源的少數人往往不必或不能直接利用水資源,作為政治概念的國家也不能直接利用水資源;真正直接利用水資源的是大量非水資源所有權人。由於經濟實力和貧富差距等原因,這些人無錢或沒有能力從水資源所有權人那裡買到水資源的所有權。這就產生了非水資源所有權人必須直接利用水資源所有權人擁有的水資源的客觀需要和矛盾。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行方案是,在不改變水資源所有權的前提下,由非所有權人向所有權人支付一定費用後取得利用並收益所有權人擁有的水資源的權利。這種權利,在大陸法系國家稱為用益物權,在中國多稱為水資源使用權。
水污染嚴重 1,社會公益性水資源使用權
傳統民商法、經濟法上對水資源的利用著重於獲得經濟效益,而沒有將環境利用和社會利用包括在內。利用水資源的社會功能屬於社會公益權的范疇,社會公益性水資源使用權包括防火、搶險、救災、治病療養、衛生、體育、文化、科研、教育、劃界、國防、軍事等社會公益性權利,這種水資源使用權的收益往往表現為社會效益(很難用經濟價值來衡量)。
2,水產品所有權
單位或個人通過行使取水權而取回的水量,單位或個人用容器接收的雨水,單位和個人通過買賣交易等活動獲得的已經與原有水體分離的水,可以視為單位或私人所有水產品或私人物品;這時形成水產品或水的單位和個人所有權。有些人將水產品的所有權當作水資源所有權或水資源使用權,這是造成水資源權或水權概念混亂的一個重要原因。由於水產品是一種商品,因此對水產品而言具有實際意義的是水產品的所有權而不是水產品的使用權。水產品與水資源的最大區別是:水資源所有權或水資源使用權是對水的來源(水體)的佔有、利用、收益或處分,獲得了水資源所有權或使用權就獲得了源源不斷地供應水的能力;水產品所有權是對一定質和量的水的佔有、利用、收益或處分,獲得水產品所有權只是獲得一定質和量的水。
3,水資源產權
水資源產權是從經濟法的角度對水權的界定,即將水資源作為一種財產、一種產業,主要指以水資源所有權為基礎的一組權利,包括水資源的所有權、佔有權、支配權、使用權和經營權。《法國水法》第1條規定:「水是國家共同資產的一部分。」許多國家將水資源即水體規定為水產業。根據西班牙《水法》(1985年),西班牙國有水產業包括:內陸水(地表水和可恢復的地下水);連續的或不連續的自然河流的河床;湖泊和池塘的基底,公共河道上的地表水庫的庫盆;地下含水層。根據《日本河川法》(1995年)的規定:江河屬國家產業。

㈡ 如何理解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營業稅政策

【問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6號)是否提出企業之間轉讓自然資源可以免繳營業稅?是否與《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產同時一並銷售附著於土地或者不動產上的固定資產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第47號公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文峪金礦礦區內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若干稅收問題的批復》(國稅函[1998]111號)相關規定有沖突?【解答】《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營業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2]6號)主要明確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有關營業稅政策,將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視為轉讓無形資產稅目征稅。 自然資源使用權,是指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其他自然資源使用權(不含土地使用權)。在境內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是指所轉讓的自然資源使用權涉及的自然資源在境內。 財稅[2012]6號文件是明確一項新政策,此前轉讓自然資源使用權未納入征稅范圍。與《 國家稅務總局關於納稅人轉讓土地使用權或者銷售不動產同時一並銷售附著於土地或者不動產上的固定資產有關稅收問題的公告 》(國家稅務總局2011年第47號公告)、《國家稅務總局關於文峪金礦礦區內生產經營單位和個人若干稅收問題的批復》(國稅函[1998]111號)等文件規定沒有沖突。後者主要指一種兼營行為,與財稅[2012]6號文件規定是兩回事。

㈢ 營改增後土地轉讓稅費(政府職能部門轉讓土地)

政策法規《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於全面推開營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的通知》(財內稅[2016]36號)附件1:《營容業稅改徵增值稅試點實施辦法》第十五條第(二)項規定,提供交通運輸、郵政、基礎電信、建築、不動產租賃服務,銷售不動產,轉讓土地使用權,稅率為11%.
附《銷售服務、無形資產、不動產注釋》第二條規定,銷售無形資產,是指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或者使用權的業務活動。無形資產,是指不具實物形態,但能帶來經濟利益的資產,包括技術、商標、著作權、商譽、自然資源使用權和其他權益性無形資產。
技術,包括專利技術和非專利技術。
自然資源使用權,包括土地使用權、海域使用權、探礦權、采礦權、取水權和其他自然資源使用權。

根據上述規定,轉讓土地屬於增值稅應稅稅目:無形資產-自然資源使用權,應按適用稅率11%計繳增值稅,不適用銷售不動產差額納稅的規定。

㈣ (二)初始水權的界定及水權轉讓

項目區位於羊亭河流域下游,該流域相對獨立、完整,流域內沒有其他客水資源。通過對羊亭河流域水資源平衡分析可知,多年平均農業用水量350萬m3,占總用水量的55%,在一般枯水年流域缺水307萬m3。隨著羊亭鎮經濟的快速發展,水資源短缺矛盾將更加突出,建立節水機製成為必然。構築以水權為中心的水資源管理體系,將節水變為用水戶的自覺行為,也是建設項目區管理體制的核心內容。

在水資源管理體制上,採用新《水法》的要求,向涉水事物統一管理轉變,充分發揮羊亭鎮政府在水資源配置中的調控作用,實現對羊亭河流域水資源統管。根據現狀年(2002年)用水量調查(表6-16),對羊亭河流域內的用水指標進行分配確定,也就是對各行各業初始水權進行界定。

表6-16 羊亭河流域現狀不同水平年用水量及構成

根據以上分析,明確了流域內工業、農業、生活的用水量,從而賦予鎮政府對水資源的總體調配權和各行業對水資源的有限使用權。

在農業灌溉水量有節余或不需要時,農民可自由進行水權轉讓。根據《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其水權交易價格為項目區現行工業水價的2~3倍。允許水權交易後,農民更加珍惜自己的水權,千方百計節水,大水漫灌的現象基本消失,關心水、珍惜水、愛護灌溉工程正在變為項目區農民的自覺行為。

㈤ 水權交易的市場

從西方水權交易發展來看,水權交易形態的發展趨勢是由短期交易(季節或年度租賃)擴大為永久性交易(也有學者認為永久性的水權交易可能對當地的經濟發展有所影響,因此不鼓勵這種方式),且交易范圍日益放寬。一般而言,水權交易市場通常在兩個層次上運作,即農業灌溉區內用水者之間(同一水區內)的交易,和農業用水者與都市用水者之間(不同水區內)的交易。僅通過這兩種交易所獲利益就相當可觀。
水權交易市場可以分成正式的與非正式的兩種類型,其差別在於交易是否透過行政或法院系統加以制度化。凡是必須經過嚴謹的行政或司法程序來規范水市場的運作,稱為正式市場,這是世界各國的主要發展趨勢。而非正式市場基本上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傳統習慣(例如農戶間以抽取時間計量的一次性水量轉移),隨著社會日趨復雜,水資源的日益匱乏,加上環保意識的日益重視,非正式市場已經面臨相當大的改革壓力,開始向制度化與正式化方向發展。
正式市場的出現通常是由於非農業用水者對於水量的急迫需求,因此正式市場成為推動農業與非農業水權交易的最主要動力。例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水銀行以及得克薩斯州的Rio Grande Valley中99%的水權交易都是農業與非農業部門之間的交易,其中都市用水者的交易量佔45%以上。很多文獻顯示,由於轉移用水的補償,農業用水轉移非農業用水會同時提升雙方的效用,且由此導致的農業產量的減產並不顯著(農民節水意識的提高而改進灌溉技術)。

㈥ 國家允許的水資源轉讓使用權最高年限

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流域管理機構要根據水資源管理和配置的要求,綜合考慮與水權轉回讓相關的水工程使用年限和答需水項目的使用年限,兼顧供求雙方利益,對水權轉讓的年限提出要求,並依據取水許可管理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查復核。對於轉讓的水權不得高於其水權本身的剩餘存續時間。

㈦ 水權交易的介紹

水權交易是以「水權人」為主體。水權人可以是水使用者協會、水區、自來水公司、地方自治團體、個人等,凡是水權人均有資格進行水權的買賣。水權交易所發揮的功能,是使水權成為一項具有市場價值的流動性資源,透過市場機制,誘使用水效率低的水權人考慮用水的機會成本而節約用水,並把部分水權轉讓給用水邊際效益大的用水人,使新增或潛在用水人有機會取得所需水資源,從而達到提升社會用水總效率的目的。

㈧ 市場調節機制

在水資源管理中,市場主要發揮配置水資源的作用,所以水資源市場需要各種管理模式及機制的運行,以保障水資源市場的可持續發展。圖5.3城市水務管理運行框架圖,說明了城市水務管理運行機制及模式。

流域及城市水權水務管理模式及機制框架分三個層次:水資源產權管理機制、水務管理模式、水資源循環經濟機制。

第一個層次為水資源的產權管理制度,分別是:①國家即政府為代表在取水階段加強對水資源產權的控制,提高水資源使用稅及使用稅費,建立並完善水資源一級市場的初始產權分配製度,如取水許可制度,水資源費用徵收制度等;②用水及排水階段水資源使用權交易制度的建立(水權,污水權)。利用價格機制,充分反映市場規律和自然規律的結合。水資源產權制度是城市水務和流域水資源管理體制的前提。

圖5.3 區域及城市水權水資源循環經濟機制

第二個層次是流域及城市水務管理模式。運行模式是:區域城市一體化水資源管理的方式既要符合自然規律也要符合市場規律。運行目標是:保證區域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支持城鄉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防洪、水源供水、用水、節水、排水、污水處理與回用、農業水利、生態用水等。

①水資源循環利用目標是:工業、農業和生活及全社會水資源循環。

②運行機制是:政府行政管理機制和市場化運行機制。

③行政管理機制主要是市場准入、發展規劃、產業政策、服務(信息、標准、法律)監管。

④經濟機制:主要是運作企業化、投資多元化、市場特許經營以及水價格市場化。

第三個層次為水資源的循環經濟機制,具體為政府,市場和社會三個方面。政府行政統一規劃,進行服務監督(信息、標准、評價、立法、產業政策)。政府主要是宏觀調控,提供公平的市場環境,間接引導企業個人的行為,保護國家與人民的利益和安全。市場機制即經濟機制,主要是直接對主體(個人、企業等)的行為進行約束和激勵,使主體從自身利益出發,實行正確的經濟行為。經濟機制就是約束和激勵的手段,包括財政稅收機制、金融機制、折舊機制、價格機制、交易機制、准入機制;通過經濟機制使企業、個人及團體努力實施水資源的循環,這是一個基礎性的機制。社會機制主要是從文化、教育、道德、科技、組織角度促進全社會實施水資源的循環經濟機制,包括綠色生活方式的文化觀、倫理觀的傳播、節水消費習慣的宣傳,水資源循環利用知識和技術的教育(學校、社區、節日),水資源循環科技創新(工藝、設備、過程等),以及水務協會制度,水中介服務等輔助部門的建立與發展(圖5.4)。

5.3.1 制定合理的水價,強化價格機制

許多城市通過制定水價政策來促進水資源合理使用以及水資源循環利用。較為流行的方式有累進制水價和峰水價,居民生活用水費實行基數用水低價甚至免費,超過基量則加價收費,從而增強了居民節水意識。如我國香港居民每戶用水免費基數為12m3/每月;日本家庭每月用水量10m3、20m3、30m3的水價比分別為1∶216∶412,水費中還包含了排污費,有利於廢水的處理;法國通過提高排污費控制水污染。例如美國水價增加一倍,家庭用水可降低25%,通過計量和安裝節水器,家庭用水量還可降低11%。因此,我國的水價中應加大水資源費,即保障水資源的補償費;水價中應保障供水及污水處理運行成本回收。在京津冀都市圈的各城市尤其是北京、天津率先實行此種類型的水價。

5.3.2 建立和培育水資源循環的市場運作機制

5.3.2.1 水資源循環的市場運作機制

首先是建立與水資源相關的各類水務市場,水資源市場包括一級市場——水權出讓、取水許可證交易市場;二級市場——水權的轉讓市場,中水交易市場、排污權交易市場。還可分為水務建設市場和水務經營市場,通過市場中的供求機制、價格機制和競爭機制有效促進水資源高效利用、實現水資源循環經濟及水資源優化配置、改善水環境。通過調整水的價格,將生產和消費對區域社會造成的環境污染等社會成本融入價格之中,不但強化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循環經濟意識,重要的是將外部效應內部化。

5.3.2.2 水資源產權制度是建立水資源市場的前提,也是水權的一級市場

①制定水資源配置方案。如天津市根據多水源供水格局,結合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制定全市水資源配置方案,將外調水、地表水和地下水等常規水資源和非常規水資源統一進行優化配置,分配到各區縣以及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各個部門。各區縣根據此方案,在區縣內部作進一步分配。

圖5.4 市場水務管理運行框架圖

②推進地表水總量控制管理。以天津為例,結合天津市水利工程管理體制改革,加強河道內水資源總量控制和計劃用水管理力度,以潮白新河總量控制管理為典型示範,編制潮白新河水權管理實施方案,沿河各區縣潮白新河的初始水權,建設必要的控制工程,對寶坻、寧河、塘沽三區縣使用潮白新河水源進行總量控制管理,為天津市在災害和流水量統一調度的基礎上實施地表水總量控制管理探索經驗。

③加強地下水總量控制管理。根據相關的地下水限采壓采規劃,確定全市各區縣地下水取水總量控制指標;各區縣將市確定的取水總量控制指標層層分解,實施地下水總量控制管理;加大地下水開采計量管理力度,為地下水總量控制管理提高技術支持。

④實施以用水定額為基礎的城市水權管理模式。制定高等院校綜合用水定額,實施高校水權管理;建立高校系統用水者協會,以用水定額為基礎重點進行行業計劃用水指標的明細與分解、公共用水的科學管理與有效節約、行業用水的公共參與方式管理,為城市各行業用水管理提供示範。

5.3.3 建立水資源循環經濟多元化投資機制

水資源循環是個系統工程,工程大,時效長,不能單純依靠政府投資,應引導國內民間資本或外資進入到源循環經濟工程中。即公用事業民營化的模式,如服務外包模式,經營及維護的外包或租賃模式、LBO(租賃—建設—經營)模式、BTO(建設—轉讓—經營)模式、BOT(建設—經營—轉讓)模式、外圍建設模式、BBO(購買—建設—經營)模式、BOO(建設—擁有—經營)模式。

①服務外包模式。城市公用事業可以以合同的形式承包給民營企業去完成。

②經營及維護的外包或租賃模式。政府部門可以通過與民營部門簽訂合同的方式,將基礎設施的經營和維護工作交由民營部門去完成。經營和維護實行承包的目的在於提升基礎設施服務的效率和效果。

③LBO(租賃—建設—經營)模式。民營企業被授予一個長期的合同,利用自己的資金擴展並經營現有的基礎設施。它根據合同條款擁有收回投資並取得合理回報的權利,同時必須向政府部門繳納租金。

④BTO(建設—轉讓—經營)模式。民營企業的開發商為城市基礎設施融資並負責其建設。一旦建設完畢,該民營部門就將基礎設施的所有權轉移給有關政府主管部門。然後,該政府部門再以長期合約的形式將其外包給開發商。

⑤BOT(建設—經營—轉讓)模式。在政府授予的特權下,民營部門可以為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融資並建設,擁有和經營這些基礎設施。在特定的經營期限內,它有權向其他用戶收取費用。等期限結束,基礎設施的所有權就要轉讓給有關部門。

⑥外圍建設模式。民營部門可以投資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的一些附屬設施,然後在一定的期限內經營整個基礎設施。這種制度安排的目的在於保證資金不足的情況下仍能擴展基礎設施服務。

⑦BBO(購買—建設—經營)模式。現有的基礎設施被出售給有能力改造和擴建這些基礎設施的民營部門。民營部門在特許下,永久地經營這些城市基礎設施。在出售前的談判中,公共部門可以通過特許協議對基礎設施服務的定價、進入、噪音、安全、質量和將來的發展做出規定,實施政策控制。

⑧BOO(建設—擁有—經營)模式。民營部門的開發商依據特許權投資興建基礎設施,擁有這些基礎設施的所有權並負責經營。特許權的獲得不是無條件的,它必須接受政府在定價和運營方面的種種管制。長期所有權為民間資本注入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重要的激勵。

民營化不是市場化的終極目標,充分競爭才是市場化的實質,即公用事業如果是充分競爭的,那麼我們可以承認它的效率會產生作用,如果是壟斷的,那麼,無論是政府還是私人提供,同樣會通過「坐地收租」,獲得高於社會平均利潤的特權收益。

5.3.4 排污權交易機制

5.3.4.1 排污費

是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相關標准,強制排污單位對已經或者仍在繼續發生的環境污染損失或危害承擔的經濟責任。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代表國家依法向排放污染物的單位強制收取的費用。它包括排污費和超標排污費。徵收排污費是國家管理環境的重要經濟手段和措施。繳納排污費是排污單位對國家和社會履行的一種法律責任和社會義務。

5.3.4.2 排污權

①污染物排放指標。在國外稱「排污權」或「排污許可」。排污權轉讓最早是由加拿大的Dales提出,其基本思想是:在滿足環境要求的前提下,建立合法的污染排放權,即排污權,並允許這種權力像商品一樣被買進和賣出。

②排污權交易。排污權交易是在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的前提下,利用市場規律及環境資源的特有性質,在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監督管理下,各個持有排污許可證的單位在有關政策、法規的約束下進行排污指標(排污權)的有償轉讓或變更的活動。通過污染者之間交易排污權,實現低成本污染治理。美國1979年提出將排污權交易作為一種新的環境管理的經濟手段,經過多年的運行,排污權交易在美國已經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③排污權交易市場。分為一級市場和二級市場。一級市場是政府和排污者之間的交易。政府機構評估出一定區域內滿足環境容量的污染物最大排放量,並將最大允許排放量分成若干規定的排放份額,每份排放份額為一分排污權。政府就某種污染物排放權每年定期與排污者之間進行交易,交易形式主要有招標、拍賣、以固定價格出售等。一般來說,對社會公共事業、排污量小且不超過一定排污標準的排污者,可以採取靈活的辦法;而對於經營性單位、排污量大的排污者,多採取拍賣或其他市場方式出售。

二級市場是排污者之間的交易場所,是實現排污權優化配置的關鍵環節。排污者在一級市場上購買排污權後,如果排污需求大,購買的排污權不夠用,就必須在二級市場上花錢買入;相反如果企業減少排污,購買的排污權得到節省,則可以在二級市場上售出獲利。

環境納污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這就是部分學者所說的「安全閥」。在市場經濟下,環境是一種資源,一種公共性很強的資源,它對經濟的發展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它的所有權應該歸屬於代表公眾的國家,在實行總量控制的前提下,由政府出面通過發放可交易的許可證,將一定量的排污指標賣給污染者,並將收入納入財政預算,進行環境保護投入。

美國排污交易包括三種模式,分別是:排污削減信用模式,是美國排污權交易最初採用的模式;總量——分配模式,從1990開始成為排污權交易的主要方式;非連續排放削減模式,近幾年剛剛用於實踐,它實質上是對ERC模式在增加靈活性上的改進。

總量——分配模式:是指政府用某種程序將有限的污染權發給污染者。在實際操作中,環境管理部門將觀察某一部門的污染情況,並設定總的排污水平,然後向各個污染源分配總量的一部分,分配的排污權並不一定要進行交易,可以允許儲存也可以不允許儲存。

5.3.4.3 我國排污權交易機制的形成

①通過法律來進一步明確排污權有償取得。首先要確立有關污染「總量控制」策略具體實施的統一法規,在現行環境法律中對排污總量控制的目標、總量設計、調查和監測、總量分布、適用程序等做出更加明確的規定;然後通過立法建立排污權交易市場,規范初期排污權的分配,確定初期分配方法,加強監管,杜絕企業尋租行為。對排污權二級市場的交易范圍和交易方式做出明確規定,建立排污權交易的法律體系。在一級市場上,除了通過立法明確排污權有償取得外,要探索適合我國國情的排污權一級市場交易形式,改變無償分配或行政授予的做法,採用招標、拍賣或其他市場化方式將排污權賣給企業。

②排污權初始化分配的關鍵在於用統一的分配方法。以往二氧化硫排放指標的分配是以國家下達的控制指標逐級等比例下達,造成了原來排放量大、污染嚴重的地區或者企業「佔便宜」,形成了總量分配的不公平。

③排污權市場的建立。排污權市場的建立應該基於三個方面,一是公正的分配方法,確保每一個污染企業都取得合理的總量配額。二是嚴格的環境執法,應該使得企業嚴格按照核定的總量排放污染,對於超過總量排污的企業,必須實施嚴格的處罰手段,讓其不得不按照總量進行排污,否則企業成本將大大增加。三是有「量」可以交易。目前我們設計的績效分配是公開公正公平的,企業在治理污染後(對於電廠而言就是脫硫),應該會有富餘的指標進行交易。

④立法手段。要通過立法手段,有效制止濫用和非法轉讓排污權,杜絕蓄意囤積居奇等擾亂市場的行為,對超標排污企業進行嚴厲處罰,通過這些措施確保排污權在二級市場上能夠正常交易。

⑤建立和完善排污權交易的政策調控體系。政府還應利用稅收、信貸等手段對排污權市場進行必要的宏觀調控;對排污權交易要給予一定的優惠政策,以鼓勵企業參與排污權交易,為排污權交易創造必要的宏觀環境。

㈨ 水權的立法意義

以上分析了水權的私權性和准物權性。一、分析水權的私權性是為了說明水權是平等民事主體使用水資源並獲得收益的權利,希望從立法上規范取得用水許可資格、水權轉讓手續等,使單位和個人在使用受益時具有可預見性和平等性,防止過多行政色彩的干預侵犯民事權利。但並沒有忽視水作為人類生存所必備的自然資源所起的重要作用即它的公共性色彩分析水權的,應從自然資源的整體開發利用上加強對水權的管理。二、分析水權的准物權性是為了將其納入到物權體系,在制定物權法時應作一般規定將其規定為物權。在其他制度不足以保護權利人所享有的水權時,適用物權制度保護。同時它與典型物權不同的准物權性,使其不宜直接規定在物權法典中,而應作為單行法規定,為其發展提供更多的空間。所以在制定水法時應當將水權與水資源的所有權結合起來,既保護民事主體對水資源使用受益的個人權利,又注意到水資源所承擔的社會功能,從政府宏觀調控和人類可持續發展的角度綜合制定水法。

閱讀全文

與水權轉讓類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