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證書轉讓 > 國外現金流量研究成果

國外現金流量研究成果

發布時間:2022-01-24 02:00:05

① 現金流量表間接分析的中外研究成果。在外國和中國的發展史!獎勵值很高呦

去淘寶搜圖書,抄簡介。就OK

② 財務報表分析國內外研究現狀

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會計這門公認的「商業語言」更是體現出它的強大的功能:作為「商業語言」的載體--財務報表,正是全面、系統、綜合記錄了企業經濟業務發生的軌跡,因而相關利益人對它的分析越來越關注。世界投資大師巴菲特就曾經說過:「對一家企業進行投資,我主要看這家企業的財務報表。」這是巴菲特站在投資者的立場闡明解讀財務報表的重要性;此外,債權人、政府、稅務機關、社會公眾等在做經濟決策時都要分析企業的財務報表;企業經營管理者更是如此。當然,單純從財務報表的簡單數字和文字上得(略..)不出實質性的結果,而要利用一定的分析方法和分析技巧,同時結合實際情況,正確認識財務報表本身的局限性和非正常影響因素,對資產負債表、利潤表和現金流量表進行全面綜合分析,以便作出科學決策,這個系統的動態過程就是財務報表分析。目前,我國普遍採用的分析方法有比率分析法、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法以及項目結構分析法等,主要以比率分析法為基礎,同時結合各種分析方法從企業的償債能力、盈利能力、營運能力和發展能力等幾個方面對企業的整體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作出評價;但是,鑒於財務報表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分析(略..)方法和分析指標的單一性,財務分析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和發展。這篇文章就是基於這種現狀的思考,提出了一些觀點和看法:首先,充分認識財務報表的局限性;盡可能保證財務報表分析對象--財務報表披露的內容充分、可靠、和透明,使財務報表分析更具有效率和效果;在目前的財務指標體系中修改或增加一些財務指標和非財務指標,完善財務報表分析的指標體系;其次,運用改進後杜邦財務分析體系,克服原有杜邦財務體系短期化局限,對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償債能力、資產的營運效率以及持續發展能力進行分析,從長遠來評價企業(略..);「現金」為王的理念表明了現金流量表的重要性,因而對現金流量進行著重分析,包括總體流量、結構層次以及指財務指標體系的分析,同時結合資產負債表和利潤表,將權責發生制和現金收付制結合起來,進一步完善財務報表分析;為了與國際接軌,引進了新的分析方法和分析理論即自由現金流量分析法和EVA分析法,以求提高分析效率、作出科學決策,同時進一步發展了了我國財務報表分析體系;最後,為使報表分析者正確判斷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還要對財務報表附註中的重要項目、注冊會計師的審計報告進行分析。

③ 中西方現金流量表的歷史或者發展過程

在西方國家, 對於現金流量表的運用可以追述到19世紀60年代。現金流量表是由最初的資金流量表逐步演變而來的。早在1862年, 英國的一些公司就已經開始編報資金流量表。1862年, 美國北方鋼鐵公司編制的「財務交易匯總表」成為資金流量表的雛形。當時的資金流量表主要用於記錄現金、銀行存款及郵票的變動情況。到20世紀初, 資金流量表已發展成四種不同的形式, 分別用來揭示現金、現金及其等價物、營運資金及某一時期的全部財務資源的資金流量。到20世紀30年代, 資金流量表成為會計教科書中的一般命題。大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美國公司已開始將該表列為獨立報表或作為報表的附表而加以陳報, 但其格式、內容並不規范, 並且是否陳報出於自願。1963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根據佩里·梅森起草的報告發布了《第3號意見書》,這可以說是最早、也最具權威性的關於現金流量表的報告。1971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發布了《第19號意見書》, 取代了《第3號意見書》。《第19號意見書》將這一時期的「資金來源及運用表」叫做「財務狀況變動表」。

1977年10月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正式把該表列為《第7號國際會計准則—財務狀況變動表》, 認為是企業對外公開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之外的「第三張表」。但是財務狀況表從他產生之日起就存在爭議。其根源在於「資金」概念的多意義化導致財務狀況變動表在格式、內容、陳報的重心等方面相當混亂。同時, 用營運資金作為財務狀況變動表的編制基礎有許多的局限性, 限制了報表使用者對財務狀況變動表的使用和分析。1987年, 為了順應理論界和實物界的要求,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經過廣泛研究和討論, 發表了《第95號財務會計報告—現金流量表》, 取代了會計委員會的《第19號意見書》, 要求從1988年7月15日以後的會計年度起, 所有企業以現金流量表代替財務狀況變動表作為一套完整的財務報表的一部分。

1989年,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公布了《第7號會計准則— 現金流量表》取代了1977年公布的《第7號會計准則—財務狀況變動表》。1992年,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對第7號會計准則做了修訂, 並於1994年1月1日生效。此外英國、澳大利亞等也相繼發布了關於現金流量表的准則。由此, 編制現金流量表已成為國際通行的慣例。
中國:
現金流量表(statement of cash
flow),是以現金為基礎編制的財務狀況變動表。

現金流量表的前身是資金錶,最早出現於1862年的英國。1908年,威廉·莫斯·考爾在他撰寫的會計教科書中,正式稱該表為「來龍去脈表」,若干年後,稱該表為「資金錶」。

自20世紀70年代後,資金錶成為西方國家企業對外必編的財務報表之一。

我國長期以來實行計劃經濟,國有企業的資金由財政部和銀行管理,企業只需編制資產負債表及損益表。

1985年財政部頒布了《中外合資企業會計制度》及1992年1月1日起執行的《股份制試點企業會計制度》要求合資企業和股份制試點企業必須編制「財務狀況變動表」。

1992年財政部頒布了《企業會計准則》規定企業必須編制財務狀況變動表或現金流量表。

1998年3月,財政部頒布了具體會計准則《現金流量表》規定以現金流量表代替財務狀況變動表。

④ 現金流量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與水平

發現其在取得成績的同時,

⑤ 國內外籌資風險與控制的研究成果你找到了么

企業籌資風險的成因及控制策略

籌資風險是企業面臨的主要風險之一,籌資風險不可能被消滅或避免,但企業只要從自身出發就完全可以控制。本文在分析企業籌資風險的成因基礎上,提出企業籌資風險控制的策略。
一、籌資風險的成因
1.籌資風險的內因分析。
(1)負債規模過大。企業負債規模大,則利息費用支出增加,由於收益降低而導致喪失償付能力或破產的可能性也增大。同時,負債比重越高,企業的財務杠桿系數〔=息稅前利潤÷(息稅前利潤-利息)〕越大,股東收益變化的幅度也越大。所以,負債規模越大,財務風險越大。
(2)資本結構不當。這是指企業資本總額中自有資本和借入資本比例不恰當對收益產生負面影響而形成的財務風險。企業借入資本比例越大,資產負債率越高,財務杠桿利益越大,伴隨其產生的財務風險也就越大。合理地利用債務融資、配比好債務資本與權益資本之間的比例關系,對於企業降低綜合資本成本、獲取財務杠桿利益和降低財務風險是非常關鍵的。
(3)籌資方式選擇不當。目前在我國,可供企業選擇的籌資方式主要有銀行貸款、發行股票、發行債券、融資租賃和商業信用。不同的籌資方式在不同的時間會有各自的優點與弊端,如果選擇不恰當,就會增加企業的額外費用,減少企業的應得利益,影響企業的資金周轉而形成財務風險。
(4)負債的利息率。在同樣負債規模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企業所負擔的利息費用支出就越多,企業破產風險也就越大。同時,負債的利息率對股東收益的變動幅度也有較大影響。因為在息稅前利潤一定的條件下,負債的利息率越高,財務杠桿系數越大,股東收益受影響的程度也越大。
(5)信用交易策略不當。在現代社會中,企業間廣泛存在著商業信用。如果對往來企業資信評估不夠全面而採取了信用期限較長的收款政策,就會使大批應收賬款長期掛賬。若沒有切實、有效的催收措施,企業就會缺乏足夠的流動資金來進行再投資或償還自己的到期債務,從而增加企業的財務風險。
(6)負債期限結構不當。這一方面是指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的安排,另一方面是指取得資金和償還負債的時間安排。如果負債期限結構安排不合理,例如應籌集長期資金卻採用了短期借款,或者應籌集短期資金卻採用了長期借款,則會增加企業的籌資風險。所以在舉債時也要考慮債務到期的時間安排及舉債方式的選擇,使企業在債務償還期不至於因資金周轉出現困難而無法償還到期債務。
(7)籌資順序安排不當。這種風險主要針對股份有限公司而言。在籌資順序上,要求債務融資必須置於流通股融資之後,並注意保持間隔期。如果發行時間、籌資順序不當,則必然會加大籌資風險,對企業造成不利影響。
2.籌資風險的外因分析。
(1)經營風險。經營風險是企業生產經營活動本身所固有的風險,其直接表現為企業息稅前利潤的不確定性。經營風險不同於籌資風險,但又影響籌資風險。當企業完全採用股權融資時,經營風險即為企業的總風險,完全由股東均攤。當企業採用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時,由於財務杠桿對股東收益的擴張性作用,股東收益的波動性會更大,所承擔的風險將大於經營風險,其差額即為籌資風險。如果企業經營不善,營業利潤不足以支付利息費用,則不僅股東收益化為泡影,而且要用股本支付利息,嚴重時企業將喪失償債能力,被迫宣告破產。
(2)預期現金流入量和資產的流動性。負債的本息一般要求以現金償還,因此,即使企業的盈利狀況良好,但其能否按合同規定償還本息,還要看企業預期的現金流入量是否足額、及時和資產流動性的強弱。現金流入量反映的是現實的償債能力,資產的流動性反映的是潛在的償債能力。如果企業投資決策失誤或信用政策過寬,不能足額、及時地實現預期的現金流入量以支付到期的借款本息,就會面臨財務危機。此時,企業為了防止破產可以變現其資產。各種資產的流動性(變現能力)是不一樣的,其中庫存現金的流動性最強,固定資產的變現能力最弱。企業資產的整體流動性,即各類資產在資產總額中所佔比重,對企業的財務風險影響甚大,很多企業破產不是沒有資產,而是因為其資產不能在較短時間內變現,結果不能按時償還債務而宣告破產。
(3)金融市場。金融市場是資金融通的場所。企業負債經營要受金融市場的影響,如負債的利息率就取決於取得借款時金融市場的資金供求情況。金融市場的波動,如利率、匯率的變動,會導致企業的籌資風險。當企業主要採取短期貸款方式融資時,如遇到金融緊縮、銀根抽緊、短期借款利息率大幅度上升,就會引起利息費用劇增、利潤下降,更有甚者,一些企業由於無法支付高漲的利息費用而破產清算。

二、籌資風險的控制策略
1.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
企業在日常財務活動中必須居安思危,樹立風險觀念,強化風險意識,抓好以下幾項工作:①認真分析財務管理的宏觀環境變化情況,使企業在生產經營和理財活動中能保持靈活的適應能力;②提高風險價值觀念;③設置高效的財務管理機構,配置高素質的財務管理人員,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財務管理的各項工作;④理順企業內部財務關系,不斷提高財務管理人員的風險意識。
2.優化資本結構。
最優資本結構是指在企業可接受的最大籌資風險以內,總資本成本最低的資本結構。這個最大的籌資風險可以用負債比例來表示。一個企業只有權益資本而沒有債務資本,雖然沒有籌資風險,但總資本成本較高,收益不能最大化;如果債務資本過多,則企業的總資本成本雖然可以降低、收益可以提高,但籌資風險卻加大了。因此,企業應確定一個最優資本結構,在融資風險和融資成本之間進行權衡。只有恰當的融資風險與融資成本相配合,才能使企業價值最大化。
3.巧舞「雙刃劍」。
企業要強化財務杠桿的約束機制,自覺地調節資本結構中權益資本與債務資本的比例關系:在資產利潤率上升時,調高負債比率,提高財務杠桿系數,充分發揮財務杠桿效益;當資產利潤率下降時,適時調低負債比率,以防範財務風險。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可以提高企業的價值;運用不當,則會給企業造成損失,降低企業的價值。
4.保持和提高資產流動性。
企業的償債能力直接取決於其債務總額及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經營需要和生產特點來決定流動資產規模,但在某些情況下可以採取措施相對地提高資產的流動性。企業在合理安排流動資產結構的過程中,不僅要確定理想的現金余額,還要提高資產質量。通過現金到期債務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本期到期債務)、現金債務總額比(經營現金凈流量÷債務總額)及現金流動負債比(經營現金凈流量÷流動負債)等比率來分析、研究籌資方案。這些比率越高,企業承擔債務的能力越強。
5.合理安排籌資期限的組合方式,做好還款計劃和准備。
企業在安排兩種籌資方式的比例時,必須在風險與收益之間進行權衡。按資金運用期限的長短來安排和籌集相應期限的負債資金,是規避風險的對策之一。企業必須採取適當的籌資政策,即盡量用所有者權益和長期負債來滿足企業永久性流動資產及固定資產的需要,而臨時性流動資產的需要則通過短期負債來滿足。這樣既避免了冒險型政策下的高風險壓力,又避免了穩健型政策下的資金閑置和浪費。
6.先內後外的融資策略。
內源融資是指企業內部通過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而形成的資金來源和產生留存收益而增加的資金來源。企業如有資金需求,應按照先內後外、先債後股的融資順序,即:先考慮內源融資,然後才考慮外源融資;外部融資時,先考慮債務融資,然後才考慮股權融資。自有資本充足與否體現了企業盈利能力的強弱和獲取現金能力的高低。自有資本越充足,企業的財務基礎越穩固,抵禦財務風險的能力就越強。自有資本多,也可增加企業籌資的彈性。當企業面臨較好的投資機會而外部融資的約束條件又比較苛刻時,若有充足的自有資本就不會因此而喪失良好的投資機會。
7.研究利率、匯率走勢,合理安排籌資。
當利率處於高水平時或處於由高向低過渡時期,應盡量少籌資,對必須籌措的資金,應盡量採取浮動利率的計息方式。當利率處於低水平時,籌資較為有利,但應避免籌資過度。當籌資不利時,應盡量少籌資或只籌措經營急需的短期資金。當利率處於由低向高過渡時期,應根據資金需求量籌措長期資金,盡量採用固定利率的計息方式來保持較低的資金成本。另外,因經濟全球化,資金在國際間自由流動,國際間的經濟交往日益增多,匯率變動對企業財務風險的影響也越來越大。所以,從事進出口貿易的企業,應根據匯率的變動情況及時調整籌資方案。
8.建立風險預測體系。
企業應建立風險自動預警體系,對事態的發展形式、狀態進行監測,定量測算財務風險臨界點,及時對可能發生的或已發生的與預期不符的變化進行反映。利用財務杠桿控制負債比率,採用總資本成本比較法選擇總資本成本最小的融資組合,進行現金流量分析,保證償還債務所需資金的充足。

⑥ 求財務報告的國內外研究現狀 急啊...

我國上市公司2008年執行企業會計准則情況分析報告
作者財政部會計司
時間2009-07-24 02:48來源中國證券報·中證網
一、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分析
截至2009年4月30日,除ST本實B(200041)外,我國滬深兩市共有1,624家A、B股上市公司如期公布了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通過對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進行綜合分析,觀察出我國經濟運行存在以下顯著特徵:一是上市公司2008年增收不增利;二是上市公司存貨、固定資產和銀行貸款等資產減值損失巨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產能過剩,結構不合理;三是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對上市公司業績貢獻顯著;四是商業銀行貸款增幅較大,上市公司資金比較充裕;五是我國虛擬經濟規模較小尚未成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待提升。
(一)上市公司2008年增收不增利
分析表明,1,624家上市公司2008年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18.57%,2007年同比增幅24.07%,增幅下降了5.50個百分點。2008年凈利潤同比下降了17.34%,2007年同比增幅49.56%,增幅下降了66.90個百分點。2008年年末凈資產同比增長8.03%,2007年同比增幅30.96%,增幅下降了22.93個百分點。1,624家上市公司2008年凈資產收益率11.80%,比2007年(16.78%)下降了4.98個百分點,降幅達29.68%。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上市公司2008年業績出現了大幅度下滑,主要是營業總成本增幅超出了營業總收入增幅5.05個百分點,其中營業成本、期間費用和資產減值損失大幅度高於2007年,呈現出了增收不增利的顯著特徵。
(二)上市公司存貨、固定資產和銀行貸款等資產減值損失巨大,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企業產能過剩,結構不合理
1,624家上市公司2008年年末資產總額為487,005.21億元,其中,1,59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為114,931.44億元,27家金融類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為372,073.77億元。資產減值損失總額為3,963.48億元,占利潤總額的-35.63%,同比增加了2,384.11億元,增幅高達150.95%。其中,1,59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8年末存貨成本為18,309.23億元,存貨跌價准備累計金額為845.19億元,2008年當年的存貨跌價損失為690.00億元,占存貨跌價准備累計金額的81.64%;2008年末固定資產成本為39,727.29億元,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為707.56億元,2008年當年的固定資產減值損失為369.38億元,占固定資產減值准備累計金額的52.20%。其中,14家上市商業銀行2008年的貸款減值損失為1,356.04億元,占其利潤總額的27.88%,同比增加了482.89億元,增幅達55.30%,部分上市商業銀行2008年貸款減值損失增幅超過了150%,個別超過了250%。14家上市商業銀行貸款損失准備累計金額為4,744.54億元,2008年當年貸款減值損失占貸款損失准備累計金額的28.58%。
以上分析表明,上市公司2008年度資產減值損失巨大,當年的資產減值損失均達到了歷史新高,表現出產品銷售不暢、存貨積壓嚴重,生產設備技術落後,產能過剩,結構不合理的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金融危機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三)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對上市公司業績貢獻顯著
1,624家上市公司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稅前利潤)11,124.88億元,同比減少了3,122.49億元,降幅為21.92%。實際負擔的所得稅費用為2,346.37億元,同比減少了1,281.02億元,降幅達35.32%,實際負擔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1.09%,比2007年的25.79%下降了4.7個百分點,企業的實際所得稅負明顯下降。2008年凈利潤降幅17.34%,低於利潤總額降幅21.92%達4.58個百分點。
1,59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稅前利潤)6,044.65億元,實際負擔的所得稅費用為1,282.63億元,實際負擔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1.22%,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8年凈利潤降幅較利潤總額降幅減少了1.83個百分點。
27家金融類上市公司2008年實現利潤總額(稅前利潤)5,080.23億元,實際負擔的所得稅費用為1,063.75億元,實際負擔的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0.94%;金融類上市公司凈利潤增幅較利潤總額增幅增加了11.45個百分點。
以上分析表明,我國企業包括上市公司2008年1月1日開始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企業所得稅稅率由33%下調為25%,新企業所得稅法改革明顯減輕了上市公司負擔,較大幅度提升了上市公司業績。
(四)商業銀行貸款增幅較大,上市公司資金比較充裕
1,59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8年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8,630.67億元,籌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4,818.13億元,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凈額為-12,599.39億元,2008年年末總體現金流量凈額為12,518.07億元,表明1,59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滯留在銀行賬戶的資金為12,518.07億元。
1,59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8年實際從銀行取得借款38,906.90億元,同比增加10,048.49億元,增幅高達34.82%。相關財務費用主要是利息費用為1,359.02億元,同比增加了349.38億元,增幅高達34.60%。1,59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8年末實際持有的貨幣資金為12,518.07億元,比2007年末凈增加了784.48億元,增幅為6.69%。
14家上市商業銀行2008年度發放貸款及墊款凈增加額為25,921.22億元,同比增加3,829.45億元,增幅為17.33%。14家上市商業銀行在2008年末持有發放貸款和墊款合計為169,231.87億元,佔14家上市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48.00%,同比增加24,391.08億元,增幅為16.84%。
以上分析表明,商業銀行貸款增幅較大,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8年末滯留在銀行賬戶的資金達12,518.07億元,反映出上市公司資金比較充裕。
(五)我國虛擬經濟規模較小尚未成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待提升
虛擬經濟通常是指證券、期貨、期權等虛擬資本的交易活動。我國現階段主要是股票、債券和基金等基礎金融產品,在企業會計准則和財務報告中歸類為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主要依據資本市場公開交易價格即公允價值進行計量,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所有者權益。
1,624家上市公司2008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為39,664.01億元,占資產總額的8.14%。其中,27家金融類上市公司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衍生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為38,862.59億元,占金融類上市公司資產總額的10.44%。14家上市商業銀行2008年末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資產、衍生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為30,110.07億元,占上市商業銀行資產總額的8.62%。2008年,1,624家上市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額為-501.33億元,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計入股東權益的金額為-2,206.65億元。14家上市商業銀行2008年實現利息收入15,929.06億元,占營業收入總額的88.24%;實現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683.17億元,占營業收入總額的9.32%;營業收入主要依賴於存貸款利差收入,佔比接近90%,中間業務收入在營業收入中的佔比不足10%。
以上分析表明,相對於發達國家而言,我國金融產品交易規模較小, 虛擬經濟發展還不很成熟,金融創新不夠,商業銀行仍然主要從事傳統的存貸款業務,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存在較大差距,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有待提升。
二、2008年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准則情況
企業會計准則是1,624家上市公司報告其財務狀況、經營成果和現金流量的唯一標准。本部分將結合上市公司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分析,從多角度研究上市公司2008年執行企業會計准則情況。分析表明,企業會計准則2008年在上市公司得到了持續平穩有效實施。
(一)從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總體分析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准則情況
上市公司根據統一的會計准則各項規定,按照統一的報表格式、列示項目、指標計算等編制了2008年合並財務報表和個別財務報表,並按照會計准則規定的披露順序、項目和內容在附註中提供了相關可比的信息。2008年年報數據與2007年的比較數據更具可比性,因為我國上市公司從2007年1月1日起開始執行企業會計准則,2008年為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第二年。
根據收入等會計准則,1,624家上市公司確定了2008年實現的營業總收入119,134.75億元、營業總成本110,843.15億元、營業利潤10,057.90億元、利潤總額11,124.88億元和凈利潤8,778.51億元,並與2007年同口徑相關數據比較,分析得出了2008年增收不增利的結論。1,624家上市公司按照企業會計准則確定2008年的資產總額為487,005.21億元、負債總額為409,744.43億元、股東權益總額為77,260.78億元。年報分析得出的2008年上市公司巨額資產減值損失3,963.48億元,主要由存貨跌價損失、固定資產減值損失和貸款減值損失構成,其中,存貨跌價損失690.00億元是按照存貨可變現凈值低於成本的差額確定,固定資產減值損失369.38億元是根據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低於賬面價值的差額確定,貸款減值損失1,356.04億元是按照貸款預計未來現金流量現值與攤余成本的差額並結合監管要求確定。新企業所得稅法實施對上市公司業績的貢獻,是公司執行所得稅會計准則反映的結果,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和所得稅會計准則,1,624家上市公司確定的所得稅費用為2,346.37億元,其中主要為當期所得稅費用,也包括部分遞延所得稅費用。上市公司資金比較充裕以及虛擬經濟規模較小尚未成熟等情況,是上市公司執行現金流量表會計准則和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會計准則反映的事實,根據現金流量表會計准則,1,59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8年末實際持有的貨幣資金為12,518.07億元;根據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會計准則,1,624家上市公司2008年末持有的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和可供出售金融資產合計為39,664.01億元。
1,624家上市公司2008年年報均經過了具有證券期貨資格的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審計的依據為企業會計准則和審計准則,注冊會計師出具的審計意見不僅對年報數據的可靠性提供了合理保證,而且表明了企業會計准則的持續有效實施。1,624家上市公司中,有1,511家公司的年報被注冊會計師出具了標准審計意見,佔比為93.04%。被出具非標准審計意見的公司僅有113家,佔比為6.96%;其中,被出具帶強調事項段的無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有78家,被出具保留意見的上市公司有18家,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的上市公司有17家。由國際「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以下簡稱四大)審計的111家上市公司中,僅有1家公司被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二)從A+H股年報分析企業會計准則執行情況
2007年12月,我國內地會計准則與香港財務報告准則實現了等效並簽署了聯合聲明,此後兩地又建立了會計准則持續等效機制。除聯合聲明規定允許存在的會計准則極少差異(如,按照內地會計准則部分長期減值損失不得轉回)外,上市公司根據企業會計准則編制的A股財務報告和按照香港財務報告准則編制的H股財務報告應當相互一致。
1,624家上市公司共有57家同時在香港發行了H股。根據A+H股上市公司公布的2008年年報,57家A+H股上市公司2008年按照企業會計准則報告的凈利潤為5,442.23億元,凈資產為42,595.51億元;按照香港財務報告准則報告的凈利潤為5,572.49億元,凈資產為43,003.07億元。內地准則報告的凈利潤小於香港准則報告的凈利潤130.26億元,凈利潤差異率為2.39%;內地准則報告的凈資產小於香港准則報告的凈資產407.56億元,凈資產差異率為0.96%。2007年凈利潤差異率和凈資產差異率分別為4.69%和2.84%,2008年凈利潤差異率和凈資產差異率分別為2.39%和0.96%,與2007年相比分別下降了2.30%和1.88%。
57家A+H股上市公司的兩地年報顯示,導致A+H股上市公司凈利潤和凈資產仍存差異的原因主要是兩家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保單取得成本以及保險合同准備金差異。香港對於混合性合同分拆確認保費收入,內地沒有進行分拆;內地對於保單取得成本一次性計入當期損益,香港分期計入當期損益;內地對於保險合同准備金考慮監管要求,香港按照會計准則規定計量。這三項差異合計對凈利潤的影響為140.18億元,對凈資產的影響為675.81億元。如果剔除現存兩家保險公司差異後,凈利潤差異總額由130.26億元縮小到-9.92億元,凈利潤差異率由2.39%縮小到-0.18%;凈資產差異總額由407.56億元縮小到-268.25億元,凈資產差異率由0.96%縮小到-0.63%。兩家保險公司存在的差異屬於會計准則執行問題,我們已與有關部門協商,力爭在2009年年度財務報告中予以消除。
以上分析表明,在兩地建立會計准則持續等效機制後,財政部針對兩地准則實施中的問題做出了消除差異的相關規定並提出了明確要求,2008年57家A+H股上市公司大幅度消除了原有差異,凈利潤和凈資產的差異率由2007年的4.69%和2.84%降為2008年的2.39%和0.96%。在剔除兩家保險公司的執行差異後,按照兩地准則編制的財務報告差異接近完全消除。這一事實進一步驗證了兩地會計准則等效的成果,而且從這一角度表明企業會計准則在上市公司得到了持續有效實施。
三、我國應對金融危機在會計准則方面的對策主張
2008年下半年,源於美國次貸引發的金融危機迅速席捲全球,並且波及實體經濟。在本次金融危機爆發之初,美國和歐洲金融界某些銀行家們將危機的原因歸咎於公允價值會計准則,由此引起美歐乃至國際社會對公允價值會計的軒然大波,並已成為G20首腦華盛頓峰會的重要議題之一。本部分結合我國國情並根據企業會計准則建設與實施情況,特別是依據2007年分析報告,提出了應對金融危機在會計准則方面的對策主張。
(一)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應對金融危機在會計准則方面的舉措
金融危機爆發後,美國部分金融界人士和國會議員認為,公允價值會計是引發金融危機的原因。2008年10月3日,美國國會通過了《2008年緊急穩定經濟法》,責成美國SEC在90天內完成是否取消或暫停《財務會計准則公告第157號——公允價值計量(FAS157)》的研究工作,並向國會提交專項研究報告。
《2008年緊急穩定經濟法》通過後,立刻在美國和歐洲市場乃至全球會計職業界產生了強烈反響。美國財務會計基金會主席在2009年10月2日正式致函美國參眾兩院、財政部和SEC,強烈反對這一做法,認為這是政治干預美國會計准則的制定,將會損害美國會計准則制定的獨立性和可信度,如果國會為了特殊團體的利益,通過立法手段來推倒會計准則,替代專家的會計職業判斷,那麼美國財務報告質量的改進將根本無法實現,資本市場參與者的利益將得不到維護。美國消費者聯盟、四大等也都表示強烈反對,認為這是「荒唐透頂的白痴行為」,是「否定現實」、「既欺騙投資者又欺騙自己的做法」。
美國FASB針對各方面對公允價值的爭論,一方面堅決反對否定公允價值會計准則,不能因噎廢食,同時冷靜地分析了公允價值會計准則在市場不活躍情況下存在的不足。為此,美國FASB先後連續發布了多個針對公允價值計量的《工作人員立場公告》,就市場不活躍情況下如何確定公允價值、如何計量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減值損失等,提供了進一步的指南。
(二)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應對金融危機修訂金融工具會計准則
針對金融危機引發金融界等有關方面對會計准則的批評,國際會計准則理事會數次發表聲明和公告,支持美國FASB的立場,認為不應當將金融危機的根源歸於公允價值會計准則,更不應當否定公允價值會計,在公允價值計量方面,IASB和美國FASB的立場是一致的。
2008年10月13日,IASB迫於有關方面的壓力,對《國際會計准則第39號——金融工具:確認和計量》(IAS39)相關條款進行了部分修改,適度放寬了對金融資產重分類的規定,允許在極為罕見的情況下對部分金融資產進行重分類,從而改善公司的財務報告業績。緊接下來,直接採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國家和地區(包括歐盟、澳大利亞、新加坡、我國香港等)相繼發布了金融資產允許重分類的類似規定,並自2008年第3季度開始實施。
IASB允許金融資產在某些條件下可以重分類的做法,也引發了不同的聲音。瑞銀集團決定不採用這一會計政策,認為即使對某些金融資產進行重分類,財務報告仍然需要披露相關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以及對利潤和所有者權益的影響金額,投資者終歸可以「透過現象看本質」,金融資產重分類的修改實質上是在「粉飾會計利潤」。
(三)我國確定了不隨國際會計准則變動而修改企業會計准則的對策主張
我國不屬於直接採用國際准則而是與之趨同的國家,面對當時復雜的國際形勢,需要及時對公允價值會計問題做出回應。事實上,我們一直在高度關注、密切跟蹤美國、IASB和國際社會對這一問題的動態,經過深入研究和慎重考慮,結合我國實際情況,在2008年10月初,作出了以下基本判斷,並提出了相應的對策主張:
一是公允價值會計不是引發美國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美國次貸引發金融危機的根本原因是美國社會超前消費、投資銀行等機構對金融產品的過度創新、相關金融監管機構疏於監管。即使金融產品不採用公允價值計量,金融危機也是不可避免的。會計准則反映客觀事實,將金融危機與公允價值會計掛鉤,實際上是某些銀行家和政治家在轉移矛盾和公眾視線。
二是我國會計准則立足國情適度謹慎地運用了公允價值計量。我國會計准則對採用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負債等,規定了嚴格的公允價值限制條件。從2007年1,570家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准則情況分析報告得出的結論,企業會計准則在上市公司實施後,涉及公允價值計量的交易性金融資產、可供出售金融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等,公允價值變動損益金額較小,影響甚微,對利潤總額的影響不到1%。尤其是美國過度創新的金融產品在我國基本不存在。
基於上述分析判斷,我們主張「不跟風」,提出了不隨國際財務報告准則變動而修改我國會計准則的對策建議,即公允價值計量和金融資產重分類的規定均不作調整。2008年10月29日,我們向IASB表明了我國在這一問題上的立場和對策主張。IASB明確表示贊同和認可,認為我國的做法不構成中國會計准則與國際財務報告准則的差異,也不影響中國會計准則的國際趨同。此外,美國SEC於2008年12月30日如期向國會提交的研究報告,也得出了與我們當初判斷相一致的結論:不應當暫停或取消公允價值會計。
四、相關政策建議
我們以上市公司公開披露的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為基礎分析了上市公司執行企業會計准則的情況,涉及的分析對象雖然僅限於上市公司而不是全部企業,但也能夠觀察到我國當前經濟運行中呈現的一些顯著特徵。針對這些特徵和有關情況,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切實解決產能過剩問題,促進我國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
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分析表明,上市公司庫存積壓嚴重、生產設備技術落後價值減損,有效需求不旺,產品不能適銷對路,根源在於產業結構不合理。
我們建議:我們要始終堅持貫徹中央「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等系列方針政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解決結構不合理問題,同時也要防止產生新的結構不合理。在結構調整過程中,既要發揮政府宏觀調控的作用,更要充分發揮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的作用。
(二)重視發展虛擬經濟,通過市場配置社會資源,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如前所述,虛擬經濟在我國現階段由基礎金融產品和少量衍生金融產品構成,其意義主要在於通過資本市場金融產品交易和投資者理性投資配置社會資源,引導社會資源投向滿足社會需求的領域。虛擬經濟的成熟程度是發達國家的重要標志,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發展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
本次國際金融危機源於美國,美國藉助過度金融創新,引導其他國家投資者購買其金融產品,使全球資源不斷流向美國。雖然美國國會通過了《2008年緊急穩定經濟法》,白宮也拿出了8,000多億美元救市,並採取了一系列強化金融監管措施,但在金融危機過後,美國不會停止金融創新。我們對此應當有清醒的認識。
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分析和2007年分析報告表明,虛擬經濟在我國規模較小尚未成熟,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有待提升,商業銀行仍然主要從事傳統的存貸款業務。我國虛擬經濟不很成熟還表現為資本市場總體上沒有達到理性投資的程度,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購買股票不關心企業基本面,也得不到合理的投資回報,往往主要是為賺取差價。年報分析顯示,有555家上市公司2008年沒有進行利潤分紅,佔1,59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的34.75%,表明我國實現資本市場理性投資任重道遠。盡管按照企業會計准則提供的財務報告反映了企業基本面的情況,但真正使用財務報告進行投資決策可以說還沒有成為主流。
我們建議:我國應當高度重視發展虛擬經濟,不能因噎廢食,在強化監管和控制風險的前提下,加快發展金融創新業務,完善我國證券市場、債券市場、期貨市場、衍生品交易市場等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培育機構投資者,同時重視調整和解決商業銀行以傳統存貸款業務為主體的狀況。與此同時,應當正確處理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系,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本,只有大力提倡自主創新,提升實體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才能真正實現我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實體經濟的快速可持續發展又離不開虛擬經濟,美國經濟高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虛擬經濟的促進作用。發展虛擬經濟,引導機構投資者和社會投資者進行理性投資,通過市場機制合理配置社會資源,促進實體經濟發展。企業會計准則在其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已成為現代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市場規則。
(三)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應當關注貨幣資金投向,防範信貸資金進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助長泡沫和引發通貨膨脹
2008年年度財務報告分析表明,1,597家非金融類上市公司2008年從銀行取得借款38,906.90億元,2008年末滯留在銀行賬戶的資金達到12,518.07億元,呈現出上市公司資金比較充裕的明顯特徵。
在上述情況下,企業為了追求短期利益,這些資金很可能流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導致股市和房地產市場虛假繁榮,助長泡沫和引發通貨膨脹,造成我國經濟發展的不穩定性,增加國家宏觀調控的復雜性。與此形成鮮明對照的是,四成左右的中小企業因缺乏資金而破產倒閉,中小企業貸款難的問題始終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我們建議:在繼續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的同時,結合產業結構調整,適時調整信貸資金投放的對象和領域,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投放,強化信貸資金監管,切實防範信貸資金進入股市和房地產市場。

⑦ 近五年來現金流管理研究國外學者理論研究

國外中小企業的發展狀況極好,公司總量占整個國家公司總量的絕對優勢,其動因主要有:一是通過大量的新生中小企業與淘汰企業的生產效率的差異,產生「創造性毀滅效果」。二是在產業結構演化過程中中小企業快速發展調整適應速度。三是政府的政策扶持。他們的發展經驗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和借鑒。我國中小企業勞動密集型產業的特性決定了它必將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我國中小企業政策環境如工商、稅務、信貸、培訓等體系並沒有系統建立。中小企業處於自生自滅之中,加深了我國中小企業的弱點,如產業結構雷同、產品科技含量不高、管理水平低下等,阻礙了國民經濟的發展。

⑧ 現金流量表在外國和中國的發展史!獎勵值很高呦

在西方國家, 對於現金流量表的運用可以追述到19世紀60年代。現金流量表是由最初的資金流量表逐步演變而來的。早在1862年, 英國的一些公司就已經開始編報資金流量表。1862年, 美國北方鋼鐵公司編制的「財務交易匯總表」成為資金流量表的雛形。當時的資金流量表主要用於記錄現金、銀行存款及郵票的變動情況。到20世紀初, 資金流量表已發展成四種不同的形式, 分別用來揭示現金、現金及其等價物、營運資金及某一時期的全部財務資源的資金流量。到20世紀30年代, 資金流量表成為會計教科書中的一般命題。大約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 美國公司已開始將該表列為獨立報表或作為報表的附表而加以陳報, 但其格式、內容並不規范, 並且是否陳報出於自願。1963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根據佩里·梅森起草的報告發布了《第3號意見書》,這可以說是最早、也最具權威性的關於現金流量表的報告。1971年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發布了《第19號意見書》, 取代了《第3號意見書》。《第19號意見書》將這一時期的「資金來源及運用表」叫做「財務狀況變動表」。

1977年10月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正式把該表列為《第7號國際會計准則—財務狀況變動表》, 認為是企業對外公開的資產負債表、損益表之外的「第三張表」。但是財務狀況表從他產生之日起就存在爭議。其根源在於「資金」概念的多意義化導致財務狀況變動表在格式、內容、陳報的重心等方面相當混亂。同時, 用營運資金作為財務狀況變動表的編制基礎有許多的局限性, 限制了報表使用者對財務狀況變動表的使用和分析。1987年, 為了順應理論界和實物界的要求,美國財務會計准則委員會經過廣泛研究和討論, 發表了《第95號財務會計報告—現金流量表》, 取代了會計委員會的《第19號意見書》, 要求從1988年7月15日以後的會計年度起, 所有企業以現金流量表代替財務狀況變動表作為一套完整的財務報表的一部分。

1989年,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公布了《第7號會計准則— 現金流量表》取代了1977年公布的《第7號會計准則—財務狀況變動表》。1992年, 國際會計准則委員會對第7號會計准則做了修訂, 並於1994年1月1日生效。此外英國、澳大利亞等也相繼發布了關於現金流量表的准則。由此, 編制現金流量表已成為國際通行的慣例。

現金流量表分析的目的受到分析主體和分析的服務對象不同的制約, 不同的主體目的也不同, 不同的服務對象所關心的問題也不同。

1.幫助投資者、債權人評估公司未來的現金流量。投資者、債權人從事投資與信貸的主要目的是增加未來的現金資源。「利潤是直接目標, 經濟效益是核心目標」。他們在進行相關決策時, 債權人必須考慮利息的收取和本金的償還, 而投資者必須考慮股利的獲得及股票市價變動利益甚至原始投資的保障。這些均取決於公司本身現金流量的金額和時間。只有公司能產生有利的現金流量, 才能有能力還本付息、支付股利。

2.幫助投資者、債權人評估公司償還債務、支付股利以及對外籌資能力。評估公司是否具有這些能力, 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分析現金流量。現金流量表披露的經營活動凈現金流入的信息能客觀地衡量這些指標。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入量從本質上代表了公司自我創造現金的能力, 盡管公司可以通過對外籌資的途徑取得現金, 但企業債務本息的償還有賴於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入量。因此, 如果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入量在現金流量的來源中佔有較高比例, 則公司的財務基礎就較為穩定, 償債能力和對外籌資能力也就越強。

3.便於會計報表用戶分析本期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現金流量之間差異的原因, 排除權責發生制下人為因素對會計信息的影響。就公司全部經營時間而言, 創造凈利的總和應等於結束清算、變賣資產並償還各種債務後的凈現金流入。但由於會計分期假設和執行權責發生制, 企業在某一會計期間實現的凈利潤並不正好等於當期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相等, 一般情況下, 兩者存在差異。從短期看, 損益確認的時間與現金收付的時間不可能完全保持一致, 以致有些年份有凈利而無現金, 有些年份剛好相反。現金流量表分析本期凈利潤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之間的差異及原因, 便於投資者、債權人更合理的預測未來的現金流量。

另外, 在某一會計期間, 由於責權發生制的固有缺陷, 給人為調節收益留有餘地, 如通過虛列債權和收入的手段虛增的利潤等,會造成會計信息失真。但在收付實現制下由於虛增的利潤並不能產生現金流量增量, 因而企業以收付實現制為基礎編制的現金流量表難以「粉飾」經營業績, 從而促使企業加強債權、債務管理, 提高企業盈利能力, 以增強現金支付能力, 同時也有利於投資者和債權人結合企業現金流量信息, 而不是單憑年度利潤數據做出正確的決策。

4.排除通貨膨脹的影響, 減少投資者利用會計報表信息的決策失誤。在通貨膨脹的環境下, 貨幣的購買力下降, 傳統會計報表披露的利潤失去了真實性。因而無論公司向外融資或縮小經營規模, 傳統會計模式使利潤與現金資源的差距擴大。在資本市場上這種情形會反過來降低公司股票的吸引力, 使公司財務問題更加惡化。對投資者、債權人而言, 由於通貨膨脹侵蝕貨幣購買力, 在復雜的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下, 他們更關心的是持有資產( 股票、債券) 是否有高度的變現能力。現金流量表提供的有關現金流量的信息可以真實反映企業資金狀況, 促使企業採取相應的措施應對通貨膨脹的影響。

5.便於會計報表用戶評估報告期內與現金無關的投資及籌資活動。現金流量表除了披露經營活動、投資活動和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之外, 還可以披露與現金收付無關, 但是對企業有重要影響的投資及籌資活動, 這對於報表用戶制定合理的投資與信貸決策, 評估公司未來現金流量同樣具有重要意義。

⑨ 財務報表分析的國內研究狀況和國外研究狀況是什麼啊急啊!!!!

1.國外研究現狀
財務報表產生的淵源要從復式記賬開始算起,而財務報表的分析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最早的財務報表分析主要是為銀行的信用分析服務的。西方發達國家,由於認識到財務報表以及分析的重要性,財務報表分析理論和技術進步很快,已成為一門相對獨立的運用科學。世界投資大師巴菲特就曾經說過:「對一家企業進行投資,我主要看這家企業的財務報表。」這是巴菲特站在投資者的立場闡明解讀財務報表的重要性。
美國南加州大學的教授Water B.Neigs認為:「財務分析的本質在於搜索與決策有關的財務信息並以分析與解釋的一種判斷過程」。美國紐約市大學的Leopld A.Bernstern 認為:「財務分析是一種判斷過程,旨在評估企業現在或者過去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其主要目的在於對未來的狀況和經營業績進行最佳預測。」
盡管企業的財務報告是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在改進,並根據使用者日益增長的需要作了若干創新。但迄今為止,使用者對財務報告的局限性是不滿意的。有人對財務報告的有用性似乎在加速地降低而表示擔憂。早在1975年,英國ASSC(會計准則籌劃委員會)發表的「公司報告」和1991年英國ICAEW(英格蘭和威爾士特許會計師協會)和ICAC(國際會計合作委員會)聯合發表的「財務報告的未來模型」,就先後相當深刻、全面地揭示了現行財務報告的缺點,1994年美國AICPA(美國執業會計師協會)在「改進企業報告—面向報告用戶」中也指出現行財務報告的不足並提出改進意見。
企業財務環境的發展變化使得要求變革現有財務報告的呼聲越來越高,盡管這些呼聲多半來自會計學術界,但也有不少來自會計信息的使用者。改進財務會計報告的建議眾說紛紜,莫衷一是,最引人注意的是美國注冊會計師協會的財務報告特別委員會發表的《改進財務報告—面向用戶》(Improving Business Reporting-A Custom Focus);Steven M. H.Wallman的《財務會計與報告的未來:彩色報告方法》;由索特的事項會計發展而來的事項式報告也成為未來財務報告的發展方向之一。
理論界對未來財務報告的種種預測,部分解決了傳統財務報告的缺陷和不足,對財務報告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但因其片面性和局限性,不能從根本上決解傳統財務會計報告存在和面臨的問題。
但是,盡管財務報告存在著種種不足,在經濟發展的快速推動下,以財務報告為基礎的財務管理的評價體系還是得到了相當程度的進步,21世紀財務管理的評價體系創新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進一步拓展傳統的財務分析指標體系;二是對知識資本等無形資產的財務評價比重增加。
以上就是目前國外關於財務報告以及財務評價體系的發展和研究現狀的概要總結。目前財務分析評價體系尚處於研究發展之中,所以我們還不能說這個體系已將相當成熟完善,因為不斷出現財務管理的新問題和新需求正在不斷檢驗、修正和完善財務分析評價的理論以及方法。
2.國內研究現狀
迄今為止,財務分析作為一門獨立學科已有百年歷史。在我國,財務分析思想出現較早,但在計劃經濟體制下,財務分析一直是企業經濟活動分析的一部分,並沒有獨立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隨著改革進程不斷深入,企業自主權日益擴大,現代財務分析領域得以擴展,其方法論體系也逐漸得以確立和完善。本文運用文獻調查的研究方法,闡述了對財務報表分析的認知。
張麗珍,胡靜在《論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中認為,「上市公司財務報表是根據統一規范編制的反映企業經營成果、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的會計報表。包括: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利潤表、附表和附註、文字說明等。
黃仁佳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新探》中認為,「財務報表分析就是通過一定的分析方法使報表中的會計數據、資金流轉、財務狀況和盈利水平以及公司的經營情況和發展趨勢轉化成投資決策的依據,是了解上市公司表面情況的重要途徑」。它是運用會計報表數據對企業財務狀況和成果前景的一種評價。
韓陽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淺談》中認為,「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分別是(1)資產負債表分析。」對資產負債表的分析主要是運用資產負債表數據計算出的財務比率來進行分析,資產負債表比率主要包括流動性比率和財務杠桿比率。(2)利潤表分析。利潤表是按一定格式陳述和計算收益形成的會計報表,大部分利潤表比率是建立在共同百分比利潤表的基礎上的,如銷售毛利率、銷售凈利率、銷售成本利率等;也有一些比率是利潤表兩個項目之間的比率,如所得稅對營業收益比率。(3)現金流量表分析。現金流量表是用來反映公司創造凈現金流量的能力。對現金流量表的分析,有助於報表使用者了解上市公司在一定時期內現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及變動的原因,預測未來期間的現金流量,評價上市公司的財務結構和償債能力,判斷上市公司適應外部環境變化對現金收支進行調節的餘地,揭示上市公司盈利水平與現金流量關系。
郭寧,沈劍飛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研究》中認為,「會計報表與分析的內容主要包括:償債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營運能力分析和投資價值分析四個方面」。償債能力分析是對企業償還各種短期負債和長期負債能力的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是指對企業獲得利潤的能力和利潤分配情況所做的分析,包括利潤的分析目標、構成分析和質量分析等。營運能力分析是對企業總資產或部分資產的使用率和周轉情況所做的分析,常用周轉率來衡量。短期投資者關心企業股利支付能力和股票市價,而長期投資者更關心企業的發展能力。
任晶波,楊俊田,隋穎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中認為,「財務報表分析有兩種方法」。一是縱向分析,就是同一企業採用前後期對比的方式編制比較會計報表,即將企業連續幾年的會計報表數據並行排列在一起,設置「絕對金額增減」和「百分率增減」兩欄,以揭示各個會計項目在比較期內所發生的絕對金額和百分率的增減變化情況,從而確定企業的長期發展趨勢。二是財務報表橫向分析,橫向分析實際上是對不同企業的同一年度的會計報表中的相同項目進行比較分析。橫向分析也有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採用「可比性」形式編制財務報表,即將會計報表中的某一重要項目的數據作為100%,然後將會計報表中其他項目的余額都以這個重要項目的百分率的形式作縱向排列,從而揭示出會計報表中各個項目的數據在企業財務報表中的相對意義。
程世特,曾慶國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中認為,「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主要有比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
王廣斌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中認為,「財務報表分析的方法有四種。」一是靜態比較法。就是將各種財務數據轉化成以股為單位所代表的「量價」值進行分析比較。二是縱向分析法(比率分析)。就是分析同一會計年度報表中各項目之間的比率關系,從而揭示各個會計項目的數據在企業財務中所佔的比重大小,它使在同一行業中規模不同企業的財務報表有了可比性。三是橫向分析法。就是在分析公司的「資產負債表」和「損益表」、「現金流量表」基礎上從空間、時間、行業的角度對財務指標進行互相對比的分析方法,通過橫向分析,可以掌握公司在本行業所處的地位、增長速度、競爭能力、是否具有發展潛力等。四是趨勢分析法。就是將同一公司連續多年的會計報表中的重要項目,如銷售收入、銷售成本、費用、稅前凈利、稅收凈利、主營業務收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等集中在一起用同比增加或減少的辦法進行計算分析,這樣就可直觀的反映出公司的資產、負債、股東權益以及收入、成本、費用、利潤等項目在本年度的增減及每年的增減情況、變動幅度,據此可預測企業經營活動和財務狀況未來變化趨勢。
陳宇寧在《上市公司財務報表分析探討》中認為,「財務報表自身的缺陷表現在四方面」。(1)資產負債表是以歷史成本為基礎編制的,不代表現行成本和變現價值,數據信息滯後;(2)假定幣值不變,沒考慮通貨膨脹或物價水平的變動對財務報表的影響;(3)會計穩健性原則要求預計損失而不預計收益,有可能誇大費用少計收益和資產;(4)年度報告只提供短期信息而不能反映企業的長期發展趨勢。財務報表的真實性存在一定的問題。

⑩ 求高手給篇有關~企業現金流量管理~論文的外文文獻(可再加100分)

一、加強現金流量管理的必要性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大量企業破產,這些企業破產的原因有很多種,但是劫後餘生的企業確有一個共同點——現金流量較為優良。統計資料表明:在發達國家,大約80%的破產公司從會計上看屬於獲利公司,導致它們倒閉的不是由於賬面虧損,而是因為現金不足。在中國,銀廣廈、麥科特、鄭百文等虛假財務報告舞弊案件相繼暴光,使得人們對會計盈餘質量產生了極大的不信任。忽然之間,一直不被人們重視的現金流量表成為整個證券市場關注的熱點。

「損益」也是顯示企業經營狀態的重要指標,但損益是按權責發生制計算出來的(不象現金是按收付實現制計算的),利潤有時確實可以編造出來,有時確實中看不中用,有利潤不一定有相應的現金流入,只有那些能迅速實現的收益,也就是直接轉化為現金的收益才是貨真價實的利潤。因為不論是償還銀行借款,還是上繳政府稅款,要的是現金而不是賬面上的收益。現金流量是企業的血液。缺乏血液,機體會病變甚至死亡。同樣企業缺乏現金,沒有償債能力,最終就會倒閉。

綜上所述,企業應該追求利潤,更應該重視現金流量。

二、加強現金流量的日常管理與控制

1. 定期編制現金流量表和現金預算表

有些企業出於應付年報的需要,將現金流量表一編了事,並沒有把現金流量表作為理財的有效工具。事實上,作為反映企業在一定時期內現金的流入和流出情況的現金流量表,能夠說明企業一定時期內現金流入和流出的來龍去脈,反映企業一定時期的償債能力、支付股利的能力、未來獲取現金的能力以及企業的投資和理財活動對經營成果和財務狀況的影響,有助於對企業整體的財務狀況作出客觀評價。因此,在實務工作中,企業應當每月編制現金流量表,並將事前的預測與事後分析相結合,即對現金流量完成情況進行事後分析,又在分析的基礎上編制下期的現金預算表。只有把現金流量表作為日常管理、調度和控制現金的有效工具,現金流量才能被真正控制住。現金預算可按以下方法編制:先假定目前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結構百分比具有代表性(也可以三年或五年的平均數),根據目前有關數據和計劃的銷售額來預測未來的現金流入量與流出量。假定ABC公司,今年的銷售額為1000萬元,銷售實際收到現金800萬元,預計明年銷售可增長5%,預計經營活動的結構百分比不會有大的變動,則ABC公司的銷售收現比=銷售收現÷銷售額=800÷1000=80%,預計銷售商品的現金流入=[銷售額(1+預計銷售增長率)]×銷售收現比=1000(1+5%)×80%=840(萬元)。假定ABC公司目前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流出比(即流入÷流出)為1.4,購買商品和勞務支付的現金占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的百分比為50%,則預計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出=預計的商品銷售收入÷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流出比=1000÷1.4= 714萬元,預計購買商品和勞務支付的現金=經營現金流出×購買商品和勞務支付的現金占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百分比=714×50%=357萬元。用同樣的方法可以計算出其他項目的數額。

2. 加強對現金流入流出的動態管理與控制

在定期編制現金流量表和現金預算的基礎上,企業還應從現金流入量與現金流出量兩方面入手抓好對現金流量的動態管理與控制。抓現金流入量就是要開源,不斷擴大銷售渠道,提高市場佔有率,千方百計提高銷售收入,並盡快收回應收賬款,不斷降低應收賬款占銷售收入的比重;否則,即使有很高的銷售收入,企業一樣會陷入財務困境,甚至破產。如ABD公司近年產品銷售不景氣,公司召開銷售會議,確定五個銷售部每月應完成的銷售任務為200萬元,並與五個銷售部門分別簽訂了各自的承包合同,承諾凡超過承包基數以上的部分按3%的比例兌現獎金,當然完不成任務沒有獎金。會後,銷售人員群情振奮,積極尋找客戶,超額完成了任務。該公司的平均銷售利潤率為10%,隨著銷售的增長,企業利潤和銷售人員的獎金也隨之增長。然而,該公司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在考核前已接近一年,而該考核辦法實施以後不到半年應收賬款周轉天數已急劇上升,已經超過了一年,面對供應部門要求大量進貨的請求,該公司資金告急,償債更加困難。雖然銷售和利潤都上去了,但資金越來越短缺。造成這種不良後果的原因是該公司對現金特性認識不足。如果將銷售考核指標改為銷售收入的回籠額,並按銷售收入回籠時間的長短確定不同的獎金分配方法,回收速度越快,獎金越高,相信該公司的資金狀況會有很大改觀。

抓現金流出量就是要節流,要千方百計節約開支,不斷降低成本費用支出。比如儲備存貨不但會增大進貨成本、儲存成本和缺貨成本,而且會由於佔用大量儲備資金而造成資金短缺,使流動資金失衡。所以在日常的企業管理中,應努力將存貨與銷售成本的比重保持在一個合理的水平上,並力求使這個比重降低。

在現金流量的管理中,企業必須堅持現金流入量與現金流出量兩手同時抓,兩手都要硬。在開源節流的同時必須注重加快各種形態資金的周轉速度,以不斷降低資金成本,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實現企業現金平衡和企業價值最大化。

三、 做好企業現金流量分析與考核

1.根據企業所處的不同發展階段來判斷現金流量的合理性。

評價一個公司的現金流量是否健康,首先應了解企業所處的生命周期。企業會經歷萌芽期、成長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個階段。萌芽期的公司一方面需要從外部資本市場籌措大量資金,用於廠房的建造、設備的購置等前期鋪底資金;另一方面,新產品的售價(為了盡快打入市場)、銷售量都可能很低,從現金流量看,萌芽期的特徵是負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負的投資活動現金流量,巨額正融資活動現金流量。到了成長期,公司各種性質的現金流量與萌芽期基本一致,只是現金流量的絕對額相對減少了。經過一番艱苦的競爭,公司開始進入成熟期,其突出的特徵是經營活動開始產生正現金流量,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也開始慢慢由負變正,最為明顯的是,融資活動不再給公司帶來凈現金流入了,開始表現為凈現金流出。最終公司將步入衰退期,這時候,經營活動和投資活動都產生巨額的現金流入,而融資活動的凈現金流出也達到歷史高位。在具體分析過程中,將從現金流量表中獲取的數據與公司實際的生命周期進行比較,就可以清楚發現公司現金流量存在的問題了。當然,對公司前後幾個會計年度的現金流量進行比較分析,可以看出現金流量的變動趨勢,從而預測未來的現金流量。

2.重視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分析

掌握企業生存命脈的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它可以不斷增加企業內部的資金積累,為企業擴大再生產、開拓新市場、償還債務提供了堅實的資金支持。只有良好的經營活動現金流入才能增強企業的盈利能力,使企業保持良好的財務狀況。此外,企業的發展也不能僅依賴外部籌資實現,厚實的內部積累才是企業發展的基礎。如果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出現問題,就像我們人體正常的造血功能出現障礙,再多的輸血也難以恢復到先前的身體狀況一樣,公司的財務健康最終肯定出現惡化。因此,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是整個現金流量表分析的重點。一旦經營活動的現金流入出現異常,其賬面利潤再高,其財務狀況依然令人懷疑。

企業不僅應對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總體情況進行分析,而且應進一步對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結構的合理性進行分析。用來衡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結構的指標為: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結構=(存貨減少+經營性應收項目減少+經營性應付項目的增加)÷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結構可以考察企業經營性債權債務管理產生的現金流量對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貢獻。如果企業營業現金流量主要來源於主營業務收入收現能力的提高,說明現金流量質量較好;反之,如果營業活動現金流量主要得益於存貨、經營性應收項目和經營性應付項目的貢獻,則企業現金流量質量應當引起警惕。因為存貨、經營性應收項目和經營性應付項目等對現金流量的貢獻有限,而且容易遭受管理當局的人為控制。

3.運用基本的財務分析方法對企業的能力進行分析

為了分析企業收益質量的高低和現金流量的增減變動情況及其原因,企業應做好趨勢分析、現金流量的結構及其增減變動原因的分析,以及通過計算分析一些常用的現金流量比率指標來全面地把握現金流量與企業的支付能力、償債能力、收益質量等之間的內在聯系。

(1)現金流量趨勢分析

趨勢分析法也叫多期比較分析法,趨勢分析根據比較資料的不同,還可進一步區分為現金流量項目趨勢分析、現金流量比率趨勢分析和現金流量結構百分比趨勢分析;根據所比較基礎的不同,可進一步區分為環基趨勢分析和定基趨勢分析。趨勢比較分析能以基礎數據為參照物,為評價企業某一特定時期的現金流量狀況提供標准。還能通過觀察分析現金流量的變動趨勢來預測未來。因而趨勢分析能夠更客觀、公正地對企業的財務狀況作出評價。

(2)現金流量結構分析

現金流量表的結構分為三大塊,即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籌資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對企業而言,每種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的正負方向構成不同,會產生不同的現金流量結果,進而會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重要影響。現金流量結構分析包括現金流入結構、流出結構和流入流出比分析,同時流入流出結構的歷史比較和同行業比較,可以得到更有意義的信息。通常,對於一個健康的正在成長的企業來說,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應是正數,投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是負數,籌資活動的現金流量是正負相間的。

(3)相關財務比率分析

a.流動性分析。所謂流動性分析是指將資產迅速轉變為現金的能力。企業真正能用於償還債務的是現金流量,現金流量和債務的比較可以更好地反映償債能力。反映流動性的財務比率主要有:現金到期債務比、現金流動負債比、現金負債總額比。

b.獲取現金能力分析。獲取現金的能力是指經營現金流入與投入資源的比值。反映獲取現金能力的財務比率主要有:每股營業現金流量、主營業務收現比率、全部資產現金回收率。

c. 財務彈性分析。所謂財務彈性是指企業適應經濟環境變化和利用投資機會的能力。這種能力來源於現金流量和支付現金需要的比較,現金流量超過需要,有剩餘現金,則適應性強。因此,財務彈性的衡量是用經營現金流量與支付要求進行比較。反映財務彈性的財務比率主要有:現金派現率、現金股利保障倍數、現金滿足投資比率。

d.收益質量分析。收益質量分析主要是分析會計收益和凈現金流量的比例關系。從現金流量的角度來看,評價收益質量的財務比率主要有:營運指數、盈餘現金保障倍數、營業現金穩定性。

營運指數是指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與經營活動應得現金的比值(=經營活動現金凈流量÷經營活動應得現金),是較為理想的反映收益質量的財務比率。該指標小於1,說明收益質量不夠好。有關計算該指標所需要的信息,可以從按間接法編制的現金流量表中提取。其中:

經營活動應得現金=經營活動凈利潤+非付現費用。

非付現費用=計提的資產減值准備+提取的折舊+無形資產攤銷+待攤費用攤銷

經營活動凈利潤=凈利潤-非經營收益

非經營收益=處置固定資產收益+固定資產報廢損失+財務費用+投資損失或損益

盈餘現金保障倍數是企業一定時期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與凈利潤的比值(=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凈利潤),可以反映出盈餘的質量。該指標主要是用以揭示經營活動的凈現金流量與當期凈利潤的差異程度,也反映了當期實現的凈利潤中有多少現金作保證。一般來說,當企業當期的凈利潤大於0時,該指標應大於1.但是,如果企業操縱賬面利潤,一般則沒有相應的現金流量。這一指標對於防止企業操縱賬面利潤而給報表使用者帶來一定的誤導有一定的積極作用。如果發現有的企業賬面利潤很高,而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不足,甚至出現負數,應格外謹慎地判斷企業的經營成果。

營業現金穩定性是企業計提的折舊費用與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的比值(=計提的折舊費用÷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該指標反映公司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的穩定性。指標越大,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凈流量越穩定。該指標通常越大越好。

在對現金流量進行分析的基礎上,企業還應將這些比率作為部門或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業績考核指標,使企業的經營管理者確實重視現金流量,從而通過現金流量的管理促進企業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First, strengthen the need for cash flow management
The 1997 Asian financial crisis led to a large number of business bankruptcy, bankruptcy of these enterprises there are many reasons, but the survivors of the companies do have one thing in common - the cash flow of more good Statistics show that: In developed countries, about 80% of bankrupt companies profit from the accounting point of view belonging to the company, resulting in the closure of their book is not e to loss, but because of insufficient cash. In China, the silver Guangsha, MACAT Zhengwen false financial reports and other fraud cases came to light one after another, making the quality of accounting earnings have had a great deal of mistrust.Suddenly, attention has not been the cash flow statement has becom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throughout the stock market.

"Loss" also shows the status of important business indicators, but the profit and loss accounts on an accrual basis is calculated (not as cash is calculated based on cash basis), the profits can be fabricated out sometimes, and sometimes did not see in use of a profit does not necessarily have a corresponding cash inflow, and only those who can quickly achieve the income, that is, direct the proceeds into cash is the real profits.Because whether it is to repay bank borrowings, or turned over to government taxes, want cash rather than on the proceeds of the book. Cash flow is the blood. Lack of blood, local experience of disease or even death. The same lack of cash, not solvency, will eventually collapse.

To sum up, corporate profits should be pursued, but also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cash flow.

Second, to strengthen the day-to-day cash flow management and control

1. On a regular basis the cash flow statement and cash budget table

For some compan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annual report will be made up of a cash flow statement, cash flow statement is not as effective tools for financial management.In fact, as reflected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of cash inflows and outflows of the cash flow statement, to explain corporate cash inflow and outflow of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in the dark, reflected in the solvency of an enterprise in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the ability to pay dividends, the future access the ability of cash and corporate investment and financial management activities on operating results and financial conditions, contribute to the overall financial situation of enterprises to make an objective evaluation.

........答得不合適,自己去翻譯吧

閱讀全文

與國外現金流量研究成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科學院無形資產管理辦法 瀏覽:67
注冊資本金認繳期限 瀏覽:828
申請商標到哪個部門 瀏覽:762
購買無形資產的相關稅費可以抵扣嗎 瀏覽:982
商標注冊被騙怎麼辦 瀏覽:160
朗太書體版權 瀏覽:268
大學無形資產管理制度 瀏覽:680
馬鞍山向山鎮黨委書記 瀏覽:934
服務創造價值疏風 瀏覽:788
工商登記代名協議 瀏覽:866
2015年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試卷 瀏覽:985
創造營陳卓璇 瀏覽:905
安徽職稱計算機證書查詢 瀏覽:680
衛生院公共衛生服務會議記錄 瀏覽:104
泉州文博知識產權 瀏覽:348
公共衛生服務培訓會議小結 瀏覽:159
馬鞍山攬山別院價格 瀏覽:56
施工索賠有效期 瀏覽:153
矛盾糾紛交辦單 瀏覽:447
2010年公需課知識產權法基礎與實務答案 瀏覽:391