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研發與成果

研發與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25 02:35:21

㈠ 主要研究內容和成果

針對黃河三角洲地區未來經濟可持續發展中所面臨的重大地學問題,本書主要研究了以下內容。

1.區域地質環境評價

通過分析歷史資料、實地調查、鑽孔勘探、物探、岩土分析、水樣化驗等手段,搞清了整個區域地表及地下的地質環境條件,特別是對區內比較復雜的工程地質問題,如天然地基承載力、飽和砂土液化、軟土、鹽鹼土等方面,開展了重點研究並進行了明確的分區,為今後黃河三角洲地區工農業生產的基礎建設,特別是城市的規劃布局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2.海岸帶的侵蝕研究

利用RS和GIS技術對黃河三角洲近30年的海岸帶變遷規律進行了重點研究,對清水溝流路沙嘴附近海岸線、刁口地區海岸線和黃河港地區海岸線的不同類型變化規律進行了重點研究,並利用多元回歸模型進行了海岸線預測分析;對整個三角洲海岸帶的侵蝕淤積規律進行了深入研究並提出了侵蝕和淤積模式。

3.石油污染調查

對油氣聚集區不同土壤類型的土體和河流、水庫、海洋、地下水等不同類型水體中石油污染的分布范圍、危害程度、擴散情況及發展趨勢進行了調查研究,這些研究結果對於制定有關採油條件下的環境保護規劃、供水規劃、土地開發利用規劃等提供了依據。

4.農業生態地質調查

研究了土壤地球化學背景特徵、生態農業土壤環境、生態農業地質類型,進行了生態農業地質工程區劃。研究提出應對農業地質環境變化的對策和評價建議,為區域農業結構調整、發展優質安全農業體系等政府宏觀決策提供科學依據。

5.地熱資源的調查

對區內地熱資源的形成、分布、資源量、開發利用進行了詳細的調查和分析。

6.地質旅遊資源調查

對區內的旅遊地學資源、地質遺跡的種類和形成原因進行了詳細調查,同時對地質旅遊資源的開發、布局和旅遊路線進行了規劃。

7.地下水環境調查

對區內地下水的埋藏、類型、分布、動態、資源量、開發與污染現狀等方面進行了全面的調查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水資源可持續開發利用對策,包括引黃蓄水、節水、人工調蓄增加地下水可采資源、微鹹水利用、污廢水處理、引黃灌區尾水利用等,這些措施對於緩解黃河三角洲的供水緊張局面具有重要意義。

8.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建設

建立了各種地質環境資料庫、空間資料庫,並實現了數字化圖件與資料庫的連接;建立了黃河三角洲生態經濟區地質環境信息系統,該系統的建立,為系統、動態提取黃河三角洲的空間地學信息,尤其是多因素疊置信息提供了便利條件。

㈡ 科研項目的成果形式具體有哪些

1、論文和專著

2、自主研發的新產品原型

3、自主開發的新技術

4、發明專利

5、實用內新型專利

6、外觀設計容專利

7、帶有技術參數的圖紙等

8、基礎軟體

9、應用軟體

10、其他

㈢ 研究結果和成果

本書研究是以紫坪鋪邊坡軟岩(軟弱結構面)為研究對象,針對紫坪鋪工程版開挖高邊坡煤系權地層軟弱結構面(軟岩)發育特點,藉助於成都理工大學地質災害防治與地質環境保護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各種試驗設備,開展一系列物理力學試驗。系統研究軟岩崩解性、軟岩(軟弱結構面)流變特性及強度參數的敏感性,即「三性」研究,最終得出「三性」研究成果。

軟岩(軟弱結構面)流變特性試驗作為本書的研究主線,並貫穿於研究的始終。其中研究成果是設計和開發飽水條件,剪切和壓縮流變試驗裝置,系統開展長達近1年的工程邊坡(含軟岩、軟弱結構面)時效變形特性研究。應用Burgers流變本構方程,建立各類型軟弱結構面和軟岩綜合時效本構方程,獲取壩區(含軟岩、軟弱結構面)長期強度。剪切流變試驗結果表明,飽水狀態下軟弱結構面長期強度參數C值為57~160kPa,φ值為12°~18°,僅為利用攜剪試驗所獲得的軟弱結構面飽水快剪強度的60%。同時就軟岩對邊坡的敏感性作了深層次的研究。研究結果為水庫蓄水運行期的工程邊坡穩定性分析、失穩破壞機理、加固防治對策提供理論依據和時效本構模型。

㈣ 主要研究內容及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過對已有塌陷資料的抽象、歸納和總結,對鐵路沿線鐵路振動現象的實地測試,對室內水波動力學效應的試驗,以及對典型塌陷類型的三維數值模擬,作者對岩溶地區的多發災害——岩溶塌陷現象進行了系統研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通過對已有塌陷資料的抽象、歸納和總結,對岩溶塌陷的地質概化模型進行了研究。研究包括對於岩溶塌陷的蓋層及其組合類型的研究,地下水面位於蓋層中不同位置時的研究,以及基岩介質中空隙分布類型不同的地質概化研究。

(2)針對特定的岩溶致塌地質和力學環境條件,歸納和總結了致塌過程中的各種力學條件的相互作用和疊加組合機理,提出了相應的力學耦合模式。根據概化模型的研究和力學耦合模式的分析,提出了岩溶致塌機制。

(3)典型機理模型的專門研究。從野外試驗及室內試驗著手,結合實例的數值模擬,對典型的塌陷類型進行專門性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A.在靜荷載下土洞的塌陷與抽水情形下的塌陷不同,相比之下表現為更具偶發性。通過靜荷載條件下土洞穩定的數值模擬,對其致塌過程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通過靜荷載大小的致塌效應、地形因素的影響、地下水下滲的致塌過程的對比,對靜荷載條件下影響岩溶塌陷的最敏感因素進行了研究;為了解土洞塌陷時土層的臨界力學性質,通過數值模擬的方法,對致塌臨界條件進行了數值模擬試驗研究。

B.以岩溶塌陷的地質概化模型及室內水波動試驗為基礎,對地下水位受迫下降時土洞在蓋層中力學效應進行專門研究;通過實例的分析及數學推導,對地下水位上升時的岩溶致塌現象進行了研究,特別對氣爆塌陷發育的判據進行了理論推導及論述,對水位恢復時塌陷區的土層最大安全厚度的數學表達式進行了研究;還通過抽水情形下致塌的典型實例研究,針對典型地質概化模型(包括單一阻水型蓋層概化模型、單一透水型概化模型、阻-透型概化模型)下的塌陷機理進行了數值模擬研究;針對塌陷過程中土洞間的內在聯系,進行了多土洞存在時的致塌過程研究;另外,也對岩溶水的數值模擬方法進行了探討。

C.針對鐵路沿線岩溶塌陷的多發性,對振動致塌現象的預測評價問題進行了專門性研究。首先對鐵路沿線土層中產生的振動特徵進行了實測,以通過實測獲取列車振動中的振波過程曲線、衰減特徵、特定土層下的衰減系數、振動附加力的大小等,並通過室內試驗標定了所測的振動附加力,且在數值模擬中對該附加力進行了驗證。在對鐵路沿線振動特徵實測的基礎上,對振動附加力致塌進行了分析,並提出了鐵路塌陷的致塌機理。為了對鐵路振動致塌作進一步的研究,進行了振動致塌的數值模擬研究。通過研究,對所提出的動力致塌機理及振動附加力的大小進行了驗證。同時,採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不同加速度下鐵路振動波在土層中的破壞效應進行了研究,對不同衰減系數下鐵路振動波在土層中的破壞效應研究,對鐵路振動波數值模擬中的波形進行了研究,通過這些研究,提出了振動致塌中的穩定敏感性因素及動力數值模擬中的不同波形特徵及其適應范圍。

通過對以上內容的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1)在對岩溶致塌的地質概化模型的研究中提出:對於岩溶塌陷機理的分析應以其所處的地質及水文地質條件為基礎。在不同的地下水條件下,同樣的土-岩體,可能具有完全不同的失穩機制。提出了岩溶致塌的地質概化模型(包括蓋層及基岩地質概化模型),分別將岩溶塌陷的地質條件概化為蓋層中的7種模型及基岩中的4種模型,並對不同概化模型的致塌機制進行了分析。其中蓋層地質概化模型為:①單一阻水蓋層型地質概化模型,當岩溶水位位於蓋層中時,為「軟化-失托增荷-真空吸蝕」型致塌,當水位在蓋層以下時,為「波動-氣壓差剝離」型致塌;②在單一透水型蓋層概化模型情形下為「潛蝕-失托增荷-壓差場潛蝕致塌」機制;③阻-透型蓋層概化模型為「潛蝕-流土-氣壓差場」機制;④無蓋層的地質概化模型;⑤透-阻型蓋層概化模型,為「軟化-氣壓差場-滲流流土」致塌機制;⑥阻-透-阻概化模型;⑦透-阻-透概化模型為「天窗」超臨界水力坡降滲流流土致塌機制。岩溶介質中的地質概化模型為:①單層空洞地質概化模型;②多層空洞地質概化模型;③豎向洞穴地質概化模型;④均布空隙地質概化模型。

(2)通過對概化模型的研究,針對岩溶致塌中的作用力及其相互疊加耦合方式,提出了疊加耦合的5種模式,包括:①重力與靜荷載疊加耦合模式;②單一阻水型蓋層中水位下降時的疊加耦合模式;③單一透水型蓋層滲透力場疊加耦合模式;④水位恢復時的疊加耦合模式;⑤岩溶致塌中的動荷載疊加耦合模式。

(3)在以上概化模型及耦合模式的基礎上,將各塌陷類型下的致塌機制及機理模型總結為5種類型,包括:①水位下降致塌機理模型,其致塌過程中主要包括了三種主要致塌機制,分別為失托增荷致塌機制、潛蝕致塌機制、真空吸蝕致塌機制;②水位恢復致塌機理模型,其致塌過程主要為氣爆效應或水動效應致塌;③動荷載致塌機理模型,主要為「動荷載疊加耦合-破壞累積-重力致塌」機制及「液化」致塌機制(地震塌陷)等;④重力載入致塌機理模型,主要為重力剪斷機制或「荷載與重力超強度致塌」機理;⑤地表水致塌機理模型,主要有「散解效應」及「軟化效應」。

(4)通過對地下水面以上的土洞塌陷進行的專門性研究,提出了該種條件下土洞的致塌機制為地表水引起的「軟化」所致。通過對岩溶塌陷的敏感性研究,指出:靜力的載入不是土洞致塌的最敏感因素,地表水的下滲導致土層的力學性質降低才是致塌的最敏感因素。

(5)在地下水位波動引發的岩溶塌陷的專門性研究中,通過研究得出,岩溶區地下水位受迫下降至基岩面以下時的附加力在一定范圍內與在基岩面以上一樣,等於水位下降的幅度值,與蓋層下基岩中洞穴的形態及體積無關。岩溶空洞在岩溶致塌中的主要功能在於增大了基岩的滲透性,也使土粒得到迅速搬運。提出了壓力釋放系數在岩溶塌陷中起著重要作用。

A.通過對已有岩溶氣爆塌陷實例的分析,提出了氣爆塌陷的三個發育階段,分別為:第一階段,正壓形成階段;第二階段,土層破壞階段;第三階段,氣壓快速釋放及塌陷階段。

B.根據岩溶空腔的發育特徵,用波-馬氣體方程式對水位恢復時氣爆效應中所產生的附加力進行了描述,並提出了氣爆塌陷的判據為:

Kp=(py-p0)-τ-γth>0

C.對正壓氣爆條件中土層的最大安全厚度進行了討論,指出了其計算公式:

岩溶塌陷機理及其預測與評價研究

D.通過對水位波動力學效應的研究,提出了「水動效應」的概念。

(6)運用三維數值模擬的方法對復雜的岩溶塌陷機理及過程進行了系統性研究,探討了FLAC3D三維數值模擬應用於岩溶塌陷的模擬技術及方法,為岩溶塌陷的客觀評價及預測開辟了有效途徑。

A.在研究中成功地應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地下水面以上的土洞塌陷機制進行了模擬和驗證。指出了影響這類致塌的最敏感因素為地表水的下滲因素。

B.在研究中成功地應用數值模擬的方法對所提出的典型概化模型的致塌機理進行了數值模擬驗證,包括:單一阻水蓋層模型的抽水致塌過程,阻-透型蓋層下的抽水致塌過程,單一透水型蓋層下的抽水致塌過程,並對各致塌過程中的受力特徵進行了比較。

C.應用數值模擬的方法成功地模擬了列車振動所導致的岩溶塌陷過程,驗證了所提出的致塌機理;通過波形特徵、加速度、衰減系數的數值模擬研究,提出在影響動力致塌過程的諸因素中,衰減系數是最敏感的因素。

(7)通過鐵路振動波型及在土層中附加力的測試,提出了鐵路振動的致塌機制為:「動荷載疊加耦合—破壞累積—重力致塌」機制。同時,得到了鐵路振動下的振波過程、振幅大小、頻率及在土層中形成的附加力大小,以及衰減系數,並提出:鐵路振動下振波具有脈沖波的特徵;通過標定後指出:列車振動在地表處產生的應力大小在1~3kN/m2之間,該值在數值模擬的研究中得到了驗證。

㈤ 主要研究成果與結論

(1)全面分析了全球地質環境驅動力、組成要素、環境問題時空變化及未來趨勢,表明經濟全球化促使世界資源環境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資源、環境與生態問題交織程度日益加深。

按照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DPSIR)的技術框架,分析了全球化大背景下工業化、城市化、農業現代化等經濟活動對地質環境變化的驅動作用,研究了土地、水、礦產等地質環境要素隨時間變化規律和水土污染、滑坡、泥石流等地質環境問題走向,梳理了國際社會為加強地質環境保護所做出的政策響應,並對未來全球地質環境形勢進行了研判。

研究表明:各國經濟發展和全球化深刻影響和改變了世界資源環境格局,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分化明顯,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環境污染與生態惡化形勢日趨嚴峻,各國之間的資源、環境與生態影響不斷加大,資源、環境與生態問題交織程度日益加深,全球經濟體面臨著傳統發展模式與可持續發展模式的艱難選擇。全球地質環境前景堪憂,對地質環境調查提出了新的課題:面向資源、環境與生態綜合管理構建地質環境研究新框架,加強地質環境科學對國土資源管理政策的支撐與溝通,加強全球化對地質環境變化驅動作用研究。

(2)梳理總結了新的世情下國際環境地質科學研究現狀與發展戰略,提出地球關鍵帶為資源、環境與生態問題解決提供了一種新的圖景,是地質環境研究的新框架,並對地球關鍵帶內涵、特徵、研究範式與進展進行了系統歸納。

通過梳理新的世情下美國、歐盟等經濟體環境地質科學研究現狀與發展戰略,勾勒出國際環境地質科學研究根據國際、國內需求轉變的發展路線和脈絡,提出地球關鍵帶為資源、環境與生態問題解決提供了一種新的圖景,是地質環境研究的新框架,在界定地球關鍵帶內涵與特徵的基礎上,分析了關鍵帶科學研究的DPSIR(驅動力—壓力—狀態—影響—響應)體系框架和3M(填圖—監測—建模)循環體系框架,從填圖、監測、建模三個方面總結了關鍵帶研究進展。

當今經濟社會所面臨的資源、環境和生態問題相互關聯、相互耦合,迫切需要打破傳統的學科界限,搭建一個新的技術框架,進行跨學科、多領域系統研究。地球關鍵帶將與經濟社會最密切的地球圈層作為獨立的開放系統,為這種需求提供了一個完整的系統框架。地球關鍵帶具有獨有的特徵:復雜的物理、化學和生物過程不斷變化、相互耦合;在空間展布上呈現出高度的非均質性;在垂向上呈現出明顯的分層特徵;在外在過程的作用下不斷發生著短期的變化和長期的演化。

地球關鍵帶科學有兩種研究範式:DPSIR體系框架,以環境問題的因果鏈為主線,從基礎研究通向管理措施;3M循環體系框架,以循環上升的認識過程為主線,從數據採集通向綜合分析。近年來研究進展表明,通過將地質學、水文學、土壤學、生態學等學科進行融合,地球關鍵帶科學為氣候變化、生態管護、水資源安全、自然災害防治等重大問題的解決展示了一種新的圖景。面向生態文明建設,我國地質環境工作應將地球關鍵帶作為重點靶區開展基礎地質和水工環地質綜合調查,建立近地表圈層三維地質框架;同時,選擇基礎條件較好的小流域建設關鍵帶觀測站,為地質學與其他學科的融合搭建一個開放平台。

(3)採用層次分析法構建了地質環境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地質環境的空間變化與脆弱特徵進行了定量評價,深化了對我國地質環境脆弱性的認識。

中國地質環境總體上具有明顯的先天脆弱性。通過對地質環境脆弱性內涵與特徵進行分析,採用層次分析法綜合考慮地質構造、地表形態和組成物質等影響因素構建了地質環境脆弱性評價指標體系,對我國地質環境的空間變化與脆弱特徵進行了定量評價,為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服務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實施和支撐生態國土建設提供基礎依據。

地質環境脆弱性評價結果表明:中度脆弱—極度脆弱區面積約佔全國土地面積的1/3,總體脆弱是我國地質環境的突出特徵;我國區域地質環境脆弱程度呈現西北高東南低、西南高東北低的總體空間格局,大致以賀蘭山—六盤山—邛崍山—烏蒙山一線為界,此線以西地區地質環境脆弱程度高,此線以東地區地質環境脆弱程度低。區域地質環境脆弱性對社會經濟發展空間布局具有框架性的制約作用,地質環境脆弱度與人口密度、GDP等呈負相關關系。

(4)集成物質流分析與生態足跡方法建立了地質環境壓力評價體系與模型,定量刻畫了經濟發展對地質環境壓力的時間變化與空間變化,提高了對我國地質環境走勢的研判能力。

經濟活動通過資源開發所形成的輸入物質流和廢棄物排放所形成的輸出物質流,對地質環境施加壓力。地質環境壓力的大小可採用單位生物生產性土地面積上物質流的數量來衡量。基於這一認識,集成物質流分析方法與生態足跡方法構建了地質環境壓力評價指標體系與評價模型,評價模型將區域經濟活動強度與區域生態承載力耦合在一起,能夠更准確地衡量經濟發展對地質環境所產生的壓力大小。採用所建立的模型,對1995~2013年國家尺度的地質環境壓力的時間變化進行了定量分析,對1997~2013年省域尺度的地質環境壓力空間分布與時間變化進行了定量評估。

研究表明:1995~2013年,我國地質環境壓力指數經歷了緩慢增加、快速增加和平穩增加3個階段,說明經濟活動對地質環境的壓力從緩慢加大、急劇加大開始向高位趨穩過渡;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資源需求增速放緩、節能減排力度加大,我國地質環境壓力可能將接近峰值,在高位趨穩後會緩慢下降。1997~2013年,省域地質環境壓力總體呈上升態勢,東部地區省域地質環境壓力較大,但近年有所減弱;西部地區地質環境壓力較小,但上升較快;地質環境壓力大的區域以京津冀地區為中心逐步向中部、西部地區擴展,其空間分布重心有從東部京津冀地區向中部、西部轉移的趨勢。2013年地質環境壓力的總體格局表現為以山西和京津冀地區為中心由東向西、由北向南遞減態勢。

(5)在分析經濟新常態下地質環境形勢、需求、問題與挑戰的基礎上,提出了邁向生態文明的地質環境調查戰略框架,明確了地質環境調查工作轉型方向、戰略重點與對策措施。

在論述地質環境調查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作用和理論基礎的基礎上,從驅動力、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環境管理等3個方面分析了經濟新常態下地質環境形勢發展趨向,剖析了生態文明建設對地質環境調查的需求與挑戰,對1999年以來地質環境調查工作進展與取得的成果進行了歸納總結,提出了邁向生態文明的地質環境調查戰略框架,明確了地質環境調查工作轉型方向、戰略目標、戰略重點與對策措施。

新的歷史時期,地質環境調查要以生態文明建設及其重大戰略實施為核心,突出水資源安全、地質災害防治、空間格局優化、地質環境健康等四類問題,抓好水文地質調查、地質災害調查、環境地質調查、地質環境健康調查、地質環境管理研究、地質環境監測體系建設等六大戰略任務,夯實填圖、監測與建模三個基礎,構建地質環境信息系統平台,不斷深化區域地質環境的認知程度與規律把握,促進地質環境與生態系統交互作用過程耦合,服務與支撐生態文明建設不斷走向深入。面向生態文明建設,地質環境調查需要實現六個轉變:在研究對象上,實現從特定的地質實體向地球關鍵帶轉變;在研究模式上,實現從偏重於填圖向填圖—監測—建模一體化轉變;在效用評價上,實現從偏重資源價值向資源價值與生態價值耦合方向轉變;在問題應對上,實現從偏重事後應急向事前預警轉變;在組織實施上,實現從單純依賴地質部門向聯合大地學部門轉變;在國際視野上,實現從偏重解決國內問題向積極參與全球地質環境治理轉變。

(6)針對國家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需要,通過地質環境問題、地質災害分布和礦產資源開發現狀及前景分析,提出了主體功能區地質環境調查總體布局與宏觀部署方向。

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是我國優化國土開發格局的重要戰略舉措,目前已全面進入實施階段。根據全國與省級主體功能區規劃梳理了全國主體功能區分布總體布局,統計分析了各類主體功能區地質環境事件分布、礦產資源開發現狀與前景,研究提出了主體功能區地質環境調查總體思路與布局方向。

研究表明:優化開發區域和重點開發區域地質環境事件分布相對密集,農產品主產區和生態功能區分布相對稀疏,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地質災害威脅,重點開發區域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水土污染;金屬礦產資源開發與重點生態功能區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重疊性,煤炭資源開發與重點開發區域在空間分布上具有重疊性;我國重要礦產資源西移的分布格局初步形成,西部地區是我國生態服務供給的主陣地,資源開發是重點生態功能區建設面臨的重要問題。服務主體功能區戰略實施,地質環境調查總體思路是:按照區域主體功能定位,確定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和生態功能區的地質環境調查服務方向和重點任務,形成與城市化、農業發展和生態安全格局相適應地地質環境調查工作布局,推動制約主體功能區建設的重大地質環境問題的解決,推進各地區主體功能的強化和提升。

(7)針對國家實施重大區域發展戰略需要,通過對重要經濟區資源環境形勢進行深入分析,提出了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調查總體思路與工作布局。

在總結重要經濟區布局與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對重要經濟區水資源、土地資源、污水與廢棄物排放、地質環境事件等資源環境形勢進行了深入分析,系統梳理了面臨的主要地質環境問題,回顧總結了地質環境調查工作進展、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問題,研究提出了重要經濟區地質環境調查總體思路與工作布局,以期為推進重要經濟區和城市群地質環境調查計劃提供決策參考。

圍繞不同需求,循序漸進推進地質環境調查。服務國土空間開發規劃編制,服務水土資源開發、工程建設與城市管理,服務地質環境精細化管理,服務資源、環境與生態綜合管理,由面上1∶25萬調查尺度向重點區1∶5萬調查尺度、由重點區向完整的地質單元、由靜態的地質框架向動態的地質環境過程不斷推進、拓展和深化。圍繞四大區帶,布局地質環境調查工作。環渤海及京津冀協同發展地區加強含水層及地下水開發引發的地質環境問題、環渤海海岸帶、活動斷裂調查。絲綢之路經濟帶加強水文地質、城市與重大工程建設區工程地質、突發性地質災害調查。長江經濟帶加強地下水與土壤污染、突發性地質災害、礦山地質環境、重大工程建設區工程地質、活動斷裂調查等。泛珠江三角洲地區加強地下水與土壤污染、地質災害、海岸帶重大工程建設區工程地質調查。

㈥ 索維集團的研發成果

索維積極開展研發活動,與國內外知名的研發機構和學校廣泛開展合作,歷年來已取得二十多項國家專利。其中「1+2+3」全自動密閉塗料生產線、粉體輸送技術、全自動灌裝機等技術得到國內外技術期刊的廣泛報道。

㈦ 成果簡介和研究成果有什麼區別

成果簡介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的簡介。
成果意為成全,成立。是收獲到的果實,常用於指工作或事業方面的成就。也可指指學習、工作、勞動上的成效和成績。
中國科學院在《中國科學院科學技術研究成果管理辦法》把科技成果的含義界定為:對某一科學技術研究課題,通過觀察實驗、研究試制或辯證思維活動取得的具有一定學術意義或實用意義的結果。科技成果按其研究性質分為基礎研究成果、應用研究成果和發展工作成果。

科技成果根據其性質可分為三大類型:
1、基礎理論成果,是指在基礎與應用研究領域中所取得的新發現、新理論。其成果主要表現為科學論文、科學著作、基礎模型或發明專利等。
2、「應用技術成果」是指在科學研究、技術開發和應用過程中取得的新技術、新工藝、新產品、新材料、新設備,以及農業、生物、礦產等新品種和計算機軟體等。
3、軟科技成果是指在研究科技政策、科技管理和科技活動中所取得的理論、方法和觀點,其成果主要以研究報告的形式出現。

㈧ 研究成果和發表文章有什麼區別

研究成果不一定發表。比如鄧稼先高的原子彈和氫彈,使研究成果,但沒有將成果發表。發表的不一定是高質量的研究成果。

㈨ 黃奕豪的研發成果

短短8年的時間,堅持走自主創新之路,推動企業實現跨越式發展,使一家默默無聞的小公司,發展成年銷售收入15億元的國內高科技龍頭企業。今天的《雄風依舊在,豪氣沖雲天》為您介紹的是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奕豪。
在星網銳捷公司的樣品室,黃奕豪興致勃勃地跟記者介紹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產品。
(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奕豪:這個固網支付終端,通過電話線,能夠實現把銀行搬到家裡, 在家裡輕松實現繳費、轉帳。)
黃奕豪說,作為公司多年技術的積累,這款設備在市場大受歡迎,去年就賣出了50萬台。而像這樣的發明專利,星網銳捷就有200多項,其中多項技術已達國內國際領先水平。星網銳捷最近剛剛被授予首批國家創新型企業,整個福建也只有3家企業獲此殊榮。(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奕豪:這充分體現了國家對我們這么多年科技創新的肯定,也是我們未來發展的一個動力。)
2000年,公司成立之初,黃奕豪可沒這樣的豪邁與自信,那時的星網銳捷,員工只有200多人,研發力量薄弱,再加上資金緊缺,企業發展非常困難。是盲目跟風模仿,還是自主創新,黃奕豪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奕豪:成立之初我們都把大量資金投入在研發上,我們希望持續不斷的研發最終會產生更好的產品出來。) 一手抓研發、專利和設計,一手抓品牌、銷售和服務,星網銳捷實現了自身規模的不斷擴展。現在公司每年都從銷售收入中拿出8%左右用於技術創新。僅去年,用於創新的投入就達1.5億元。
成功感言:(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奕豪:每年這么多科研的投入一定會帶來收獲,這也是我們企業這么多年實現跨越發展的法寶,也是我們抵禦經濟寒冬的工具。)
黃奕豪董事長當選「福建省突出貢獻企業家」
3月24日,在「福建省表彰突出貢獻企業家暨紀念企業『松綁放權'二十五周年」大會上,福建省委、省政府決議表彰「福建省突出貢獻企業家」,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黃奕豪等36位企業家榮膺「福建省突出貢獻企業家」稱號。
此次「福建省突出貢獻企業家」旨在表彰具有高度自主研發與創新能力,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高佔有率,社會責任感強,為福建經濟發展做出突出貢獻的企業及企業家。身為福建IT行業領軍人物的典型代表,黃奕豪董事長以其卓越敏銳的發展眼光和勇於開拓的創新精神,帶領星網銳捷堅持走「科技創新,融合應用」的企業發展道路,致力於中國信息化事業的發展。如今,星網銳捷已成功實現產業跨越,同時以「創新」為核心的「星網銳捷」實現品牌價值達到33.5億元,2008年成為首批國家級創新型企業。在黃奕豪董事長的帶領下,星網銳捷更積極承擔企業社會公民職責,始終如一的履行對產品品質的苛求、對社會的責任心,贏得供應商、客戶與社會各界深入的了解與高度的認同。
作為中國網路業的早起者,此次黃奕豪董事長獲此殊榮,不僅是對其個人勇於開拓、執著創新的海峽西岸企業家精神的表彰,同時也是社會各界對星網銳捷科技創新成就與品牌價值的認可與鼓勵,它將激勵全體星網銳捷人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更加努力,繼續為海西經濟發展和中國信息產業的騰飛貢獻更大力量!
9月8日,第十三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在廈門盛大開幕。在當天舉行的「投資海西」信息產業對口洽談會暨項目簽約儀式上,福建星網銳捷通訊股份有限公司與迪拜AND公司簽署了區域代理合作協議,並與肯亞CATHY公司達成了深入合作的意向,未來星網銳捷的通訊產品將通過這兩家公司,進一步拓展中東與非洲市場。
長期以來,星網銳捷在開拓海外市場上始終致力於因地制宜,與在海外區域具有相當實力的公司通力合作,並取得了長足發展。目前,星網銳捷的產品與解決方案在東南亞、歐洲、非洲等地區實現應用,同時已經擁有全球化的8個海外渠道體系,與眾多優秀的海外企業建立了合作夥伴關系。此次星網銳捷攜手2家新的合作夥伴,希望通過與CATHY公司、AND公司的密切合作,增加在中東以及非洲區域通訊設備市場上的份額,同時,還期待通過與代理商的合作對當地市場與應用進行深入了解,挖掘需求,使星網銳捷的產品與方案更好地適應當地市場需要,並向周邊區域滲透,相信在與代理商的共同努力下,依託各自在產品和渠道領域的諸多優勢,星網銳捷的海外業務將獲得更大的提升。

㈩ 技術成果或者研發成果包括什麼

最重要的是原料,配方,工藝條件這些。

閱讀全文

與研發與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
海南期貨從業資格證書領取時間 瀏覽:8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