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申報教師職稱,在業績成果中「排名(僅限5個字)」怎麼填寫
具體寫有關教學工作方面的,分段寫教幾年級,幾個班,成績怎麼樣(及格率,優秀率,鞏固率)等,上面有說明呀
B. 最新的十大科技成果是什麼
《科技新時代》雜志(美國著名科普雜志《Popular Science》簡體中文版)12月號評選出了「2007年度100項最佳科技版成權果」。新浪科技作為《科技新時代》雜志網路合作夥伴,將與您共同分享這100項最佳科技成果。 2007年度100項最佳科技成果涉及電腦、運動休閑、醫療保健、航空航天、汽車、家庭娛樂、電子、工程、家用技術、綠色技術等各個領域的產品與技術,其中許多成果與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同時,這些極富創新性的成果將對人們的未來生活和科技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C. 世界最先進的科技成果有哪些
1、相對論
1905年,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天才愛因斯坦在他26歲時創立了狹
義相對論,提出了不同於經典物理學的嶄新的時空觀和質(m)能(
E)相當關系式E=mc2(此處光速C=3×108米/秒),在理論上為原
子能的應用開辟了道路。
關於E=mc2,即物體貯藏的能量等於該物體的質量乘以光速的平
方,這個數量大到令人難以想像的程度。我們不妨打個比方說,1克物
質全部轉化成的能量,相當於常規狀態下燃燒36000噸煤所釋放的全部
熱能;或者說,1克質量相當於2500萬度的電能。
1915年,愛因斯坦又創立了廣義相對論,深刻揭示了時間、空間
和物質、運動之間的內在聯系——空間和時間是隨著物質分布和運動
速度的變化而變化的。它成為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理論之一。
從1923年開始,愛因斯坦用他的後半生致力於統一場論的探索,
企圖建立一個既包括引力場又包括電磁場的統一場理論,雖然他沒有
取得成功,但是楊振寧和米爾斯於50年代創立了「楊—米爾斯場方程」,
發展了所謂「規范場」的理論,使愛因斯坦夢寐以求的統一場論可望
在規范場的基礎上得以實現。
2、量子力學
1900年,普朗克創立了量子論,提出能量並非無限可分、能量的
變化是不連續的新觀念。1905年,愛因斯坦提出了光量子論,揭示了
光的「波粒二象性」。1913年,玻爾把量子化概念引進原子結構理論。
1923年,德布羅意提出物質波理論。1925年,海森伯和薛定諤分別建
立矩陣力學和波動力學。1928年,26歲的狄拉克提出電磁場中相對論
性電子運動方程和最初形式的量子場論,使包括矩陣力和波動力學在
內的量子力學取得了重大的進展。
20代末量子力學的建立,是繼1905—1915年相對論建立之後對經
典物理學的又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成功地揭示了微觀物質世界的基
本規律,加速了原子物理學和固態物理學的發展,為核物理學和粒子
物理學准備了理論基礎,同時也促進了化學鍵理論和分子生物學等的
產生。因此,量子力學可以說是20世紀最多產的科學理論,迄今仍具
有強大的生命力。
20世紀中後期5大科學成就
30年代以來,物質基本結構、規范場、宇宙大爆炸、遺傳物質分
子雙螺旋結構、大地構造板塊學說以及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等理
論的創建,使人類的視野進一步拓展到更為宇觀、宏觀和微觀的領域,
成為人類文明進步的巨大推動力。
1、物質的基本結構
從遠古時代開始,人們就在探討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有沒有公
共的基本單元。直到19世紀末,人們都認為這種共同的基元就是原子。
1911年,盧瑟福發現原子內部有一個核;1913年,玻爾指出放射性變
化發生在原子核內部,於是研究原子核的組成、變化規律以及內部結
合力的核物理學應運而生。
1932年,查德威克發現了中子。從此,人們認識到各種原子都是
由電子、質子和中子組成的,於是把這三種粒子和光子稱為基本粒子。
但是,基本粒子並不「基本」。一方面,正電子、中微子、介子
等新的基本粒子相繼發現;另一方面,基本粒子還有其內部結構。
60年代以來,出現了基本粒子結構的「誇克模型」、「層子模型」等,
使40年代末誕生的一門新的獨立學科——基本粒子物理學(又稱高能
物理學)至今方興未艾,成果累累。
2、宇宙大爆炸理論
現代宇宙學的研究發端於愛因斯坦。他在1915年創立廣義相對論
後,用它來考察宇宙的結構問題,於1917年提出有限無邊的宇宙模型。
1922年,弗里德曼提出的非靜態宇宙模型,認為宇宙是可能膨脹的。
1929年,哈勃確定了星系紅移(即退行速度)和距離之間的線性關系,
證實了宇宙膨脹理論。1932年,勒梅特提出了宇宙爆炸說。
1948年,伽莫夫把核物理學的知識同宇宙膨脹理論結合起來,發
展了大爆炸理論,並用它來說明化學元素的起源。這一宇宙大爆炸理
論在1965年發現的宇宙背景輻射現象和1998年哈勃望遠鏡探測到距地
球120億光年之遙的星系中得到了有力的支持。
3、DNA分子雙螺旋模型
1953年4月25日,英國《自然》雜志刊登了25歲的沃森和37歲的克
里克合作研究的成果——DNA雙螺旋結構的分子模型,這一成就後來被
譽為20世紀生物學方面最偉大的發現,也被認為是分子生物學誕生的
標志。
DNA是遺傳基因的物質載體——脫氧核糖核酸的英文簡稱。1915至
1928年間,摩爾根通過果蠅實驗,證明了坐落在細胞核內染色體上的
基因決定著生物性狀,從而創立了基因理論。染色體是由蛋白質和
DNA組成的。過去生物學界一直認為蛋白質是遺傳信息的載體,直到
1944年埃弗里等人通過實驗才證明了遺傳載體不是蛋白質,而是DNA。
1953年DNA分子結構雙螺旋模型的建立是打開遺傳之謎的關鍵。60年代
尼倫柏格等人破譯了遺傳密碼,證明地球上所有生物的遺傳密碼都是
相同的——DNA的4種核苷酸鹼基的序列代表了基因的遺傳信息,決定
著蛋白質的20種氨基酸的組成和排列順序。作為基因載體的DNA是生命
的後台指揮者,生命的一切性狀通過受DNA決定的蛋白質來表現。 答案補充 http://tech.sina.com.cn/d/focus/2008popsci/ 答案補充 http://www.sciam.com.cn/
D. 中國現代著名科學家及成果
1、錢學森(著名科學家、物理學家。我國近代力學事業的奠基人之一。在空氣動力專學、航空屬工程、噴氣推進、工程式控制制論、物理力學等技術科學領域做出許多開創性貢獻。)
2、錢三強(核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在「核裂變」方面成績突出,是許多交叉學科和橫斷性學科的倡導者。為中國原子能科學事業的創立和「兩彈」研究作出了重要貢獻)
3、錢偉長(著名力學家、應用數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是我國近代力學的奠基人之一。兼長應用數學、物理學、中文信息學,著述甚豐。特別在彈性力學、變分原理、攝動方法等領域有重要成就。)
4、侯德榜(著名科學家,傑出的化工專家,我國重化學工業的開拓者)
5、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研究雜交水稻的創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雜交優勢的第一人。他於1981年榮獲我國第一個國家特等發明獎,被國際上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E. 主要成果
1.利用現有地震資料對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層(從寒武系至第三系)進行了系統、細致的層序劃分,共劃分出70個地震層序。並通過層序界面性質及規模的詳細分析,將其組合為三級(四分),從而建立起系統的地震層序地層格架。
2.對沙32井和沙11井進行了系統的層序地層分析,根據基準面升降變化旋迴和層序疊置關系,將其分為4級,建立起塔北地區鑽井層序地層方案。
3.建立了三個典型露頭層序地層剖面,詳細分析了各個層序的體系域特徵。
4.根據地震和測井層序內部的體系域構成、三級層序疊置形式及平面展布特點,歸納出塔北地區的層序地層學特徵。
5.根據地震剖面上上超點的遷移方向,編制出塔北地區上超點變化曲線。
6.探索出一套利用測井資料研究沉積基準面變化的技術思路和方法,並形成系統軟體應用於塔北地區,根據測井曲線編制出反映海(湖)平面變化的可容納空間變化曲線,取得了良好的應用效果.
7.研製開發出一套層序地層發育演化動態模擬系統,應用於塔北三疊系與石炭系的層序地層演化模擬,模擬剖面合理地解釋了有關地質問題。
8.研究了三疊系、石炭系和奧陶系層序的體系域特徵,建立起相應的沉積體系。
9.分析、探討了如何從層序地層學的角度研究油氣成藏條件和評價有利區帶。並對三疊系、石炭系有利成藏區帶和新的有利勘探區作出了預測。
F. 省級成果匯總
根據農用地分等的工作程序和技術方法,按照《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的規定,農用地分等先進行等別劃分和確認,然後進行匯總,形成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分等成果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文字部分,包括《農用地分等工作報告》、《農用地分等技術報告》、《標准樣地設置報告》;二是圖件部分,包括各級農用地經濟等別圖、利用等別圖、自然質量等別圖、標准樣地分布圖;三是數據部分,包括農用地分等指數計算數據、面積統計數據、標准樣地屬性數據等。
(一)鄉(鎮)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根據計算得出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各分等單元的等別指數,按照已確定的分等間距分值及黑龍江省農用地等別劃分表(表 3-10)中所列出的農用地等別間距指數,將屬於同一間距值的分等單元歸為一類,再對照有關農用地等別指數所對應的農用地等別,最終確定該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等別,並將其匯總。
按照上述方法,根據各分等單元的農用地等別指數,逐一確定每個分等單元的等別,然後將同一等別內的單元合並,形成農用地分等成果圖。
(二)縣(市)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在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分等成果的基礎上,將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行政區內的各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形成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要求如下。
1. 縣(市)級農用地等別確定
根據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要求,確定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范圍內農用地的等別,即在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范圍內將農用地劃分成幾個等別。
2.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
按各鄉(鎮)級(農場、林業局)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匯總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農用地各等別的面積。農用地分類的面積應和全縣(農墾分局、森工管局)土地利用現狀變更調查中涉及的農用地分等的地類面積一致。如農用地分類中地類為耕地,則通過農用地分等所劃分的各等別的耕地面積總數應和全縣耕地面積總數一致。
3.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圖
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圖包括自然質量等別圖、利用等別圖、經濟等別圖。
(三)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
在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的基礎上,形成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成果,其中,市級農用地等別匯總可以作為省級農用地等別匯總的中間成果。
1. 省級農用地分等成果確定
根據縣(市)級農用地分等成果,進行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匯總,形成全省農用地分等成果。經過省級成果匯總,黑龍江省農用地經濟等別劃分為 2 10 等共 9 個等別。
2. 省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
省級農用地分等面積統計主要是根據全省各縣(市)及各農墾分局、森工管局農用地分等的面積,逐級統計匯總情況。在統計全省農用地分等面積時,應採用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變更的數據,以便使全省農用地分等面積和全省土地利用現狀調查變更的有關數據一致。
3. 省級農用地分等圖
在縣(市)級農用地分等圖的基礎上編繪全省農用地自然質量等別圖、利用等別圖和經濟等別圖,其中,農用地經濟等別圖是全省農用地分等的主要圖件。
(四)農用地分等成果資料庫
1. 建立電子表格資料庫
為了使農用地分等的各項數據得以完善保存和應用,按照《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統一的要求和格式,利用計算機技術建立了電子表格資料庫,內容包括分等單元原始屬性數據表、分等基本參數、「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記分規則表、分等的基本參數表、土地利用系數表、土地經濟系數表、樣點產量-投入調查表、指定作物分等計算結果表、分等面積統計表、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等。並將以上各種數據統一存入軟盤,以便保存和應用查找。黑龍江省在農用地分等中,已建立了省、市、縣三級電子表格資料庫,表格統一採用 Excel 格式。
1)資料庫的內容
(1)農用地分等基本參數表,包括國家下達的農用地分等指定作物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省統一計算的產量比系數、土地利用系數、土地經濟系數等。
(2)農用地分等指標區因素體系及權重值表。
(3)各指標區的「指定作物-分等因素-自然質量分」關系表。
(4)省級農用地分等結果和省、市、縣三級農用地分等面積匯總表。
(5)農用地分等結果地類面積匯總表。
(6)省級標准樣地屬性數據表。
2)表格格式要求
為了建立統一的農用地分等資料庫,便於查找和應用,全省按統一的格式填寫表格,輸入計算機進行保存。
(1)匯總單元編號採用「省級行政代碼(2 位)+地級市行政代碼(2 位)+縣級行政代碼(2位)+單元流水編號(4位)」。行政代碼按《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代碼》(GB/T 2260-2002)執行。
(2)面積。農用地分等面積一律以公頃為單位,小數點後保留 2 位。
(3)提交的格式。電子表格除要求提供 Excel 格式的表格外,其他表格一律採用 DBF 格式。
2. 省級農用地分等資料庫
1)資料庫內容
資料庫內容必須與表格數據一致。資料庫成果包括圖形資料庫、表格資料庫和數據軟體系統,對通用軟體和國家要求格式的資料庫,僅要求提供數據內容。對於圖形資料庫,其內容應包含提交的所有成果圖件的數據;對於表格資料庫或屬性資料庫,應與圖形數據相關聯;對於不需要圖形對應的表格,可以僅提交電子表格。
(1)分等單元電子圖的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地類代碼、指標區名稱、面積屬性等。
(2)自然質量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地類代碼、各單元光溫(氣候)生產潛力指數、產量比系數、自然質量分、自然質量等指數。
(3)利用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利用等單元編號、實際產量調查、二級區最高產量、土地利用系數和利用等指數等。
(4)經濟等別圖屬性必須包括單元編號、投入、產量、土地經濟系數和經濟等指數等。
(5)農用地標准樣地分布圖與樣地屬性表相對應。
(6)綜合數據應包括單元圖形庫和與單元相連接的綜合數據表。
2)資料庫要求
(1)分等單元、自然質量等、利用等、經濟等、注記、主要道路等不同信息應分別保存。
(2)要求圖形數據與屬性數據相關聯,滿足圖屬互查的要求。
(3)成果圖件的電子圖顏色、注記、圖例、圖廓等必須設置完整。
(4)應建立電子文本文件,對電子圖作出必要的說明。
(5)不同的地理信息顏色不同,可根據有關參考色標進行調整。
3)數據格式
基礎資料庫的點、線、面及注記層編碼的規則,對照《縣(市)級土地利用資料庫標准》(國土資源部)、《農用地分等資料庫標准》(國土資源部土地整理中心,2005 年 6 月)、《農用地分等定級規程》(國土資源大調查專用)執行。
G. 百度世界2020大會,都將發布哪些重要成果呢
2020歹毒世界大會,發布的重要成果有:網路內容生態、網路智能小程序、網路智能雲、Appllo、小度版等全權年最新、最前沿的技術、產品、解決方案等成果。另外還有網路大腦、網路地圖、智能汽車、智能交通、智能生活等,為開發者、行業合作者帶來最實用的干貨分享。
H. 取得哪些成果
北京APEC會議概括復起來有八大成制果。
第一大成果是明確了未來亞太合作的方向與目標。
第二大成果是作出了啟動亞太自貿區進程的重大決定。
第三大成果是勾畫了建設亞太互聯互通網路的新藍圖。
第四大成果是找到了支撐亞太經濟發展的五大新支柱。
第五大成果是開辟了一系列全球性問題的合作新領域。
第六大成果是舉辦了亞太經合組織東道主夥伴對話會。
第七大成果是促進了中國與亞太主要國家雙邊關系的新發展。
第八大成果是廣泛宣示中國內外政策,贏得更多國際理解和支持。
I. 取得的主要成果
通過對中甸島弧西斑岩帶內發育的印支期中酸性淺成-超淺成相斑 (玢) 岩侵入體和賦存於其中的典型礦床-春都斑岩銅礦床地球化學及成岩成礦模式的研究, 主要取得以下成果:
(1) 通過野外觀察和室內鏡下鑒定、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綜合分析研究表明: ①春都礦區及中甸島弧西斑岩帶侵入體主要岩石類型為閃長玢岩, 其次為花崗閃長斑岩, 均屬於亞鹼岩系中的鈣鹼性岩類。②閃長玢岩、花崗閃長斑岩中富集大離子親石元素Sr、K、Rb、Ba、Th, 高場強元素Ta、Nb、P、Hf、Ti、HREE相對虧損, 具有島弧火成岩基本特徵; 斑 (玢) 岩中成礦金屬元素W、Sn、Mo、Bi、Cu、Pb、Zn豐度高。③閃長玢岩稀土元素總量變化於87.25~255.49之間, 球粒隕石標准化曲線為輕稀土元素富集型, 分配曲線右傾, 有輕微的銪正異常; 花崗閃長斑岩稀土元素總量變化於184.34~294.87之間, 球粒隕石標准化圖為輕稀土富集型, 分配曲線右傾, 有微弱銪負異常和微弱鈰負異常。輕、重稀土元素的分異程度高, 由早期的閃長玢岩→晚期的花崗閃長斑岩演化, 岩漿中的輕稀土富集程度和鹼性程度趨於增強, 閃長玢岩岩漿侵入早於花崗閃長斑岩, 是同源或相似岩漿不同演化過程的產物。
(2) 在宏觀地質研究基礎上, 依據岩漿岩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同位素的分析, 對春都礦區及中甸島弧西斑岩帶成岩成礦構造構造環境進行了判別, 對物質來源和岩漿演化進行了深入的探討。①研究區侵入岩物質主要來源於與俯沖造山作用有關的地幔和地殼的混合, 產生於印支期甘孜-理塘洋殼向格咱微陸塊俯沖的消減帶 (俯沖帶)構造環境; 具I型花崗岩的特徵, 是活動大陸邊緣的產物。②研究區金屬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值變化於-6.54‰~0.14‰之間, 極差為6.40‰, 均值為-2.28‰, 硫同位素組成變化范圍較窄, 成礦物質來源比較單一, 硫主要來自深部岩漿, 具幔源硫的特徵 (0±3 ‰), 同時有一定數量的地殼沉積物還原硫的混入。 研究區鉛同位素的206Pb/204Pb值變化於17.863~18.036之間, 極差為0.173; 207Pb/204 Pb值變化於15.448~15.614之間, 極差為0.166; 208Pb/204Pb值變化於37.753~38.188之間, 極差為0.435; 具有單一的成礦物質來源。依據硫化物的鉛μ值及鉛平均增長曲線圖、鉛同位素△β-△γ成因分類圖解、鉛同位素構造環境判別圖的判別, 礦石鉛主要來自於下地殼或上地幔。③通過含礦石英脈樣品進行氫、氧同位素測試。δD值為-73.1‰~100‰, 變化幅度較大;δ18OSMOW值為13.2‰~13.9‰, 分布較為集中; 研究區成礦流體主要為原始岩漿水為主, 同時有大氣降水的加入。④閃長玢岩樣品的DI值介於60.43~75.13之間, 平均為67.25; 花崗閃長斑岩樣品的DI值介於77.60~90.55之間, 平均為81.16; 花崗閃長斑岩分異和酸性程度均較高於閃長玢岩。研究區閃長玢岩形成明顯受結晶分異作用所控制, 受部分熔融作用控制微弱; 花崗閃長斑岩同時受部分熔融和分離結晶作用所控制; 二者具有同源岩漿結晶分異演化關系, 屬於同源異相的產物。 閃長玢岩SiO2、Al2O3、CaO、MgO、K2O、Na2O的質量百分數與lgSI值的線性關系均不明顯。 花崗閃長斑岩SiO2、Al2O3、CaO、MgO、K2O、Na2O的質量百分數與lgSI值的線性關系均明顯, 春都閃長玢岩發生同化混染作用,有地殼物質的混入; 花崗閃長斑岩岩漿中也有少量大陸地殼物質混入, 同化混染作用較弱。
(3) 通過研究區侵入岩與埃達克質岩的對比研究, 並結合其宏觀地質特徵分析, 研究區侵入岩地球化學特徵具有高Sr、低Y、低Yb、高Sr/Y、富輕稀土, 無Eu異常或僅有輕微的負Eu異常, 與埃達克質岩特徵相似。
(4) 研究區蝕變分帶明顯, 存在以呈雁列式產出的花崗閃長斑岩岩枝或岩脈為中心,向外依次出現鉀硅化帶 (鉀長石、黑雲母及硅化帶)→絹英岩化帶 (石英絹雲母化帶)→(泥化帶)→青磐岩化帶→角岩化帶, 具有與 「二長岩蝕變」 模式相似的蝕變特徵, 但蝕變分帶的規律性相對較差, 存在重復-偏對稱現象, 顯示蝕變類型及其分帶受岩體控制的空間分布特徵。 一般情況下, 銅礦化強度與蝕變類型有顯著關系, 在硅鉀化帶、絹英岩化帶及其過渡帶礦化強度較好。
(5) 中甸島弧西斑岩帶展布於爛泥塘—雪雞坪—刺來—春都一帶, 斑岩體由閃長玢岩及其以岩枝、岩脈侵入其中的花崗閃長斑岩組成的復式岩體。春都硅化鉀化閃長玢岩鋯石LA-ICP-MS U-Pb微區定年分析的年齡為246.1±3.0Ma~260.8±2.5Ma, 與雪雞坪石英閃長玢岩體的角閃石40Ar-39Ar法年齡 (249.92±4.99Ma) 和刺來閃長玢岩鋯石LA-ICP-MS U-Pb年齡 (252.3±3.4Ma) 基本一致, 但推測實際閃長玢岩成岩年齡應晚於246.1±3.0Ma~260.8±2.5Ma, 大約240Ma左右。 春都含礦母岩花崗閃長斑岩體鋯石LA-ICP-MS U-Pb年齡為217.5±1.9~217.3±1.8Ma, 表明春都含礦母岩花崗閃長斑岩體年齡與中甸島弧岩漿活動的高峰成礦期215Ma基本一致。 無礦閃長玢岩形成比花崗閃長斑岩早約25Ma。 如此之久的岩漿-熱液系統是形成具有規模的斑岩銅礦必要條件之一。
(6) 通過野外地質工作發現, 研究區花崗閃長斑岩中可見閃長玢岩捕虜和穿插閃長玢岩的關系, 礦化與蝕變以花崗閃長斑岩為中心, 從花崗閃長斑岩體向外蝕變逐漸變弱;同位素測年結果表明, 春都花崗閃長斑岩體年齡與中甸島弧岩漿活動的高峰成礦期215Ma基本一致。 揭示了研究區成礦母岩為印支晚期侵位的花崗閃長斑岩。
(7) 建立了春都礦區及中甸島弧西斑岩帶的斑岩成因模式。 中三疊世-晚三疊世早期甘孜-理塘洋殼開始向西俯沖, 隨著俯沖深度的增加, 導致板片脫水和部分熔融, 引發地幔物質部分熔融, 從而形成了上侵的鈣鹼性系列的岩漿, 岩漿在上升過程中不斷分異演化, 當演化至安山岩漿時, 於晚三疊世沿NNW向的格咱河區域深大斷裂發生淺成-超淺成侵入, 形成早期呈岩株或岩枝產出的無礦閃長玢岩。 晚三疊世中晚期, 研究區底部的安山質岩漿演化為英安質岩漿, 英安質岩漿沿著閃長玢岩底部的構造薄弱帶 (NNW向斷裂構造系統) 上侵進入玢岩體內, 隨著溫度、壓力的降低, 最終形成春都花崗閃長斑岩,同時由於岩漿熱液的對流循環, 在斑岩體和圍岩 (早期侵位的玢岩或三疊系地層) 中形成了不同礦物組合及蝕變分帶。 由於西斑岩帶先期侵位的閃長玢岩的阻隔或壓製作用, 本階段岩漿侵入活動主體區域向東遷移至中-東斑岩帶, 所以西斑岩帶岩漿侵入活動相對較弱或侵位較深。 岩體在東斑岩帶主要呈岩株或岩枝產出, 而在西斑岩帶主要呈岩枝或岩脈產出, 岩體規模相對較小; 本期侵入體主要岩石類型有石英二長斑岩、花崗閃長斑岩等,本期侵入體主要岩石類型有石英二長斑岩、花崗閃長斑岩等, 為斑岩型銅 (鉬) 礦床的成礦母岩。
(8) 通過總結礦床成因及成礦規律, 建立了春都 「雁列式斑岩脈」 控礦模式。 在東西向的洋盆擠壓俯沖作用下, 中甸島弧區西斑岩帶的NNW向斷裂構造產生左行走滑, 由此派生一定量的NE-SW向局部引張, 形成雁列式斷裂構造系統。 花崗閃長斑岩岩漿沿NNW向雁列式走滑斷裂構造系統侵入早期玢岩體內或圍岩, 形成 「雁列式花崗閃長斑岩脈」。 當含礦熱液從花崗閃長斑岩岩漿中分離, 進入閃長玢岩或花崗閃長斑岩頂部的裂隙帶, 與下滲的大氣降水及溶解其中的部分成礦物質混合, 形成混合流體, 這種富含Cu、Pb、Zn、Fe等成礦物質和H2O、CO2、S2-、Cl-等揮發性組分的成礦流體進入圍岩裂隙中, 與圍岩發生硅鉀化、絹英岩化等交代蝕變作用, 熱液中的Cu等金屬元素與硫結合,形成浸染狀產出的黃鐵礦、黃銅礦等金屬硫化物; 或隨著溫度的降低成礦流體中的金屬硫化物直接析出形成脈狀的金屬硫化物。 受NNW向雁列式花崗閃長斑岩脈的控製作用, 春都銅礦床的礦體也呈現出雁列式分布的特徵, 形成與典型斑岩銅礦床不同的礦化格局。研究表明這種控礦模式在中甸島弧西斑岩帶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9) 系統分析了春都銅礦及中甸島弧西斑岩帶成礦地質條件, 總結了找礦標志。 對區內印支期發育的斑岩銅礦進行了詳盡的對比分析, 依據春都 「雁列式斑岩脈」 控礦模式, 優選了6個找礦靶區。 同時指出, 在今後的找礦工作中, 應把握好 「雁列式斑岩脈」控礦模式對含礦斑岩和礦體的控制規律, 在平行NNW走滑雁列式斷裂構造系統和沿其走向延伸方向做重點的控制和總體部署, 並加強深部找礦工作。
J. 成果數據查詢
資源評價工作完成以後,便形成了資源評價成果數據,成果數據查詢主要針對評價成果的資源量參數數據,以常規油氣、煤層氣、油砂、油頁岩四個資源序列為查詢資源類型主體,以評價單元為查詢對象目標,進行成果數據的查詢。成果數據查詢同時還包括對查詢結果的匯總和匯總結果的統計分析。查詢結果和匯總、統計結果並列顯示。
在資源評價成果查詢界面,選擇查詢主體和查詢目標。
查詢設置選擇完成後,進行成果查詢,生成查詢結果,並且同時對查詢結果進行匯總,顯示匯總統計信息(圖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