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微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取得了哪些成就
一、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
(一)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不充分
中小企業的會計信息披露不充分體現在多個方面。由於中小企業所處的市場都存在較高的競爭程度,為了保護其在市場上的競爭力,所以在會計信息披露時會體現一定的保密性。但是很多中小企業便以此為借口,對諸多會計信息譬如融資租賃、資產減值等不予披露或者是披露不完整。
(二)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不健全
由於中小企業對於內部會計控制的意識很薄弱,對內部會計控制並沒有給與過重視,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漏洞頗多,譬如說一人身兼多職、人員素質低、預算不準確等。並且企業的內外部的監督體系也不健全,致使會計信息披露問題越來越顯著,得不到遏制。
(三)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不真實
目前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存在嚴重的虛假問題,其主要體現在:在中小企業的會計人員不具備應有的專業素質,對會計原理、會計法規以及制度不甚了解,做出錯賬的概率較大,進而造成了會計信息失真。當注冊會計師對中小企業進行審計時,中小企業所提供的財務數據和其他財務資料一般都有虛假的成分,注冊會計師很難以此資料為基礎得出真實可靠的審計報告,這就造成了外部審計對中小企業會計信息難以起到其應有的督促作用。
二、完善我國中小企業會計信息披露的建議
(一)「不充分」的解決辦法
1.突破傳統會計模式,重視對無形資產,人力資源和衍生金融工具信息的披露。財務報告披露諸如商譽、人力資源、衍生金融工具等項目性質與數量的詳略程度應符合充分披露原則,即凡是為達到公正表達企業經濟事項所必要的信息均應完整地提供並使用戶易於理解,為提高財務報表的有用性,衍生金融工具會計信息的披露至少應包括以下四個方面:(1)衍生金融工具的性質、條件和會計政策;(2)利率風險;(3)信用風險,即一方違約,企業可能損失的最大金額;(4)公允價值。我國的會計制度還處於逐步完善和發展階段,對商譽、人力資源、衍生金融工具等項目缺乏理論基礎和實踐探索,為解決信息使用者的燃眉之急,可以首先解決信息的披露問題,暫時繞過確認和計量問題,待時機成熟再行研究。在沒解決之前,特別是目前,應遵循充分披露原則,提高會計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2.鼓勵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預測性信息。上市公司財務報告披露預測性信息,其中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預測性信息的質量難以保證,並由此引發法律責任。預測性信息是著眼於未來的信息,是基於一系列假設基礎之上的推測,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有可能因預測結果與實際結果存在差異而使上市公司和會計師招致法律訴訟。因此,應該建立預測性信息質量保證機制,可以考慮以下措施:(1)強化上市公司管理者的法律意識,明確提供虛假會計信息的法律責任;(2)若預測信息與實際有重大差異,要求上市公司作出說明,以促使上市公司綜合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提高預測的准確性;(3)在相關法規中規定披露預測性信息必須經注冊會計師審計;(4)規定注冊會計師的免責條件。
(二)「不健全」的解決辦法
1.採用大規模按需報告模式。信息使用者具有不同的信息需求,其主要原因在於:(1)使用者的目標和方向不同;(2)被估價的資產不同;(3)報告公司的環境不同;(4)使用者的信息偏好不同。採用大規模按需報告模式並不意味著全盤否定通用報告模式。使用者信息需求的多樣化並不排除使用者一些共同的信息需求。另外,某些財務信息的需求至少在短期內是穩定的。因此通過與使用者溝通,公司可能在事先獲得使用者一些信息需求。因此通用財務報告模式對使用者是有用的,並且具有可比性和經濟性的優點。
2.強化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為了保證會計信息披露滿足相關性和可靠性的質量特徵要求,應加強化對會計信息的披露監管:(1)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保證信息披露質量的重要條件,因此應當加強對會計人員的教育、培訓及監督,減少由舞弊行為帶來的信息失真;(2)加強會計法規、會計規范的建設,從源頭上杜絕制度性失真,並建立一個統一的規范的會計信息披露監管體系;(3)企業內部要建立起適應現代企業制度要求的、能夠保證會計信息可靠性的保障系統,從法人代表、內審人員到每一個會計人員都應擔負起保證會計信息可靠性的責任。
(三)「不真實」的解決辦法
規范會計信息披露失真的核心是完善信息質量管理機制兩方面,可以從建立內部約束機制和外部約束機制人手。建立內部約束機制,即完善企業內部會計制度,嚴格會計核算的基本程序,健全財產物資、財務收支的制度,為提供真實的會計信息奠定良好的會計基礎。強化企業約束機制,堅決制止管理者任意違反財務規定,自行支配企業財產物資和經營行為。建立外部約束機制,完善社會監督體系是制止和防範信息失真的根本保證。完善立法,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通過法律手段強化管理者在信息披露中的法律責任,制定有關信息質量管理法規,對管理人員責任與權利、提供偽劣信息的懲處作出明確規定~
B. 充分披露是什麼意思
充分披露是指企業將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使用者決策的重要會計信息以公開報告的形式提供給信息使用者,會計信息披露質量的關鍵在於披露是否真實可靠,披露是否充分及時以及披露的對象之間是否公平。
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是會計信息的生命之所在。如果進一步具體分析,真實性包含以下特性:
1.有用性
披露的信息在決策上有用,能夠滿足使用者的需求,增加使用者對市場信息的了解,降低投資決策盲目性與風險。國際會計准則中提出:有用性是指,會計信息披露提供關於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業績方面的信息,這種信息對於很大一批使用者進行經濟決策是有用的。為上述目的而編制的財務報告可以滿足大部分使用者的共同需要。
2.相關性
信息披露不能一廂情願地主觀決定,而應當根據市場用戶的需求,規范信息披露的形式、數量和質量,也就是與信息使用者的目的和要求息息相關。為了使信息有用,信息必須與使用者的決策需要相關。當信息能夠通過幫助使用者評價過去、現在和未來事項或確認、更改他們過去的評價從而影響到使用者的經濟決策時,信息就具有相關性。
3.可靠性
披露信息必須可靠,不能錯誤引導用戶的判斷,不能進行虛假的誤導性的陳述,也不得有重大遺漏。要使信息可靠,財務會計報告中的信息必須在重要性和成本的許可范圍內做到完整。遺漏能造成信息虛假或令人誤解,從而使信息不可靠並且在相關性上留有缺陷。當信息沒有重要錯誤或偏向並且能夠忠實反映其所擬反映或理當反映的情況以供使用者作依據時,信息就具備了可靠性。
4.中立性
真實的會計信息應當保持中立性。中立性是指會計人員形成會計信息的過程和結果不能有特定的偏向,不能在客觀的信息上附加某種主觀色彩以滿足特定信息使用集團的需要,否則信息的真實性就會受到質疑。如果為了達到預定的成果或結果,通過對信息的選擇和列報,使財務信息影響了決策或判斷,那麼財務信息就不是中立的了。目前許多企業信息披露中存在的問題,都與企業過於偏重當前利益、不能保持自己的中立性地位有很大的關系。
以上為[ 充分披露是什麼意思? ]的所有答案,如果你想要學習更多這方面的的知識,歡迎大家前往環球青藤教育官網!
環球青藤友情提示:以上就是[ 充分披露是什麼意思? ]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C. 內部控制信息披露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什麼
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辦法
《商業銀行信息披露辦法》已經2006年12月8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第54次主席會議通過,二○○七年七月三日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令2007 年 第 7 號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編輯本段]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商業銀行的市場約束,規范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行為,有效維護存款人和其他客戶的合法權益,促進商業銀行安全、穩健、高效運行,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業銀行法》等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商業銀行,包括中資商業銀行、外資獨資銀行、中外合資銀行、外國銀行分行。
本辦法對商業銀行的規定適用於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城市信用社,本辦法或銀監會另有規定的除外。
本辦法所稱農村信用社包括農村信用合作社、縣(市、區)農村信用合作聯社、縣(市、區)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地(市)農村信用合作聯社、地(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和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村信用社聯合社。
第三條商業銀行應按照本辦法規定披露信息。本辦法規定為商業銀行信息披露的最低要求。商業銀行可在遵守本辦法規定基礎上自行決定披露更多信息。
第四條商業銀行披露信息應當遵守法律法規、國家統一的會計制度和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的有關規定。
第五條商業銀行應遵循真實性、准確性、完整性和可比性的原則,規范地披露信息。
第六條商業銀行披露的年度財務會計報告須經具有相應資質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資產規模少於10億元人民幣的農村信用社可不經會計師事務所審計。
第七條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對商業銀行的信息披露進行監督。
[編輯本段]第二章信息披露的內容
第八條商業銀行應按照本辦法規定披露財務會計報告、各類風險管理狀況、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項等信息。
第九條商業銀行財務會計報告由會計報表、會計報表附註和財務情況說明書組成。
第十條商業銀行披露的會計報表應包括資產負債表、利潤表(損益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及其他有關附表。
第十一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會計報表編制基礎不符合會計核算基本前提的情況。
第十二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本行的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包括:會計報表編制所依據的會計准則、會計年度、記賬本位幣、記賬基礎和計價原則;貸款的種類和范圍;投資核算方法;計提各項資產減值准備的范圍和方法;收入確認原則和方法;衍生金融工具的計價方法;外幣業務和報表折算方法;合並會計報表的編制方法;固定資產計價和折舊方法;無形資產計價及攤銷政策;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政策;所得稅的會計處理方法等。
第十三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的變更;或有事項和資產負債表日後事項;重要資產轉讓及其出售。
第十四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關聯方交易的總量及重大關聯方交易的情況。
第十五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說明會計報表中重要項目的明細資料,包括:
(一)按存放境內、境外同業披露存放同業款項。
(二)按拆放境內、境外同業披露拆放同業款項。
(三)按信用貸款、保證貸款、抵押貸款、質押貸款分別披露貸款的期初數、期末數。
(四)按貸款風險分類的結果披露不良貸款的期初數、期末數。
(五)貸款損失准備的期初數、本期計提數、本期轉回數、本期核銷數、期末數;一般准備、專項准備和特種准備應分別披露。
(六)應收利息余額及變動情況。
(七)按種類披露投資的期初數、期末數。
(八)按境內、境外同業披露同業拆入款項。
(九)應付利息計提方法、余額及變動情況。
(十)銀行承兌匯票、對外擔保、融資保函、非融資保函、貸款承諾、開出即期信用證、開出遠期信用證、金融期貨、金融期權等表外項目,包括上述項目的年末余額及其他具體情況。
(十一)其他重要項目。
第十六條商業銀行應在會計報表附註中披露資本充足狀況,包括風險資產總額、資本凈額的數量和結構、核心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
第十七條商業銀行應披露會計師事務所出具的審計報告。
商業銀行在會計師事務所出具審計報告前,應與會計師事務所、銀行業監督管理機構進行三方會談。
第十八條財務情況說明書應當對本行經營的基本情況、利潤實現和分配情況以及對本行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有重大影響的其他事項進行說明。
D. 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美國成果
美國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主要來源於有關環境法律的規定。目前,基本形成了一個環境信息披露規范體系,對信息披露的要求繁多而復雜,主要由以下幾個層次組成:
1、較為全面的環境法律法規。
美國上市公司遵守的環境法規包括《清潔空氣法》、《清潔水法》、《資源保護與回收法》、《綜合環境反應、補償和債務法》、《關於地下儲藏箱的規定》、《超級基金增補與再授權法》等一系列涉及環境問題的法律法規。這些法律法規都有專門條款對環境信息的披露做出規定。如《綜合環境反應、補償和債務法》授予聯邦政府擁有從排放污染的有關潛在責任方收回與污染場地認定、評估和清理有關的成本的權利。
2、SEC涉及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要求。
美國要求上市公司在財務會計和報告以及財務分析中考慮環境問題導致成本增加對公司財務產生的影響,要求定量披露環境成本和負債,並有相應的清晰的指導。美國證券法規定,上市公司除了遵循上述法律法規外,還必須按照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urities and Exchange Committee,簡稱SEC)的要求披露環境會計信息。例如,第92號專門會計公報是SEC專門就環境會計與報告問題予以說明的一份公報。它涉及到了環境會計與報告中的許多問題,主要包括:(1)在財務報表上分開列示環境負債和可以收到的補償(從保險公司或其他有關方面收到的應收款);(2)確認可能承擔的環境成本;(3)環境負債計量的基礎;(4)對於預計的環境負債的列示;(5)分級管理的企業的環境負債的列示;(6)或有事項、場地清理與監控成本在財務報表中的披露。
3、FASB、AICPA和AAA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規定。
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FASB)為環境會計的處理與披露問題發布准則和解釋公告,為企業披露環境信息提供了指南,這些公告包括:FASB第5號准則公告:「或有負債會計」,FASB第14號解釋公告:「損失值的合理估計」,以及緊急問題工作組公告「石棉清理成本的會計處理」、「清理污染成本的資本化」、「環境負債會計」。1996年,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American Institute of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s,AICPA)的會計標准執行委員會發布了關於「環境負債補償責任狀況報告」,提出了企業在報告環境補償責任和確認補償費用時的基本原則,從而為所披露的信息的質量提供了保證。美國會計學會(American Accounting Association,AAA)所成立的專門組織行為環境影響委員會,對環境會計信息披露的有關問題進行了專門研究。AAA認為,企業編制反映環境影響主要由內部報表和外部報表兩張報表構成。關於內部報表,委員會建議利用多維方法收集財務與非財務信息,利用新模式處理與環境有關的問題;關於外部報表,AAA建議,在資產負債表中單列用於環境控制的資產和相關的折舊費,在損益表中單列一行揭示用於環境控制的費用。
綜上所述,美國企業的環境會計信息披露屬於法規披露項目,企業特別是大規模的重污染行業上市公司需要對環境會計信息進行披露,使企業管理者更好地了解企業,制定合理決策,同時滿足信息需求者的需要。
E. 上市公司重大事件披露包括哪些內容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十條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投資者尚未得知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披露,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影響。
前款所稱重大事件包括:
(一)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范圍的重大變化;
(二)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三)公司訂立重要合同,可能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四)公司發生重大債務和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或者發生大額賠償責任;
(五)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
(六)公司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
(七)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監事或者經理發生變動;董事長或者經理無法履行職責;
(八)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九)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的決定;或者依法進入破產程序、被責令關閉;
(十)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仲裁,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無效;
(十一)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受到刑事處罰、重大行政處罰;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違法違紀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採取強制措施;
(十二)新公布的法律、法規、規章、行業政策可能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十三)董事會就發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資方案、股權激勵方案形成相關決議;
(十四)法院裁決禁止控股股東轉讓其所持股份;任一股東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質押、凍結、司法拍賣、託管、設定信託或者被依法限製表決權;
(十五)主要資產被查封、扣押、凍結或者被抵押、質押;
(十六)主要或者全部業務陷入停頓;
(十七)對外提供重大擔保;
(十八)獲得大額政府補貼等可能對公司資產、負債、權益或者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額外收益;
(十九)變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
(二十)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錯、未按規定披露或者虛假記載,被有關機關責令改正或者經董事會決定進行更正;
(二十一)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
(5)披露成果擴展閱讀: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十一條上市公司應當在最先發生的以下任一時點,及時履行重大事件的信息披露義務:
(一)董事會或者監事會就該重大事件形成決議時;
(二)有關各方就該重大事件簽署意向書或者協議時;
(三)董事、監事或者高級管理人員知悉該重大事件發生並報告時。
在前款規定的時點之前出現下列情形之一的,上市公司應當及時披露相關事項的現狀、可能影響事件進展的風險因素:
(一)該重大事件難以保密;
(二)該重大事件已經泄露或者市場出現傳聞;
(三)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出現異常交易情況。
參考資料來源: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
F. 財務報表附註中需要披露哪些內容
附註應當按照如下順序披露有關內容:
(一)企業的基本情況
1、企業注冊地、組織形式和總部地址。
2、企業的業務性質和主要經營活動,如企業所處的行業、所提供的主要產品或服務、客戶的性質、銷售策略、監管環境的性質等。
3、母公司以及集團最終母公司的名稱。
4、財務報告的批准報出者和財務報告批准報出日。
(二)財務報表的編制基礎
(三)遵循企業會計准則的聲明
企業應當聲明編制的財務報表符合企業會計准則的要求,真實、完整地反映了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等有關信息。以此明確企業編制財務報表所依據的制度基礎。
如果企業編制的財務報表只是部分地遵循了企業會計准則,附註中不得做出這種表述。
(四)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
根據財務報表列報准則的規定,企業應當披露採用的重要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不重要的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可以不披露。
1、重要會計政策的說明
由於企業經濟業務的復雜性和多樣化,某些經濟業務可以有多種會計處理方法,也即存在不止一種可供選擇的會計政策。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說明會計政策時還需要披露下列兩項內容:
(1)財務報表項目的計量基礎。會計計量屬性包括歷史成本、重置成本、可變現凈值、現值和公允價值,這直接顯著影響報表使用者的分析,這項披露要求便於使用者了解企業財務報表中的項目是按何種計量基礎予以計量的,如存貨是按成本還是可變現凈值計量等。
(2)會計政策的確定依據,主要是指企業在運用會計政策過程中所作的對報表中確認的項目金額最具影響的判斷。
2、重要會計估計的說明
財務報表列報准則強調了對會計估計不確定因素的披露要求,企業應當披露會計估計中所採用的關鍵假設和不確定因素的確定依據,這些關鍵假設和不確定因素在下一會計期間內很可能導致對資產、負債賬面價值進行重大調整。
在確定報表中確認的資產和負債的賬面金額過程中,企業有時需要對不確定的未來事項在資產負債表日對這些資產和負債的影響加以估計。
(五)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以及差錯更正的說明
企業應當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第28號——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及其應用指南的規定,披露會計政策和會計估計變更以及差錯更正的有關情況。
(六)報表重要項目的說明
企業應當以文字和數字描述相結合、盡可能以列表形式披露報表重要項目的構成或當期增減變動情況,並且報表重要項目的明細金額合計,應當與報表項目金額相銜接。在披露順序上,一般應當按照資產負債表、利潤表、現金流量表、所有者權益變動表的順序及其項目列示的順序。
(七)其他需要說明的重要事項
這主要包括或有和承諾事項、資產負債表日後非調整事項、關聯方關系及其交易等,具體的披露要求須遵循相關准則的規定,分別參見相關章節的內容。
附註的編制形式:
1、章節附註說明:這是附註的主要編制形式,一般適用於說明內容較多的項目;
2、括弧說明:此種形式常用於為會計報表主體內提供補充信息,因為它把補充信息直接納人會計報表主體,所以比起其他形式來,顯得更直觀,不易被人忽視,缺點是它包含內容過短;
3、備抵賬戶與附加賬戶:設立備抵與附加賬戶,在會計報表中單獨列示,能夠為會計報表使用者提供更多有意義的信息,這種形式目前主要是指壞賬准備等賬戶的設置;
4、腳注說明:指在報表下端進行的說明,例如,說明已貼現的商業承兌匯票和已包括在固定資產原價內的融資租入的固定資產原價等;
5、補充說明:有些無法列入會計報表主體中的詳細數據、分析資料,可用單獨的補充報表進行說明,比如,可利用補充報表的形式來揭示關聯方的關系和交易等內容。
G. 上市公司重大事件披露時間是幾天
《證券法》對上市公司重大事件的界定是:
(一)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范圍的重大變化;
(二)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三)公司訂立重要合同,可能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四)公司發生重大債務和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
(五)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
(六)公司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
(七)公司的董事、三分之一以上監事或者經理發生變動;
(八)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九)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的決定;
(十)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無效;
(十一)公司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立案調查,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犯罪被司法機關採取強制措施;
(十二)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規定的其他事項。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辦法》第三十條規定,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證券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投資者尚未得知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披露,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影響。所以重大事件一經發生就應該立即披露的。
H. 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目前所取得的成就
我國在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取得的成績
會計信息披露規范逐步完善。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公司法》、《證券法》、《股票發行與交易暫行條例》為主體,以《公開發行股票公司信息披露實施細則(試行)》和證監安會發布的關於信息披露內容和格式准則為具體規范的信息披露的基本框架,和首次披露(招股說明書、上市公告書)、定期報告(中期報告、年度報告)和臨時報告(重大事項報告)三部分組成的信息披露內容,初步規范了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問題。
上市公司會計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正在不斷完善。1992年11月,為了適應證券市場管理的需要,我國成立了國務院證券管理委員會(簡稱證券委),同時還成立了中國證券監督委員會(簡稱證監會)。前者是我國證券市場的主管機構,後者是一個受證券委指導並授權全面監督檢查與歸口管理證券業務的政府執行機構,負責建立健全證券監管工作制度。它們從宏觀管理的角度出發,對我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進行了比較有效的管理。此外,證券交易所也積極地參與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管理。另外,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監管體系中,注冊會計師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也正越來越明顯地發揮出來。從1997年年報的審計看,注冊會計師們出具解釋性說明的明顯增多,同時,重慶會計師事務所對「渝鈦白」說「不」,以及普東大華會計師事務所對「寶石A」年報的拒絕發表意見,都開了我國證券市場的先例。隨著1998年「脫鉤」工作的迅猛開展,我國注冊會計師的職業責任感更有明顯提高,其執業環境也正在改善。
隨著證券市場的發展,證券市場投資者的心理素質和投資分析、決策水平等技術能力正在不斷提高
I. 公司的信息披露怎麼寫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內容很龐雜,包括定期報告和臨時報告兩種。
1.定期報告
包括年度報告、中期報告和季度報告。
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的上半年結束之日起2個月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中期報告,並予公告;
上市公司和公司債券上市交易的公司,應當在每一會計年度結束之日起4個月內,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年度報告,並予公告;
2.臨時報告
發生可能對上市公司股票交易價格產生較大影響的重大事件,投資者尚未得知時,上市公司應當立即將有關該重大事件的情況向國務院證券監督管理機構和證券交易所報送臨時報告,並予公告,說明事件的起因、目前的狀態和可能產生的法律後果。
下列情況為應當報送臨時報告的重大事件:
(1)公司的經營方針和經營范圍的重大變化;
(2)公司的重大投資行為和重大的購置財產的決定;
(3)公司訂立重要合同,可能對公司的資產、負債、權益和經營成果產生重要影響;
(4)公司發生重大債務和未能清償到期重大債務的違約情況,或者發生大額賠償責任;
(5)公司發生重大虧損或者重大損失;
(6)公司生產經營的外部條件發生的重大變化;
(7)公司的董事、1/3以上監事或者經理發生變動;董事長或者經理無法履行職責;
(8)持有公司5%以上股份的股東或者實際控制人,其持有股份或者控制公司的情況發生較大變化;
(9)公司減資、合並、分立、解散及申請破產的決定;或者依法進入破產程序、被責令關閉;
(10)涉及公司的重大訴訟、仲裁,股東大會、董事會決議被依法撤銷或者宣告無效;
(11)公司涉嫌違法違規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受到刑事處罰、重大行政處罰;公司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涉嫌違法違紀被有權機關調查或者採取強制措施;
(12)新公布的法律、法規、規章、行業政策可能對公司產生重大影響;
(13)董事會就發行新股或者其他再融資方案、股權激勵方案形成相關決議;
(14)法院裁決禁止控股股東轉讓其所持股份;任一股東所持公司5%以上股份被質押、凍結、司法拍賣、託管、設定信託或者被依法限製表決權;
(15)主要資產被查封、扣押、凍結或者被抵押、質押;
(16)主要或者全部業務陷入停頓;
(17)對外提供重大擔保;
(18)獲得大額政府補貼等可能對公司資產、負債、權益或者經營成果產生重大影響的額外收益;
(19)變更會計政策、會計估計;
(20)因前期已披露的信息存在差錯、未按規定披露或者虛假記載,被有關機關責令改正或者經董事會決定進行更正;
(21)中國證監會規定的其他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