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貿易經濟成果

貿易經濟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24 08:56:05

① 試述世界貿易組織對世界經濟貿易的影響

從1995年1月1日開始,世界貿易組織取代1947年關貿總協定正式開始運作了。作為21世紀國際經濟新規則而設立的世界貿易組織必將對20世紀最後數年乃至21世紀的世界經濟產生極其深遠的影響。烏拉圭回合1994年4月15日正式簽定的世界貿易組織設立協定,通過了"馬拉喀什宣言",結束了關貿總協定臨時適用的狀態。世界貿易組織建立協定的正文,規定了管轄、作用、組織等作為國際組織的必不可少的內容。附錄1A是貨物貿易的13個協定。除了東京回合10個協定中的5個協定外,新追加了8個協定。在新協定中,農業協定和紡織品協定,是關貿總協定規則的例外領域,救濟協定是東京回合以來懸而未決的領域,貿易關連投資措施協定是貨物貿易的新領域。附錄1內,還有與貿易有關的服務貿易(附錄1B)和知識產權(附錄1C)的協定,這是烏拉圭回合談判的重要成果,也擴大了關貿總協定的適用領域。附錄2規定了貨物、服務及知識產權總共15個協定的爭端處理程序。根據監督和審議成員國貿易政策的需要,附錄3是貿易政策評審機構的規定。以上17個規定,包括貨物貿易、服務貿易、知識產權保護等15個協定(附錄1),爭端處理程序(附錄2)以及貿易政策審查機構(附錄3)必須一攬子接受,也就是說,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國,除了接受協定的本文之外,還必須接受附錄1至附錄3的17個協定,要受到17個協定的約束。這是關貿總協定臨時適用階段所沒有的重大轉變,也意味著國際貿易規則將以新的形式制約各個成員國的經濟和貿易。這里,我們不能把世界貿易組織協定狹義地理解為國際經濟組織法。國際經濟組織法的研究對象一般包括組織的成員、機構以及表決等,世界貿易組織協定的本文的大部分規定是屬於這方面的內容。但是,世界貿易組織協定有龐大的附錄,附錄1至附錄3中17個協定的實體性規定和程序性規定已經大大超出了國際經濟組織法的規范范圍,必須建立世界貿易組織法的新概念。獨立的法學分科,例如民法、商法、經濟法等,都有該學科固有的規范對象(社會經濟的生活事實),有規范對象固有的規范原理,並根據這個規范原理,又可以確定該法學分科所涉及的領域,即規范范圍。新的法學概念,可以根據規范對象、規范原理以及規范范圍這樣三個條件來判斷。

② 中國貿易

1、轉型:由低價勞動密集型產業向高科技含量的產業轉型。
2、增大內需。
但是,第一條國內企業很難做到,第二條,管理層不提供機會。

③ 施本植的主要成就

1999 年被遴選為雲南省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第一層次後備人才。 2005 年已順利通過評價,被授予雲南省學術技術帶頭人稱號。 是雲南大學與北京對外經貿大學合作共建《國際經濟與貿易》重點學科主要負責人之一。雲南省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試點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負責人之一。
主要從事經濟學尤其是開放經濟方面的教學和科研,為本科、碩士生和博士生講授過政治經濟學、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和實踐、當代經濟問題、國際經濟學、國際商務管理、國際投資學、貿易經濟學、國際貿易實務、國際商法等課程。科學研究的主要領域包括邊境貿易與經濟技術合作、國際商品貿易、國際服務貿易、引進外資、跨國投資與跨國經營、雲南對外開放與發展、經濟全球化 和區域化發展、中國東盟區域合作等。
曾獲雲南省優秀社科成果三等獎兩項;雲南省教育廳優秀成果一等獎一項,三等獎二項;雲南省委宣傳部優秀成果獎二項;中國國際貿易學會優秀成果獎、滇版優秀圖書獎各一項;廈門大學博士研究生優秀成果獎一項;雲南省教育廳優秀教學成果獎、雲南大學世川良一青年教育基金獎、雲南大學伍達觀優秀教師獎等多項。 主持在研的主要課題:《東盟國家的投資貿易壁壘體系及其對策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雲南省經濟的潛在增長能力研究》(雲南省 「 十一五 」 規劃重大前期研究項目)、《滇泰水果蔬菜貿易發展對策研究》(雲南省科技廳項目)、《雲南邊境地區資源合作開發及對策研究》(雲南省政府決策咨詢課題)、《緬甸、寮國、越南三國的非關稅壁壘及應對措施》(雲南省商務廳項目)等

④ 隨著發展政治、經濟、工商業有怎樣的成果

隨著政治、經濟的發展,在恆河中下游出現了一些有名的城市,如王舍城(摩揭陀首都)、舍衛城(薩羅首都)、波羅斯(迦屍首都)以及吠舍厘城(跋祗首都)等。在這些城市裡,工商業開始發展起來。商業不僅在內陸很活躍,而且同斯里蘭卡、緬甸和西亞等各國也進行海外貿易。在佛教文獻中常常提到關於航海貿易遇險的故事。當時從海外輸入的主要商品有金、銀、寶石、珊瑚和金鋼石等。印度輸往海外的主要商品有織物、香料、葯草和金銀寶石等。內陸通商貿易往往組成商隊,大商隊有時達幾百輛貨車。主要商品有紡織品、油、穀物、香料、金銀寶石等。隨著貿易的發展,金屬貨幣也發展起來。當時的貨幣有金、銀和銅三種,每種貨幣都各有不同單位的名稱。

⑤ 國際貿易與國家經濟發展的關系

當代國際服務貿易迅速發展的根本原因在於世界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 的變化。20 世紀 60 年代起步的新科技革命加速了這種歷史演變的進程,從 而導致世界貿易結構和人們社會生活方式的改變。具體來說,當代國際服務 貿易的發展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1)世界產業結構的重心向服務業偏移。 按照發展經濟學的經濟增長階段論的說法,隨著國家經濟能力的增長,
該國的產業結構將依次提升,逐步由農業經濟過渡到工業經濟,再由工業經 濟發展到服務經濟。本世紀 60 年代初,主要西方工業化國家都已完成了本國 的工業化進程,開始步入後工業化的發展階段,即國內經濟重心向服務業偏 移。新科技革命的介入為這種經濟結構的轉型提供了杠桿,從而加速了這一 進程。
根據統計,1960—1985 年間,西方主要國家的服務業就業人數占整個就 業人口的比重由 51.6%上升到 60.7%,其中美國從 57.2%上升到 65.8
%,歐共體國家從 43.4%上升到 56.8%,日本從 40.9%上升到 54.4%。
甚至在西方發達國家之後才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如亞洲「四 小龍」等,也都自本世紀 80 年代以來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產業結構,把國內加 工製造業等勞動和資本密集型的基礎產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從事跨國經營, 利用這些國家的自然資源和人力資源。另外,從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來看,
1994 年服務業產值占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美國已高達 69%,法國為 67%,
英國為 62%,德國 59%,日本 56%。這些比例清楚表明,西方國家為適應
21 世紀的發展,已經大幅度地調整自己經濟的產業結構,由工業經濟轉變為 服務經濟,如美國僅金融業一項就占其國民總產值的 25%。
由各國經濟能力增長所帶動的產業升級使得世界產業結構發生大規模的
調整。在這一過程中所形成的新的世界經濟結構不平衡,導致了對國際服務 的更大規模的需求。與此相適應,全球服務性產業的貿易總額才有了高速增 長的潛力。另外,服務產業的發展也越來越專業化,規模也趨於擴大。規模 的擴大和專業化程度的提高提升了服務業的生產率,從而刺激向國外輸出, 增加了國際市場的服務的供給。
(2)商品貿易和國際投資增長的帶動。 同國際貨物貿易直接關聯的傳統服務貿易會隨著世界商品貿易的增長和
自由化而在規模上擴大並在數量上增加,而國際投資的迅速擴大和形式多樣 化,同樣會使得廣義服務貿易項目的投資收益(股息、利息、利潤)流量加 大。
在戰後關貿總協定組織的貿易自由化原則的帶動下,世界各國通過雙邊 和多邊的國際協調和談判,逐步形成了有序運行的國際商貿體系,為各國的 商品貿易和投資提供了良好的國際市場環境,推動了貿易和投資的迅速增 長。
戰後半個多世紀以來,除了最初的幾年各國都處於戰後經濟恢復狀態之 外,自 50 年代起,國際商品貿易流量就開始不斷擴大。以世界貨物貿易出口

總值為例,1950 年總計為 611 億美元,1960 年為 1280 億美元,1970 年為 3120 億美元,1980 年為 19946.68 億美元,1990 年則達到 33949 億美元,40 年 時間增長了近 56 倍,遠遠超過了世界工業生產和國民生產總值的增長速度。 在商品貿易高速增長的帶動下,同貨物進出口直接關聯的傳統服務貿易項目 如國際運輸服務(海運、陸運和空運)、國際貨物保險、國際結算服務等, 都相應地在規模上、數量上成倍地增長。
國際投資帶動國際服務貿易的迅速增長可以從 4 個方面說明:1)速度帶 動。國際直接投資自 20 世紀 70 年代開始快速增長,到 80 年代達到高潮,從
1983 年到 1990 年這類投資的增長速度是世界生產總值增長速度的 4 倍,是 全球國際貿易增長速度的 3 倍。這種增長勢頭在 90 年代初因世界性經濟衰退 而有所減慢,但自 1993 年起又開始恢復。2)國際直接投資帶動國際間接投 資和國際貿易(貨物和服務)額的增長。因為國際直接投資的主要形式是跨 國公司,而世界貿易額的約 1/3 是跨國公司的內部貿易。3)國際投資收益 作為要素服務項目,其迅速擴張本身就構成海外服務貿易流量的擴大。4)國 際直接投資的產業向服務業傾斜。1975 年到 1990 年間,西方國家在第一產 業和第二產業的國際投資比重都有所下降,而對服務業投資的比重卻從 31.4
%上升到 48.4%。由於服務的生產和消費是同時進行的,因此服務業的跨 國直接投資必然驅動國際服務貿易的進一步國際滲透。
(3)新科技革命的有力推動。
新科技革命,特別是 20 世紀 60 年代以來的信息技術革命,有力地推動 了國際服務貿易的迅猛發展。首先,高新技術的發展廣泛應用到了服務產業, 使許多原先「不可貿易」的服務轉化成「可貿易」的服務,從而使國際服務 貿易的種類增加,范圍擴大,例如一些傳統的教育服務、健康服務一向被認 為是「不可貿易」的服務,現今可被儲存在磁碟或軟體中進行買賣。信息技 術和通訊的發展,促使銀行、保險、商品零售等得以在全球范圍內開展業務。 由於交通條件的改善,工業組織和勞動市場得以改組,為跨國界提供服務帶 來了機遇。新信息技術使得日益一體化的跨行業公司能夠分散其生產基地, 刺激服務的專業化生產,並從中享受規模經濟效益。其次,科學技術革命加 快了勞動力和科技人員的國際流動,因為每一次科技革命必然更進一步推動 生產的自動化、機械化,這就促進了專業科技人員和高級管理人才向其他國 家流動,為發展中國家所引進,推動國際服務貿易流量擴大。最後,隨著科 技的進步,發達國家的產業結構逐漸向電子、航天技術及生物工程等高科技 產業轉移,把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新興工業化國家和地區,再轉移到我國 大陸、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使這些國家和地區能夠利用本地區豐富 廉價的勞動力資源,賺取外匯服務收入,形成大規模的境內服務輸出。所以, 科技革命帶來了國際服務貿易變革性的發展。
(4)社會生活國際化的促進。 由於戰後持久的和平和經濟的發展,世界各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收入水
平都有大幅度的提高,冷戰後意識形態的對立也有所緩和,加之交通、通訊 工具的便利,使得現代人的社會生活越來越國際化了。出國旅遊、接受教育 以及聘請專門人才,即使對於發展中國家的民眾來說也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 了。在過去的 40 年間,旅遊業成為國際上發展得最快的行業之一,許多發展 中國家也通過發展旅遊業而賺取大量的外匯收入。當然,社會生活國際化最 大的贏家還是西方國家。根據 1991 年美國的官方統計,當年美國的旅遊服務

收入居各服務項目(除海外投資收益)之首,為 487.57 億美元,向世界各 國學生提供教育服務的收入是 57.52 億美元。隨著各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同社會生活國際化相關的服務貿易將會有更長足的發展。

三、國際服務貿易與中國的服務業

國際服務貿易在國際經濟關系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促使各國政府和學術 界加強對本國的服務業和產業結構升級的研究。在我國,服務業的較大發展 是自改革開放之後開始的,整個 80 年代以年平均 10。9%的速度增長,90 年代增長速度更趨加快。在發展速度大幅提升的同時,我國服務業的行業結 構也不斷更新和更趨多樣化,如咨詢業、房地產業、證券業、保險業、中介 服務業等新興行業迅速崛起,呈現一派繁榮景象。然而,與世界上發達國家 相比,或者與世界各國的平均水平相比,我國的服務業無論是在總體發展水 平上還是在所佔國際貿易比重上,都還存在著相當大的差距,需要我們認真 地加以研究。

1.我國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服務業得到較快的發展。80 年代,服務業每年以
10.9%的平均速度增長,超過同期國民生產總值年平均 8.9%的增長速度。
90 年代以來,特別是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發表重要談話和「中共中央、國務 院關於加快發展第三產業的決定」頒布以來,我國的服務業有了更加快速的 增長,目前我國服務業的增加價值已超過國民生產總值比重的 30%左右,接 近發展中國家的平均水平。不過,從總體水平上看,我國服務業產值所佔 GNP 的比重仍是相當低的。當今世界上的高收入國家服務業產值占 GNP 的比重和 總就業人數的比重一般都在 65%以上,中等收入的國家也占 50%左右,而我 國僅接近於一般低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當然,目前我國服務業的統計無論是在范圍上,還是在指標體繫上,都
很不健全,存在著許多漏計的情況,有一部分企業內部服務不能計入統計, 因此統計數字可能低於實際情況。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國的服務業由於受長 期的計劃經濟體制的抑制,在生產和發育的各個方面都是相當不完善、相當 落後的,是一個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應當重點發展的產業。
盡管我國服務業的發展起步較晚,但由於最近 10 多年來的加速發展,在
行業結構和所有制結構上呈現出了多樣性的產業群體。以交通運輸、郵電通 訊、金融保險等為主的傳統行業不斷擴大,其產值占服務業總增加值的 65% 左右,就業人數占服務業全部就業人數的 50%以上,從而構成我國服務業的 主體。另一方面,新興的服務行業如證券業、信息業、咨詢業、會計律師服 務業等,進入 90 年代以來也蓬勃興起。中國的兩家證券交易所,即上海證券 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都在 90 年代初設立,帶動起一大批同證券業發展相 關的服務企業。信息業、咨詢業隨著經濟規模和經濟活動的擴大以及科學技 術日新月異的發展,也開始步入迅速發展的階段,90 年代以來,全國專門的 咨詢和信息處理的服務機構已超過 4000 家,它們在提高經營管理水平,加強 產品競爭力,提高科研效率和創新能力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截止 1991 年,全民所有制單位中服務業的就業人員為 45.1%,城鎮集體所有制單位 中服務就業人數比重為 36%,而城鎮個體勞動者中從事服務業的人數竟占就 業人數的 82.1%。這說明,服務業的興起和發展,為各種所有製成分的經 濟活動開辟了一個廣闊的空間。
不過,從總體上看,我國服務業的發展不僅總體水平較低,而且其行業

結構也屬於明顯的低發展階段結構,其基本特徵是,勞動密集型服務業企業 居主導地位,技術和知識密集型服務業企業所佔比重十分低,以至於人們習 慣於把服務業就業視作解決企業富餘人員的渠道,其實這是我國服務業行業 水平低給人們造成的誤解。盡管如此,我國服務業在某些部門也具有一定的 優勢,如在航運、衛星發射服務、工程建設服務等部門都有著相當的優勢和 發展潛力。勞動力便宜且訓練有素是我國拓展海外服務市場的最大優勢。如 何在國際服務貿易這一新興領域充分利用我國的現有優勢,是我國政府和學 術界應當認真研究的問題。1993 年我國商品出口已居世界第 11 位,但服務 的出口則只佔第 27 位,當年我國商品出口額佔世界總量的 2%左右,而服務 出口僅佔世界服務出口總額的 0.5%。這說明我國服務業的外向型發展是一 個相對落後的領域,應當加強這方面的工作。

2.我國服務業發展落後的原因

我國服務業發展落後於世界平均水平的根本原因在於傳統計劃經濟體制 的抑制。服務業的高度發展歸根結底依賴於人類經濟活動的社會化、專業化 和市場體系的高度發達。而傳統體制恰恰在這些方面抑制了服務業的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的服務業迅速恢復和發展的實踐也從另一個側面證明了這一 點。
改革之前,我國實行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在這種體制下,微觀經濟主
體含義的企業和組織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形形色色的生產單位和事業單 位,各單位之間相互封閉,不論規模大小,都自成系統。各經濟單位由於不 可能從社會方面得到服務提供,因此只好眼睛向內,自辦服務體系,形成「大 而全」或「小而全」的經濟單位格局,任何一項國家計劃的投資項目,都必 須把配套的服務設施投資考慮在內,使傳統的全民所有制企業和事業單位背 上了沉重的包袱。一方面由於各經濟單位得不到高質量的生產和社會服務而 影響了產品的進步,另一方面由於企業或事業單位自身背著一個「小社會」 而造成機構臃腫,人浮於事,增加了企業的開支和管理上的負擔,難以全力 發展生產,阻礙了生產效率的提高。
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另一重要特徵是消費的實物化傾向和福利化傾向。
在城市居民生活中,大量的職工生活消費和服務,不是採取市場經濟的購買 形式,而是採取產品經濟的福利形式分配給職工。在生活消費方面,最突出 的例子是住宅,它不是作為商品而是作為職工所享受的一種福利待遇。因此, 一方面住宅投資被打入企業生產成本,另一方面實際上成了職工的工資收 入,抑制了房地產業的生長,此外,城市改革起步以來,企業濫發實物的現 象也十分普遍,由於政府機構職工收入偏低所導致的折價供應經濟也在某種 程度上助長了實物消費的勢頭,抑制了正常的市場渠道的發展。
還有,居民生活服務消費中的隱蔽性補貼,如教育、醫療、養老等支出 都由國家包下來,在交通、郵電、保育、娛樂等方面,國家又給予廣泛的補 貼,這就大大壓縮了職工在非商品消費上面的開支。同時,大量醫療、養老 保險和部分教育服務在企業內部進行,實際上也誇大了第二產業的產值,縮 小了服務業的產值,使得服務價格低估。在過去相當長的一個時期里,錯誤 地認為勞務活動不是商品,不創造價值。在價格管理中一直把勞務價格稱作 「非商品收費」。我國服務業中交通運輸價格、郵電資費、醫療收費以及飲

食、服務、修理等長期統一定價、統一管理,收費標准幾十年不變,價格脫 離生產成本,也不反映市場供求關系。改革以來雖然作了一定的調整,但主 要還是補償性的,許多重要的服務行業仍然無力依靠自己的力量求得發展。 除以上這些體制原因之外,我國傳統的農業化社會歷史條件以及新中國 成立後城市發展與農村建設相分離的二元化經濟發展策略,也是造成我國服 務業發展落後的重要原因。農村勞動力不能向城市流動,只能滿足於自給自 足的生活環境,像我國這樣一個 75%的人口在農村的經濟體系中,服務業的
平均發展水平低下是十分自然的。

3.我國加快發展服務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

服務產業加快發展是生產力提高和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在我國經濟發 展從國內轉向國際、從計劃經濟過渡到市場經濟的過程中,為彌補服務產業 過去發展的不足,改善國內的產業結構,推動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加速 發展服務業,提高服務業的總體水平有著重要的戰略意義。這主要表現在:
(1)加快發展服務業,可以促進市場充分發育,提高服務的社會化、專 業化水平,增強社會保障能力,有利於勞動、工資、價格、企業經營機制和 流通體制等一系列改革順利實施,有利於經濟進一步國際化,更多地吸引外 資,有利於精簡機構,提高效率,逐步改變機關、企業和事業單位辦社會的 狀況,為改革開放在更廣闊的領域向縱深發展創造更好的條件。
(2)我國工業經濟效益差,農業市場化率低,流通不暢,財政收支困難,
嚴重地制約了國民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產生這些問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經濟 的產業結構不合理。經濟結構的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服務業不適應第一和第二 產業發展的需要。服務業投入少。見效快、社會效益好,加快發展服務業, 既可以調整三次產業的比例關系、優化國民經濟結構,又是緩解經濟生活中 深層次矛盾和促進經濟更快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
(3)我國每年都將有大批新成長的勞動力和從第一、第二產業轉移出來
的勞動力需要安置。服務業在吸納勞動力就業方面具有深厚的潛力:行業多、 門類廣、勞動密集、技術密集、知識密集的行業並存,能夠吸收大量的和不 同層次的各類人員,特別是可以容納大量的科技、專業人才。加快發展服務 業是緩解我國日益嚴峻的就業壓力的主要途徑。
(4)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收入的提高,人民群眾不僅在衣、食、住、行、
通訊、衛生和生活環境等物質生活的各個方面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而 且在文化娛樂、廣播電視、圖書出版、體育保健、旅遊休閑等精神生活方面 也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只有加快發展服務業,才能適應人民群眾日益 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設。
(5)服務業的全球市場正在迅速發展,而且變得越來越復雜了。除了服 務與商品之間的傳統區別外,服務業之間的區別也越分越細,尤其在發達國 家和地區更是如此。計算機、信息、電報電傳和電子郵遞等業務同傳統電信 服務的界線變得日益模糊。服務業的這種向高新技術水平發展的趨勢,既給 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帶來了挑戰,同時也形成了機遇。加入國際貿易組織是我 國既定的經濟國際化目標,在國際服務貿易總協定的原則下同他國實現平等 互利的服務貿易往來是我國的基本國策。我們願意承擔相應的國際義務,同 時也應享受協定所賦予的經貿權利。這顯然意味著對於我國服務業的發展戰

略的設想,應該放在國際產業競爭的總體環境下,進行思考。

4.我國服務業應積極參加國際服務貿易

20 世紀 90 年代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的演變,為我國實行改革開放、利 用多邊貿易體制來促進我國的經濟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從世界各國經濟 發展的歷史經驗來看,經濟國際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步入經濟現代化的重要 標志,也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實現經濟現代化發展的必經階段。由於服務貿易 成為國際經貿關系中最有發展潛力的新領域,服務業在世界經濟和貿易中發 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我國積極參與世界服務貿易對於促進我國經濟 的國際化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般來說,服務性產業有兩個重要的特點:(1)市場需求有廣泛的世界 性,產業發展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滿足國際市場的需求,換句話說, 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往往是合而為一的,像旅遊業、金融服務業、保險業、 咨詢服務業等服務產業的市場屬性本身就是國際化的;(2)服務性產業的國 際競爭比較優勢主要是技術、知識和管理,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生產成本, 這就是說,服務性產業是知識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業。這種知識密集型的產 業在目前經濟國際化的進程中受到的制約少,可以為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 同時接受。正是由於服務性產業的這兩個特殊的經濟屬性,世界上經濟發展 比較高的國家和地區,在把第一、第二產業不斷向外轉移的背景下,卻大力 提升自己的服務性產業的經濟比重和質量水平,以期在國際產業競爭中保持 競爭優勢。
由於長期受計劃經濟思想的影響,我國經濟理論界和實際經濟部門普遍
對服務業存在著一些認識上的偏差,不能認識到服務業的高度發展同經濟國 際化之間的關系,僅僅滿足於抓第一、第二產業的外向型經濟,而不能夠從 世界經濟結構和貿易結構演變的高度,透視我國服務業高質量、高水平的加 速發展,積極參與國際服務貿易競爭對於提高我國經濟總體發展水平的重要 戰略意義。
從總體上看,我國的服務業比較落後,但某些部門在國際上也佔有一定
的優勢,如在航運、衛星發射服務、工程建設和勞務輸出等部門就有相當的 優勢和發展潛力。改革開放以來的對外經貿實踐證明,有條件地開放我國的 市場,可以為我們提供一個吸收國外技術、資金和管理經驗的機會。服務業 的對外開放,參與國際競爭,必將對我國經濟和人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具 有深遠意義的影響。同時,要參與國際服務貿易競爭,享受各種貿易優惠和 保障,就必須承擔相應的義務。因此,應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選擇部分有 國際競爭力的服務業市場對外開放。自參加「烏拉圭回合」的《服務貿易總 協定》的談判以來,我國根據現行的政策法規,就航運、專業服務、銀行業、 廣告、旅遊、近海石油勘探等 6 個服務部門的逐步開放作出了承諾,目的是 引進外部競爭的壓力,促進我國服務業的發展和競爭力的提高,以便最終確 定我國的服務業在全球服務貿易中的國際地位和份額。

⑥ 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的研究成果

研究院利用雄厚的科研力量,為社會各界奉獻豐富、精彩的思想成果。獨立或與其他部門合作承擔的一系列重大研究課題,以其較強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受到有關方面的肯定和好評,一些研究成果還受到中央領導和國家有關部門的重視。
研究人員積極跟蹤經濟貿易領域的最新動態,及時撰寫和發表大量調研論文和論著,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一些調研論文和論著還榮獲全國外經貿研究成果獎等獎項。

⑦ 十六大以來我國取得的經濟成就

十六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具體表現在以下8個方面:

——經濟持續平穩快速增長,總量在世界的位次由第六位躍居第四位,人均國民總收入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經濟實現了連續四年10%以上的增長速度。2003年-2006年年均增長10.4%,不僅比同期世界年均增長4.9%高出5.5個百分點,而且比改革開放以來年均增長9.7%高出0.7個百分點。經濟增速不僅快,年度之間波幅也比較小。人均國民總收入翻了近一番,步入了中等收入國家行列。

——經濟結構調整邁出新步伐,地區、城鄉和產業發展的協調性進一步增強。經濟結構調整出現了明顯的積極變化,中西部地區經濟快速增長,城市化步伐明顯加快,第三產業比重繼續提高。城鄉經濟在城市化水平不斷提高中趨向協調發展。隨著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大量的鄉村人口由農村向城鎮的轉移,促進了城鄉經濟的協調發展。

——經濟運行質量和效益穩步提高,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持續大幅增加,節能減排取得初步成效。財政收入在四年內翻了一番多。財政收入的快速增長,使得我們辦了多年想辦而未辦成的一些大事,重點加強了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切實加大了對落後地區和低收入群體的轉移支付力度,有效地保障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協調發展。企業利潤連續四年保持在20%以上速度的增長,拓展了企業的發展空間,調動了企業的發展積極性。

——農業生產穩步增長,工業生產迅猛發展,供給能力大幅提高。中國糧食產量連續3年增產,棉、油、肉等主要農產品穩產增產。

——固定資產投資快速增長,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進一步加強。一大批重點建設項目建成投產,交通、通訊、能源等基礎產業和基礎設施得到加強,長期以來困擾中國經濟發展的煤電油運等「瓶頸」制約得到明顯緩解。

——對外經濟呈現出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進出口貿易總額連升三位居世界第三位,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位。

——城鄉居民生活持續提高和改善,人民群眾得到了更多改革和發展的實惠。

——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經濟社會呈現同步快速發展的良好局面。

⑧ 金融、經濟、貿易的區別

金融、經濟、貿易的區別如下:

1、含義不同

金融 指貨幣的發行、流通和回籠,貸款的發放和收回,存款的存入和提取,匯兌的往來等經濟活動。就是對現有資源進行重新整合之後,實現價值和利潤的等效流通。金融是人們在不確定環境中進行資源跨期的最優配置決策的行為。

經濟是價值的創造、轉化與實現;人類經濟活動就是創造、轉化、實現價值,滿足人類物質文化生活需要的活動。經濟就是對物資的管理,是對人們生產、使用、處理、分配一切物資這一整體動態現象的總稱。

這一概念微觀的指一個家庭的家務管理,宏觀的指一個國家的國民經濟。在這一動態整體中,包括著人類的生產、儲蓄、交換、分配的各項活動,生產是這一動態的基礎,分配是這一動態的終點。

貿易,是指買賣或交易行為的總稱,通常指以貨幣為媒介的一切交換活動或行為。其活動范圍,不僅包括商業所從事的商品交換活動,還包括商品生產者或他人所組織的商品買賣活動;不僅包括國內貿易,還包括國與國之間的國際貿易。

在古代市場上,不僅有物質商品貿易,還有奴隸貿易。在現代市場上,除了有形的商品貿易外,還有技術、資金、信息、勞務,以及保險、旅遊等無形的貿易活動。

2、范圍不同

貿易和金融學僅僅是經濟學中的一小部分。經濟比作人的身體的話,金融就是經濟的血脈。它包括銀行,證券,保險,投資等相關方面。經濟的好壞可以從金融市場的情況作出一定的判斷,經濟需要金融的流通才能汲取營養,獲得運轉的動力。

經濟學包括了大量的專業,金融學,保險學,統計學,國際經濟與貿易等等。金融學是經濟學的一個分支,它的許多分析都是建立在經濟學的基礎上的。經濟學偏理論研究,金融學的應用型比較強,金融學研究貨幣,基金等交易變數函數符號,經濟學除了研究以上的部分外,還研究整個社會。

3、側重點不同

經濟學側重於理論,金融學側重應用。通俗的說,金融學是學股票,債券,期貨等實踐強的學科,而經濟學側重與學供給,需求,經濟發展,消費者理論等理論知識。

而貿易的核心是交換。交換,是交貨與付款兩對立流程的統一。在自由平等的正常主體之間,交換遵循的原則是等價和同步。同步交換,就是交貨與付款互為條件,是等價交換的保證。

(8)貿易經濟成果擴展閱讀:

金融的構成要素有5點:

1、金融對象:貨幣(資金)。由貨幣制度所規范的貨幣流通具有墊支性、周轉性和增值性。

2、金融方式:以借貸為主的信用方式為代表。金融市場上交易的對象,一般是信用關系的書面證明、債權債務的契約文書等。包括直接融資:無中介機構介入。間接融資:通過中介機構的媒介作用來實現的金融。

3、金融機構:通常區分為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

4、金融場所:即金融市場,包括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外匯市場、保險市場、衍生性金融工具市場等等。

5、制度和調控機制:對金融活動進行監督和調控等。

各要素間關系:總體講各要素是既相對獨立、而又相互關聯的,金融對象、金融場所為金融體系硬體要素,金融方式、制度和調控機制為金融體系軟體要素,金融機構為其綜合要素;

具體講金融活動一般以信用工具為載體,並通過信用工具的交易,在金融市場中發揮作用來實現貨幣資金使用權的轉移,金融制度和調控機制在其中發揮監督和調控作用。

⑨ 我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取得的重大成就

1、增長速度領先全球主要經濟體

「十二五」前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年均增長8.0%,GDP總量增長到63萬億元。總體上看,國際金融危機後我國經濟增長速度雖然從2001年~2007年的年均10.8%,下降到2008年~2014年的年均8.8%。

速度看起來比以前有所放緩,但這是在很高基數上實現的增長,而且是質量效益穩步提高的增長。同時,與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較,我國仍然處於絕對領跑者地位。

2、經濟結構逐步優化升級

「十二五」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要素投入結構、需求結構、供給結構持續優化,逐步向中高端水平邁進。

從要素結構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勞動力數量和資本存量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轉變為在勞動力數量減少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學技術和人力資本增長來驅動經濟增長,2014年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了53.1%。

3、綜合國力穩居全球第一陣營

「十二五」以來,我國綜合國力大跨步增強,在世界經濟體系中的影響力持續提高。從經濟實力看,2014年我國GDP總量為10.4萬億美元,佔全球比例為13.4%,牢牢占據世界第二位。

從產業競爭力看,2014年我國製造業產值佔全球製造業產值份額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穩居世界第一製造大國之位;在世界500種主要工業品中,220種產品產量位居世界第一位。

4、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持續提高

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得到提高,農田有效灌溉面積佔比超過52%,主要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農村土地流轉率提高到30%,家庭經營、集體經營、企業經營等多種經營方式共同發展的格局初步形成。

5、工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

製造業是國家間經濟角力和競爭的主戰場,彰顯著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近年來,我們一手抓淘汰落後,積極化解產能過剩矛盾;一手抓轉型升級,改善品質質量,取得了良好成效。以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智能製造開始興起,成為製造業的新生力量。

一批擁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術的企業脫穎而出,帶動了基礎材料、基礎工藝、基礎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動了產業整體素質提升。

⑩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我國對外經貿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之所以能在對外經貿方面取得成就,很大程度上是當年在全國范圍內大規模的引進國外先進設備與技術,使中國的工業生產力迅猛提高,加上勞動力低廉,產品便大量進入了全球市場,技術進步使中國一躍成為全球第一大出口國。

閱讀全文

與貿易經濟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電影版權買賣合同範本 瀏覽:167
口罩在商標注冊屬於哪個類目 瀏覽:256
基本公共衛生服務質控小結 瀏覽:668
數字版權的權源 瀏覽:565
駐馬店置地弘潤山轉讓 瀏覽:146
穂康投訴 瀏覽:146
嘉興萬聯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瀏覽:344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建立和完善 瀏覽:278
淄博市工商局王彬 瀏覽:867
國辦發明電200330號 瀏覽:602
公共服務事項自查報告 瀏覽:872
2014年社區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方案 瀏覽:873
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考試題庫 瀏覽:245
購買軟體使用權合同 瀏覽:134
灰燼創造者職業 瀏覽:566
德州撲克發明者 瀏覽:78
如申請馳名商標 瀏覽:225
知識產權平台協議書 瀏覽:506
個人存款證明的期限 瀏覽:466
四川正華知識產權公司 瀏覽: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