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小學美術課題怎麼做
小學美術課題怎麼做
美術課題選題要有前瞻性,學校教育科研,應充分領會、反映、適應這種變化的趨勢,做出具有預見性和前瞻性的課題,突出和強化面向未來的意識。小學教師要運用更多的前瞻性思維和系統性思維去審視,這也可以是對未來某項教育的策劃,也可以改善當前教育現狀。
美術課題選題要有實用性,考慮選題是否有利於提高教學質量,能否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能否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也就是說,選定的課題要具有實用價值,能夠指導教育實踐。對於填補科研空白性課題,研究價值最大。
小學美術課題選題也要有科學性,體現在研究問題的指導思想和研究目的上,指導思想要明確,研究目的要明確。要求立論科學合理,事實真實充分。具有科學性的課題,既要有實踐基礎,又要有理論基礎。對於我們一線的教師來說,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容易使選題具有實踐基礎。
歸納起來主要如下。1.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能起到揭示課題主題的作用。 課題名稱設計要求言簡意明,具有新穎性和點睛之效。 如「校園藝術創作與學生審美能力發展的實踐與研究」、「中學生美術能力的測查與評價」、「美術心育與美術教材的創新研究」等等。
2課題研究問題的提出。 要在設計中明確提出開展該項課題研究的理論、實踐背景以及研究條件,說清楚該研究的必要性、緊迫性和歷史與現實意義。 寫作思路可參考如下順序:問題提出的背景、課題研究的現實意義、課題研究的必要性、實施本項研究的有利條件等。
3.界定課題研究的對象和范圍,確定內容及理論依據。通過對研究對象和研究總體范圍的界定, 明確課題研究要實現的目標,突出自變數和因變數的因果關系。
以上就是總結的小學美術課題的研究方法與製作方法,當然,具體例案需要自己多做研究
Ⅱ 美術家教創業項目預期目標和成效該怎麼寫
美術家教創業項目預期目標和成效,
預期目標應該是考慮辦學規模和人數,
獲得收益尤其是經濟效益,
成效是家教學生美術成績及獲獎情況。
Ⅲ 小學美術論文從哪方面寫
我學美術論文,從哪方面寫?美術題材的方面的論文也有很多很多,就看自己想從哪方面來寫,培養學生的美術繪畫能力了,或者是提高學生的想像力啦,方方面
Ⅳ 小學美術教育現狀
小學美術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被認為是小學教育中的輔課。處於一種「雞肋」:「棄之不能,食之無味。」的地位。其實一堂好的課,往往是看老師能否真正的把學生上課興趣積極的調動起來,讓學生的注意力跟著你走,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教育方法上作文章。在美術教育方面有些美術老師就是單調的知識傳授和簡單的技能訓練課,在教育中並沒有把學生的潛在意識和創新思維真正的去挖掘出來而是把它當作一種教育任務去對待。在「造型·表現」學習領域,教師要積極開展類似這種以學生為主的教育活動,讓學生毫無束縛地創作美術作品,激發創作熱情,從而發展學生的藝術想像力和創作力。
三、改善小學美術教育途徑與方法
(一)更新教育觀念,認真落實關於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素質教育」是一個綜合概念,在不同的年齡階段,不同性質的教育類型,各有不同的重點和要求。可是,它也是一個教育目標、教育規律的共同普遍性的問題,必定存在一個突破口。《決定》指出,「實施素質教育,必須把德育、智育、美育、體育等有機地統一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教師可藉助多媒體教育技術和網路技術,搜集網上與課程相關的信息資源,將其製作成多媒體教育課件,讓學生充分認知千變萬化的自然現象。而後,教師再在屏幕上用靜態圖的變化展示「下雨了」的動態情景,激發學生對美術創作的興趣。
(二)加強專業美術教師隊伍的培養
加強美術教師隊伍的培養,首先是加強師范類美術專業的建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運用多樣化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興趣,使學生能夠通過藝術形態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為後續美術學習奠定堅實基礎。師范類美術專業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師范類學校中的美術教育專業,二是綜合類大學中藝術系美術教育專業或美術學院中的美術師范專業。技能與創新結合,進行綜合探索,內化人文涵養。人文精神的培養很重要,並不代表可以脫離技能的訓練。大凡好的作品都與創作者良好的技能緊密相連。美術新課標指出:現代社會需要發揮每個人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小學美術教育課程特別重視對學生個性與創新精神的培養,採取多種方法,幫助學生學會運用美術的方法,將創意轉化為具體成果。
Ⅳ 求小學美術論文
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在當前小學美術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已成為一種普遍的教學模式。手工課是小學美術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手工課堂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對於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創造精神起著重要的作用。新課程標准中指出:「有效的學習活動不能單純的依靠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的重要方式。」在手工課堂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性學習,幫助學生學會確定主題、收集資料、選擇工具、准備材料、創意設計、製作、展示等手工課堂中存在的諸多環節,讓學生在合作學習活動中真正掌握手工製作的基本技能、體會合作學習的過程與方法、培養審美情趣與團隊合作精神。
通過研究小組合作在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的綜合探索,我在不斷實踐探索過程中,總結了一些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小組合作學習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希望能進一步的完善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美術手工課堂中應用,趨利避弊,使小組合作學習落到實處,發揮更大的作用。
一、 常規單一的小組合作形式不能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使得小組合作學習流於形式,不能落到實處
問題:一開始在組織合作學習時,我一般都是採取就近組合或4個大組組合的方式,但在平時的教學中,由於班主任在安排學生座位時,一般未考慮到合作學習的需要,隨機組合就導致了有同組不異質的可能,不能保證分組的合理性。例如,在組建《我們的音樂會》這一課的學習小組時,我採取的是直接將學生按座位分為4組,每個小組的人數為10-12人,我在這四個小組中挑選出一個小組長之後就沒有對其他具體的事項進行分工,課堂上進行課堂討論的時候就立刻出現了問題,有的小組兩三人搶著發言,你說你的,我說我的,誰也不聽誰的;有的小組始終只有一兩個人發言,其他人心不在焉的坐著;有的小組互相推辭,誰也不發言;有的小組借機閑聊等,在合作製作的過程中,小組中一些動手能力強的學生就充當了絕對的主角,而一些能力較差的學生就沒有事情干,默默的坐在一旁,覺得自己在小組中毫無作用,久而久之這部分學生就喪失了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由於手工課的環節復雜,凝固單一的小組合作形式,不能發揮學生的個體優勢,以及學生之間家庭背景、能力傾向、興趣愛好、動手能力、個性特徵等存諸多方面存在差異,導致學生之間的學習效果相差甚遠,所以常規的組合方式也無法滿足美術手工課堂對學生的合作要求。
對策:1、在組建學習小組前,我先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學生的性別、知識基礎、興趣愛好、學習能力、家庭背景等進行綜合評定,然後將班級學生搭配成若干「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優勢互補」的合作小組,採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機制開展交流學習。
2、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強化小組的團隊意識,在每一個階段每人都有相對側重的一項責任,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如:小組討論時的組織負責者、資料收集者、記錄者;課堂發展過程中的匯報者、評論者;作品製作過程中的材料准備者、圖形設計者、手工製作者等。細化責任,最大限度的發揮小組成員的個體優勢。在一定時間後,角色互換,從組織形式上保證了全體同學參與合作的可能性,改變學生在小組中長期形成的地位,即有的學生始終處於控制地位,有的學生始終處於從屬地位,給每個學生提供發展的機會,使每個小組成員都有責任、有工作,都能從不同的位置上得到鍛煉與提高的機會,讓學生感覺自己在小組中的地位是相對平等的,容易建立學生的自信心,不至於使小組合作學習成為少數尖子生表演的舞台,切實提高學生參與合作的效率與積極性。
二、 學生之間不會合作,缺乏合作技能的培養,合作學習缺乏成效
問題:現在的小學生自我表現慾望強烈,浮躁、自我,沒有合作精神,就算按照學生各自的特性進行分組之後,學生之間還是不會互相合作,他們認為相互合作就是幫別人做,一方面加重了自己的負擔,一方面覺得別人不會接受自己的意見,不如各做各的,使得學生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得不到共同進步的效果。例如,在《民族娃娃》一課中,我要求各個學習小組在課前分別去收集關於我國少數民族的各類相關資料,還要准備這節課需要的材料及工具。但上課的時候我卻發現,同一個小組收集的資料以及准備的材料重復的幾率非常高,這就說明了學生在課前缺少溝通,沒有將任務合理的分配給小組成員;在分組討論各民族的特點以及選定自己小組製作對象的時候,學生不會清晰的表達自己的意見,也不會虛心接受別人的意見,發生意見不合的時候也不會和平地解決問題;在作品的製作階段,我本來是要求每個小組合作製作2-3個組合的民族娃娃,但我發現很多小組的學生出現各做各的情況,或者完全不動手、還有部分同學是沒有動手的機會只看著別的同學做。
對策:1、要使學生有效的進行合作學習,就必須教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方法,例如,在《我們的大花瓶》一課中,我要先請學生欣賞一些漂亮的花瓶圖片,在欣賞過後,我請了一名表達能力比較好的學生從花瓶的形狀、紋樣等方面進行評述,學生說完之後,我再根據他的意見進行補充,然後請下面的學生針對其他作品模仿我剛才與學生的交流方法進行討論。在進行作業示範時,我請一個小組的學生到講台上來,與我組成一個組,對這些學生我進行了一些具體分工:比較有想像力的學生先進行圖形的構思,根據花瓶的基礎結構進行組合設計;繪畫能力比較好的學生負責起稿,畫出花紋裝飾;動手能力比較強、心思細膩的學生負責剪刻;對與那些能力稍弱的學生讓他做一些簡單的粘貼或者收撿的工作,在整個製作的過程中我與學生分工合作,完成示範作品,接下來請下面的學生模仿我與學生的合作方式進行合作,這樣由於我示範在先,學生可以模仿我與學生的合作進行合作,學生之間的合作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合作才得法,交流才有效。
2、小組長在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充當非常重要的作用,培養一名合格的小組長,能夠提高小組合作的有效性。在對學生進行綜合評定過後,我會根據學生的特點先選定一名能力相對較強、發言積極、表現慾望強烈,有一定組織協調能力的學生擔任合作小組的組長,並對小組長進行集中培訓,督促組長積極主動的組織小組進行交流,使組員養成合作學習的良好習慣,培養合作的意識。指導組長在課前安排收集資料及准備工具與材料的時候要先做功課,了解清楚需要收集的資料以及需要准備的工具與材料之後,再合理的分配組員去做准備,細化工作,不至於給某一人造成負擔;指導組長在組織合作交流時,要先進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勵組員大膽發言,讓會說的先說,不會說的先聽後說,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展,指導組長在交流過程中進行靈活協調,如對於討論積極的同學報以掌聲,當出現意見分歧時,組長要先問為什麼,請組員說出理由,當出現冷場是,組長要能帶頭發言,起表率作用,指導組長收集組員在交流同一問題時做出的不同答案,並及時准確地向我匯報,讓我能夠及時了解情況給予指導,促進合作交流的有效進行,在大部分學生了解小組合作的方法後,我還會定期更換組長,平衡學生之間的差距,促使學生共同進步。
三、 忽視了教師的指導作用,教師的組織與引導不到位
問題:開展合作學習,在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卻容易忽視老師的指導作用。在最初組織合作學習的時候,我認為應該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最大限度的發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我僅僅是安排一定的合作程序,鼓勵學生彼此合作,課前布置好專題→讓學生分組收集信息→課上讓學生自己交流展示→分組製作,但在過程中,不能及時、適度的給予學生點撥,由於小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水平還不能達到一定的程度,小組合作是不能順利有效地進行的。例如,《表情豐富的臉》這一課是需要准備製作吹塑紙版畫的相關工具的,我安排學生課前先去了解關於製作版畫的資料、再根據收集的資料去准備上課時所需要的學習工具及材料,卻沒有在知識的重點、難點處進行引導,導致上課時學生准備的工具不全;在學生進行討論交流的時候,課堂次序比較混亂,學生會產生一些不必要的爭端或討論與學習無關的問題,使小組學習變成自由散漫的活動;在作品製作的階段,也會由於老師沒有合理協調而產生一系列的問題,使合作學習達不到預期的效果。
對策:1、在收集資料階段,教師應合理引導,做足合作前的准備工作,比如說可以告訴學生查詢相應資料的網址,引導他們查詢,更重要的是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收集生活中的小知識;促使學生在實際鍛煉中學會如何與他人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如提供一套共同的學習材料,布置集體性作業,使學生不得不學習運用合作技巧來解決問題。
2、積極參與,為有效調控教學做好充分准備。在課堂討論時,走到學生中間,充當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在小組學習中提供適時的指導,成為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指導者、合作者、管理者,而不是旁觀者。讓每個學生真正參與到合作學習中來,如讓習慣於誇誇其談佔去大部分討論時間的學生擔任記錄員,使其既學會傾聽別人的意見,又懂得自我控制發言時間的必要性;讓愛調皮、喜歡給別人出難題的學生擔任組織者,使其既學會協調矛盾和沖突,又能夠矯正自己干擾合作學習的行為。針對課堂中出現的實際情況調換各種角色,還能使學生在形成一定的合作習慣的基礎上培養全面技能。
3、教師還要充當協調者的角色,製作過程中,對於組合中產生的強弱差異不同的小組,要根據每一小組能力的不同提出相應的要求,並對弱勢小組重點幫助,多啟迪他們思考,靈活運用自己的經驗和知識在小組合作的有效方式和形式上進行引導,培養學生自主解決問題的能力,協調小組間的差異。
四、 評價方式單一,缺少激勵機制,課堂管理缺乏成效
問題:由於小學生年齡偏小,自控能力、穩定性差,課堂中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老師在課堂中的過程性評價方式,恰當的激勵評價機制,能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課堂效率。在課堂中讓學生討論、製作是很容易的,但是如何調動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索的積極性,如何讓他們圍繞老師的問題積極開動腦筋,如何讓他們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討論、結束製作都比較難,在上課的過程中還會出現學生不聽指揮的情況,特別是在結束製作作品階段,由於有的學生還沉浸在製作活動的樂趣中,或者還沒有完成作品,就會對老師的話置若罔聞,使教學的效果大打折扣;有時還會出現學生因為某些問題爭執不下而不肯罷休,大吵大鬧的情況,嚴重影響課堂紀律;有時一整節課學生雖然能基本完成課程要求,但是整個過程當中表現不夠積極,一個小組只有一兩個學生在積極行動,其他同學既不發言,也不思考,袖手旁觀,缺乏合作熱情。這些問題都體現出課堂缺少激勵性語言,評價體制不到位,課堂管理缺乏成效,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就失去了小組合作的意義。
對策:1、適當開展一些合作小組間的競賽活動,以激發合作熱情,小組合作學習通常不以個人的成績作為評價的依據,而是以各個小組在達成目標過程中的總成績作為評價與獎勵的標准,這種機制可以把個人之間的競爭轉化為小組之間的競爭,出於達成共同目標的願望,小組成員之間需要分工協作,互幫互學,從而促使小組內部的合作,使學生在各自小組中各盡其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展。如在小組間進行遵守紀律的比賽,這樣即使有些學生沒有做好,小組其他成員為了小組的榮譽也會提醒他,從而改善課堂紀律的問題。
2、採用鼓勵教學的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多用激勵性語言,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有的放矢的多給學生一些主動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對材料的接觸感悟和多次的嘗試,從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及有關的手工技能技巧,在不斷的嘗試中去感受成功的喜悅,從而激發學生的參與意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會提高,那麼課堂效果也會得到相應的提高。
3、豐富評價機制,評價是對學生的一種肯定,一種鼓勵,對合作學習質量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評價不僅要看學生的學習結果,還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行為。對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水平與課堂上在小組中的表現作深入的了解和仔細觀察,對合作較好的小組,積極參與學習的成員都要及時評價、表揚和激勵,讓他們充分體驗合作的樂趣,充分享受成功帶來的喜悅,使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的局面,增強學生的自信心,也為「合作學習」步入成功注入新的催化劑。
總之,在小學美術手工課中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動手製作中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精神,給每個學生提供交流與表現的機會,有效的提高參與度,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互補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合作能力、創新意識與實踐能力。但是,小組合作學習並非「萬能」的學習方式,它也需要適當的時間與「土壤」,因此,我們要深入鑽研教材,加強研究,努力探索,精心設計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不斷提高合作學習的時效性。
Ⅵ 淺談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情感是創造的靈魂,興趣是創造的先導,想像是創造的核心,沒有想像,就不會有創造。在今天充滿激烈競爭的社會里,只有具有創造性的人才,才能獲得發展的機遇,成為社會的高級人才。最傑出的藝術本領就是想像,而想像本身就是一種創造。但是現在鄉村小學的學生往往缺少想像力和創造力。因此,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對學生想像力、創造力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小學美術教學本身就是一門藝術,隨著時代的發展,教學的改革在我們大力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學方法的改革勢在必行。那麼,我們在小學美術教學中應該用怎麼的方法來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呢?值得我們深思。個人通過在農村幾年的小學美術教學實踐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創設情境,留出空間,鼓勵想像和創造
創造情景交融的環境,是美術教學中一個比較重要的環節。如何創造情境,除了多媒體可視外,有聲有色的情境更不可缺。聲情並茂的情境更能激起學生情感流動,使之創造出更加完美的圖案。例如美術教材第五冊《我的好朋友》時,教師可故意遲延1分鍾左右跨進教室,一上講台就告訴學生:老師因參加生日活動,所以遲到了。接下來,便繪聲繪色地描述生日的情景,講著講著,忘情地哼起了「祝你生日快樂」的曲子。這時有的學生也跟著輕輕哼唱,唱的人越來越多。然後教師按錄音機播放《生日歌》,等學生進入角色,再請學生講述自己參加生日活動的情景,然後結合書上範例,啟發鼓勵學生去表現生日幸福情景。然後讓學生在歌聲中創作。作業完成,我們會發現學生畫的生日情景豐富多彩,構思巧妙,有生活氣息
二、鼓勵孩子獨立思考問題
偉大的愛因斯坦曾說:「學會獨立思考和獨立判斷比獲得知識更重要」。童年是充滿幻想的時代,好奇和幻想是兒童思維的特徵,也是兒童心靈純潔天真的表現。因此,應引導學生在基於繪畫主體的基礎上進行大膽地合理地想像,用兒童的語言、天真爛漫地去表現他們的內心世界。盡管每個人最後得出的結果不同,作品的風格、表現手法不同,但只要是符合藝術創作的基本規律,就應該給予肯定和鼓勵,以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
三、實際鍛煉,培養創造情愫,充分調動創作熱情
創造是一種高層次的能力,而美術教學的一種重要任務就是要培養學生創造美的情愫。當然學生創造才能要在一定條件和環境中才能得到充分發揮。所以,教師要多為學生創造有益的環境。讓學生在民主、寬容、和諧的教學氣氛中學習,形成良好的學習氣氛和發展學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在美術第十一冊《人物動態》教學時,可以利用體育課的機會,讓學生觀察運動會上各類運動員的動態,畫出草圖。讓學生畫人物動態圖時,學生情緒很高,觀察仔細,努力捕捉大家的身姿。上課時讓學生把人物動態草圖畫在黑板上,正確的予以肯定,錯的讓學生討論糾正。接著發給學生作業紙,來構畫人物的動態,要求想像合理。學生掌握了頭、軀乾和四肢運動的規律,動作很協調,並在已學過的知識基礎上導入平常生活中人物的各種動態,賦予新的內容,創造出新的作品,有力地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 再比如我們在教色彩時讓學生聽一組音樂之後再與色彩對號入座,讓學生大膽嘗試,讓學生把畫好的畫倒過來掛等等,不但調動了學生的各種感官去客觀地表現對象;而且為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和創造性思維能力創造了條件。平時也要帶孩子到大自然中觀察、體驗生活,讓他多觀察、認識新的事物,觀察大自然的景象,培養他們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四、加強學生的觀察、欣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在美術中有良好觀察力是創造優秀作品的基礎,有良好的觀察力是創作優秀作品的基礎,也是我們教學目的之一,好的作品是現實生活的升華。欣賞能力是想像與創造的前提。實踐能力是根據欣賞能力,運用已經掌握的知識和技能,產生出有社會價值或者個人價值的產品的能力,包括對知識、技術的應用和創造,通過實際繪畫,可使學生了解繪畫藝術的特點,掌握繪畫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豐富和擴大知識的領域;也可使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協調發展,促進他們健康、全面的發展;繪畫也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豐富他們的審美素養。
總之,創造是藝術的本質,也是美術教學的重要任務。創造是民族進步的靈魂,而學生是我們民族的未來,悉心呵護學生的創造力,讓他們成為一個有創造力的人,這是當今時代美術教育的重要任務,所以在美術課的教學中應該給學生提供更多的獨立感知、思考、操作的條件和機會,特別是在美術作品中呈現學生的聰明才智和富有個性的創造我們的美術教育,要使學生人人接受教育,個個具有一定的藝術素養,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藝術素質,提高他們的創作能力又不增加他們的負擔,讓他們學得開心、學的愉快,是我們每個老師追求的目標。
Ⅶ 如何在小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小學美術教育主要在培養學生對美的發現、感受和欣賞能力,並放飛學生的想像力。在小學美術教育中教師應該採取多種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一、講述美術故事,激發學生的想像力
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心理學表明,小學生在一堂課的注意力集中時間只佔三分之一,但同時小學生容易對周圍事物產生興趣,越是他們感興趣的事物,越能激發學生的想像力。在小學美術教育教學中教師應該採用各種方法激發學生對美術的興趣。古詩教學法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小學生天性愛玩,愛聽故事,教師應該針對學生的特點講述故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培養學生的想像力
小學生的形象邏輯思維能力佔主導地位,教師應該根據學生這一特點,有效利用多媒體教學,從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多媒體教學,就是在教學過程中通過使用計算機技術,整合文字、圖形、音頻、視頻等資料,幫助學生在頭腦中樹立綜合信息。與傳統教學手段相比,其具有集成性、交互性、實時性、直觀性等特點,更能通過直觀的形象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一方面教師可以放映一些優秀的作品,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讓學生在對美的體悟中發揮想像力;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播放一些視頻, 通過這種更為直觀的方式讓學生放飛想像的翅膀。
三、聯系生活,啟發學生的想像力
藝術來源於生活,很多優秀的美術作品的靈感都是來源於現實生活。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從生活中啟發想像力,進而創造出優秀的作品。如春天到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親近大自然,通過觀察藍天、白雲、青山、綠水等事物,感悟大自然的魅力,並通過適當的語言啟發學生思考。再如,教師可以通過組織各種實踐活動來增強美術創作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從豐富多彩的生活中獲取創作的另案,增加對素材的積累,並在實踐中啟發學生的想像力。
總之,小學美術教育是針對較低年齡的兒童進行的關於美的感悟與欣賞能力的活動,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應該針對小學生的特點以及美術課程的發展規律,通過多種途徑培養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在美術繪畫中插上想像的翅膀,到達想像的高峰。
Ⅷ 如何進行美術教學課題研究
一、課題提出的背景
「人類的一切活動,都是為了發現價值,創造價值,實現價值和享用價值。而評價,就是人類發現價值,揭示價值的一種根本方法」.在課程研究發展史上,第一次把課程評價納入課程開發過程並使之成為課程開發的核心環節之一的,是美國著名課程學家拉爾夫?泰勒。泰勒在1949年出版的名著《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中,把課程評價問題作為課程開發的四個基本問題之一,從而使課程評價研究成為新課程研究領域的重要內容。自泰勒之後,課程評價領域從價值取向到操作模式,已經歷了幾代嬗變與演化,每次嬗變和演化都直接體現了整個課程領域的變化;每一次的嬗變和演化也都體現了人類不斷擺脫盲目被動而走向自覺能動,同時間接地折射出了時代精神的發展軌跡。
近觀歷史文化,自20世紀後半葉起,世界文化格局也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呈現文化發展的多元化和文化相對主義的發展趨勢。世界各國藝術教育改革的焦點集中於一種具有開放、互動、多元特徵的,能不斷擴展的藝術課程,而作為小學藝術教育的主幹課程-美術與這一趨勢相對應,其研究方向也向這一方向聚焦。21世紀中國的藝術教育在繼承全世界藝術教育成就的同時,也必須保持本國藝術教育特色,同時建構符合中國國情的,具有新時代特色的藝術教育新格局。新一輪基礎教育改革把課程評價觀的轉變作為一條重要樞紐,新課程更重視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美術教育內容不斷更新,美術教育評價也面臨新的挑戰,立足於素質教育的美術教育也更應重視對每位學生發展的可能性作出積極的評價。《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明確指出,建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評價體系。評價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業成績,而且要發現和發展學生多方面的潛能,了解學生發展中的需求,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發揮評價的教育功能,促進學生在原有水平上的發展。
二、研究動因
要提高美術教學活動的質量,保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思想的落實,就離不開評價。評價不僅是個人之間交流的一種手段,而且也是群體間交流的一種必要手段。無可否認,美術教學的過程其實就是師生雙邊的交流活動,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准確反映著教師的教學水平,這種學習反饋形式-學業評價會促使教與學形成良性循環機制,從而完整地、准確地體現出美術教育思想。因此,如何進行作業評價成為我們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
從評價標准看:美術作業的評價方式是多種多樣,在教學中,大多數老師往往採取當堂評價的方式,如學生、師生共評,教師點評等,作為美術教學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由於課堂教學時間的限制,當堂評價美術作業難以照顧到每一個學生,尤其是對作業中所蘊含的情感和心理等意識問題,更難以做到深入的恰當的分析,只能泛泛地點到為止。尤其是面對一些大班額的具體情況,僅憑有限的課堂上三五分鍾的作業評價了。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除了在課堂上的當堂評價外,在辦公室批改學生的美術作業,是大多數老師所採用的對學生美術作業評價的主要方式,這種評價方式,屬於靜態的對於學生學習實踐結果的評價,由於離開了學生本人,多少帶有一些教師的主觀意識,因此在評價時,教師如何通過學生的作業來和學生進行客觀的平等的意識上的交流,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從評價結果上看,發現很多老師在批改學生作業的時候,往往重改不重批,有的甚至不改不批,打上一個分數就算完了,至於那個分數是怎麼打的?為什麼那樣打,大多數老師都沒在等級分數之外給學生一個明確的交待,更有甚者,對一些自認為不好的作業竟一撕了之,有的甚至當著學生的面。毫無疑問,這種行為更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人以這種缺乏溝通、缺乏理解、缺乏情感因素,缺乏明確指導的作業評價方式,是對學生勞動成果和學生本人的不尊重,是與《課程標准》所提倡的「以人為本」的教育思想相違背的。
三、課題界定
就當前情況看,提到「評價」,人們大都把它與「判斷」
「價值」等概念聯系起來。本課題所提出的學生作業評價,就是指以一定的方法、途徑對學生學習的計劃、活動以及結果等有關問題的價值或特點作出判斷的過程。但要想把握它的准確涵義,還要結合幾個具體問題,其中包括:學習計劃、活動以及結果,即評價內容的問題;學習主體及其心理,即評價對象的問題;關於價值或特點的問題,即將涉及評價的標准;關於評價的方法、途徑問題等等,而其中的具體問題既相互關聯又互相制約構成一個有機整體,從而提出了「評語+等級學業評價體系」這一概念。
鑒於美術教學跨年級段多,我們主張應該視具體的學習任務評價,與其他的學習評價模式相互補充。事實上也是對當前學生美術學習評價領域發展趨勢作一種全面的、整體的、合理的概括和總結,同時通過實踐與研究誕生新的評價模式和方法等評價元素。
(一)理論依據
1.多元智能理論。這是美國認知教育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突出了多元化,認為人的智能結構由7種要素組成,不同組合使每人的智力結構各具特點,表現形式多種多樣。
2.教學論指出:評價是構成整個教學過程的有機組成部分。布魯姆曾對評價做出過精闢的論述:A評價是一種獲得和處理用以確定學生水平的教育有效性的論證方法。B評價包括了一般期末考試更多種類的證據C評價用於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由此可見,我們應該倡導把評價的過程與結果作為學生繼續學習的動力源泉。
3.烏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指出:每個孩子都有歸屬、尊重、實現自我的需要。兒童的這種認同感來自於各方面對他的評價。每個孩子都希望自己最優秀,如果他們這種需要得不到滿足,便會失望、情緒不振。
(二)研究意義
綜上所述,對於本課題提出和建立,也是基於四種不同的需要:學生心理的需要、家長認識的需要、學校教學的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要。我們認為:它的現實意義具體還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用「評語+等級」評價學生作業,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徵,有利於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美術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培養學生自主的學習態度和積極的學習情感。同時便於家長更清晰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子女的美術學習情況。
2. 課題實踐和研究過程,能促使我校美術教師在積極參與教改研究與實踐的基礎上,教育、科研等各種能力均得以提高。
3.在此過程中,運用「評語+等級」評價學生美術作業的實踐與研究,為教學決策提供科學、可操作性的依據。
四、國內外關於同類課題研究綜述
經查閱大量文獻等資料表明;教育界這對於「學業評價」「課程評價」等資料方面略有著述,但顯現出「大教育」的跡象,對於「美術學業評價體系」的研究目前還未領略。因此,關於新課程中小學美術學業評價體系的建構與研究方面的課題及論文專著在國內尚屬冷門。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
本課題具體研究的內容和預期目標分別是:
(一)研究內容
1.構建多元化操行評語模式
操行評語是教育評價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評價本身是一種操作過程,當然不可能方法單一,需要多層次、多角度的評價體系。評價的正確性與評價方法的科學性、多元化是密切相關的。隨著評語的改革與發展,評語的功能日漸突出。因此,在科學、正確的「指揮棒」的導向和推動下,對受教育者的評價不再是以往的學期末一段簡單的生硬的定性文字,而是向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①主觀評價與客觀評價
所謂主觀評價也叫做自我評價。學生根據一定的評價指標體系,對自己的學習、個性特長、與人交往等各方面進行主觀的評估,完成相應的評價任務。主觀評價應當是最重要最常用的評價手段。學生的主觀自我評價是進行積極的自我反饋、自我鑒賞、自我總結、自我調整的有效手段。其次,主觀評價沒有外界壓力,是在高度自覺、積極的基礎上進行的,可以保護和激發被評價者的自尊心與自信心。
學生的主觀評價往往是比較深入、貼切的,但是自我評價往往受到評價者的同一性的局限,對評價的觀點、內容、標准和效果,有很強的主觀色彩,缺少客觀標准,如果主客觀差異比較大,就難免會影響評價的准確性。因此,老師在學生的自我評價基礎上應組織學生進行客觀、公正、全面的小組評價或老師綜合評價,這樣就彌補了自我評價的局限,使學生的操行評語既有自己的主觀認識,又有同學及老師的客觀評價。
②相對評價與標准評價
相對評價指在接受評價的一個群體中,按照一定的評價要求,將每個學生的情況與評價的要求相比較,來確定每個被評價學生所達到的水平,實現評價目的。這種評價受益面大,能全面地評估每一個學生達到的高度,並確定其在群體中的位置,同時使學生可以客觀地看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激發積極向上的競爭意識。此種評價方式可根據不同年級段,制定不同的評價標准。但是,該評價是有相對性,有很大的「相比較而言」的弱點。
標准評價是一種相對絕對評價,它告訴學生明確的客觀標准,例如:「你是一位美術愛好者,美術成績優秀,懂得在美術作品中如何表現自己的情感,懂得描繪自己的所見所聞。」標准評價使被評價者只能知道自己有沒有達到某種標准,而並不清楚自己在群體中所處的位置。
③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
定性評價是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的一種方法,其特點在對學生學習的表象進行全面的深入細致的考察和分析,進而揭示一個學生的基本特點、對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和學習效果。定性評價多用評語的形式表述,反映學生學習的質的既定性。好處是方法較簡捷,由評價者根據平時學習的直覺和理性分析予以評定,但它完全局限於評價者的教學經驗和洞察力,主觀性強,客觀依據不足。
定量評價也是對學生學習質量進行評價的方法,主要運用統計學原理,考察學生的學習有個量的搜集和積累。雖然操作起來較復雜,但有具體的數據作基礎,作為分析、評價依據,就比較客觀,也比較科學。
④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
學生受教育的過程評價,指的是不單純依靠對學生結果的測定來進行評價,而是重視對學習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的進展情況進行觀察記錄,來評定每個學習時期或學習步驟本身的優缺點。如某位學生,剛開學一段時間學習很努力,且學習效果很好,但後期學習鬆懈,效果較差,這樣在評價時應體現他的這一學習的過程體現
結果評價主要依靠學生的最終的學習效果的測定成績,這個測定結果雖然很重要,但不能作為我們評價學生的唯一依據。因為我們要考察學生好的成績是怎麼得來的,同時,也要考察學生的學習過程所獲得的結果如何。在實踐中,過程評價和結果評價是相輔相成、缺一不可的。
為了提高評價質量,使學生的操行評語是全面、客觀、公正地反映學生的各種情況,就必須建立科學、公正、多元的現代評價體系,我們必須用好評價這一杠桿,勇於探索,積極創新。如何就學生的受教育過程和結果進行有效的監控、解剖、收集和運用有關信息,對他們的學習效能和質量作出准確判斷和評價,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深感任重而道遠,我願在此課題不斷探索和研究。
Ⅸ 小學美術教學近年來取得哪些成果
你提出的問題過於復寬制泛。針對小學美術教學所取得的成果,在地域間、各校間是有差距的,而且差距很大。總體看,以下四方面成就是普遍性的,有目共睹的:
1、在美術教學中,重視教育理論的應用。原先美術教師特別看重自身的美術技能和創作,總認為只要畫得好就能教得好,不重視理論修養,尤其不關心教學理論的學習。現在則越來越重視看書和學習理論,知道現代教學沒有美術和教學理論的支撐什麼都上不去。
2、在美術教學中,對美術教育性質的認識發生了變化。原先認為美術課僅僅是學習美術技能。現在了解到美術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美術素養和完善人格,是為了讓學生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而學技能,知道能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去解決技能學習中的問題。
3、在美術教學中,教學模式發生了變化。原先課堂教學普遍採用老師「一言堂」的講課和臨摹課本或教師范畫的技能學習。而課改之後則強調「以學生發展為本」,採用啟發式教學、合作學習和建構主義教學等先進的教學模式。
4、在美術教學中,教學技術和方法發生變化。原先美術教學只有一張范畫、一支粉筆,而現在普遍運用多媒體、多材料、多工具,以及體驗、互動、參與、研究等多種新型的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